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2010.11)

一、积累与运用(l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潮讯.(xùn) 拾.级(shí)菩.提(pú)泠泠淙淙

..(zōnɡ)

B.颧.(quán)骨惬.意(qia)地壳.(qiào)鄙夷不屑.(xia)

C.拮.(ji?)据晦塞(sa)焙.烧(bai)一筹.(chóu)莫展

D.作梗.(ɡěnɡ) 小囝.(nān)打盹.(dǔn)探骊.(lí)得珠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里第一境指_____,第二境指_____,第三境指_____。

A.成功预期勤奋

B.预期勤奋成功

C.勤奋成功预期

D.发现希望奋斗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A.要:同“邀”,邀请。 B.咸:都。

C.绝境:走投无路的境地。 D.间隔:不通音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B.只要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C.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D.她的这些荒唐做法,是要让内行人贻笑大方的。

5.下列对名著《格列佛游记》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格列佛游记》由四部分组成: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勒皮他(飞岛)游记和慧骃国游记。

B.《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C.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现实是和谐的、统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

D.格列佛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斯威夫特和笛福通过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肯定了英国现存的文明。

6.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我们的生活其实原本像这杯牛奶一样,纯净而不含杂质,庸人自扰的我们却偏偏要将

牛奶搅拌到混沌。

A.生活的本质是单纯的。

B.要做生活的智者,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

C.简单的事情其实只是表象,内里是很复杂的。

D.不要自找麻烦。

二、阅读与赏析(41分)

(一)(3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第二句写春江渺茫,正好行船。暗含对“君去”航行之便的庆幸。

B.“孤帆”一片与春江“渺茫”突出江面的阔大,孤帆的渺小。

C.第三句揣度友人行踪,表现出浓浓的惜别之情。

D.第四句中的“断人肠”点明别情,并将惜别之情推到顶点。

(二)(12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

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②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③形胜。为溪在州右,遂

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唐代元结《右溪记》)

①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俾(bǐ):以便,准备。③裨:补益,

增添好处。

8.下列句中的“为”与“为溪在州右”中的“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俾为亭宇 B.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C.为之怅然 D.若为佣耕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描写了右溪的景色和清修命名的经过。

B.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C.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

D.选文对水流湍急的描写,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

①道州城西.百余步西:________ ②悉.皆怪石悉:________

③而置州已.来已:________ ④水抵.两岸抵: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分)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

12.“博而寡约”、“劳而无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3分)

牵入我家的丝瓜花

周桂芳

①邻家院角落里种的丝瓜花,在搭好凉棚后,级级攀登而上,一路牵线而来,爬上高高的院墙,缠上长长的电线,一路牵入我家。细长的触角伸展着,一路向前,有点不牵来就不罢休的架势,活像撒野的小孩,吵着嚷着,牵着爬着,伏着吊着就是要牵入我家。

②一路欢欢喜喜牵来的丝瓜花,呼朋引伴似的,千朵万朵地拼了命地开黄花,真有千朵万朵压藤低的架势。如怀春的乡村姑娘,顶着满头黄花,仰着张张朴素、纯净的笑脸,

把千丝万缕的满架绿叶黄花牵到我家厨房的窗前,只等我深情回眸。我家厨房朝西,夏天西晒得厉害,火一样的太阳直晒到天黑,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这一路牵来的丝瓜花,让我每每在锅碗瓢盆间挥汗如雨里染一抹翠绿,沐一阵清凉。喜欢这爬上架,牵到我家的丝瓜花。

③丝瓜花,我熟知的老友。在农村的盛夏,它应是最热闹最常见的风景。房前屋后,田头地边,桥头沟边都是它黄花插满头的倩影,它像活泼的村姑,有着素净的笑脸,有着曼妙柔弱的身姿,有着纤纤巧手,或编织,或缠绕,或爬,或吊,或伏、或牵,或在草垛上,在屋檐下,在泡桐树上,在晒衣服的铁丝线上,它都能风情万种地舞蹈,跳出乡村最热烈最热闹最动人的舞蹈。单一的小朵黄花,开在乡野广阔的林原花海里,实在不起眼,但是它花团锦簇,成千朵万朵地开,那气势,真是壮观,那场景,真是热闹。原来,每一场花事,只要一心齐发,蔚为大观,都是能震撼人心的。

④儿时,母亲每年总是在家门前的水沟边上丢几粒丝瓜籽,浇两瓢粪水,割几根山垴上的狗刺圈着,算是

..给它安了个窝。过不了些时日,或是一场春雨过后,或是某一个夜晚,它就发芽了,长叶了,抽丝了,牵藤了,开花了,鼓劲似的向上伸展开来,像个撒泼的小子,倔强的丫头,鼓足了劲向上爬。只要能够得着,爬得上,牵得住,缠得牢,它就够上来,爬上去。它爬上屋角高高的泡桐树,顺着母亲拉的晾晒衣服的电线,一路向前,向前,丝牵到哪里,花开到哪里,像撒娇的孩童,比赛似的开花,一朵二朵三朵,一朵接一朵,十朵百朵地开。这边开放那边凋零,凋零的花朵下结下一个个嫩绿的小丝瓜,有如初生的粉嫩的婴儿,让人顿生怜惜之意。要不了几天工夫,门前就挂满了长长短短,或弯或直的绿月亮。这是儿时伙伴们最诗意的比喻。那凋落一地的黄丝瓜花,常被我们这些孩童像珍宝一样,一一捡回来造屋儿玩。那黄黄的,柔柔的,卷曲的丝瓜花,多像母亲打的泡蛋汤或炒的蛋籽儿,我们几个伙伴儿围在一个屋角里,造屋儿,学着母亲的样子,做一个能干贤惠的家庭主妇,在几口火砖扛成的瓦片锅上炒蛋籽儿,打泡蛋汤,有小主妇的满足,有天真无邪的乐趣,有望梅止渴的幸福。那时,农村日子是清贫的,吃鸡蛋是件幸福的事儿。母亲总是把丝瓜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嫩的就做成丝瓜汤,滑嫩可口,特别是喝到见底的那细细的,亮亮的,滑滑的丝瓜籽儿,最是美味。老得刨不动皮的丝瓜,母亲就加几个辣椒连皮清炒,辣和和,也挺下饭。村里的刚子,有一回在我家吃到母亲清炒的老丝瓜,“啧啧”直叹好吃。因为他家人多嘴阔,吃丝瓜,总是加一大锅水煮,一人分一瓢清丝瓜汤。那时,农村的日子虽穷,丝瓜的味却尽在一锅汤里,因为有你一口,就有我一口,大家都有一口,这样的日子虽穷,汤虽清,却能喝出温暖热气来。

⑤爬得最高的丝瓜,往往蓄的时间最久,因为它爬得最高,摘不够,母亲干脆让它蓄老,做丝瓜种。它高高地吊在泡桐树上打秋千,几场秋风秋雨过后,它就没了颜色,空了皮囊。母亲把镰刀绑在杆子上把它割下来,剖开取籽做种,丝瓜瓤用来洗碗或洗澡。母亲

每每说,丝瓜真是个宝呀,不但好吃,吃的时间长,养活一家人,这丝瓜瓤还好用,去污强呢。

⑥“种瓜东井上,冉冉自逾垣,瓜葛相结连,蔓延自登垣。”这首小诗既是对丝瓜的勾勒。乡野的房前屋后,田田畈畈,沟头井边,只要有一口井,有一坯泥,那里就是丝瓜容身之所,扎根之地,哪里有阳光,它就往哪里爬,哪里牵……

⑦我爱牵到我家的丝瓜花。我爱这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

14.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母亲每年总是在家门前的水沟边上丢几粒丝瓜籽,浇两瓢粪水,割几根山垴上的狗刺圈着,算是

..给它安了个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自然段结尾“这样的日子虽穷,汤虽清,却能喝出温暖热气来”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又有怎样的深刻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结尾作者说的“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从选文看,以丝瓜花为背景的平凡人生具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8分)

18.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窈窕淑女,。(《诗经〃周南〃关雎》)

②,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③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⑥,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⑦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司马迁《陈涉世家》)

⑧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陈涉世家》) 三、表达与交流(46分)

(一)(6分)

19.在你阅读的小说中一定有深深打动你的人物形象。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以第二人称,参照示例给这个人物写一段评语。60字左右。(6分)

示例:小说名称:《倚天屠龙记》人物姓名:张无忌

我的评语:你刚毅果断,不惧强敌,光明顶一人独斗六大高手,救明教于生死存亡之际;你侠骨柔情,要威胁你做什么,未必成功,但恳求你什么,你多半会答应。

小说名称:(1分)人物姓名:(1分)

我的评语:(4分)

(二)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一个面容清秀、两袖空空的大男孩——刘伟,在“中国达人秀”中征服了评委和每一个观众,获得第一名。刘伟10岁那年因一起意外事故失去了双臂。19岁那年,他迷上了钢琴,曾经为弹钢琴磨破脚趾,一直练到抽筋。他说:“觉得我应该对自己的梦想负责。”刘伟的经历以及他获得的成功一定也深深打动了你。

请以《对自己的梦想负责》为题作文。要求:(1)体裁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需出现一律用“X X X”代替。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新部编) 【统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妄.想(wàng)恍.若(huǎng)谪.守(dí)惟余莽.莽(mǎng) B.亵.渎(xiè) 林壑.(hè) 旁骛.(wù) 浩浩汤.汤(tāng) C.栖.息(qī) 琉.璃(liú) 投箸.(zhù) 相得益彰.(zhāng) D.惊骇.(hǎi) 瞥.见(piē) 劫.掠(jié) 鸠.占鹊巢(jiū) 【解析】A项,“谪”读“zhé”;B项,“汤”读“shāng”;D项,“骇”读“hài”。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2分) A.羡慕娉婷随心所致一意孤行 B.飘逸摇曳风霜高洁郴郴有理 C.禅师秘决附庸风雅富丽堂皇 D.制裁涵养风功伟绩不二法门 【解析】B项,彬彬有礼;C项,秘诀;D项,丰功伟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2分) 也是没有用的。 A.你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否则你再怎么自吹自擂 .... 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B.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 .... 。 C.在他的英雄事迹面前,我们都自惭形秽 .... 之感。 D.他的歌声嘹亮圆润,丝毫没有矫揉造作 .... 【解析】“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只根据需要截取一部分,是贬义。 4.(邵阳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青春剧应该既要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解析】A项,用词不当,将“发扬”改为“发挥”;B项,语序不当,把“干预”和“发现”的位置互换;D项,有歧义。“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飞虎队一直没赢;另一种是海燕队没赢过飞虎队。 5.(呼伦贝尔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D) (2分)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2019-2020年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9-2020年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是(3分)() A.走头无路(tóu)懵.懂(měn) B.弛名中外(chí) 翩跹.(qiān) C.面面相觑.(qù)粗犷.(ɡuǎng) D.叱咤.风云(chà)濒.危(bīn)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本政府公然制造事端编造谎言,指责我国海军的正常巡航,其目的是不.屑置辩 ...的。 B.上海华联超市出售染色馒头的恶性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 ....。 C.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 两者大相径庭 ....。. D.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玩忽职守。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过:过失 B.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C.征:征验 D.恒:常常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她是一位优秀的曾经获得四川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剑阁县文峰中学的语文教师。B.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邵逸夫对国内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让他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千万学子的心里,更镌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5下列关于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一个很不幸又渴望幸福的劳动妇女,她心地善良,为人质朴,热心为孩子解决疑难。 B.《西游记》“三调芭蕉扇”这个情节中,孙悟空第二次借芭蕉扇时变成了牛魔王得到了真芭蕉扇,可后来又被牛魔王骗回。 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其中,“洞中历险”写的是汤姆与蓓姬在洞中三天三夜的历险经历。期间,他们遇到过哈克,半月后,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发现哈克死了,当汤姆带着印第安人乔再度进入山洞,他们发现了装着金钱财宝的箱子。 D.《格列佛游记》中“宫廷游戏”这一章描述的是小人国的游戏,利立浦特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候选人必须冒着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这份模测试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重点检查了学生初中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中考题型分析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1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9分),第三部分写作(50分),120分钟完成。 二、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诗句默写,汉字的音、形、义,语病 ,文学文化常识及应用文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是课内诗歌,出自九年级下册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难度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这对今后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课外阅读,出自张岱的《姚长子墓志铭》,考察了实词、断句、翻译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难度适合,很有指导性。

紧跟时事热点,文章为《光明日报》的《冠状病毒知多少》,考察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段落的作用,说明文语言,说明方法及作用,概括提炼信息。难度适中,很有指导性与前瞻性。 (四)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是课内对《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查,其中《西游记》难度较低,没有给学生设置障碍,17小题考察的是对故事情节的把握,部分学生失分严重。 (五)现代文阅读 采用课外阅读的形式。课外的是记叙文阅读,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考察了概括文章内容、赏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感悟题。题目很典型,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部分:作文 作文是命题作文《宅当有为》,基本没有审题障碍,而且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诗句默写、”“拼音”、“汉字的书写”、“词义辨析”、“语病”、“文学文化常识”和“应用文”。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还不错,得分率只有85%,其中“挣脱”读音错误太多,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不扎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云阳县2013年下期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期中) 命题人:何志章审题人:大勇 班级学号得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 ..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3分) A.恪.尽职守(gé)喑.哑(yīn )妖娆.(ráo ) 诓.骗(kūang ) B.舔.犊之情(shì) 襁褓.(bǎo) 骈.进(pián) 休祲.(qìn) C.强聒.不舍(guō) 扶掖.(yè ) 怫.然(fú) 鸿鹄.(hú) D.孜.孜不倦(zī) 间.令(jiān) 缟.素(gǎo) 征.铎(tu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3分) A.润如油膏田圃征引亵渎 B.重踏覆辙旁骛陨落睿智 C.怒不可接忐忑修身诘难 D.根深蒂固滞碍篝火加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 B.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 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 ....的成就。 D.从风格看,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四书”分别是《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 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为西汉的向。 D.培根的随笔具有语言隽永、说理透彻的特点。 5.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谪戍渔阳。 6.下面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①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印发并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 ②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③帮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④让所有中小学生全部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①句中语序不当,应将制定与印发对调 ②句成分残缺,应在耻辱的后面加上的观念 ③句用词不当,应将改成 ④句词语累赘,应该删去的词是。 7.仿写。(4分) 微笑是和煦的春风,抚慰你失败的感伤;微笑是清纯的水,滋润你干枯的心灵;微笑是一 场雨,给万物补充营养。 8.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 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我的座右铭:每天一篇文章,让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 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怎样读书 读书还得讲究方法,你有哪些读书方法呢?请介绍一种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 由。(3分) 我的读书方法:多读书多看报 我的理由:让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来 活动三:走进书的世界——名著推荐 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初中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3 分);; 我推荐的名著 [史记] 我的理由:其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9.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 ⑴力尽不知热,但。 ⑵,,人比黄花瘦。 ⑶《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零落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2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评估试卷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别忘了,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微笑是一缕轻柔的春雨,可以平息肆n üè的狂风;微笑是一颗闪亮的星辰,可以慰藉夜间跋涉者的心灵;微笑也是一座坚实的精神桥墩,可以承载. 千万吨的重负。 ①n üè ②载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B.“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C.省运会期间,淄博市的二百多辆巡逻车、一千多名干警,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D .报刊、杂志、电视和所有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使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分) ①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安全、健康等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装修”也就成了近期装修行业中点击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 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面实施政府“阳光工程”,是政务公开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是建设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的重大举措。 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读书节”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分) (2)请为你们班拟一个活动方案。(4分) 活动主题: (1分) 活动目的: (1分) 活动方式(两项以上) : (2分) 5.古诗文默写。(7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江南》温庭筠) ③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诗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征战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⑤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神韵颇为相似。 ⑦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加诗词表现力,丰富诗词的内涵,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 以使诗词委婉含蓄。请你写出一句包含典故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 线 …………………………………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本次期中试卷以新课标为本,以教材为根,以课外为延伸,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命题体现出语文知识的基础性,集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等特点。 一、从试卷来看,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一些问题。 1、学生字词基础差。写词语中,错别字多。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纠正错字,学生也有改不出。在加标点中,学生对省略号、书名号不能正确运用。教师以后还要加强练习。 2、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还不强。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中,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反思与经验总结 通过这次考试,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警醒,以后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还要进一步端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努力使他进步,耐心为他讲解,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 1、努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 2、狠抓语文只是积累,让学生每天多读、多想、多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3、注重课内外知识的整合。 4、文言文教学要强化。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让学生主动认知文言实词、虚词,引导学生诵读诗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妙文!如果在教学中注重课文例文作用,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这些例子的字范作用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突破学生阅读障碍瓶颈。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并告诉学生杂把握文章主旨基础上联系实际分析。 6、作文教要定格。今后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定格作文,按照三大文体有条不紊的训练,作文既要在“通顺”上下功夫,也要在文体上强调,杜绝学生写“三不像”的文章,可根据每册每单元训练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干瘪.biě蓬蒿.ɡāo 聒.噪ɡuō百鸟啾.qiū啾 B紊.wěn乱嗔.chēn怒慰藉.jiè成吉思汗.hán C襁.褓qiánɡ腻.nì烦涟漪.yǐ唯唯.wěi连声 D攫.jüé取筵.yán席寒伧.chen 奄.yān奄一息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三个错别字并在田字格中改正。(3分) 锦幛遍稽群藉鳞次栉比通宵达旦不屑置辨 周道如砥引颈受戮 3、古诗文填空(8分) (1)星垂平野阔,。(《旅夜书怀》) (2)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万籁此都寂,。(《题破山寺后禅院》) (4) ,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5)草枯鹰眼疾,。(《观猎》) (6) ,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7),灵旗空际看。(《别云间》) (8)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4、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词的词性分析正确的一组:( )(2分)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5、依次与短语“秘密通道、深入研究、庄严肃穆、腰肌扭伤”结构相同的一组:( )(2分) A. 战斗里程慈祥目光红得耀眼前途无量 B. 蔚蓝天空相差很远巍然高大红日东升 C. 最后一课美丽温柔比他胖点战果辉煌 D. 光辉业绩纷纷议论美观大方路途遥远 6、在飞岛国的“拉格多大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两个来。(2分) 7、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衔接词。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3分)(1)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掌纹集中 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华商晨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 ⑴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瑞脑消金兽。 ⑶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⑸同样是感叹人生易老,辛弃疾的笔下是“可怜白发生”的叹惋,苏轼则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将自己头发发白,渐进渐衰的现实抛在身后,依然追求悲壮的理想。 ⑹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句用六个意象具体地描绘了一幅旅人早行图。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扒.窃(pá)取缔.(tì)迥.乎不同(jiǒnɡ)一言九鼎 B.嗤.笑(chī)呵.责(hē)寻章摘.句(zāi)改弦更张 C.窥伺.(cì)迸.射(bènɡ)顶礼膜.拜(mó)随波逐流 D.瘠.薄(jí)推崇.(chónɡ)风雪载.途(zài)老骥伏枥 3、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3分)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 答:盛夏的中午,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7分) “5 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中学生,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初三某班将举行一次“心连心,手拉手”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内容。 ①【对联励志】请完成下列对联,以激励灾区学子走出困境。(2分) 上联:大地无情,青山绿水幸犹在; 下联:,。 ②【爱心奉献】活动中,“爱心捐款”环节由你来主持,你将如何向同学们发出呼吁?(2分) ③【真情告白】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假如让你电话连线黄玉老师,你想说些什么?(3分) 5月12日下午,平武县南坝小学班主任黄玉在看到楼房坍塌后,不顾一切地爬上废,边流泪边喊着学生和同在楼内上课的七岁女儿的名字。当她用木棍撬着石板扒着废墟救出学生赵雪梅后,再救女儿已来不及了,她连女儿的最后一面也没见上。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一)新柳

初三期中语文考试试卷

华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试题 (九年级语文) 2013年11月 说明: 1.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3.答题前,请将考生信息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否则酌情扣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1—4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 A、怄气òu 呕心沥血ǒu 抠门kōu 诓骗kuàng眼眶kuāng B、阴晦huì诲人不倦huì欺侮Wǔ逞辩chěng 味同嚼.蜡ju? C、芳菲fēi 妄自菲薄fěi 绯红fēi 获益匪浅fěi 狡黠.xiá D、带挈qì锲而不舍qia辍学chuò啜泣chuò点缀zhuì (■)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 ....的一组是 A、五四运动时期北京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为民请命 ....。 B、小丽从小练习芭蕾舞,她是舞蹈队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星,其他人无与伦比 ....。 C、对于这次期中考试,小明认为自己有十拿九稳 ....的把握。 D、经过认真备考,一班这次虽然没有取得年级第一,但年级第二的成绩也差强人意 ....。 3、.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 ①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②他们学习语言,就硬读语文。③因为 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别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④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办法,拿出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⑤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⑥这些方法也是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⑦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⑧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⑨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⑩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18)

上海市2018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5、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黔之驴》)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6-7题(4分)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中都有直接点名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 D. 两首诗词都通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7、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5分)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成语积累 文中的“臣”是本文作文_________。(人名) 遂许先帝以驱驰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装弶.(jiàng)妖娆.(náo)襁.褓(qiǎng)重蹈.覆辙(dǎo) B.亵.渎(xiè)喑.哑(ān)阴晦.(huì)强聒.不舍(guā) C.骈.进(pián)恣.睢(zì)忐忑.(tè)恪.尽职守(kè) D.旁骛.(wù)潮汛(xùn)枘.凿(ruì)怒不可遏.(hè) 2.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 ..排列顺序是()(2分)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5)(6)(4)(1)(3)(2) B.(5)(1)(3)(6)(4)(2) C.(1)(3)(2)(5)(4)(6) D.(3)(2)(5)(1)(4)(6)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11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我们相信, 通过大家坚持不懈 ....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 ....,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C.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 义不容辞 ....的光荣使命。 D.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 的美留下一席之地 ....呢? 4.古诗文默写(10分,每一横线1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②,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 ⑤,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

2019-2020年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x

2019-2020 年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3 分)( ) A .走头无路( t óu ) 懵懂 ( m ěn ) B .弛名中外 (ch í) 翩跹 ( qi ān ) . . C .面面相觑 ( q ù) 粗犷 ( ɡu ǎng) D . .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叱咤 风云( ch à) 濒危( b īn ) . . 3分) ( ) A .日本政府公然制造事端编造谎言,指责我国海军的正常巡航,其目的是不 屑置辩 的。 .... B .上海华联超市出售染色馒头的恶性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 。 .... C .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相径庭 。 .... . D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 决不允许马虎从事, 敷衍塞责 , .... 玩忽职守。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A .过 :过失 B . 衡: 同“横”,梗塞,指不顺 C .征:征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 入则无法家拂士, D . 恒:常常 A.她是一位优秀的曾经获得四川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剑阁县文峰中学的语文教师。 B .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邵逸夫对国内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让他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千万学子的心里, 更镌 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 D.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5下列关于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阿长与 <山海经 >》中的长妈妈是一个很不幸又渴望幸福的劳动妇女,她心地善良,为 人质朴,热心为孩子解决疑难。 B.《西游记》 “三调芭蕉扇”这个情节中,孙悟空第二次借芭蕉扇时变成了牛魔王得到了 真芭蕉扇,可后来又被牛魔王骗回。 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其中 , “洞中历险”写的是汤姆与蓓姬在 洞中三天三夜的历险经历。期间 , 他们遇到过哈克,半月后 , 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 , 发现哈克 死了,当汤姆带着印第安人乔再度进入山洞 , 他们发现了装着金钱财宝的箱子。 D.《格列佛游记》中 “宫廷游戏”这一章描述的是小人国的游戏,利立浦特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候选人必须冒着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 二 阅读与赏析(共 49 分) (一) 12 分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 楚 ,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 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 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 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以深入击秦, 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 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 “不 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由教研室组织的全县模拟考试结束了,试卷由学校统一安排评卷组流水阅卷。通过细致地阅卷和分析,我们发现在本次九年级语文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答题态度认真,发挥出了正常水平。但是总体成绩还是不够理想。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评析 本次九年级语文题是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难度适中,题型规范,考察知识点紧贴课本和课标要求,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试卷。试卷在题型上仍由四大板块构成,分别是积累和运用(17分)、综合性学习(7分、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46分)、写作(50分),各板块题量分值紧扣我们陕西中考语文试卷,试题主要有这几个特点。 1、注重语言积累、识字写字和语言运用。 试题中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修改句段语病、文言实词与虚词等题重点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2.考查学生活学活用、自主探究等能力。试题中“综合性实践”要求学生理解“红歌”,写出歌名,并补充小诗。 3.命题作文,记叙文写作,一看标题,便能让学生思如潮涌:《带着感动出发》要求简洁而明了,让学生有话可写,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 二、学生答题分析。 本次阅卷后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学生在答卷中表现出了一些共性特点。积累运用的1题和3题、古诗文填空的A、B两组中的第6

小题两题、说明文阅读中的9题和记叙文阅读中的13题,出错较多。 三、存在问题 纵观本次考试,反思教学过程,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在审题上不够细心,特别是对题干信息准确的把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2、部分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规范,尤其在古诗文默写中,没有做到“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3 、基础字词﹙易错词的读音与字形、常用文言实词﹚的掌握不够扎实。 4、写作中还存在主旨不鲜明、语言空洞不够形象、优美的问题和改题目的问题。 ﹙二﹚教学方面 1、复习中注重了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方法的传授与归纳。主要体现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写作中文体及主要表达方式的确定方面。 2、重点词语、诗句、文学常识的听写力度不够。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复习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端正态度,用心学习。 2、重视方法指导,及时总结易错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复习中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自身的成长相关的话题。

2018秋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积累与应用。(40分) 1.古诗文默写和常识填空。(10分) ①桃李不言,▲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②焚膏油以继晷,▲ 。(韩愈《进学解》) 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⑤山回路转不见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⑦关关雎鸠,▲ 。(《诗经》) ⑧美好的季节总让人留恋,春日景色烂漫,只见那“竹外桃花三两枝,▲ ”;冬日也充满温情满怀,你看:“▲ ,千树万树梨花开”。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拾.级而上,终于到达山顶。qiè意的山风吹去了满身的疲惫,眼前是繁花似锦的山谷,耳边是泠泠崇崇的水声;抬眼望去,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采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仙山琼阁。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拾.级(▲ )qiè意(▲ ) (2)上面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 改为▲ ;▲ 改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江苏大走访”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行,党员干部纷纷下载,用户与日俱增 ....。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 页共8 页

语文二模质量分析

2011年中考个旧市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个旧五中赵洪明 一、质量分析 参与考试29人,及格18人,及格率62.07%,平均分73.70,优秀率 6.90%。 二、试题分析: 1、试卷结构:本次考试语文试题以课标为依据,题型灵活多样,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试卷分成四大部分:积累与应用、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占分值分别为20分、6分、44分、5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体现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指导中考语文总复习,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试卷特点:试卷能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引导教学方向。试题能扣住教材强调基础知识如课本字词和名篇名句的积累。注重名著经典的引导,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选文段出自课外又能扣住教材。试题体现一定的灵活性。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此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于字词诗句的积累以及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最高分18分,很多同学的选择题只做对一半,古诗词的积累多是比较著名的句子,但一部分同学对诗词内容理解不够,所以(3)、(4)题失分较多。 第二部分:综合运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出题紧扣实际生活,学生能较好答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第三小题审题失误。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三道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古文得分率较高,课外现代文较低。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是,文言文文章出自课文和类文,学生较熟悉。 二是,现代文的题目虽不难,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不够清楚,答题要点不够准确,而现在语文又采用答题卡答题,所以学生答题不完整失分多。 第四部分:写作能力。 本次作文整体水平比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扣住善待来展开作文,但真正富有创意的文章较少。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古诗词的背诵及理解。 2、加强阅读训练,多对学生进行方法技巧的指导及总结。 3、作文方面要求学生多读优秀作文,教师认真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改正、提高。 2011年5月23日

2020年新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新部编本】

2018年秋季学期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六)(含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基础知识】(27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pínɡ bà xiōnɡ pú bǎi nònɡ pīn mìnɡ ( ) ( ) ( ) ( ) mò fánɡ sū xǐnɡ shì yàn bài fǎnɡ ( ) ()() ( ) 二、给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3分) 摇晃.(huàng huǎng)似.(sì shì)乎假.(jiǎ jià)日 朝.(cháo zhāo)向钥匙.(chi shi)散.(sàn sǎn)步 三、比一比,再组词。(5分) 究()郊()城()辨()燥() 穷()胶()诚()辫()躁()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11分) 一本()()大()()色()头()气 ()鸡()舞白发()()自()自() 千()万()()人()目欢()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24分) 一、按要求写句子。(9分) 1.小男孩把胶卷忘在家里了。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灰雀在枝头鸣叫。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3分) 带待戴 1.周总理深受人民的爱()。 2.妈妈正在招()客人。 3.爸爸今天买了一条新领()。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2020-2021学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B卷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B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少年不识愁滋味,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倚东风,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3)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5)《无题》中,抒写李商隐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爱上层楼(2)豪兴徜徉(3)万古惟留楚客悲(4)晨起动征铎(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徜徉”“惟”“铎”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1分) 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便点亮那一树树报春之灯笼,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都分外妖娆。那轻灵的玉兰、鲜妍.的桃花、飘逸的杏花、忧戚.的梨花、pīng婷的海棠,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其实性子都很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或者浓妆或者(A),或者整齐或者(B)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姹紫嫣红地开遍,一展风流。但以食为天的农人们,却更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开了小灶,给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肥料,让油菜花霸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视野,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丰润的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鲜妍.(_____)忧戚.(_____)pīng(_____)婷 (2)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凌乱零散淡妆淡抹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3)文段中的“妖娆”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中考二模试卷分析

夏县胡张初中 2020中考二模考试试题分析报告 张典明 本次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一、成绩情况 九年级139班语文学科学生参考人数9人,平均分数 82.9,及格率100﹪. 二、试题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试题的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准确的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2、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统观试题,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

(二)试题亮点:融入了主题实践性活动的考查,考查形式内容多样化,涉及知识点全面。本次大作文内容贴近生活,选材较易。 三、测试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读写:景鑫如全对,冯吕苗、柴天祥、樊悦通失分较多,其次是毋梦娇、岳婷,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文的掌握不够牢固。失分原因在于学生错别字较多。 第二题,读·思。 (一) 3、4小题,考查基础知识,学生完成较好。 5小题,名著阅读,这种考查形式,大多完成较好,部分学生不会作答。 (二) 6小题,考查概括能力,7小题,写议论文片段,学生完成较好。 (三)8—11题,文言文基础知识,都是平时要求识记和过关的,还是一半学生全对,一半学生完成不够好,有的答得不准确。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章较为简单,只有认真阅读,12、13小题完全能够很好作答。但是部分学生文言知识缺失,有待加强。 三、读·写。(70分) 14题,据图写文,写一段文字,学生都能掌握写作技巧,完成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