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幼儿的社会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幼儿的社会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幼儿的社会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

心理发展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学习目标:

第一节幼儿的社会性心理

发展的基础

?一、情绪发展

?(一)幼儿的情绪功能

?信号功能

?创造功能

?催化功能

?取向功能

?(二)幼儿的情绪表达

?1、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

?幼儿园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与游戏过程紧密相关;小学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受动机和结果的支配。

?2、与害羞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

?新异刺激是引起害羞情绪的主要原因

?在人际环境中体验到的紧张是引起害羞情绪表达的原因

?3、母亲的表情对幼儿感情表达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表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情绪反应,而是文化、社会和重要他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感调控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目的是减少负面情绪,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情感调控是儿童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能力。

?1、情感调控的分类

?适应性界定方式

?功效性界定方式

?特征性界定方式

?情感调控是情商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际社会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2、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发展

?儿童从2岁起,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出现个体差异。?学前儿童使用的情感调控策略的先后是:建构性策略,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破坏策略。

?儿童的情感调控能力随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

?3、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关系研究

?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人际互动是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方式对儿童情绪调控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间关于情绪的谈话及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

?陌生人情境、恐惧情境、挫折情境等对儿童情感调控的影响

?(四)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

?道德情感划分为:直觉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道德体验。

?1、移情:情感移入,情感共鸣

?儿童移情的三种能力:判断他人情感并能指出情感性质的认知能力;从他人角度出发,能够预测他人的思考和行动等预知能力;具有情绪的反应性,能够体验和分享他人情感的情绪能力。

?2、对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

?对幼儿移情对象的研究

?对幼儿移情发展的研究

?3、幼儿的移情与亲社会行为

?幼儿随年龄增长,对他人的情感体验、内心情感的洞察及角色承担有所提高,直接影响到移情的发展,移情成为亲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移情与分享行为、援助行为(想想?还有哪些亲社会行为)

二、自我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知)

?“客我”的扩张(具体化的自我描述)

?内在自我(3-4岁内在自我的意识开始变化)

(二)自尊的出现(情)

?自尊与自我价值感

?自我预言的实现

?新皮亚杰主义:儿童自尊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我评价的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的。

?学前儿童的自尊研究总结:“全或无”评价,“依从性评价”,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用道德行为准则来评价

?1、自尊的测量和自尊的结构

?S P P C量表

?木偶访谈法

?自尊结构:学习自尊、社会自尊和身体自尊

?2、如何促进孩子自尊的发展

?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通过有效地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得。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帮助孩子建立可依赖的自尊。(三)自我控制

?横向研究:不同年龄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实验研究

?延迟满足的不同策略

?实验的纵向研究(追踪调查)

一、性别角色的发展

?(一)性别特征与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二)性别概念的发展

?18-30个月,发展类别自我——穿裙子、扎辫子的是女孩;剪短发、穿裤子的是男孩。

?5-7岁时,真正理解性别是不可改变的特征并形成性别认同。

(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

?儿童在明确自己的性别的同时,开始习得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学前儿童对性别形成刻板印象的特点是:根据概括的规定而不是灵活的指导。

?大多数学前儿童没有意识到,与性别相连的个性特点如活动、玩具、职业、发型及衣着等并不能决定人的性别。

(四)性别特征行为的发展与性别分离

?将玩具标明为“男孩的东西”和“女孩的东西”早于形成性别认同,男孩比女孩更早形成符合性别角色的玩具偏好。

?性别分离:指儿童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而将异性伙伴看作是圈外人的倾向。且随儿童年龄增长逐渐显著。此现象反映了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游戏风格。

第二节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行为

?一、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社会认知:人对社会事件的认知,是一种通过感知生活,形成表征和观念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观点采择

?1、罗伯特的观点采择五等级

?观点采择:个体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加以区分并协调

起来的能力,即换位思考的能力。

?罗伯特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

社会故事

?霍丽是一个6岁的女孩,她喜欢爬树。在社区里,她是同龄人中最会爬树的孩子。

有一天,她爬树时不小心摔下来了,虽然没有受伤,她爸爸很担心,警告她以后不能再爬树。后来,霍丽和她的朋友凯特一起玩,凯特的小猫爬上树下不来了。

霍丽是在场唯一会爬树的孩子,并且有能力把小猫从树上救下来,但她想起自己答应过爸爸不再爬树。

?问题:

?凯特知不知道霍丽为什么会犹豫要不要爬树?

?霍丽的父亲会怎样想?如果霍丽爬树,父亲会理解她吗?

?霍丽是不是认为她爬树会受到父亲的惩罚?如果她爬了,应不应该受惩罚?

罗伯特的观点采择五等级

?2、换位思考的游戏

?3、观点采择与儿童的社会行为

?(二)对他人情感的理解

?发展状况:4岁是情绪理解发展的关键年龄;性别差异不明显。

?推测情感:4-6岁的幼儿基本能从他人所处状况来推测那人的情感;大多数4-5岁的幼儿还是以个人曾经历过的情感体验来推测他人情感,6岁儿童不再完全按照自己的好恶来推断他人的情感。

?认识情感:6岁儿童大多认为是周围的场景直接引起人的情感,9-11岁儿童开始理解情感还可能由人的内心状况引起。

?(三)对他人的行为理解

?1、对一般外在行为的观察与理解

?学前儿童对他的行为进行描述和解释,虽有只注意到他人外在行为的倾向,但根据熟悉程度和报告方式,也会注意到他

人的内心世界。

?2、对一般行为内在原因的推测与判断

?归因:判断、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的原因。

?对他人行为原因的推测

?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时所进行的信息处理

?对他人行为意图的判断:6岁左右,幼儿已开始从有意性或动机的推测来理解他人的行为。

?3、“信念——愿望”推理的发展

?愿望是一种心理需要,信念则是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表征。具有信念-愿望推理能力的儿童,已能认识到他人的行为并不完全依赖于愿望,信念在解释为什么这样行为而不是那样行为中具有重要地位。

丽丽希望明天是晴天,因为那样的话,妈妈就可以带她到公园玩。但丽丽认为明天会下雨,因为昨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结果,第二天下雨了。?问题:丽丽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奇怪还是不奇怪?

错误信念实验

?让儿童观看实验者与一个叫马克西的男孩一起在房间的录像。

?实验者在马克西面前把一块巧克力藏在一个盒子下面。然后,让马克西离开房间一会儿。当他离开时,实验者把巧克力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询问被试儿童:马克西回来后,会在什么地方找巧克力?

?结论:3岁幼儿不能回答这一问题;4岁幼儿能够正确回答。

?(四)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1、对友谊的理解

友谊关系的认知发展

塞尔曼的儿童友谊概念理解的

四阶段论

?2、对权威的理解

?“什么是权威?为什么要服从权威?”

?戴曼的“两难情景”问题:权威的合法性/服从权威的依据

?儿童权威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

?水平0(2-3岁):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权威的期望

?水平1(4-7岁):基本赞同“强权即真理”

?水平2(约始于9岁):一是出于自愿,二是

出于被迫

?(五)对社会规则的理解

?1、对社会的约定俗成和一般规则的理解

?第一阶段:“无规则概念”阶段

?第二阶段:“成人即规则”阶段

?第三阶段:“清楚认识”阶段

?2、对道德规则与习惯性规则的理解

?由道德判断构成的“道德规则”

?从社会行为的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习惯性规则”

二、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一)亲社会行为

?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1、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6岁的孩子更多表现出真实的助人行为。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发生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指

向同伴。幼儿中班和大班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明显多于异性伙伴。合作行为是发生频率最多的亲社会行为。

?3、亲社会行为的道德推理:

?4、强化亲社会行为

?(二)儿童的攻击行为

?1、攻击行为: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事物,获取某种物体(座位、机会、权利)为目的,并形成外部伤害的社会性行为(侵犯行为)。

?身体侵犯、言语攻击、权利侵害

?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2、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具体表现

?1岁左右,出现工具性攻击性行为;2岁左右,儿童间明显冲突;4岁时最多,之后会逐渐减少。学前儿童较多采用的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是推、拉、踢、咬、抓、打、撞等;逐渐增加言语攻击。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慢慢出现敌意性攻击性行为。

?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略)

第三节幼儿期的亲子关系

?一、父母教养方式

?权威型(相对最理想)

?专制型

?溺爱型

?忽视型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可采取的最具适应性的抚养方式是共同控制,即协商而定。

二、父母意识

?父母意识是指父亲、母亲对于妊娠、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对为人父母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以及成为父母后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

及情感体验等。

?母性意识的13个因素:自我丧失感,亲子一体感(最重要)

?父性意识的9个因素:接纳感与责任感(最首位);育儿焦虑。三、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一)幼儿的“自我主张”和“自我约束”的发展

?4岁半的幼儿“自我主张”最强;“自我约束”随年龄增长而发展,6岁时,男孩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很大发展。

?(二)父母的干预

?立规矩与守规矩

第四节幼儿期的同伴关系

?一、幼儿期的同伴交往与游戏

?(一)游戏的类型

?1、根据社会性参与程度分类

?无所用心的行为

?单独游戏

?旁观者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2、根据认知努力程度分类

?功能性游戏

?构造性游戏

?假装游戏

?规则性游戏

?(二)游戏中的同伴关系

?学前期,儿童没有固定的游戏伙伴。

?异龄伙伴间的交往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同伴交往类型的测量方法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型

?被拒绝型

?被忽视型

?一般型

三、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1、家长的教养方式

?2、家庭的居住环境

?(二)托幼机构因素

?1、教师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

?2、游戏活动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

?(三)儿童自身因素

?1、社会性行为

?2、社会技能

?(四)其他因素:如身体特征、气质类型、姓名、出生顺序等

学前教育心理学__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

第二部分0-3岁婴儿的心理发展第三章婴儿的生理发展 婴儿生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胎儿期 ?新生儿期(0-1个月) ?乳儿期(1-12个月) ?学步儿期(13-36个月) 何谓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 ?生长发育 ?脑及脑功能发展 ?感知觉发展 ?运动机能发展 第一节身体的生长发育 ?一、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身体生长发育 ?(一)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 ?1、胎儿的产生 ?2、胎儿的发展阶段 ?3、胎儿发展的敏感期 ?(二)新生儿的身体生长发育 ?身高 ?体重 ?头围 ?脑重 ?二、乳儿期和学步儿期的身体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的原则和规律 ?1、身体生长发育的原则和规律 ?“头尾发展”原则 ?2、身体系统发展的不同步性

?(二)生长发育的特征 ?1、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 ?2、身体结构上的变化 ?3、身体生长的长期趋势 第二节脑与脑功能的发展?一、胎儿和新生儿的脑发育 ?(一)神经元的发育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二、乳儿和学步儿的脑发育 ?(一)神经元和大脑皮层的发育?1、神经元的发育 ?2、大脑皮层的生长发育 ?(二)婴儿的大脑发育特点 ?1、脑发育的敏感期 ?2、大脑的可塑性 ?3、大脑的偏侧优势 第三节感知觉的发展 ?一、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感觉发展?(一)胎儿期的感觉发展 ?1、触觉的发展 ?2、味觉的发展 ?3、嗅觉的发展 ?4、听觉的发展 ?5、视觉的发展 ?6、痛觉的发展

?(二)新生儿期的感觉发展 ?1、视觉探索 ?2、颜色视觉 ?3、听觉发展 ?4、味觉发展 ?5、嗅觉发展 ?6、触觉发展 ?二、乳儿和学步儿的知觉发展 ?1、颜色知觉的发展 ?2、婴儿的形状知觉的发展 ?3、对音乐的感知 第四节运动机能的发展?一、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反射运动?(一)胎儿期的活动发展 ?1、胎儿的探索活动进程 ?2、胎儿的反射性运动 ?(二)新生儿的反射运动 ?1、生存反射 ?吸吮反射 ?觅食反射 ?呼吸反射 ?2、原始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抓握反射 ?摩罗反射 ?游泳反射 ?踏步反射 ?二、乳儿期和学步儿期的运动机能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2017年4月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2017年4月 课程代码: 00882 -、单项选择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应和发展,并 称之为42 A.关键期 B.准备期 c.发展期 D.敏感期 2.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派生下位学习,另一种是162 A.相关下位学习 B.变式下位学习 C.同化下位学习 D.推理下位学习 3.我们如果口渴了就找水喝,出汗了就需要毛巾,这类决策的知识表征方式是149 A.概念 B.表象 c.图式 D.产生式 4.幼儿可以说出笔是用来写字的,这是145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信息类知识 D.数据类知识 5 .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155 A.具体目标 B.网络系统 C.变式 D.核心经验 6.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 A.感觉统合下降 B.感觉统合误差 c.感觉统合失调 D.感觉统合失误 7.按照内部和外部动作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173 A.知觉技能 B.运动技能 c.操作技能 D.智力技能 8 .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就是 A.幼儿社会性 B.幼儿社会性学习 c.幼儿社会化 D.幼儿社会学习 9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学习心理和幼儿 A.教学心理 B.游戏心理 C.认知心理 D.发展心理 1 o. 幼儿园情结智力教育模式包括赏识教育模式和222 A.情境教学模式 B.活动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1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这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皮亚杰 C.桑代克 B.维果茨基 D.考夫卡 12.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C.观察法 B.调査法D.测量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象极其发展变化的科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幼儿教师能力---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以产生能够迎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表情和身体表达。情绪管理---在客观认识自我情绪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机制,自觉克服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 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学习---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狭义主要是指人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儿童的学习---指儿童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 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个人价值-类创造) 移情---是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儿童在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地”产生理解和分享。 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经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过程。 情绪智力---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早期阅读---是指0-6岁的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他人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技能学习---就是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 社会性学习---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社会成员为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步了解和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感觉统合---是指人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需要,引导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适当反应的训练。 变式---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 知识学习---广义的知识学习既包括个体对知识的发现,也包括个体对知识的接受;狭义的知识学习是间接经验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知识掌握的过程。儿童的学习是把人类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的过程。 学习情境---主要是指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高效学习的方式。 学习准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2011年学前教育心理学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同化模式 B.顺应模式 C.生成模式 D.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华生 B.弗罗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 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 7.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先天图式与后天习得图式 B.智力与性情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因素 8.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可以把教育活动划分为( ) A.课堂教育活动、体育活动与游戏活动 B.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C.教学活动、娱乐活动与游戏活动 D.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 9.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 ) A.通用性、有效性、适龄性与针对性 B.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C.普遍性、适用性、特殊性与教育性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 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理论的产生 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 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学校理论的发展 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 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 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4.格思里的学习律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 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 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 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 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 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 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学前教育心理学总复习汇总

第一章 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 定义通过感官或 借助其他一 定的仪器设 备,有目的 有计划的对 自然状态下 发生的现象 或行为进行 系统、连续 的考察、记 录,分析从 而取得事实 材料。根据研究假 设,运用一 定的认为手 段,主动干 预或控制研 究对象的发 生,发展过 程,并通过 观察、测量 等方式验证 教育现象因 果关系的研 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 的和课题的 需要,有计 划地对事实 的考察、现 状的了解、 材料的搜集 来认识教育 问题或探讨 教育现象之 间联系的研 究方法。 采用标准化 的测量工 具,按照一 定的程序, 通过对研究 对象的实际 测定来收集 数据资料并 加以分析。 优点观察者的心 理活动和行 为表现比较 自然和客观 性。对实验条件 控制严密, 可保证结果 的可靠性, 便于精确分 析。 在自然的情 景下,不受 时间、空间 条件的限制 可以找出实 践中的不 足,为教学 提供反馈信 息 缺点消极被动的研究环境和可靠性取决会随心理主

期待某种行为,很难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为表现的真正原因。条件的特殊 从而使研究 结论的推广 应用受到限 制。 于研究者对 各种主观偏 差的调控和 所提供资料 的真实性。 观意志、外 界刺激的变 化而变化 第二章 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A、加工系统(操作) B、执行控制系统 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 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 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拔苗助长是错误的) 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 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 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 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

学前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2)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5、理智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岁—岁岁—2岁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岁岁岁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_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

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 )、(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0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次课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三次课资料 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学习目标 1、识记的内容 ——知识的定义与类型以及知识的表征与表征方式。 ——知识学习及其类型,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知识理解、知识整合、知识迁移、概念形成、概念同化的定义。 2、领会的内容 ——知识的类型及表征,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理解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知识整合及其过程。 ——幼儿知识整合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知识迁移的影响因素。 ——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及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3、应用的内容 ——幼儿的知识理解、知识整合及其教育指导。 ——知识迁移的实现。 ——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和指导方法。 ——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及纠正,概念学习的指导。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1、知识及其学习概述 识记:A知识的定义与类型B知识的表征与表征方式C知识学习及其类型D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领会:A知识学习的过程B知识的类型及表征。 2、知识理解与幼儿教育指导 识记:知识理解的定义。 领会:知识理解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综合应用:幼儿的知识理解及其教育指导。 3、知识整合与幼儿教育指导 识记:知识整合的定义。 领会:A知识整合及其过程B幼儿知识整合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综合应用:幼儿的知识整合及其教育指导。 4、知识迁移与幼儿教育指导 识记:知识迁移的含义。 领会:知识迁移的影响因素。 简单应用:知识迁移的实现。 5、幼儿概念学习与指导 识记:A概念形成的定义B概念同化的定义。 领会:A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B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 简单应用: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和指导方法。 综合应用:A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及纠正B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 课后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略) 二、名词解释 知识;表征;知识的表征;知识学习;知识的同化;知识的顺应;知识理解;知识整合;知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教学教材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应了解、知道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2、应理解、清楚的内容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定义与性质、任务与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应掌握、会用的内容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作用。 ——实验法、调查法。 4、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观察法、测量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1、教育心理学 识记:A教育心理学的定义B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领会:A教育心理学的创建B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C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识记: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领会: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简单应用: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C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3、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识记:A观察法的定义B实验法的定义C调查法的定义D测量法的定义。 简单应用:A实验法的应用B调查法的应用。 综合应用:A观察法的应用B测量法的应用。 课后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课堂上完成) 二、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观察法 测量法 幼儿教育心理实验 三、简述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3、教育心理学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4、推动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是哪两种力量 5、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 ■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的一门科学。 2、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亲密感对孤独感、生成感对停滞感、完善感对绝望感。 3、认知是人的全部认知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觉、注意、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心理活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心理特征。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 方面。 5、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 6尊重的需要包括 _____________ 自重和 ___________ 。 7、学习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 _、 __________ _、内外控制点、焦虑、 _______ : 态度等。 8、在幼儿的个性差异教育中,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方式包括 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9、幼儿创造性学习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表现性创造、__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 口杰出的创造。 10、影响幼儿语言学习的因素包括有_________ 、 __________ 口对待幼儿态度的影响。 二、选择题: 1、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3-4 岁 B、4-5 岁 C、5-6 岁 2、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3、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幼儿期的记忆能力有哪些特点() A、无意识记忆、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无意识记忆、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忆、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4、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唤醒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 A、进作用 B、驱动作用 C、维持作用 5、学习“力”这一概念,对学习“重力”产生的影响属于()。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6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进行分类,则迁移可以分为 ()。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1)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4)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选择题 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 卢梭 B 蒙台梭利 C 陈鹤琴 D 福禄贝尔 2、一下哪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A直接教学方案 B 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C 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D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第二章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2、行为主义对学习的主张:一客观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控制性。※ 3、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是只由主体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指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2)强化原理:强调两个方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选.)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 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 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1、焦点效应 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 我们扮演的角色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 ①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②控制点 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 ③习得性无助: 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自我服务偏见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 ③盲目乐观 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 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 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 5.自我展示 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 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我并没有失败- 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第一章 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第二章 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A、加工系统(操作) B、执行控制系统 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 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 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拔苗助长是错误的) 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 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 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4岁前 Eg: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

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 第三章(基础) 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 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S——0——R。实验:位 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 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即可)马斯洛、罗杰斯 6、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 第四章 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 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 3、幼儿学习的特点: A、游戏室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B、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C、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D、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性与促进 4、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布鲁纳:肖像表征阶段 5、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辅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 6、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大题) A、奖励和敲入其分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B、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C、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7、发展记住两句话:外部动机起主导,内部动机逐渐发展。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8、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逆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顺应 9、问题解决等于迁移 第五章 1、游戏的心理特征: 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 B、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 C、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