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的百年历程-ChinaXiv

加速器的百年历程-ChinaXiv
加速器的百年历程-ChinaXiv

加速器的百年历程

朱雄伟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分析讨论了加速器的百年历史, 从思想的萌芽、理论的突破与准备、技术的准备与储存、实验的成功、加速器的未来与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加速器, 电子, 质子, 重离子。 1. 思想的萌芽 加速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1,2】, 带电粒子加速这一思想与概念来自于原子散射, 加速器科学与技术历经百年沧桑。 大约1918年, 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的 Rutherford 运用氘氚粒子轰击原子核, 从而研究原子结构, 他需要有更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去产生原子反应。 这是加速带电粒子的最早的思想萌芽。 从那时起, 诞生了一门学科, 这就是加速器学科。 十九世纪麦克斯韦高度、系统总结了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成为电磁理论的基础, 电磁场的源头就是带电粒子。 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感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所以很自然的, 人们想到用电磁场来加速带电粒子。 这就是加速器的思想萌芽。

图一、粒子加速器的 Livingston 图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达百年, 如今加速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高能加速器从最初的桌面实验装置发展为大型的科学工程, 占地面积高达上千平方公里。 各种加速器思想相互碰撞有力地推动了加速器科学的发展。 图一为最近的高能加速器的 Livingston 图表。

2. 理论的突破、准备

带电粒子的加速依赖于电磁场,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感受到洛仑兹

c h i n a X i v :201807.00040v 1

F =q(E +V ×B)。 因此带电粒子能量的改变为 dW dt =qE ?V , 所以带电粒子与电场有能量交换,而与磁场没有能量交换。由麦克斯韦方程可知, 加速器最终运用电场来直接加速带电粒子, 静电场与射频电场都能用来加速带电粒子, 这对应于静电加速器与射频加速器。静电加速器属于早期的加速器,而现代加速器基本属于射频加速器, 我们只讨论射频加速器。电磁场满足基本的麦克斯韦方程。各种加速结构中电磁场属于闭合场理论。 目前常用或研究的加速结构有金属结构、介质结构、等离子体腔体。 电磁波的一个主要特性是它的色散关系,电磁波的色散关系是它的频率和波数之间的函数关系f (ω,k )=0, 电磁波的相速 v p =ωk , 群速 v g =dωdk 。相速大于光速的电磁波属于快波,而相速小于光速的电磁波属于慢波。加速结构中电磁波的色散关系。

考虑一个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 ( v =βc ), 而电磁场由麦克斯韦方程所描述,如果

(1)忽略运动电荷的辐射, P rad ≈0。 (2)带电粒子以近光速运动, β≈1。

(3)带电粒子运动区域没有其他自由电荷, q =0。

(4)带电粒子以近似直线运动, 没有其他的静电场、静磁场E static =0,B static =0。 (5)带电粒子运动介质没有折射率, N =1。

(6)带电粒子在远场区域运动, 远离其他场源, r/λ?1。

那么粒子没有获得加速。这就是普遍的加速定理。由以上普遍的加速定理, 可以演化出各种加速方法以及相应的加速器。

从最早的静电加速器到现代的共振加速器, 加速器的种类有静电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射频直线加速器、感应加速器、同步加速器、对撞机。 静电加速器由于高压技术的限制, 难以向高能方向发展。 回旋加速器属于弱聚焦加速器, 也难以向高能发展。 稳相原理、强聚焦原理的出现 , 使得射频直线加速器、同步加速器应运而生。 稳相原理使得粒子束团在相稳区振荡运动从而被捕获在相稳区。 强聚焦原理使得束团的横向捕获聚焦得以实现, 解决了设备庞大的问题。 不需要大型的磁铁技术。

3. 技术的准备与储存

加速器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进步, 现代加速器集众多的高技术于一体。 笔者认为电磁波的开发极大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 静场属于频率为零的电磁波。 加速器是一门主要研究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的学问。 人类已经开发的电磁波波谱从千米波到伽马射线【3】。 太赫兹波段在电磁波谱中占有特殊地位,太赫兹波段处于微波与红外光之间。 无论是经典力学向短波长逼近, 还是量子力学向长波长逼近, 在太赫兹尺度都遇到了困难, 笔者认为在太赫兹尺度可能需要诞生一门新的力学, 进而研究太赫兹波段的物理现象。 至今太赫兹波段的物理现象我们主要采用经典力学来分析解决问题。 加速器技术主要涉及高频技术、磁铁技术、电源技术、真空技术、束流测量技术、控制技术。

4. 实验的成功

加速器是一门实验科学, 强调的是 hands on 经验。 加速器理论的成功与否c h i n a X i v :201807.00040v 1

最终看加速器能否建造成功。 下面一连串的记录记载了加速器的辉煌的历史进程 ( 部分统计 ):

1918年, Rutherford 原子核散射实验.

1924年, Ising, 时变场加速。

1930年, Cockcroft, Walton, Van de Graaff, 高压倍增静电加速器.

1931年, Lawrence, 回旋加速器。

1945年, McMillan ,Veksler, 论述稳相原理。

1946年, W.Walkinshaw, 第一台电子直线加速器。

1947年, SLAC, MarkI, 电子直线加速器。

1949年, SLAC, MarkII, 电子直线加速器。

1950年, E.Courant, M.Livingston, 强聚焦原理。

1951年, SLAC, MarkIII, 电子直线加速器。

1961年, AdA, 正负电子对撞机, Frascati, Italy.,

1969年, ISR, 质子-质子对撞机, CERN, 瑞士。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

2000年, FLASH, DESY , 德国。

2010年, LCLS, SLAC , 美国。

2011年, SACLA, Spring 8,日本。

2015年, LHC, 西欧核子中心, 瑞士。,

2018年, LHCb, CERN , 瑞士。

......

5. 加速器的未来与展望

常规加速器的发展前沿有高能量和高亮度两个发展方向。 高能加速器是高能物理的有力工具。 物质的尺度越小, 所需要的粒子能量越高。 加速器的两个重要领域是未来光源( FLS )和未来对撞机 ( FCC )。未来光源包括自由电子激光和衍射极限环, ERL ( 能量回收型直线加速器 )概念目前已修正为具有返航加速功能的直线加速器, 同时兼具光源功能。 未来对撞机主要包括强子对撞机、轻子对撞机、轻子强子对撞机、伽马对撞机等几个方面。 需要强调的是在质子加速器领域, 有质子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和散裂中子源等。

在先进加速器概念( Advanced Accelerator Concept )领域, 新概念与新方法层出不穷。因为常规加速器有高压击穿问题, 笔者认为基于等离子体的加速器最具竞争力【4】。 加速结构应工作在真空状态下。在金属加速结构中,由于存在打火击穿问题,破坏了真空条件,所以难以建立很高的加速电场。在等离子体加速器中,加速电场建立存在于等离子体中,而等离子体本身处于离化状态,不存在打火击穿问题,所以可以建立高于常规金属加速结构几个数量级的加速电场。

参考文献:

1.S.Y .Lee, Accelerator Physics, World Scientific.. c h i n a X i v :201807.00040v 1

2. H. Wiedermann, Particle Accelerator Physics, World Scientific, 2016.

3.朱雄伟,张闯, 王书鸿, 陈森玉, 第四代光源-相干光源, 现代物理知识, 2009。

4. E.Esarey, Physics of laser-driven plasma-based electron accelerators, 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81, 2009.

100th

Anniversary of Accelerator

Xiongwei Zhu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and disccuss the 100 years of history for the accelerators. From the several differential vision angles: the thought seeds, the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and preparation, technical preparation, experimental experiences and the future accelerator, we expound the 100 years of history for the accelerators systemly and completely.

Key words: Accelerator, electron, proton, heavy ion. c h i n a X i v :201807.00040v 1

加速器的百年历程-ChinaXiv

加速器的百年历程 朱雄伟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分析讨论了加速器的百年历史, 从思想的萌芽、理论的突破与准备、技术的准备与储存、实验的成功、加速器的未来与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加速器, 电子, 质子, 重离子。 1. 思想的萌芽 加速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1,2】, 带电粒子加速这一思想与概念来自于原子散射, 加速器科学与技术历经百年沧桑。 大约1918年, 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的 Rutherford 运用氘氚粒子轰击原子核, 从而研究原子结构, 他需要有更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去产生原子反应。 这是加速带电粒子的最早的思想萌芽。 从那时起, 诞生了一门学科, 这就是加速器学科。 十九世纪麦克斯韦高度、系统总结了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成为电磁理论的基础, 电磁场的源头就是带电粒子。 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感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所以很自然的, 人们想到用电磁场来加速带电粒子。 这就是加速器的思想萌芽。 图一、粒子加速器的 Livingston 图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达百年, 如今加速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高能加速器从最初的桌面实验装置发展为大型的科学工程, 占地面积高达上千平方公里。 各种加速器思想相互碰撞有力地推动了加速器科学的发展。 图一为最近的高能加速器的 Livingston 图表。 2. 理论的突破、准备 带电粒子的加速依赖于电磁场,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感受到洛仑兹 c h i n a X i v :201807.00040v 1

F =q(E +V ×B)。 因此带电粒子能量的改变为 dW dt =qE ?V , 所以带电粒子与电场有能量交换,而与磁场没有能量交换。由麦克斯韦方程可知, 加速器最终运用电场来直接加速带电粒子, 静电场与射频电场都能用来加速带电粒子, 这对应于静电加速器与射频加速器。静电加速器属于早期的加速器,而现代加速器基本属于射频加速器, 我们只讨论射频加速器。电磁场满足基本的麦克斯韦方程。各种加速结构中电磁场属于闭合场理论。 目前常用或研究的加速结构有金属结构、介质结构、等离子体腔体。 电磁波的一个主要特性是它的色散关系,电磁波的色散关系是它的频率和波数之间的函数关系f (ω,k )=0, 电磁波的相速 v p =ωk , 群速 v g =dωdk 。相速大于光速的电磁波属于快波,而相速小于光速的电磁波属于慢波。加速结构中电磁波的色散关系。 考虑一个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 ( v =βc ), 而电磁场由麦克斯韦方程所描述,如果 (1)忽略运动电荷的辐射, P rad ≈0。 (2)带电粒子以近光速运动, β≈1。 (3)带电粒子运动区域没有其他自由电荷, q =0。 (4)带电粒子以近似直线运动, 没有其他的静电场、静磁场E static =0,B static =0。 (5)带电粒子运动介质没有折射率, N =1。 (6)带电粒子在远场区域运动, 远离其他场源, r/λ?1。 那么粒子没有获得加速。这就是普遍的加速定理。由以上普遍的加速定理, 可以演化出各种加速方法以及相应的加速器。 从最早的静电加速器到现代的共振加速器, 加速器的种类有静电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射频直线加速器、感应加速器、同步加速器、对撞机。 静电加速器由于高压技术的限制, 难以向高能方向发展。 回旋加速器属于弱聚焦加速器, 也难以向高能发展。 稳相原理、强聚焦原理的出现 , 使得射频直线加速器、同步加速器应运而生。 稳相原理使得粒子束团在相稳区振荡运动从而被捕获在相稳区。 强聚焦原理使得束团的横向捕获聚焦得以实现, 解决了设备庞大的问题。 不需要大型的磁铁技术。 3. 技术的准备与储存 加速器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进步, 现代加速器集众多的高技术于一体。 笔者认为电磁波的开发极大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 静场属于频率为零的电磁波。 加速器是一门主要研究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的学问。 人类已经开发的电磁波波谱从千米波到伽马射线【3】。 太赫兹波段在电磁波谱中占有特殊地位,太赫兹波段处于微波与红外光之间。 无论是经典力学向短波长逼近, 还是量子力学向长波长逼近, 在太赫兹尺度都遇到了困难, 笔者认为在太赫兹尺度可能需要诞生一门新的力学, 进而研究太赫兹波段的物理现象。 至今太赫兹波段的物理现象我们主要采用经典力学来分析解决问题。 加速器技术主要涉及高频技术、磁铁技术、电源技术、真空技术、束流测量技术、控制技术。 4. 实验的成功 加速器是一门实验科学, 强调的是 hands on 经验。 加速器理论的成功与否c h i n a X i v :201807.00040v 1

直线加速器结构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南京市鼓楼医院仙林国际医院项目基本医疗区工程工程业主: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建设地点: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仙鹤片区 结构体系:医疗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建筑规模:本工程建筑面积为104616.00㎡(地上三~四层,地下一层); 周边环境:本工程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仙鹤片区地处,北为灵山北路。 直线加速器基础底板厚300,基础底板面标高-2.15米、-2.70米。层高:(基础底板面~楼板底)4米。共一层。墙板厚800㎜、1300㎜、1250㎜,顶板厚1300㎜、2500㎜。混凝土分层浇灌,每层1200㎜左右,初凝后浇灌上层混凝土,(1小时~2小时)。 【三】1.3米厚墙模板计算书 一、墙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1300mm,高度4200mm,两侧楼板高度130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内龙骨布置21道,内龙骨采用50×100。 外龙骨间距40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Φ48×3.5。 对拉螺栓布置5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400+500+500+600+600mm,断面跨度方 向间距400mm,直径14mm。 二、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 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放疗科规章制度

放疗科规章制度 【放疗科工作制度】 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系统,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诊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密切与其他科室的联系,积极开展医教研工作。 二、执行各类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人员相对固定,个别岗位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轮换。 三、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要求,制定科室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每月、每季度小结,年终总结。 四、每周召开科会,传达周会内容,小结一周工作,研究和安排下周工作。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五、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考勤。 六、开设专科门诊,应当派中、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 七、严格掌握放射治疗适应症。实施放射治疗的病人应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并经诊断确属放射治疗疾病。 八、建立新病人、疑难病例放疗前集体讨论制度,并记录在专用本。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诊疗质量。 九、治疗前认真核对治疗计划,选择合适的照射条件,保证靶区吸收剂量的均匀性,对患者非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十、对拟行放射治疗的病人应当要求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十一、加强与各科室的联系,互通信息,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十二、物品和药品的管理应有专人负责。 十三、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放疗科仪器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仪器设备的帐册,专人负责,做到帐物相符。 二、每台仪器应有操作规程,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定步骤操作。新来人员和进修人员在未掌握使用方法前,不得单独操作仪器。 三、使用中如果仪器发生故障应当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尽快修理,并记录在

案。 四、仪器技术档案(说明书、线路图、故障及维修记录)应保存良好。 五、直线加速器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5℃;相对湿度20%-65%,做到防寒、防热、防潮、防尘和防火。 【放疗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科室大门及房门钥匙,防止丢失;一旦不慎丢失,应及时报告,并做紧急处理。 二、工作人员下班前必须检查仪器、水、门及关窗锁门。全科人员应知道电源总开关位置,并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三、非工作需要,科室内不得使用电炉。 四、未经科室同意,本科工作人员不得在科内留宿。 五、提高警惕,杜绝安全隐患,发生重大事故应及时汇报领导。 六、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放疗科资料管理制度】 一、放疗申请单项目应填写齐全(、部位、物理条件、剂量),治疗结束后治疗单应保留归档。 二、各种登记簿应保持整洁,项目填写齐全。每年度更换,妥善保存。 三、模拟定位片、磁带要按规定地点存放。医生借阅模拟定位片应办理手续,经借医生应签名并按期归还。 四、建立随访制度,由门诊护士负责随访,填写随访登记卡片、统计报告与疾病诊断符合率。 五、使用计算机管理数据、资料的,应当及时拷贝备份文件。 【放疗科查对和交接班制度】 一、接受放疗申请单时,做到五查:查姓名、部位、物理条件、剂量及交费。 二、查对放疗申请单书写是否规范,是否有主治医生以上人员审签。 三、查对治疗剂量是否经过物理师计算核对。 四、各岗位工作人员交接各班尚未结束的工作和特殊情况。 【放射治疗计划质量管理制度】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发展历程

加速器发展历程 放疗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国际上 1) 1895 年:伦琴发现了X 线。 2) 1896 年:用X 线治疗了第1 例晚期乳腺癌; 3) 1896 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 4) 1913 年:研制成功了X 线管,可控制射线的质和量; 5) 1922 年:生产了深部X 线机; 6) 1923 年:首次在治疗计划中应用等剂量线分布图; 7) 1934 年:应用常规分割照射, 沿用至今; 8) 1951 年:制造了钴60 远距离治疗机和加速器,开创了高能X 线治疗深部恶性肿 瘤的新时代; 9) 1953 年:第一台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英国使用; 10) 1957 年:在美国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直线加速器,标志着放射治疗形成了完全独立 的学科; 11) 1959 年:Takahashi 教授提出了三维适形概念; 12) 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应用高能射线大面积照射霍奇金淋巴瘤, 使其成为可治愈 的疾病; 13) 20 世纪70 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CT、MRI 的出现, 制造出三维治疗计划系 统和多叶光栅,实现了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治疗学进入了从二维到三维治疗的崭新时代; 14) 20 世纪80 年代:出现了多叶光栅 (即多叶准直器),可调节X 射线的

强度,开创了调强放射治疗( IMRT) ; 15) 最近十年,广泛开展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三维适形放疗 (3-dimentional conformal radio- therapy, 3D-CRT) 、调强适形放疗(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和图象引导放疗 (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IGRT) 等新技术。

直线加速器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直线加速器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其标准图(包括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交底等设计文 件)、工程地质报告 2.直线加速器施工补充图纸 3.本工程的施工方案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10.直线加速器厂方要求 三、工程概况 1.忠县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二标段门诊医技楼工程直线加速器机房结构设计通过墙和顶板钢筋混凝土的厚度来防直线加速器的辐射,墙厚分别为:800mm、950mm、1300mm、1400mm、1700mm、2700mm,其中,主要为1300mm,基础底板面至直线加速器顶板面的高度为;直线加速器机房顶板厚度分别为:1600mm、2600mm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2.直线加速器机房混凝土强度等级: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根据施工图设计及直线加速器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确定施工主要采取措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1浇筑前委托重庆市忠县有可以做此混凝土配合比的权威检测单位做配合比设计,设计目标:延缓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 1.2.2 材料选择:选用低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减少水泥用量、采用本地优质“乌江砂”作为细骨料、在保证泵送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粗骨料碎石的粒径、用饮用水搅拌、添加:KS泵送剂、膨胀剂、粉煤灰、纤维、硅粉等。在混凝土浇筑前完成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件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加速器发展历史

加速器发展历史 ?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源中能量为几个MeV、速度为2×109厘米/秒的高速α粒子束(即氦核),轰击厚度仅为0.0004 厘米的金属箔的“靶”,实现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利用靶后放置的硫化锌荧光屏测得了粒子散射的分布,发现原子核本身有结构。 ?静电加速器(1928年)、回旋加速器(1929年)、倍压加速器(1932年)等不同设想几乎在同一时期提了出来,并先后建成了一批加速装置。 ?1932年美国科学家柯克罗夫特和爱尔兰科学家沃尔顿建造成世界上第一台直流加速器——命名为柯克罗夫特-沃尔顿直流高压加速器,以能量为 0.4MeV的质子束轰击锂靶,得到α粒子和氦的核反应实验。这是历史上第 一次用人工加速粒子实现的核反应,因此获得了195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1933年美国科学家凡德格拉夫发明了使用另一种产生高压方法的高压加速器——命名为凡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 ?奈辛于1924年,维德罗于1928年分别发明了用漂移管上加高频电压原理建成的直线加速器,由于受当时高频技术的限制,这种加速器只能将钾离子加速到50keV。但在此原理的启发下,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劳伦斯 (https://www.360docs.net/doc/093047672.html,wrence)1932年建成了回旋加速器,并用它产生了人工放射性同位 素,为此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这是加速器发展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1945年,前苏联科学家维克斯列尔和美国科学家麦克米伦各自独立发现了自动稳相原理,英国科学家阿里芳特也曾建议建造基于此原理的加速器——稳相加速器。 自动稳相原理的发现是加速器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导致一系列能突破回旋加速器能量限制的新型加速器产生:同步回旋加速器(高频加速电场的频率随倍加速粒子能量的增加而降低,保持了粒子回旋频率与加速电场同步)、现代的质子直线加速器、同步加速器(使用磁场强度随粒子能量提高而增加的环形磁铁来维持粒子运动的环形轨迹,但维持加速场的高频频率不变)等。

医院直线加速器室专项施工方案(超厚墙)

目录 一、编制依据 0 二、工程概况 (1) (一)基本概况 (1) (二)、结构特点 (1) 三、施工计划 (3) (一)、工期计划 (3) (二)、材料及设备计划 (3) 四、施工工艺 (4) (一)、施工流程 (4) (二)、主要施工工艺选择 (4) (三)、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5) (四)、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12) (五)、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 (16) 一、编制依据 1、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区一医院医疗综合大楼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8、《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1、现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 二、工程概况 (一)基本概况 1、本工程总建筑面积.79平方米,建筑物相对高度75.50米,地下1层,地上18层。其中医技及住院楼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框架及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门诊楼由其中三部分组成,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除图中特别标明外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基础形式为医技及住院楼采用筏板基础及柱下独立基础,门诊楼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2、在地下室内设有1间医用直线加速器室,由于其有一定放射性,设计为超厚墙板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结构特点 直线加速器房位于地下室内2-16轴~2-19轴交2-C轴~2-F轴范围,该范围地下室层高6.450m。因需具有一定防辐射要求,设计为超厚墙、板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厚1.0m、1.2m、1.3m、2.5m,顶板厚度1.3m、2.5m,详图2-1、2-2。墙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掺加适量聚丙烯纤维。

直线加速器操作规程

直线加速器操作规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直线加速器操作规程(P R I C I S E) 1、开机: 打开机柜上的电源开关。键入RESET键,控制台屏幕显示进入PRIMUS界面。 然后键入F1键进入治疗模式。机器预热,屏幕下方提示WURMUP,进入待机状态。 2、病人更换拖鞋进入机房,躺在治疗床上,先松开床锁。将治疗床升至要求高度, 使三维激光与病人体表的激光线完全重合,然后核对源皮距,调节射野面积、准直器角度、机臂角度以及添加附件。认真检查治疗单,确认各项条件准确无误后,固定病人,锁定治疗床,关闭屏蔽门,退出机房。 3、工作人员进入控制室,根据医嘱治疗单要求,在控制台操作键盘上输入病人治疗 中所要求的能量、治疗剂量(MU)。经核对无误后,键入ACCEFT键,将右上角的钥匙右旋至RAD ON,启动绿色的RAD ON开关,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通过监视器密切观察病人体位有无变动,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既按下黄色的RAD OFF 键,中止治疗。 4、需要通过LANTIS网络管理的病人,应先启动LANTIS主机,键入 CTRL+ALT+DEL,点击ENTER, 输入个人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登陆。选择治疗所需的病人双击进入治疗界面,然后点击DOWNLOAD FIELD 进行传输治疗.如果实施分组编程治疗,摆位完毕后,应先将机臂旋转至180度,确定无任何碰撞后,方可进行治疗。 5、治疗完毕后,将右上角的钥匙左旋至PGM/RDY位置,打开屏蔽门,进入机房。 松开床锁,将床降至合适的高度,安全放下病人,然后进行下一位病人的治疗。 6、全日治疗完毕后,关闭机柜电源,清洁机房。

综合探究四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教学设计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 磐安县尖山镇中胡东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以新课程九年级第二单元《资源出现短缺》内容为依据,结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创设的。资源问题既是全球性问题,又是反映我国基本国情的突出问题;既是源于历史与地域关系的发展问题,又是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既是国家和社会面对的挑战,又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人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基本的社会生活和活动领域这一主线上的重要一环,只有了解当今的资源形势,才能主动地关注反思个人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短缺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加剧,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这也赋予本课内容极强的社会现实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现代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社会生活中,处于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着物质需求日益增长,他们已司空见惯了浪费,习惯了一次性用品,浸染着侈奢的消费……同时,好面子、爱攀比、赶潮流等是中学生一种普遍的心态。学生对勤俭节约没有特别深的体会与感受,有节约与自己无关,我无能为力、节约无用的思想,甚至会把节俭看成是小气,把节约视为寒酸。另一方面,中学生处于半成人化时期,可塑性强,求知渴望强烈,容易受激发与鼓动,有较强的情感体验,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学生对于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认知需求,社会意识也不断地增强。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熟悉的资源,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感受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能列举生活中浪费现象,提出自己的节约措施。 2.从利用的角度理解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感受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身边的现象来认识节约的现实意义;从自我践行的角度提出节约资源的做法。 3.树立节约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努力当好保护资源的宣传者与实践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青少年自觉节约保护资源。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设置情景法、讨论法 六、设计思路

放疗科规章制度及职责

放疗技术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机日常投照等任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放疗防护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2、熟练掌握治疗机的基本性能、主要附件及各类开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管、简单故障排除方法、严防机器不应有的损伤及零配件、材料的缺失。 3、详细阅读、正确执行医嘱,如有不详或疑问时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提出,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4、了解并掌握各种治疗体位的重要点,严格按照投照要求操作。 5、负责做好新病人放疗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宣教工作,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 6、正确记录放射治疗单,保证正确无误,坚持每周查对。 7、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工作结束后各种开关必须复原。 8、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开展新技术、新疗法。 做好有关资料积累和保管。

23EX直线加速器操作规程 1、开机前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2、开机后检查水温、水压、水位、真空泵读数、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维修人员。 3、检查各种指示灯是否完好,机架运转、床升降、激光灯、灯光野面积及距离灯等各种参数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 4、打开MLC控制电脑进行自检,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物理师和维修人员。 5、清点各种治疗配件是否完整并做好记录。 6、治疗前先测试各种能量级射线出束情况和剂量率是否稳定,如有异常应立即向无理师和工程师汇报。 7、保持机器的清洁、整齐,进机房必须换工作鞋。 8、上班时间服装整洁、挂工作牌、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不串岗、不脱岗,工作场所不吸烟不吃零食。 9、正常治疗时间外不得私自开机治疗病人,特殊情况需治疗病人的,须先经医务科批准同意。 10、非本科室人员不得操作机器。 11、关机后再次检查机器状况,切断须切电源、搞好卫生方可离开。

加速器概述

加速器概述 accelerator 定义 定义:一种使带电粒子增加速度(动能)的装置。加速器可用于原子核实验、放射性医学、放射性化学、放射性同位素的制造、非破坏性探伤等。粒子增加的能量一般都在0.1兆电子伏以上。加速器的种类很多,有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静电加速器、粒子加速器、倍压加速器等。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把带电粒子加速到较高能量的装置。利用这种装置可以产生各种能量的电子、质子、氘核、α粒子以及其它一些重离子。利用这些直接被加速的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作用,还可以产生多种带电的和不带电的次级粒子,象γ粒子、中子及多种介子、超子、反粒子等。目前世界上的加速器大多是能量在100兆电子伏以下的低能加速器,其中除一小部分用于原子

核和核工程研究方面外,大部分用于其他方面,象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医学、固体物理等的基础研究以及工业照相、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高纯物质的活化分析、某些工业产品的辐射处理、农产品及其他食品的辐射处理、模拟宇宙辐射和模拟核爆炸等。近年来还利用加速器原理,制成各种类型的离子注入机。以供半导体工业的杂质掺杂而取代热扩散的老工艺。使半导体器件的成品率和各项性能指标大大提高。很多老工艺不能实现的新型器件不断问世,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因此而大幅度提高。加速器的发展 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源中能量为几个MeV、速度为2×109厘米/秒的高速α 粒子束(即氦核)作为“炮弹”,轰击厚度仅为0.0004厘米的金属箔的“靶”,实现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利用靶后放置的硫化锌荧光屏测得了粒子散射的分布,发现原子核本身有结构,从而激发了人们寻求更高能量的粒子来作为“炮弹”的愿望。 静电加速器(1928年)、回旋加速器(1929年)、倍压加速器(1932年)等不同设想几乎在同一时期提了出来,并先后建成了一批加速装置。 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 用人工方法产生高速带电粒子的装置。是探索原子核和

直线加速器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其标准图(包括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交底等设计文件) 、工程地质报告 2. 直线加速器施工补充图纸 3. 本工程的施工方案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6.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8.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10. 直线加速器厂方要求 三、工程概况 1. 忠县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二标段门诊医技楼工程直线加速器机房结构设计通过墙和顶板钢筋混凝土的厚度来防直线加速器的辐射,墙厚分别为:800mm950mm 1300mm 1400mm 1700mm 2700mm其中,主要为1300mm基础底板面至直线 加速器顶板面的高度为7.0m;直线加速器机房顶板厚度分别为:1600mm 2600mm 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2. 直线加速器机房混凝土强度等级: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梁、板混 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四、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1 根据施工图设计及直线加速器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确定施工主要采取措施。 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1 浇筑前委托重庆市忠县有可以做此混凝土配合比的权威检测单位做配合比设计,设计目标:延缓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 1.2.2 材料选择:选用低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减少水泥用量、采用本地优质“乌江砂”作为细骨料、在保证泵送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粗骨料碎石的粒径、用饮用水搅拌、添加:KS泵送剂、膨胀剂、粉煤灰、纤维、硅粉等。在混凝土浇筑前完成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件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1.3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3.1 浇筑前先用水湿润钢筋及模板,使钢筋和模板的温度降低。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浇筑高采用全面分层循环连续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1.3.2 度在300mm到500mm之间,并且要放慢速度,但一定要保证上层混凝土浇筑下去时下层混凝土还在塑性状态。 1.4 混凝土降温和保温措施 1.4.1 本工程采用外部保温和内部降温相结合来控制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温差,防止由于温差过大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 1.4.2在直线加速器墙体和顶板内用DN20的镀锌钢管设置水循环管网5套,每套独立给排水;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岗位职责 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近代我国百年(1840_1949)革命探索历程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2.1900 义和团运动: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3.1898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想通过变法将中国引向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4.191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5.1915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91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2.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3.1926-1927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4.1927武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5.1927年10月井冈山会师,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6.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1934-1936红军长征:粉碎了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8.1936“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又称双十二事变。 9.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1945-1949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详细如下:

粒子加速器的基本知识

粒子加速器的基本知识 2010-10-28 | 【大中小】【打印】【关闭】 粒子加速器是用来产生和加速带电离子的装置。粒子加速器一般包括用于产生带电粒子的离子源、用于传输束流的束运线、加速装置和实验终端等。 粒子加速器的主要设备包括各类磁铁元件、电源、真空设备、高频、注入引出元件、诊断元件和控制系统等。其中,二极磁铁用于改变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四极磁铁用于对带电粒子束进行聚焦,通常还包括六极磁铁、八极磁铁和校正磁铁等。加速器的磁铁大都是电磁铁,需要专用电源对其供电。此外,由于带电粒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会损失能量,受到散射而损失,带电粒子的传输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这就意味着从离子源经过束运线,最终到实验终端的整个传输过程都必须维持真空环境,所以加速器的真空系统往往十分庞大。很多粒子加速器都采用高频腔来产生交变电场来加速或捕获带电离子,所以高频系统是粒子加速器的重要部件之一。注入引出元件分别用于带电离子的注入和引出;诊断元件用来测量束流的位置、强度、发射度、能量和Q值等信息,是加速器调束人员和物理实验人员的“眼睛”;控制系统用于远程获取和控制加速器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同步加速器中,由于各相关设备必须统一按照预设的运行模式同步运行,快速、可靠的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核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采用一定能量的粒子束轰击打靶,改变靶原子核的状态,通过分析靶原子核状态改变后的结果,可以了解微观物质的组成和运动的规律。早期的核物理实验所用的粒子都是由天然的钋和镭的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深入进行核物理研究需要粒子种类可变、能量更高和束流更强的粒子束,这就对用人工的方法产生不同种类,能量可变的高能粒子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由此推动了粒子加速器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粒子加速器所提供的离子种类越来越多,能量范围越来越高,粒子加速器已经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根据所加速粒子种类的不同,粒子加速器可以分为电子加速器和重离子加速器。其

某医院直线加速器重晶石混凝土方案

**********医院迁建工程直线加速器机房大体积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施工 专 项 方 案 **********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 设计概况 (1) 2 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 (1)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主要方法 (2) 3.1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2) 3.1.1垫层混凝土施工 (2) 3.1.2基础钢筋施工 (2) 3.1.3基础模板施工 (2) 3.1.4底板普通混凝土的浇筑 (3) 3.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3) 3.2.1墙、顶板钢筋施工要点 (3) 3.2.2墙、顶板模板工程 (4) 3.2.3墙、顶板大体积重晶石混凝土工程 (5) 4 质量控制 (9) 5 防辐射专项验收 (10) 6 附:模板及支架计算书 (10)

大体积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施工方案 1 设计概况 本工程住院楼地下室设有二个直线加速器机房,结构设计为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其中墙板厚度为1100,局部为2400,顶板厚度为1150,局部为2400,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范畴。抗辐射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小于2.35克/立方厘米,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结构类型为一类,基础为二类。 2 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 医用直线加速器对肿瘤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防护不当,其高能电磁辐射也会给周边人员造成伤害。为了防止射线的泄漏,除进出治疗室的各种管道和线路均应预留、预埋外,不允许成型后钻孔,更不能有穿透的施工缝,并要严防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反应引起的裂缝。因此,除了应做好原材料的选择和优化配合比以及各种管道和线路的预留、预埋外,还必须做好施工缝的设置,不能有穿透的施工缝。 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必须作为主控对象,做好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测。 (1)混凝土结构厚度大,属大体积混凝土范畴,应采取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2)设计要求抗辐射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 (3)抗辐射混凝土的密度不小于2.35克/立方厘米。

电子直线加速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直线加速器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496-45 电子直线加速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准备 1、合设备室整机电源墙壁闸,接通电源。 2、打开操作台面上微机钥匙开关,启动计算机。 3、打开低压电压钥匙开关,启动整机低压电源,按下故障复位键或使用故障复位钥匙开关,清除上电过程中芯片处理不确定状态造成的故障报警,此时自动进行15分钟左右的预热。 4、按下设备室三相交流稳压器绿色按键启动稳压电源。 二:摆位 1、打开手控盒上的光野灯,测距灯及床面左右前后的电动锁。 2、观察模拟灯光与照射野部位是否相对,如有偏斜则移动床面,旋转准直器校正方位,使之完全相对。

3、不规则野需要在托盘上用铅块档铅。 4、如同中心治疗摆位程序为打开激光灯、升床对野、对角度。 5、摆位完毕关闭模拟灯光、锁床。 6、关闭治疗室门,回到控制台,打开高压电源开关。 三、控制台操作 1、屏幕上出现有主菜单,根据需要用上下键头移动光标到欲选项位置上,按Enter键到相应方式参数输入屏幕。 2、常规治疗方式:在主菜单屏幕下选择第一项 3、弧形治疗方式:在主菜单屏幕下选择第二项 4、楔形治疗方式:在主菜单屏幕下选择第三项。 5、一项参数输入完毕后按“Enter”键,光标自动移至下一项参数输入位置,各项参数输入完毕进入治疗控制菜单的屏幕,按下“Y”“Y”“N”键和照射按钮,照射开始。 6、照射完毕后,切断高压电源,按下“S”键返

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及其应用

粒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历史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加速器的 发展现状,以及加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加速器、粒子、发展、应用 自卢瑟福1919年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来的α射线轰击金属箔,实现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后,物理学家认识到要想认识原子核,必须用高速粒子来轰击原子核。在粒子加速器问世之前,人们用于研究原子核结构的粒子束有两种[1]: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和来自天外的宇宙射线。然而,前者放射线粒子的流强太低,能量不高,因而产生核 反应的几率很小。宇宙射线粒子的能量可高达21 10eV,但其强度太弱,并且实验结果难以预料。因此,粒子加速器因运而生。粒子加速器引(particle accelerator)是用人工方法产生高速带电粒子的装置,是探索原子核和粒子的性质、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在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也都有重要而广泛的实际应用。 1、粒子加速器的发展 1.1直线加速器 第一代加速器属于直线加速器[2]。一个电子经过电势差为1伏特的电场加速后的能量是1电子伏特(简写为1eV)。借助一个很强的电场,质子或者电子被加速。这种加速器的主要目标是要获得尽可能高的电压。 1932年美国科学家柯克罗夫特和爱尔兰科学家沃尔顿建造成世界上第一台直流加速器——柯克罗夫特-沃尔顿直流高压加速器[3],以能量为40万电子伏特的质子束轰击锂靶,得到α粒子和氦的核反应实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人工加速粒子实现的核反应,二人因此获得了195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虽然直线加速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要进一步提高加速粒子的能量就要进一步提高电压,这成了直线加速器发展的瓶颈。直线加速器所加速的粒子能量比较低,这对于探索原子核、发现新粒子起不了很大的作用,物理学家迫切需要更高能量的粒子来轰击原子核,探索更深层次的物理世界。 1.2 回旋加速器

医院直线加速器室专项施工方案超厚墙

医院直线加速器室专项施工方案超厚 墙

直线加速器室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基本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结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施工重点及难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工期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材料及设备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施工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主要施工工艺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钢筋工程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安全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