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结构复习资料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结构复习资料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结构复习资料

《建筑结构》复习资料

绪论

一、填空题

1、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素混凝土结构等。

2、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机理是: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钢筋和混凝土的线胀

系数接近、混凝土对钢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判断题

1、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是因为钢筋和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2、钢筋和混凝土具有相同的抗压强度。(×)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与素混凝土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裂缝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4、与素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实现大跨度。(×)

5、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配筋适量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三、选择题

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B)。

A. 相同

B. 提高许多

C. 有所提高

D. 降低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A )。

A. 提高不多

B. 提高许多

C. 完全相同

D. 没有提高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配筋适量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B)。

A. 均提高很多

B. 承载力提高很多,抵抗开裂提高不多

C. 抵抗开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

D. 均提高不多

4、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A)。

A. 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B. 一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面

C. 一旦出现裂缝,沿梁全长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力丧尽

D. 一旦出现裂缝,钢筋混凝土梁就失去承载力。

5、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前提是(C)。

A. 防火、防锈

B. 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

C. 二者之间有可靠的黏结力

D. 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相同。

1、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答] 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的条件是:

(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结合为整体。

(2)钢筋和混凝土两者之间线胀系数几乎相同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温度变形使粘结力遭到破坏。

(3)钢筋被混凝土所包裹混凝土对钢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混凝土具有弱碱性,从而防止了钢筋锈蚀,保证了结构的耐久性。

第一章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中所用的钢筋可分为两类: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和无明显屈服点的

钢筋,通常分别称它们为软钢和硬钢。

2、钢筋按其外形可分为光面钢筋和变形钢筋两大类。

3、对没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通常取相应于残余应变为0.2%时的应力为名义屈服点,称为条件屈

服强度。

4、我国目前常用的钢筋用碳素结构钢及普通低合金钢制造。碳素结构钢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

高碳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筋的强度提高、塑性降低。在低碳钢中加入少量锰、硅、钛、铬等合金元素,使之成为合金钢。

5、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主要在以下方面:强度、塑性、焊接性、耐火性和粘结性能。

6、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由于混凝土收缩,钢筋的压应力增大,混凝土的压应力减小。

7、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由于混凝土徐变,钢筋的压应力增大,混凝土的压应力减小。

8、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由于混凝土收缩,钢筋的拉应力减小,混凝土的拉应力增大。

9、用边长为100mm 和200mm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所得到的抗压强度值要分别乘以0.95和1.05才能

换算为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

10、 当混凝土双向受压时其强度增大,当一拉一压时其强度减小。

11、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的典型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四个阶段。

12、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有化学胶结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等组成。

二、 判断题

1、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尺寸越大,强度越高。(×)

2、 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3、 钢筋受压时的屈服强度与受拉时基本相同。(√)

4、 C20表示220mm N f cu /=。(×)

5、 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6、 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

7、 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胶结力也愈大。(√)

8、 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

9、 规范中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10、 对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设计时其强度标准取值的依据是条件屈服强度。(√)

三、 选择题

1、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D )。

A. 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高抗压强度

B. 横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高抗压强度

C. 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D. 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2、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A )。

A .冷拉钢筋 B. 钢丝 C. 热处理钢筋 D. 钢绞线

3、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D )

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上限 D. 屈服下限

4、规范确定k cu f ,所用试块的边长是(A )。

A .150mm B. 200mm C. 100mm D. 250mm

5、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A )确定的。

A .k cu f , B. ck f C. cm f D. tk f

6、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B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没有规律

7、地上放置的一块钢筋混凝土板,在养护过程中表面出现微细裂缝,其原因是(B )。

A .混凝土徐变变形的结果

B .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结果

C .混凝土与钢筋产生热胀冷缩差异变形的结果

D .混凝土徐变变形和收缩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8、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混凝土在长期持续荷载作用下的徐变使构件截面发生应力重分布,即(B )。

A .混凝土应力减小,钢筋的应力也减小

B .混凝土应力减小,钢筋的应力增加

C .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均不变

D .混凝土应力增加,钢筋的应力也增加

9、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将使构件截面产生应力重分布,即构件中(B )。

A .混凝土的应力增加,钢筋的应力减小

B .混凝土的应力减小,钢筋的应力增加

C .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均减小

D .混凝土的应力增加,钢筋的应力增加

10、钢筋经冷拉后(A )。

A .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

B .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不变

C .屈服强度提高塑性也提高

D .屈服强度降低但塑性不变

12、对于混凝土的徐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徐变全部是塑性变形 B. 徐变全部是弹性变形

C. 徐变既包括塑性变形又包括弹性变形

D. 徐变是无法确定的变形

11、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下列强度降低的是(C )。

A .三向受压 B. 两向受压 C. 一拉一压 D. 两向受拉

12、某对称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两端固定,由于混凝土收缩(未受外荷载)(A )。

A .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钢筋中产生压应力

B .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钢筋中无应力

C .混凝土和钢筋均不产生应力

A .混凝土和钢筋均产生拉应力

13、当混凝土双向受力时,它的抗压强度随另一方向压应力的增大而(A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小

14、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D )。

A .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 B. 极限抗拉强度

C .0.9倍极限强度 D. 条件屈服强度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基本计算原则

一、填空题

1、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荷载或分布荷载,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

2、结构上的作用按其随时间的变异可分为永久作用、 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3、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4、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5、极限状态是区别结构可靠状态与失效状态的界限。

6、结构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概率,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失效概率,两者相加的总和为1。

7、当结构的状态函数0=-=S R Z 时,表示结构处于极限状态。

8、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一般公式为R S o ≤γ,式中0γ为结构重要性系数。

9、荷载的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于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

10、材料强度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相应的材料强度分项系数。

二、判断题

1、偶然作用发生的概率很小,持续的时间短,但对结构造成的危害可能很大。 (√)

2、结构可靠度定义中的“规定时间”是指结构的设计基准期。(×)

3、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同等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计算。 (×)

4、对于使用条件不允许出现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只需进行抗裂验算,可以不进行承载力计算。 (×)

5、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是荷载效应。 (×)

6、材料强度设计值比其标准值大,而荷载设计值比其标准值小。(×)

7、结构设计基准期等于结构的使用寿命。 (×)

8、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荷载效应组合时,荷载取设计值。(×)

三、选择题

1、若用S 表示结构的荷载效应,用R 表示结构抗力,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时应符合条件(D )。

A .S >R B. S ≥R C. S <R D. S ≤R

2、建筑结构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值应取(B )。

A .荷载的平均值 B. 荷载的设计值

C. 荷载的标准值

D. 荷载的准永久值

3、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计算公式中的材料强度值应是(B )。

A .材料强度平均值 B.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C.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D. 材料强度的极限压应变值

4、下列情况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是(A )。

A .结构的一部分出现倾覆 B. 梁出现过大挠度

C. 梁出现裂缝

D. 钢筋生锈

5、下列情况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是(B )。

A .结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B. 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破坏

C. 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D. 构件失去稳定

6、荷载代表值有荷载的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荷载基本代表值为(D )。

A .组合值 B. 准永久值 C. 频遇值 D. 标准值

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进行荷载效应的(A )。

A .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B .基本组合、偶然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C .标准组合、基本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D .频遇组合、偶然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8、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是(D )。

A .

tk k cu ck f f f >>, B. ck k cu tk f f f >>, C. ck tk k cu f f f >>, D. tk ck k cu f f f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及结构构件抗力?P41

3、结构的功能要求包括哪些内容?P41

4、何谓结构的极限状态?它包括哪两方面内容?P41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受弯构件是指仅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构件,它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构件之一。

2、当构件中同时作用有弯矩和剪力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破坏形式:正截面破坏(弯曲破坏)、斜截面破坏(剪切破坏)。

3、受弯构件中一般配置钢筋有: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箍筋和架立筋。

4、梁式板中一般布置有两种钢筋:受力钢筋、分布钢筋。

7、根据受力特点和破坏特征,正截面可分为三类:适筋截面,少筋截面和超筋截面。

9、适筋梁中规定max ρρ≤的工程意义是防止出现超筋破坏,min ρρ≥的工程意义是防止出现少筋破坏。

10、在受压区配置受压钢筋主要可提高截面的延性和承载能力。

11、为了保证矩形应力图形和理论应力图形等效,即保证二者的抗弯承载能力相等,应满足两个条件:受压区合力的大小相等和受压区合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同。

12、板内分布筋的作用是使主筋受力均匀、固定受力钢筋、分担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

13、单筋截面防止少筋破坏的条件是min ρρ≥,防止超筋破坏的条件是b ξξ≤(或0h x b ξ≤)。

14、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适筋构件与少筋构件的界限配筋率。

15、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2s a x ≥和0h x b ξ≤。

16、双筋梁截面设计时,A s ,A s ‘均为未知,应假设一个条件为b ξξ=,原因是保证用钢筋量最少。

17、单筋梁承载力校核时如出现0h x b ξ>时,说明出现超筋,此时M u =)5.01(201b b c bh f ξξα-,若M <

M u ,则此构件安全。

二、判断题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愈大愈好。 (×)

2、板中的分布钢筋布置在受力钢筋之下。 (×)

3、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于改善梁截面的延性是有作用的。 (√)

4、双筋截面比单筋截面更经济、适用。 (×)

5、截面复核中,如果b ξξ>,说明梁发生破坏,承载力为零。 (×)

6、适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始自于受拉钢筋的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受压破坏。(√)

7、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处于梁工作的第Ⅲ阶段。 (×)

8、配筋率愈大的梁在开裂前钢筋的应力愈小。 (√)

9、第Ⅰ类T 形截面梁的计算方法与截面宽'

f b ,高h 的矩形截面梁完全一致。

(√)

10、少筋梁由于配筋面积小,虽然不安全但很经济。 (×)

11、双筋梁中纵向受压钢筋截面面积愈大,截面延性愈好。 (√)

12、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重心到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

13、超筋梁与少筋梁的承载能力均与钢筋数量及钢筋强度无关。(√)

1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受力钢筋外边缘算起的。 (√)

15、在适筋梁中其他条件不变时,ρ愈大,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也愈大。 (√)

16、受压区配纵筋的矩形截面梁,必定按双筋矩形截面梁计算。(×)

17、受弯构件各截面必须有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

18、在弯矩作用下构件的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垂直,即正交,故称其破坏为正截面破坏。 (√)

三、选择题

1、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是(C )。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2、作为受弯构件抗裂计算的依据是(A )。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3、作为受弯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的依据是(D )。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依据哪种破坏形态建立的(B )。

A .少筋破坏 B. 适筋破坏 C. 超筋破坏 D. 界限破坏

5、下列条件中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是(C )。

A .b ξξ≤ B. 0h x b ξ≤ C. '2s a x ≤ D. max ρρ≤

6、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截面抵抗矩系数s α取值为(A )。

A .)5.01(ξξ- B. )5.01(ξξ+ C. ξ5.01- D. ξ5.01+

7、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列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C )。

A .0h x b ξ≤ B. 0h x b ξ> C. '2s a x ≥ D. '2s a x <

8、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划分两类T 形截面的依据是(D )。

A .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 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 破坏形态不同

D. 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9、钢筋混凝土梁若不改变其钢筋截面面积,使其抗弯承载力提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C )。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提高钢筋强度等级

C. 增大截面高度

D. 增大截面宽度

10、对截面相同且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梁,下列梁中承载力最高的是(A )。

A .超筋梁 B. 适筋梁 C. 少筋梁 D. 素混凝土梁

11、某纯弯曲梁加荷后梁受拉区出现裂缝,然后受拉区钢筋屈服,最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此梁属于(B )。

A .超筋梁 B. 适筋梁 C. 少筋梁 D. 素混凝土梁

13、一般来讲,提高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D )。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提高钢筋强度等级

C. 增大梁宽

D. 增大梁高

14、增大受拉钢筋配筋率不能改变梁的(C )。

A .极限弯矩 B. 钢筋屈服时的弯矩

C. 开裂弯矩

D. 受压区高度

第四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受弯构件的破坏形式有正截面受弯破坏、斜截面受剪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2、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最大弯矩附近截面,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破坏,发生在梁的支座附近,受弯构件内配置足够的纵向受力钢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正截面受弯破坏,配置足够的腹筋是为了防止梁发生斜截面受剪破坏。

3、梁内配置了足够的抗弯受力纵筋和足够的抗剪箍筋、弯起筋后,该梁并不意味着已安全,因为还有可能发生斜截面受弯破坏、粘结锚固长度不足而破坏、支座处纵筋的截断位置不合理而破坏;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绘制材料图,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来解决。

4、斜裂缝产生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主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

5、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和剪压破坏;其中属于材料未充分利用的是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6、梁的斜截面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剪跨比的增大而降低。

7、梁的斜截面破坏主要形态有三种,规范以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公式。

8、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提高。

9、随着纵筋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提高。

10、当简支梁上作用有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时,该梁的斜截面承载力不同,当简支梁上作用荷载形式以集中荷载为主时其斜截面承载力偏低。

11、对于均布荷载作用的一般梁当剪力满足V ≤07.0bh f t h β时,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直接按构造配置箍筋,但箍筋应满足min max ,d d s s ≥≤;当剪力满足V ≤0bh f t 时,仍可不必计算抗剪腹筋用量,除满足min max ,d d s s ≥≤以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当剪力满足V >0bh f t 时,则必须计算抗剪腹筋用量。

12、截面尺寸相同的T 形及倒T 形截面梁,若其上作用的集中荷载相同,该梁需要配置的箍筋量相同。

13、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斜拉破坏;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斜压破坏。

14、设置弯起筋的目的是承担剪力、承担支座负弯矩。

15、当梁内的纵筋全部伸入支座时,材料图为一条直线。

16、材料图与该梁的弯矩图愈贴近,说明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愈好。

17、绘制材料图时,要弯起的纵筋承担的抵抗弯矩应排放在材料图的最外层;伸入支座的纵筋承担的抵抗弯矩应排放在材料图的最内层。

二、判断题

1、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中只有箍筋承受剪力,其它钢筋都不承受剪力。 (×)

2、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中,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为脆性破坏,剪压破坏为塑性破坏,

因此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按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建立的。(×)

3、纵向钢筋的数量只能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不会影响斜截面的承载力。 (×)

4、为防止钢筋混凝土梁发生斜截面承载力不足,应在梁中配置箍筋或同时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 (√)

5、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是指构件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

6、钢筋混凝土梁中纵向钢筋应在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处截断。 (×)

7、按构造配置箍筋应同时满足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要求及最小配箍率要求。(√)

8、梁内布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若箍筋用量沿梁长不变,则由支座到跨中所需弯起筋的数量越来越少。 (√)

9、绘制材料图时,若梁中设置了弯起筋,则该弯起筋承担的抵抗弯矩从其下弯点处开始减小。 (×)

三、选择题

1、条件相同的无腹筋梁,发生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时,梁的斜截面承载力的大致关系是( A )。

A .斜压>剪压>斜拉 B. 剪压>斜压>斜拉

C. 斜压=剪压>斜拉

D. 斜压>剪压=斜拉

2、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是( C )。

A .跨中正截面 B. 支座中心截面

C. 弯起筋下弯点处

D. 弯起筋上弯点处

3、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 B )。

A .斜压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B .剪压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C .适筋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D .塑性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4、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中没有体现( B )的影响因素。

A .材料强度 B. 纵筋配筋量 C. 配箍率 D. 截面尺寸

5、关于受弯构件中箍筋的作用,下列说法中( D )是不正确的。

A .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B. 形成稳定的钢筋骨架

C .固定纵筋的位置 D. 防止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6、受弯构件产生斜裂缝的原因是( C )。

A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B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C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和正应力产生的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D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和正应力产生的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7、斜截面破坏有三种形态,其中属于脆性破坏的形态有( B )。

A .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 B. 斜压、剪压和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斜拉破坏

8、设计受弯构件时,如果出现025.0bh f V c c β≥的情况,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

)。

A .加大截面尺寸 B. 增加受力纵筋

C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 增设弯起筋

9、材料图越贴近该梁的弯矩包络图,则说明( A )。

A .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高 B. 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低

C .梁的安全储备越大 D. 梁越可能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10、梁内设置鸭筋的目的是( C )。

A .满足斜截面抗弯 B. 满足正截面抗弯

C .满足斜截面抗剪 D. 使跨中受力纵筋充分利用

11、受弯构件中配箍率过大时,会发生( C )。

A .剪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斜压破坏 D. 受弯破坏

12、选择抗剪箍筋时,若箍筋间距过大,会发生( C )。

A .剪压破坏 B. 斜压破坏 C. 斜拉破坏 D. 受弯破坏

13、设置多排弯起筋时,弯起筋的位置应满足( D )

A .弯起筋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之距小于箍筋间距

B .后排弯起筋上弯点距前排弯起筋下弯点之距小于或等于箍筋间距

C .后排弯起筋下弯点距前排弯起筋上弯点之距小于或等于最大箍筋间距

D .后排弯起筋上弯点距前排弯起筋下弯点之距小于或等于最大箍筋间距

14、计算某排弯起筋用量时,取用的剪力设计值为( C )。

A .前排弯起筋上弯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B .支座边缘处对应的剪力值

C .前排弯起筋下弯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D .该排弯起筋下弯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15、材料图也叫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其形状( B )。

A .与梁上的弯矩包络图相同

B .与梁内的纵筋布置有关

C .与梁内的箍筋和弯起筋用量有关

D .与梁的剪力值大小有关

16、受弯构件的剪跨比过大会发生( B )。

A .斜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受扭破坏

17、关于材料图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反映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

B .确定纵向钢筋的弯起位置及数量

C .确定支座负纵向钢筋的截断位置

D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18、关于设置弯起筋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满足斜截面抗剪

B .满足斜截面抗弯

C .充当支座负纵筋承担支座负弯矩

D .为了节约钢筋,充分利用跨中纵筋

19、绘制材料图时,各根钢筋承担的抵抗弯矩应按与( B )。

A .受力纵筋直径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B .受力纵筋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C .受力纵筋的根数的数量成正比分配弯矩

D .弯起筋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第六章 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

一、 填空题

1、偏心受压构件的最终破坏都是由于混凝土被压碎而造成的。

2、大偏心受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3、偏心受压构件在纵向弯曲影响下,其破坏特征有两种类型,对于长细比较小的短柱及长柱,属于材料破坏;对于长细比较大的细长柱,属于失稳破坏。

4、偏压构件用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了纵向弯曲的影响。

5、对于大偏心受压构件,轴向压力增加会使构件的抗弯能力提高。

6、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条件是:当b ξξ≤为大偏压构件;当b ξξ>为小偏压构件。

7、在偏压构件截面设计时,通常用03.0h e i >η初步判别其是否为大偏心受压。

8、在大偏压设计校核时,当'2s a x ≤,说明'S A 不屈服。

9、在进行大偏压、小偏压构件设计时(求S A ,'S A 时),当0h x b ξ=,大偏压用钢量最少;当bh A s 002.0=,小偏压用钢量最少。

10、受拉构件根据纵向拉力作用的位置可分为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

11、偏心受拉构件按其破坏形态可分为大偏心、小偏心受拉两种情况,当s a h e ->

20为大偏心;当s a h e -≤

20为小偏心。 12、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全截面受拉,拉力全部由钢筋承担。

二、判断题

1、大偏压比小偏压构件的受力合理。(×)

2、小偏心受压构件偏心距一定小。(×)

3、在大偏心、小偏心受压的界限状态下,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 ξ,具有与受弯构件b ξ完全相同的值。(√)

4、附加偏心距a e 随偏心距的增加而增加。(×)

5、偏心距增大系数,解决了纵向弯曲产生的影响的问题。(√)

6、在偏压构件截面设计时,当03.0h e i >η时,可准确地判别其为大偏心受压。(×)

7、对于对称配筋的偏压构件,用b c bh f N ξαξ≤=0

1,可准确地判别大偏心、小偏心。(√) 8、大偏压构件计算S A ,'S A 时,当令0h x b ξ=,一定能使配筋最少,且能求出配筋数量。(√)

9、附加偏心距考虑了弯矩的作用。(×)

10、构件高度愈高,则材料破坏的可能性愈小。(√)

11、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小偏心受压构件破坏的共同特征是: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均被压碎,受压区钢筋均达到其强度值。(×)

12、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时,验算时若'2s a x ≤,则说明受压区(即靠近纵向压力的一侧)钢筋在构件中不能被充分利用。(√)

13、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远离纵向力一侧的钢筋拉屈,随后另一侧钢筋压屈,混凝土亦被压碎。(√)

14、小偏心受拉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

15、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

16、大偏心、小偏心受拉破坏的判断是依据纵向拉力N 作用点的位置。(√)

三、选择题

1、在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宜采用(A )。

A .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B .较高强度等级的纵向受力钢筋

C .在钢筋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宜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

2、偏压构件的抗弯承载力(D )。

A .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B .随着轴向力的减少而增加

C .小偏心受压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D .大偏心受压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3、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判别大偏心、小偏心受拉的依据是(D )。

A .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

B .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C .受压一侧混凝土是否压碎

D .纵向拉力N 的作用点的位置

4、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 .如果b ξξ>,说明是小偏心受拉破坏

B .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

C .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

D .大偏心、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断是依据纵向拉力N 作用点的位置

5、大偏心受拉构件的破坏特征与(B )构件类似。

A .受剪

B .大偏心受压

C .小偏心受拉

D .受扭

四、简答题

1、分别画出大、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应力计算图形,并写出计算公式。P117、118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张拉钢筋和浇注混凝土次序的先后可分为先张法结构和后张法结构。不需要张拉台座的是后张法结构。先张法预应力构件是靠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的。

2、张拉控制应力与钢筋种类有关,精轧螺纹钢筋与钢丝和钢绞线相比,其控制应力较高;控制应

力还与张拉方法有关,后张法的控制应力较先张法的控制应力要低。

3、对构件受拉区施加预应力能延迟裂缝的出现,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

4、对预应力钢筋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而言,采用两端张拉较一端张拉时所产生的摩擦损失要小。

5、减小摩擦损失的主要措施有两端张拉或超张拉。

6、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是张拉控制应力减去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

7、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弯承载力一般通过构造措施来保证。

8、施工时,先张法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由张拉台座承受,预应力钢筋建立起强大的张拉应力;而后张法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由混凝土构件承受。

9、国内常用的预应力钢筋有钢绞线、高强钢丝和精轧螺纹钢筋。

二、判断题

1、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使用阶段与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是相同的。(×)

2、混凝土的预应力用于抵消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3、施加预应力并不能提高梁的抗弯极限强度,其原因是预应力只能在弹性工作阶段发挥功效。(√)

4、对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施加预应力,可提高其抗裂度和斜截面的承载力。(√)

5、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损失是由于张拉端锚具松动产生的。(×)

6、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允许混凝土出现裂缝。(×)

7、钢筋应力松弛是指钢筋受拉后在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钢筋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的现象。(√)

8、采用超张拉或两端张拉的方法可以减小摩擦损失。(√)

9、先张法适合于工厂预制的中、小型构件,后张法使用于大型构件和现浇构件。(√)

10、预应力混凝土中采用的高强钢筋无明显的屈服点,通常采用协定流限为其屈服强度。(√)

第九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一、填空题

1、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撑梁承受的荷载为梯形分布;短边支撑梁承受的荷载为三角形分布。

2、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

3、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按板的支撑和受力条件不同,可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两类。

二、选择题

1、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的内力,求连续梁B支座最大剪力时,活载布置正确的是(C)

2、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D )。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

B. 该跨及相邻跨;

C.所有跨;

D. 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

3. 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点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A )。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B.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C.受拉钢筋的锚固;

D.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

三、判断题

1、单向板的荷载主要沿短跨方向传递,故可忽略荷载沿长跨方向的传递。(√)

2、连续梁在各种不利荷载布置情况下,任一截面的内力均为不会超过该截面处内力包络图上的数值。(√)

3、单向板只布置单向钢筋,双向板需布置双向钢筋。(× )

4、钢筋砼实心板一般情况下不须进行抗剪强度计算。(√ )

5、单向板楼盖的传力途径是:荷载 →板→ 次梁→主梁→ 柱(墙)→ 基础→ 地基。(√)

第十章 多层框架结构

一、填空题

1、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有横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2、框架结构在计算梁的惯性矩时,通常假定截面惯性矩I 沿轴线不变,对装配式楼盖,取0I I =,0I 为不考虑楼板影响时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对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0I 5.1I =,边框架0I 2.1I =;对现浇楼盖,中框架0I 0.2I =,边框架0I 5.1I =。

3、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应作以下修正:除底层外,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0.9的折减系数;除底层外,其它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为1/3。

3.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取决于该柱上下端_梁柱线刚度的比值。

4.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一般与柱的侧移刚度、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横梁线刚度比、上下层层高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5.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与柱的线刚度、层高、柱上下端的约束情况等因素有关。

6、柱下独立基础的破坏形式有底板的弯曲破坏、冲切破坏和地基失效 。

二、选择题

1.水平荷载作用下每根框架柱所分配到的剪力与( B )直接有关。

A .矩形梁截面惯性矩;

B .柱的抗侧移刚度;

C .梁柱线刚度比;

D .柱的转动刚度。

2、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时,假定反弯点的位置( A )。

A .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2/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B .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C .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4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D .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5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三、判断题

1. 所有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都是无侧移框架。(×)

2. 分层法将与本层梁相连的柱远端均近似作为固定端而不转动。(√)

3. 当柱的上下端转角不同时,反弯点偏向转角小的一侧。(×)

4. 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上大下小,其位移曲线是弯曲型。(×)

5. D 值法中D=α12ic/h2,α为反映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第十三章 结构抗震设计基础知识

1、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问答题:

1、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明确提出了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2、抗震设计时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建筑,并分别取用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地震作用和抗震构筑措施)。

3、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4、为简化计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取的“二阶段设计法”是什么?

[答] 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保证必要的强度可靠度要求;再通过采取必要的合理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5、什么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从概念上,特别是从结构总体上考虑抗震的工程决策,即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它包括:场地选择和地基基础;建筑物的体型和平立面;选择合理的结构抗震体系;合理使用材料,使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非结构构件设计等六方面内容。

昆明理工大学大一上物理演示实验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后作业及内容 1、陀螺仪的重要特性是什么?有什么实际应用? 答案:陀螺仪是利用陀螺旋转轴稳定性原理设计的精密仪器。陀螺指向的方向,不受陀螺仪的姿态变化而改变,可以用于飞机、轮船导航,隧道施工的定向等。 2、茹科夫斯基转椅的转动惯量改变时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答案:当转动惯量减小时,我感觉转速增大{即角速度增大}。这是因为我坐在上面时外力矩为零,此时角动量守恒,根据角动量等于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当转动惯量减少时,角速度增大。 3、车轮式回转仪的进动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当车轮式回转仪的轮子绕自转轴一角速度W高速旋转时,其角动量L=JW。若支点不在系统重心,系统将受到中立M=r*mg的作用,由角动量定理M=Dl/Dt 知,车轮自转轴将绕竖直轴发生进动,其进动角速度=mgr/j。方向由L,M的方向决定。 4、结合伯努利方程,画图说明弧线球产生的原因。 答案:先将足球分成四个等分,分别命名为右前部、左前部、右后部、左后部。看下图。

球在前进的时候,是要受到空气的阻力的,这个阻力,我用F1、F2来表示,阻力的大小跟球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V成正比,V越大,阻力越大。另外还有一点大家要明白:当球向前飞出时,只有球的右前部和左前部是受到空气的阻力的,右后部和左后部是没有空气阻力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一种情况,球没有任何旋转,沿直线前进,在这种情况下,球的左前部和右前部相对于空气运动的速度V都是一样的,所以产生的空气阻力F1和F2也是一样的,这两个阻力会产生一个向后的合力(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合力),这个合力将会使球慢慢停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球将会沿一条完全笔直的直线前进,没有任何弧线。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看第二种情况,球在向前运动的同时,还在逆时针高速旋转,这种情况下受力就不同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静止不动的球在旋转的时候,球的表面会因为旋转而产生另一个相对于空气的速度,我们将其命名为V2,如果球还在向前运动,那么此时足球表面某个点的运动速度就是球的速度V跟旋转产生的速度 V2这两个速度的合成,注意: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球的右前部和左前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当球逆时针旋转时,右前部的速度是V+V2,而左前部的速度却是V-V2,原因很简单,当球逆时针旋转时,球的右前部是迎着空气向前的,因而相当于是在原来的速度V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V2,而左前部而是顺着空气向后的,相当于是在原来的速度V的基础上减去了一个V2,所以此时右前部的速度比左前部大出了2倍的V2,又因为运动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所以在这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二章元答案

第十二章 振动 一.选择题 1、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的两个轻弹簧串联在一起,下面挂着质量为m 的物体,构成一 个竖挂的弹簧振子,则该系统的振动周期为: [ C ] (A )21212)(2k k k k m T +=π (B )2 12k k m T +=π (C )2121)(2k k k k m T +=π (D )2122k k m T +=π 2.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 D ] (A )1/4 (B )1/2 (C )2/1 (D )3/4 (E )2/3 3.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当它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对应的振动相位是: [ C ] (A )π (B )0 (C )-π/2 (D )π/2 4. 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角频率为ω, 则此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C ] (A ))cm )(32cos(πω+ =t x (B ))cm )(3 2cos(2πω-=t x (C ))cm )(32cos(2πω+=t x (D ))cm )(32cos(2πω+-=t x 5.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 ,当它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从二分之一最大位 移处到最大位移处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C ] (A )T /4 (B )T /12 (C )T /6 (D )T /8 6.一质点在x 轴上做简谐振动,振幅A =4cm ,周期T =2s ,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若t =0 时刻质点第一次通过x =-2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2cm 处的时 刻为:[ B ] (A )1s (B )(2/3)s (C )(4/3)s (D )2s 7.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为T 1.若将此弹 簧截去一半的长度,下端挂一质量为m /2的物体,则系统振动周期T 2等于:[ D ] (A ) 2 T 1 (B ) T 1 (C ) 2/1T (D ) T 1/2 (E ) T 1 /4 8.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动,已知振幅为A ,周期为T ,初位相?=-π/3,则下图中与之对 应的振动曲线是:[ A ] 9.一倔强系数为k 的轻弹簧截成三等份,取出其中的两根,将它们并联在一起,下面挂一质

2011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数据结构教程考研真题A卷

2011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数据结构教程考研真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______两类。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数据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_________。 A:每个结点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区域B:所有结点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区域 C:结点的最后一个数据域是指针类型D:每个结点有多少个后继,就没多少个指针域 3.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2n),表明该算法的_________。 A:问题规模是2n B:执行时间等于2n C:执行时间与2n成正比 D:问题规模与2n成正比 4. 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向第i个元素(0next=p; p—>next=s; B: s—>next=p—>next; p—>next=s; C:s—>next=p—>next; p=s; D: p—>next=s; s—>next=p; 6.设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A,B,C,D,则借助栈所得到的输出序列不可能是。 A:A,B,C,D B:D,C,B,A C:A,C,D,B D:D,A,B,C 7.一个n×n的对称矩阵,如果以行或列为主序放入内存,则存储容量为______。 A:n2 B:n2/2 C:n(n+1)/2 D:(n+1)2 /2 8. 一棵有124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______个结点。 A:247 B:248 C:249 D:250 9. 采用邻接表存储的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类似于二叉树的______算法。 A:先序遍历 B:中序遍历 C:后序遍历 D:层次遍历 10. 设哈希表长m=14,哈希函数H(key)=key mod 11。表中已有4个结点addr(15)=4,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三章元答案

第十三章 波动 一、选择题 1、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3cos(1.0SI x t y πππ+-=,0=t 时的波形曲线如左下图所示,则:[ C C ] (A )O 点的振幅为-0.1m ; (B )波长为3m ; (C )a 、b 两点间的相位差为2/π; (D )波速为9m/s 。 2、一简谐波沿Ox 轴传播。若Ox 轴上1P 和2P 两点相距8/λ(其中λ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的[ C C ] (A )方向总是相同 (B )方向总是相反 (C )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 )大小总是不相等。 3、如图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t A y ,则其波函数为:[ A A ] (A )}]/)([cos{0φω+--=u l x t A y (B )})]/([cos{0φω+-=u x t A y (C ))/(cos u x t A y -=ω (D )}]/)([cos{0φω+-+=u l x t A y 4、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圆频率为ω,波速为u ,设4/T 时刻波形如左下图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D D ] (A ))](cos[u x t A y - =ω (B) ]2)(cos[πω+-=u x t A y (C ))](cos[u x t A y +=ω (D )])(cos[πω++=u x t A y 5、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O 为坐标原点。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 t A y ωcos =,则:[ C C ] (A )O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u l t A y -=ω (B )波的表达式为)]/()/([cos u x u l t A y --=ω (C )波的表达式为)]/()/([cos u x u l t A y -+=ω (D )C 点的振动方程为)/3(cos u l t A y -=ω 6、如右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0=t 时刻的波形图,该波的波速u =200m/s ,则P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为: [ C C ]

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班试题A答案

昆明理工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理 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答案 1. 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ACD;AAA;C;C; 三、填空题 (本题共13分) 1. (本题6分) 图(a )的 ω = 0 ,α =R a /; 图(b ) 的ω =R a /cos θ, α =R a /sin θ; 图(c ) 的ω =R a /,α = 0 。 2. (本题4分) L 2m ω(1分); ωω2 2 2224652322131mL L m L m mL = ??? ????????? ????? ??+??? ??+(1分); 画出方向(共2分) 3. (本题2分) PL/2 4. (本题2分) 5 四、计算题 1. (本题10分)如图4.1所示横梁,F 1= F 2= F 3=F 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系统B 和D 处反力。 解:(1)把B 点约束力视作为主动力。设给系统虚位移如图(图2分)。系统虚功方程为: 021=---δ?δδδM y F y F y F F E B B (2分) ==>56 7111M F F B += (1分) (2)把D 点约束力视作为主动力。设给系统虚位移如图(图2分)。系统虚功方程为: 032=++G F D D y F y F y F δδδ (2分) ==>F F B 28 27= (1分)

2. (本题15分) 3. 弯成直角的曲杆OAB 以角速度ω= 常数绕O 点作逆时针转动。在曲杆的AB 段装有滑筒C , 滑筒与在滑道内运动的铅直杆DC 铰接于C ,O 点与DC 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设曲杆的OA 段长为r ,求当φ=30°时DC 杆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如图,在点O 建立参考基和曲杆连体基1e e 和。 对于曲杆OAB ,CD 杆上的C 点为动点。 C 点的速度为:r C e C e tC C v v v v ++=ω11 见图2 由于曲杆作定轴转动,01=e tC v r OC v C ωωω33 221= ?= 利用几何关系: ωωr tg v v e C C 3 2301= = 所求即CD 杆的绝对速度,方向向上。 同时可以求得:ωr v v v C C r C 3 4230cos /=== 下面进行加速度分析 由动点加速度:C e C e C e tC r C C a a a a a a ++++=αω 由于曲杆作匀角速度定轴转动,有: 0,0 ==e C e tC a a α 因此,C e C r C C a a a a ++=ω,如图3所示。 其中, 2 2 33 2ωωωr OC a e C == 2 3 82ωωr v a r C C = = 将加速度在科氏加速度方向上投影,有: 图3 30cos 30cos e C C C a a a ω-= 可得: 2 2 2 39 1033 233 23 8ωω ω r r r a C = - ? = 所求即杆CD 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解:(1)OA 杆做刚体定轴转动。 ()s m OA v A /4.03.060 240.ππω=??= = (3 分) (2)AB 杆做刚体平面运动。 由于刚体CB 做平动,因此,B v 与C v 同向,

2019-2020昆明理工大学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复习试卷试题

数据结构模拟试题 考试科目:数据结构A 1.下面程序的时间复杂为() for(i=1,s=0; i<=n; i++) { t=1; for(j=1;j<=i;j++) t=t*j; s=s+t;} A. O(n) B. O(n2) C. O(n3) D. O(n4) 2.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3.在线性表中若经常要存取第i个数据元素及其前趋,则宜采用()存储方式。 A.顺序表 B.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C.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D. 循环单链表 4.数据的四种基本存储结构是指() A. 顺序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直接存储结构、倒排存储结构 B.顺序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散列存储结构 C.顺序存储结构、非顺序存储结构、指针存储结构、树型存储结构 D. 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树型存储结构、图型存储结构 5.在链表中若经常要删除表中最后一个结点或在最后一个结点之后插入一个新结点,则宜 采用()存储方式。 A. 顺序表 B. 用头指针标识的循环单链表 C. 用尾指针标识的循环单链表 D. 双向链表 6.在一个单链表中的p和q两个结点之间插入一个新结点,假设新结点为s,则修改链的C 语音语句序列是()。 A. s->next=p; q->next=s; B. p->next=s->next; s->next=p; C. q->next=s->next; s->next=p; D. p->next=s; s->next=q; 7.栈和队列的共同点是()。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习题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习题参考答案

6 m 习 题(参考答案) 1.仪器误差为0.005mm 的螺旋测微计测量一根直径为D 的钢丝,直径的10次测量值如下表: 次数i 直径i D (mm ) ) 10(3 mm D D i -?- 2 -6210()(mm D D i ?-) 1 2.050 4 16 2 2.055 1 1 3 2.057 3 9 4 2.051 3 9 5 2.053 1 1 6 2.053 1 1 2.051 3 9

7 8 2.056 2 4 9 2.055 1 1 10 2.059 5 25 054.2101 10 1 == ∑=i i D D 24 10 1 =-∑ =D D i i 76 )(210 1 =-∑=D D i i 试计算直径的平均值、不确定度(用D U 表示) 和相对不确定度(用Dr U 表示),并用标准形式表示 测量结果。 解: 平均值 mm D D i i 054.210110 1 ==∑= 标 准 偏 差 : mm D D i i D 0029.01 10)(10 1 2 ≈--= ∑=σ 算术 平 均 误 差 :

mm D D i i D 0024.010 10 1 ≈-= ∑=δ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9.0==σ,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9.0222 2≈+=+= 相 对不确 定 度 %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 丝的直径为: %29.0)006.0054.2(=±=Dr D mm D 或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4.0==δ ,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4.0222 2≈+=+= 相 对不确 定 度 %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 径为: %29.0)006.0054.2(=±=Dr D mm D 2.指出下列测量值为几位有效数字,哪些数字是可疑数字,并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1) g =(9.794±0.003)m ·s 2 -

昆明理工大学汽车理论2010真题

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818 考试科目名称:汽车理论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080204 车辆工程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共计15分) 1、汽车的动力装置参数系指(1)和(2)。 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取决于振动的(1)(2)(3)和(4)四个因素。 3、设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其车身部分固有频率f0=2Hz。它行驶在波长λ=5m的水泥接缝路面上,求引起车身部分共振时的车速Va =(1)(km/h);该汽车车轮部分的固有频率f t=10Hz,在沙石路面上常用车速为30km/h。问由于车轮部分共振时,车轮对路面作用的动载荷所形成的搓板路的波长λ=(2)m 。 4、平直硬路面上产生滚动阻力的原因是轮胎的(1)。 5、美国测得某汽车的复合工况燃油经济性为:16MPG,则该车在同样的复合工况下百公里油耗是(1)(L/100Km)。 6、地面制动力取决于两个摩擦副的摩擦力:一个是(1)和(2) 之间的摩擦力,一个是(3)和(4)之间的摩擦力。 7、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具有(1)转向特性。 二、名词解释题:(每个3分,本题共计15分) 1、角阶跃输入 2、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 3、制动效能 4、轮胎拖距 5、最高车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30分) 1、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轮胎侧偏刚度的因素有哪些? 3、现代轿车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降低空气阻力系数C D? 4、汽车制动距离的定义是什么?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5、写出汽车的各行驶阻力及其计算公式。 6、机械变速器的传动比如何分配?这种分配有哪些优点? 第 1 页共 2 页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就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就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就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就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就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与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与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就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就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就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与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就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1、2所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搬移到构件BC 上,则A 、

昆明理工大学数据结构教程 201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第 1 页 共 3 页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 卷)考试科目代码: 835 考试科目名称 :数据结构教程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 :071101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考生答题须知 1 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 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 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 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______两类。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数据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_________。 A:每个结点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区域 B:所有结点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区域C:结点的最后一个数据域是指针类型 D:每个结点有多少个后继,就没多少个指针域 3.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 (),表明该算法的_________。2n A :问题规模是 B :执行时间等于2n 2n C :执行时间与 成正比 D :问题规模与 成正比2n 2n 4. 在一个长度为n 的顺序表中向第i 个元素(0next=p; p—>next=s; B : s—>next=p—>next; p—>next=s; C :s—>next=p—>next; p=s; D : p—>next=s; s—>next=p; 6.设一个栈的输入序列为A ,B ,C ,D ,则借助栈所得到的输出序列不可能是 。A :A,B,C,D B :D,C,B,A C :A,C,D,B D :D,A,B,C 7.一个n×n 的对称矩阵,如果以行或列为主序放入内存,则存储容量为______。 A :n 2 B :n 2/2 C :n(n+1)/2 D :(n+1)2 /2 8. 一棵有124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______个结点。 A :247 B :248 C :249 D :250 9. 采用邻接表存储的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类似于二叉树的______算法。 A :先序遍历 B :中序遍历 C :后序遍历 D :层次遍历 10. 设哈希表长m=14,哈希函数H (key )=key mod 11。表中已有4个结点addr(15)=4,addr(38)=5,addr(61)=6,addr(84)=7,其余地址为空。如用二次探测再散列法处理冲突,则关键字为49的结点地址是______。 A :8 B :3 C :5 D :9

2013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A卷

2013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A卷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转动惯量(5分) 2.简谐运动(5分) 3.角动量守恒定律(5分) 4.熵增加原理(10分) 5.干涉现象(5分) 二、计算题(共120分) 1. 一均质小球,其半径为R,质量为M。令转动轴通过球心,求小球的转动惯量I。(15分) 2. 两个形状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的弧形导轨A和B,静置在地板上,如图所示。今有以质量为m的小物块,由静止状态从A的顶端下滑,A顶端的高 度为h0。令小物块与滑块之间,以及滑块与地板之间的摩擦 力均为0. 试求小物块在B滑块上上升的最大高度(设A、B 导轨与地面相切)。(15分) 3. 两个滑块的质量分别为m A、m B,用弹性系数为K的轻弹簧将其相连并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将它们略微靠拢后同时松开,证明两滑块的相对运动为简谐运动并求出该简谐运动的 l)。(15分) 角频率ω(假定弹簧不受力时的长度为 4.已知一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余弦波在t =1 秒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且周期T =3秒。 (1)写出O点和P 点的振动方程;(5分) (2)写出该波的波动表达式;(5分) (3)求P 点离O点的距离。(5分) 5. 火车进站和离站时鸣叫,一个站在站内的观察者听到火车进站时的频率为219Hz,离站 v和鸣叫的频率。(15时的频率为184Hz,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火车的车速 T 分) 6. 压强为1.0×105Pa,体积为0.0082m3的氮气,从初始温度300K加热到400K,加热时(1)

体积不变,(2) 压强不变,问各需热量多少?哪一个过程所需热量大?(10分)为什么?(5分) 7. 由两共轴金属圆柱构成一空气电容器。设空气的击穿电场为E b,内、外圆柱面的半径分别为R1、R2,在空气不击穿的前提下, ⑴如何选择内半径,使得内外圆柱间的电压最大?(10分) ⑵如何选择内半径,使得电容器储能最大?(5分) 8. 如图所示,在均匀磁场B中放一很长的良导体线框,其电阻可忽略。今在此线框上横跨一长度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并让其以初速度v0 运动起来,忽略棒与线框之间的摩擦,试求棒的运动规律 (即导体棒的速度v及位置x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令 初始位置为x=0处))。(15分)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第七章后

第七章 点的合成运动 一、是非题 7.1.1动点的相对运动为直线运动,牵连运动为直线平动时,动点的绝对运动必为直线运动。 ( × ) 7.1.2无论牵连运动为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r e a v v v +=都成立。 ( ∨ ) 7.1.3某瞬时动点的绝对速度为零,则动点的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也一定为零。 ( × ) 7.1.4当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牵连加速度等于牵连速度关于时间的一阶导数。 ( ∨ ) 7.1.5动坐标系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就是动点的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 ( × ) 7.1.6 ( × ) 7.1.7只要动点的相对运动轨迹是曲线,就一定存在相对切向加速度。 ( × ) 7.1.8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判断下述说法是否正确: (1)若r v 为常量,则必有r a =0。 ( × ) (2)若e ω为常量,则必有e a =0. ( × ) (3)若e r ωv //则必有0=C a 。 ( ∨ ) 7.1.9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动点的绝对加速度总是等于牵连加速度与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 × ) 7.1.10当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一定有科氏加速度。 ( × ) 二、 填空题 7.2.1 牵连点是某瞬时 动系 上与 动点 重合的那一点。 7.2.2e a v v =大小为,在一般情况下,若已知v e 、v r ,应按a 的大小。 三、选择题: 7.3.1 动点的牵连速度是指某瞬时牵连点的速度,它相对的坐标系是( A )。 A 、 定参考系 B 、 动参考系 C 、 任意参考系 7.3.2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t b a s ωsin +=, 且t ω?=(其中a 、b 、 ω均为常数),杆长为L ,若取小球A 为动点,动系固结于物块B ,定系 固结于地面,则小球的牵连速度v e 的大小为( B )。 A 、 ωL B 、 t b ωωcos C 、 t L t b ωωωωcos cos + D 、ωωωL t b +cos 四、计算题 7.4.1 杆OA 长L ,由推杆BC 通过套筒B 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 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v ,其弯头高为b 。试求杆端A 的速度的大小(表示为由推杆至点O 的距离x 的函数)。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一章元答案

第十一章 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D ] (1)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4)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A )(1)、(2)、(3) (B )(1)、(3)、(4) (C )(2)、(4) (D )(1)、(4) 2.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B A p p B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B ]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3.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所经历的循环过程是:从初态) ,(00T V 开始,先经绝热膨胀使其体积增大1倍,再经等容升温回复到初态温度0T ,最后经等温过程使其体积回复为0V ,则气体在此循环过程中: [ B ] (A )对外作的净功为正值 (B )对外作的净功为负值 (C )内能增加了 (D )从外界净吸的热量为正值 4.1mol 理想气体从p –V 图上初态a 分别经历如图所示的(1)或(2)过程到达末态b 。已知b a T T <,则这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1Q 和2Q 的关系是: [ A ] 0 (A)21>>Q Q 0 (B)12>>Q Q 0 (C)12<

昆明理工大学数据结构教程2009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839 考试科目名称:数据结构教程 试题适用招生专业: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单链表和顺序表中插入一个元素,其时间复杂度均为O(n)。 因此它们的执行时间是相等的。() 2.若一个栈的输人序列为1,2,3,…,n,其输出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为n,则其输出序列的每个元素ai一定满足ai=n-i+1(i=1,2,…,n)。() 3.将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二叉树的根结点没有左子树。() 4.在n个结点的无向图中若边数大于n-1,则该图必是连通图。() 5.对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不论采用何种描述方式,总能举出一个说明它不稳定的实例。() 6.采用单链表表示的有序表可以使用折半查找方法来提高查找速度。() 7.将二叉排序树T的先序序列中的关键字依次插入初始为空的树中,所得到的二叉排序树T’与T是相同的。() 8.循环队列是以循环链表为存储结构的队列。() 9.采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的散列表的装填因子可以大于1。() 10.若一个广义表的表头是空表,则此广义表也是空表。()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若采用以下四种结构表示n个元素,那么()的随机访问速度最快。 A.单链表 B.双链表 C.循环链表 D.顺序表 第 1 页共 5 页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考研真题A卷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考研真题A 卷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5分) 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 =3t -5t 3 + 6 (SI),则该质点作 (A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B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 向. (C )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D )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2、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滑块A 和B 通过一轻弹簧水平连结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系统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如突然撤消拉力,则刚撤消后瞬间,二者的加速度a A 和a B 分别为 (A ) a A =0 , a B =0. (B ) a A >0 , a B <0. (C ) a A <0 , a B >0. (D ) a A <0 , a B =0. 3、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卫星的 (A)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B)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C)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C)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4、关于热功转换和热量传递过程,有下面一些叙述: (1) 功可以完全变为热量,而热量不能完全变为功; (2) 一切热机的效率都只能够小于1; (3)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4) 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是不可逆的. 以上这些叙述 (A) 只有(2)、(4)正确. (B) 只有(2)、(3) 、(4)正确. (C) 只有(1)、(3) 、(4)正确. (D) 全部正确. 5、在以下公式中,E 是电场强度,可以说明静电场保守性的是 ()A ? =?L q l d E 0 ε ; ()B 0=??l d E L ;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考研真题A卷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考研真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计算汽车的加速阻力时,汽车的质量一般分成和两部分。 2.确定汽车的最大传动比时,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和附着率。 3.某轿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若在后轴上增加横向稳定杆,则汽车将趋向于转 向特性。 4.汽车动力装置参数是指和。 5.汽车轮胎在一定的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填增加、减小或不 变)。 6.作为车辆振动输入的路面不平度,一般采用描述其统计特性。 7.阻力和坡度阻力统称为道路阻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制动效率 2.附着椭圆 3.侧倾转向 4.发动机特性曲线 5.悬架侧倾角刚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条件是什么? 2.引起车厢侧倾的总侧倾力矩由哪几部分组成? 3.变速器按等比级数分配传动比的优点是什么? 4.在某特定不平路面的垂向激励下,车身垂向加速度响应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5.汽车动力性的评定指标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四、分析说明题(要求有必要的公式、曲线或受力图,1题9分,2、3题各18分,共45分) 1.为什么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匹配不好会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试举例说

明。 2. 已知某轿车的同步附着系数为00.5?=,利用I 、β、f 和r 线,分别分析在附着系 数为0.3?=和0.7?=的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并画出必要的图示辅以说明。 3.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是进行汽车基本操纵稳定性分析的重要车辆模型,试回答以下问 题: (1)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描述了哪两个自由度运动? (2) 将汽车简化为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需要的假设条件有哪些? (3) 作图画出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示意图,并在图上标示出汽车纵向速度、横摆角 速度、质心侧偏角及前后轮侧偏角等参数。 五、计算题(第1题17分,第2题18分,共35分) 1. 汽车平顺性分析用的车身单质量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b m 为车身质量,s K 为悬 架系统弹性刚度,s C 为悬架系统阻尼,r z 为路面不平度垂向位移输入,b z 为车身质量垂向位移响应: (1) 写出描述车身垂向振动的微分方程; (2) 导出车身垂向振动的位移频率响应函数b r z ~z ()H ω的表达式,并给出其幅频特性和 相频特性的表达式; 2. 已知某二自由度轿车模型相关参数:总质量1250kg m =,轴距 2.60m L =,前、后轮总侧偏刚度分别为f 55000N rad C =-和r 70000N rad C =-。假设质心距前轴的水平距离为a ,试解答以下问题:2012B (1)若使该轿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质心距前轴的距离a 应满足什么条件? (2)假设 1.25m a =,分别计算当车速10m/s u =、15m/s 和22m/s u =时的稳态横摆角

(完整版)kmust期末理论力学试卷及答案1

α 昆 明 理 工 大 学 理 论 力 学 测 验 试 卷 理论力学B(1) 日期: 年 月 日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 是非题 (每题2分。正确用√,错误用×,填入括号内。) 1、在平面任意力系中,若其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力系平衡。 ( × ) 2、若将某力沿两不相互垂直的轴分解,则其分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该力在这两个轴上的投影的大小。 ( ∨ ) 3、不平衡的任意力偶系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 × ) 4、若平面力系对一点的主矩为零,则此力系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 ∨ ) 5、若点的法向加速为零,则该点轨迹的曲率必为零。 ( × ) 6、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可以用矢积表示为r v ,其中 是刚体的角速 度矢量,r 是从定轴上任一点引出的矢径。 ( ∨ ) 二、 选择题 (每题3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平面内任意一点简化,其主矢与简化中心 ② ,主矩与简化中心 ① 。 ①有关 ; ② 无关。 2、若斜面倾角为α,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f ,欲使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则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③ 。 ① tg f ≤α; ② tg f > α ; ③ tg α≤ f. ; ④ tg α> f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 、F B ,满足F A =-F B 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② 。 ①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 ; ② 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 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 ④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4、汇交于O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矩形式。即 0)(i A F m , 0)(i B F m ,但必须 ② 。 ① A 、B 两点中有一点与O 点重合 ; ② 点O 不在A 、B 两点的连线上; ③点O 应在A 、B 两点的连线上。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A卷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普通物理考研真题A 卷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 完全弹性碰撞(5分) 2. 转动惯量(5分) 3. 热力学第一定律(5分) 4. 静电场叠加原理(5分) 5. 阻尼振动(5分) 6. 光的衍射现象(5分) 二、计算题(共120分) 1. (本题20分)一质点运动学方程为2t x =,2 )1(-=t y ,其中x ,y 以m 为单位,t 以s 为单位。 (1)质点的速度何时取极小值? (2)试求当速度大小等于10 m/s 时,质点的位置坐标。 2. (本题20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竖直半圆环轨道在B 点与直轨道相接。小滑块在外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A 点出发,作向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时撤销外力,小滑块无摩擦地冲上半圆轨道。到达最高点C 时恰能满足 在圆环上作圆周运动,并以此速度抛出,刚好落回到原来 的出发点A 处。求: (1)小滑块在AB 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小滑块落回A 点时的瞬时切向加速度大小。 3. (本题20分)质量为0.02 kg 的氦气(C v = (3/2)R ), 温度由17 ℃升为27 ℃,若在升温过程中:(1)体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3)与外界不交换热量。试分别计算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内能的改变和对外所做的功。(已知氦气的摩尔质量M=4×10-3 kg/mol ) 4. (本题20分)如图所示表示两个同心均匀带电球面,半径分别为R A 、R B ;分别带有电量

为q A 、q B 。分别求出在下面情况下电场和电势。 (1)r < R A ; (2)R A < r< R B ; (3)r > R B 5. (本题20分)质量m = 0.10 kg 的物体以A = 0.01 m 的振幅作简谐振动,其最大加速度为4.0 m/s 2,求: (1)振动周期; (2)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的总能量与动能; (3)当动能和势能相等时,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4)当物体的位移为振幅的一半时,动能、势能各占总能量的多少? 6. (本题20分)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有两种波长的光,l 1 = 440 nm ,l 2 = 660 nm (1 nm = 10-9 m)。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 = 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d 。 R B q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