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试题及答案讲解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试题及答案讲解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试题及答案讲解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期末考试新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哪位相声大师的艺名是“万人迷”

A、裕德隆

B、刘德智

C、焦德海

D、李德钖

答案:D

2 下列关于汉语中“双重否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为两类句式

B、双重否定具有疑问句的功能

C、一般的双重否定句式,连用两个否定性词语造成

D、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式,是由一个否定性词语和一个反语语气连用造成的答案:B

3 以下哪个词汇不适宜描绘侯宝林大师的舞台风度?

A、洒脱

B、拘谨

C、俊秀

D、儒雅

答案:B

4 下列关于绕口令说法错误的是?

A、练习绕口令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口齿清楚、语言明晰

B、它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

C、同英文的绕口令是一样的,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D、读起来节奏感强、妙趣横生,内容五花八门

答案:C

5 以下关于“清门相声”说法错误的是?

A、所演曲目用语高雅

B、表演者清高自傲,作艺方式是自娱

C、继承人物之一是陈涌泉先生

D、表演者以此为生

答案:D

6 以下关于河南豫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源于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B、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

C、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D、在中国各地域戏曲之中排名第三

答案:D

7 下列关于参军戏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中国古代戏曲形式

B、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

C、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是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D、内容多为严肃的时政话题

答案:D

8 下列关于对口相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艺名词叫双春

B、由捧哏、逗哏两个演员对讲的相声

C、其目的是引人发笑

D、是最早的相声表演形式

答案:D

A、开门看见一株大柳树

B、在表演刚开始起来就唱

C、为了招揽观众,站在门前的柳树上唱

D、为了招揽观众,在门前的柳树下搭台表演

答案:B

10 以下关于普通话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B、以北方语言为基础方言

C、以现代白话文作为与法规范

D、是大和民族共用的语言

答案:D

11 一个人如果想做到“伶牙俐齿”,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除了()

A、语汇丰富

B、行动机敏

C、反应机敏

D、通情达意

答案:B

12 山西话中的“老醯”的本义是什么?

A、酱油

B、甜酒

C、山西人

D、俗人

答案:B

13 下列关于“三番四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

B、“三番”是指反复强调三遍

C、“四抖”是指在第四遍时来个巧妙的突变,揭露出矛盾和事物真相

D、是相声表演中组织包袱的唯一手段

答案:B

14 相声中的包袱类型各有不同,以下哪种表现手法不是包袱的表现手法?

A、曲解、双关、错觉

B、把内容加以夸大和夸张

C、用揭露的方式,用否定的方式

D、平铺直叙,抽象表达

答案:D

15 以下哪点不属于“笑忌”?

A、刺人隐事

B、令人难堪牵强

C、生活中的误会

D、笑中刀

答案:C

16 下列关于贯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相声当中的一种技巧和基本功

B、贯口的“贯”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

C、说贯口就是要快速地一气呵成,越快越好

D、在说贯口的过程中,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

答案:C

A、是清代旗藉子弟发明的文字游戏

B、是民间游戏,文人墨客不屑于玩此游戏

C、是宋元以来的一种首尾相连的文字游戏

D、只是在相声表演中使用的一种手法

答案:C

18 1956年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的歌颂型相声,以下哪个不是这一时期相声的代表作?

A、社会主义好

B、夜行记

C、昨天

D、解放思想

答案:B

19 俏皮话的范围很广,以下哪类语言不属于俏皮话?

A、俗语

B、谚语

C、绕口令

D、方言

答案:D

20 传统相声中的四大“腿子活”不包括以下哪个作品?

A、《汾河湾》

B、《黄鹤楼》

C、《八扇屏》

D、《窦公训女》

答案:C

21 除了人物塑造方面的功底,侯派相声对后世相声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点是什么?

A、学唱

B、叙述方式

C、杂谈方面的内容

D、包袱的组织方式

答案:C

22 相声中的学吆喝,有些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有些是直接借鉴的。以下哪些行当的喝声是直接被借鉴的老行当?

A、卖鸡毛掸子

B、卖冰糖葫芦

C、江湖郎中

D、卖寿衣的

答案:B

23 下列关于“文哏”说法错误的是?

A、说起来比较文雅,含有知识性

B、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的段子

C、以叙述为主,有人物行动、戏剧情节

D、多以学唱为主

答案:D

24 常连安在他们家庭的相声团中做的最大的贡献是

A、刻苦学习

B、努力练功

C、不让孩子们说脏话

D、家长权威

答案:C

25 马三立是一位世俗的相声大师,他的“俗”当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涵义?

A、大众化的通行的习惯

B、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

C、深厚的民俗传统

D、趣味不高、令人厌恶的戏谑

答案:D

26 下列关于“逗哏”说法错误的是?

A、是相声中的“主角”

B、对口相声演出时不断地说出笑料以让人发笑的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C、传统相声中,逗哏的笑料应该远少于捧哏的

D、传统相声中,逗哏的笑料应该远多于捧哏的

答案:C

27 在整个的相声表演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以下哪个?

A、说

B、学

C、逗

D、唱

答案:A

28 一段相声表演是否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在于?

A、包袱是否连接巧妙

B、观众是否能够发出笑声

C、表演者是否有充足的准备

D、台上两个人的配合是否默契

答案:B

29 下列关于“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解释,错误的是?

A、南昆-南方的昆曲

B、北弋-北方的花儿

C、东柳-柳子腔

D、西梆-梆子腔

答案:B

30 以下哪个音比较适合练习鼻韵母的音?

A、an

B、b

C、i

D、e

答案:A

31 哪一年,丁广泉老师如愿拜侯宝林为师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答案:D

32 丁广泉老师和侯宝林大师一起做的事情不包括

A、学艺

B、抄写手抄本

C、唱京剧

D、做木工

答案:C

33 在朱绍文之后,相声进入到一个繁荣发展的年代,出现了“相声八德”,以下哪位人物不属于“八德”之一?

A、郭德纲

B、裕德隆

C、焦德海

D、刘德智

答案:A

34 相声作为一门曲艺艺术,其完整定型是在哪个时代?

A、不好说

B、朱绍文先生的时代

C、寿字辈时代

D、八德时代

答案:B

35 下列关于习俗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

B、习俗就等同于风俗

C、习俗可大可小

D、习俗既可以普遍也可以特殊细小

答案:B

36 侯宝林大师提出了几个原则,可以让学相声的人感觉到相声“不难”,以下哪个不是这些原则之一?

A、学识渊博

B、见解独到

C、善于表达

D、学有所长

答案:D

37 对于侯宝林大师而言,每段相声中的人物都必须有一个人物小传,这些小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A、人物的年龄

B、人物的特点

C、人物的理论的来源

D、人物的家庭住址

答案:D

38 以下关于相声当中的“学”的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A、模拟如真

B、神似

C、形似

D、深层次的模拟

答案:C

39 评价一个相声演员“说”的好坏的根本是什么?

A、包袱是否连接巧妙

B、包袱是否响了

C、说的根底

D、语言是否流利

答案:C

40 以下哪段相声不属于民国至1948年期间的相声作品?

A、《交租子》

B、白事会

C、推广普通话

D、大上寿

答案:C

41 追溯相声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阶段?

A、伶官

B、小丑

C、俳优

D、梨园戏子

答案:C

42 历史上记载的早期的“相声”指的是什么?

A、传统的口技表演

B、跟现在所看到的小品差不多

C、隔壁戏

D、现在所看到的舞台上的相声

答案:C

43 以《买猴》为代表的一系列的讽刺相声,其目的不在于?

A、提倡职业道德

B、提倡公共道德

C、提高人文素质的公共教育

D、从正面的角度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答案:D

44 以下哪点不是侯派相声“逗”的特点?

A、寓庄于谐

B、火爆搞笑

C、风趣优雅

D、幽默风趣

答案:B

45 以下歇后语搭配错误的是?

A、茶壶里煮饺子-白玩

B、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明白

C、哑巴吃扁食-肚里有数

D、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答案:A

46 常连安相声的代表作不包括

A、黄鹤楼

B、卖估衣

C、大上寿

D、大保镖

答案:A

47 下列关于“农历”说法错误的是?

A、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

B、同公历的计月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C、用置闰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

D、安排了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B

48 下列关于“瘸腿诗”说法错误的是?

A、也称为“无赖体”

B、通常用来表达严肃的社会现实话题

C、也称为“三句半”

D、诗歌的前三句要求合辙押韵,最后由两三个字收尾

答案:B

49 以下哪种关系是传统相声中捧哏与逗哏之间约定俗成的关系?

A、二八分

B、四六分

C、一九分

D、三七分

答案:D

50 下列关于俏皮话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中国人民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

B、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C、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解释、说明

D、一般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

答案: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侯宝林大师对相声段子中包袱的要求是越多越好。

答案:×

2 侯宝林大师是满族人

答案:√

3 相声就是为了搞笑

答案:×

4 相声的老祖朱绍文先生属于清门相声的创始人。

答案:×

5 汉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一直延续下来,没有断的文字。

答案:√

6 相声必须特别有人情味,因为有人情味才能带出趣味。

答案:√

7 捧哏的演员一般也称为“量活儿的”。

答案:√

8 满汉全席原本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

答案:√

9 丁广泉老师在拜侯宝林为师前从没有见过侯宝林

答案:×

10 作为喜剧,相声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答案:√

11 从审美学的观点来看,“笑”能够起到很大的社会功效,比如说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率等等。

答案:×

12 侯派相声最大的特点就是寓庄于谐。

答案:√

13 “抬杠”一词由北京方言中逐渐引申出来,成为一个褒义的词汇,意为同大家保持一致的步调

答案:×

14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

答案:√

15 抬杠就应当是以对方为中心的正理歪说。

答案:×

16 “笑品”就是笑的艺术的品级以及笑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

17 在相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讲求形似,同时还要神似。

答案:√

18 相声当中,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小品,因为要刻画具体的人物形象。

答案:×

19 作为相声中的唱来说,除了歌曲、戏曲之外,还有一些表演的段子。这些表演的段子在行话中被称为“柳活”

答案:√

20 侯宝林大师曾给自己定下两条原则:一是不允许有骂人的荤口,二是不说摇尾乞怜的贱话。

答案:√

21 相声语言中,“清原正本”的“本”是文化,而“原”是相声中的知识。

答案:√

22 传统相声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一种,其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答案:√

23 北京的传统民居只是分四合院和大杂院两种,四合院内部不再进一步分等级。

答案:×

24 侯派相声语言的特点就是长篇累牍。

的答案:×

25 相声是北京地区的土产,所以说相声的人都用说北京话

答案:√

26 相声当中的唱就只是指模仿唱歌、戏剧等等。

答案:×

27 太平歌词是从北京老百姓当中流传起的莲花落的曲调演变过来的。

答案:√

28 噶七马八的意思就是不整齐的意思。

答案:×

29 马三立相声的特点可以说是大俗大雅。

答案:√

30 包袱在曲艺中指的是经过周密的组织和安排,铺垫,使语言和事件产生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效果。

答案:√

31 一般的百姓称呼“打灯谜”为“破闷儿猜闷儿”。

答案:√

32 化妆相声是相声演员化妆的相声形式。()

答案:√

33 相声所创造的流行语同网络所创造的流行语一样,寿命都很短,影响力也很小。

答案:×

34 臭美是一种自我感觉当中的美,如果你能够说出来,那么别人一定能够认同你的美丑观答案:×

35 相声当中的绕口令同平时生活中用于练习的绕口令是不一样的。

答案:√

36 相声中的“翻腐为新”意思是将所有相声段子中过时或是不好的东西全部都去除掉,从此再也不提。

答案:×

37 京韵大鼓是由流行在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乐亭大鼓发展而来的,形成于北京一带

答案:×

38 文人墨客这样一些人因为没有实际的生产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对俏皮话的形成没有什么贡献。

答案:×

39 相声当中,包袱的类型很单一,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写相声实际很简单。

答案:×

40 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上元节、清明节、端阳节、七夕、中秋节和重阳节。

答案:×

41 顶针续麻中“续麻”的意思就是连续不断、不能间断,这是一种语文的修辞方式。

答案:√

42 数来宝自诞生之初就是撂地演出的形式

答案:×

43 “笑资”指的是中国历史上逐步积累起来的关于“笑”的理论方面的资料。

答案:√

44 侯宝林大师的声带条件非常好

答案:√

45 柳活是指学唱各种地方戏曲和歌曲,类型可分为歌柳儿和戏柳儿。

答案:√

46 大鼓是曲种的一个总称,主要分为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等不下几十种

答案:√

47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最好的方式就是博学多闻。

答案:√

48 侯派相声突破了传统相声中“学”停留于表面形似的局限,加入了一种表演艺术。

答案:√

49 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一定要学会刻画人物,并且这个人物一定要在共性中追求其个性。答案:√

50 相声中的“包袱”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同笑料是不同的。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期末答案解析2016年度满分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习俗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 ? ?B、 习俗就等同于风俗 ? ?C、 习俗可大可小 ? ?D、 习俗既可以普遍也可以特殊细小 ? 我的答案:B 2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以下哪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

死记硬背 ? ?B、 营造环境 ? ?C、 发音正确 ? ?D、 笔顺正确 ? 我的答案:B 3 以下哪个内容一般不会用于集句联??A、 诗 ? ?B、 词 ?

人名 ? ?D、 骈文 ? 我的答案:C 4 下列关于“灯谜”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亦称“灯虎” ? ?B、 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 ? ?C、 秦汉时期成为一种书面创作 ? ?D、 每逢中秋佳节,结合赏花灯成为一个猜谜游戏?

我的答案:D 5 下列关于“开门柳”的解释正确的是??A、 开门看见一株大柳树 ? ?B、 在表演刚开始起来就唱 ? ?C、 为了招揽观众,站在门前的柳树上唱 ? ?D、 为了招揽观众,在门前的柳树下搭台表演 ? 我的答案:B 6 下列关于“逗哏”说法错误的是??A、

是相声中的“主角” ? ?B、 对口相声演出时不断地说出笑料以让人发笑的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C、 传统相声中,逗哏的笑料应该远少于捧哏的 ? ?D、 传统相声中,逗哏的笑料应该远多于捧哏的 ? 我的答案:C 7 传统相声贯口《八扇屏》属于哪个种类的贯口? ?A、 语词的堆积 ? ?B、 故事性的 ?

?C、 抒情性的 ? ?D、 将同样的事物串连在一起的 ? 我的答案:B 8 评价一个相声演员“说”的好坏的根本是什么??A、 包袱是否连接巧妙 ? ?B、 包袱是否响了 ? ?C、 说的根底 ? ?D、 语言是否流利 ?

2016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下列关于“瘸腿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也称为“无赖体” ?B、 通常用来表达严肃的社会现实话题 ?C、 也称为“三句半” ?D、 诗歌的前三句要求合辙押韵,最后由两三个字收尾 我的答案:B 2 相声中的“学”包括以下什么内容? 1.0分 ?A、 吆喝 ?B、 口技 ?C、

动物等的动作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 相声当中有很多“歪学”的内容,以下哪个不属于“歪学”的成分? 1.0分 ?A、 聋子打岔 ?B、 哑巴说话 ?C、 学戏曲 ?D、 学四相 我的答案:C 4 以下哪条不是相声当中“学”的渠道? 1.0分 ?A、 按照自然万物的模拟

?B、 对社会形态的模拟 ?C、 对已有形象的变化改造 ?D、 对艺术形象的模拟 我的答案:C 5 下列关于贯口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 是相声当中的一种技巧和基本功 ?B、 贯口的“贯”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C、 说贯口就是要快速地一气呵成,越快越好?D、 在说贯口的过程中,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我的答案:C 6

小品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以下哪个时期是小品开始成熟并快速发展、红火程度甚至一度超越了相声的时期? 1.0分 ?A、 1983-1986 ?B、 1964-1966 ?C、 1986-1996 ?D、 1980-1986 我的答案:C 7 哪一年,丁广泉老师如愿拜侯宝林为师 1.0分 ?A、 1970年 ?B、 1971年 ?C、 1972年

?D、 1973年 我的答案:D 8 下列关于俏皮话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是中国人民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 ?B、 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C、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解释、说明 ?D、 一般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 我的答案:C 9 下列关于“莲花落”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 始于宋朝,形成于明朝,盛于清朝的江西新干?B、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尔雅课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答案期末考试()

侯宝林大师提出了几个原则,可以让学相声的人感觉到相声“不难”,以下哪个不是这些原则之一?(1.0分) 1.0分 ?A、 学识渊博 ?B、 见解独到 ?C、 善于表达 ?D、 学有所长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传统相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言是什么?(1.0分) 1.0分 ?A、 四川方言 ?B、 山东方言 ?C、 北京方言 ?D、 怯口

下列关于“开门柳”的解释正确的是?(1.0分) 1.0分 ?A、 开门看见一株大柳树 ?B、 在表演刚开始起来就唱 ?C、 为了招揽观众,站在门前的柳树上唱 ?D、 为了招揽观众,在门前的柳树下搭台表演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以下哪种关系是传统相声中捧哏与逗哏之间约定俗成的关系?(1.0分)1.0分 ?A、 二八分 ?B、 四六分 ?C、 一九分 ?D、 三七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一段相声表演是否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在于?(1.0分) 1.0分 ?A、 包袱是否连接巧妙 ?B、 观众是否能够发出笑声 ?C、 表演者是否有充足的准备 ?D、 台上两个人的配合是否默契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 传统相声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以下哪段相声不属于对传统相声的更新?(1.0分) 1.0分 ?A、 《推广普通话》 ?B、 《将军图》 ?C、 《挖宝》 ?D、 《无价之宝》

下列关于《对春联》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是清代旗藉子弟撰写的文字游戏之作 ?B、 同诗词歌赋的韵律是一样的 ?C、 讲究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弄清平仄 ?D、 是传统相声的经典段子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下列关于“顶针续麻”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分 ?A、 是清代旗藉子弟发明的文字游戏 ?B、 是民间游戏,文人墨客不屑于玩此游戏 ?C、 是宋元以来的一种首尾相连的文字游戏 ?D、 只是在相声表演中使用的一种手法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期末考试卷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俏皮话的范围很广,以下哪类语言不属于俏皮话? 1.0分 ?A、 俗语 ? ?B、 谚语 ? ?C、 绕口令 ? ?D、 普通话 ? 我的答案:D 2 以下哪点不是侯派相声“逗”的特点? 1.0分 ?A、 寓庄于谐 ?

?B、 火爆搞笑 ? ?C、 风趣优雅 ? ?D、 幽默风趣 ? 我的答案:B 3 下列关于参军戏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是一种中国古代戏曲形式 ? ?B、 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 ? ?C、 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是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D、 内容多为严肃的时政话题

我的答案:D 4 以下哪种说法不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 1.0分 ?A、 结绳 ? ?B、 八卦 ? ?C、 杜康造字 ? ?D、 书契 ? 我的答案:C 5 以《买猴》为代表的一系列的讽刺相声,其目的不在于? 1.0分 ?A、 提倡职业道德

?B、 提倡公共道德 ? ?C、 提高人文素质的公共教育 ? ?D、 从正面的角度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 我的答案:D 6 传统相声中的四大“腿子活”不包括以下哪个作品? 1.0分 ?A、 《汾河湾》 ? ?B、 《黄鹤楼》 ? ?C、 《八扇屏》 ? ?D、

《窦公训女》 ? 我的答案:C 7 以下歇后语搭配错误的是? 1.0分 ?A、 茶壶里煮饺子-白玩 ? ?B、 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明白 ? ?C、 哑巴吃扁食-肚里有数 ? ?D、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我的答案:A 8 那一派的相声把雅端到舞台上1.0分 ?A、

尔雅课程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试卷及答案

此题1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那几年是小品发展的启蒙期 1.0 分 窗体顶端 A、 1966-1980 B、 1990-1996 C、 1986-1990 D、 1980-1986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 谁给八位相声演员赐为八大怪 1.0 分 窗体顶端 A、 慈禧 B、 光绪 C、 乾隆 D、 顺治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3 ()不是开元盛世的标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周边无强国 B、 周边无弱国 C、 周边无敌国 D、

周边无有敌意的强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4 下列关于贯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是相声当中的一种技巧和基本功 B、 贯口的“贯”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C、 说贯口就是要快速地一气呵成,越快越好 D、 在说贯口的过程中,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5 相声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善于吹捧 B、 善于讽刺 C、 脱离现实 D、 现实再现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6 下面哪一个不是第一波的“天桥八大怪” 1.0 分 窗体顶端 A、 穷不怕 B、 韩麻子 C、 丑孙子

赛活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7 以下关于普通话的描述,错误的是? 1.0 分 窗体顶端 A、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B、 以北方语言为基础方言 C、 以现代白话文作为与法规范 D、 是大和民族共用的语言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8 单口相声的开场白叫做 1.0 分 窗体顶端 A、 正活 B、 偏活 C、 结活 D、 垫话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9 八大怪一共有几波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五 B、 四 C、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服饰代称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3、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绯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宋洪迈《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闲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宋叶适《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4、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5、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在这里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6、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杜甫《题衡山县新学堂呈陆宰》诗:“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明清科举时代则专指秀才。 7、苍头:原指战国时主人战旗下的军队,多以乡党的青年组成,因以青巾裹头,故名。《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裴骃集解引应劭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至汉代,战事减少,逐渐沦为奴隶,操持贵族邸宅的杂务。遭逢战乱,仍不失主人近侍军队的性质。魏晋以后,则纯为私家奴仆。《汉书·霍光传》:“(霍)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晋书.石崇传》:“有司薄阅崇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称是。”《明会要·民政三》:“景泰中,杨杰上言:‘臣家苍头得官者十六人,乞停苍头杨钊等职。’诏许之。” 8、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卢照邻《中和乐·歌储宫》:“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9、黄冠: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郑玄注:“言祭以息民,服像其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孔颖达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后即借指农夫野老之服。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信奉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官制科举、称谓礼俗 一、天文地理 1、天干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地支。天干表次序,地支表时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两相配,按顺序组成六十对,可表年、月、日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60年一循环。 2、十二时 一日分十二时,每时2小时,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以下类推为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晡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每时前一小时为“初”,后一个小时为“正”。 “鸡鸣入机织”应为凌晨1~3点。“黄昏后”“人定初”应为晚9点。 3、望、朔、晦 阴历每月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第一天称“朔”,月底最后一天称“晦”。 4、节日 【上元】阴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社日】(祭土神):春天在立春后,秋天在立秋后。 【上巳】(水边洗濯祭祖,又称“修禊”):阴历三月三。(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七夕】阴历七月七。此日女子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穿针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称“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 【四时】古代对春夏秋冬四季的称谓。每季三个月,每月用“孟”“仲”“季”命名。 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5、星宿 古人将天上恒星分为二十八组,每组一个星宿。然后又把地面的州郡邦国与之对应,这便是分野。二十八宿分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东方玄武(龟蛇)四大星区。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连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成为“四象”。四大星区常装饰在战旗上,作为部队序列。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翼、轸两星宿,对应地面的荆州。又如牛、女星宿对扬州(一说,斗、牛对越国,女宿对吴国)。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即斗宿(即北斗星),“牛”即“牵牛星”。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井宿(参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 呼人。 A.郡望、爵名、号 B.郡望、爵名、谥号 C.官职、爵名、号 D.官职、谥号、号 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A.孤足下不才 B.愚仆小子 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 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 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尔雅课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答案汇总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一) 1 以下关于普通话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B、以北方语言为基础方言 C、以现代白话文作为与法规范 D、是大和民族共用的语言 正确答案:D 2 相声是北京地区的土产,但是说相声的人要求要用普通话 正确答案:√ 3 “抬杠”一词由北京方言中逐渐引申出来,成为一个褒义的词汇,意为同大家保持一致的步调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二) 1 下列关于绕口令说法错误的是? A、练习绕口令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口齿清楚、语言明晰 B、它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 C、同英文的绕口令是一样的,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D、读起来节奏感强、妙趣横生,内容五花八门 正确答案:C 2 下列关于练习绕口令的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有固定的一套标准 B、因人制宜 C、三五成群,每天一段绕口令 D、每天比赛,看看谁的嘴最快 正确答案:B 3 以下哪个音比较适合练习鼻韵母的音? A、an B、b C、i D、e 正确答案:A 4 相声当中的绕口令同平时生活中用于练习的绕口令是不一样的。

正确答案:√ 5 练习绕口令的时候,语速越快越好。因为语速越快,说明你的口齿越清晰。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三) 1 传统相声贯口《八扇屏》属于哪个种类的贯口? A、语词的堆积 B、故事性的 C、抒情性的 D、将同样的事物串连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B 2 相声段子一般称为“活”,以下哪个“活”不是相声当中的段子分类? A、柳活 B、腿子活 C、贯口活 D、逗哏活 正确答案:D 3 下列关于贯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相声当中的一种技巧和基本功 B、贯口的“贯”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 C、说贯口就是要快速地一气呵成,越快越好 D、在说贯口的过程中,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 正确答案:C 4 贯口的使用方法和场合很有限,现在相声段子中只有八大贯口 正确答案:× 5 柳活是指学唱各种地方戏曲和歌曲,类型可分为歌柳儿和戏柳儿。 正确答案:√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四) 1 以下哪个内容一般不会用于集句联? A、诗 B、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