第1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师版

第1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师版
第1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师版

第1讲等高(深)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判读规律

2.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⑴选点:

⑵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弯路较少的线路,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判读等值线图要“六看一分析”,即看图名、看疏密、看走向、看弯曲、看数值、看特殊,分析原因。

1.看图名: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3.看走向:表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表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4.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辅助线法和相关推理法。

⑴辅助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⑵相关推理法:①由山顶推出山脊: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由盆地推出山谷: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中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下图所示(单位:m):

②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高压脊,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低压槽。

5.看数值

⑴通常情况下,据图中已标注出数值的等值线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①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如等高线数值大小可表明该地地势的高低,从数值变化可判断出该地地势升高或降低的趋势;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的大小。

⑵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6.看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技巧

1.绘制步骤

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根据要求,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第三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四步: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

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2

.应用

地形剖面图可以很直观地帮助我们判断和了解某一方向某一区间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常用在生产中估算土石方,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野外考察时观测点与被观测点之间的通视情况。

⑴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情况比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形象而且直观。如下图,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一目了然。

⑵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况。如下图,从A点观察,C点到D点的山坡以及B山北坡通视情况良好,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

【例1】(2015·上海地理卷·15~16,4分)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例题讲解

⑴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⑵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图形解读】

【答案】⑴D ⑵A

【例2】(2013四川文综,7、8,4分)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⑵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图形解读]

【答案】⑴B ⑵C

【例3】(2013·天津,2、3,8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

⑵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择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图形解读】

【答案】⑴C ⑵A

1.(2015·福建文综,10,4分)读某地的等高线分布图。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2015·江苏地理,11,2分)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2014·北京文综,11,3分)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土壤铜含量( )

真题演练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mg/kg

4.(2014·山东文综·T11·4分)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

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13山东基本能力,59,1分)下图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E处低于F处

B.图中G处高于H处

C.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

D.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

6.(2014·四川文综,13⑴、⑶)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

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气温/℃

6

.5

9

.0

13

.0

1

8.0

22

.0

25

.0

27

.5

27

.5

23

.0

18

.0

13

.5

8

.0

降水量/mm

1

6

1

7

31

7

4

11

8

14

8

17

7

13

9

14

1

84 39

1

8

(2)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 m。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

【2015·黑龙江大庆教学质检二】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比例尺1:10000),读图回答1~2题。

模拟训练

1.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证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5·山东临沂期中考试】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右面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区域实地考察。读图,回答3~5题。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嘹望塔,在①②③④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研究小组对该区域考察的项目最不可能是()

A.山区植被种类调查 B.中心商务区选址研究

C.河流水质取样分析 D.村落空间分布研究

5.小明同学沿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2015·成都毕业质检一】下图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第6题。

6.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走向【2015·江苏盐城中学10月考】为了响应全民健身活动,甲城镇设计了一条健身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7~9题。

7.这条健身线路的最大相对高度约为()

A.299m B.399m C.499m D.501m

8.M处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其适合的运动是_______。()

A.瀑布低空跳伞 B.长城攀岩

C.陡坡低空跳伞 D.陡崖攀岩

9.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能与N点通视吗?()

A.两个亭都能 B.两个亭都不能

C.A亭能,B亭不能 D.A亭不能,B亭能

【2015·山东高考模拟五】根据右图信息,回答10~11题。

10.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

A.18 B.20 C.22 D.24

11.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

A.北半球山地 B.北半球盆地 C.南半球山地 D.南半球盆地

二、综合题

12.【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以及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测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13.【2015·黄冈测试一】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米,陡崖顶高度范围为米。

(2)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3)图中a处附近等高线向右凸出,其地形名称是,为走向。(4)若a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500,则a处地形为,若b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400,则b处地形为。

[真题演练]

3.C【解析】依据等值线的数值递变规律可知,冶炼厂向北土壤铜含量逐渐降低;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而等值线的高值区分别向西北和东南延伸,这说明风向对土壤铜含量影响大,而河水的稀释作用影响较弱;依据等值线数值可知,居民点土壤铜含量应在150~200毫克/千克之间。

4.B【解析】此地区位于甲山西南,因此③④排除;根据其高程120米并结合图(a)等高线分布可知②处为观测点。

5.A【解析】由等高线图推知等高距为25m,所以300m>E>275m、350m>F>325m、75m<H、G<100m,E到E间为“鞍部”,地势先降后升。

【解析】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10 m,最高海拔不超过500 m,最低海拔也在300 m以上,所以地形是丘陵。甲地处在两个山顶之间,因此是鞍部。第(2)题,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东北部沿河地区海拔390 m以下有耕地、居民点、公路,修建水库势必将其淹没,但是修建水库也会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等问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回答“赞成”或“不赞成”均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模拟训练]

1.A

2.B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①、②、③都处于盆地峡谷出口处,但只有①河流下游平原面积广大,修建水库可保障耕地灌溉需要。第2题,比较四村落位置知,乙聚落位于河流下游干支流交汇处,平原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更利于发展为城市。

3.D

4.B

5.A

【解析】第3题,考查四个选址地点发现,④地地势最高且四周没有障碍物阻挡,视野最开阔,建防火瞭望塔瞭望范围最广。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该地山地面积较大,聚落规模较小,市场欠发育,不适宜建中心商务区。第5题,根据a—b剖面线与等高线关系及穿越区特点即可确定结论。

6.A

【解析】将山脉3个剖面图的3个高峰点(61°N,8°E)(63°N,12°E)(65°N,16°E )连接起来就是山脉走向。不难看出是东北——西南走向。还能进一步定位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7.B 8.D 9.B

【解析】第7题,这条健身线路最高处的海拔在450 米到500 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100 米到150 米之间,则最大相对高度在300 米到400 米之间。第8题,根据M 处有几条等高线重合,可以判断该处是陡崖,其相对高度在100 米到200 米之间,适合攀岩。第9题,将图中的A 亭和B 亭分别与N 点相连,可以判断出两个亭子均不能与N 点通视。

10.B 11.A

【解析】第10题,结合河流流向知R地势较高,根据地形雨气温关系和等值线判读方法知a为20℃。第11题,根据等温线分布规律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12.(1)自东向西 3℃到4.2℃之间(3℃<T<4.2℃)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3)①海拔高度在300~400米之间;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流过;

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

13.(1)400 1000~1100

(2)图示区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从南部和西部向东北倾斜;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

(3)山脊东西 (4)小丘洼地

【解析】第(1)题,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度小于400米;崖顶海拔范围是1000~1100米。第(2)题,大部分等高线数值小于1000米,大于200米,所以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可通过等高线数值变化判断。第(3)题,根据a处附近等高线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可判断其为山脊,大致为东西走向。第(4)题,根据等高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即可。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1.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 2.等高线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一般不可视; 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一般可视 3.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公式:乙甲相H H H -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m 100/6.0℃)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差异:相差H T 6.0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d 表示等高距,n 表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n -1)d ≤ΔH<(n +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 大≤H 顶<H 大+d (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 小-d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多梦的。一张糖纸、一次争执、一句话语……看似平常,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学习本讲内容,感受文章的中心;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品味,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成语万花筒] 1.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劳永逸()面三刀()顾茅庐()面楚歌()光十色 ()亲不认()零八落()面玲珑()牛一毛()万火急 ()无聊赖()篇一律()马齐喑 【参考答案】依次填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2.填数词组成语。 ()穷()白()日()里()全()美()目()行 ()落()丈()心()意()上()下()头()臂 ()死()生()斤()两()山()水()言()语 【参考答案】 一穷二白一日千里十全十美一目十行一落千丈三心二意 七上八下三头六臂九死一生半斤八两千山万水千言万语 第1讲 我们的童年(上)

讲义使用参考 [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试身手]环节选用了三篇关于童年的文章。《餐桌上的谜底》中,作者的童年虽然尝过了酸甜苦辣,却也得到了人生启示;《会飞的蒲公英》写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在母亲的教导下梦想成真的故事;《一千张糖纸》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诺言”“童心”的故事,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每篇文章后都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问题。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生做文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方法,订正答案。 (一)餐桌上的谜底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①(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肉吃。”有时几个弟妹也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a 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第1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师版

第1讲等高(深)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判读规律

2.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⑴选点: ⑵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弯路较少的线路,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判读等值线图要“六看一分析”,即看图名、看疏密、看走向、看弯曲、看数值、看特殊,分析原因。 1.看图名: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3.看走向:表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表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4.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辅助线法和相关推理法。 ⑴辅助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⑵相关推理法:①由山顶推出山脊: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由盆地推出山谷: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中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下图所示(单位:m): ②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高压脊,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低压槽。

人教版初二(下)英语第1讲:unit 1 词汇篇(教师版)

Unit 1 词汇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本讲学习,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并在综合能力上有一定的拓展。 1.matter的用法 (1)名词:事情,问题What’s the matter?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the trouble 怎么啦?出什么事啦? (2)动词:有重大影响,有重要性如:What does it matter? 2.疾病的表达法 have a cold/a fever/ a toothache/ a stomachache 3.take 的固定搭配 take one’s temperature/ take breaks/ take risks/take some medicine/take off/ take care of/take away 4.surprise的用法 1.做名词:to one’s surprise 使。。。惊讶的,出乎。。。意料 2.做动词:surprise sb使某人吃惊 3.做形容词:surprising, surprised的用法 5.get的用法 get off下车/get on上车/get into陷入,参与 6.be used to sth/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 be used to do sth 被用作去做某事 used to do sth 习惯于做某事 7.out of的固定搭配 look out of 向。。。外看/ get out of从。。。出来/ run out of用光

第1讲 分数乘法(教师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巩固提升)人教版

第1讲分数乘法

知识点一:分数乘整数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 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简便些。 知识点二:分数乘分数 1.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分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或整数。 知识点三:小数乘分数 1.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2. 可以把小数转化成分数来计算;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知识点四:分数乘法运算定律 1. 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时要做到: 一看符号:看运算符号是不是符合运算定律的要求;

二看数:看参与计算的数是否符合简便计算; 三选定律:根据参与运算的数和符号,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 四计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2.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有两种解法: (1)用已知量(原始单位“1”的量)依次乘已知分率。 (2)先把各分率按顺序相乘,求出所求问题占原始单位“1”的量的分率,再用原始单位“1”的量乘这个分率。(2.1)解题关键是明确每一步中谁是单位“1”。 (2.2)每一步中的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量。 3.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两类问题都可以用以下两种解法: (1)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2)单位“1”的量× (1+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这个数量 考点一:分数乘整数

五年级上人教第1讲博览群书教师版

第一讲 博览群书 学习目标 1、巩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增加学生关于“书”的知识积累。 2、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对书的深厚感情。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考点介绍 略高要求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整体扩充局部扩充运用修辞、形象生动扩句知识体会文章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课内阅读理解文章中心 体会感情,发表看法把握内容、中心课外阅读体会重点字词的含义 理解含义,正确使用正确书写、默写课下积累必须认真看 基础知识 【课前热身】把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陈寿) 1、一日无书,,下笔如有神。(杜甫)、2 ,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3、 4,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朱熹)5、读书有三到,【参考答案】、百事荒芜1 2 3、书犹药也、读书破万卷、黑发不知勤学早 5、谓心到、眼到、口到4 教学参考.本讲安排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学生可以先独立填写,教师进行订正。1 2.说一说:这些名言警句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或者是: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这些句子? 3.教师针对一些诗句可以进行简单讲解、补充,要求学生积累。 【故事】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教案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43(中尼边境)。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崖顶海拔: H高≤H大<H高+d; 崖底海拔: H低-d<H小≤H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注: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1)计算:tan a=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间距离,可有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求出。 (2)比例尺大小与坡度大小规律: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等高线疏密、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第1讲 握手问题及方程铺垫教师版

1. 握手问题思维方法:将每一个握手的人看做一个点,2个点的连线表示握手一次。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5个步骤:第一步:去分母 第二步:去括号 第三步:移项 第四步:合并同类型 第五步:系数化为1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通过消元,转化成解一元一次方程。 1.咱班共有18个学生, 你去和其余同学握手,你要握手 17 次. 2.每两个学生握手一次,你不是特殊的,其他每个学生都握手 17 次. 3.18个学生,每两个学生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 306 次. ★ 握手次数问题及变式的一般性结论 1.咱班共有x 个学生, 你去和其余同学握手,你要握手 X-1 次. 2.每两个学生握手一次,你不是特殊的,其他每个学生都握手 X-1 次. 3.现有x 个学生,每两个学生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 2 1 X*(X-1) 次. 例1.如果在老师所教的班级中,每两个学生都握手一次,全班学生一共握手780 次,那么请算出老师所教的班级共有多少名学生? 解: 2 1 X*(X-1)=780, X=40,-39(舍去). 练习1.要组织一场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比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 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 解: 2 1 X*(X-1)=15,X=6,-5(舍去). 迁移新知 例2.平面上有n 条直线,两两相交于不同的点; (1)交点个数总共有多少个? (2)交点个数可以是100个吗,若可以,求出n 的值;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解:(1)21n*(n-1) (2)2 1 n*(n-1) =100,n=11,-10(舍去). 第1讲 握手问题及方程铺垫

第1讲 运动学基础.教师版

写在竞赛课堂之前 亚里士多德开启了理性分析世界的物理学的第一篇章,虽然,他的篇章中多数内容都是错误的。例如,他认为自然界应该有四种基本“元素”:风,火,土,水组成,例如他认为重的东西下落的快,例如,他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等等。后来,历史逐渐纠正了这些错误。但是不得不否认,亚里士多德的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思想:分析问题的基本构成,分析事物间的联系,抽象物理量等等都为后人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伽利略是个热爱实验的好童鞋,他用假想的逻辑性很强的实验,验证了并不是重的东西就下落的快;他亲自设计实验,设计建造计时器,研究了困扰世人几个世纪的落体问题,给出了匀加速运动的公式。这些工作都透露着物理的理性之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尽量精确的实验验证。 突然有一天,伽利略童鞋挂了,同一天,牛顿牛童鞋出生了。然而,他写的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远远要比他的出生更为重要。因为,他第一次以用占据当时数学制高点的微积分,解释了当时的物理学前沿:天体运动。在他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数学推演下,人眼所能见到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可计算的答案。就连牛顿自己所相信的“上帝”似乎都不再具备存在的价值。 就在一切都按照牛顿给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所构建的完美机械世界中运行的时候,一个在欧洲的专利局小职员,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性质提出了质疑:爱因斯坦发表文章,质疑时间的绝对性,并且以另一种他认为是绝对的东西作为基本原理,开辟了另一片物理世界的天空。在爱因斯坦的理论框架中,牛顿的理论仅仅是速度很小的一种粗略的近似。 后来,前仆后继的各种人又相继的给出了更多对于我们能见到的,看不到的,感受得到的,感受不到的万事万物的运行机制的解释。他们运用着理性之光,通过分析总结,假设,实验,修正,再实验验证的方式不断的重塑着人类对于一切的认识。这群人,就是物理学家。 Physics is what physicists do.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1.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 2.等高线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3)等高线 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 (悬崖处除外)。 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一般不可视;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一般可视 3.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公式:乙 甲相 H H H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m 100/6.0℃)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差异: 相 差H T 6.0(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d 表示等高距,n 表示 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n -1)d ≤ΔH<(n +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 大≤H 顶<H 大+d (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 小-d

小学六年级 语文讲义 1 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1.能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辨明字义; 2.积累成语、歇后语,通过练习,正确运用成语、歇后语; 3.准确使用关联词语; 4.小升初面试支招(一)。 [成语万花筒] 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 )尘不染 ( )姓之好 ( )思而行 ( )海为家 ( )体投地 ( )神无主 ( )窍生烟 ( )面威风 ( )霄云外 ( )全十美 ( )感交集 ( )载难逢 ( )象更新 【参考答案】 依次填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文常小贴士] 1.《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史记》既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名著,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纪、表、志、传,体例完备,现存汉以后各朝代 所谓的正史,基本都是沿用《汉书》的体例,《汉书》在中国文学史是有巨大贡献,作者班固。 3.《资治通鉴》是我国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是宋朝的司马光负责编纂的。 第1讲 固本夯实强基础(一)

讲义使用参考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会了的东西还不能成为能力,只有熟练了的东西,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运用自如。本学期进入总复习阶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强化训练这些知识。本学期共12次课,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这三方面进行集中训练,中间穿插小升初面试的真题及应答技巧。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清语文学习的脉络,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学会灵活运用,提高学习能力,为将面临的小升初考试和以后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本学期[快乐热身]环节增加[文常小贴士],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也是为小升初备考。每次内容2-3条,不拘形式,教师可以留为课后复习作业,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检查学生记忆的情况。 本讲重点在于对字、词进行系统梳理及强化训练,[方法导引]环节提供了一些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例题讲解这些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记笔记。 [实战演练]环节提供了一些经典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例题,并讲解相关解题方法和技巧。 [牛刀小试]环节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答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巩固方法,运用答题技巧。 [小升初面试支招]选取了一些学校历年面试真题,请教师课上花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了解面试题目,提前做好准备。 (教师专用,学生讲义上没有这部分内容。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记笔记。) 一、汉字 (一)多音字 汉字大部分只有一个读音,但也有一些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我们掌握了辨识的方法就能 准确选择正确的读音。 1.看词性。有的多音字因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钻”组成动词的时候读“zuān”(钻研)(钻探),组成名词的时候读“zuàn”(钻井)(钻头)。 2.看词义。有的多音字组成的词,当它的意思与某事物或现象有关时,读同一个音;与另外一个事物或现象有关时,读另一个音。如“强”组成的词语,当词语意思与“壮”有关时读“qiánɡ”(强壮、强

1.整数计算-教师版

第1讲 整数计算 第一部分:知识介绍 一、基本运算律及公式 1.加法: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减法: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添括号的规则 3.乘除法: 1) 乘法交换率、乘法结合率、乘法分配率(反过程是提取公因数)、积不变性质 2) 商不变性质 3) 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添括号的规则 二、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1、 分组凑整法 2、加补凑整法 3、位值原理法 4、“基准数”法 三、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1、 乘法凑整: 2510?=,425100?=,81251000?=,711131001??= 2、乘法其他速算方法:(详细例子见附录) 20以内的两位数相乘、首同尾非十的两位数相乘、首同尾十的两位数相乘、 首十尾同的两位数相乘、任意多位数数x 11、任意两位数x 任意两位数。 3、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即:a b c a c b ÷÷=÷÷ 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 即()()()()()()a b c d a c b d a d b c ?÷?=÷?÷=÷?÷

四、计算的应用 1、定义新运算: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目是在考验我们的适应能力,我们大家都习惯四则运算,定义新 运算就打破了运算规则,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规定做题.新定义的运算符号, 常见的如△、◎、※等等,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新定义,严格按照新定义的 式子代入数值,把定义的新运算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四则运算。 2、平均数计算: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解平均数问题,关键是要找准总数量及对应的总份数。 第二部分:例题精讲 【例 1】 巧算: 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7654321+--++--++-???--++--+= 【考点】分组凑整 【解析】观察数字和符号的规律得,从第二个数开始每四个数分为一组,每组结果都为0,一直到最后四 个数刚好是最后一组。所以结果为2005. 【答案】2005 【例 2】 (上外面试题汇编)巧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考点】基准数 【解析】观察括号里的6个数,每个数都很接近4940,可全看成4940,多的减掉,少的补上, 得(49406232113)6(494066)64941?++--++÷=?+÷= 【答案】4941 【例 3】 巧算:(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111111+++++÷= 【考点】位值原理 【解析】观察括号里的6个数,从每个数位上看都有1~6,由位值原理得 (123456)11111111111121+++++?÷= 【答案】21 【例 4】 巧算:45691117366685?????÷??()()= 【考点】分组配对 【解析】观察除法前后两个括号里的数,发现第一个括号里两两配对之后与第二个括号相同,即 (49)(611)(517)366685?????=??,所以最后相除后等于1。 【答案】1 【例 5】 (上外面试题汇编)巧算:1999+999×999= 【考点】拆数,提取公因数

一年级奥数第1讲 看图数一数 - 教师版

期望数学岛 1 一年级奥数精讲 第一章 数一数 第1讲 看图数一数 【专题导引】 数学上有很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 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小朋友们头脑更灵活,变得更聪明。 这一周我们将共同研究简单推理的初步知识,今后我们 将进一步去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多观察、多动脑、多分析,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典型例题】 【B1】填空。 2个 =( 4 )个 【试一试】填空。 1. 2. = = = = = ( 6 )个 2个 = ( 6 )个

期望数学岛 2 【B2】想想填填。 【试一试】想想填填。 【B3】填空。 (1)○+4=9 ○=( 5 ) □+○=15 □=( 10 ) (2)○-□=2 □=( 3 ) 7+□=10 ○=( 5 ) 【试一试】填空。 (1)☆-△=6 ☆=( 10 ) △+3=7 △=( 4 ) (2)6+▲=11 ▲=( 5 ) ▲+□=17 □=( 12 ) 【A1】 = = = ( 6 ) 换 换 换 ( 6 )只

期望数学岛 3 ○+○= 4 ○=( 2 ) △+○=10 △=( 8 ) △+□=13 □=( 5 ) 【试一试】 1.△+△=6 △=( 3 ) ☆-△=6 ☆=( 9 ) 2. ◇+◇+◇=9 ◇=( 3 ) ◇+★=15 ★=( 12 ) ●-★=2 ●=( 14 ) 【A2】填空。 ○+○+△=7 ○=( 2 ) ○+○+△+△=10 △=( 3 ) 【试一试】填空。 1.●+★+★=12 ★=( 5 ) ●+●+●+★+★=16 ●=( 2 ) 2.△+□+□=8 △=( 2 ) △+△+□+□+□=13 □=( 3 ) 课 外 作 业 家长签名: 1、填一填。 2、 ★ = ☆ + ☆ = + + = = ( 6 )个

四年级 第1讲 加法原理(教师版)

第1讲 加法原理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加法原理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习惯,了解分类的主要方法和遵循的主要原则。 二、知识要点 1.加法原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完成一件事有k 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1m 种不同做法,第二类方法中有2m 种不同做法,…,第k 类方法中有k m 种不同做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12 k N m m m =+++……种不同方法,这就是加法原理. 2.加法原理的运用范围: 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可以使用加法原理解决.我们可以简记为:“加法分类,类类独立”. 3.分类基本原则: ①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 ①分别属于不同两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 4.解题三部曲: 1、完成一件事分N 类; 2、每类找种数(每类的一种情况必须是能完成该件事); 3、类类相加 三、例题精选 【例1】 小哈出去旅游,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 车有4班,飞机有3班,轮船有2班。问:小哈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出去旅游,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①①①①①】

【解析】小哈乘坐火车有4种走法,乘坐飞机有3种走法,乘坐轮船有2种走法.所以小哈出去旅游有:4+3+2=9(种)不同走法. 【巩固1】海豚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各班分别有男生18人、20人、16人.从中任意选一人当升旗手,有多少种选法? 【①①①①①】 【解析】解决这个问题有3类办法:从一班、二班、三班男生中任选1人,从一班18名男生中任选1人有18种选法:同理,从二班20名男生中任选1 人有20种选法;从三班16名男生中任意选1人有16种选法;根据加法 原理,从四年级3个班中任选一名男生当升旗手的方法有:18201654 ++=种. 【例2】用若干张10元、20元、50元的硬币组成100元(不要求每种硬币都有),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①①①①①】 【解析】此题采用枚举法,具体如下: 所以共有10种情况。 【巩固2】一叠纸币全是20元和50元的,这叠一共有1000元,问这里可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①①①①①】 【解析】按50元纸币的张数对纸币情况进行分类: 如果50元纸币有有奇数张,那么无论20元纸币有多少张都不能凑成1000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度以及应用 教学目标: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等变化,判度地形图 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做地形剖面图并分析通视情况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重点: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等高线指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等高线具有以下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如重叠则为陡崖地形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1 )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海拔高度之差,进而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0.6 C)算出两点的温差。 (2)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处表现为等高线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 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 w H v(n+1) n-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等高距 [讲解]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断地貌类型 0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较稀疏。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但内部起伏小,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 [讲解]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①根据等高钱硫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硫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 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硫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山地地形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如图3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山口处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侧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较合适。疗养地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即山清水秀,远离污染源,光照、温度等适宜的地方。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要有足够的深度,表现为沿岸海区等深会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②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等。 a.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 (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须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

第一讲氧化还原反应教师版讲述

第一讲 氧化还原反应 考纲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3-1能根据经验和信息书写出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3-2.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相关定量计算 历年高考—全国Ⅰ卷 (2016年) 27.(15分) 元素铬(Cr )在溶液中主要以Cr 3+(蓝紫色)、Cr(OH)4- (绿色)、Cr 2O 72?(橙红色)、CrO 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 3+与Al 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 2(SO 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 3将废液中的Cr 2O 72?还原成Cr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23227342Cr O 3HSO 5H ===2Cr 3SO 4H O --++- ++++或: 2322273432Cr O 8HSO ===2Cr 3SO 5SO 4H O --+--++++ 28.(14分) NaClO 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 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答案: (2)2NaClO 3 + SO 2 + H 2SO 4=2ClO 2 +2NaHSO 4 (4)2∶1, O 2 (2015年)8.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28.(15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 2和H 2SO 4,即

等高线地形图试题(附标准答案)(1)

等高线的计算题(不含比例尺) 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 图,判断( )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 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形名称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 A鞍部、B陡崖、C 山脊、D山谷、E小河 (2)图上的比例尺是l:,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3)甲乙两山顶的图距为厘米,实地距离为千米。 (4)甲山在乙山的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盆地、峡谷,判断: 甲处是;乙处是;丙处是;丁处是;戊处是。 5.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 成下列各题。 (1)四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 称是: 王村地处;张村地

处;余村地处;李村地处 (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米。 (3)已知王村气温为11℃,按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4)王村与大王山的水平实际距离约为 6.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 (1)图中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2)E城为重化学工业城市,该城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此山区要建一疗养院,甲、乙两地选址,以较好,理由是(3)A、B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缆车从B山顶到A山顶需约分钟。 (4)BD与BC坡度较陡的是。 7.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2015·上海·15~16】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5·广东·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下图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5·四川·11~12】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4~5题。

4.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5.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2015·福建·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7.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5·江苏·11~12】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牧民转场主要受()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2014·山东·11~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 A.Ⅰ、Ⅱ、Ⅲ B. 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2014·上海·18~19】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3~4题。 3.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