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凝胶法与沉淀法的区别

二氧化硅凝胶法与沉淀法的区别

二氧化硅凝胶法和沉淀法是两种常用的化学分离和制备方法,它们在原理和应用上有一些显著的区别:

1.二氧化硅凝胶法:

•原理:二氧化硅凝胶是一种多孔性的材料,常用于吸附、分离和纯化化合物。该方法利用二氧化硅凝胶对溶液中不同化合物的吸附特性来分离它们。

•步骤:在此方法中,混合物与二氧化硅凝胶接触后,不同化合物根据其与凝胶表面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而被吸附。然后,通过改变溶剂系统或温度等条件,可以调节不同化合物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从而实现分离目标化合物。

2.沉淀法:

•原理:沉淀法是通过添加适当的沉淀试剂使溶液中的特定化合物沉淀而实现分离和提取的方法。

•步骤:在沉淀法中,通过添加沉淀剂( 通常是一种反应产物或化学试剂),使需要分离的目标化合物转化成沉淀。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分离沉淀物,并进一步处理以获得纯化的化合物。

区别:

•原理差异:二氧化硅凝胶法利用固体吸附分离化合物,而沉淀法则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沉淀将目标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应用范围:二氧化硅凝胶法常用于某些溶液中多种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而沉淀法通常用于特定化学反应产生的沉淀物质的分离和提取。

这两种方法都在化学分离和制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选择取决于需要分离的化合物性质、溶液条件以及实验室所需的纯度和收率等因素。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综述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综述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溶液中生成沉淀,再将沉淀物进行分离、洗涤、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二氧化硅。下面将对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进行详细综述。 一、基本原理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的化学反应基于硅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xSio2•yH2O+yH+→Sio2+(x+y)H2O 其中,x和y是反应物的系数,表示硅酸盐与酸的比例。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粒径和纯度的二氧化硅粉末。 二、制备方法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通常使用硅酸钠、无机酸(如盐酸和硫酸)作为原料。也可以使 用含有硅酸盐的天然矿物,如海泡石、坡缕石等。 2.化学反应:将硅酸钠或硅酸盐矿物与无机酸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 间,生成硅酸沉淀。 3.分离:将生成的硅酸沉淀与溶液分离,可以采用过滤、沉降等方法。 4.洗涤:将硅酸沉淀洗涤干净,去除其中的杂质。 5.干燥:将洗涤干净的硅酸沉淀进行干燥处理,得到二氧化硅粉末。 6.煅烧:在一定温度下对二氧化硅粉末进行煅烧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有机 物等杂质,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三、影响因素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的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料质量、反应条件、洗涤和干燥等步骤的操作条件。具体如下:

1.原料质量:原料中杂质的含量会影响最终产品的纯度和质量。因此,应选择 纯度较高的原料进行制备。 2.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液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硅酸的生成和结 晶过程,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粒度和纯度。 3.洗涤和干燥:洗涤和干燥过程中的操作条件也会影响产品的纯度和质量。如 洗涤次数、干燥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四、应用领域 沉淀法制备的二氧化硅粉末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陶瓷、玻璃纤维、涂料等领域作为高性能填料,也可以用于制造光学器件、电子材料等领域。同时,通过控制制备过程中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粒径和纯度的二氧化硅粉末,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五、结论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通过对原料质量、反应条件、洗涤和干燥等步骤的控制,可以得到不同粒径和纯度的二氧化硅粉末,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然而,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纯度不够高、粒度不够均匀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沉淀法二氧化硅的用途

沉淀法二氧化硅的用途 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二氧化硅的方法,通过沉淀反应将硅源与沉淀剂反应得到二氧化硅沉淀物。二氧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二氧化硅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工业。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硅可以作为填充剂,提高橡胶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此外,二氧化硅还可以增加橡胶的粘附性,改善橡胶制品的加工性能。因此,二氧化硅在汽车轮胎、橡胶管、密封制品等橡胶制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氧化硅在化妆品行业也有重要的用途。由于二氧化硅具有吸湿性和吸油性,可以在化妆品中作为吸湿剂、吸油剂和稠化剂使用。例如,在粉底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可以使粉底液更易涂抹,更持久。此外,二氧化硅还可以作为防晒剂,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二氧化硅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二氧化硅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防止食品潮解和结块,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例如,在粉状食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硅可以防止潮解,保持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二氧化硅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由于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腐蚀性,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添加剂,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例如,在水泥制品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硅可以提

高水泥制品的抗渗性和抗冻性。此外,二氧化硅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氧化硅还在电子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性,可以用于制备电子元件的绝缘层和封装材料。例如,在半导体器件中使用二氧化硅作为绝缘层,可以防止电子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短路现象。 沉淀法制备的二氧化硅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橡胶工业、化妆品行业、食品工业、建筑材料领域和电子行业等。二氧化硅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品质,还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相信二氧化硅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科技是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门,其中纳米二氧化硅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备受。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光学、电子学、生物医学等。本文将详细介绍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过程,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硅酸盐离子形成硅酸沉淀,再经过高温处理得到纳米二氧化硅。具体而言,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硅酸盐溶液的制备:将硅酸盐溶解于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硅酸盐溶液。 沉淀剂的添加:向硅酸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如氢氧化钠、氨水等,使其与硅酸盐离子反应生成硅酸沉淀。 沉淀的洗涤和干燥:将生成的硅酸沉淀洗涤干净,以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将其干燥成粉末。 高温处理:将干燥后的硅酸粉末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生成纳米二氧

化硅。 在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个参数,如温度、浓度、沉淀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等。这些参数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为了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二氧化硅,还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掌握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也需要注意控制好实验参数,确保得到的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纳米二氧化硅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光学、电子学、生物医学等。在光学领域,纳米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光学器件;在电子学领域,纳米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电路和电子元件;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二氧化硅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和肿瘤治疗等。因此,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和试剂,确保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具有优良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杂质的引入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在高温处理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二氧化硅产品。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的方

si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优缺点

si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优缺点 二氧化硅(Si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物理法、化学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 1. 物理法:此方法主要利用高能球磨机或超声气流粉碎机对SiO2聚集体进行多级粉碎,最终获得产品。优点在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量大、生产过程易于控制。然而,物理法对原料要求较高,且随着粒度减小,颗粒因表面能增大而团聚,难以进一步缩小粉体颗粒粒径。 2. 化学法:包括气相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离子体交换法和微乳液法等。其中,气相法以四氯化硅等为原料,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使原料气化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纳米颗粒。优点在于粒度均匀、粒径小且成球形,产品纯度高,表面羟基少。缺点在于所用设备要求较高,所用原料贵,成品价格高。 3. 沉淀法:以硅酸钠和无机酸为原料,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硅酸盐离子发生沉淀,再经过滤、干燥和热处理等步骤得到SiO2纳米颗粒。优点在于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缺点在于难以控制粒径大小和形状,产物的分散性也较差。 4. 溶胶凝胶法:以硅酸酯为原料,通过水解和聚合反应形成透明的溶胶,再经过浓缩、陈化、干燥和热处理等步骤得到SiO2纳米颗粒。优点在于可控

制颗粒大小和形状,产物纯度高。缺点在于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且反应条件较为苛刻。 5. 微乳液法: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微乳液,在微乳液的油相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SiO2纳米颗粒。优点在于可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产物纯度高。缺点在于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且制备过程较为复杂。 以上是二氧化硅(SiO2)纳米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及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沉淀硅胶和气相硅胶

沉淀硅胶和气相硅胶 1. 沉淀硅胶 1.1 沉淀硅胶的概述 沉淀硅胶是一种由二氧化硅(SiO2)组成的无机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和吸附性能。它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制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1.2 沉淀硅胶的制备方法 沉淀硅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两种。 1.2.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沉淀硅胶的方法之一。其制备过程包括溶胶制备、凝 胶形成和干燥三个步骤。 1.溶胶制备:将硅源(如硅酸钠)与溶剂(如水或醇)混合,并加热搅拌,使 硅源溶解形成溶胶。 2.凝胶形成:通过调节溶胶的pH值、温度和添加剂等条件,使溶胶发生凝胶 化反应,形成凝胶。 3.干燥:将凝胶进行干燥,通常采用自然干燥或烘箱干燥的方法,得到沉淀硅 胶。 1.2.2 沉淀法 沉淀法是另一种制备沉淀硅胶的常用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硅源溶液的制备、酸碱调节和沉淀反应三个步骤。 1.硅源溶液的制备:将硅源(如硅酸钠)与溶剂(如水)混合,加热搅拌使硅 源溶解形成硅源溶液。 2.酸碱调节: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硅源溶液的pH值,使其达到最佳沉淀条件。 3.沉淀反应:将酸碱调节后的硅源溶液缓慢滴加到搅拌的反应容器中,观察到 白色沉淀生成并达到稳定状态后,停止滴加。 1.3 沉淀硅胶的应用 沉淀硅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1.3.1 吸附剂 沉淀硅胶广泛应用于气相和液相吸附分离、催化剂载体、离子交换等领域。例如,在制药工业中,沉淀硅胶可以用作吸附剂来提取和纯化药物成分。 1.3.2 干燥剂 沉淀硅胶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可以用作干燥剂。在食品加工和包装行业中,沉淀硅胶袋常用于保持食品和药品的干燥状态,延长其保质期。 1.3.3 催化剂载体 由于沉淀硅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在化学工业中,沉淀硅胶常被用于制备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和化学反应。 2. 气相硅胶 2.1 气相硅胶的概述 气相硅胶是一种多孔的硅胶材料,通常呈现为白色颗粒状。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吸附和分离气体分子。 2.2 气相硅胶的制备方法 气相硅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和气相法两种。 2.2.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制备气相硅胶的步骤与沉淀硅胶类似,但在后续处理过程中,通过高温处理使凝胶形成气相硅胶。 2.2.2 气相法 气相法制备气相硅胶的过程主要包括硅源气化、凝胶成核和凝胶成长三个步骤。1.硅源气化:将硅源(如硅酸钠)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气化反应生成硅源气 体。 2.凝胶成核:将硅源气体通过气流冷却,使其在冷却器中形成凝胶颗粒。 3.凝胶成长:将凝胶颗粒经过高温处理,使其继续成长为气相硅胶颗粒。 2.3 气相硅胶的应用 气相硅胶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因此在气体吸附和分离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气相法、凝胶法、固相法等;化学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解法、溶剂热法、微乳化法、沉淀法等方法。 1. 气相法 气相法是指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将有机或无机的物质转化为气态,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气态原料发生反应生成纳米颗粒。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尺寸均匀性好,但需要高温高压下进行制备,成本较高。 2. 凝胶法 凝胶法是指通过一个凝胶过程将活性物质分散在溶胶里面,待凝胶固化后,将固化后的凝胶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反应作用制备出纳米颗粒。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制备简单,成本低,尺寸均匀性好,可控性强。 固相法是指利用固相化学反应,将固态前体材料直接化学转化为纳米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有机溶剂,环境友好,但尺寸分布不均匀。 5.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指在反应溶液中加入还原剂或能够与前驱体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使其沉淀在反应中,从而制备出纳米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尺寸均匀性较差,易受到溶液中的杂质影响。 6. 水解法 水解法是指在水溶液中加入化学前驱体,并通过水解反应产生氧化物,然后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制备出纳米颗粒。该方法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但制备出的纳米颗粒尺寸分布不均匀。 7. 溶剂热法 8. 微乳化法 微乳化法是指通过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相互搅拌,产生微乳化体系,其中有一部分微乳可以平稳地包含化学前驱体,然后通过热处理将乳化剂去除从而制备出纳米颗粒。该方法可控性强,纳米颗粒形状和大小均匀,但制备条件复杂,成本较高。

沉淀法是指将两种溶液相混合,其中一个溶液中含有化学前驱体,随后产生沉淀,沉 淀体系需要经过洗涤、分离和热处理才能制备出纳米颗粒。该方法制备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因为需要经过多步处理,尺寸均匀度较差。 综上所述,不同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实际应用领域需要选择不同 的制备方式。

亲水沉淀二氧化硅

亲水沉淀二氧化硅 亲水沉淀二氧化硅是一种常用的高性能材料,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特性、制备方法、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特性 亲水沉淀二氧化硅具有以下特性: 1. 亲水性:亲水沉淀二氧化硅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可以在水中迅速分散。 2. 高比表面积:亲水沉淀二氧化硅拥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表面,从而具备出色的催化和吸附性能。 3. 稳定性:亲水沉淀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高温和酸碱环境下保持其特性。 二、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目前,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气溶胶-凝胶法和湿法合成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 溶胶制备:将硅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加热搅拌使其形成均匀的溶胶。 2. 凝胶形成:在溶胶中加入适量的酸碱催化剂,通过改变酸碱条件,触发凝胶形成,形成初步凝胶体。 3. 干燥:将初步凝胶体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获得亲水沉淀二氧化硅。 三、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应用 亲水沉淀二氧化硅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

代表性的应用领域: 1. 催化剂:亲水沉淀二氧化硅作为催化剂载体,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制备中。 2. 吸附剂:亲水沉淀二氧化硅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可以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境治理领域。 3. 功能性涂料:亲水沉淀二氧化硅可以作为一种功能性添加剂,加入涂料中,可以提升涂料的抗污性、耐刮性等性能。 4. 生物医药:亲水沉淀二氧化硅可以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例如用于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等。 四、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未来发展方向 亲水沉淀二氧化硅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调控:通过控制制备工艺和条件,实现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结构调控,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2. 功能拓展:在亲水性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亲油性、磁性等多种功能,通过功能拓展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3. 绿色制备:在制备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绿色环保的方法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纳米化:通过纳米化技术,制备纳米级的亲水沉淀二氧化硅,进一步提高其比表面积和活性,实现更多的应用。 综上所述,亲水沉淀二氧化硅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在各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亲水沉淀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将进一步优化,应用领域将得到不断扩展。期待未来亲水沉淀二氧化硅在环境、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目前纳米SiO2的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方法 物理法一般指机械粉碎法,机械粉碎法是二氧化硅的一种物理制备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超细粉碎机械产生的冲击、剪切、摩擦等力的综合作用对大颗粒二氧化硅进行超细粉碎,然后利用高效分级分离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理方法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量大、生产过程易于控制, 但对原料要求较高, 且随着粒度减小, 颗粒因表面能增大而团聚, 难以进一步缩小粉体颗粒粒径。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可以融合功率超声和搅拌粉碎, 利用研磨介质互相碰撞产生的挤压、剪切等作用力, 以及超声空化作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和微射流的共同作用, 使一定浓度的原料在粉碎筒中被同步粉碎与分散。 化学方法 与物理法相比较。化学法可制得纯净且粒径分布均匀的超细SiO2颗粒。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工艺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材料制备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将硅酸酯与无水乙醇按一定的摩尔比混合,搅拌成均匀的混合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适量去离子水,调节溶液的pH值,再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将所得溶液搅拌后在室温下陈化制得凝胶,凝胶在马弗炉中干燥得到所需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溶胶-凝胶法原料昂贵, 制备时间长。

水解沉淀法 水解-沉淀法是建立在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方法,其与溶胶-凝胶法不同之处是通过酸或碱调节溶液的pH值使其发生水解后直接沉淀。 在醇介质中以氨催化水解正硅酸甲酯生成缩聚产物纳米二氧化硅,经六甲基二硅氮烷原位改性制备了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当水温20℃,水、六甲基二硅氮烷、氨水和正硅酸甲酯的摩尔比为3.55:0.65:0.36:1,表面活性剂与絮凝剂适量,搅拌反应时间为2h,陈化时间为4h时,其比表面积大、平均粒径小、粒径分布窄。 气相法 激光激活化学气相沉积(LICVD)是制备纳米SiO2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比较容易制备出晶态和非晶态纳米粒子,具有清洁、无壁效应、粒度分布均匀,无黏结、产量高、可连续生产及应用广泛等优点。为了获得高纯超细SiO2粉末,工艺中利用SiCl4气相原料反应物激活后发生反应,基本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iCl4﹢O2 → SiO2﹢Cl2 ↑ 为充分利用SiCl4 ,O2 与SiCl4一般混合比至少为4:1,在温度为1120~1200℃,氧气流量为0.5~1.0 L/min,激光功率为300~350W时,15min便可生成SiO2纳米粉末。 气相法原料昂贵,设备要求高, 生产流程长, 能耗大。 微乳液法 微乳液是指由油、水、乳化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如醇)等4个组分以适当比例混合自发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多相各相同性热力学稳定系

物理气相沉淀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液相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方法和形成机理 液相法实在液体状态下通过化学反应制取纳米材料方法的总称,又称为湿化学法或溶液法。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制备方法,文献中无公认一致的分类方法,相反还有些凌乱。为清晰醒目,特点明显,便于理解。这里将液相材料的纳米制备方法分为:沉淀法、溶胶-凝胶(sol-gel)法、水热法、化学还原法、化学热分解法、微乳胶法、声化学法、电化学法和水中放电法等9中。本章就沉淀法、溶胶-凝胶(sol-gel)法加以讨论。 沉淀法 沉淀法是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难容性的反应物,在溶液中沉淀下来,或将沉淀物加热干燥和煅烧,使之分解得到所需要的纳米材料的方法。沉淀法又主要分为共沉淀(CP),分布沉淀(SP),均匀沉淀(HP)等几种。下面对这几种沉淀法做一简要分析。 含1种或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所有离子完全沉淀的方法称共沉淀法。(包括:单项共沉淀发和混合共沉淀法)下图给出共沉淀法的典型工艺流程。 图3.1共沉淀法的典型工艺流程 沉淀物为单一化合物或单相固溶体时,称为单相共沉淀,亦称化合物沉淀法。其原理为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以具有与配比组成相等的化学计量化合物形式沉淀的,因而,当沉淀颗粒的金属元素之比就是产物化合物的金属元素之比时,沉淀物具有在原子尺度上的组成均匀性。但是,对于由二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当金属元素之比按倍比法则,是简单的整数比时,保证组成均匀性是可以的。然而当要定量的加入微量成分时,保证组成均匀性常常很困难,靠化合物沉淀法来分散微量成分,达到原子尺度上的均匀性。如果是形成固溶体的系统是有限的,固溶体沉淀物的组成与配比组成一般是不一样的,则能利用形成固溶体的情况是相当有限的。要得到产物微粒,还必须注重溶液的组成控制和沉淀组成的管理。为方便理解其原理以利用草酸盐进行化合物沉淀的合成为例。反应装置如 图利用草酸盐进行化合物沉淀的合成装置 实验原理:在Ba、Ti的硝酸盐溶液中加入草酸沉淀剂后,形成了单相化合物BaTiO3(C2H4)2FH2O沉淀;BaTiO3(C2H4A4H2O沉淀由于煅烧,分解形成BaTiO3 微粉。 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1)BaTiO3 (C2H4)「4.0--------- ► BaTiO3(C2H4)2 + 4H2O (2) BaTiO3 (C2H4)2 + % O2-------------- BaCO3 (无定形)+TiO2(无定形)+ CO+CO 2 ⑶BaCO3 (无定形)+TiO2(无定形)------- + BaCO3 (结晶)+TQ (结晶) 如果沉淀产物为混合物时,称为混合物共沉淀。四方氧化锆或全稳定立方氧化锆的共沉淀制备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例子。举例:用ZrOClj8H2O和Y2O3(化学纯)为原料来制备ZrO2—Y2O3的纳米粒子。反应过程:Y2O3用盐酸溶解得到YC13, 然后将ZrOCl「8 H O和YO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溶液,在其中加NH OH后便有Zr(OH)4 和 Y(OH)3的沉淀粒子缓慢形成。

二氧化硅分散体的制备

二氧化硅分散体的制备二氧化硅分散体的制备可以使用多种方法,主要分为化学合成法和物理制备法。 化学合成法包括溶胶-凝胶法、乳液聚合法、水热法、水解-沉淀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调节硅源、溶剂和酸碱度等参数来控制制备的二氧化硅分散体的粒径、形貌和分布。具体的步骤是:首先按一定比例混合硅源和溶剂,然后加入酸碱催化剂促进凝胶形成。最后通过烘干和烧结等步骤得到所需的二氧化硅分散体。乳液聚合法是通过将硅源与乳化剂、稳定剂等混合,再通过乳化聚合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硅分散体。水热法是将硅源和溶剂混合后,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分散体。水解-沉淀法则是通过将硅源和酸碱催化剂混合后,水解生成硅酸盐凝胶体,然后通过沉淀和干燥等步骤制备二氧化硅分散体。 物理制备法包括气相法、胶体折射率法、微波加热法等。其中,气相法是将硅源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分解成气态,再在凝聚核上生成二氧化硅分散体的方法。胶体折射率法是通过测量二氧化硅分散体产生的胶体溶液的折射率来计算粒子的大小和分布。微波加热法是将硅源和溶剂混合后,利用微波加热促进化学反应,得到二氧化硅分散体。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二氧化硅分散体的制备都需要控制粒子的大小、形貌和分布。这可以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调节化学物质配比、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来实现。此外,二氧化硅分散体的表面功能化,例如修饰亲水性官能团、修饰亲疏水性交替排布等,可以提高其在催化、传感、光学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总之,二氧化硅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自己实验要求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制备过程中,控制好实验操作和参数,可以得到高质量和高稳定性的二氧化硅分散体,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

纳米二氧化硅制备

1.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到目前为止,纳米二氧化硅的生产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包括气 相法和电弧法,湿法有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超重力反应法和水热合成法 等。 1.1 气相法 气相法多以四氯化硅为原料,采用四氯化硅气体在氢氧气流高温下水解制得烟雾状 的二氧化硅。 2H2+ O2→2H2O SiCl4+ 2H2O →SiO2+4HCl 2H2+ O2+SiCl4 →SiO2+4HCl 1.2 沉淀法 1.2.1沉淀法是硅酸盐通过酸化获得疏松、细分散的、以絮状结构沉淀出来的SiO2晶体。 Na2SiO3+HCl →H2SO3+NaCl H2SO3 →SiO2+ H2O 该法原料易得,生产流程简单,能耗低,投资少,但是产品质量不如采用气相法和凝胶法的产品好。目前,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技术包括以下几类: (1)在有机溶剂中制备高分散性能的二氧化硅; (2)酸化剂与硅酸盐水溶液反应,沉降物经分离、干燥制备二氧化硅; (3)碱金属硅酸盐与无机酸混和形成二氧化硅水溶胶,再转变为凝胶颗粒,经干燥、 热水洗涤、再干燥,锻烧制得二氧化硅; (4)水玻璃的碳酸化制备二氧化硅; (5)通过喷雾造粒制备边缘平滑非球形二氧化硅。 1.2.2实验部分 以Na2SiO3·9H2O为原料“浓H2SO4”为酸试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1)原料与试剂:水合硅酸钠,分析纯,无锡市亚盛化工有限公司;浓硫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分析纯,无锡市亚盛化工有限公司;聚乙二醇(PEG)6000,分析纯,无锡市亚盛化工有限公司。 (2)设备与分析仪器:Avatar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KBr压片,美国;D/Max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TEM-2010型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日本日立公司;HPPS5001激光粒度分析仪,英国Malvern公司;S-570型扫描电镜(SEM),日本日立公司;紫外可见光吸收仪(UV-Vis),日本日立公司;WDT-20,KCS-20型万能试验机,深圳凯强利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抽滤瓶、烘箱、马弗炉。 (3)条件实验 ①称取一定量Na2SiO3·9H2O放入三颈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向三颈瓶中慢慢滴加质量分数为95%~98%的浓H2SO4,并同时加入分散剂Na2SO4溶液和表面活性剂PEG6000,在反应的同时需要进行搅拌。 ②在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浓H2SO4同时加入分散剂。 ③将反应的浆料在三颈瓶中熟化1h。 ④熟化后的反应物进行抽滤洗涤,反复洗涤数次,直至检测不出SO42-为止,将反应物抽滤成为粗时间,脱水的滤饼。 ⑤将滤饼放入烘箱中80℃烘干。 ⑥把烘干的产物放入马弗炉中450℃煅烧,最后将煅烧后的产物研磨成粉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