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要点

计 说 明 与 计 算 书

一、设计项目 某城市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

二、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混凝剂 消毒剂

原水 混凝池 沉淀池 滤池 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

脱水机房 污泥处理

三、设计水量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

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城镇水厂只用水量

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

d

m Q /12247211340008.1a)Q 1(3d =?=+=

d m Q /1134006300183d =?=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

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

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 Q d ——设计供水量(m 3/d ),为115668m 3/d.

四、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

1、加药间设计计算

已知计算水量Q=122472m 3/d=5103m 3

/h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

经验,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51.4mg/L ,药容积的浓度b=15%,混

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4.1.2. 设计计算

1 溶液池容积1W

m 9.2015

24175103x 4.51417b 1=??==n aQ V ,取21m 3 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30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3600m 3/h;

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

用,保证连续投药。单池尺寸为1m .35m .20m .3??=??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

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m 1.28.25.20.3=??=W 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

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 ,

按1h 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2W

312m 3.6213.03.0=?==W W

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 ),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

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m m m H B L 1.25.15.2??=??,高度中包括超高

0.2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2。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 3

'4.67.15.15.2m W =??=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 S L t /5.1010

6010003.660w q 20=??==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100mm ,相应流速d=1.16m/s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3 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

210002121000

===0.486

246060246060

w L

q S

????

????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25mm,相应流速为1.17m/s。

4 溶解池搅拌设备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5 计量投加设备

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

h

W

/

m

75

.1

12

21

12

q3

1=

=

=

式中:

1

W——溶液池容积(m3)

耐酸泵型号J-D1600/2.0选用2台,一备一用.

6 药剂仓库

考虑到远期发展,面积为150m2,仓库与混凝剂室之间采用人力手推车投药,药剂仓库平面设计尺寸为10.0m×15.0m。

4.2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4.2.1设计参数

设计总进水量为Q=86400m3/d,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0m/s。计算草图如图2-1。

图4-1 管式静态混合器计算草图

4.2.2 设计计算

1.设计管径

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量

h m d m Q q /7.0/612362

122472n 33==== 则静态混合器管径为:

m v q D 94.00.114.37.044=??==

,本设计采用D=800mm ; 2.混合单元数

按下式计算 40.09.00.136.2v 36.23.0-5.0-3.0-5.0-=??=≥D N ,本设计取N=3;

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 10m .339.01.11.1=??==DN L

3.混合时间

T=s L 10.31

10.3v ===

4.水头损失 5m .023.0394

.07.01184.0d 1184.04.42

4.42∠=??==n Q h ,符合设计要求。

5.校核GT 值

1363.79810

.31014.123.09800r --=???==

S uT h G ,在700-10001s -之间,符合设计要求

884.02 2.642333.822000GT =?=≥,水力条件符合设计要求。 4.3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122472m 3/d=5103m 3/h,池数n=2座,单池设计流量Q’=2552m 3

/s ,絮凝时间t=20min.

1、絮凝池尺寸设计计算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

3m 85160

20255260=?==QT W 根据水厂系统布置,水深H 取4.5m,采用三排搅拌器,则水池长度:

L zH α≥

18m 5.433.1=??=L

池子宽度: m LH W B 5.105

.418851=?==

2、搅拌器尺寸

每排上三个搅拌器,每个搅拌器长:

()m l 2.33/2.04-5.10=?=

式中 0.2——搅拌器间的净距和其离壁的距离为0.2m

搅拌器外缘直径:

D=4.5—2?0.15=4.2m

式中 0.15——为搅拌器上缘离水面及下缘离池底的距离0.15m

每个搅拌器上装有4块叶片,叶片宽度采用0.2m ,每根轴上桨板总面

积为 27.7342.02.3m =???,占水流截面积225.475.45.10m =?的21% ,小

于25%的要求。

3、每个搅拌器旋转时克服水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各排叶轮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s m v s m v s m v /2.0;/35.0;/5.0321===。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0D =4.2-0.2=4m 。叶轮转数及角速度分别为:

第一排:

s rad w D v n /24.0,min r/4.20

.414.35.06060011==??==

π 第二排

s rad w D v n /17.0,min r/7.1414.335.06060022==??==

π 第三排

s rad w D v n /10.0.min r/0.10.414.32.06060033==??==π

桨板宽长比b/l=0.20/3.2=0.06<1,查表得10.1=ψ

5681

.92100010.12g k =??==ψρ

第一排每个叶轮所耗功率:

()()

kw r r yklw N 068.045.1-65.140824.02.3564-408443

414231=???==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第二、第三排每个叶轮所消耗功率分别为0.024kw 、 0.005kw.

4 、电动机功率:

第一排所需功率为kw 204.03068.001=?=N

第二排所需功率为kw 027.03024.002=?=N

第三排所需功率为kw 015.03005.003=?=N

设三排搅拌器合用一台电动机带动,则絮凝池所耗总功率为0N ∑为

291kw .0015.0027.0204.00=++=∑N

电动机功率(取7.0,75.021==ηη):

kw 55.07.075.0291.02

10=?=∑=ηηN N 5、核算平均速度梯度G 及GT 值(按水温20°C 计,μ=102×10-6 kg ·s/m 2)

第一排:

16

10127103

851102204.0102u 102--=???=?=S W N G 第二排:

16

20216103

851102072.0102u 102--=???=?=S W N G 第三排:16

3

0337103851102015.0102u 102--=???=?=S W N G 絮凝池平均速度梯度:

41

601016.26020181810

851102291.0102102?=??==???=∑=

--GT S uW N G 经核算,G 值和GT 值均较合适。

4.4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 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 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 斜板有效系数η取0。75,η=0.6~0.8

③ 斜板水平倾角 θ=60°

④ 斜板斜长 L=1.5m

⑤ 斜板净板距 P=0.1m P 一般取50~150mm

⑥ 颗粒沉降速度 μ=0.4mm/s=0.0004m/s

2. 沉淀池面积

2

m 43750004.075.031.1=?==ημ

Q A f 式中 Q ——进水流量,m3/s

q ——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200f f '8750m cos604375cos ===

θA A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 4.斜板高度

m l 3.160sin 5.1sin h 0=?==θ

5.沉淀

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 2=0.1m ,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 3=0.8m ,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m Vh Q B 4.503.102.031.1=?==

6.斜板组合全长计算

斜板间隔数 个5041.04.50===

p B N

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 第一章室内冷水系统 (3) 一竖向分区 (3) 二用水量标准及计算 (3) 三冷水管网计算 (4) 四引入管及水表选择 (9) 五屋顶水箱容积计算 (10) 六地下贮水池容积计算 (11) 七生活水泵的选择 (11) 第二章室内热水系统 (12) 一热水量及耗热量计算 (12) 二热水配水管网计算 (12) 三热水循环管网计算 (15) 四循环水泵的选择 (16) 五加热设备选型及热水箱计算 (17) 第三章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18) 一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计算 (18) 二消防水泵的选择 (20) 三消防水箱设置高度确定及校核 (20) 四消火栓减压 (20) 五消防立管与环管计算 (21) 六室外消火栓与水泵接合器的选定 (21)

第四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22) 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本设计数据 (22) 二喷头的布置与选用 (22) 三水力计算 (22) 四水力计算 (23) 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泵的选择 (26) 第五章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 (28) 第六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29) 一排水管道设计秒流量 (29) 二排水管网水力计算 (29) 三化粪池设计计算 (33) 四户外排水管设计计算 (34) 第七章建筑雨水系统设计 (35) 一雨水量计算 (35) 二水力计算 (36)

第一章室内冷水系统 一.竖向分区 本工程是一栋十二层高的综合建筑,给水分两个区供给。一、二、三层商场和办公室作为低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三至十二层客房作为高区,由屋顶水箱供水。 二.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计算 1.确定生活用水定额q d 及小时变化系数k h。 根据原始资料中建筑物性质及卫生设备完善程度,按《建筑给水排水规范》确定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见下,未预见用水量高区按以上各项之和的15%计,低区按10%计。列于用水量表中。 2.用水量公式: ①最高日用水量 Q d =Σmq d /1000 式中 Qd:最高日用水量,L/d; m:用水单位数,人或床位数; q d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人.d,L/床.d,或L/人.班。 ②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 Q h =Q d K h /T 式中 Q h :最大小时用水量,L/h; Q d :最高日用水量,L/d; T: 24h; K h :小时变化系数,按《规范》确定。⑴.高区用水量计算 客房:用水单位数:324床; 用水定额:400L/(床/d); 时变化系数Kh=2; 供水时间为24h 最高日用水量Qd=324×400=129600L/d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Qh=Kh×Qd/24=10.8 m3/h 未预见水量:按15%计,时变化系数Kh=1. 最高日用水量Qd=129600×15%=19400L/d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Qh=19400/24=0.81 m3/h ⑵.低区用水量计算 办公:用水单位数:442×2×60%/7=76人 用水定额50L/(人*班) 时变化系数Kh=1.5

水厂计算书

一、设计原始资料 1.源水水质资料: 2.石英砂筛分曲线: 3.厂区地形图(1:500) a=130m,b=170m,水厂所在地区为粘土地区,厂区地下水位深度4.41米,地面标高175.3m,主导风向西南风。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8.8万m3/d。

二、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 1.设计规模 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8.7万m3/d,水厂的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 水厂设计水量为:Q 0=1.05Q d =1.05×87000=91350 m3/d 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水厂处理工艺流程框图(构筑物): ↓ ↓ ↓ ↓ ↓ ↓ ↓ ↓

三、配水井设计计算 1.配水井设计规模为3806.25m3/h=1.06m3/s。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 取T=2.5min取,则配水井有效容积为W=QT=3806.25×2.5/60=168.6m3。2.进水管管径D1=1100mm,v=1.13m/s,在1.0m/s-1.2m/s范围内。进水从配水 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q=1.06/2=0.53m3/s。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3.堰上水头H: 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q=0.53m3/s=530L/s,一般大于100L/s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s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取0.5m)。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 3/2 q 式中q——矩形堰的流量,m3/s; m——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m=0.42; b——堰宽,m,取堰宽b=6.28m; H——堰上水头,m。 则有: H=0.1m 4.堰顶宽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B/H<0.67时,属于矩形薄壁堰。取B=0.05m,这时B/H=0.5(在0~0.67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5.配水管管径D2=900mm,v=0.84m/s,在0.8m/s-1.0m/s范围内。配水井外径 为6m,内径为4m,井内有效水深H =5.9m,考虑堰上水头和一定的保护高度, 取配水井总高度为6.2m。 四、混合工艺设计及计算 1.混合器设计: 混合采用管式混合,设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50m,设计流量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1总论 (3)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3) 1.2基本资料 (3) 1.2.1水厂规模 (3) 1.2.3厂区地形 (3) 1.2.4工程地质资料 (3) 1.2.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4) 1.2.6气象资料 (4) 2总体设计 (4) 2.1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4) 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4) 2.2.1药剂溶解池 (4) 2.2.2混合设备 (5) 2.2.3反应池 (5) 2.2.4沉淀池 (5) 2.2.5滤池 (5) 2.2.6消毒方法 (5) 3混凝沉淀 (5) 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5) 3.1.1溶液池 (6) 3.1.2溶解池 (7) 3.1.3投药管 (7) 3.2 混合设备的设计 (7) 3.2.1设计流量 (7) 3.2.2设计流速 (8) 3.2.3混合单元数 (8) 3.2.4混合时间 (8) 3.2.5水头损失 (8) 3.2.6校核GT值 (8) 3.3 反应设备的设计 (8) 3.3.1平面布置 (8) 3.3.2平面尺寸计算 (9) 3.3.3栅条设计 (9) 3.3.4竖井隔墙孔洞尺寸 (10) 3.3.5各段水头损失 (11) 3.3.6各段停留时间 (12) 3.4 沉淀澄清设备的设计 (13) 3.4.1设计水量 (13) 3.4.2沉淀池面积 (14) 3.4.4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4) 3.4.5配水槽 (15) 3.4.6集水系统 (15) 3.4.7排泥 (16) 4过滤 (16)

4.1滤池的布置 (16) 4.2滤池的设计计算 (16) 4.2.1设计水量 (16) 4.2.2冲洗强度 (16) 4.2.3滤池面积 (16) 4.2.4单池冲洗流量 (17) 4.2.5冲洗排水槽 (17) 4.2.6集水渠 (17) 4.2.7配水系统 (17) 4.2.8冲洗水箱 (18) 5消毒 (19) 5.1加药量的确定 (19) 5.1加氯间的布置 (19) 6其他设计 (20) 6.1清水池的设计 (20) 6.1吸水井的设计 (20) 6.2二泵房的设计 (20) 6.3辅助建筑物面积设计 (20) 7水厂总体布置 (21) 7.1水厂的平面布置 (21) 7.2水厂的高程布置 (21) 8设计体会 (21) 参考文献 (21)

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设计计算书

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 毒设计计算书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二章:总体设计 水厂规模的确定 水厂的设计生产量Q 包括以下两项:供应用户的出厂量Q 1和水厂的自用水量Q 2,一般Q 2只占Q 1的5-10%,所以水厂设计生产量可按下式计算: Q=KQ 1 (式中K= ) 水厂设计计算水量Q 1=50000m 3/d 即 Q=KQ 1=50000 1.0552500?= m 3/d= m 3/h= m 3/s 根据水厂设计水量2万m 3/d 以下为小型水厂,2万~10万m 3/d 为中型水厂,10万m 3/d 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玉川集聚区是以工业项目为主,从目前情况看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靠供给原水满足企业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夏季的洪水季节,当源水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能会因为水质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 所以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且水量充沛水质较好,则主要以取出水中的悬浮物 和杀灭致病细菌为目标,经过比较后采用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 混 合 絮凝沉淀池 滤 池 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 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1)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混合设备 根据快速混合的原理,实际生产中设计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混合设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水力混合、水泵混合、管式混合和机械混合。 在本次设计采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管式混合是利用原水泵后到絮凝反映设施之间的这一段压水管使药剂和原水混合的一种混合设施。主要原理是在管道中增加一些各种结构的能改变水流水力条件的附件,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管式混合器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3)反应池 反应作用在于使凝聚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水厂计算书

水厂计算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设计原始资料 1.源水水质资料: 2.石英砂筛分曲线: 3.厂区地形图(1:500) a=130m,b=170m,水厂所在地区为粘土地区,厂区地下水位深度米,地面标高,主导风向西南风。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万m3/d。 二、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 1.设计规模 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万m3/d,水厂的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Q0==×87000=91350m3/d 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水厂处理工艺流程框图(构筑物): ↓ ↓ ↓ ↓ ↓ ↓ ↓ 三、配水井设计计算 1.配水井设计规模为h=s。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取T=取,则配水 井有效容积为W=QT=×60=。

2.进水管管径D1=1100mm,v=s,在s范围内。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 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q=2=s。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3.堰上水头H: 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q=s=530L/s,一般大于100L/s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s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取)。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 式中q——矩形堰的流量,m3/s; m——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m=; b——堰宽,m,取堰宽b=; H——堰上水头,m。 则有:H= 4.堰顶宽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B/H<时,属于矩形薄壁堰。取B=,这时B/H=(在0~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5.配水管管径D2=900mm,v=s,在s范围内。配水井外径为6m,内径为4m, 井内有效水深H0=,考虑堰上水头和一定的保护高度,取配水井总高度为。 四、混合工艺设计及计算 1.混合器设计: 混合采用管式混合,设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50m,设计流量为Q0==91350m3/d=s,进水管采用两条钢管,每条钢管流量为1903m3/h,直径DN900,设计流速为s,1000i=,混合管段水头损失h=iL=50×1000=,小于管道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原始资料 (3) 第二章工艺流程确定和选择 (5) 2.1原水水质情况 (5) 2.2出厂水水质要求 (5) 2.3工艺流程确定设计水量 (4) 第三章设计水量 (6) 第四章混合设备计算 (6) 4.1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6) 4.2投药系统 (7) 4.3加药间及储液池 (8) 4.4混合设备 (9) 第五章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11) 5.1絮凝池的选择 (11) 5.2设计水量计算 (11) 5.3平面布置 (11) 5.4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 (12) 5.5水头损失计算 (13) 5.6校核 (15) 第六章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7) 6.1沉淀池的选择 (17) 6.2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8) 6.3水力条件校核 (19) 6.4进水系统 (19) 6.5出水系统 (20) 6.6排泥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20) 第七章过滤设计计算 (22) 7.1平面布置 (22) 7.2设计水量 (22) 7.3设计参数 (22) 7.4滤池高度 (23) 7.5配水系统 (24) 7.6排水系统 (26) 7.7滤池各种灌渠计算 (27) 7.8冲洗水箱 (28)

第八章清水池设计 (30) 8.1容积计算 (30) 8.2清水池平面尺寸 (30) 8.3管道系统 (30) 8.4清水池布置 (30) 第九章消毒 (32) 9.1消毒剂和加氯点选择 (32) 9.2加氯量的计算 (32) 9.3加氯设备的选择 (32) 9.4加氯间与滤库的布置 (33) 第十章净水厂平面布置与工艺 (35) 10.1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35) 10.2净水厂的高程布置 (36) 参考文献 (39) 设计心得 (39)

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摘要 本设计题目是某市以长江水为水源新建100000m3/d城市饮用水供水工程工艺初步设计,原水水质:原水取自长江段,按地表水三类水质设计。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本设计方案的编制围为城市供水工程场界区的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只作取水工程、净水工程两部分设计,输配水工程不作要求。净水工程其工艺流程如下: 混凝剂消毒剂 原水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 二级泵站用户 关键词:饮用水供水工程,取水工程,净水工程,絮凝池,沉淀池,滤池。 Abstract T he subject of this design is preliminary for a 100000m3/d water city drinking water supply project , and the water resource is the Changjiang River. Quality of raw water:raw water is from of the Huangshi segmen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ccording to the three water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 for designing. The engineering includes three parts: water intake works, water purification works,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distribution works. T he preparation scope of the design is urban water supply project field to the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 and only for two parts: water intake works, water purification works, water transportation-distribution works is not required. The process of water purification project are as follows: Coagulant resource mix flocculation tank Sedimentation tank filter clear water tank Secondary pump station user disinfectant key words:drinking water supply project,water intake works, water

水厂计算书.

自来水厂计算书

目录 1、取水泵房 (3) 1.1 设计参数 (3) 1.2 设计要求 (3) 1.3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 (3) 1.4 泵的选择 (4) 1.5 泵房布置 (4) 1.6附属设备选择 (4) 1.7泵房整体设计 (4) 2、加药间设计计算 (5) 2.1 设计参数 (5) 2.2 设计计算 (5) 3 混合设备计算 (7) 3.1设计参数 (7) 3.2 设计计算 (8) 4 水力澄清池设计计算 (8) 4.1 设计参数 (8) 4.2设计计算 (9) 5 重力式无阀滤池计算 (14) 5.1 设计水量 (14) 5.2 设计数据 (15) 5.3 计算 (15) 6 消毒设计计算 (18) 6.1设计参数 (18) 6.2加氯机及漏氯处理 (18) 6.3加氯间及氯库设计计算 (19) 7、清水池 (19) 7.1 设计数据 (19) 7.2 计算 (19) 7.3 清水池布置 (21) 8 吸水井 (21) 8.1 设计要点 (21) 8.2 吸水井的设计 (21) 9、二级泵房的确定 (22) 9.1 流量设计 (22) 9.2 扬程 (22) 9.3 选泵 (22) 9.4 泵房布置 (23) 9.5泵房附属设备 (24)

1、取水泵房 1.1 设计参数 (1)进水管采用自流管设计,管内流速应考虑不产生淤积,一般不宜小于0.6m/s。必要时,应有清淤措施。 (2)自流管一般不得少于两根,当事故停用一根时,其余管仍能满足事故设计流量要求(一般为70%-75%的最大设计流量)。 (3)自流管一般埋设在河底以下,其管顶最小埋深一般应在河底以下0.5m。 (4)当河流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时,岸边式集水井可采用单层进水孔口。当河流水位变化幅度超过6m时,可采用两层或三层的分层进水孔口。 (5)为确保取水头部在最低水位下能取到所需水量,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深度应符合规定:顶部进水时,不得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m。 1.2 设计要求 (1)设置两根DN325钢管(做好防腐处理)作为自流管,埋设在枯水位以下0.75m,采用侧面进水。 (2)在自流管前端5m处设置拦污网(渔网或竹筏),拦截河水中漂浮物。避免其进入管道,堵塞自流管。 1.3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 1、设计流量Q 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厂区本身用水,采用自用水系数α=1.05,则Q=10000×1.1=11000m3/d=458m3/h 取460 m3/h =0.128 m3/s 2、设计扬程 (1)泵所需静扬程HST: 在最不利情况下(即一条自流管检修,另一条自流管通过75%的设计流量时),自流管道的水头损失为0.31m。此时吸水井中最低水位标高115.00-0.31=114.69m。泵所需静扬程HST为: 枯水位:HST=140.45-114.69=25.76m (2) 原水输水干管的水头损失Σh: 设计采用两根DN325钢管并联作为原水输水管,当一条输水管检修时,另一条输水管应通过75%的设计流量,即Q=0.75×0.064=0.048m3/s ,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内流速v=0.56m/s,1000i=1.58,所以Σh=1.1×1.58×10-3×1000=1.74m (式中1.1为局部损失而加大的系数)。 (3)泵站内管路中的水头损失hp: 粗估为2.00m 安全水头为2.00m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1.1 设计水质水量 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ss最高/(mg/L) 700 最大时变化系数1.25 1原水水质情况 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 1 色度40 15 2 pH值7.8 7.2 3 DO溶解氧11.2 6.38 4 BOD 5 2.5 1.1 5 COD 4.2 2.4 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 2 河流水文特征 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 气象资料 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3 地质资料 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 设计人口6.1万 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 工厂A(万立方米/d)0.4 工厂B(万立方米/d)0.7 工厂C(万立方米/d)0.9 工厂D(万立方米/d)1.4 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 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 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

给水厂清水池设计计算

9 清水池 清水池的平面尺寸 清水池有效容积为: 4321W W W W W +++= 式中,1W —调节容积,m 3,取最高用水量的10%,1W =Q 1.0; 2W —净水厂自用水量的5%-10%,取10%,2W =11.0Q ; 3W —消防贮水量,m 3; 4W —安全用水,m 3,取200m 3; 1W =Q 10.0=1728017280010.0=?m 3 2W =11.0Q =1280128001.0=?m 3 3W =65373672001000036004103=-+???-m 3 最高时供水量31000024/1600005.124/m Q K Q h g =?== 水厂设计水量7200 24/16000008.1=?==aQ Q c 4W =1000m 3 4321W W W W W +++==17280+1280+3736+1000=23296m 3 滤后水经过消毒后进入清水池,两组滤池的滤后水分别进入两个清水池,则每个清水池的容积是11648m 3,取清水池有效水深,则其面积为,平面尺寸为65×,清水池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立方体水池,水池顶部高出地面,清水池超高。 管道布置 ⑴清水池的进水管 进水管流量为s ,选用铸铁管,查水力计算表表的管径 mm DN 1100,流速s ,1000i=; ⑵清水池的出水管 由于用户的用水量时时变化,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照出水最大流量计: 24 1KQ Q =

式中 K —时变化系数,一般采用5.2~3.1,设计中取5.1 Q —设计水量d m 3 s m h m KQ Q 3315.1540024 2/1728005.124==?== 选用铸铁管,查水力计算表表的管径 mm DN 1200,流速s ,1000i= ⑶清水池的溢流管 溢流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直径相同,取为mm DN 1100。在溢流管管端设置喇叭口,管上不设置阀门。出口设置网罩,防止虫类进入池内。 ⑷清水池的排水管 清水池内的水在检修时需要放空,因此应设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径按照2h 内将池水放空计算。排水管内的流速按照s m 2.1左右估计,则排水管的管径 m v t V D 31.12 .114.33600241164814.33600423=????=???= 设计中取为mm DN 1300。 清水池的附属设施 (1)集水坑 每个清水池设有一个集水坑,集水坑采用圆形,集水坑比池底低1m ,清水池的出水管和排水管都在此接出。 (2)导流墙 导流墙能促进新旧水量交替,清除死角,加强氯与水体混合,提高消毒效率及保证出水的必要措施。导流墙顶板砌筑到清水池最高水位,使顶部空间维持畅通,有助于空气流通,导流墙底部每隔设一个,共19个,在导流墙底部每隔m 0.2设置流水孔,尺寸120×120mm 。 (3)通风管 为便于清水使进出水管交替和适应水位高低的变化的需要,清水池顶应设置通风管,通风管直径为200mm ,每池设8个。 (4)人孔 人孔是人和池内设备等进出水池的通道,每个清水池设两个圆形人口,直径为1m ,设置在靠近溢流管和出水管处,以便于管道的安装和维修。

XX市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摘要 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其工艺流程如下: 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 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 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 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 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 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 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

目录 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第二节设计流量确定 第二章取水工艺计算 第一节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第二节集水间设计计算 第三章泵站计算 第一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二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 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第二节普通快滤池计算 第三节清水池计算 第四节配水池计算 第五节投药工艺及加药间计算 第六节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计算 第七节净水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第八节检测仪表

第一章 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一、各项用水量计算 1、 综合生活用水量1Q 1Q d m d l N q f 33411108.81.1.200104?=???=??=人 m d l N q f Q 344111/10408.11.1.200104.6?=???=??=人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2Q ()()d m m d n N q Q d m m d n N q Q 3 4 3 222 /3432221076.11.180********.11.11001201?=??=-??=?=??=-??=万元万元万元 3、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3Q ()d m Q Q Q 34213104.02.0?=+= 4、 消防用水量x Q d m s l N q Q x x X 3410432.0252?=?=?= 二、最高日用水量d Q m Q Q Q Q d 34321106.2?=++= 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d m d m Q d 3434101.310072.3?≈?= d m Q d 34/104?= 第二节 设计流量确定 一、确定设计流量 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 s l d m T Q a Q s l d m T Q a Q d I d I 11.4863600 2410405.173.3763600 24101.305.134/ /34=???=?==???=?=

《自来水厂设计》大纲

二、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给水工程设计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配合《水质工程I》课程的学习而设置的一个必修环节。通过本次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加深对《水质工程I》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会应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设计原则、方法及步骤,掌握自来水厂设计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自来水厂工艺设计。 三、设计的基本环节及主要内容 1.设计基本知识介绍:设计原则、方法、步骤介绍;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中具体问题介绍;平面布置及高程计算。 2. 方案比选:通过方案比较,确定自来水厂处理工艺系统。 3. 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包括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澄清池)、滤池、清水池、吸水井等生产构筑物,以及加药间、加氯间、二泵房等生产建筑物的设计计算,确定各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形式、个数及尺寸;机械设备确定型号、台数。 4. 混凝沉淀(澄清)、过滤主要构筑物:施工及大样图绘制(任选一种构筑物) 5. 自来水厂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平面图绘制(比例为1:200~1:500)。 6. 自来水厂高程布置:高程计算、高程图绘制(纵向比例为1:100~1:200)。 7. 设计文本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编制。 四、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能力训练 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必须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复习教材有关部分章节以及熟悉所用规范、手册、标准图等有关文献资料。所做设计应力求设计原则与方案选定能够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论证正确合理、设计计算正确;熟练掌握CAD绘图工具、做到计算机绘图及手绘图图面整洁;说明书简明扼要、文理通顺;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质量良好的完成所规定的设计任务。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自来水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并绘制规范的施工及大样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审核学生所完成的课程设计成果,含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一份及设计图纸2张(2号图纸)。根据其设计成果的质量,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评分方法。

净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市西区水厂一期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 1自然条件 1.1地形、地质 市地处闽江下游盆地,盆地总面积约200Km2,四周有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等群山环抱。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中心散落有乌山、于山和屏山等小山,南台岛上有仓山、盖山和城门山。市区高程一般为5~15m(黄海高程系),闽江横贯市区,由于地势较低,易受洪涝灾害,需沿江、河筑堤。市区主要有两类地质:一是靠山的丘陵地区,主要在于于山、乌山、屏山一带以及市区四周群山余脉高地和仓山区丘陵地带,容许承载力约0.25Mpa;二是淤积、冲积地区为高压缩性土,围较广,淤泥埋藏浅,容积承载力为0.05~ 0.08MPa,地下水位高,一般在地面下0.5~2.0m。 1.2气象条件 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1)气温 年平均:19.6摄氏度 极端最高:41.1摄氏度(1950年7月19日) 极端最低:-2.5摄氏度(1940年1月25日) (2)水量 年平均:1355.8mm 年平均降水天数:151.2天 24小时最大降水量:167.4mm 暴雨主要出现月份:5~9月 (3)霜冻 年无霜期326天 (4)风 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平均风速:2.8m/s 极大风速:40.7m/s

基本风压:0.6KN/m2 台风影响本市始于5月,结束于11月中旬,以7月中旬至9月中旬次数最多。 (5)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最大相对湿度84% 最小相对湿度5% (6)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 1451.1mm 1.3水文条件 闽江是省最大河流,水量充沛。闽江在以下分为两支,北支为北港,穿越市区至马尾,将中心城区分为江北平原和南台岛两部分,长为30.5km,平均水面坡降0.15‰,枯水季水面宽150~200m。南支为南港,又名乌龙江,经洪塘、湾边、纳入大漳溪河以后,出峡兜于马尾、长乐营前与北港又合二为一,南港长34.4km,进入河口段经亭江、倌口、琅歧流入东海。闽江流域面积60992Km2,水系全长2959Km,流经36个县、市。根据竹歧水文站1936年至1980年统计资料:闽江下游年平均径流总量为552.7亿m3,1992年7月7日最大洪峰流量30300m3/s,1971年8月30日最枯流量196m3/s,水口电站建成后,水库对洪峰调节作用不显著,最大下泄流量(坝下保证流量)为308m3/s。市区西端洪山桥最高水位8.441m、最低水位1.181m。 1.4地震发生情况 市区位于沿海长乐——诏安深大断裂带北段,为中等地震潜在震源区(M=6级),在未来100年具有发生大于M=5.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段可能会局部放震效应,故在断裂带附近的建筑物除7度地震烈度抗震设防外,还应因地制宜采用有效的构造加强措施。

给水厂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设计水质要求及水量计算 (1) 1.1 城市用水要求 (1) 1.2 设计水量的确定 (1) 2 给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1) 2.1 原水水质分析 (1) 2.2 给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2) 3 药剂的选择及其投加方式 (2) 3.1 混凝剂的选择 (2) 3.1.1 固体硫酸铝 (2) 3.1.2 液体硫酸铝 (2) 3.1.3 硫酸亚铁 (2) 3.1.4 三氯化铁 (3) 3.1.5 聚合氯化铝 (3) 3.1.6 聚丙烯酰胺 (3) 3.2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 (3) 3.2.1 重力投加 (3) 3.2.2 水射器 (4) 3.2.3 计量泵 (4) 3.3 消毒剂的选择 (4) 3.3.1 漂白粉 (4) 3.3.2 液氯 (4) 3.3.3 二氧化氯 (4) 3.3.4 臭氧 (4) 3.3.5 紫外线 (5) 3.4 消毒剂的投加方式 (5) 4 混合形式的确定 (5) 4.1 水泵混合 (5) 4.2 管式静态混合器 (5)

4.3 跌水混合 (5) 4.4 机械混合 (5) 5 水工构筑物的确定 (6) 5.1配水井 (6) 5.2絮凝池 (6) 5.2.1 隔板絮凝池 (6) 5.2.2 折板絮凝池 (6) 5.2.3 网格(栅条)絮凝池 (6) 5.2.4 机械絮凝池 (6) 5.3 沉淀池 (6) 5.3.1 平流式沉淀池 (6) 5.3.2 斜管(板)沉淀池 (7) 5.4 过滤设备 (7) 5.4.1 普通快滤池 (7) 5.4.2 双阀滤池 (7) 5.4.3 V型滤池 (7) 5.4.4 虹吸滤池 (7) 5.4.5 无阀滤池 (8) 5.4.6 移动罩滤池 (8) 6 水工构筑物参数设计 (8) 6.1 加药间的计算 (8) 6.1.1 溶液池容积W1 (8) 6.1.2 溶解池容积W2 (9) 6.1.3 投药管 (9) 6.1.4 搅拌设备 (9) 6.1.5 计量泵 (9) 6.1.6 药剂仓库 (9) 6.2 混合设备的计算 (10) 6.2.1 设计管径 (10) 6.2.2 混合单元数 (10)

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要点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 课程论文 某城市给水管网的设计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 姓名 学号 专业2007级环境工程 成绩 指导教师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印制 2010 年06 月25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用水量 (3) 1.1用水量的计算 (3) 1.2管网布置图 (4) 1.3 节点流量计算 (4) 第二章管网水力计算 (5) 1.1 初始流量分配 (6) 1.3事故流量校正 (9) 1.2消防流量校正 (12) 第三章水泵的选取 (15) 第四章设计总结 (15) 4.1 设计补充 (16) 4.2 设计总结 (16)

第一章设计用水量 一、用水量的计算 : 1、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Q 1 城区规划人口近期为9.7万,按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属于中小城二区来计算,最高日用水量定额在100~160L/cap.d,选用Q=130L/cap.d,自来水普及率为1。 故一天的用水量为Q1=qNf=130×9.7×104×1=12610m3/d 。 : 2、企业用水量Q 2 企业内人员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可按:生活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淋浴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40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60L。 企业甲: 冷车间生活用水量为:3000×25=75000L=75m3/d 冷车间淋浴用水量为:700×40×3=84000L=84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2700×35=94500L=94.5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900×60×3=162000L=162m3/d 则企业甲用水量为75+84+94.5+162=415.5m3/d 企业乙: 冷车间生活用水量为:1800×25=45000L=45m3/d 冷车间淋浴用水量为:800×40×2=64000L=64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1400×35=49000L=49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700×60×2=84000L=84m3/d 则乙车间用水量为:45+64+49+84=242m3/d 则企业用水量Q =415.5+242=657.5m3/d 2 : 3、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量Q 3 ⑴、道路浇洒用水量: 道路面积为678050m2 道路浇洒用水量定额为1~1.5L/(m2·次),取1.2L/(m2·次)。每天浇洒2~3次,取3次 则道路浇洒用水量为687075×1.2×3=2473470L=2473.47m3/d ⑵绿化用数量 绿化面积为城市规划总面积的1.3%,城市规划区域总面积为3598300m2,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培训课件

1.1 总体设计 1.1.1 工程规模 (1)设计规模 水厂建设总规模为9.2万m3/d,水厂自用水量按7%考虑,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预留远期生产用地。净水厂出水水压为40~55m。 给水处理厂的主要构筑物拟分为2组,每组5万3 m/d。 (2)原始资料 1、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规划厂区为一平地,黄海高程79.7m。 1.2 气象资料 ①风向:绘出风玫瑰图 ②气温:最冷月平均为:-4.8℃;最热月平均为:32.1℃ 极端温度:最高40.5℃,最低-5.5℃ ③土壤冰冻深度:1.2m 1.3 工程地质与地震资料: ①地质钻探资料 ②地震计算强度为:158.6KP a ③地震烈度为:8 度以下。 ④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

1.4 河流水质资料 1.1.2 设计出水水质 水厂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749 GH-85)。 1.1.3 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拟定 1.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拟定 为使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按照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运行可靠的指导思想,设计水处理工艺流程。 水厂采用的处理工艺流程为:

↓ ↑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 2. 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1)混合工艺 混合是原水与混凝剂或助凝剂进行充分混合的工艺过程,是进行絮凝和沉淀的重要前提。混合是将药剂充分、均匀地扩散于水体的工艺过程,对于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混合问题的实质就是药剂水解产物在水中的扩散问题。 混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水泵混合、管式混合、机械混合。 ①水泵混合 水泵混合是将药剂投加在取水泵吸水管或吸水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以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它适用于一级泵站距处理构筑物较近(120m以内),优点是设备简单;混合充分,效果较好;不另消耗动能。缺点是安装管理较复杂;配合加药自动控制较难。 ②管式混合 目前广泛采用的管式混合器是静态管式混合器,是利用水厂进水管的水流,通过管道或管道零件产生局部阻力,使水流发生涡旋,从而使水体和药剂混合。管式混合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不占地;在设计流量范围,混合效果好。缺点是当流量过小时效果下降。但从总体经济效果而言还是具有优势的。 ③机械混合 机械混合是依靠外部机械供给能量,使水流产生紊流。它的优点是水头损失较小,适应各种流量变化,能使药剂迅速而均匀的分布在原水胶体颗粒上,同时使胶体颗粒脱稳,具有节约投药量等特点。缺点是增加相应的机械设备,需消耗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2)

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1.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1.1处理规模 污水厂的设计处理规模为城市生活污水平均日流量与工业废水的总和:近期1.0万m3/d,远期2.0万m3/d。 1.2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污水厂在设计构筑物时,部分构筑物需要用到最高日设计水量。最高日水量为生活污水最高日设计水量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Q设= Q1+Q2 = 5000+5000 = 10000 m3/d 总变化系数:K Z=K h×K d=1.6×1=1.6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流程图 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3.1泵房、格栅与沉砂池的计算 3.1.1 泵前中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的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井的井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泵站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 3.1.1.1 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0.4m ,过栅流速0.6~1.0m/s ,取v=0.8m/s ,栅前流速0.4~0.9 m/s ; (2)栅条净间隙,粗格栅b= 10 ~ 40 mm, 取b=21mm ; (3)栅条宽度s=0.01m ; (4)格栅倾角45°~75°,取α=65°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5)栅前槽宽B 1=0.82m ,此时栅槽内流速为0.55m/s ; (6)单位栅渣量:W 1 =0.05 m 3栅渣/103m 3污水; 3.1.1.2 格栅设计计算公式 (1)栅条的间隙数n ,个 max Q n bhv = 式中, max Q -最大设计流量,3/m s ; α-格栅倾角,(°); b -栅条间隙,m ; h -栅前水深,m ; v -过栅流速,m/s ; (2)栅槽宽度B ,m 取栅条宽度s=0.01m B=S (n -1)+bn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 1,m 式中,B 1-进水渠宽,m ; α1-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m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m 式中:ε—ε=β(s/b )4/3; h 0 — 计算水头损失,m ; k —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1 112tga B B L -= 1 25.0L L =αε sin 22 01g v k kh h ==

水厂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 第一节、水量计算 该水厂设计产水量为 18500 m3/d 自用水系数 10% 水厂的井水量为 Q=18500(1+0.1)=20350 m3/d=847.92h /m 3 =0.24s m /3 第二节、混凝 1.混凝剂药剂的选用 根据任务书,选取药剂为三氯化铁,三氯化铁的投加量选取为10㎎/L ,其特点为: 三氯化铝的混凝效果受温度影响小,絮粒较密实,适用原水的pH 值约在6.0--8.4之间。 药剂投加方式 干式与湿式的优缺点的比较: 投加方式一般有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大多数情况下水厂采用压力投加,本设计 采用水射器投加方式。如下图: 混凝剂的湿式投加系统如下图: 2、加药间的设计计算 设计要求:加药间尽量设置在投药点的附近;加药间和药剂仓库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机械搬运设备;加药管可以采用塑料管、不锈钢或橡皮管,溶药用的给水管选用镀锌钢管,排渣管采用塑料管;加药间要有室内冲洗设施,室内地面要有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加药间要通风良好,冬季有保温措施;加药间与仓库连在一起,仓库储量按最大投加期间的1~3个月的用量计算。 3、溶液池容积 n b Q a W ???= 4171= 2 1041792 .84710??? =1.02m 3 取1.5 m 3 式中:a —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10mg/L ; b —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本设计取10%; Q —处理水量,本设计为847.92h /m 3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座,一备一用,保证连续投药。单池尺寸为L ×B ×H=1.5×1.0×1.6,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沉渣高度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1W = L ×B ×H=1.5×1.0×1.0=1.5m 3,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 管DN60mm ,按1h 放满考虑。 4、溶解池容积 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 ),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 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L ×B ×H=1.0×0.5×1.5,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2。则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1W = L ×B ×H=1.0×0.5×1.0=0.5 m 3 ,满足要求。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 q 0= t W 602=60 101000 45.0??=0.75 L/S,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50mm ,相应流速v=0.38m/s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5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5、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q= 606024100021????W =60 60241000 25.1????=0.04L/S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10mm ,相应流速为0.5m/s 。 6、 溶解池搅拌设备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7、计量投加设备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q= 121W =12 5 .1=0.125m 3/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