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73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以自由联想作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

(分数:2.00)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解析:解析: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恢复童年期的记忆和情绪状态,通过释梦,揭露无意识的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的真实含义。因此本题选B。

2.被称作“生命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是

(分数:2.00)

A.延脑√

B.桥脑

C.中脑

D.丘脑

解析:解析: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因此本题选A。

3.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加尔(F.J.Gall)

B.拉什利(K.S.Lashley)

C.鲁利亚(A.R.Luria) √

D.波伊劳德(J.B.Bouillaud)

解析:

4.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时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解析:解析: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过滤器理论。因此本题选C。

5.关于视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

B.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

C.没有发现支持三色说的证据

D.没有发现支持独立过程理论的证据

解析:解析: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从而支持了三色说。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以及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

支持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生理学家先后在动物的视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细胞内,发现了编码颜色信息的对立机制。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因此本题选B。

6.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这种关系影响

(分数:2.00)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颜色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解析:解析: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在距离相等时,网像大,说明物体大;网像小,说明物体小。在网像恒定时,距离远,说明物体大;距离近,说明物体小,即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这就是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设。它说明,一个特定的网像大小显示了知觉大小和知觉距离的一种不变的关系。这是人们能够保持大小恒常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题选A。

7.某个病人每次见到他的医生都不能认出,医生都需要向他重新介绍自己。有一次,医生在和他握手时用针扎了一下这个病人。这个病人再见到医生时,还是不能认出医生,但是不愿和他握手。这种情况说明人类的记忆系统中存在

(分数:2.00)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感觉记忆

解析:解析: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的是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题中病人的外显记忆受到了损坏,但内隐记忆没有受到破坏。因此本题选A。

8.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可以作为证据支持某种遗忘理论,这一遗忘理论是

(分数:2.00)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压抑说

D.提取失败说

解析:解析:实验证明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也起干扰作用,前者被称作前摄抑制,后者被称作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可以作为干扰说的证据。因此本题选B。

9.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

(分数:2.00)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思维

D.逻辑思维√

解析:解析: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一切思维形态的核心。因此本题选D。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不良问题的是

(分数:2.00)

A.如何写一篇作文√

B.根据公式计算球场的面积

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

D.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旅行所需时间

解析:解析:从问题的组织程度,可将问题划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属于结构良好问题。具有不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问题。如何写一篇作文的目标、条件和解答都不是十分明确,因此本题选A。

11.座谈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

(分数:2.00)

A.书面言语

B.内部言语

C.对话言语√

D.独白言语

解析:解析: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语言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等。它们是通过相互谈话、插话的形式进行的。一般认为,对话言语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其他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都是在对话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本题选C。

12.“乐极生悲”反映的情绪特征是

(分数:2.00)

A.主观性

B.感染性

C.情境性

D.两极性√

解析:解析:“乐极生悲”中包含了变化幅度较大的对立的两种情绪:狂喜和悲痛,这是情绪的两极性的一种表现。因此本题选D。

13.与果断性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

(分数:2.00)

A.易受暗示性

B.犹豫√

C.独断

D.执拗

解析:解析: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有这种品质的人,在决策时常常犹豫不决,冲突和动机斗争没完没了;在执行决定时,常出现动摇,拖延时间,怀疑自己的决定等。因此本题选B。

14.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发展的能力是

(分数:2.00)

A.液体能力

B.晶体能力√

C.记忆能力

D.观察能力

解析:解析: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成人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因此本题选B。

15.“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行为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分数:2.00)

A.反向作用√

B.投射作用

C.升华作用

D.否认作用

解析:解析:反向指当个体行为或欲望不能被社会规范所容忍,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动机就会正好相反。投射是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上,这使得此方被压抑的内容在彼方反映出来。升华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否认是指当个体达到的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为避免或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或维护自尊,而给自己行为的一种“合理化”解释。“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都属于反向作用防御机制。因此本题选A。

16.根据人在信息加工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分数:2.00)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同时型与继时型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

解析:解析:根据人在信息加工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根据人在信息加工时注重速度还是精度可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冲动型与沉思型。根据人在信息加工时采取的是串行加工还是并行加工的策略可将认知风格划分为继时型和同时型。因此本题选A。

17.小说《围城》中曾提及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取决于这个人最近一次请客吃饭时点菜的质量。这种社会判断的成因是

(分数:2.00)

A.调整性启发

B.可得性启发√

C.代表性启发

D.直觉性启发

解析:解析:本题涉及的是社会知觉过程中的认知启发现象。认知启发是指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面对不确定的事件,人们常采用的三种启发是:(1)代表性启发,即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2)可得性启发,指人们根据回忆某些事情的难易程度进行判断,那些容易回忆的信息比那些不太容易回忆的更多地被拿来作为我们知觉判断的依据;(3)调整性启发,指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个锚定点,然后逐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也称锚定启发式。“饮食”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人们很容易记住一个人与他人分享食物时的表现。因此本题选B。

18.一个群体经过讨论,原先群体中大部分人的意见会变得更强,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会更相信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这种现象是

(分数:2.00)

A.群体极化√

B.群体思维

C.冒险转移

D.去个性化

解析:解析:所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增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群体思维指的是一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在凝聚力很高的群体中,如果有人的意见与大家不一致,那么他很可能最终放弃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顺从群体的意见,这种现象就是群体思维。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被称为冒险转移。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中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二、多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9.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S.S.Stevens)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关于其研究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

B.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C.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以正比例的方式上升√

D.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停止

解析:解析:斯蒂文斯(S.S.Stevens)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认为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其公式为:P=KI n,P是指感觉到的大小,I是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n的大小决定了感觉量变化和心理量变化的关系,当n小于1时,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缓1曼上升;当n大于1时,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当n等于1时,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以正比例的方式上升。因此本题选ABC。

20.模式识别的特征说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是

(分数:2.00)

A.整体加工

B.局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解析:解析:整体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局部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模式识别的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照特征说看来,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该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无自上而下的加工。同时,该模型是一个典型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因此本题选BD。

21.降低创造性的因素包括

(分数:2.00)

A.他人评价√

B.他人在场√

C.宽松环境

D.竞争环境√

解析:解析:社会因素会影响创造性。他人评价、他人在场和竞争环境都会降低创造性程度。因此本题选ABD。

22.对话言语的特征有

(分数:2.00)

A.情境性√

B.简略性√

C.反应性√

D.随意性

解析:解析:对话言语的特征有:(1)是一种情境性言语。(2)较为简略。(3)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流。(4)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言语。因此本题选ABC。

23.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E.Verson)提出的能力的层级结构理论的第二层次包括

(分数:2.00)

A.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B.言语和教育因素√

C.操作和机械因素√

D.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解析:解析:英国心理学家阜南提出的能力层级结构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因素;第二层次是大因素群,有两个,分别是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械;第三层次是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因此本题选BC。

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

24.简述华生所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 (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行为主义强调只有可观察、可重复的行为才可以

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心理学才能成为科学。 (3)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反对内省法。内省法获得的结果无法验证,不应该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解析:解析:行为主义试图使心理学屹立于科学之林,因此强调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观察、可重复的行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的实验方法。

25.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解析: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用单一的感情概念难以全面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个体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

26.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会像科学家一样在所有信息中去寻求规律,即寻求决定一种效应是否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2)凯利认为,人们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背景(情境或条件)。这三个维度组成了一个协变的立体构架。因此,凯利的理论也被称为三维理论。 (3)凯利的三维理论,将外界信息分成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①区别性,又称为特异性,即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只对这一刺激客体作这样的反应呢,还是对所有此类客体都作同样的反应。②一致性,又称为共同性,即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是否作相同反应。③一贯性,即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所作的反应是否一致。)

解析:解析:凯利提出的归因理论,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分析模式,对人们的归因过程的分析和解释比较细致、合理。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理论过分强调归因逻辑性,是理想化的模式,因而脱离了一般人归因活动的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期望,进行经济、迅速的归因。

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

27.比较脑功能的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说的基本观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四种脑功能机能学说的基本观点脑功能的定位说强调大脑的某一结构与大脑的某一功能具有对应关系。脑功能的整体说强调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机能系统学说是由鲁利亚提出的,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起不同的作用。模块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纽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2)四种脑功能机能学说的基本观点的比较首先,脑功能的定位说、机能系统学说和模块说都强调脑功能与脑结构的对应关系。整体说否认脑功能的定位。其次,模块说与定位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模块说强调独立的模块的复杂而巧妙的结合。再次,机能系统学说与定位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机能系统学说强调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各种机能通过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某种心理活动。)

解析:解析:定位说与整体说是针锋相对的。模块说是对定位说的修正和发展。机能系统学说强调各个部分的分工与合作,强调各个部分通过协同共同完成一种心理任务。

28.阐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以及后期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比较。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过滤器理论的基本观点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了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这样就需要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只选择较少的信息进入高级的分析阶段,其他信息被完全阻断在外。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这种理论又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Treisman,1964)提出了注意的衰减理论。这一理论承认过滤器的存在,但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它既允许信息从注意的通道中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注意的通道中通过,只是后者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即信息经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丧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耳时,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3)后期选择理论后期选择理论是由多伊奇(Deutsch)等人于196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或衰减器之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此选择是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也称为反应选择模型。后期选择理论认为,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这种选择的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反应重要的,不反应不重要的。 (4)三种观点的比较①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不同之处过滤器模型强调单通道和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衰减模型通过引用阈限的概念强调初级分析的通道选择和信号衰减作用,显得比过滤器模型更有弹性。②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共同之处第一,两种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一样的,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的,必须通过过滤予以调节。第二,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都认为注意发生在对信息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换言之就是因为有了注意所以才有知觉,才有了对刺激信息的意义的获得,注意的选择是知觉性质的。因此,过滤器和衰减模型都属于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③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与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的区别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与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的根本不同在于两者认为注意发生的位置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注意发生在觉察阶段与识别阶段之间,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注意发生在识别阶段与复述阶段之间。)

解析:解析: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以及注意的后期选择模型都是探讨注意的选择功能,探讨注意在信息加工时起什么作用。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D)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B)。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B)。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A)。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 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B)。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C)。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A)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A)。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14、需要是指(A)。 (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是(B)。 (A)自然需要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儿

童计算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这种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初中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证明与判断等,都

普通心理学考研讲义

2017级应用心理课程第一课内容简介 时间:2017年10月28日 老师:汪新建 开场白 1、我们的学位是学术学位,含金量高,难度大。 2、要做全局规划,特别要提前设计论文方向,否则来不及,引用的文献要高级别。 3、考试只要努力,问题不大。 授课内容:《普通心理学》即所谓的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即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 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知 (2)情绪情感过程 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或精神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包含喜怒哀乐等,一般来说,需求满足,情绪情感积极肯定,反之,情绪情感消极否定。——情 (3)意志过程 指人自觉制定目的,克服内外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是人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表现为发动与制止两方面。——意 3、个性(也可称为人格) 定义:个性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1)个性倾向性 即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如动机、兴趣、世界观价值观等。它伴随人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 (2)个性心理特征 即人在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并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 注: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是彼此联系的整体,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心理活动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其实质的理解有两大根本对立的观点,即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中国则推崇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1)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核心观点: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 只讲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学分两大类,基础理论领域心理学和应用领域心理学。 (1)基础理论领域: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2)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法律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注:应用心理学的分类之间有重叠部分; 不能混淆心理咨询学和临床心理学。前者是正常人的心理问题,后者是心理变态行为。 第四节:没讲 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即心理学发展史)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2014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5题)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 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科学 D。心理生理学 【勤思解析】C,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心理学方向。 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直接经验 B. 潜意识 C. 意识流 D。外显行为 【勤思解析】A,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勤思解析】D。延脑: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叫延髓。延脑里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叫生命中枢。 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 【勤思解析】B,此题考察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分布,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 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通常为 A. α B. β C.δ D.θ 【勤思解析】A,α是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是的脑 电波频率为14-30HZ,δ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A。梦 B。注意 C. 口误 D。笔误 【勤思解析】B,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不是潜意识。 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A。习性学实验 B。恒河猴实验 C。武器效应 D。社会学习 【勤思解析】C,武器效应,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 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觉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觉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A. 不确定 B。前者小 C. 两者相等 D。不确定 【勤思解析】C。勤思考研据查阅资料得到如下结论:“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 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 9. 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 B。顶部 C。中部 D。下部 【勤思解析】B,行波说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震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 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的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 10.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砖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生 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的特点是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比多学院考研为大家整理总结了2017考研普心参考教材重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带去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 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 预测选择分值:2-3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 预测选择分值:3-4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 第三部分:感觉 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 预测选择分值:5-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四部分:知觉 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 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 预测选择分值:7-9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 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 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 预测选择分值:6-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 5 分,共20 分) 1. 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 简述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即通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 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 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考研普通心理学笔记(中)

五、注意及其实验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觉知。 2.意识的种类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由于疲劳、谵妄、神经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可以分为: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包括愿望、恐惧、不良记忆等)、无意识。焦点意识与边缘意识合称意识。 人有不同的意识状态:注意、睡眠与梦、催眠、白日梦、幻想。 3.意识的功能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进化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a意识具有觉知功能。它是指人对内外部刺激和自身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己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和谐与否,以及自己对他人和客观事物所报有的态度、从事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这种对自己状态和活动的觉知,是人的自我意识之一。正是由于人不仅能够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对外界刺激进行分析综合,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主观活动进行分析综合,并且能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和客观现实的关系进行评价,才能够把自我和非我、主管和客观区别开来,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b意识具有能动性功能。主要表现为: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反应客观现实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总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具有某种目的和动机的。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主动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人会以自身的行动改造世界以满足需求。C意识的前进性。意识活动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版)重难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过程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 (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 二、心理学的实质 三、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有以下四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陈述人的心理现象。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第二项任务是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根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项任务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才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项任务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向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 <三>心理学的分类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不能仅凭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 二是发展性原则。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间接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和装置观察,记录观察对象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17名解)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又叫一般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是指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并记录研究内容,观察者不参与到所观察的行为之中。 【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一种,它与一般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首先要参与到正在观察的行为之中,然后客观观察并详细记录正在参与的行为。根据群体其他成员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又可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是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规律。 【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一种,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7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67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研究者为探究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以某个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他在课堂中的表现,与他沟通他平时的学习状态,分析他的学习成绩,了解他的表现和其他同学表现的共性与区别。这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解析:解析: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个案法通过访谈、观察、测量分数,有时还包括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对一个或少数个体心理功能的全面了解。因此本题选C。 2.轴突的基本作用是 (分数:2.00) A.接受和传送信息 B.储存信息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解析: 3.人体的初级运动区位于大脑皮层的部位是 (分数:2.00)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解析:解析: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额叶的位置)是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因此本题选A。 4.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是 (分数:2.00) A.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B.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C.活动的新异性 D.活动的组织性 解析:解析:随意后注意的通常表现:喜欢上某件事情,并沉浸其中。因此,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是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 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分数:2.00) A.紫红黄蓝 B.紫蓝青绿 C.红橙黄青√ D.红紫蓝绿 解析: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最新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8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具有创造性、结构性、社会性与个体性、指代性、意义性等特征。 2.言语的功能(新增) 1、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2、保存、传授、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学习、分享人类文化科学知识。 3、进行智力活动的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3.言语的种类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语言活动 外部语言内部语言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对话独白 4.言语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语言的表征: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语言的表征具有层次性

心理词典:保存在人脑中的一部字典。它储存了大量词条,每个词条又包括词的拼法、写法、语音及词义等信息。它们按照一 定方式组织起来 语言加工: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的过程 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加工两种形式;也可分为模块化加工和交互式加工。 (请对照实验心理学启动范式研究来看——MJ注)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语言的发音机制: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 1.言语运动中枢(新增) 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位置:大脑左半球额叶(额下回)。病变或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表现为: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虽然知道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其他布洛卡区受损伤的表现及可能原因:1)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等,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电报式的语言。2)语言调节机制破坏:词语反复现象。3)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的障碍。4)语言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2.言语听觉中枢(新增) 威尔尼克区(语言听觉中枢):1874年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位置:大脑左半球颞叶上回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与语言的接受有密切关系。病变或损伤会引起接受性失语症,一种语言失认症。表现有:1)词盲: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音的复杂声音模式。2)对词义作出错误的估计。3)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意义。切断弓形束(联系威尔尼克区和布洛卡区的神经纤维束)也有同样结果。 3.言语视觉中枢(新增) 角回(语言视觉中枢):位置:顶—枕叶交界处,威尔尼克区上方。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可将书面语言和口语互相转换。切除或损伤角回会引起:1)阅读障碍: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2)听—视失语症:在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物名之间失去了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语词的意义。4)语义性失语症:角回部位存储着语法和拼写的规则。 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以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在各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彼此协同活动,共同执行着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 1)惠特克(1972):脑内语言代表区的模式图;两个主要的解剖组织。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普通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正确描述和解释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规律,预测和控制行为。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二、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作用: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与人有关的各个学科的发展。(2)实践作用: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维护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四、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2)心理测验法(3)相关法(4)实验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5)个案法五、心理的生理机制: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构成: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构成:外周神经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五、1、感觉的一般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一般概念: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借助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解释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人获得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的主观映象。 3、感知觉的关系: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的的总和,而是按一定方式整合各种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经验来解释感觉提供的信息,形成知觉。 4、感知觉的区别:(1)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2)感觉是一种生理心理活动,知觉纯属一种一种心理活动,感知觉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属不同阶段。(3)感觉的产生主要依赖刺激物的物质属性和感觉器的生理活动。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和解释,还要受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5、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长性【形状恒长性、大小恒长性、明度恒长性、颜色恒长性】知觉恒长性收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即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向和照明条件的信息。6、知觉的种类:根据客观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大小知觉和方位知觉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知觉和味知觉等。 六、1、意识的概念:(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2、无意识的概念: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三种:(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3)盲视 七、1、注意的种类:(1)选择性注意(2)持续性注意(3)分配性注意。 2、好的注意力是指:注意广、持续时间长、分配性注意强、转移时间快 3、注意转移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发展。P40 神经系统和脑的出现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一)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 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机能,但可以看到起结构的初步分化,即有内浆和外景之分。外浆和内浆分化是神经系统产生的前奏。 (二)多细胞动物(如水螅) 动物身体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变化而逐渐分化。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 水螅拥有的细胞可以分为三类:1.感觉细胞2.运动细胞3. 神经细胞(组成网状神经系统) (三)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如蚯蚓) 节肢动物1.发头现象(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2.初步具有了各种感觉能力 3.链状神经系统 1.界桩神经系统(头部神经节为脑雏形,并 形成三大神经节) 2.可分辨声音,颜色,形状,气味 3.不能利用感觉器官协同来反应外界影响

(四) 脊椎动物(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椎骨,脊椎骨内有一条 神经管) 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管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神经管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 脑泡发展成为五个相对独立的脑泡两栖动物时前脑分为两个半球 的能力 注: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它使脑真正成为有机体的一切活动的最高调节着和指挥者。 (五) 高等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了沟回。脑的各部位机能也 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动物全部心理活动的最高器官,是动物各种复杂行为的最高指1. 灌装神经系统位于动物体内背侧(无脊椎动物的链状,节状神经节在腹侧 2. 脊椎动物神经组织是空心的(无脊椎动物的为实心的) 1. 可以用感知来控制行为 2. 在某些复杂的活动中加入了表象的成分 3. 有了最简单的概括能力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39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试卷39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分数:2.00) A.视觉 B.嗅觉 C.触觉 D.机体觉√ 解析:解析: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因此本题选D。 3.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是 (分数:2.00)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解析:解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因此本题选B。 4.在水里放15克糖,要使水的甜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3克糖。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糖,要使水的甜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糖 (分数:2.00) A.4克√ B.5克 C.6克 D.9克 解析:解析:韦伯公式是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为一个常数即韦伯分数。因此本题选A。 5.感受性不易发生变化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分数:2.00) A.痛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 解析:解析:痛觉适应不易发生,即痛觉的感受性不易发生变化。在嗅觉适应和明适应发生的过程中,感受性都会降低。暗适应的过程中感受性提高。各种感觉适应都有其生物学意义。痛觉难于适应,因为痛觉具有保护性的作用。因此本题选A。 6.小丹说当他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分数:2.00)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题库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本人经历考研以后,通过各方面的搜集整理了普通心理学的相关资料考研加油!!!!有关于心理学考研,我希望能在分享我的经验给大家我的扣136-616-5451 gogo 【普心】《普通心理学》题库 《普通心理学》题库 一、概念辨析 1. 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3. 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 4. 动机与价值观 5. 意识与无意识 6. 前意识与潜意识 7. 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8. 舆论与风俗 9. 感应性与感受性 10. 错觉与幻觉 11. 需要与动机 12. 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 13. 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 14. 感觉与知觉 15. 语言与言语 16. 情绪与情感 17.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18. 智商与情商 19. 气质与性格 20. 能力与智力 21.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22. 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 23.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24. 个性与人格 25. 性格与人格 二、单项选择 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 (A)心理(B)意识(C)自我意识(D)环境意识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 (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

(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D) 以上都对 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 (A) 汉代王充(B) 南北朝范缜(C) 明代李时珍(D) 清代王清任 《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A) 得谟克利特(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着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 (A)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的(B) 意识应通过分析其元素加以研究 (C) 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过程的(D) 内省是深入行为的唯一可接受的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 (A) 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 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 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 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 (A)巴甫洛夫(B)心理动力理论(C)认知心理学(D)行为主义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的特征(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形状知觉: (A) 涉及到无意识推理(B) 受到眼睛运动的妨碍 (C) 涉及知觉者的主观构造(D) (A)和(C) 心理旋转的证据之一来自对____的分析? (A) 反应时(B) 表象评定(C) 错误率(D) 以上都不对 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标志是: (A) 对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作出反应 (B) 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C) 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D) 以上都对 动物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动物大脑皮层出现沟回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在心理学中,“意识”这个概念通常都是在下列意识的哪一个特征上加以使用的:(A) 客观反映性(B)主观能动性(C) 言语觉知性(D) 社会历史制约性 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 (A) 非意识水平(B) 前意识水平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doc

13、《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出版 参考书目:《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大学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知识点:记忆和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方法和原则;心理学发展的现状;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观察法、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到底属于何种性质的科学?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的差别;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性质、方法、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心理学的理论并且能了解普通心理学是其他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机制 1.知识点: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兴奋、抑制、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建立;比较分析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那些一般的趋势。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条件反射学说;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 第三章感觉 1.知识点:记忆和理解感觉的神经信息加工和感觉的种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关系及相关概念;视觉产生的机制、视觉现象;听觉的生理机制;其他感觉的内容;感觉的规律。记忆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明度、颜色、颜色混合、色觉缺陷、视敏度、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2.考核要求:分析感觉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分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分析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分析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