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概念

城市中心区概念
城市中心区概念

城市中心区概念: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核心,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中心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与城市其他地区。它包括城市的主要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城市中心区是指建成区内社会经济和土地开发活动

最密集的那部分地域范围。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核心,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中心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与城市其他地区。它包括城市的主要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城市中心区内部的高度密集性和它城市职能的中心地位,使得它与城市中其它地区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人口密度最高,交通最拥挤,同时又是城市的交通枢纽集中的地区,服务于占城市很大比例的人口。

城市中心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开发的首选之地,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心区也是城市中地价最高、拆迁成本最大,对开发的效益产出而言,中心区的开发要求增大土地的开发强度,以获得最大的开发利益。高强度的开发,必然引发高密度的交通,而交通设施又不可能无条件无限制的供给,最终的结果便是目前几乎大城市中心区普遍遇到的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停车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等交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交通可达性的下降,带来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以及整个城市运转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到中心区中心职能的发挥。

181 大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特性

($)中心区事务和商业活动的高度密集性,土地利用强度高,产生了大量的“向心”交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零售商业迅速增长,商业区范围扩大,商业建筑密集度加大,金融和商业机构向市中心集中。

(()中心区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吸引和发生了大量的因第三产业而引起的非工作出行。

(&)人口密度大,人均用地少,用地价格高,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花费昂贵。

(")中心区用地布局大致已定,很多用地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用来进行道路设施建设,限制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182 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特性

($)出行吸引力较强,相对可达性高。中心区是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既有较强的吸引力,又有很强的辐射力,各种交通服务设施相对齐全。

(()交通流量大,交通方式复杂。中心区拥有大量的工作岗位、商业、娱乐场所、办公楼,这些公共设施的交通吸引力强,同时,由于交通枢纽的位置,所以有大量的人流、非机动车、机动车在此经过,交通构成复杂,组织混乱。(!)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交通建设用地面积小。

(")昼夜交通量、人口反差大。中心区是第三产业集中的地区,白天区内的人口大部分都为服务对象,自由流动,居住在其中的人口只占一小部分,易产生严重的“潮汐”式交通。

($)过境交通量大。城市中心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及功能构成决定了经过中心区的交通量特别大,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或者节假日,中心区的多数路段和交叉口都处于高饱和状态。

(&)对外地人吸引力强。凡是到大城市的外地人一般都会到城市中心区去,或是去政府机关、金融银行系统、涉内涉外公司办公,或是去采购工厂的产品,或是购买生活用品,本市中最有名气的产品、商品都会在中心区出现。

(’)交通中转量大。中心区的公共交通网网密度、站点密度、重复系数都相对较高,是公共交通网和道路网的枢纽位置,在本地区换乘的人数多。

(()停车需求大,停车短缺。中心区吸引了大量的以中心区为终点的出行,但因为中心区地价高,用地紧张,对停车场的投入力度不足,因此,无论是自行车还是机动车占道停车、路边乱停的现象都很严重,路外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影响到动态交通的运行。

())内部行人流量大,过街行人多。大量的百货公司、商场、文化娱乐中心吸引了很多的“游逛”性质的人流,他们随意在各种公共建筑里流动,为了减少步行距离,穿越了中心区内的各种干道,为干道上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行驶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交通服务水平低,交通环境差。中心区寸土寸

金,交通量大,行人、自行车、机动车相互干扰,造成道路服务水平低下,缺乏和谐的行人、自行车、机动车的交通运行环境。中心区的交通服务水平低,主要反映在车辆的行驶速度迟缓,交叉口处车辆受阻严重。

(4)交叉口空间拓展性小.周边公共建筑林立。大型商场、办公楼、饭店、高级宾馆等城市大型建筑都是大量吸引人流和车流的设施。在中心区,这类建筑被习惯地布置在交叉13四周,这种布置造成了干道通过性交通和建筑物集散性交通重叠。一方面使交叉13拓宽渠化和改建困难重重,交叉口可拓展空间非常小i另一方面使交叉口车流、人流更加复杂,形成难以疏解的”结”,交叉13的商业功能和交通功能相重叠,使本已十分紧张的交叉口交通状况雪上加霜。

1城市中心区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交通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人或者物的移动,所谓交通效率是在单位时间里单位时空交通资源运送的人或物的数量,而不是通过的车辆数量。在进行城市中心区道路系统规划时,应在城市中心区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利用现状设施,强调土地功能混合、紧凑发展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法(Smart Growth

有机疏解,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利用土地级差效应,将与城中心职能关联较弱的功能用地(中心区的工厂、仓库等)置换到城市中心区外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居住人口和工作岗位的分布,尽量使人口、岗位和服务设施在中心区内相对平衡,从交通总量上寻求新的平衡,以减少潮汐交通和远距离交通。改变沿城市干道展开的线形发展模式,用地布局主要采用向干道纵深发展相对集中的组团发展模式,将公共建筑布局在城市街坊的内部,将交通流引入城市结构的内部,从而减轻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

4.2.2优化整合交通资源,提高交通效能

城市中心区往往面临交通总体上已经达到饱和,路网格局基本形成,道路设施改造成本过高的窘境。道路资源整合与优化

对中心区道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交通改善最为常见的措施,投资小、见效快,提高中心区交通容量,从而提高中心区交通可达性和使用效率的目的。道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疏通瓶颈路段,协调道路断面的统一,增加必要的道路设施,保证全线通行能力的匹配,并通过清理占道现象,改善道路的交通运行环境,同时重视道路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从交通安全和交通环境上对现有道路设施进行优化。

对城市中心区现状交通设施及附加设施进行改造挖潜是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打通建筑周边的场地,形成贯通性支路,以此提高路网综合通行能力,增加中心区道路供给水平。目前,中心区大部分单位的车辆入口沿干道设置,支路体系的完善,为单位车辆出入口的改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沿主干道上机动车出入口逐步转移到支路和次干道上,这样可以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纯化主干道的交通功能,提高交通效能。在中心区的外围设置公共停车场,以方便的公交换乘与中心区的核心区域相连;调整既有路内停车的布局,对于干扰正常行车的,应坚决取缔,同时加大路内停车的收费额度以及收费计时标准以提高其周转率,从而提高路内停车的使用效率。通过步行环境的改善,留驻设施的增加,立体人行过街设的设置、空中步行廊道的连同,使中心区步行空间连接成为网络。

4.2.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结构是一个具有关键性质的问题,在既定的道路、线网、管理水平下,决定交通效率高低的核心是道路资源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分配,即交通结构。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小汽车四种主要交通方式中,毋庸置疑,公共交通最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城市中心区应在城市化高峰期和城市机动化来临之前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大城市应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以适应未来发展要求。

宏观交通改善策略

3.1交通需求管理

在城市中心区,单纯依靠改善城市交通供给是不可能达到改善城市交通的目标,这也是著名的Downs定律的主要内容,即”交通需求总是趋于超过交通设施供给能力”。这一点也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心区交通定量分析中所证实。所以,中心区交叉口交通问题的根源是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对中心区交通需求进行合理调控,以降低城市中心区的机动车需求总量,实现中心区交通供求基本平衡是解决中心区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降低中心区的交通需求,首先,调整土地利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运用精明

增长(Smart Growth)理念,采用混合

性质的土地开发模式.创建邻里交

通.减少交通出行量。其次,大力发展

公共交通,优化交通结构。在人流极

度密集的中心区.土地资源稀缺,要

保持畅通的客流运输.则必须着眼于

大力提高中心区道路的运输效率.公

共交通应成为中心区交通的首选方

式,优化中心区交通方式结构。再次.

在城市宏观发展角度.优化城市布局

结构.在保证中心区核心地位的同时

加强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分散单一强

中心交通压力.从而降低中心区交通

需求。另外,通过交通政策调节中心

区的交通需求,主要有两种措施.一

是错时上下班政策.将行政办公的上

班时间与其他上班、上学时间错开.

缓解高峰时段上下班的交通压力:二

是差别化停车政策,调高中心区的停

车价格,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中心区的

交通需求。

3.2道路资源整合与优化

对中心区道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交通改善最为常见的措施,投资小、见效快,提高中心区交通容量,从而提高中心区交通可达性和使用效率的目的。道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疏通瓶颈路段,协调道路断面的统一,增加必要的道路设施,保证全线通行能力的匹配,并通过清理占道现象,改善道路的交通运行环境,同时重视道路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从交通安全和交通环境上对现有道路设施进行优化。

3.3合理的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式

为了保障中心区交通与土地利

用性质的合理关系,在中心区道路资

源紧缺的情况下,道路资源首先应保

证满足中心区尤其核心商贸区集散

交通的需求.将与中心区土地利用性

质无关的穿行机动车交通疏解出去。

一方面.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建设能梳

解穿行机动车交通的道路.保障穿行

机动车辆的畅通:另一方面.调整土

地开发模式.减少跨中心区出行的交

通。、

具体改善措施

4.1网络系统优化

交叉口作为路网系统中的节点其功能是否完善.无疑直接影响这个路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反之.只有整个路网系统的改善才能保证每个节点的通畅。对平面交叉口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保证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匹配.从而达到整个网络系统的”均匀受力.减少交通节点拥堵。采用立交解决交叉口的交通矛盾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尤其在城市中心区.但是通过立交解决单个节点的交通矛盾.必然会造成交通矛盾的转移,导致相邻交叉[21的更拥堵。从用地、环境、经济等方面城市中心区不适合建快速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分流的思想来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才是正确的选择。

首先.建成等级合理、功能明确的心区道路网系统.打通断头路.消灭”蜂腰”现象,完善次干路和支路网络其次,在整个网络系统内实施交通管理措施,如信号联动.单向交通等再次,运用”部分道路机、非分流”的设计思想.对于

需拓宽红线的道路改造可不拓宽道路红线.在两侧或一侧的街坊里选择拆迁较小的位置开辟平行的自行车专用路,将干道上的自行车分流出去,为机动车交通腾出空间.既提高了现有道路的机动车通行能力,保障了骑自行车者的安全和舒适.又节约了道路建设资金最后.从网络系统中解决单个节点的交通问题.这样既能保证改善后与周边路网的协调,又使得可能使工作变得简单,如不能按照要求拓宽改造的交叉[21.组织单向交通、结合周边路网简化交叉口的交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2交叉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一、尺度近人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

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

考点名称: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 (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 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 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如图: (2)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 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3)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二)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 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功 能分 区 组成区位特征 中 心商 务区 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 的大公司、大商行、大银行等 机构及高级商场 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 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口流 动大,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工 许多城市因工业门类不同 而形成多个成片分布的工业区 分布于城市的边缘,交通便 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 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

业区各区由若干不同类工厂组成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染现象 商业区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或 超级商场) 多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 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 交通便捷,人口密集,交通流 量大 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 性设施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 与企业分布相邻或结合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 主要功能区,外边景观是成片 密集的楼房 行 政中心区地区或城市的行政机构 交通方便及邻近服务对 象 人口密度昼夜差异较大 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 书馆、展览馆等文化机构和设施 一般距工业区较远,具 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 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 文教机构众多,文化氛围 浓厚 混合功能区工厂、机关、商店、学 校、医院、住宅等 多位于城市内部具有有限的综合功能 郊区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城市 外围农业区 城市行政界线以内、建 成区外围的地区 为建成区提供后备土地资 源、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 2、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世联-城市边缘区域项目开发案例

城市边缘区域项目开发案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供客户内部使用,版权归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擅自向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传阅、引用、复制和发布报告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研究案例: 案例选取标准: 案例借鉴点: 采取何种产品品质策略提升项目价值? 如何通过启动区策略实现平台价值超越?如何通过有序的开发策略实现项目价值的不断提升? l 承接被动郊区化发展区域l 与中心城40-60分钟车程距 离 l 超越区域平台的价值实现l 实现开发商在区域内的品 牌美誉度 北京绿城百合北京顺驰领海深圳金地梅陇镇 案例借鉴 北京花盛香醍

案例借鉴之金地梅陇镇 ◆项目相关指标 占地面积:13.6万平米建筑面积:42万平米其中商业面积:1.2万平米相关会所配套:2000-2500平米容积率:3.08 主力户型(一期):76㎡两房、105-122㎡三房 ◆开发背景 位于关外,距离市中心车程30-60分钟; 周边多为农民房和待开发空地,区域形象差,区域价值认知低; 客户主要为年轻白领客群。 地处城市中心区边缘,摆脱较差区域形象,跳脱平台价值,成为区域标志性项目 ◆销售情况 2006年5月28日开盘,实现销售率82%,实收均价约7000元/平米,树立区域价格标杆。 蓄客:在未整体推广的前提下,销售中心开放日,两天积累客户3000张卡次。并成为深圳首个在会展中心开盘的项目。

特色会所作为售楼处,年轻炫酷的视觉体验和时尚新潮的功能,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玩家阵 地 案例借鉴之金地梅陇镇 ◆客户反响 关内主流客户对梅陇镇的时尚会所的认同度很高,反馈这样的会所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年轻炫酷的视觉体验 l 30米悬空泳道,宽7.5米,水深1.2米,全钢池体,透明池底 l 六个架空层,六种情景设置,可随意选择开酒吧、咖啡厅、茶室 l 多处下沉或挑空,视觉多变,l 不规则柱体支撑的休闲咖啡吧l 螺旋架空结构的网吧,,,,,, ◆时尚新潮的功能 以都市年轻人的时尚新潮的游乐倾向为指导,设置了:1.传讯囊(上网) 6.瑜珈房2.咖啡吧7.健身房3.阅览室8.创意厨房4.击剑房9.棋牌室5.攀岩墙10. 乒乓球室 空中泳道

城市中心区概念

城市中心区概念: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核心,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中心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与城市其他地区。它包括城市的主要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城市中心区是指建成区内社会经济和土地开发活动 最密集的那部分地域范围。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核心,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中心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与城市其他地区。它包括城市的主要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城市中心区内部的高度密集性和它城市职能的中心地位,使得它与城市中其它地区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人口密度最高,交通最拥挤,同时又是城市的交通枢纽集中的地区,服务于占城市很大比例的人口。 城市中心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开发的首选之地,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心区也是城市中地价最高、拆迁成本最大,对开发的效益产出而言,中心区的开发要求增大土地的开发强度,以获得最大的开发利益。高强度的开发,必然引发高密度的交通,而交通设施又不可能无条件无限制的供给,最终的结果便是目前几乎大城市中心区普遍遇到的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停车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等交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交通可达性的下降,带来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以及整个城市运转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到中心区中心职能的发挥。 181 大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特性 ($)中心区事务和商业活动的高度密集性,土地利用强度高,产生了大量的“向心”交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零售商业迅速增长,商业区范围扩大,商业建筑密集度加大,金融和商业机构向市中心集中。 (()中心区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吸引和发生了大量的因第三产业而引起的非工作出行。 (&)人口密度大,人均用地少,用地价格高,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花费昂贵。 (")中心区用地布局大致已定,很多用地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用来进行道路设施建设,限制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182 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特性 ($)出行吸引力较强,相对可达性高。中心区是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既有较强的吸引力,又有很强的辐射力,各种交通服务设施相对齐全。 (()交通流量大,交通方式复杂。中心区拥有大量的工作岗位、商业、娱乐场所、办公楼,这些公共设施的交通吸引力强,同时,由于交通枢纽的位置,所以有大量的人流、非机动车、机动车在此经过,交通构成复杂,组织混乱。(!)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交通建设用地面积小。

商业街商铺投资分析

商业街商铺 ?商业街商铺类型 商业街商铺的分类可以有多种多样:可以按照经营商品的复合程度划分,可以按照铺面商铺和商业建筑里面铺位划分,也可以按照商业街建筑的单层或多层建筑形式进行划分,按照商业街经营的商品是专业类别,还是不加确定的复合形式,我们将商业街商铺分为专业商业街商铺和复合商业街商铺。专业商业街商铺往往集中经营某一类(种)商品,如建材商业街、汽车配件商业街、酒吧街、休闲娱乐街等;复合商业街商铺对经营的商品不加确定,经营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随意经营,如北京西单商业街,北京宣武区的大都市街等。 需要指出的是,专业商业街商铺鉴于整个商业街经营商品的统一性特点,整个商业街的市场成本比较低,只要商业街的开发商对整个商业街恰当进行包装,那么所有的商铺就可以享受开发商统一市场宣传所带来的市场效果。从此特点可以得出结论:专业商业街从运营成本的角度符合市场规律和竞争规律。另外,因为专业商业街经营商品的品种简单化特点,其规划设计的复杂程度较低,开发商不太容易发生因为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不合理,最终对整个项目的运营发生负面影响的情况。 就复合商业街来讲,因为经营商品没有统一性、协调性,所以开发商对项目的市场宣传所能带给经营者的利益相对较少,这一点并不符合竞争规则。除此因素以外,复合商业街的规划设计难度较高,开发商操作不当,就会发生因投资者、经营者不认同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而导致的项目失败,也会发生因项目市场成本太高,引起的竞争力降低的情况。 复合商业街在国内成功的案例很多,但基本上都属于经过几十年市场长期锤炼的品牌化商业房地产综合形式。北京的王府井商业街,西单商业街,前门大栅栏商业街,上海南京路都属于典型的复合商业街形式,另外它们都经过了长期的市场培育,在国内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商业品牌,所以它们的成功是自然的,必然的,也是值得借鉴的。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一些政府机构、投资商近年来试图通过运做,在大中城市打造复合商业街的形态,赛睿顾问认为这种努力有不切实际的地方,运做成功的几率很小,或者要想运做成功,是不可以采取短期投资行为的,如果投资商接受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投资回收周期,那么投资大型复合商业街的方案才是可行的。 复合商业街在大城市往往已经形成了几个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所以市场竞争的压力已经很大,如果再想新建其他复合商业街项目,无疑市场风险会比较大。对于中小城市来讲,复合商业街在有的城市尚处在初始发展阶段,甚至是第一个当地的复合商业街项目,这种情况下,项目的风险相对比较低,但是必须谨慎判断项目的规模、定位等。 ?专业商业街商铺的特点 (1)商业街规模特点 规模大小不一,和经营的商品的类型有关,比如,经营服装的商业街和经营建材的商业街其规模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北京的"女人街"属于典型的女性服装商业街,每个独立的"

城市边缘区域同构

城市边缘区域同构 城市边缘区域同构 摘要:边缘区是物质与能量互换活跃区。城市的边缘区是城市生态的保护屏障,却往往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被蚕食。本文以成都十陵片区为研究对象,剖析边缘在动态发展中,应用区域整体同构、体验式业态,构建生长在中的绿色屏障网络,发挥边缘区生态效应。 关键词:边缘区,生态,动态,同构,业态,生长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fringe area of matter and energy are interchangeable active area. The edge of the city zone is urb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barrier, but usually in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was fretting gradually. This paper ShiLing in chengdu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edg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verall regional isomorphism, experience in the industry and build the green barriers grows in the network,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ge area ecological effect. Keywords: fringe area, ecological, dynamic, isomorphism, industry and growth 引言: 城市代表了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力量与向往,以及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变迁,同时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积累和变迁以及社会自身最生动的写照。回顾各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不难发现,历史脉络下的城市空间体现着社会各阶段的世界观和社会伦理。

城市边缘区的城市化问题研究_毛岩亮

第12期(总第265期) 2005年12月 财经问题研究 R esearch on Financ i al and E cono m ic Issues Numb er12(General Seri alN o1265) Dece mber,2005 城市边缘区的城市化问题研究1 毛岩亮,刘俊甲 (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辽宁大连11603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处于城市化前沿阵地的城市边缘区,作为探索城市化规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化问题入手,以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边缘区城市化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立足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发展理念、城市规划、经济结构、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城市化;核心区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5)12-0053-05 西方地理学界对城市边缘区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早。1936年,德国地理学家哈伯特#路易从城市形态角度进行柏林的城市地域结构研究时,首次提出城市边缘区(U r ban fri n ge)。[1]R#E#迪肯森(D i k i n son)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于1947年进一步提出了三地带理论,将城市地域结构区由核心到外围分为中央地带、城乡边缘中间地带和城市外缘地带或郊区地带[2],开创了城市边缘区(即所谓中间地带)研究的先河。L#H#洛斯乌姆(L#H#Russ w ur m)提出的区域城市结构模式,对城市边缘区的范围作了明确界定。 我国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并于90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1995年顾朝林编著5中国大都市边缘区研究6的出版,标志着研究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1]综观整个研究阶段,在理论研究方面,众多学者对于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地域界定以及特征等探讨、研究得比较多;在应用研究方面,从单一问题入手研究得也比较深入,比如空间结构问题、土地利用问题等。但是,根据多年的区域行政和经济管理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城市边缘区问题是一个复杂体系,涵盖经济、社会、行政等多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特点,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策略就是协调推进城市化,这也是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城市边缘区的特殊性 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核心区的社会、经济功能和影响等因素集中向周边区域辐射与扩散,所形成的位于城乡之间,特征、结构和功能实质介于传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地理区域,是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特殊地带。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1二元性。城市边缘区在经济、人口和土地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经济的二元性表现为既有城市经济,又有乡村经济、城乡混合经济和外来经济;既有从城市延伸或新兴的现代工业、服务业体系,也有乡镇工业、传统农业等生产体系。人口的二元性表现为既有城市人口,也有农村人口;既有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也有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土地的二元性表现为既有国有土地,又有集体土地;既有城市建设用地,又有农业用地。 21中介性。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地域,特殊的区位使这里混杂了城市与乡村两种经济、社会形态和环境景观,而且两种形态之间的 1收稿日期:2005-09-20 作者简介:毛岩亮(1956-),男,辽宁大连人,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

国内外著名商业街案例分析规划要点及成功规律总结

商业街按照定位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综合商业街(专题阅读):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注重提供消费者所需的综合服务。例如王府井(专题阅读)步行街、纽约第五大街等。 2、主题商业街:集中在一起反映一个主题,并根据这个主题设置衍生类商铺,每个业态均为主题的一个部分,以适应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与差异化的要求。如三里屯酒吧街、香港旺角通菜街(女人街)等。 3、特色小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或地域风情的商业街区,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传统特色的商品与服务。例如成都锦里、西安回民街等。 商业街发展趋势 商业街成功的关键因素 商业街规划要素 规划——空间形态 →国内外大多数成功商业街的规划都很好的利用了窄巷、短街、折线、连廊以及小尺度共享空间,以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 →窄巷容易形成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曲径通幽”的短街不容易让消费者感到紧张和疲劳。 →连廊可以较好的解决二层及二层以上商业的水平交通问题,提升其价值。小尺度共享空间一方面是聚客点,另一方面也是商业街的活力空间。 规划——功能结构 →目前国际通行的商业区结构和业态的分布为:购物占30-35%,餐饮占20-25%,休闲、娱乐、酒店、服务等占30-40%。 →我国步行商业街(专题阅读)业态结构调查结果,购物普遍占到总业态的50%以上。 →近些年来,商业步行街功能分布中,购物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规划——尺度(长) →商业街的长度一般在500-700米较合适,最多为1000-1500米。 →从商业街的发展规律看,非步行街长度可稍长些,步行街必须短些,具体长度视功能定位而定。 →专家测试,一般走2500米左右时腿会发酸;走4000米时会感觉到累,走6000米时会筋疲力尽。 →人逛街走“之”字型线路,行走距离是直线距离的四倍。 规划——尺度(宽) →商业街的宽度是能否形成“车水马龙”般繁荣景象的重要因素。 →商业街的宽度与整条街的交通组织方式有密切关系。 →经测试,商业街客流密度在每人4平方米时,既不会显得拥挤,又能体现商业街的繁华。 →专家认为,商业街适宜的宽度在20-30米左右,小型步行街在20米左右为宜,特色小街在10米左右。 规划——尺度(高) →商业街(专题阅读)的高度指街道两旁建筑物向地下延伸和向地上延伸的高度。 →商业街的宽度与两旁建筑物的高度的比值称为商业街的宽高比。 →专家认为商业街的宽高比最适合的比例是1:1,最高不要超过1:2。 →商业街两旁的商铺以2-3层为宜,最高不要超过4层;地下延伸以1层为宜,最高不要超过2层。 国内外着名商业街的成功规律总结 知名案例分享 纽约第五大道

城市边缘区

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2008-01-21 10:39:00 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尽管城市边缘区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受外部因素不断变化的影响,城市边缘区的功能、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等都在变化之中,使城市边缘区还会有种种问题凸显,而未来还会出现地域规模更为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因此,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十分重要。 1 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总体进展 1.1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中期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 1.1.1 大城市边缘区特征研究 城市边缘区具有与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社会、经济以及景观特征间。顾朝林(1993)等对我国大城市边缘区的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等多种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①过渡性和动态性是基本的人口特征;②社会空间分异明显;③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由于受级差地租及比较收益规律支配,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经济活动具有圈层分布的特征;④而城市边缘区的用地具有城乡用地犬牙交错的特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都具有从城市向郊区衰减的特征,基本遵循距离衰减规律。林炳耀在对大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从产权、地价以及人口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大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特征变动的影响因素。 1.1.2 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研究 空间结构是城市边缘区研究的重点内容。顾朝林(1995)等研究发现,北京城市边缘区大致形成三个分异带:①内环带宽约5km,为城市与农村交错地区,是精细蔬菜、花卉、苗圃等园艺农业分布带;②近郊环带宽10-15km,为蔬菜、畜牧(奶蛋为主)混合农业分布为主;③远郊环带为粮、经、果、牧综合农业分布带;涂人猛(1990)认为可以将城市边缘区划分为内层边缘区、中层边缘区和外层边缘区三个层次,并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认为内边缘区已经形成多种高层住宅区,有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和社区组织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连绵区的一部分,中层边缘区内有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外层边缘区为郊县地带,以农业为主,保留有大片的农田。 1.1.3 城市边缘区演化机理研究 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过程和结构演变是城市经济活动、自然、技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工业活动是边缘区发展的直接动力,工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大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和用地特征。崔功豪(1990)等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扩展随着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而变化,经济的扩张一过热一收缩一再扩张导致了边缘区的扩展速度也表现出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存在着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三种变化状态;武进(1990)认为我国工业用地的扩展是我国大城市边缘区推进的先导因素,他推断,尽管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过程是经济、自然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当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文化的作用将是影响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顾朝林等(1995)结合我国郊区城市化、乡村城市化和卫星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我国大城市

关于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问题的分析

关于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问题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向周边 区域扩张,这使得城市边缘区域的处理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双修是一种城 市发展新模式,其对于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城市双修 的内涵以及城市边缘区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休”规划的有效策略进 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 前言: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问题至关重要。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是一种创新理念和模式,能够极大的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以及城市特色的突显。但由于城市规划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复杂,加之工程建设难度较高,导致城市 双修实施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因此如何做好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 规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城市双修”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1.1城市双修的概念分析 城市双修是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基于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完善城市制度而提 出的一个新概念,多用于老城区的改造,目的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保障城市和 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质上来讲,城市双修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对 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其二是对城市发展状态的改善。 1.2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城市双修”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和市中心相比,城市边缘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落后, 普遍同时具备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边缘区都存在 人口稀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差、道路交通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 题会对该区域的发展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阻碍着城市的整体性发展。 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工作中,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 整合。城市边缘区发展落后意味着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实施“城市双修”规划 建设能够对城市边缘区的功能进行改善,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扫清障碍。此外,引入“城市双修”理念还有利于改善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边缘 区的宜居性。因此综合来看,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城市双修”规划对于城市良性发 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现阶段我国城市边缘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2.1土地利用率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一些城市边缘区逐步被纳 入到城市中,但是由于边缘区的发展情况和城市发展条件存在巨大的差距,导致 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受到严重阻碍。城市边缘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土地利 用不均匀,而且想要发展城市边缘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 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边缘区会出现学校、商铺等机构设施,但是由于发展状 态不同,很多地方都会受到阻碍。这种土地利用缺乏系统规划的情况导致土地资 源的价值根本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对土地功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2道路交通体系不完善 道路交通体系的完善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许多城 市边缘区在城市扩张的道路上被征用,但是由于交通体系不完善,且情况复杂, 对建设活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道路定位精确的市中心相比,城市边缘区的道

某商业街规划及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商业街规划及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地理位置:XX文化旅游商业街(暂定)位于安徽XX市XX寺旁边,地处赭山脚下,位于进城主干道XX山路一侧。 占地面积:规划用地面积:16765m2(约25亩)。 规划建筑面积:24780m2, 建筑密度:43.16%,平均层数:3.19层。 容积率:1.478 规划用途:商业街 转让土地价格:4900万元(196万元/亩) 投资回收期限:1.5年 二、XX概况 2000多年的XX是历史名城.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XX、XX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 XX为省辖市,下属三县(XX、XX、XX),四区(XX、XX、XX、XX)。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21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流动人口15万。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城市定位 长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

安徽省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 2010年,XX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宁(南京)汉(武汉)之间的大城市; XX交通便捷,目前已成区域经济龙头。市场已形成较强的辐射能力。 城市规划 城北:工业加工区 城中:商贸旅游区 城南:文体行政区 发展规模:2005年城市扩容,市区人口将达到90万,流动人口20万。2010年城市人口130人,流动人口30万。 项目符合城市布局规划,紧邻市中心广场及华东第三步行街(中山路步行街)项目开发周期与城市扩容同步。 经济前景 200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演进,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降至10%以下。 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退位工作基本完成。308户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45.84亿元,增长26.1%;三资企业工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41.0%;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4.0%;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0.30亿元,增长19.9%。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88亿元,增长24.0%。 产业结构逐步合理,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成,三资企业增长迅速,私营企业稳步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发展状态,其经济前景看好。 三、XX房地产市场情况

构建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秩序

构建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秩序 ——以三亚荔枝沟片区为例 缪杨兵 【摘要】城市边缘区位置边缘,功能并不边缘。建设无序、形态混乱是目前众多城市边缘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将发展动力最为活跃的城市边缘区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已成为各地的共识。如何通过有效的规划,改变城市边缘区自由发展的无序状态,建立既满足城市整体利益又符合城市边缘区内在形成机制的空间秩序,是各地规划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三亚市荔枝沟片区为例,从理论途径、实践操作等方面,探讨了入口门户类型的城市边缘区空间秩序构建的方式。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入口门户;空间秩序 1. 引言 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正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城市不停变幻,其边界的变化与其居民的流动如出一辙;城市与乡村的区域互相渗透,“城市在流变之中”是普遍规律,没有例外[1]。因此,城乡交错的边缘地区逐渐成为城市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为这类区域冠以城市边缘带(Urban Fringe Belt)、城乡边缘区(Rural-Urban Fringe)、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带等不同的名称,但其涵义基本一致,均是描述了城市外围的一种不连续、动态的空间现象,城市建成空间与村庄、农业用地相互交错,非农活动和农业活动相互交织,它是城市区域与乡村区域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动态过程的结果[2],包含了中心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双重过程[3]。从用地属性来看,这类地区可以是城市远景发展用地(或称发展备用地),也可以是城市外围的村镇用地[4]。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规划管控总是跟不上城市扩张的步伐。放任自由、毫无章法的外围扩张直接带来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结构等的动荡,混乱无序成为城市边缘区最突出的问题。 2. 城市边缘区空间秩序构建的必要性 相对于混乱,秩序可以提高系统的协调性、可控性,降低内耗,从而提升运行效率。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城市边缘区纳入规划统筹管理,构建有序的空间环境是极其必要的。 (1)为城市未来发展做好空间预留

商业街的发展与规划页

商业街的发展与规划页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商业街的发展与规划Ⅰ、商业街的发展研究 一、建设现代商业街,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1、住宅开发的相对饱和,促使房地产开发商寻求新的商机 近几年,住宅的开发与建设发展较快,整体市场趋于饱和,房地产商如何寻找新商机,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商业用房的开发正当时。 商业用房的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 (1)96年以前,以大百货的开发为中心,进行旧城改造; (2)96年以后,5000m2以上大型超市逐渐出现; (3)20世纪末,21世纪初,商业街的建设开始起步,旧城的改造、新城的建设正兴起; (4)目前的SHOPPING MALL建设热。 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及将要完成的购物中心有54个,约680万m2,平均每个约万m2。新增项目约120个,1500万m2,支撑这样的大项目,每m2的保本销售额为6000~8000元/ m2,需要完成销售额1000~1200亿元,占全国社会零售总额的3%~5%。这样惊人的数据、这样快速的发展速度,将会为其它业态、中外企业带来强烈冲击。事实上,美国SHOPPING MALL平均约为1万m2,日本不足2万m2,英国均为万m2,我国目前SHOPPING MALL的规模及发展速度,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有过快的趋势。 2、商业街的建设,要把握好新的概念 (1)现代商业街不同于传统商业街

商业街,是以商业中心为主导,以社区商业为基础,以各种商业街为特色,形成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城市商业结构。 现代商业街,是多功能的整合,既有购物中心的功能,也有商业街的特点,是多业态、多功能的整合。 商业业态,即商业企业经营形式,国家规定有8种形式:包括百货、超市(5000m2以下)、大型超市(5000m2以上)、仓储商场、产销店、专门店(即销售着名品牌)、专业店(如国美)、便利店。 商业形态,是商业企业为了产生群体的利益,而产生的一种积聚模式,有三种形态,一种是原始状态(如集市贸易),二是发展形态(含现代商业街、购物广场、商品一条街等),三是最高形态,包括国际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它是商业用房开发的主要形态。 (2)现代商业街是城市的辐射、内聚的所在,是吸引客流的重要所在。 (3)现代商业街不是商品经营概念,而是商品和服务的综合营销,这里的服务有两层含义,一是商品本身的服务,二是服务领域、服务项目、服务内容。 (4)现代商业街不是业态的概念,而是反映城市特色的商业形态,它更强调的是整合的概念。 (5)现代商业街不是商业企业的概念,而是城市的缩影,是城市的精华,是城市的标志,城市的窗口,集中反映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 3、在商业街的建设上存在的误区及倾向 (1)现代商业街不是产业化,越大越好,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者需要相适应,要因城、因市、因地开发,不能盲目扩大规模。据研究,一条商业街最为合适的规模为15~20万m2,长度800m左右。

浅谈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的特点、作用和现状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问题,提出从规划建设的实际出发,更加注重城市边缘区绿地规划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着重研究城市边缘区绿地规划建设的特殊性,以及由此给绿地规划带来的新问题,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空间系统 城市边缘区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 城市边缘区: 顾朝林(1992)认为城市边缘区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即同时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属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色具有特色自然地区;城市化对农村地区冲击最大,城乡连续统一体最有效的被研究的地区;城市扩展在农业土地上的反映。”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乡边缘区绿地的作用 对于大城市边缘区绿地的作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一般来讲,这些绿地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的功能: 阻止城市无序蔓延,改善城市空间结构 我国目前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多以单中心同心圆层状向外扩展,城市建成区呈“摊大饼”向外迅速蔓延,城乡环境急剧恶化。建设城市边缘区大型绿地,能有效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和相邻城镇的连片发展。 创建良好的城市外部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现代大城市空气、垃圾、水体等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系统严重失调。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善、健全城市生态系统,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搞好城市的环境绿化特别是城市边缘区的绿化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整理资料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 1.城市的概念。 狭义:只有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地方才称为市(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地方成为镇(城镇)。市和镇的总称为市镇。 广义:城市代表城镇居民合称。(本书为广义) 2.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城镇标准)。 ①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②城镇一般聚集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不同于乡村。 ③城镇具有许多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 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二节城市地域 1.城市的三种不同概念。 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功能地域概念 ①行政地域:法律规定的,有大于实体地域,有小于实体地域。 ②实体地域:城市建成区,可区分城乡。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 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③功能地域:城乡分界模糊后而建立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 2.城市建成区,可区分城乡。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 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3.中心地:是城市化地区中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000人。 4.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划分问题 ①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围大,包括一定的乡村地域。 ②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或者城市的实体地域包括若干个 城市行政地域。 5.城市功能地域的相关概念。 ①.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 的临近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后确认为标准都市区(MSA),MSA由中心县和外围县组成。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的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就业机会,人口集中)。 ②大都市带:由许多个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 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特点:(1)多核心(2)交通走廊(3)密切的交互作用(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郊区,都市区之间)(4)国家的核心区域 ③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留交 互作用和密切经济社会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与对外口岸之间有便利交通走廊(5)经济发达,城乡联系密切。 ④城市群指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核心,借助

城市边缘区的各种定义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中心城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 兼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 其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 但高于周围农村的地区. 城市边缘区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的主要扩张地域[1].可以将整个城市地域由内向外划分为3个连续的区域:城区,即建成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建设用地或已经规划为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以及农村居民点交错分布的区域;农村腹地. 60 年代英国M. R. G. 科曾( Conzen)。他注重于城市景观的研究, 提出城市边缘带不仅仅是一种解释城市景观变化的方法, 而且是一种将复杂的城市发展过程有序化的手段, 认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扩散的前沿, 但这种扩展并非是稳步推进的, 而是呈加速期、静止期、减速期这三种状态周期性地变化的, 并形象的将这种城市发展的周期性结构与树木的年轮相比拟. 。R.J. 普里沃在1968 年为城市边缘区作出了较为精确的定义, 他认为城市边缘区是

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 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 土地利用转换地区!。 1985年, 东欧学者如哈列维奇进一步将城市边缘区定义为: 一面反映错综复杂的城市化进程的特殊镜子。! 目前, 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 城市边缘 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 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有着巨大差别的异质体, 而城市边缘区则是这两个异质体相结合的部分, 对于城市边缘区范围的界定, 也是学术界一直讨论的焦点。根据弗里德曼的定性划分方法, 即直接根据实际经验人们的日常通勤范围将城市周围大约的区域划分为 城市边缘区, 其中的内边缘区大约10 -15km, 外边缘区延伸到25 -50km。国内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 利用人们通勤时间的长短来衡

高二地理下册单元知识点: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

高二地理下册单元知识点: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下册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 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2)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3)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二)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征中心商务区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

的大公司、大商行、大银行等机构及高级商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口流动大,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工业区? 许多城市因工业门类不同而形成多个成片分布的工业区各 区由若干不同类工厂组成 分布于城市的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现象商业区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或超级商场)多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交通便捷,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与企业分布相邻或结合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主要功能区,外边景观是成片密集的楼房行政中心区地区或城市的行政机构交通方便及邻近服务对象人口密度昼夜差异较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机构和设施一般距工业区较远,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文教机构众多,文化氛围浓厚混合功能区工厂、机关、商店、学校、医院、住宅等多位于城市内部具有有限的综合功能郊区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城市外围农业区城市行政界线以内、建成区外围的地区为建成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劳动力和农副产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