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083002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考试科目代码:846 考试科目名称:环境化学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绪论、第一至七章,总体上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术语、基本规律和方法,重点掌握常见的污染源、污染物和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实质,以及这些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中迁移、转化规律;基本掌握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产生、迁移、转化、危害和有效利用之规律;掌握揭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常用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

试题具体考查的内容:

1、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源、环境效应和环境容量等基本概念。

2、掌握《环境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

3、掌握常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4、重点掌握污染物在大气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5、重点掌握污染物在水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6、重点掌握污染物在土壤圈中迁移、转化规律。

7、掌握常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

8、了解常用的数学模型,能对模型进行选择和识别,了解模型的规划功能。

9、掌握生物组织结构及生长、繁殖之特点和规律。

10、重点掌握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方式和方法。

11、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分布、排泄的规律。

12、重点掌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放大和积累的规律。

13、掌握污染物“有机化”现象和规律。

14、掌握酶的作用机理。

15、掌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转化规律。

16、掌握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机理。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四、学分:3.5 课时:56 五、考核方式:考试 六、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七、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八、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初步了解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环境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九、说明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介绍、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过程及其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章节。对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固体废弃物处置、光化学烟雾等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经典研究结果及最新研究动向进行讨论。 1、使用教材: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参考资料:何遂源.《环境化学》.华东理工出版社,2005 十、基本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教学重点】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教学难点】 主要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 1、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 ν NO + O · (2)HNO 2 + h ν HO · + NO 或HNO 2 + h ν H · + NO 2 (3)HNO 3 + h ν HO · + NO 2 (4)H 2CO + h ν H · + HCO · 或 H 2CO + h ν H 2 + CO 2、大气中的NO 2可以转化为HNO 3、N 2O 5和N 2O 3 。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 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 3 + CH 2 == CH 2 H 2CO+H 2COO CH 2(O 3)CH 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粒度 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 和 湿 沉降 。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 Cl · + O 3 O 2 + ClO · ClO · +O O 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是 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 温和地形逆温_。 9、SO 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 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 ·_。 11、燃烧过程中NO 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 2_、_CH 4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 3_和_CF 2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 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层。 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 2_和_颗粒物_引起的。 18、大气中CH 4主要来自_有机物的厌氧发酵_、_动物的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 的排放。 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 )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SO 42-_、_NO 3-_、_Cl -_、_HCO 3-_。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 的影响。

(1)--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

示范试卷一 一 、名词解释(本题共18分,每小题 3 分) 1. 环境化学 2. 大气的温度层结 3.K OW及其环境学意义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水体富营养化 6. 绿色化学 二 、填空(本题共16分,每小题 0.5 分) 1、在对流层中,当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则出现了逆温 现象。 2. 大气颗粒物湿沉降去除包括 和 两个过程。 3. 大气中主要氧化性自由基为 OH,请用方程式表达其主要反应途径 ; 。 4. 请列举一种CO2以外的温室气体 。 5. 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催化SO2的氧化;2)。 6. 冰的密度 水,是因为在两种状态下,水分子形成 的结构不一样。 7. 写出水体总酸度的表达式 。 8. p E的一般表达式为 。 9. CH3OCONHC6H5的水解反应产物为 、 和 。

10.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11. 土壤颗粒是以为骨架,附着着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因为结构不均一,在研究吸附时,有学者提出将其分为和 ,来表示其结构变化的难易性。 12.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 、pH等。(尚有很多答案) 13. 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范德华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14. 是产生肿瘤细胞的分子基础。 15. QSAR的全称是 ;其中一个结构参数E lumo的含义为 ;代表分子 电子能力。 16. 例举一个可被还原有机污染物 。 17. 写出一个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 。 18. 影响Fenton反应的主要条件有:pH值、H2O2浓度、 、反应温度。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稳定、 。 20. 为了提高修复现场的微生物修复效率,接种活性微生物,并为其提供适宜条件,这一技术称为 。 21. 请例举一个绿色溶剂 等 。 三 、简答题及计算题(本题共66分,每小题 6 分)

2020年本科插班生《环境化学》》考试大纲(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主要参考教材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版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时的地位和作用,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考核要求:1、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 2、掌握环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 3、掌握污染物的类别;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及其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大气结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大气光化学反应,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考核要求:1、熟悉大气温度层结(大气分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臭氧层的位置。 2、掌握以下概念: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层、气团(块)干绝热减温率、 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 3、掌握大气稳定度的判定。 4、了解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5、掌握光化学第一定律、光化学第二定律、量子产率(效率)、光量子能 量与化学键的关系;掌握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掌握下列重要光化学反应:氧的光解、臭氧的形成与分解、二氧化氮的光解、亚硝酸和硝酸的光解、甲醛的光解、卤代烃的光解。

6、掌握大气中含氮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来源和形态及其在大气中的主 要反应。 7、掌握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酸雨、 臭氧层破坏)的形成机制、特征、危害和控制对策。 8、掌握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类、化学组成及其去除过程。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水中重要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过程、原理。 考核要求:1、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天然水酸度、碱度的概念、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2、熟悉有机污染物和金属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3、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 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4、掌握水体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的含义及绘制。 5、掌握电子活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E的含义;了解pE-pH图的应用;掌 握天然水体pE的计算。 6、掌握水体中重金属氢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的溶解-沉淀平衡。 7、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等迁移转化形式的基本原理。 8、掌握分配系数(K p)、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标化分配系数(K oc) 的概念,以及K p、K ow、K oc与溶解度四者之间的关系。 9、掌握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和性质,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及作用机制,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考核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及性质。 2、掌握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掌握土壤酸度的概念(活性 酸度、潜性酸度)。 3、掌握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资料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 ?Chapter 1 1、现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有哪些? 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环境化学的分支。 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化学。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性? (1)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a. 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 b.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 c.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d. 按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 (2) 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主要特性是:持久行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优先控制污染物及其种类 在众多污染物中被筛选出潜在危害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为优先污染物。 优先控制物包括如下几类:挥发性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多氯联苯、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类、酞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在“黑名单”中,共有14类,68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其中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有12类,58种,占总数的85.29%, ?Chapter 2 1、大气层的化学分层 ﹤86 km、匀和层或湍流层86~90km、90km~110km、> 120km、非匀和层、外大气层500km以上。 2、温室气体的种类(举例)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CFC 11、CFC 12、四氯化碳。 3、酸沉降化学 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

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 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 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 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 和HC 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 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 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其中是指D p ≤μm 。 对于碳酸平衡,pH=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 3-。 在高pE 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有害物质的 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研究的综合性;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 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 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解;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平流层中危害: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HO hv O H 222?→? +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

一、绪论 1、环境化学的性质、任务: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 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POPs的概念和特性(填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指人类合成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 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亲脂憎水性 二、大气环境 1、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填空)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 2、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填空)ppm = m mg/m3 *22.4/M 水中1ppm=1mg/l 3、光化学反应的一般过程,说明为什么红外光一般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一般有如下过程:(1)引发反应:A + hν→A* A为基态;A*为A的激发态;hν为光量子(能量)。 随后,A*可能发生如下后续反应: (2)发生荧光或磷光,回到基态A:A*→A + hν (3)碰撞失活,回到A:A*+ M→A + M* (4)解离成新物质:A*→B1+B2+…… (5)与其它分子反应,生成新物质:A*+C→D1+D2+…… 红外光一般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相应波长715nm),红外光波长大于760nm,光子的能量远低于化学键能,因而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 4、E=N0·hν=N0·h·c/λ(J/mol)(判断断键)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的波长范围:100-700nm 5、何为自由基?对流层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的来源 自由基: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1) HO·(1)清洁大气中, O3 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2) 污染大气中,可源于HNO2和H2O2光解: 2) HO2·主要来源于醛(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其次,亚硝酸酯和H2O2 的光解可导致生成HO2· 若体系中有CO,则有:OH· + CO→CO2 + H·H· + O2→ HO2· 3) R·、RO·和RO2 (1)烷基(大气中最多的是CH3· ) 主要来源于醛和酮的光解 其次,·O 和OH·与烷烃类发生摘H 反应生成R· (2)烷氧基(如H3CO·)主要来源于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光解 (3)过氧烷基(如H3CO2·)主要来源于CH3·与空气中O2 的结合 6、CH及其衍生物与OH、O3等发生反应的一般规律。 1)烷烃与大气中的HO·、O·等发生摘H反应,O3一般不与烷烃反应 2)烯烃与OH 主要发生加成反应,少数可发生摘氢反应 与O3:先将O3加成到双键上,形成一个分子臭氧化物,然后迅速分解为一个 羰基化物和一个二元自由基 3)其它烃类及衍生物(自己看书,P87-91) 1)环烷烃,类似于烷烃,多发生摘氢反应;环烯烃,类似于烯烃,多发生加成反应。 2)单环芳烃、PAH,类似于烯烃,多发生加成反应,也有的摘氢,主要与·OH 反应。 3)醇、醚、酮、醛,若是饱和烃的衍生物,则主要与·OH发生摘氢反应;若是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则主要与·OH发生加成反应。

(2)--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

示范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15分) 1、环境化学 2、大气垂直递减率 3、生物强化技术 4、水体富营养化 5、绿色化学 2、填空题(每题0.5分,共48空,24分) 1、存在于 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对于地球生物的危害。 2、在对流层中,当一个气团的温度随着高度减少的速率小于周围大气温度随高度减小 的速率时,则认为这个气团处于 状态。 3、比较下述自由基的稳定性,(CH3) 3C? CH3CH2 CH2?。 4、UV254是在光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的光源,请计算1 mol分子吸收此波长光子可打 破化学键的能量 。 5、用方程式表达大气中产生 OH的一种途径 6、颗粒物在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1) ;2)对酸性的缓冲作用 。 7、比较下述两个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 CCl3F CCl2F2。 8、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及 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形成 等具有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烟雾。 9、硫酸型烟雾主要发生在 季气温较 的时候。 10、在我国影响降雨酸性的主要离子有SO42-、Ca2+和 。

11、请写出Cl?和ClO?协同消耗臭氧的两个方程 、 。 12、直径小于0.1 微米的颗粒物主要通过 去除。 13、水分子形成 ,造成水的沸点和熔点异常高。 14、发生专属吸附时,重金属主要作为 与颗粒物表面基团作用。 15、写出氧化还原电位E与反应自由能 G的关系 。 16、请用方程式列举一个有机污染物的还原反应 。 17、请写出水解的假一级速率常数表达式 。 18、一个化合物在水体中发生光化学降解的速率随着溶解性有机质出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是因为有机质即可以充当光化学反应的 ,又可以充当猝灭剂。 19、土壤颗粒是以 为骨架,附着着 和 的混合体,其中有机质是一个不同分子量 分子组成的一个连续体,其结构中包含 、脂肪链和 等。 20、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通过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 而影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 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含量、 、 等。 21、络合剂的一个危害是加大沉积物中重金属 。 22、土壤胶体是主要的吸附剂,农药在其上的吸附机理很复杂,包括 、 、范德华 作用力、氢键作用等。 23、请写出DDT发生还原脱氯反应的方程 。 24、林丹是 ,与其外消旋混合物相比,林丹具有较 的生物富集性。 25、从分子水平上,植物可分泌 等物质,与重金属形成配合物,表现出对重金属 的耐受性。 26、生物体内,糖类物质最终通过 过程而代谢。

《环境科学综合》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环境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考察考生掌握环境科学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和污染生态化学相关知识。 三、考试基本要求 . 具备全面的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和污染生态化学等方面的环境科学基础专业知识。 .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 具备一定的运用基础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环境科学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和污染生态化学。总分分。 . 环境化学 .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定义、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大气、水以及土壤介质的环境化学的基本专业知识,重点掌握各介质的特点、典型污染现象的化学原理与过程、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要求考生具有相关的计算能力,利用基础知识分析综合环境问题的能力。 . 题型 有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 . 环境监测 .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环境监测绪论、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重点掌握水、大气方面的基本概念、定义、有关环境监测的规范、重要指标测定的原理、测定方法及相关计算。固废、土壤等内容要求掌握基本的定义与概念。 1 / 2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中南大学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环境化学考试是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自命题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环境化学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环境化学理论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等相关问题的能力。 II.考查目标 环境化学考试涵盖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以及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内容,要求考生: (1)掌握的再现本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和解释本学科的专业术语。 (3)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4)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环境化学过程的计算。 (5)运用有关原理,分析有关的环境化学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约5% 大气环境化学,约25%

水环境化学,约30% 土壤环境化学,约16%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约16%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约8% Ⅳ.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40 分 问答题 55分 综述题 20分 计算题 35分 Ⅴ.考查内容 1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 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环境污染物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2大气环境化学 2.1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主要特征。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SO2、NO x、CO2、碳氢化合物、含卤化合物)的来源、消除方式与危害。 2.2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辐射逆温层。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2.3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自由基化学基础,包括自由基的概念与产生方法,自由基反应的分类,自由基链反应。光化学反应基础,包括光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解。大气中重要自由基(HO、HO2·, R·, RO·, RO2·)的来源。NO x的气相转化。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醚、醇、酮、醛)的转化。光化学烟雾的性质、形成和控制对策。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酸性降水。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水环境化学复习题

一、理化性质 1.哪些参数可以反映天然水的含盐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海水盐度、氯度是怎么定义的?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3.海水实用盐度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KCl溶液作电导率标准,用水样电导率与KCl标准溶液的电导率比值来定义的,与盐度的初始定义、氯度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在必要时可以从实用盐度来反算氯度? 4.阿列金分类法如何对天然水分类?为什么硫酸盐类、氯化物类的钙组、镁组中没有Ⅰ型水?你能否作个逻辑推断? 5.解释以下概念 冰点下降渗透压西门子离子活度离子强度 6.影响天然水渗透压的因素有哪些?渗透压和冰点下降有什么关系? 二、主要离子 1,说明总硬度、钙硬度、镁硬度、永久硬度、暂时硬度、碳酸盐硬度、负硬度的概念,表示单位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 2,鱼池水硬度、碱度的变化与水中的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3,简要说明天然水中K+含量一般小于Na+的原因。通常以什么方法求得K+与Na+在自然水域中的含量?它们与鱼类养殖的关系如何? 4,氯离子在天然水中含量情况如何?为什么在低含盐量的水中可以用Cl-含量的异常升高来指示水体可能受到污染?对于盐碱地或沿海地区的水体是否也可以以此来判别水体的污染? 5,什么叫硫酸盐还原作用?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6,某鱼池水质分析数据如下,计算离子总量,估算矿化度(取3位有效数字),计算钙硬度与镁硬度,并按阿列金分类法对该鱼池水质加以分类: (答:离子总量74.5mmol/L,2203mg/L;矿化度约为2.18g/L;) 7,鱼池水中含Ca(HCO3)2200mg/L,Mg(HCO3)2120mg/L。计算水中总硬度及HCO3-含量,以三种单位表示硬度。 (答:2.05mmol/L=5.75oHG=103mg/L)

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题B

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题B 环境化学 一填空题(每空0.6分,共30分) 1光子能量公式为________ ,通常波长大于________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此时对应的化学键能是________KJ/mol。 2光化学烟雾从产生到结束,其中主要污染物依次出现的顺序为 ,二次污染物 有。 3土壤碱化度为________ ,其产生过程为 ________ 作用。 4组成水中酸度的三类物质为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5腐殖质分为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三类。 6天然水中的胶体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类。 7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可分为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三类。8我国酸雨的关键性离子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气颗粒物中粒径______的称为细粒子,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粒径______的称为粗粒子,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絮凝过程的机理为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11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包括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12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_____、无机酸度_____、CO2酸度______、总碱度_____、酚酞碱度_____和苛性碱度_____。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2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3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s):吸附等温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4生物富集(biological concentration):指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现象。 5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生物通过吸附、吸收和吞食作用,从周围环境中摄入污染物并滞留体内,当摄入量超过消除量,污染物在体内的浓度会高于水体浓度;包括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 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生物放大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7共代谢(cometabolism):指微生物从其他底物获取大部分或全部碳源和能源后将同一介质中有机化合物降解的过程。 8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9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指用最新标准大容量颗粒采集器在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有人为源和自然源之分,人为源主要是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人为活动排放出来的;自然源主要有土壤、扬尘、沙尘经风力的作用输送到空气中而形成的。 10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死亡所需的毒物剂量。 11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死亡所需的毒物浓度。12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 13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浓度 14大气稳定度(atmosphere stability):叠加在大气背景场上的扰动能否随时间增强的量度。也指空中某大气团由于与周围空气存在密度、温度和流速等的强度差而产生的浮力使其产生加速度而上升或下降的程度。15生物浓缩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FC):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定义为生物浓缩因子。 16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大气中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