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的病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

0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02结直肠因素:(1)壁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5)间质组

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脱垂。(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脱垂、直肠前突。

03结直肠因素:(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2)腔: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略)

便秘的诊断对便秘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便秘的特殊检查,以及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和药物导致的便秘,且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见表1。在上述基础上还要了解便秘的病因和(或)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至关重要。01便秘的程度:(1)轻度:症状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治疗能好转,无需药物或少用药。(2)重度: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3)中度:介于两者之间。所谓难治性便秘常是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结肠无力以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02便秘的类型:根据便秘症状,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OOC和混合型便秘。其中OOC最为常见,STC和OOC 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1)STC:排便次数减少,少便意,粪便坚硬,因而排便困难。肛门直肠指诊时直肠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便,而肛管括约肌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全胃

肠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缺乏OOC的证据,如排粪造影和肛肠测压正常。符合罗马Ⅲ标准中的b、f项中之1项或以上,而无c、d、e项。

(2)OOC:粪便排出障碍,可表现为排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缺乏便意。肛门直肠指诊时直肠有粪便,力排时肛门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可能呈矛盾性收缩或痉挛性收缩;全胃肠或结肠传输时间正常,多数标记物可潴留在直肠;排粪造影可呈现异常;肛肠测压显示,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或直肠壁的感觉阈值升高等。符合分型依据症状a、c、d、e项项中之1项或以上,而无b、f项。

(3)混合型便秘:同时具备STC和OOC便秘特点;罗马Ⅲ诊断标准中的症状可全部或交替出现。

(4)肠易激综合征的便秘型是一类和腹痛或腹胀有关的便秘,同时也可能有以上各类型的特点。

便秘的治疗治疗原则:根据便秘轻、中、重程度、病因和类型,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恢复正常排便。

01非手术治疗1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可部分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2饮食:便秘患者增加更多的水和食物中纤维素的摄入,是最基础治疗。不过膳食纤维对于改善轻度至中度便秘是有效的,但对于严重便秘效果不明显。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 h尝试排便,

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4药物治疗:首选容积性泻剂,如膳食纤维制剂,包括植物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及老年患者。通过口服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缓解便秘和腹胀起到一定的作用。当上述治疗无效时,可使用渗透性泻剂,增加排便次数、改变大便形状、缓解腹痛。刺激性泻药的应用,在短期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慢性便秘;长期使用刺激性缓泻剂可造成肠道平滑肌萎缩,使肠道蠕动功能更差,并可能对肠道造成慢性损害,如结肠黑变病;比沙可啶治疗慢性便秘是有效的、可耐受的,但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的疗效未作评估。通过肛门灌注甘油制剂,适合直肠粪便嵌塞。当饮食调节和应用各类缓泻剂均无效时,可考虑应用促动力药及促分泌药,如普芦卡必利、鲁比前列酮和利那洛肽。其中鲁比前列酮可以有效治疗吗啡引起的便秘。其他新药物如elobixibat和plecanatide目前正处于研究中。虽然欧洲的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便秘的最终效果还有待长期的结果和随访。我国传统医学的中药(包括中成药制剂和汤剂),能有效缓解慢性便秘的症状,但其疗效的评估尚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5生物电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生物行为疗法,主要用于功能性排便障碍中的不协调性排便和大便失禁,也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如肛门痉挛、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直肠感

觉缺陷、大便失禁、STC、孤立性直肠溃疡等。6心理治疗:功能性便秘与抑郁型和焦虑型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应强调精神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伴有明显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患者,需要选择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7针灸、按摩推拿治疗:均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有报道采用骶神经刺激可治疗经科综合治疗无效、无肛门括约肌解剖改变的顽固性便秘患者。02外科治疗针对经过非手术治疗后收效不大、经便秘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应慎重掌握手术适应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手术,如有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时,应手术解决引起便秘的主要病变,但也同时解决次要的续发病变。术前需进行预测疗效,应注意有无严重的心理障碍,有无结肠以外的消化道异常。1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外科治疗经结肠传输试验证实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系统非手术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STC患者,建议采用外科手术治疗。STC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是改善排便困难最有效的术式,但术后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2)结肠次全切除术:主要重建方式包括顺蠕动升结肠或盲肠直肠端端吻合术和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保留回盲部是为了保留回盲瓣的功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保留回盲部的长度应根据盲直肠吻合部位和方式的不同来掌握。(3)结肠旷置术:对

于老年及不能耐受大手术STC患者,国率先采用结肠旷置术,并演变出多种不同的术式可供选择。(4)回肠造口术:对于行结肠旷置术后出现盲袢综合征者、年大体弱的STC患者可建议采用回肠造口术。STC的微创治疗: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具有美容效果等优点,被广泛地运用于STC的治疗。STC手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主要包括:(1)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结肠(次)全切除术后。手术创面腹膜化、应用防粘连的药物与制剂及腹腔镜技术的运用等可降低肠梗阻发生率;(2)腹泻:多在2周至3个月逐渐缓解。腹泻严重者可应用思密达或易蒙停等止泻药物治疗;(3)腹痛、腹胀:可能与小肠蠕动过快、结肠次全切除术中保留结肠过长、结肠旷置后盲袢综合征等有关;(4)便秘复发:主要因手术切除结肠围不够、混合性便秘未纠正OCC等导致;(5)手术创面淋巴漏:保持引流通畅是治疗关键,2~3周多可自行闭合,手术创面的腹膜化和应用超声刀游离可减少淋巴漏的发生。

STC手术指征:(1)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2)结肠传输试验明显延长;(3)经过2年以上的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4)排粪造影或盆腔四重造影能够明确有无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5)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疾病;(6)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患者强烈要求手术;(7)无严重的精神障碍。

2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外科治疗直肠脱垂:直肠脱垂的手术分为经肛门手术和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经肛门手术包括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术加硬化剂注射术。经腹手术包括各种直肠悬吊固定手术如直肠腹侧固定术等。手术指征:(1)OOC症状明显;(2)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提肛锻炼、饮食调节、软化粪便、适当应用缓泻剂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无效;(3)排粪造影检查显示明显的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前突修补术主要包括经直肠、经阴道及经会阴三种入路。经直肠入路手术包括STARR、经肛腔镜切割缝合器直肠前突修补术(Bresler术);经阴道直肠前突修补术;经会阴直肠前突修补术,常同时进行肛提肌成形,可改善并存的肛门失禁症状。直肠前突手术指征:(1)前突深度应>3 cm;(2)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有造影剂存留;(3)有明显OOC症状;(4)需要用手辅助排便。单纯的直肠前突少见,常合并有直肠脱垂。对直肠前突合并直肠脱垂患者,可选择STARR或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但术前合并肛门失禁者应慎用STARR。对盆底腹膜疝常伴有直肠脱垂患者,建议经腹直肠悬吊固定同时,抬高盆底腹膜,修复盆底疝。骶神经刺激术治疗OOC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盆底疝:往往同时伴随直肠脱垂,处理方法同直肠脱垂全层

套叠,但重点是盆底抬高,修复盆底疝。

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puborectalis syndrome,PRS):也称为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是指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异常或反常收缩或不能松弛的行为障碍。它易诊断却难以治疗。建议生物反馈结合扩肛治疗为主,也可以采用肉毒素A注射法,手术应慎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有经肛门或骶尾入路的耻骨直肠肌束切断术和闭孔肌筋膜耻骨直肠肌融合术。手术指征:(1)排粪造影和肛肠肌电图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2)排便困难症状严重。

3混合型便秘的外科治疗在手术处理STC便秘的同时,处理伴随的OOC便秘。如果伴随有痉挛性便秘,应术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及扩肛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外科手术的治疗后,务必重视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措施,以便巩固治疗效果,防止便秘症状复发。

参与本指南修订的核心专家:高春芳、新庆、宝华、东、钱群、克、高峰、江从庆、林、安平、春穴、龚文敬、徐明、凡主要执笔者:宝华、东、新庆、林、钱群、江从庆、高峰、徐明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 /T001.1-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长期缺乏便意,便次减少,干燥如栗,依赖泻药且用量逐渐增大;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1)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排便需努挣;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5)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口服72 h后排出少于20%,弥漫分布于全结肠或聚集在左侧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区。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二)证候诊断 1.肠胃积热证:大便干结如栗,便时肛门疼痛,小便短赤,腹部胀满或痛,口干口臭,心烦不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不调证:大便干结,欲便不下或便而不爽,胸脘痞闷,嗳气频作,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肛门坠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3.肺脾气虚证:虽有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或质软,临厕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神疲,面色白,舌淡苔薄,脉弱。 4.肝肾阴虚证:大便干结如栗,咽干少津,腰膝酸软,面色潮红,舌偏红少苔,上有裂纹,脉细数。 5.脾肾阳虚证:粪蓄肠间,便出艰难,长期依赖泻剂,面色晄白,腹胀喜按,纳呆食少,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胃积热证 治法:清热通腑,行气润肠。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枳实、当归尾、桃仁、火麻仁、杏仁、瓜蒌仁、栀子、黄连、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的病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 0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02结直肠因素:(1)壁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5)间质组

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脱垂。(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脱垂、直肠前突。 03结直肠因素:(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2)腔: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略) 便秘的诊断对便秘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便秘的特殊检查,以及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和药物导致的便秘,且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见表1。在上述基础上还要了解便秘的病因和(或)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至关重要。01便秘的程度:(1)轻度:症状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治疗能好转,无需药物或少用药。(2)重度: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3)中度:介于两者之间。所谓难治性便秘常是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结肠无力以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02便秘的类型:根据便秘症状,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OOC和混合型便秘。其中OOC最为常见,STC和OOC 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1)STC:排便次数减少,少便意,粪便坚硬,因而排便困难。肛门直肠指诊时直肠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便,而肛管括约肌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全胃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共识与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2003年南昌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制定了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对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于巳发表的罗马Ⅲ标准,2007年该指南在扬州被第1次步提高,有必要对该指南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constipation)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不同研究之间患病率有差异,除与地域有关外,抽样方法及应用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亦有影响。对社区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 1.22-1:4.56。国内目前有关慢性便秘发病率的报道尚少。 慢性便秘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与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及不良生活事件等)有关。女性、低BMI、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表1)。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IBS-C)。 表1慢性便秘常见病因与相关因素_______________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因素 ______________ 功能性疾病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器质性疾病肠道疾病(结肠肿瘤、憩室、肠腔狭窄或梗阻、巨结肠、结直肠术后、肠扭转、直肠膨出、直肠 脱垂、涛、肛裂、肛周脓肿和瘘管、肛提肌综合征、痉挛性肛门直肠痛);内分泌 和代谢性疾病(严重脱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内分 泌腺瘤、重金属中毒、髙钙血症、髙或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口卜啉病、慢性肾病、 尿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自主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或痴呆、多发性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治指南(2012版)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 专业指南 (2012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2012年6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前 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为此,学组在2011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    1、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2.1.1 鞘状突未闭 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内压力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 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 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  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 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制定的"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 ,对规范便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一、便秘的概念[1,2] 便秘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包括排便量少、干结、排便费时和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二、便秘的病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内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2,3,4,5,6,7,8,9]。 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3]。(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 2.结直肠因素: (1)壁内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10]。(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11];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3]。(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内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12]。(5)间质组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13]。(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内脱垂[6]。(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内脱垂、直肠前突。 3.结直肠内因素: (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14,15]。(2)腔内: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16,17]。 三、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 1.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有关便秘的症状及病程、饮食和排便习惯、胃肠道症状、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便秘有关症状包括便次、便意、是否困难或不畅、便后有无排不尽、肛门坠胀及粪便形状;注意询问有无肿瘤的预警症状,如便血、黑便、腹痛、贫血、消瘦、发热等。 2.一般检查: 肛门直肠指诊能了解直肠有无粪便滞留及形状,肛管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功能状况,肛管和直肠有无狭窄和占位病变,有无直肠前突和直肠内脱垂;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是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的重要检查;血常规、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 (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 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 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推荐等级:推荐。 13.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有助于STC的诊断。推荐等级:推荐。 14.球囊逼出试验可作为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初筛检查。推荐等级:推荐。 15.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能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适用于以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推荐等级:推荐。

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第9卷第17期·总第121期 2011年09月·上半月刊 127 温润通便。方药:济川煎加减:肉苁蓉15g ,牛膝15g ,当归9g ,升麻9g ,枳壳15g ,火麻仁15g 。加减:寒凝气滞,腹痛较甚者,加肉桂6g ,木香9g 以温中行气止痛;胃气不和,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9g ,砂仁(后下)6g 以和胃降逆。 3 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①决明子30g ,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慢性热结便秘。②番泻叶,口服,1次用3g ,开水泡服。适用于一般实证便秘。③何首乌30~60g ,水煎服,适用于阴血亏虚便秘。 3.2 针灸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热秘者,加合谷、曲池;气秘者,加中脘、太冲;冷秘者,加灸神阙、关元;虚秘者,加脾俞、气海。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冷秘、虚秘可用温针灸、温和灸、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 3.3 穴位贴敷 ①芒硝9g ,皂角1.5g ,各研细末,混合调匀,用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并不时给药末 滴水少许,使之湿润。清热通便,主治热结便秘。②大田螺3个,冰片少许。取田螺肉捣烂,加入冰片。上药用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气海穴,胶布固定。清热通便,主治热结便秘。 3.4 脐疗 葱白适量。用醋炒葱白至极热,布包熨脐部,凉后再炒再熨。温散寒结,温运通便。主治阴寒积滞及阳虚便秘。 4 调摄与预防 预防之法,首要在于消除病因。注意饮食的调理,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避免过食酒类、辛辣厚味及寒凉生冷。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如出现便秘,不可滥用泻药,避免使用不当反使症状加重。热病之后,由于进食甚少而不大便者,不必急于通便,只需扶养胃气,待饮食渐增,大便自能正常。 (本文主要起草人:王垂杰) (张文娟 杨建宇 李杨 辑) 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诊疗标准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17.088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7-0127-02 便秘(constipation )是指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 ,FC )是指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又称特发性便秘,可分为排空迟缓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和合并或混合型。肛管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等因素都会造成排便梗阻,导致功能性便秘。长期抑郁和焦虑亦可导致功能性便秘。中西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基本一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 便意少,便次减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排空迟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减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而后者常常是感觉域值升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减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 排便艰难费力:以出口梗阻型便秘更为多见。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慢通过型便秘由于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可发生粪便嵌塞。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 [No:ZYYXH/T82-2008] 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 1.1.2 体征 体检时,常可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触及粪块及痉挛的肠段。 1.2 理化检查 1.2.1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transittest ,GIT ) 建议在至少停用有关药物48h 后服用不透X 线标志物20个后,于第48h 拍摄腹部X 线平片1张(正常时多数标志物已经抵达直肠或已经排出),选择48h 摄片的目的是有可能观察到此时的标志物分布,如多数已经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区域之内或尚未到达此区域,则分别提示通过正常或过缓;如在72h 再摄片1张,若多数标志物仍未抵达乙状结肠或直肠或仍留在乙状结肠、直肠,则分别提示通过缓慢或出口梗阻型便秘。胃肠通过试验是一种简易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1.2.2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manometry ,ARM ) 常用灌注式测压(同食管测压法),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如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出现矛盾性收缩,提示有出口梗阻性便秘;向直肠气 万方数据

《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与《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联合解读(全文)

《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与《便秘外科诊治指南》 联合解读(全文) 便秘的发生涉及多个学科,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常需多学科的协作诊治。2017年,全国便秘联谊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在参考《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13年)》[1]、《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3]、《世界胃肠组织便秘全球指南》(2010年)[4]、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2016版《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5],在复习"罗马Ⅳ"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最终形成《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6]。 这是国内外首个关于便秘的分度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是首次由多学科专家及不同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并形成的共识,它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临床工作中客观地诊断便秘,并进一步规范化治疗。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2016版《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也曾指出,便秘常由初诊医生和消化科医生进行治疗,结直肠外科医生则通常处理较复杂的病例,多学科的合作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7]。参与形成共识的专家中,除了有医学专家外,还有很多非医学类的专家,他们的参与都各有重要的意义。有一种观点认为,慢性便秘甚至比直肠癌难治十倍,而便秘患者"十个便秘九个疯,还有一个想腾空"。因此,媒体记者的参与不仅加强了对便秘知识普及推广的力度,唤醒社会对便秘患者的关注,尤其是慢性顽固性便秘的患者普遍存在精神心理障碍,是一个容易引起医疗纠纷风险的群体;而且更

加有利于社会对医学行为的了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如果说媒体记者的参与能够让普通大众更加了解这个疾病的话,编审人员的参与则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加深医务人员对便秘这种疾病分度论治重要性的了解。律师团队直接参与共识的制定,可以让他们在法务工作中更深刻地了解便秘这种疾病的复杂性,更深刻地理解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增强他们对因为这类疾病引发的医疗纠纷和不满的理解,从而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这是该共识区别于以往其他指南、标准等最大的不同,也是本共识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因此,为了使该共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尤其是在便秘分度标准的量化以后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现将《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6]与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3](以下简称"指南")进行逐一对比,联合解读如下。 一、便秘的概念 关于便秘的定义,"共识"与"指南"对于便秘临床表现的阐述基本一致,主要是指以临床出现排粪困难、排粪量少、排粪次数减少或排粪不尽感及相关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8]。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共识"特别将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提出,并强调便秘可以继发精神心理障碍;"共识"规范"排便"为"排粪",并首次提出结构与功能改变作为便秘的主要病因病理。 二、便秘的病因、检查方法及评估 "共识"未提及便秘的病因,因其主要是侧重于分度与临床策略。但有关便秘的检查方法及评估则明确表示参考"指南"中的方法,故在这一点上"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引言 既往我国颁布了关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但尚未制定相关共识意见。随着罗马Ⅳ标准的发布,加上近年来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有了较大进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慢性便秘诊治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下面对专家意见进行解读,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便秘的定义是什么? 1便秘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2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3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细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慢性便秘的病因分类? 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等。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癌)等。 药物性便秘主要由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 在便秘治疗中首先要解决器质性疾病或药物相关因素的原因,因此仔细询问病史,以及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和药物性因素相关的便秘十分

便秘的分级及治疗策略

便秘的分级及治疗策略 一、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结直肠、肛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临床出现排粪困难、排粪量少、排粪次数减少或排粪不尽感及相关不适等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便秘可以继发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甚至自杀倾向等。 二、便秘的检查方法及评估 参考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 2017 年制定的《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中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精神心理评估标准参考: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三、便秘分级与治疗策略 (一)轻度便秘 1. 病程<6个月。 2. 病程虽>6个月,但排粪困难的相关症状较轻,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不大。 3. 保守治疗有效:如使用药物、生物反馈治疗及中医非药物治疗等有效。 4. 轻度便秘分两型:(1)轻度Ⅰ型:精神与心理专业评估无精神心理障碍者;(2)轻度Ⅱ型:精神与心理专业评估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异常者。 治疗策略:

(1)西医治疗方案:参考 2013 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中的保守治疗方案。(2)中医治疗方案: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011 年发布的《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3)精神心理干预:参考 2013 版《精神病学》。 (二)中度便秘 轻度便秘Ⅰ型经以上各种治疗无效或疗效很差者,即为中度便秘,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为经精神科医师判断无明显精神心理异常者。 1. 病程> 6个月。 2. 病程虽<6个月,但排粪障碍的相关症状较重,患者自觉特别痛苦。 3. 精神心理专业评估无精神异常者。 4.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策略:中度便秘确诊后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1)手术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制定的 2017 版《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中便秘的外科治疗。 (2)推荐选择性次全结肠切除术。这种选择取舍包括对结肠近端升结肠的取舍,也包括对结肠远端降乙直部的取舍,以及吻合口的设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升-直或盲-直等吻合。尽可能多地保留功能肠段,减少术后顽固性腹泻的发生,同时尽可能多的切除病理性肠段,减少术后的复发。 (3)针对下列情况推荐肠道造口术:年龄太大,不能耐受手术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提高,饮食结构得改变,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精神与社会因素得影响,便秘得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得生活质量。2008年制定得"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 ,对规范便秘得诊断与外科治疗起到了重要得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得提高,对慢性便秘得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得修订。 便秘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包括排便量少、干结、排便费时与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慢性便秘得病程至少为6个月、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内容物以正常得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2,3,4,5,6,7,8,9]。 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3]。(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得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 2。结直肠因素: (1)壁内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10]、(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不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11];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3]。(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内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12]。(5)间质组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13]。(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内脱垂[6]、(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内脱垂、直肠前突。 3、结直肠内因素: (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14,15]。(2)腔内: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得药物[16,17]。 1、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有关便秘得症状及病程、饮食与排便习惯、胃肠道症状、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便秘有关症状包括便次、便意、就是否困难或不畅、便后有无排不尽、肛门坠胀及粪便形状;注意询问有无肿瘤得预警症状,如便血、黑便、腹痛、贫血、消瘦、发热等。 2.一般检查: 肛门直肠指诊能了解直肠有无粪便滞留及形状,肛管括约肌与耻骨直肠肌得功能状况,肛管与直肠有无狭窄与占位病变,有无直肠前突与直肠内脱垂;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就是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得重要检查;血常规、

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慢性便秘诊治指南(终审稿)

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2005年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1-25 20:30 文章来源: 关键词: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且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症时便秘可导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如痔、肛裂等。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 1建立便秘诊治流程的必要性考虑到临床上受便秘困扰的患者很多,明确诊断常需要较高的费用,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治便秘的途径就显得极为重要。制定适合于我国现状的、简单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便秘诊治流程,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将会使整个社会受益。 2便秘的病因、检查方法和诊治健康人排便习惯多为1~2次/d或1次(1~2)/d,粪便多为成型或软便(如Bristol类型中的4型和5型),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3次 d,或1次 3d,粪便半成型或呈腊肠样硬便(如Bristol类型中的6型和3型)。正常排便需要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门,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均可能引起便秘。因而应了解引起便秘患者排便故障的环节、机制及有关的病因和诱因,方能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慢性便秘的病因慢性便秘有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因。器质性病因可以由胃肠道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可以引起便秘的疾病和药物有:(1)肠管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3)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肠

2020年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课件)

2020年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课 件)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的病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内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 0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02结直肠因素:(1)壁内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

(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内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5)间质组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内脱垂。(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内脱垂、直肠前突。......感谢聆听 03结直肠内因素:(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2)腔内: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略) 便秘的诊断对便秘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便秘的特殊检查,以及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和药物导致的便秘,且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见表1。在上述基础上还要了解便秘的病因和(或)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至关重要。01便秘的程度:(1)轻度:症状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治疗能好转,无需药物或少用药.(2)重度: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3)中度:介于两者之间。所谓难治性便秘常是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结肠无力以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with constipation,IBS-C)。......感谢聆听 02便秘的类型:根据便秘症状,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要点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慢性便秘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对我国2007年的《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constipation)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女性、低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NTC)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 慢性便秘的诊断: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所述的症状和病程。 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⑴必须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堵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⑵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⑶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2020年《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与《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联合解读(全文)

2020年《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与《便秘外科诊 治指南》联合解读(全文) 摘要 《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于2018年3月发布,将其与《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进行联合解读,发现两者的异同点主要包括:(1)对于便秘的概念,两者的阐述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共识"提出了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2)在便秘的病因、检查方法及评估方面,"共识"未述及病因,检查方法方面两者完全一致,"共识"中增加了精神心理评估的参考标准;(3)对于便秘的诊断,"指南"明确了便秘的诊断标准及分型,仅简单提及便秘的分度,而"共识"就将便秘的三个不同程度加以进一步的细化区分,并着重强调了便秘分度的重要性;(4)在便秘的治疗方面,两者的基本原则相同。在具体治疗方案的描述上,"指南"将便秘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外科治疗两大类,再着重阐述外科治疗方式的适宜性和具体操作,而"共识"更多着重于针对不同程度便秘的应对策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重点在于直面便秘诊疗行为中不可回避的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由此可见,《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是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的补充和完善,从不同的角度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临床参考思路,尤其是在便秘分度标准的量化以后更好辅助临床决策。

便秘的发生涉及多个学科,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常需多学科的协作诊治。2017年,全国便秘联谊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在参考《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13年)》[1]、《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中国《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版)[3]、《世界胃肠组织便秘全球指南》(2010年)[4]、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2016版《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5],在复习"罗马Ⅳ"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了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最终形成《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6]。 这是国内外首个关于便秘的分度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是首次由多学科专家及不同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并形成的共识,它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临床工作中客观地诊断便秘,并进一步规范化治疗。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2016版《便秘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也曾指出,便秘常由初诊医生和消化科医生进行治疗,结直肠外科医生则通常处理较复杂的病例,多学科的合作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7]。参与形成共识的专家中,除了有医学专家外,还有很多非医学类的专家,他们的参与都各有重要的意义。有一种观点认为,慢性便秘甚至比直肠癌难治十倍,而便秘患者"十个便秘九个疯,还有一个想腾空"。因此,媒体记者的参与不仅加强了对便秘知识普及推广的力度,唤醒社会对便秘患者的关注,尤其是慢性顽固性便秘的患者普遍存在精神心理障碍,是一个容易引起医疗纠纷风险的群体;而且更加有利于社会对医学行

外科诊疗方案

肠痈(急性阑尾炎)中西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肠痈 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主要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 (2)次要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乏力、发热等。 (3)体征: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或10余小时或转移到右下腹痛。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腹膜刺激征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右下腹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5)病理体征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检查一般正常,尿中少量红细胞提示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7).B超、CT影象学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