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5(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5(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5(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题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

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将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任知州③设节度使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7.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

8.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元世祖

9.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A.唐B.明C.汉D.宋

10.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11.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A.孝亲观念浓厚B.重文轻武传统

C.颜值备受推崇D.选官注重才学

12.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防止农民起义D.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13.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形成重文轻武局面②加强中央对军权的控制

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④阻碍科举制和文化教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15.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

1---13 DDCDB DCCDA BBA

14. (1)赵匡胤。960年。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15. (1)重文轻武政策。

(2)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作用: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PPT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想一想:宋朝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3.强化中央集权政策 (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2)政治上:①在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 ②在地方,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 牙。对知州进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留一部分作必要支出,其余一切权力都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动脑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答案: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安徽省滁州市十二中学 徐继仕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五代十国的地图和北宋与少数民族并立形势图,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结合教学过程制作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开心辞典”里曾有这样一题: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朝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庶,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同学们你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大家学习第一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大家阅读28页第一段回答:“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一、北宋的建立 ()年,()在陈桥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以()为都城,

史称北宋。他就是()。 师:这里有一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哪几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大家议一议“陈桥驿兵变”的实质是什么? 师:大家看正文第二段北宋的统一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宋朝建立时以出现()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师:大家看投影仪上面的两个图对比下两图,说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五代十国时: 国家分裂,朝代更换频繁; 北宋初期: 国家逐渐从分裂走向统一。 观察下图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生:没有。 生:辽、西夏、吐蕃、大理、西州回鹘 师:下面学习“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师:看材料一”杯酒释兵权”。那几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看材料二 :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这么做? 生:(1)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2)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稳定。(君弱臣强)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上面的史料上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的措施? 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时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呢? 军事上(收兵权):他是如何做的?看课文29页第一段 生:军事上: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师:行政上(夺臣权):他是如何做的?大家看课文30页一二两段。 生:1、在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师:财政上(制财权):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回答。 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看该页的第三段

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课练习题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习题案【教学目标】 1、熟记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措施和意义 2、能正确区分各类行政监督主体,指出依法行政与依法行政的区 别和联系。 【重点】政府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 【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P49,思考以下问题:(1)政府权威的含义(2)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3)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4)如何构建权威政府 【任务二】40分钟完成以下选择题和主观题的训练 【选择题部分】 1.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由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为实现这些目标,当前必须克服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给政府“定位”。这要求 ( ) ①政府的事情由市场来决定,建设高效率政府 ②简政放权,政府管得 越少越好 ③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 ④强化行政问责,建设责任政府 A.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 ) ①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②发改委对 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做出处罚③人大常委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流程与劳动保护规章制度④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共同点是( ) A.不依法办事,没有对人民负责B.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方法落后 C.滥用权力,以权谋私D.没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4.要防止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乱作为,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 ①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 ②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③维护每个公民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导学提纲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今开封),史称北宋。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主观原因:吸取五代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的措施。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2.措施: (1)削弱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2)在中央设掌管政务,掌管军务,形成“二府”并立的格局。设“”掌管财政;三大机构互不相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国家大事都由皇帝决定。 (3)派担任州、县主官。 (4)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 (6)设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 3.影响:收回了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政权;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目的:为防止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削弱权力、降低其地位,与此同时,文官、文士的地位却明显提高(重文轻武);“二府三司”(甚 至枢密院)主官基本由担任;制度日趋完备,主要选拔文士,武举科录取人数很少,影响不大。 随堂练习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与右图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D.郾城大捷 3.“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 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A.长安 B.临安C建康 D.东京 4.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设“二府”“三司” C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 D.设立强大的边防军 5.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设置通判 B.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6.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7.下列人物中采取过重文轻武政策的有() ①宋太祖②宋太宗③唐太宗④唐高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8.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 9.下列有关宋朝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是()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解读: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 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赵匡胤黄袍加身图片,问题:这位黄袍加身做了皇帝的人是谁?(赵匡胤)显示后人对赵匡胤的评价,提出问题:赵匡胤到底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称帝后如何通知他的王朝呢? 二、出示目标,初步感知 1、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等基本史实。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具体表现。 3、了解赵匡胤政治上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历史影响。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北宋的建立 1、学生列举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2、教师讲解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学习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就做了皇帝。这段历史,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 3、补充介绍太祖长拳,激发学生兴趣。 4、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和《北宋形势图(1111 年)》,引导学生认识到:北宋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背景(原因):观察五代十国的更迭表,结合旧知,思考:五代十国有些什么特点? 政局动荡不安,王朝个个短命。政权均为武将纂位夺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一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政治生活第六课易错难点解析与训练

政治生活第六课易错难点解析与训练 江苏省灌云县板浦高级中学严涛 222241 注意:中国共产党、政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

5、实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B.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C.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D.二者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③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④是具有广 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人民政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 A.进行政治协商、制定国家法律 B.检查政府工作、任免政府领导人 C.开展政治协商、进行民主监督 D.进行政治协商、批准国家预算 4.当前实行民主执政,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这些制度,实行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的地位 B.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5.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全国人大审议,加以修改完善,最后作出决定。这说明 A.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都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 B.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的 C.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其执行机关 D.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行组织领导 6.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7.关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②做到科学执政,必须充分发扬民主③要实现民主执政,就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④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2006年3月1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摘要)》。以下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②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④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活动的根本准则是 A.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B.现行宪法和法律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四项基本原则 1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就十一五规划的建设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组织领导 B.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 C.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D.我国是一个有多党存在的国家 11.200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2 000多名政协委员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等重大问题,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这说明我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7课练习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题和基础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④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3、2008年是奥运年,人们不断听到“奥运年结婚、奥运年生子,有福气”的说法。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年份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于人的活动无关 4、一则幽默:电视机正在播放举重比赛颁奖仪式,一个运动员登上领奖品,高举起奖杯。爷爷问:“那个举杯子的是谁?”孙子说是重量级举重冠军,爷爷很生气。“还重量级呢,那个杯子我也举得起来!这冠军一定是走后门得来的”。爷爷的评论() A.说明了事物的非本质联系 B.体现了事物的表面联系C.违背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 D.表明了联系的多样性 5、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7、要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 ①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③说明我国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8—9题: 8、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9、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A、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联系的普遍性 10、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在总结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测控任务的经验时指出,参与测控任务的数十个单位,加强科学统筹,注重协同配合,科学整合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的良好局面。这启示我们() ①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②整体的功能就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③要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④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一个木板长短不等的桶能装多少水,既不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度,也不取决于各木板的平均长度。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也叫“短板效应”。从哲学上看,“木桶原理”() A、启示我们要充分重视部分对整体的统率作用 B、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C、说明部分不可缺少,可以用部分代替整体 D、说明只要搞好局部,就能推动整体的发展12.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13.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14.“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对上述办事方式,其哲学启示为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取的 B.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可取的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当前在企业管理中,人们提出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在管理中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回答15—16题。 15.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 B.坚持发展的观点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6.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的哲学依据主要是: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B.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D.事物联系的复杂性 17.近海是海洋水产资源、矿产资源、盐业资源、交通资源、海洋能源、旅游资源最集中,开发效益最大的区域。因此,全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有序、有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这启示我们 A.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 B.把握好关键部分也就把握好了整体 C.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决定着整体的功能 D.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系统优化的方法 18.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指出:“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离开了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政治生活第一课习题

?政治生活?第一课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150名无锡农民状告国土资源部行政不作为案已于2005年3月18日宣判。国土资源部一审败诉。法院判决国土资源部受理150名农民针对国土资源部《关于无锡市城市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的批复》所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150名无锡农民在这里行使的是农民的 A、言论自由 B、集会和示威自由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监督权 2、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示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增加了“执法监督”一章,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赔礼道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样做 A、为公民享受基本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B、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C、有利于监督和规范其它法律,确保公民权利 D、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3、某区交通局从2003年下半年起连续两次在部门服务社会评议中名列倒数第一,根据事先确定的规则,交通局领导班子的5位负责人分别被降职调任处理。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对政府部门进行社会评议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表现②对政府部门进行社会评议,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③社会评议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④对政府部门进行社会评议可以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去年共拨付100多亿元资金防治“非典”,并决定四年内投入17.5亿元防治爱滋病。这种做法表明国家() A、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保护公民一切利益 C、保护公民的求偿权 D、尊重和保障人权 5、中国政府于1997年和1998年分别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表明() ①保护人权是我国国家意志的体现②各国在人权观念上没有分歧③依法治国与保护公民权利相一致④我国人权事业同国际人权公约进一步接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是公民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有人以冷漠的甚至厌弃的态度拒绝政治生活。这种人在认识上所犯的错误是() A、缺乏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B、没有公民意识 C、没有国家意识 D、未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7、有的报摊的摊主用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提示语,噪音干扰了人们逛街情绪,影响了周围群众的休息,引起了人们的不满。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都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 B、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C、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时,不能损害其他人的权利 D、公民应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8、“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国家要限制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 C、政治自由是法律的体现和保障 D、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9、社会稳定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青年学生对待政治生活应有的态度是()①增强党的观念、坚持党的领导②增强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③增强法制观念、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中学皮多云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 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赵匡胤图片、陈桥驿兵变视频、北宋形势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 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三、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弊: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3)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教师归纳:利: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弊:造成地方贫困。 3.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 加强。 教师设问: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央集权制度)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归纳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 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髙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将文人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对象,这个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学习此内容时,可结合P31《宋人科举考试图》介绍: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权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第6课 参与政治生活 同步测试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这是因为 A.这些国家机关没有任何权力 B.这些机关都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由其他中央国家机关产生 D.同其他国家机关相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政府权力时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是因为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 ①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②直接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③直接影响公民个人各项民主权利能否实现④直接影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新民晚报》报道:“中央政治局学习会第一课讲的是宪法”这是因为 A.学习宪法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C.宪法是中央政治局的专有课程 D.宪法内容比较枯燥,政治局先学是为了避免以后无聊 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大家围绕“建设法治中国就要维护宪法权威”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④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北京市公安机关对在网络上编造谣言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李某等人依法予以拘留,并对在网络上传播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教育训诫。这一案例 ①说明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②告诫我们不能割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表明公民的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④警示我们要自觉遵守网络公德,规范自身网络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合法渠道有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②可以采用书信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工具进行监督④可以利用自己是人大代表等特定的身份直接行使政治权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下列属于公民政治义务的是 ①选举人大代表②维护国家主权③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④参与国家管理⑤保守国家秘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学习重点】宋太祖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学习难点】宋太祖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为 东京,作为都城,史称________。赵匡胤就是。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解除禁军将领的,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之权。(2)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权力。(3)取消节度使的权力,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 4.宋朝把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 5.为防止唐末以来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掌握军政大权。 6.后继的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的格局逐渐形成。 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了,增加,提高进士地位。 8.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有利于和社会的安定。 二、合作探究 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议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他评价的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请你说说北宋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三、练习巩固 1.北宋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朱温 C.赵匡胤 D.赵构 2.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 B.开封 C.洛阳 D.灵武 3.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4.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5.宋朝有意开始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封建帝王是() A.宋太祖 B.唐太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6.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高宗 D.宋仁宗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宋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2)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960 赵匡胤陈桥驿开封北宋宋太祖 2.先南后北 3.(1)兵权发兵(2)分化事权文

完整版政治生活第二课练习题

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课题: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习学年高三一轮复16-17 整理人:闫鹏 校对人:张花竹习题组编学号班级姓 名)期第(15 )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卷文综政治162016年高考全国11.(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部门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③④②③ D.A.①③ B.①④ C.)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162卷文综政治.(2016年高考全国2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是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③④ C.②③ D.①④A.①② B)省政府参事一般由专家、知名企业家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31(2016年高考浙江文综政治3导等担任,他们可以以个人身份向政府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快速传至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②每一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同的④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③公民对政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①④ C. ②③ D. ①③A. B. ②④)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2016344 关于这张选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间接选举 1 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B.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差额选举 C.根据选票,该区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农村人大代表的4倍 D.在另选人姓名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并在上方符号栏内划“○”,该选票无效 5(2016年高考江苏政治13)某市民政局统计显示,目前该市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性工作占其总工作量的85% 以上,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1 (含答案)

经典精品试卷第6课北宋的政治

1.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赵光义 B.赵匡胤 C.赵光胤 D.柴荣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宋朝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 ) A.削弱相权 B.派文臣做知州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4.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北宋初年,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的时太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做皇帝也太艰难了,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宋太祖说此话的目的是() A.提醒石守信等人不要有异心 B.要求石守信等人要管好部下 C.要求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加强皇权 D.感谢石守信等人助其登上皇位 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7.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 A.实行养兵政策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练习题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练习题 主备人:高一政治组 2013-2-18 1.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1∶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这一修改。 A. 体现了人民民主、司法独立的要求 B. 构建了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 C. 立足于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护 D. 体现了既惩治罪犯犯罪又保护了人权的法制精神 3.(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 A.是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 B.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 C.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 D.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 4.(2012沪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下行使这一权利的是。 A.团员选举团支 部书记 B.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 C.工人选举职代会代表 D.选民选举区人大代表 5.(2012年山东20.)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 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09年高考广东卷)“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 7.(2011年北京30.)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1年全国新课标1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 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9.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2009年山东19.)某小区有些居民晚上经常一起打牌娱乐,影响乐一张姓居民的正常休息并引发争执,居民委员会就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