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和反思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师: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吗?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觉怎样?

生1:感觉很自豪!

生2:我为祖国骄傲!

师:中国,了不起!时隔两年,2010年,中国上海也会召开一个为世瞩目的大会,那热闹的场面毫不逊色于奥运会,谁知道是什么会吗?

生:上海世博会。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上海世博会吧。

(教师介绍: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人们可以在各国独特的建筑中欣赏他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

师:当时咱们为了取得明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可费了不少周折呢!这张统计图就是一个好的证明。

师:记得这种统计图的名称吗?

生:咱们三年级的时候认识过这种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生:这是2002年12月制作的。

生:一共有5个城市参加评选,他们是波兰的费罗茨瓦夫、俄罗斯的莫斯科、韩国的丽水、墨西哥的克雷塔罗和中国的上海,其中上海的得票最多,费罗茨瓦夫得票最少。

师:你观察得很全面,分析得也有道理。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上海的得票最多,费罗茨瓦夫的得票最少的呢?

生:看直条的高度就可以了。

师:直条的高矮能反映得票的多少,比高矮可比比数据有趣多了。按得票数从高到低,5个城市该怎么排?

生:上海第1,丽水第2、莫斯科第3、克雷塔罗第4、费罗茨瓦夫第5。

师:在比较各项的多少时,你能用一个词来说明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吗?

生:形象。

生:直观。

生:清楚、方便。

师:有没有哪个城市的得票数超过40呢?

生:没有哪个直条的高度达到40,所以没有哪个城市的得票数超过40。

师:你认为中国可能得了多少票?

生:35。

生:37。

生:39。

师:可能是30吗?

生:不可能,因为左边最高的数是40,平均分成了4格,每格是10,上海的得票数比30多接近40。

师:看来左边的刻度可以帮助我们猜测得票数,为了减少大家的争议,给你们一个提示(课件展示:竖轴细分为8格)看明白每1小格表示几票了吗?

生:每格表示5票。

师:现在请你猜出每个城市的得票数并说明猜测的依据,如果你同意他的说法,请把掌声送给你的知音!

师:上海得了多少票呢?

生:上海得了36票,因为他很接近35.

(直条上显示36,学生鼓掌奖励。)

师:初战告捷,其它城市呢?

生:克雷塔罗得了6票,因为它接近5.

(直条上显示6,学生鼓掌奖励。)

生1:丽水29票,因为它接近30.

生2:我猜测是28。

师:有其他可能吗?生摇头。

(直条上显示28,学生鼓掌奖励。)

生1:看来这格还要细分,因为它看起来也像29啊。

师:还像以往一样,每格表示1票,分成29格?

生1笑着摇头:那样太麻烦了!

师:可见能从这张统计图中省去直条上的数据吗?

生:不能,那样就会有不同猜测了。

生:不准确。

师:其余的两个城市的得票数谁来猜?

生:费罗茨瓦夫得了2票,莫斯科得了12票。

(直条上显示2和12,学生鼓掌奖励。)

师:你的眼光真准!

师:回忆一下,这张统计图和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1格表示1票,现在1格表示5票。

生:现在的统计图变得简洁了。

师:像这样用“1”表示几可以减少分的格数,也让统计图变得简洁了。师:让我们再次观察统计图,你知道第一轮投票中上海领先丽水多少分?生:36-28=8,上海领先丽水8票。

师:你还能比较哪两个城市的得票数?

生:莫斯科比费罗茨瓦夫多10票。

生:丽水比克雷塔罗多22票。

生:上海比费罗茨瓦夫多34票。

师:求出两个城市相差的得票数可以将他们的得票数—

生:相减。

师:想一想,第一轮投票后哪个城市首先会被淘汰?

生:费罗茨瓦夫,因为它得票最少。

师:哪三个城市能进入第三轮的评选?

生:莫斯科、丽水和上海。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克雷塔罗在第二轮投票后最有可能会被淘汰掉。

生:克雷塔罗的支持人数也不多。

师:预言会变成真实吗?请看这张统计表:

师:你们都是小小预言家!将第三轮的投票情况反映到统计图上,你想试试吗?

学生独立完成第三轮得票情况统计图,教师选取几个作业展示:

作业1:没有标直条上的数据。

作业2:没有填制表时间。

作业3:直条涂成交叉花纹样。

作业4:直条涂黑,有数据和制表时间。

师:你会怎样评价这4张统计图?

生:上面两个少了数据和时间,这样统计图有点不完整。

作业2的主人(有点委屈):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投票的,所以没有填。

师:时间是绘制统计图的时间,什么时候画图就填那一天的日期。

生:他们画的直条有些不一样,他是网格样的,我把它全涂黑了,而我的同桌是画的斜线。

师:这就取决于你欣赏哪一种!喜欢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但要注意整洁、美观。现在你觉得你的统计图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请赶快改一改。(学生修改。)

师:谁来提醒大家以后制作一张统计图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生:要标上时间、单位和直条上的数据。

生:直条的高度要找对。

师:找准高度可需要大家有敏锐的数学眼光哟!(板书:找准高度)问大家一

个挑战性的问题:有多少人投了票?

生:一共有88张票,我想应该是88人投了票。

师:谁能解释一下,他是怎么想到的?

生:12+32=44,44+44=88,每张票对应着一个人,所以是88人投了票。

师:是不是所有参加评选的代表都投了票呢?请大家阅读这段“你知道吗?”

迟疑约1分钟后,1个学生微微举手:有89个代表参加评选的,有1人没有投票。

师:那人投的是弃权票,他谁也不支持。投票的场面很严肃,大家对手中的票都很谨慎,最终在第四轮投票后咱们上海胜出,可见咱们中国还是最有实力的,你们说是吗?

生:是!

师:咱们今天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我们日常生活可离不开它。电视塔的高度、棉花产量、金牌数和河流的长度等等都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先来看这张“国内部分电视塔高度统计图”,说一说每个塔的高度。

生:(略)

师:从中选择两个塔,说出它们的高度差可以用哪道算式表示。

生:青岛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矮,高度差用318-232来算。

生:中央电视塔比东方明珠电视塔矮,高度差可以用468-405来算。

生:东方明珠电视塔比青岛电视塔高,高度差用468-232来算。

师:回忆一下这张统计图和我们刚才看到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少了后面的格子。

师:少了格子有没有妨碍这张统计图的科学性?

生:没有,变得更简洁了。

师:再来看看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棉花产量统计图”)

生:直条变成了圆柱,而且还有不同的颜色。

生:统计图变得漂亮了。

师:看来条形统计图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既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是彩色的,呈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接下来就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根据这张“金牌数量统计表”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创作。小组内互相评价制作的统计图。)

师:大家觉得画图时的哪一个环节特别要当心?

生:确定直条的高度,因为那要我们先估一估。

师:画图时哪个环节容易遗漏?

生:标直条上的数据。

生:制图时间也可能会被忘记。

师:看得出大家都是在用心画图!现在是21世纪了,咱们可以用电脑来画条形统计图,想知道电脑是怎么画图的吗?(出示“河流长度统计图”的底稿)首先想一想,这张图中直条画完后是什么方向?

生:横向的,因为长度在下面从左往右排的。

师:你们知道这四条河流的长度吗?

(生摇头。)

师:向谁求救呢?

生:可以在电脑中用“百度”来搜索。

教师邀请他至前搜索出答案,其它学生在书中记录下数据。

教师展示电脑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师:大家都很感叹电脑太有本事了,其实它在了不起还不是咱们人类发明的嘛!人脑比电脑强一千倍。课后请大家自己也把这张“河流长度统计图”动手画完,看谁画的图既科学又美观!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要让学生学习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并且要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怀着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猜得票数”的游戏,原因有两点:有趣,毋庸置疑,“猜一猜”这样的数学游戏本身就能调节课堂气氛,引发课堂高潮,特别是猜对后得到的奖励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中学生们小手如林、小脸通红的场面也证实了这点。另一点就是有必要。本课是第二次认识“条形统计图”,与上次不同这次的1格表示的是几个单位,只在数轴上标出了一些数段,学生需要先认真估测才能确定直条的高度,这是制图时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该难点,用猜一猜的游戏引发学生交流估测的依据,积累估测的经验。未雨绸缪,为后面的画图作准备,避免确定直条高度时无从下手或乱画一通的现象。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有效地保证了画图的要求—科学性。

收获的同时也有些许遗憾:课上少了一股学生往前冲的劲儿,也少了一场对数学知识合作探索时的争辩。且行且思,自己在数学情境的创设、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上可以做出相应的修改。课始从介绍世博会的相关知识到引出得票情况统计

图之间缺少了衔接,学生对“评选”的感受不够强烈,光凭老师一句“中国能得到举办权可不容易”似乎不能打动学生。可以将阅读后面“你知道吗?”的环节调到引出统计图之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博会,知道有关评选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当时的评选情况”,天衣无缝,使得课堂的发展更自然。另外,课中两次安排学生独立绘画条形统计图,而每次所需的时间都在5分钟以上,从课堂教学的高效上似乎要大打折扣。重新设计第一次的画图改为小组内合作进行(4人一组),因为是首次画图,肯定会在学习之间产生不同的想法,需要他们去思考、去争辩、去说服,让课堂“动”起来,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明晰画图的要点,掌握画图的技巧,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就像这节课虽然刚刚画上“。”,但留给自己的思考却是“……”!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和反思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师: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吗?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觉怎样? 生1:感觉很自豪! 生2:我为祖国骄傲! 师:中国,了不起!时隔两年,2010年,中国上海也会召开一个为世瞩目的大会,那热闹的场面毫不逊色于奥运会,谁知道是什么会吗? 生:上海世博会。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上海世博会吧。 (教师介绍: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人们可以在各国独特的建筑中欣赏他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 师:当时咱们为了取得明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可费了不少周折呢!这张统计图就是一个好的证明。 师:记得这种统计图的名称吗? 生:咱们三年级的时候认识过这种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生:这是2002年12月制作的。 生:一共有5个城市参加评选,他们是波兰的费罗茨瓦夫、俄罗斯的莫斯科、韩国的丽水、墨西哥的克雷塔罗和中国的上海,其中上海的得票最多,费罗茨瓦夫得票最少。

师:你观察得很全面,分析得也有道理。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上海的得票最多,费罗茨瓦夫的得票最少的呢? 生:看直条的高度就可以了。 师:直条的高矮能反映得票的多少,比高矮可比比数据有趣多了。按得票数从高到低,5个城市该怎么排? 生:上海第1,丽水第2、莫斯科第3、克雷塔罗第4、费罗茨瓦夫第5。 师:在比较各项的多少时,你能用一个词来说明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吗? 生:形象。 生:直观。 生:清楚、方便。 师:有没有哪个城市的得票数超过40呢? 生:没有哪个直条的高度达到40,所以没有哪个城市的得票数超过40。 师:你认为中国可能得了多少票? 生:35。 生:37。 生:39。 师:可能是30吗? 生:不可能,因为左边最高的数是40,平均分成了4格,每格是10,上海的得票数比30多接近40。 师:看来左边的刻度可以帮助我们猜测得票数,为了减少大家的争议,给你们一个提示(课件展示:竖轴细分为8格)看明白每1小格表示几票了吗?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获奖(1)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 计获奖(1) 一.教学目标 条形图教案(例1)教学设计 1.认识条形统计图,掌握其制作方法,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自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对简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图,掌握条形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理解格不够或不足一格的解决方法 二.教法学法 教法上:谈话法、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 学法上:观察法、练习法、自主发现等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爱看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都有哪些天气? (阴、晴、雪、雨等)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天气预报中蕴涵着哪些数学知识。[板书: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收集数据。 (1)课件出示教材94页例1情境图,先让学生自由观察,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2)指名汇报所获得的息。 生1:有晴天,晴天有9天。 生2:有多云,有阵雨,有雷阵雨。 (3)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生1: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生2:用“√”“。”作标记的方法整理数据。 (4)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整理出2012年8月北京的天气情况。(学生分组统计,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 方法1:用统计表表示数据。(课件出示教材94页统计表) 天气 天数

晴 9 阴 6 多云 9 阵雨 5 雷阵雨 2方法2:用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课件出示教材94页统计图) 2.观察数据,思考:两种统计办法分别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学生会商、汇报。 生1:方法1的统计表能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生2:方法2的象形图能比较出各种数据的大小,但无法直观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3.绘制条形统计图。 (1)提问:能不能绘制一种既能体现数据多少,又能直观地比较出各种数据的大小的统计图呢?(学生分组绘制,教师巡视指导)(2)各组展示绘制的作品。说明条形图左边竖线上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结构和特点。 3.能在格子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分析和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统计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与人合作的态度。 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到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主动展开统计活动。在教学分段整理数据时,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分段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直接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统计图的内容和

形式,以及它的结构与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进行比较和分析。 3.通过对身边事件的统计,发展统计观念。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对统计的进一步认识。 4.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意设置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通过联系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哪些是不公平的。 4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40~43页的内容。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能够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能够利用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认识统计表,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件、挂图、配套光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教案与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4课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48页练习七第6—7题、“动手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调查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数据调查表,能用调查表收集、整理数据,并能有效地表示,能简单地评价和分析统计获得的数据。 2、使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以及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方式,提高数据简单处理的技能,进一步感受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逐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和统计活动,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统计,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尝试在活动中提出建议,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逐步具有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获得重视阅读和保护视力等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 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难点: 小组调查与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导回顾 提问:在前面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了解了一项统计需要经过哪些基本过程? 2、揭示课题。

按基本过程,自己来收集、整理数据,再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开展调查统计活动。 二、调查统计 (一)统计课外阅读情况。 1、出示练习七第6题。 提问:小力是怎样了解他的同学课外阅读情况的?他的调查表怎样设计的?你知道小力用这个调查表会怎样了解同学们的情况? 2、分小组活动。 引导:想:如果用这个调查表在小组里了解每个同学课外阅读情况,再整理数据进行统计。 分小组统计(出示要求) (1)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如实填写调查表。 (2)组长负责收回全部调查表。 (3)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数据比较方便,和组长一起用小组的方法整理。 (4)根据集体整理的数据,各人完成第46页的统计表。 (5)在小组里交流统计表,校对是否符合调查、整理的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交流:能说说你们小组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吗? 根据你的统计,简单分析你们小组课外阅读的数据。 4、汇总数据分析。 提:如果要知道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数据,可以怎样做? 分析:你对全班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有哪些了解? 5、活动小结:总结我们这项统计经过了哪些活动,你对统计有什么体会? (二)统计全班视力情况。 1、提出问题,了解要求。 要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你觉得用什么办法解决,需要怎样统计? 出示练习七第7题。学生阅读、了解要求。 2、小组调查数据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苏教版四上数学《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和原来的内容相比,更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觉得本节课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上。另外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其优越性,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系统统计知识做好准备。 一、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改编,该部分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如果还是只注重知识的讲授的话,我觉得学生会觉得乏味,为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五、说教法、学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索。课改一直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建立“生本课堂”。因此,为了更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形势下课改要求,我这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也就是整节课我只负责提问题,

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为了顺应课改的要求,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整节课当中应该充当导游的角色,也就是只负责把学生带到指定的地方,然后就不再干涉,只是给以必要的指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此,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谈话导入。 简单自我介绍,拉近同学生的关系,使关系融洽,争取学生的配合。 “同学们,老师很喜欢你们,想了解你们,可以吗?下面就让老师先来了解你们的生日吧。”(过渡到本课教学)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老师的生日是9月,你们的生日又是几月那?有多少同学和 老师是同一个月生日那?下面就请各小组统计一下吧。(“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这个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应该如何更快更准确的收集数据。) 3、绘制条形统计图。 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告诉我那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多,那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少了吗?(学生回答,教师给以评价后,给出这一环节的任务)你们能根据你们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吗? 4、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较统计表的优越性 学生绘制完条形统计图后,提出和上一环节同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5、巩固练习 教材100页第一题 学生在做这一题时,同样要经过收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通过这道题,可以很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因为这道题是关于学生睡眠时间的,所以借助这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XX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XX教版四上数学《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和原来的内容相比,更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觉得本节课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上。另外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其优越性,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系统统计知识做好准备。 一、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改编,该部分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如果还是只注重知识的讲授的话,我觉得学生会觉得乏味,为幸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五、说教法、学法 最有利于学生进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究。课改一直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建立“生本课堂”。因此,为了更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形势下课改要求,我这节课主要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也就是整节课我只负责提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为了顺应课改的要求,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整节课当中应该充当导游的角色,也就是只负责把学生带到指定的地方,然后就不再干涉,只是给以必要的指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此,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谈话导入。 简单自我介绍,拉近同学生的关系,使关系融洽,争取学生的配合。 “同学们,老师很喜欢你们,想了解你们,可以吗?下面就让老师先来了解你们的生日吧。”(过渡到本课教学)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老师的生日是9月,你们的生日又是几月那?有多少同学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一、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探究的起点。 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一开始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上海申办世博会各轮投票情况这样一个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同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表和图的第一印象来说说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在教学条形统计图的组成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而制作条形统计

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感知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二、不足之处: (一)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增加一些现场统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挑选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二)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三)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浓,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在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行为,勇于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苏教版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和原来的内容相比,更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觉得本节课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上.另外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其优越性,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系统统计知识做好准备。 一、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改编,该部分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并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如果还是只注重知识的讲授的话,我觉得学生会觉得乏味,为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定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五、说教法、学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索。课改一直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建立“生本课堂”。因此,为了更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形势下课改要求,我这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也就是整节课我只负责提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为了顺应课改的要求,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整节课当中应该充当导游的角色,也就是只负责把学生带到指定的地方,然后就不再干涉,只是给以必要的指导,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此,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谈话导入。 简单自我介绍,拉近同学生的关系,使关系融洽,争取学生的配合。 “同学们,老师很喜欢你们,想了解你们,可以吗?下面就让老师先来了解你们的生日吧。”(过渡到本课教学) 2、小组合作收集数据 老师的生日是9月,你们的生日又是几月那?有多少同学和老师是同一个月生日那?下面就请各小组统计一下吧。(“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这个贴合学生生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四班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是四班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学问,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简洁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相关的学问。通过实践教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也根本顺当完成,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从师生的互动与答复以下问题的状况来看,本节课的内容符合同学的根底底子,能依据同学的根本学情进展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到达较好的效果,与第一次公开课相比,不管是教态,教学课件,板书设计还是语言规律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节课并非非常完善,仍觉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更加突出强调条形统计图在制作时的标准性及要留意的事项:?不超格;要涂满格;用尺子画。因此作业中消失了各种作图不标准不美观现象,因此在作业评讲时应加强训练 2.教学课堂上同学活泼程度仍有欠缺,语音语调相对终究平稳,没有起伏,不利于引起同学的留意、课堂教学重点的突出强调以及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等,日后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调动主动性,尽可能地熬炼自身的口语力量,练就一把吸引同学学习的好声音。 3.虽然语言方面有所进步,但是还没有到达肯定的精炼程度,日后还需加强练习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欢送提出珍贵的建议和看法。 四班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篇2

这周第一次让同学熟悉了条形统计图,也是第一次教同学手把手的画统计图。 教后感觉有以下几点需要留意: 1、这册教学让同学绘制的统计图一般都是在方格中,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 2、会依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里所包含的信息。 同学问题: 1、同学对于一小格代表几个单位还是能准确把握的,有时代表2个单位,有时可以代表5个单位,有时依据实际状况还可以代表100甚至1000个单位。孩子们把握的比我前期预报的要好。 2、当让同学说你知道哪些信息时,大局部孩子就会说,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对于一些本质的东西分析的不够。如:学案第65页有一题是从的降水量的数据图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有什么建议?许多孩子只是看到了本质,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的想到了环境对于降水量的影响,甚至有的孩子能看到从1985年到1995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到了20xx年有所上升,从而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头有意识的保护环境,所以降水量有所上升。在课堂上,我依据最近西安市最近连续五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居于全国120个城市的最终这一现状,一起和孩子们又探究了保护环境的问题,孩子们爱好很大,学问面也很广,很感爱好。这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好的例子。 四班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篇3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下面是二篇关于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老师们参考并加以修改,便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了,一起看看具体的内容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一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本节课设计了一道例题:“北京和桂林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两道练习:“泉山小学兴趣小组参加人数统计”和“学生秋游统计题”;以及一些课外延伸题,比如,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主动。这样一来,我们便能轻松地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所在。

二、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幕后引路人。这节课知识点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统计图的信息;通过学习例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把一个不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等等。这些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让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退居幕后的引路人,当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离轨道的时候,我便给他们送上一盏明灯,让他们能在数学海洋中顺利地扬帆启航。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在习题设计上,通过“学生秋游统计”和“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这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制作复式统计图的能力。最后通过调查班级同学喜欢电视节目的情况这一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 一、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或较为单调,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尽管课前想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但上课时却没能充分地运用出来。比如,有学生回答他在观察条形统计图之后获取了哪些信息,回答得很正确,而我只是对他说“好,坐下”,但没有及时表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例1】下面是中心小学四(1)班学生最喜爱食品情况调查统计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解析: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四(1)班同学最喜爱的食品情况,调查的依次是酸奶、薯条、面包和苹果这四种食品;从左往右横向观察,表示喜欢这些食品的人数,每小格表示2人。借助条形统计图以及具体数据,比较各种统计量的大小。学会看图关键是要透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得到某些更深层次的信息。解答:喜欢苹果的人数最多,喜欢面包的人数最少;喜欢酸奶比喜欢薯条少16-8=8(人)。根据上图,我们不难分析出:同学们普遍喜欢苹果和薯条,不喜欢吃酸奶和面包。我们知道,偏食对健康不利,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偏食。同时,薯条中含铅量较高,建议同学们少吃。(答案合理即可) 【例2】小马身高110厘米,他想过河,河里四处水深如下图,你能求出这条小河的平均水深吗?想一想,小马趟过这条河安全吗?

解析:从C 点(130厘米)里拿出10厘米和20厘米分别给B 点(90厘米)和D 点(80厘米),这样平均水深刚好是100厘米,这是运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还可以用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列式是:(100+90+130+80)÷4=100厘米。从水的平均深度来看,小马是可以安全过河的。但平均水深并不代表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00厘米,像小马到C 点时就有危险了,所以小马不能安全过河。 解答:这条小河平均水深100厘米;小马不能安全过河。 【例3】下面是明明和聪聪四个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那么,每位同学每个学期的成绩是多少?请你预测一下,他们这学期的学习情况会怎么样呢? 明明各学期数学成绩统计图 聪聪各学期数学成绩统计图 解析:从两张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单元格表示10分,10个单元格就是100分,那么半格就表示5分。所以明明第一学期刚好是9格半,即95 分,第成绩/分 成绩/分

《条形统计图》课后教学反思(6篇)

《条形统计图》课后教学反思(6篇) 《条形统计图》课后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能表达以下两点: 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仆人。 让同学在自主、合作、反思、探究的过程中主动猎取学问,提高力量。要使同学真正熟悉到自己是学习的仆人,就要使同学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一〕学习目标让同学来制定。当老师提出:今日我们就来讨论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条形统计图哪些方面的内容?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想要获得的学问:条形统计图怎么画、怎么用、为什么需要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怎么看。 〔二〕问题的解决让同学来探究。在尝试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采纳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不同的人看事物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沟通,同学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熟悉角度。让同学在争论中解决制图难点,产生思维的碰撞。当同学制图后,让同学相互评价,在反思中把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既要留意科学性,又要留意美观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制造性得到了进展,同学成为了学习的仆人。 二、注意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同学学有用的数学。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由同学身边的事引出的数学问题,熟识的生活事例自然地对同学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添了同学的自主参加性,使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和谐的关系。通过观

看、操作、思索、合作与沟通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同学不仅把握了解决问题的必要的数学工具,让同学充分体验统计的必要性。让同学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运用,在社会、经济飞速进展的21世纪,学好统计的初步学问显得日益重要。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自我生存的关系。 本节课的开头我创设了情境:北京2022申奥胜利的盛典回顾,激发同学情感,引发同学学习爱好,并再一次让同学体会当时的情景,感受奥运申请胜利后的极大喜悦。接着,我又以中国队往届的金牌数为切入口,引出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弄清的条形统计的制图步骤后,我以同学喜爱的体育项目为素材,通过即时的调查统计,让同学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强化了对条形统计图的熟悉和制作过程。课中创设的作品沟通和观赏统计图的环节,通过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的引导,让大家学会关怀自己、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同学从最终供应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了职工平均工资的逐年上升,感受到了社会在不断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从环境质量分析图中,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添。 三、一个没解决的问题引起的思索。 在课前同学提出了几个学习目标,最终我问:你觉得刚刚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有的同学认为前面提出的“为什么需要条形统计图”这一问题没解决。他没有从这节课中明显的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我认为造成这一问题可能来自于两方面的缘由。缘由一:在导入部分时,老师的问题是----你喜爱哪一种呈现的方式。同学各抒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今日我执教的内容是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阅历基础上初步相识简洁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洁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下面我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受: 1.注意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本节课一起先我从近期的天气状况引入,出示紫阳县20xx年10月的天气表,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爱好。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收集数据的需求,使学生主动参加统计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活动阅历,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方法来表示数据。通过自主探究、同伴沟通在对比中发觉并驾驭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3.课后练习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在习题的设计上,通过“鞋店一周销售状况统计图”和“汽车通过状况统计图”,进一步培育学生识图、看图、制图的实力,发展学生的数据

分析观念。 4.注意数据分析观念的培育 数据分析是统计教学的核心。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清晰的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整理数据,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如:“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假如你是鞋店老板,在下次进货时,你有什么想法?”等,培育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课后反思整节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学情的把握不准,预设和生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要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做到备学生。 2.小组合作缺乏时效性,组内成员分工不明,导致时间的奢侈。 3.评价语言单调,缺乏针对性,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课堂调控实力有待改进,时间前松后紧,练习量不够。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2 这周第一次让学生相识了条形统计图,也是第一次教学生手把手的画统计图。 教后感觉有以下几点须要留意: 1、这册教学让学生绘制的统计图一般都是在方格中,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Those you hate work harder than you.(页眉可删)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条形统计图》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内容,主要介绍了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及其优缺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要点,本课我认为我们应当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特别在课堂上注意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好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统计图。在观察图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画法,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再适当进行点拨,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还有就是注重细节,突破难点。学生已经掌握如何画条形统计图,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情况。如何才能画一个美观、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呢?那就是注意画图的细节。其中包括统计图的题目、时间等一些细小的地方等等。我就让学生注意题目中给的细节。力图完成一个美观,完整的条形统计图。还有就是对统计图格子不够时的处理,启发学生学会一格表示多个。这节课的不足在于在学生统计的过程以及作图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不应该过高估计每一位学生的水平,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做图中的问题。对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格的画法还应该再加强练习。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对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_1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不同点是是用一个格子代表多个单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认识横轴,纵轴,及会根据情况灵活采取每格所代表的数量。 在新知的教学时,为了不用那些空洞的数据,而是让所需数据________于学生实际,我让学生做了一个转圈的游戏,孩子很感兴趣,合作也非常愉快,四人分工明确,有看表计时的,有转圈的,玩的过程中就把所需数据收集到家了。之后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完成书中的统计表,圈数如何划分,全班同学的参与,出现了很多的答案,于是学生想到了开头一个具体数据一下,结尾一个具体数据以上,及中间的具体数据,在这一点上花费的时间长点,毕竟是学生第一次给所需统计数据分隔,但还是不错的,全班都在想办法,交流,最后达成了共识。统计表做完之后,统计图相对来说顺利些,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做题能力,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看看一个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什么,学生根据数据,自己分析出每一格的数量用多少表示合适,全班出现了不同的方法,每格代表2,代表3,代表4及5,之后把几种典型的代表进行展示,让学生交流哪一个更好,更适合本次的统计图,全班同学探究之后达成共识,不用直接将给他们,通过他们自己的研究,更加深了所学知识的理解,尤其是灵活根据情况确定每格,对比的结果给了学生深刻地印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第一次总是印象很深,当明确每一格的具体数据时,我让学生自己在重新补充完整纵轴的数量,结果出现了以最小的数据开头的情景,分析后,学生看到这样的作图不是很好,还是从0开始较好,整节课的教学我采取放手分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效果不错。

《条形统计图》课后的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课后的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课后的教学反思1 这堂课时我始终在想着一点:信任学生的实力。于是这堂课上,我始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通过学生身边熟识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绽开探讨,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视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洁的推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然而,对于这节课来说,并不是全部的问题学生都能轻易解决的。比如说,如何同时表示两个项目,如何区分两个项目的直条。这节课我自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有: 一、充分敬重学生的认知实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许多关于统计的学问,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全部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学问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们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观赏的眼光去评价他、激励他。信任我,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学问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识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索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究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能不能在一张图上既能够表示城镇又能够表示乡村呢?”促进学生思索,找寻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状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索,找寻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敬重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性关怀 敬重是一种无穷的力气。整节课,我以观赏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敬重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句话。同时,我也教会其他的学生学会敬重、学会倾听、学会观赏。给孩子以更多的人性关怀,让孩子在学习学问的同时,得到自信与自尊。 然而这节课并不是一堂胜利的课,后半堂课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缘由,只要有: 1、课前打算不够充分,课堂应变实力不够强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5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5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这堂课上,我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学生熟悉的最喜爱的体育活动导入,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节课以下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通过“关于统计你们都了解哪些?”复习了所有有关统计的知识,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为后面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没有机械地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有没有男女生比较起来更简便的好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图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信息?”,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然而这节课后半堂课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原因,只要有: 一、课堂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原来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单式统计图,引起认知冲突,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尝试绘制,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作品。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握好交流的环节,当学交流自己的合并方法时,面对学生各种观点如:“直条并列在一起不如分开好”“用虚线分开男生和女生更清楚”时,我有点手足无措,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作正面强化讨论,图例的探究也不够到位,交流的层次性不够强,重点不够突出。 二、课堂语言不够精练 在课堂交流上,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我今后一定要加强练习。 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需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要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进步。《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2 一、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二、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相关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也基本顺利完成,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从师生的互动与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基础底子,能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与第一次公开课相比,不论是教态,教学课件,板书设计还是语言逻辑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节课并非十分完美,仍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更加突出强调条形统计图在制作时的规范性及要注意的事项:?不超格;要涂满格;用尺子画。因此作业中出现了各种作图不规范不美观现象,因此在作业评讲时应加强训练 2.教学课堂上学生活跃程度仍有欠缺,语音语调相对毕竟平稳,没有起伏,不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教学重点的突出强调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日后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调动积极性,尽可能地锻炼自身的口语能力,练就一把吸引学生学习的好

声音。 3.虽然语言方面有所进步,但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精炼程度,日后还需加强练习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欢迎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2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