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规划编制导则

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规划编制导则
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规划编制导则

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规划编制导则

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

2013.09呼和浩特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规划依据 (1)

1.4 规划原则 (2)

1.5 规划目标 (2)

1.6 规划编制与审批 (3)

1.7 规划期限 (3)

第二章村庄(嘎查)布点规划 (3)

2.1 村庄(嘎查)分类规划指导 (3)

2.2 村庄(嘎查)分级与人口核定 (5)

2.3 主要内容 (6)

2.4 规划成果 (9)

第三章村庄(嘎查)规划 (3)

3.1村(嘎查)域规划 (12)

3.2 村庄(嘎查)建设规划 (13)

第四章村庄(嘎查)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1)

4.1 村庄(嘎查)用地分类 (21)

4.2 建设用地计算 (23)

4.3 宅基地标准 (23)

4.4 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4)

4.5 建设用地比例 (24)

第五章村庄(嘎查)规划的成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规划成果的组成 (25)

5.2 文本的内容 (25)

5.3 说明书的内容 (26)

5.4 图纸的内容 (26)

第六章附则 (25)

附件 (28)

1、村庄(嘎查)域城乡用地分类表 (28)

2、村庄(嘎查)类型与面积统计表 (29)

3、村(嘎查)域现状用地及规划用地统计表 (29)

4、村庄(嘎查)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统计表 (30)

5、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规划项目和估算一览表 (31)

6、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33)

7、基础资料收集 (33)

8、村庄(嘎查)规划村民调查问卷 (34)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村庄(嘎查)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促进全区农村牧区居民点和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编制《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用于指导村庄(嘎查)布局和规划编制。

1.2 适用范围

1.2.1本《导则》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嘎查)布点及村庄(嘎查)规划的编制和管理。

1.2.2 村庄(嘎查)布点规划编制应委托具有城乡规划乙级资质以上的编制单位承担。

1.2.3村庄(嘎查)规划编制应委托具有城乡规划资质的编制单位承担。

1.2.4村庄(嘎查)规划编制之前,应确定村庄(嘎查)布点规划,在布点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

1.2.5制定和实施村庄(嘎查)布局及规划建设除遵守本《导则》外,还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规范的规定。

1.3 规划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3.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1.3.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1.3.4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1.3.5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旗(县)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1.3.6乡镇(苏木)总体规划、乡镇(苏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

1.3.7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 规划原则

1.4.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的原则。应充分听取村民(牧民)意见,尊重村(民牧)民意愿,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在村内公示,并经村民(牧民)会议或村民(牧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可报送审批。

1.4.2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推进节能省地型村庄建设。

1.4.3功能合理,布局紧凑的原则。进行村庄(嘎查)布局规划建设,既要满足实用功能,又不造成生产与生活间相互干扰;在保证建筑间距、道路宽度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不扩大建设用地,实现紧凑合理布局。

1.4.4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旗(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乡镇(苏木)规划,针对村庄(嘎查)发展需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规划,村庄(嘎查)规划应保护好农村牧区原生态资源,着眼于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1.4.5保护农村牧区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的原则。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保证一定净化环境的绿化用地和消除环境污染的设施用地。

1.4.6公共设施合理配套,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村庄(嘎查)规划布局建设应坚持集中、合理布置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有利于居民生产和生活。

1.4.7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改造与新建关系的原则。以规模大、区位和自然条件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改造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妥善处理近期建设的可行性及远期发展的适应性,坚持集中改建和新建村庄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1.5 规划目标

村庄(嘎查)布点规划应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的各类村庄(嘎查)提出分类规

划和指引原则,对村庄(嘎查)的空间布局、产业定位、生态环境等进行科学制定和合理安排,指导村庄(嘎查)规划合理编制。

村庄(嘎查)规划应通过统筹安排各类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及各项基础设施,确定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明确建筑风格和村庄风貌,建设科学合理、设施齐全、特色鲜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1.6 规划编制与审批

1.6.1村庄(嘎查)布点规划由旗县(区)人民政府或乡镇(苏木)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1.6.2 村庄(嘎查)规划由乡镇(苏木)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1.6.3 村庄(嘎查)布点规划由旗(县)人民政府或乡镇(苏木)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1.6.4村庄(嘎查)规划,须经村民(牧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镇(苏木)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1.7 规划期限

村庄(嘎查)布点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年。

村庄(嘎查)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年,近期建设规划一般为2~3年。

第二章村庄(嘎查)布点规划

2.1 村庄(嘎查)分类规划指导

2.1.1村庄建设规划分类

根据区位条件、经济水平、资源条件、现状基础等因素,将村庄分为改造完善型、城镇化整理型、搬迁归并型三大类。

1、改造完善型现状具有较好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高程适宜、地质稳定、用地条件较好;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社会经济、村庄建设水平较周边村庄具有较强辐射能力。

2、城镇化整理型城市及建制镇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村庄;城市及建制镇总体规划确立的规划建成区内的村庄;位于城市及建制镇发展备用地、远景规划控制范围内的村庄。

3、搬迁归并型受到发展条件或特殊条件制约需要整体或分批搬迁至周边其它居住点或集中安置点的村庄;相关政策或上位规划中需要分期、分批整合归并的村庄。

2.1.2村庄建设规划指引

1、改造完善型

改造完善型村庄规划要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设施配套为主。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延续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和社会网络关系;制定合理的建设标准,明确拆除、保留、整饬的建筑;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绿化景观环境的配套建设,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

2、城镇化整理型

位于城市及镇规划建成区内的村庄,必须严格按市区或镇区建设规划的规定进行控制、整治和建设;位于城市及建制镇发展备用地、远景规划控制范围内的村庄),控制发展、适度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为主。

3、搬迁归并型

依据相关政策或上位规划等条件,合理确定搬迁归并村庄的数量、范围、规模等要求;对于需要搬迁的村庄不再编制建设规划,除危房维修以外,所有集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包括危房改造),都不得在现村庄进行;对于迁至的居住点或安置点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综合安排各类用地,做到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名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新优美,方便生产生活,能充分展现地域风情特色和时代特征。

2.1.3嘎查建设规划分类

根据自治区牧区的发展实际、发展条件以及牧区发展的政策导向,将嘎查分为集中发展型、传统散居型两大类。

1、搬迁归并型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条件的限制或其他特殊情况的影响,需要整体或分批搬迁至其他居住点或集中安置点的嘎查;

2、传统散居型现状生产和生态条件较好,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牧民没

有搬迁意愿的嘎查。

2.1.4嘎查建设规划指引

1、搬迁归并型 对于搬迁至市、县(旗)、乡镇(苏木)驻地的嘎查,要按照驻地的相关要求进行统一的安置;对于搬迁至其他牧民点或新建安置点的嘎查,要做好搬迁牧民的生产、生活安排和迁至点的建设规划,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

2、传统散居型 结合规划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合理配套建设可移动和不可移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明确设施的服务半径、配套规模和建设地;做好嘎查的住宅规划和产业规划;对于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要制定明确的保护对策。

2.2 村庄(嘎查)分级与人口核定 2.2.1村庄(嘎查)分级

村庄(嘎查)的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级。在进行村庄(嘎查)相关规划时,人口数量应分别按表2.2.1和表2.2.2的分级确定级别。

表2.2.1农区村庄规模分级

表2.2.1 牧区嘎查规模分级

注:根据牧区实际情况,嘎查的规模分级可结合嘎查域总占地面积(完整行政界线内的用地面积)进行核定,原则上特大型嘎查400平方公里以上、大型100~400平方公里、中型20~100平方公里、小型20平方公里以下。

2.2.2村庄(嘎查)人口核定

1

、村庄(嘎查)现状人口和规划人口的核定应依据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的性质进行分类。根据统计口径不同,分为户籍人口和寄住人口两类,在现状调查

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表2.2.2进行分类。

表2.2.2村庄(嘎查)人口分类

2、村庄现状和规划人口规模。

村庄(嘎查)现状总人口是指规划基年的户籍人口和寄住人口之和。村庄规划总人口是指规划期末的户籍人口和寄住人口之和。

户籍人口是确定村庄(嘎查)建设用地规模的主要依据。总人口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主要依据。

2.3 主要内容

2.3.1研究农村(牧区)发展条件,制定村庄(嘎查)发展战略。 综合分析和评价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建设现状、城乡关系、对外交通联系、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状况、历史文化特征、民俗风情,村庄(嘎查)分布特征及发展过程和空间联系的状况等,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制定村庄(嘎查)发展的主要战略,明确村庄(嘎查)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对策。

2.3.2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拟定产业发展格局。

统筹规划三次产业与村庄(嘎查)的空间布局,

对产业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其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点、轴、带)以及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措施等。

2.3.3预测人口发展趋势,确定人口发展目标

预测区域内城乡人口的发展、变动和流动情况,预测苏木乡镇与村庄(嘎查)之间人口分布状况,确定城乡人口发展目标和分布格局。

2.3.4确定村庄(嘎查)的类型、规模、等级和空间布局

根据村庄(嘎查)的分类和分级规划指导要求,确定村庄(嘎查)的类型、规模、等级;确定各类、各级村庄(嘎查)选址与合理布局的基本要求;确定村庄(嘎查)的总体布局方案和空间结构;确定村庄(嘎查)的用地类型和标准,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明确各类用地的空间范围,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2.3.5统筹安排基础设施

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村庄(嘎查)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

(1)根据自然条件与交通流量等现状特点,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并有利于建筑布置和管线敷设;根据需要布置道路照明与停车场地。

(2)给水工程规划包括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给水设施建设、用水量预测分配,确定用水水质标准、供水水源、水压要求和布置输水管网等。

(3)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方式,预测排水量,布置排水系统等。

(4)供电工程规划应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选择电源,确认供电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不同规模的村庄(嘎查)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的接线方式,布置区域变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确定区域范围内中低压干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趋向及位置。

(5)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确定区域范围内光缆拉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根据移动通信基站服务半径的要求布置移动基站,确定通向各村通信线路的敷设方式、具体走向、位置;确定邮政服务网点的位置。

(6)有线电视、广播网络要求全覆盖,确定敷设的方式、走向,应与其它通信管道统一规划。

(7)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居民燃气设施,合理选择气源和确定燃气标准。大力推进各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提倡使用太阳能与沼气等清洁能源。

(8)确定区域范围内垃圾处理场、中转站的数量、位置和容量。

(9)划定公共墓地。

2.3.6统筹安排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确定各类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数量、位置、容量及规模。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村委会、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商业服务业、市场、社会福利、治安等设施。

(1)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配置,合理布置各类学校,确定学校服务半径、数量、位置及规模。

(2)医疗卫生设施应建立以苏木乡镇为中心的基层医疗体系,完善各嘎查村医疗服务设施。

(3)以方便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为出发点,逐步建立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市场设施体系,重点确定农牧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设施的建设。

(4)合理安排其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2.3.7拟定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案与措施

(1)保护规划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把水污染和垃圾污染作为防治的重点,逐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建立符合实际和环保要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改革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逐步实现污染的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2)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强化生态敏感区内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

(3)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管理,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高开发利用效率,禁止破坏性开发,提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与保护措施。

2.3.8拟定保护农村牧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方案与措施

确定规划区域内历史文化名村的名单,对已经确定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对于确有历史价值的古村庄和特色村,尚没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要按有关程序及时申报,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3.9拟定公共安全目标和灾害防治的方案与措施

(1)合理确定规划区域相关流域的防洪标准,应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的规划相结合。调整与完善区域排水规划,加强河道治理,避免内涝。对山区村庄(嘎查)要作好防洪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村庄的安全。

(2)村庄(嘎查)的布局与选址、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设防烈度要达到国家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的规定,特殊工程应提高一个抗震等级。

(3)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凡有火灾隐患的地区,均要设置不小于4米的消防通道,并将公共水塘等作为消防备用水源。提高建筑防火水平,减少发生火灾的可能,降低火灾的危害程度。

(4)重视公共安全,应建立突发安全事件行动预案和避灾场所。

2.3.10提出近期发展目标,确定重点建设内容

明确近期建设目标,确定近3~5年重点建设的村庄(嘎查)、基础设施及重要工程,并对近期建设的项目进行评价分析、投资估算,提出相关建议。

2.3.11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等内容。

2.3.12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明确规划的强性内容,应将空间管制、建设和用地标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和环境保护、防灾和公共安全等规划内容纳入村庄(嘎查)布点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作为村庄(嘎查)布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2.4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

2.4.1规划文本是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内容的结论性和操作性要求的文件,内容必须清晰简明、文字精练、用词准确、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则。主要包括规划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及规划期限。

(2)村庄(嘎查)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发展目标。包括规划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策略,产业发展布局,经济社会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村庄(嘎查)发展建设的目标、步聚、重点和对策。

(3)规划区域内人口发展趋势、城镇化水平,村庄(嘎查)的人口与用地预测。

(4)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明确村庄(嘎查)层次

等级结构及建设类型的指导原则,确定发展规模和建设标准。

(5)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布局。基础设施重点是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广播电视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委会、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市场、文化、体育、社会福利、治安等设施。

(6)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设施。消防、江河湖的防洪、山区的山洪及泥石流、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的的设施布局和防护要求。

(7)资源与环境保护。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历史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资源等的保护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

(8)空间管制和强制内容。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经济布局、合理用地等要求,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提出各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并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9)近期建设。确定近2~3年重点建设的村庄、基础设施及重要工程,并对近期建设的项目进行评价分析、投资估算,提出相关建议。

(10)规划实施的建议与措施。提出实施规划的相关建议,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行政措施,保障规划的有序实施。

2.4.2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主要包括规划项目背景与过程简述,委托单位、具体任务和规划组织。

(2)评述规划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是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情况、村庄(嘎查)数量、规模,主要的产业结构状况及收入等情况,提出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3)阐述规划依据、指导思想、规划期限、规划范围、规划重点。

(4)说明农村牧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战略的确定。

(5)阐明村庄(嘎查)布点的主要原则及中心村庄(嘎查)选取的主要原则。

(6)论述村庄(嘎查)空间布局及村庄的人口及用地规模。

(7)说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内容、规模和位置。

(8)分析资源环境保护现状,阐明保护的重点、范围及措施。

(9)明确规划区内主要存在的自然灾害,分析现状,提出防治的目标、原则及主要防护措施。

(10)明确近期建设的期限、范围、内容,提出近期建设的主要项目和重点。

(11)提出规划实施的建议与措施。

(12)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3)规划说明书后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内的人口、经济、资源、文化、历史、自然条件、各类设施等。

2.4.3规划图纸

规划图纸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规划图纸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项:

(1)综合现状与分析图(分苏木乡镇绘制)

主要标明各类资源、用地、村庄的分布,交通线路、水系、村界等,相关图表(各村现状人口、用地及相关资料);

(2)村庄布局规划图(分苏木乡镇绘制)

主要标明苏木乡镇以及各层级村庄(嘎查)的空间分布,水系、行政界线等,相关图表(各村规划人口、用地及相关资料);

(3)基础设施规划图(分苏木乡镇绘制);

(4)公共设施规划图(分苏木乡镇绘制);

主要标明学校、医疗、文体、商业金融、市场、防灾等公共服务设施。

(5)乡村布局规划图:(全旗县绘制)

主要标明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分布、各级行政界线、交通线路等,相关图表(各乡村规划人口、用地及相关资料);

(6)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标明各产业功能区的用地布局及范围;

(7)空间利用与保护图:(全旗县绘制)

主要标明各类保护地段,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相关图表(各类保护区面积及相关资料);

(8)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图:(全旗县绘制)

标明中小学校、医疗、文体、商业金融、市场、防灾等公共设施和主要工程

设施。

第三章村庄(嘎查)规划

村庄(嘎查)规划以行政建制村为规划编制单元,综合部署生产、生活等各项建设,确定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为村(牧)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村庄(嘎查)规划主要包括村(嘎查)域规划和村庄(嘎查)建设用地规划两部分。

3.1村(嘎查)域规划

3.1.1一般规定

(1)充分考虑上位规划的要求,落实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资源保护等内容。

(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3)保护村域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形成具有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

(4)因地制宜,结合村与地形地貌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征等,优化村庄布局。

(5)村庄选址应遵循安全原则,避开各类灾害易发区域。

3.1.2村(嘎查)域空间管制规划

(1)落实上位规划中空间管制的要求。

(2)根据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公共安全等基础条件划定生态空间,确定相关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目标和要求,综合分析用地条件划定村域内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的范围,提出村(嘎查)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1.3村域土地使用

(1)根据村庄(嘎查)区位、交通、现有资源条件和上位规划中的定位,确定村庄主要功能导向和人口规模.

(2)合理安排村(嘎查)域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布局及规模,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3.1.4村域产业布局

(1)统筹规划村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农牧业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产业园区、物流市场区、旅游发展区等产业集中区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2)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村(牧)民生产需求,合理安排村(嘎查)域各类产业用地(含村庄、嘎查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相关生产设施用地)。

(3)村庄(嘎查)旅游业、手工业、加工业、养殖业等产业宜集中布置,以利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便于治理污染和卫生防疫。

(4)建立高效的农牧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3.1.5村(嘎查)域基础设施规划及公共服务设施

(1)村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安排,应在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区域性设施的基础上,结合村庄规模、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遵循适度、节约原则,在村域范围内统筹布局,并协调好与村庄建设用地和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

(2)依据苏木乡镇总体规划,在村(嘎查)域范围内确定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垃圾处理、能源供应、农田灌溉、雨水集蓄、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及规模。统筹布点公共服务设施并明确规模、位置。

3.1.6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村庄产业发展应以保护区域生态资源环境为前提,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2)加强村(嘎查)域内森林与草原的保护与建设,开展沙地沙漠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生态综合治理;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特色街区、名村(嘎查)等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等区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应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和措施。

3.2 村庄(嘎查)建设用地规划

村庄(嘎查)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嘎查)用地布局规划、村庄(嘎查)基础设施规划、防灾减灾规划、村庄(嘎查)生态景观规划、村庄(嘎查)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3.2.1用地布局规划

1、村庄(嘎查)建设用地选择

a、村庄(嘎查)建设用地的选址应避开洪水、泥石流、地震断裂带、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波及地区,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在规划中应标出村庄(嘎查)周围有可能造成灾害的地区及范围。

b、村庄(嘎查)规划应对规划范围内用地的建设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和规划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对策。

c、村庄(嘎查)建设用地选址应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村庄(嘎查)选址宜集中布局,各居民点不宜过度分散。

d、加强生态保护,防止填湖、毁林,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树木植被、河湖塘堰,节约建设用地,创建符合现代化文明生活需要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住宅用地规划

村庄(嘎查)住宅建设应尊重本地区民俗、气候等生活习惯,但也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宜标准过高。以节约土地、不影响生产生活为原则。

3、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a、确定村庄(嘎查)各类公共建筑(基层组织活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集贸设施等用房)的内容、规模、位置及空间组合形式。

b、村庄(嘎查)规划要配置村委会、集会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站、室)、学校(根据需要设置)、幼儿园(托儿所)、商业服务网点、医务室、派出所、集贸市场(广场)等公共设施,以及村民从事体育、休闲与社交活动的场所。

c、除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外,村委会、集会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站、室)、商业服务网点、医务室、派出所等进行集中布置,不宜各项单独占用用地。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可编辑版】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6亩,山峦6000亩,村级道路20公里,其中7公里实现了油路化;有民营企业1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201X万元;农民主要从事果树、花卉、绒山羊等种养植业和汽车运输业,201X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村现有果园4000亩,年水果销售量2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面积300亩,年销售量达到80万株,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村距边境口岸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港口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高速公路17公里,三维交通十分便利;距沿江景观路直线距离3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镇××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发展现代近郊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村镇为目的,以农业旅游观光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经综合分析,认真论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

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 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我村农业结构调整便捷化;以生产专利产品的企业牵动我村工业生产集团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目标安排及结构规划 (一)总体目标安排到201X年,要实现社会总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一百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八百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一亿六千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二千二百万元,五年总投入为二千万元。 (二)产业结构规划 1、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经五年努力,使我村形成“ 二、四”的格局。即培育两大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两大园区”就是指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就是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产业。 2、农业产业规划我村有耕地2206亩,山地6000亩,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一园两带”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一园”即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园;“两带”指蔬菜、花卉、瓜果经济带、以艳红桃为主的林果经济带。 3、工业规划今后五年,我村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两个推动、一提高”,即: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6日 | | [小中大] 一、仓埠街基本情况 仓埠街地处新洲西北部,东倚倒水,西滨武湖与黄陂六指街毗邻,南接阳逻开发区,北抵红安县太平桥镇,版图面积175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4个农业大队,459个自然湾,总人口9.71万人。109省道直通南北,318国道横贯东西,武汉外环和武英高速在境内交汇。 仓埠是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全省城市建设重点中心镇和全市赏花游重点中心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源泉公馆回溯着仓埠民国史事,新洲二中传承着仓埠人民尊师重教美德,报祖寺展现了佛学文化渊源,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和林家大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添了仓埠人民的红色记忆。新建的省级重点中心镇项目仓埠文化广场占地面积40余亩,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可满足仓埠街主城区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开源路改造和新城大道(广源路)新建等重点中心镇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全街工业已形成服装加

工、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循环经济等几个门类,农业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企业38家,种植面积1.7万亩,正在成为全省的精品桂花之乡。 二、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仓埠街新农村建设将以109省道,318国道及周武公路为骨架,结合“新型工业新街、生态农业大街、文化旅游名街,把仓埠建设成为阳逻开发区的产业拓展区和休闲后花园,建成新(洲)、红(安)、黄(陂)‘金三角’知名重镇”的发展定位实施建设。 在武英高速以南建设仓阳产业园,承接阳逻开发区辐射发展新型工业,武英高速以北打造以种植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武湖周边地区和倒水河沿线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业,沿109省道规划建设毕铺中心村、周铺中心村、仓埠中心社区、靠山中心社区和方杨中心社区,在318国道境内东端规划建设丛林中心村,在周武公路仓埠境内西端规划建设杨裴中心村。至2030年,在全面完成周铺中心村建设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多元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完善7个中心村(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20xx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 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

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 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

农村建设规划

201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2、村庄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村有20个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谭家咀一个示范点,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普遍性。 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nextpage]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如何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20xx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四、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

炎陵电大2018年秋季农民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考试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A、实际 B、干部 C、群众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 A、种粮补贴 B、直接补贴 C、农机补贴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关键在。 A、党的组织 B、政策扶持 C、党的领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 A、创造 B、创新 C、创业 5、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支农 B、支撑 C、支持 6、加强农村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设施 B、卫生设施 C、基础设施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环境。 A、交通 B、居住 C、人居 8、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A、组织保证 B、智力支持 C、动力之源 9、建设新农村,党委善于运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战斗力提供经济支持。 A、资金 B、资本 C、资产 10、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发展 二、填空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 4、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5、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6、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表了。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目标) 是、、、、。 8、按照、生活富裕、、村容整 洁、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9、“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10、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20% 1、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 针。 ( ) 2、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大力培育优良品种。(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 4、发展经济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才资源。 ( )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 6、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 ) 7、建设新农村,宏观调控应加大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 ) 8、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依靠人民”。 ( )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须制定。 ( )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把**村建设成“富裕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村,秀美之村”,成为全市新农村示范村中的精品,从而推进全镇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建设新农村事业,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聚全镇之力,引八方之援,在**村掀起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热潮,经过五年努力,**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社会及村容村貌有一个全新的飞跃,成为我镇“三农”工作核心驱动力,推动我镇其它15个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及小康事业建设进程。 一是建设“富裕**”。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辣椒、烟叶、玉米种植和肉牛、黑山羊养殖、渔业等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到年度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村级经济以每年8%的幅度增长。其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在5年内,**村达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000元,并以年8%的幅度递增;剩余劳动力中的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80%以上的劳动力经过了职业技能培训,人人均有一技之长。90%以上的农户有致富门路,其稳定收入占到年度纯收入70%以上。再次,农民生活大为改善。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经济、适用、美观的楼

房,住房布局和占地面积符合村庄规划要求;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落到实处,完全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二是建设“秀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村容整洁、环保,所有空坪隙地全部绿化;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农网改造100%完成,数字电视和通讯入户率达100%,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家家户户均能用上自来水或纯净水,沼气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100%。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浴基本完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理;建有洁净明亮的村部、卫生室、图书室、广播室、文化体育娱乐中心以及远程教育点,公共管理设备运转和管理维护步入正常。 三是建设“文明**”。通过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文明创建活动进组进户,合作医疗率和计划生育合格率均达100%;家庭和睦,邻里相助、人人崇尚科学、封建迷信活动绝迹;村风淳朴,无打架斗殴、无买码赌博、无违法犯罪、无刑事案件。 四是建设“和谐**”。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达50%;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凝聚力强、号召力强,成为先进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各种活动经常开展,不出现任何村级债务。

新农村发展规划

新农村发展规划 为全面加强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大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着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二)品牌优势原则。大力开发丰富的名特优农产品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加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种养业优良品种。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实施农产品产地认证,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三)龙头带动原则。鼓励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创办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现有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原料基地,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涉农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合办龙头企业。 (四)外向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引进外资和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水平,加强与市、县农业科研院校、大专院校、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组织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交流。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发展重点及规划布局 由于我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近几年新兴工业建设的大好时机,为发展城郊型农业、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也带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立足自身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优质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种植业 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强化科技示范引导,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逐年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在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基础上,继续

2021年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着力抓好特色主导产业,关注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村级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靓丽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面是整理的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一)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市第二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暨“四群教育”工作拉开序幕,我也有幸成为这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一员。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的职责任务要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将认真写好民情日记、做好工作记录、按时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和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同时对XX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制订好详细的计划,逐步完成好各项工作。 盛家村地理环境属于半山区,占地2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桥头、下寨、盛家、清水、干沟;724户农户,总人口有324人。全村共有农用地2175亩,耕地有1423亩,占65%,盛家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烤烟,成立了一个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辖区范围内有两个企业,分别是保山德森人造板厂和甲醛厂。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26万元。盛家村可以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村庄。 结合盛家村的基本情况,我将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我的工作 进驻盛家村委会后,首先要积极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了解整个村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和主要经济收入情况等,还要及时与上一批指导员联系,掌握他们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工作进度等。其次计划用1-2个月的时间进到农户家中调查了解,特别是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搞好摸底调查,密切同村、组干部、村民的联系,摸清村情,掌握社情民意,弄清盛家村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另外,在入户调查了解过程中,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和各类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安全等各类政策法规。 在了解整个村情民意之后,要积极融入到盛家村委会的工作中,为盛家村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首先,要协助村干部做好烤烟生产工作,认真学习,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其次,根据村里的困难,与村两委共同商讨经费使用计划,切实把经费用到刀口上,解决群众急需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尽自己的努力,与有关部门、派出单位多协商,积极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和物资,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再次,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增强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配合村干部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一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好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规划切实做到具有足够的操作性和弹性,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取信于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切忌搞群众得不到实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于民,尊重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才能同心协力地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

湾潭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湾潭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步骤。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此为总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县相关要求,结合湾潭实际,编制本规划方案。 一、基本概况 湾潭镇位于五峰西部,国土面积326平方公里,居两省三县交界之处,鸦来线横贯全境;全镇辖10 个行政村,1 个社区居委会,48个村民小组,4778户,2008年底总人口1.7人,其中农村人口1.59万人,劳动力9558人。全镇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达90%,交通优势比较突出;镇内拥有林业用地面积43.29万亩,森林覆盖率78%;拥有耕地资源38929亩,承包耕地面积22121亩;镇内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250 米,最低海拔450 米,年平均气温13.5℃,年均无霜期247天,年降雨量1400mm左右。2008年完成财政收入417.3万元,实现农民纯收入2148元。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严格按照湖北省关于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要求,结合湾潭实际,按照“三年规划、逐年实施;整体脱贫、打牢基础;循序渐进、谋划长远;集镇发展、周边带动;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思路,切实把湾潭建成土家风情镇、生态环保镇、能源经济镇、边贸口子镇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促进农民增收。一是下大力气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整治和改造工程、农村灌渠工程、低产田改造工程、道路和电网工程等,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重点是湾潭河流域治理、农田整治、水、电、路网建设;二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重点是烟叶产业和茶叶产业,通过专业村模式使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转型;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主导产业聚集,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四是扎实贯彻落实各项党的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二)坚持以人为本,因时因事因地制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本次规划编制,本镇开展了各种层次的意见征求活动,镇党委政府安排专班进行了充分调查研究,以各村为主,政府指导,按照群众意见和国家政策要求,综合确定项目规划,既保证了规划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又确保促进发展;既吻合镇情实际,又确保可操作,有效果。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 (xx-xx) 西洋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十一月 平舆县西洋店镇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 (xx-xx) 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省委、 __关于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年明显变化,五至七年大变化”的目标任务,以及平舆确定的“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结合西洋店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xx年为参照基数,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xx-xx年。 1规划背景 西洋店镇位于平舆县境南部,北与万金店乡、辛店乡相邻,东与新蔡县余店乡接壤,南与正阳县相连,西与汝南县交界。乡政府驻西洋店集,距县城13公里。1938年为汝南县西洋店联保处, __1O月,为中共汝南县十四区(高楼),1951年1O月为平舆县第八区,1958年成立西洋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西洋店乡。辖西洋店、吴湾、高台、赵庙、潘营、西洋潭、尹湾、王寺台、耿庄、后岗、彭庄、聂寨、毛陈、小尹、秦王、谭赵、赵寨、贾营、马楼19个村民委员会,172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17288户,73428人,其中回族1203人,占总人口的1.6%。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123456.33亩,低洼易涝地点75%。地势北高南低,汝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流经乡境西、南部约8.6公里,朱港、张竹园港、郭滩港由北向南流入汝河。蛟停湖蓄洪区(西半部)位于乡境南部,面积8.7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西洋店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