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作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作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作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含答案

作业32《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A组基础题

1.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A.素质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D.义务教育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这是在

A.1954年宪法B.1982年宪法C.1984年宪法D.1986年宪法

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4.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 1958年“教育大革命”局限性有①高校质量良莠不齐②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③违反教育规律的“改革”造成教育混乱④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②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③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④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度加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B组综合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为全面落实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将德育发在重要地位。同时,为密切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联系,政府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摘自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摘自中共十四大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2)依据材料三,归纳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C组选作题

文盲、半文盲人口系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

——摘自第二、三、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请回答:

(1)从上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阅读上表,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呈什么趋势?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作业33《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D2.B3.A4.C5.B6.A7.B

8.答案要点

(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9.答案要点

(1)大学、高中(含中专)、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数增加很快且比重加大;文盲、半文盲人数呈递减趋势,占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中国看重教育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文盲、半文盲的标准在年龄上增大,标准上越来越高;政府重视人口的提高等。

(2)呈下降趋势。因为: ①党和政府开展扫盲教育②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发展③世界各国重视教育活动的推动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动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等。

【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 3.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4.“《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5.“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6.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8.右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 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9.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优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高中会考部分历史时间整理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蚊香蛙之历史会考复习

写在前面 时间真快啊,转眼间高一就要结束了,我们会迎来会考,会迎来有更多未知的高二。我们这版复习资料也是出到了第三版,看着它一点一点成型,逐渐地被同学们接受,我其实很开心,很充实。 我承认,我一开始做这一版资料的时候是有私心的,毕竟,这份资料是我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本质上我其实是一个自私的人呢,我只想对我珍惜的人好,这一点,我也在第二版的末尾提到过。 但是,看着大家一个个都抢着要这份资料,我觉得我其实很有必要把它献给所有人,因为三年说长不长,很可能一下子就过去了,我很是珍惜这个能体现我为大家付出我的努力的机会。 有人说,你历史又不好,为什么越俎代庖地在这里炫耀,炫耀什么呢。我承认,我历史确实不好,绝对没有文科班随便考考都90几的水平,但是,我觉得,文科的学习靠的就是认真,我一个一个字地打出来,发现有错误马上纠正,我已经尽力了,看不起我的,还请将这份资料送回,因为会有其他需要它的人。 这一版,我头一次地给它命了名,叫“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名字其实包含的就是我对于大家参加会考的一份祝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至少,你们的背后,有我,我会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你们,祝福你们。 这一版,我会全新排版,有各个专题的时间表,当然,我也会把前几版的传统延续下去,会给一份按时间排列的时间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也是最后一版的时间表了,我其实还蛮喜欢这种静静地码字的感觉的,但是,我们的历史时间表怕是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要记得我哦~我也会想你们的~ 蚊香蛙敬上

I专题时间 ·必修一 专题二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41.5 三元里抗英 1833-1885 中法战争 1845-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9 黄海海战 1894-1895 甲午战争 1895.5 台湾人民翻割台斗争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3.1 争夺喜峰口 1933.5 多伦战役 1935.8.1 中共八一宣言 1935.12 瓦窑堡会议 1935. 12.9 一二·九运动 1936 抗日联军组成 1936.12.12 西安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7.8 洛川会议 1937.8.13 八一三事变(上海)1937.8.14 《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9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10 淞沪会战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1938.1-1938.5 徐州会战(台儿庄) 1938.6-1938.10 武汉会战 1938.10 武汉会战 1940 百团大战 1940.5 枣宜会战 1944 抗日军民局部反攻 1945 中共七大 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9.2 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 10.25 台湾光复 专题三 1894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1905 孙中山,日本,中国同盟会1911.4 黄花岗起义 1911.5 全国性保路运动 1911.10.10 武昌起义 1911.12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2.12 宣统帝退位 1912.3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4 孙中山卸任 1919 巴黎和会 1919.5.4 五四运动 1921.7.23 中共第一大 1922 中共二大 1924 国民党一大 1926-1927 北伐战争 1927.4.12 四一二政变 1927.7.15 七一五政变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9 秋收起义 1931.11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瑞金)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1935. 1 遵义会议 1935.10 吴起镇会师 1936.10 甘肃会宁会师 1947.6 挺进大别山 1948.9-1949 三大战役 1949.4 渡江战役 1949.10.1 开国大典 专题四 1949.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9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12 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195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947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1958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高中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精华版)

: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孔子:①提出“仁” 与“礼”的学说;②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③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④言论编纂成《论语》。孟子:①“仁政”学说。 ②性善论。 ③君轻民贵 荀子: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 。③ 礼法并施 汉代新儒学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改革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①程朱理学:二程(程颢、程颐),朱熹②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⑵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主流 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1、 离经叛道”的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认为农民起义是贪暴的统治者逼出来的。 2、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 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反对程朱理学;反对专制主义;经世致用思想;工商皆本思想。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印刷术:唐代发明雕版印刷;宋代发明活字印刷。火药:唐代发明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天文学著作。仪器:浑仪、简仪元朝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数学:东汉《九章算术》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农书:南北朝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元朝王祯著《农书》,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1.汉字的起源:刻画符号—甲骨文(商代)-金文-小篆(秦统一全国文字)-隶书-楷书 2.2. 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⑴东晋王羲之:号称“书圣 ”,主要作品《兰亭序》⑵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他们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⑶隋唐的草书名家:张旭、怀素。 ⒈中国画的分类:按题材分: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三大类。⒉文人画 代表人物:唐代顾恺之《女史箴图》,并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⒊风俗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是我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②楚辞:是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代表作屈原的《离骚》。③汉赋:两汉时期盛行,代表人物司马相如。④唐诗: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数量多、流派众、内容广、体裁全。⑤宋词:代表人物:北宋的苏轼 ,南宋的辛弃疾⑥元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包括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⑦明清小说 承恩明朝神魔小说④《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 :①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②道光年间,由徽剧与汉调相互融合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①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 他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 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研究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含义:“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挽救清王朝。历史作用: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早期维新派:⑴代表人物:从洋务运动中分离而出,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⑵思想主张: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并身体力行;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后来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⑶历史作用:① 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维新思潮:⑴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⑵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康有为:① 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② 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世纪6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否定专制统治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精】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 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二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大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大题 1、(2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材料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分明挂了共和的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材料三: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孔子的儒家学说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和推广。孔子学院的建立就是一个典型。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简介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先秦儒学的哪些思想?(6分)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孔子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对待孔子及其学说态度的原因是什么?(6分) ⑶你认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精髓?(4分) 2.(2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普罗泰格拉材料二: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材料三: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问答: ⑴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主张。(9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思想产生的时期。(6分) ⑶简述材料三主张的意义。(5分) 3.(20分)教育的内容随时代变迁而各具特点,但对社会进步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古今中外统治者历来重视教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融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愿习与否均听其便。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2012浙江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必修三 专题五——专题八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①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②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医学: ③1967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⑤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农业科技 (3)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科教兴国”战略 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①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升空。 ②2003年“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中国首位航天员。“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①但丁,代表著作《神曲》 ②薄伽丘,代表著作③彼得拉克。 (2)英—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罗密欧和朱丽叶》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性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反神学) ①就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 ②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③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 (4)宗教改革(16世纪) 导火线:1517——教皇发赎罪券 经过: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内容 影响:p107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 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 A.外儒内法的特点 B.以礼入法的特点 C.刑礼结合的特点 D.注重人事的特点 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A 道学 B 佛学 C理学 D 民族主义 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说明服饰体现了

A、生产方式的不同 B、生活方式的不同 C、自然环境的不同 D、社会风尚的不同 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东汉以后 D.两宋时期 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 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10.西方中世纪的天主教和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神的力量 B.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