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

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
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

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年-2030年)公示稿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聊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临清市人民政府

2013年7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4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5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5

第一节城镇空间发展策略与布局5

第二节城镇化发展策略与城镇规模预测6

第三节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7

第四节旅游发展策略与规划8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统筹发展9

第一节空间资源管制9

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9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10

第六章中心城总体布局11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11

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11

第三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2

第四节绿地及水系14

第五节老城区改造14

第六节城市整体形象设计15

第七节发展时序与远景发展构想16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17

第一节市域交通17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18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8

第九章中心城市政设施21

第一节给水工程21

第二节排水工程22

第三节电力工程23

第四节电信工程23

第五节热力工程24

第六节燃气工程25

第七节环卫工程26

第十章中心城综合防灾减灾27

第一节防洪27

第二节消防27

第三节人防与地下空间利用27

第四节抗震28

第五节城市生命线系统28

第六节气象灾害预防29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29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修编动因

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临清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促进临清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根据临清市城市建设需求,编制《临清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年-2030年)》。

第2条规划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本规划。

本规划为临清市域城乡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区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第3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

近期2013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2050年左右。第4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临清城区先锋街道办事处、新华街道办事处、青年街道办事处、大辛庄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231平方公里。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第5条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临清在冀鲁交接地区经济、交通、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将临清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的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中心城市。

第6条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合纵连横,扩大腹地,加强合作,谋求由边缘到中心的转变

交通发展战略:对接区域快速交通、强化对外交通联系,实施由封闭到开敞的交通建设

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传统、扶持骨干、培养高端、突出优势、差异化发展,力求由配角到主角的提升

城镇化发展战略:极化中心、强化两翼,增强实力、提升品质,实现由弱小到强特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优先,统筹建设,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城镇空间发展策略与布局

第7条空间发展策略

极化中心、强化两翼,轴线辐射

极化中心:壮大中心城规模,优先考虑城镇发展要素在中心城区集聚,发挥中心城在市域空间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强化两翼: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强化东西两翼康庄和烟店两个中心镇的建设,扩大规模、发挥优势、增强实力,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带动周围乡镇的发展建设。

轴线辐射:依托主要省道,培育形成市域城镇和经济发展轴线,促进城乡协调、一体发展。第8条空间布局结构

在临清市域范围内,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一主:指中心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主中心。

两副:壮大康庄和烟店两个中心镇,康庄作为带动市域东部村镇发展的副中心;烟店作为带动市域西南部村镇发展的副中心。

三轴:指沿临馆(陶)、临聊(城)、临茌(平)省道的三条市域城镇和经济发展轴线。

四区:指市域中心以中心城为主要承载地的核心经济区、市域西南部的轴承工贸经济区、市域东南部的生态农业经济区,市域东北部的农机农贸经济区四个主要功能区。

第二节城镇化发展策略与城镇规模预测

第9条城镇化发展策略

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优先发展中心城,培育壮大中心镇,因地制宜地集聚农村居民点,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10条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测2015年全市人口将由2010年的77.79万人增至8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10年的33.8万人增至40万人左右。

预测2020年全市人口将由2015年的80万人增至84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15年的40万人增至48万人左右。

预测2030年全市人口将由2020年的84万人增至9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2020年的48万人增至63万人左右。

2010年临清城镇化水平达为47.5%。预测2015年临清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0%,2020年达到57%,2030年达到70%。

第11条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2030年城镇体系等级及规模结构规划如下表: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等级规模(万人)数量城镇名称

一级(中心城)45 1 临清城区

二级(中心镇)4-10 2 烟店、康庄

三级(一般镇)1-3 4 八岔路、刘垓子、老赵庄、金郝庄

四级(中心村)0.3-0.5 60 左右万庄、艾寨、康盛庄、

吕庙、冯圈村、娄坡村等

第12条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和城镇职能定位

按照强化城镇职能特色,实施产业强镇,功能兴镇、特色活镇的指导思想,明确市域城镇职能结构和各城镇职能定位。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城镇名称城镇职能

中心城冀鲁交际商贸物流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运河文化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烟店市域西部的经济文化及商品流通中心,以发展轴承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心城镇。

康庄市域东部的经济文化及商品流通中心,以发展纺织、农机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中心城镇。

金郝庄以粮棉生产及加工为主、农资物流为辅的工贸型城镇

老赵庄优质棉生产基地、临清东部集贸基地、以机械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刘垓子以高效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八岔路以林果等特色生态种植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第三节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

第13条产业定位

构筑以加工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文化产业、旅游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特色化产业结构。形成冀鲁交际区域重要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与现代服务业中心。

第14条产业布局

构筑“一个园区、两个基地、四个板块”的市域产业布局。“一个园区”即临清中心城东部省级经济开发区,“两个基地”即市域西南部轴承产销基地、市域东部主要乡镇企业聚集地,“四个板块”即以中心城为主要承载地的城市综合经济板块、市域西南部轴承及林果生产板块、市域南部高效农业生产板块、市域东北部农机及粮棉生产板块。

结合城乡产业发展特点,构筑多个产业集中项目区,涵盖临清主导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第四节旅游发展策略与规划

第15条旅游形象定位

运河名城,繁华商埠、魅力临清。

第16条旅游分区规划

规划将临清市划分为四个旅游区。

(1)城市旅游中心区。

(2)运河文化旅游区。

(3)黄河故道旅游区。

(4)生态农业旅游区。

第17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行,维护历史的真实性。

对文物古迹进行分类保护。重点保护11处国家级、6处省级、11处市级、3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应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具体保护措施,并做到“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管理。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统筹发展

第一节空间资源管制

第18条空间管制区划

根据城市规划区内的资源、环境特点和现状建设情况,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实行分区管制指导。

第19条空间管制措施

针对不同管制分区,明确相应的管制措施,合理使用土地、拓展空间。

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主要地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对禁止建设区内的现状村镇,应逐步搬迁。

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资源环境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

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时序、模式、规模和强度。

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

第20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重点加强规划区范围内四个绿化斑块,三条绿化生态廊道的建设;加强农田的生态化建设,维护自然平衡的生态基质。

四个绿化斑块:包括南部水源地、胡家洼水库、城北水库、黄河地质公园

三条生态廊道:包括漳卫河绿化生态廊道和沿京九铁路、邢临高速公路连接线绿化生态廊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植树造林,培育动植物群落,加大林场、公园等重要物种栖息地的保护力度。

第21条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至2030年,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水集中收集率为100%。市区主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应满足Ⅲ类水质以上标准;临清市所有河流排入漳卫河、三干渠的水质须满足国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及《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水质要求。

第22条大气污染防治

至2030年中心城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小于0.01毫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浓度小于0.05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小于0.02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小于0.0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小于0.02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小于2毫克/立方米。

第23条噪声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交通干线噪声昼间小于69分贝,夜间小于55分贝。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10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24条环卫设施建设

规划远期将其处理规模扩大至900吨/天,用地向东扩大,至总用地600亩,承担市域城乡垃圾处理。按照10-1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规划城区共设置垃圾转运站6处;每个镇驻地设置1处垃圾转运站。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25条城市性质

冀鲁交际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运河文化为主导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26条城市职能

山东省西部门户

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先进制造业基地

临清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运河文化名城和特色旅游城市

第27条中心城人口规模

预测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将由2010年的25.43万人增至29万人左右。

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将由2015年的29万人增至34万人左右。

预测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将由2020年的34万人增至45万人左右。

第六章中心城总体布局

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第28条用地发展方向

中心城用地发展方向以向东向南发展为主。

第29条空间发展策略

按照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确定远期中心城空间发展策略为南拓、东展,壮大规模,西提、北优,提升品质。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引导中心城从分散建设到积聚发展,从无序蔓延到重点推进,从单核集聚到多中心带动。

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

第30条空间布局结构

构建“一带、二轴,三心、四区”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一带:重点打造济津河文化、休闲、娱乐生态绿带。

二轴:永青路、温泉路两条城市发展轴线。

三心:商业服务中心,行政文化商贸中心,创意、科研中心。

四区:老城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创意研发综合区。

第31条城市功能完善

优化产业布局:工业退城进园,拓展产业园发展空间。

强化商贸功能:规划建设高中低不同档次、不同业态的商贸设施。

增加仓储物流功能:增加和拓展仓储物流用地,依托公路、铁路等交通优势,培育壮大仓储物流业。

改善交通功能:注重外环路设置、加强支路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土地使用功能适当混合,体现各功能区的综合性。

第32条总体布局

老城区:老城区位于青年路以北、邢临高速公路连接线以南、京九铁路以西、漳卫河以东区域,规划人口规模12.0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平方公里左右。重点是实施老城改造,“退二(产)进三(产)”,优化用地结构,完善商业服务功能,梳理道路交通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保护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延续运河名城历史文脉。

新城区:新城区位于青年路以南、南外环路以北、京九铁路以西、漳卫河以东区域,规划人口规模21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平方公里左右。重点加强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的水系和绿化建设,带动沿岸高起点开发;建设以办公、商务、会展、文化、娱乐、体育等为主导功能的城市中心;与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居住区有机结合,形成高品质舒适宜居的现代化综合新区。

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位于青年路以北、京九铁路以东、东外环路以西区域,规划人口规模6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平方公里左右。大力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工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集约和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居住和生活服务设施。

创意研发综合区:创意研发综合区位于青年路以南、京九铁路以东、东外环路以西区域,规划人口规模6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平方公里左右。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高效能无污染的新兴工业、创意产业、科技研发机构向创意研发综合区集聚;配套完善生活居住设施;加强温泉路两侧的高效开发建设和景观控制。

第三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第33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

采取分级设置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并形成系统的布局方法,形成市级、居住区级两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

第34条文化设施用地

本次规划在新城区规划二处文化设施用地、综合区规划三处文化设施用地。其中新城区文化娱乐用地结合现有的文化馆博物馆用地设置;综合区文化娱乐用地位于葡香园西侧、东侧各一处,北部银河路与工业街交叉东南部一处。

第35条教育科研用地

小学: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共设小学21所,其中保留和扩建6所,新建15所。

初中: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共设初中10所,其中保留和扩建4所,新建6所。

高中:规划至2030年共设高中7所,其中烟店镇、康庄镇各新建一所。中心城区高中共设5所,其中保留和扩建3所,新建2所。

第36条体育用地

在文化路和新华路交叉口东北部设置市级体育中心用地,主要设置体育场、综合运动馆等体育设施;加强和完善居住区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建设。

第37条医疗卫生用地

完善现有大中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引导中心城医疗资源向新区扩展,建立级配合理的医疗卫生网络。

扩建聊城第二人民医院,保留临清市医院,在新城区纬十三路北新增医疗卫生用地一处,在创意研发综合区新增医疗卫生用地一处。

结合九个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38条社会福利用地

注重养老服务设施、儿童福利服务设施和社会救助设施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结合社区中心,建设布局合理、服务规范、机制灵活、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新区建设,设置儿童福利院和社会救助管理机构等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远期社会福利用地3.35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06%,人均社会福利用地0.07平方米/人,新增社会福利用地3.35公顷。

第四节绿地及水系

第39条中心城绿地布局

规划形成一环、两带、四廊、十园、多点的城市绿地布局。

一环:结合城市内环水系形成环状公共绿化廊道。

两带:邢临高速连接线(济邢高速)两侧各设置不小于100米的生产防护绿带,京九铁路两侧各设置不小于50米的防护绿带。

四廊:包括漳卫河生态绿化廊道和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三干渠、纬一路北侧河流两侧的公共绿化廊道。

十园:包括八个城市公园和两个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包括现状的大众公园、龙山公园和规划的人民公园、济津河公园、园林公园、歇马亭公园、黄河故道地质公园、葡香公园。郊野公园包括胡家洼水库郊野公园和张官庄水库郊野公园。

多点:多处居住区小游园、街头绿地,形成500米半径公共绿地服务圈。

第40条中心城水系规划

结合城区现状河流水系,规划形成“一环、四河、六湖”的秀水系统。一环指由小运河、济

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和将两河连通的新开挖河段(小运河向南延伸)构成的环型水系;四河指漳卫河、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三干渠和红旗渠;六湖包括胡家洼水库、歇马亭湖、济津湖、塔湖、桑海湖和张官屯水库。

第五节老城区改造

第41条老城区范围

规划确定青年路、东环路、银河路、西外环路围合区域为重点更新改造的老城区。

第42条老城区更新的方法

(1)控制人口分布:通过分解老城区部分职能,引导其人口向新区转移。

(2)合理置换用地:实施退二进三、退工还居、退厂还绿、合理置换的调整措施。

对老城区内有污染的、对城区景观影响较大、效益较差的工业企业,采取关、停、并、迁的措施,其用地应优先置换为绿地、停车场等用地。

调整置换老城区区内批发市场用地,使其在城区边缘集聚发展;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和服务功能,减少和改善沿主要道路“一层皮”的商业布局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3)优化空间结构:通过老城区用地功能的调整,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绿地,使规划期末旧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5平方米以上,改善旧区人居环境。

(4)加强城中村整治:按城市居住区建设要求,采取严格控制,积极改造的措施,分批分片统一规划,加强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规划期内全面完成现状城中村的改造。

第六节城市整体形象设计

第43条城市整体形象定位

结合城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空间布局特征,形成秀水、绿脉、名城、商埠的城市整体形象定位,构建运河名城、魅力临清城市品牌。

第44条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规划建设应重点突出运河文化、名人文化、古城文化、商埠文化的特色。

运河文化:临清是完整体现中国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千年古运河孕育了临清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本次规划力求通过元运河、小运河、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的整治和建设,进一步强化和彰显临清的运河文化。

名人文化:临清人文荟萃,张自忠、季羡林、张彦青等名人辈出,规划力求通过名人纪念馆、纪念小广场、名人雕塑等的规划建设,体现临清的名人文化。

古城文化:临清古迹众多,城区内拥有运河钞关、清真寺、鳌头矶等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州古城的格局保留完好,锅市街、马市街、箍桶巷、竹竿巷等街巷极具古城文化特色,本次规划高度重视其保护和利用。

商埠文化:千百年沧桑的商埠历史,四海云集的商贾舟楫,积淀了临清深厚的商埠文化底蕴。本次规划力求进一步强化临清的商贸服务功能,将商贸服务业做强、做大、做特,使临清成为冀鲁交际地区的区域商贸服务中心。

第45条空间景观规划

按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塑造富有特色的美好城市形象的原则,重点加强一街区、二轴线、三河段、六条路、二十点的规划。

一街区:加强中州古城历史街区的保护,重点加强其格局、街巷、文物古迹的保护,实施民居改造,改善古城历史街区的环境景观面貌。

二轴线:包括以永清路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景观轴,以温泉路为基础的时代风貌景观轴。永清路由北向南贯穿城市商贸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等,形成全面反映城市发展建设面貌的城市发展景观轴线;温泉路由西向东贯穿龙山公园、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意中心,形成集

中反映城市建设时代景观风貌的时代风貌景观轴线。

三河段:重点打造元运河、小运河、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三河段的沿岸绿化和景观建设,塑造生态绿廊、历史画卷城市特色景观集中体现区段。

六条路:重点加强先锋路、红星路、文化路、龙山路、东环路、工业路六条道路的景观建设。二十点:重点加强临清古十景的保护恢复和新十景的规划策划,形成城市景观的点晴之处。古十景包括玉带三桥、文魁星照、双寺迎辉、古巷探幽、运河灯火、鳌矶凝秀、钞关遗风、富贾宅门、龙山远眺、舍利宝塔;新十景包括湖天共色、奇石赏水、水映新城、文化名城、繁华商埠、时代新姿、歇马寻踪、生态葡园、江河汇流、桑园故道。第七节发展时序与远景发展构想

第46条空间发展时序

近期,结合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河道整治和沿岸绿化景观建设,重点加强城市南部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河道两侧以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新区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东部经济开发区用地空间,引导产业集聚。

远期,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行,新旧城区协调发展、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南部新城区、东北部经济开发区,拓展建设东南部创意研发综合区,结合旧城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壮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

远景,由外延发展转为内涵发展,城市发展空间主要位于城区外环路以内,城市建设重点为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建设天蓝、水清、宜居、宜业、和谐、幸福的临清。

第47条空间格局

远景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城区、旧城区,适当拓展和完善建设经济开发区、创意研发综合区,形成“富足、强盛、特色、优美”的现代化临清城,带动辐射市域小城镇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一节市域交通

第48条铁路

保留京九铁路临清站,提高通过能力,增设仓储货场,进一步完善站场设施。

第49条公路

形成“一横一纵”的高速公路布局

一横:即正在建设的青银高速公路至邢临公路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济邢高速)。

一纵:即已规划即将建设的德商高速公路。

两条高速公路在市域内共设3个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分别位于邢临高速公路连接线与城市东外环路交叉口、邢临高速公路连接线与省道254交叉口、德商高速公路与省道257交叉口。建设“一环十射”的公路,形成”便捷、开敞,城乡一体的市域公路网。

一环:梳理打通各乡镇之间公路,加强各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形成连接烟店镇—八岔路镇—刘垓子镇—康庄镇—老赵庄镇—金郝庄镇的公路环,并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十射:十条由中心城到周边县市的公路,包括省道315南段、省道206、省道259、省道258、省道258临清市域改线段、省道257、省道322、省道315北段、省道326和至河北临西县、邯郸市的公路。

同时规划打通烟店至河北临西县公路,对漳卫河危桥进行改造、拓宽,优化至聊城公路线型,提升至聊城、夏津省道等级。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

第50条城市主干路

规划形成五横、六纵城市交通性主干路和三横、四纵城市生活性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包括

东西走向的北外环路、纬一路、先锋路、温泉路、南外环路和南北走向的西外环路、新华路、东环路、东二环路、工业街和东外环路;生活性主干路包括东西走向的银河路、青年路、文化路和南北走向的永青路、站前路、经五路和经八路。

第51条城市次干路

规划形成七横、六纵城市次干路。包括东西走向的纬二路、解放路、纬六路、红星路、纬七路、纬九路、纬十三路和南北走向的大众路、经一路、曙光路、经四路、经六路、经九路。第52条城市支路

结合旧城改造,加强旧城区支路建设,增加城市支路网密度;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为步行及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通过道路断面设计和道路系统规划,积极改善和建设慢行道路,实施机非分流;规划在城区主要河道两侧设置滨河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与城市干路两侧的自行车道和城市支路,共同形成连续的自行车道路网络;扩大商贸区的步行街区范围,将护城河商业步行街与柴市街等街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53条保护要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的保护。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历史文化名城所根植的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护对象主要是元运河、小运河、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龙山、古树名木等。

人工环境要素: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加工成果的积淀,包括河城相依的城市形态格局和河流形态、走向,中州历史街区的街巷格局、空间尺度以及文物古迹、典型民居、传统商肆、空间环境等的保护。

人文环境要素:包括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学、生活情趣、传统工艺、土特产品等方面所反映的人文环境特征的保护。

第54条保护体系

以保护“一带、一轴、三区、多点”为主要内容,系统地保护临清的历史文化环境、历史文化遗存、河流水系及自然生态环境。

一带:指元运河历史文化风貌带。

一轴:桃园街、锅市街历史商业轴线。

三区:指以中洲古城为主的历史街区(包括清真宗教文化展示区、明清市井生活体验区、运河遗存观光休闲区)。

多点:指临清城区内的多个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点。

第55条历史街区的保护

保护范围:西起西外环路,东至小运河、大众路,北起先锋路,南至小运河入漳卫河闸,面积约为124公顷。

保护内容:重点加强历史街区格局、形态、街巷、河流、文物古迹、特色建筑、民居和院落的保护与建设。

(1)保护历史街区格局和道路骨架,整体规划、分步有序的拆迁改造形式破旧、密度过高的民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车辆管制,减少古城区的机动车。

(2)重点加强桃源街、锅市街、汇通街、马市街、顺河街、大寺街、考棚街、

竹竿巷、箍桶巷、纸马巷等街巷的保留和保护性改造。重点控制街巷空间尺度及街巷两侧建筑立面、风格、色彩、材质。

(3)保护位于历史街区内元运河的形态、走向、宽度、其上的桥梁,加强沿河绿化,保护元运河自然的沿河河岸,避免过于人工化改造。

(4)严格控制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应以二层为主,高度不大于9米,局部可

建设三层,高度不大于12米;建筑色彩以青瓦、灰砖墙为主,采用坡顶的传统建筑形式。街区内所有建设改造活动都应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任何新建、改建、扩建都应注意历史环境、服从街区整体规划。

(5)严格控制街区内鳌头矶、清真寺、清真东寺、钞关等重点文物古迹建筑周边的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突出中心、重点,避免喧宾夺主,整体环境风貌、色彩应协调。

第56条小运河历史文化风貌带

保护范围:保护河段为南起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东至小运河入卫闸口。

第57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照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法规,重点保护好1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县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应积极保护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较有价值的文物古迹点。详见附表9城市重点文物单位保护规划一览表。

第58条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绝对保护区

指文物古迹占有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即文物古迹本身。所有建筑与环境要严格、认真地保护,不得随意更动或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不得在文物古迹内及其附近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确因特殊需要必须兴建其它工程或拆除、改建、迁建、修缮原古建筑时,应严格按审批程序,并在专家指导下执行。

(2)严格控制区

在绝对保护区的外围地带,依据保护对象的性质、高度、体量、环境景观等要求,为使保护对象的环境不受破坏,而设立的建设控制地带。本次规划对临清城区内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严格控制区范围提出了明确要求。详见附表9城市重点文物单位保护规划一览表。

(3)环境协调区

在严格控制区的外围,根据保护对象对周围环境、空间联系和通视走廊的要求而设立的建设控制地带。本次规划确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的历史街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环境协调区。

第九章中心城市政设施

第一节给水工程

第59条水源规划

(1)地下水水源

市区位于地下水丰富地段,目前一水厂及自备水源井的总开采量约为1万立方米/日,今后不再扩大开采规模。二水厂水源位于市区南及东南地区的东周店、冶庄和颜刘庄一带,目前开采量达2万m3/日。

(2)地表水水源

临清市现有小型水库两座(北大洼水库和胡家湾水库),均位于城区;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和引黄济津工程,规划新建两座大型水库。

北大洼水库(即塔湖):设计蓄水库容500万m3,主要水源为污水处理厂外排中水和拦蓄的部分地表径流。将来可用作城区市政用水、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

胡家湾水库:水库占地803亩,水库蓄水位为34.85m,水库库容为564万m3,死水位23.85m,相应死库容126万m3。水库调节库容1625万m3,水库年供水量1277.5万m3。将来可用作城区居民生活用水。

城南水库:位于洼里村北100多米,省道S259西侧,为中型平原水库。水源为黄河引水,为将来临清市重要的生活用水水源。总库容930.5万m3,年供水量2190万m3。

张官屯水库:位于张官屯村西北,北石佛村东一带,紧邻张官屯村,水源主要为南水北调长江水,设计每年充库水量6052万立方米,主要保证今后工业发展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规划建设的四座水库,除塔湖水库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外,其他三个水库的水质均能满足饮用水要求,塔湖可以作为生产用水水源,其他水库可作为生活用水水源。结合城区各种用水量的预测情况,由上所述知,规划地表水源(污水资源化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津工程、雨水资源化利用等)能够满足城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其他市政用水的需要,只在地表水出现紧急情况时,才利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

第60条水源保护

(1)地下水水源保护

在地下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或施用持久性或剧毒性农药,不得有渗污水坑,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周围农业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加强水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发展无污染的生态型绿色产业,推广使用生物肥料,广泛使用生物固氮肥、生物无毒农药,无污染的高科技调节剂,使水体在土壤中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大幅度降低氨氮含量,防止含重金属铁、磷物品和有机化学物品进入水体,使其受到污染。

(2)地表水水源保护

将水库周围周边100米内为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库周边500米范围内为水源二级保护区,沿河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沿线划为水源保护区。在此范围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另外,山东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干渠大堤内的全部区域为南水北调干渠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域向外延伸15km的汇水区域为南水北调干渠重点保护区,按相关文件和政策严格保护。第二节排水工程

第61条污水处理厂规划

规划保留临清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临清市碧水污水处理厂),远期处理能力为6万m3/日,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规划在城区纬一路和工业路交叉口北,大唐热电西南建设临清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远期处理能力6万m3/日,占地面积6公顷。

第三节电力工程

第62条电力负荷预测

结合临清市城区用电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采用用地电力负荷密度法对规划区远期负荷进行预测,用电负荷为110.19万KW。同时利用系数取0.75,则规划远期用电负荷约为82.6万KW。

第63条电源规划

规划建设大唐临清热电联产工程发电厂,规划容量为4X300兆瓦燃煤供热机组,预计年发电量为33亿千瓦时,利用220千伏线路接入系统。保留德能热电和运河热电。

规划保留110kV临清变(126KV A)、先锋变(126 KV A)和会通变(126 KV A),扩建110kV 曙光变和220kV杨桥变,新建220kV变一座(城北变),新建110kV变5座(龙庄变、三和变、东北变、南关变、城东变)。110KV变电总容量153.6万千伏安。容载比为1.86。

第四节电信工程

第64条电信预测

固定电话普及率按70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按90线/百人;则规划远期,城区固话装机容量为31.5万线,移动电话容量为40.5万线。

有线电视用户预测,规划远期按2端/户预测,则规划期末,城区有线电视用户为28.1万端。第65条电信规划

电信局所规划,规划长途局一个,为原来的新华局,本地局12个,在保留原有局所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电信支局(分别为甄八里局和郭堤局)。使规划期末总容量达到固话为31.5万线,移动为40.5万线。每个局所的容量为3万线,占地为3000-4500平米。

邮政通信规划,在原来的新华局规划建设邮件处理中心一处,保留原有的5处邮政支局,新增局所10处,每处占地面积为2500平米,具体位置见图所示,以满足居民的需要,方便居民的生活。

规划在永青路和文化路交叉口西北建设临清广播电视通信中心,占地15000平方米。完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设施和有线广播电视设施。

积极扩展宽带业务,实现宽带、有线与无线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局面,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有线电视与通信电缆同线布置。

第五节热力工程

第66条热负荷预测

采暖综合热指标:40W/m2,规划远期集中供热普及率为80%,采暖期为120天,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8℃。

根据已建设居住建筑和其他建筑情况、已批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总体规划的用地情况,预测采暖建筑面积为2800万平米,采暖热负荷为1120MW。

工业热负荷预测,根据对现有企业用热情况,结合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政策,考虑到其发展和其他未予见企业的入驻,预测远期工业热负荷为1000t/h蒸汽。

第67条供热热源和供热系统

供热热源利用现有的运河热电和新建的大唐热电供热,取消其他热电厂和自备电厂。

运河热电

发电机组:2×25MW+1×50MW,

循环流化床锅炉:4×130t/h,

大唐热电

发电机组:4×300MW(抽凝)+2×50MW(背压)

锅炉:10X130 t/h

同时,对机组进行低真空改造,利用低温循环水进行采暖热负荷的供热。

工业用汽均采用蒸汽供热系统,采暖用热用高温热水和低温循环水供热。

第68条管网布置

热力管网规划采用一级压力机制,主要考虑主干管网布置,其走向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管网地下直埋敷设。热电厂所出蒸汽管网为枝状管网,热水管网近期按枝状管网布局,远期考虑联网成环供热,低温循环水用户尽量处于热源附近。

第六节燃气工程

第69条用气量预测

根据临清市具体情况,参照山东省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临清市远期(2030年)城市气化率为90%。

各类用户计算月平均日耗气量汇总表

年度2003年

用户日用气量(万m3/日)比例(%)

居民用户5.88 15.65

商业用户2.35 6.26

工业用户12 31.94

采暖用户1.19 3.17

天然气汽车14.27 37.98

未预见1.88 5

总计37.57 100

第70条燃气设施规划布局

规划远期将现状城区内门站迁至温泉路与东外环路交叉口东,使其供气能力达到25万m3/日,原高压管线降压使用。在烟店建设门站一座,气源来自高清线支线,沿S315敷设高压管线至南环路,沿南环路向东至新华路与南环路交叉口,在此建设一城市调压站,为城区供气。

第71条燃气管网规划

(1)高压管网布置

远期,门站迁至东外环与温泉路交叉口南,接上游气源(中济线)的高压管道(设计压力4MP),由城市东部沿S257至城市门站。接上游气源(高清线支线)至烟店门站的高压管线(设计压力4MP),自门站引出沿S315路向东北敷设,到南环路沿南环路向东敷设至新华路与南环路交叉口调压站。

(2)中压管网布置

天然气由门站、储配站引出进入城区中压管网。南北向管线主要沿大众路、龙山路、新华路、经一路、永青路、曙光路、东环路、站前路、东外环路、经四路、经六路、经七路、经八路、工业路和经十路铺设;东西向管线主要沿纬二路、银河路、解放路、先锋路、红星路、纬六路、青年路、温泉路、纬十一路、文化路和纬十三路铺设。管网全部采用地下敷设的形式铺设。

第七节环卫工程

第72条垃圾处理场

现状垃圾处理场位于管辛庄西侧、高速公路北侧,占地340亩,处理规模400吨/天。规划远期将其处理规模扩大至900吨/天,用地向东扩大,至总用地600亩,承担市域城乡垃圾处理。

第73条城区垃圾中转分区

按照10-1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规划中心城共划分为6个垃圾中转分区。分别为:

银河路中转分区:先锋路以北、京九铁路以西、高速公路以南、西外环路以东围合区域,分区面积约为9.5平方公里。

桑园中转分区:先锋路以北、京九铁路以东、北外环路以南、东外环路以西围合区域,分区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

工业街中转分区:先锋路以南、京九铁路以东、南外环路以北、东外环路以西围合区域,分区面积约为14.0平方公里。

小运河中转分区:先锋路以南、京九铁路以西、温泉路以北、西外环路以东围合区域,分区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

胡家洼中转分区:南外环路以北、永青路以西、温泉路以南、西外环路以东围合区域,分区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

歇马亭中转分区:南外环路以北、京九铁路以西、温泉路以南、永青路以东围合区域,分区面积约为8.5平方公里。

第十章中心城综合防灾减灾

第一节防洪

第74条防洪规划

漳卫河按重现期50年一遇标准设防,其他河流按重现期20年一遇设防。

第75条防洪措施

漳卫河按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其它河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整平河滩,清除淤积沙丘、阻水林木及其它障碍物,两岸堤防进行加高护砌。

第二节消防

第76条消防责任区和消防站布点

扩大消防队站的综合救援服务职能,建立统一的消防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根据国家公安部有关消防条例及规范,按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到达辖区边缘和城区内消防站辖区面积一般不大于7平方公里、近郊区消防站辖区面积不大于15平方公里的原则,规划城区共划分为8个消防责任区,共设8个消防站,其中保留现状消防站2个,新规划消防站6个。

第77条消防设施

消防通道:结合城市道路,形成通畅的消防通道。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必须满足消防通道要求,老城改造应将打通消防通道、改善消防条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节人防与地下空间利用

第78条人防体系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建设人防工程配套设施,完善人防防灾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

第79条防护重点

城市和重要经济目标是人民防空的防护重点,城市化工、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技术设施,增强防空抗毁能力。

第80条人防工程设施建设

加强人防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建设,配置相应的防空专业队工程及配套工程,各类建筑按相关规定建设地下人防设施。

第81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完成以浅层公共空间开发为主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第二阶段目标:建立复合型地下空间体系,主要由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人防设施及地下市政设施等。

第四节抗震

第82条抗震设防

(1)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临清市处于七度区。

(2)城市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

城区一般建筑物、构筑物按七度设防,重点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生命线工程应提高设防标准。

第83条抗震避灾场所

城市绿地、公园、广场及学校操场,均为重要抗震避灾场所。紧急避灾场所有效人均用地标准为1.2-2.0平方米,长期避灾场所有效人均用地标准为2.0-3.0平方米。

第五节城市生命线系统

第84条城市生命线系统防护重点

交通干线中不易修复的桥梁、主要输供电设备、重点医院、广播、电视、通讯工程、供水构筑物及供水主要管道、粮食供应及消防设备等是城市生命线系统防护重点。

第六节气象灾害预防

第85条气象灾害预防

建设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及气象灾害数据库、综合信息网络,完善气象业务和设施建设,努力降低气象灾害损失,为各行各业防灾减灾提供全方位的气象跟踪服务。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

第86条近期建设重点

近期重点加强一心、一带、两区、五线、若干点的规划建设,加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城基础设施改造、完善。

一心:近期结合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及两岸的开发建设,在城市文化中心的南部,建设城市休闲娱乐公园,商贸、商务、居住城市综合体,形成临清市文化、休闲、商贸中心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的标志性区域,带动周边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建设质量、品质的提升。

一带:重点打造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生态文化休闲廊带,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两岸的开发建设。

两区:南部济津河(位山三干渠入卫段)两侧以居住为主的综合新区。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调整住宅供给结构,引导形成完善的住宅供给体系,优先建设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

东部京九铁路以东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开发区。落实工业项目建设,拓展开发区规模,增强经济实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承接老城区内退城进园的工业企业。

五线:着手建设西外环路,东西延伸温泉路至东外环路和西外环路,向东打通银河路至东外环路,向东延伸青年路至东外环路,建设纬一路,改善北部交通条件。

同时,加强南部新城区道路的建设和东部开发区道路的完善建设;

打通老城区的断头路,加强城市支路建设,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

加强永青路、东环路、银河路综合整治,有计划分步实施老城区小街巷综合整治;

加强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建设。

若干点:结合邢临高速公路连接线和西外环路建设,重点加强邢临高速公路连接线东外环路出入口、银河路与西外环路交叉口出入口、南外环路与东二环路交叉口出入口等城市出入口门户的景观环境建设;实施火车站、汽车站城市窗口景观环境的综合整治;完善建设黄河故道公园,并带动其周围的开发建设;结合旧城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区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加强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街头绿地和居住区小游园的规划建设。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建埠以来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建埠以来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3 冷 静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自1891年开埠以来,青岛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无名的小渔村,到带状的狭长城市,再到今天拥湾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青岛城市建设与发展思维不断成熟、更加科学的历程。每一次城市发展思维的变革,都会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随之会带来城市发展的一次飞跃。 关键词:青岛;建埠;城市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2698(2009)0320006205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端,东经120°22′,北纬36°4′,东、南濒临黄海,西、北连接内陆。市域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76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76万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青岛一直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现辖7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代管5个县级市(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 一、建埠以来青岛区划的历史沿革 青岛在建制前属即墨县仁化乡管辖,因胶州湾而显其胜。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海军舰船的威胁,清政府于1891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驻防青岛,在青岛村东侧建总兵衙门,这一年被认为是青岛市建制的开始。此后,这一区域逐渐形成初具规模的传统市镇,至1897年,市区人口约1.4万人。同年11月14日,德国借口山东巨野教案,派远东舰队强占胶州湾。1898年3月6日,德国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使青岛以“租借地”的名义成为德国的殖民地,租期99年,由此开始进入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时期。 1891年~1898年是清政府管辖时期。1898年~1914年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 1914年~1922年是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1922年~1929年在青岛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945年是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 1945年~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设立 青岛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成立人民政府,改为 省辖地级市,下设市北、市南、台西、台东、四沧、李村、浮山7区及即墨县、胶县、胶南县三县。 胶州专区的崂山办事处划归青岛市(政务院1951年6月6日批准)。 撤销青岛市四沧区、浮山区、李村区,设立四方区、沧口区(内务部1951年8月16日批准)。青岛市的即墨县划归莱阳专区;胶县、胶南县划归昌潍专区(国务院1961年5月23日批准)。撤销青岛市崂山郊区,设立崂山县,驻李村(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撤销青岛市台西区,并入市南区、市北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1962年12月8日批准)。 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县、胶南县划归青岛市(国务院1978年11月17日批准)。设立青岛市黄岛区,以胶县的黄岛、薛家岛、辛安3个公社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78年11月27日批准)。 原潍坊地区的平度县划归青岛市(国务院1983年8月30日批准)。 原烟台地区的莱西县划归青岛市(国务院1983年8月30日批准)。 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国务院1987年2月12日批准)。 撤销崂山县,设立青岛市崂山区(国务院1988年 6 第22卷第3期2009年9月 学报Journal of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Vol.22No.3 Sep.2009 3 收稿日期:2009207213 作者简介:冷静(19742),男,山东乳山人,副研究员。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

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扩张策略。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 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跨海大桥引桥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 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式征求张店区政府意见。 (四)2015年10月14日,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2015年11月12日,通过了市规委会第5次项目审议会。 二、《淄博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规划情况 (一)规划范围:东起世纪路,西至滨博高速,南起昌国路,北至济青高速,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本项目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即片区层次及街坊层次。(二)规划设计内容: 1、片区层面:梳理各片区人口容量、建筑容量,在此基础上,对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根据新标准要求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设施不同,提出相应的落实方式。 2、街坊层面:踏勘现状、根据新标准更改用地性质、对未建设地块和更新改造地块重新分析确定控制指标、落实专项规划内容、更新竖向管线等内容。 3、主要指标: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面积(hm2) 百分比(%)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R2 二类居住用地R22 服务设施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 行政办公用地

A2 文化设施用地A3 教育科研用地A4 体育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A6 社会福利用地A9 宗教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 商业用地 B2 商务用地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W1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 城市道路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S3 交通枢纽用地 S4 交通场站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U1 供应设施用地U2 环境设施用地U3 安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G1 公园绿地 G2 防护绿地 G3 广场用地 H11 城市建设用地H H2 H21 铁路用地 E E1 水域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胶州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胶州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2010—2030年)

目录 第一章胶州市概况 第一节国民经济及城市发展概况 第二节城市路网概况 第二章胶州市交通发展战略 第一节胶州市交通发展的需求预测 第二节胶州市的交通发展目标 第三节胶州市的交通发展战略 第三章胶州市交通规划范围及期限 第一节胶州市交通规划范围 第二节胶州市交通规划期限 第四章胶州市区域内路网规划 第一节胶州市乡镇间的路网规划 第二节胶州市市区内交通网规划 第五章胶州市客运站交通规划 第一节胶州市公路客运枢纽规划 第二节胶州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 第六章胶州市交通管理规划及保障措施第一节胶州市交通管理规划 第二节胶州市关于交通的相关保障措施第七章附录

第一章胶州市概况 胶州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因东南临胶州湾,以胶水而得名。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地区第一个撤县设市。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45 平方公里,辖1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110万人,常住人口79万人,城区人口超过45万人。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秧歌之乡等荣誉称号。 胶州地处胶州湾腹地最深、最开阔的位置,济青、青兰、环胶州湾、同三四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四条铁路贯穿境内,是内陆各省进出青岛、烟台、威海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门户。从半岛区域看,在东西走廊上,“三线两站”构筑起独特的区域价值。三线,即山东半岛“一体”发展的三条黄金通道,济青、青兰高速以及胶济铁路,胶州均处于咽喉位置。两站,即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以及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市站。总投资7.1亿元的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是中国铁道部在全国设立的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市站是青岛。 第一节胶州市国民经济及城市发展概况 一、区域概况 胶州市属青岛市辖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岸,东经为119°37′-120°12′,北纬为36°00′-36°30′。市域东南隅胶州湾与青岛市区相望,东南海岸线长25.5公里。全市东西横距51公里,南北纵距54.3公里,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胶州市辖1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2009年底总人口78.5258万人,总户数为23.8718户,农业人口49.8454万人,城市人口28.6804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6.52%。 胶州市是青岛市次级中心城市,处于山东省环胶州湾经济开放地带的前沿,南至青岛前湾港48公里,东距流亭国际机场35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全方位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十一五”期间被青岛市规划为划区的县级市。 胶州市地处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过渡地带,东邻即墨市、城阳区,西靠诸城市、高密市,南接胶南市,北连平度市。扼东西交通之咽喉,交通地位十分重要,现状交通较发达。胶济铁路与胶黄铁路在市区东部交汇,胶新铁路以胶州为起点,从市区西侧穿过,同三高速、济青高速、环胶州湾高速分别从市区西侧、北部、东南部穿过,在胶州、龙山、马店、营海留有出口,另有国道204、省道217、219、325公路等主要干线经过。 二、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胶州市现有人口78.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9.85万人,2000至2006年,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9%,其中农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36%。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4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1元。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9.8%。 胶州市的国民经济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较快的发展速度,目前已形成了由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矿产等42个主要行业和门类构成的工业生产体系。“九五”胶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6.3%;“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24.9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348.5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3%;“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24.9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348.59亿元,年均增长17.8%。十年来平均增长率为18.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预计2010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2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3 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4 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4 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 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5 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6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8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1 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2 第十章“五线”控制12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3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15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1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1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18 第十六章附则19 附表19 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19 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20 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1 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22 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22 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26 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6 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27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 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 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5条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五)《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六)《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 (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八)《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 (九)《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十)《北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一)《北郊镇环境规划》 (十二)其他相关规范、规定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