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封系统设计原理及控制要求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轴封系统设计原理及自动控制

系统概述

?轴封蒸汽系统的工艺功能

?轴封蒸汽系统的工艺功能是防止从汽轮机来的轴封蒸汽溢出至大气,并防止空气进入汽轮机和凝汽器。

?轴封蒸汽系统具有下列功能:

??供汽和溢流蒸汽系统

?-从有正压的轴封和从阀杆套来的泄漏蒸汽排放

?-向有负压的轴封提供密封蒸汽

?-当密封蒸汽流量不足时允许蒸汽进入

?-过量的漏汽排至凝汽器

??汽封蒸汽排放系统

?-从汽封腔室来的排汽

?-汽封漏汽在汽封冷却器内凝结

?-汽封冷却器运行故障时汽封蒸汽排至大气

?-用其中一个汽封冷却器风机从汽封冷却器内抽出空气

??汽封蒸汽疏水系统

?-通过自动疏水器将汽封蒸汽疏水排至凝汽器

系统简图

轴封蒸汽系统的运行信息

?下列信息必须遵守:

?轴封密封蒸汽供应系统和轴封漏汽系统的预处理

在蒸汽允许进入轴封前,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辅助蒸汽必须是过热蒸汽。下列控制措施不予执行直到预处理满足:

–轴封密封蒸汽控制器切换至“自动”模式,使密封蒸汽调节阀打开

–汽封冷却器风机“运行中”

?保持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密封蒸汽在热态

–通常使用预暖阀保持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密封蒸汽管线为热态。

–预暖阀的打开和关闭取决于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蒸汽温度。

?汽封排汽至大气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轴封漏汽在汽封冷却器内凝结。

–如果汽封冷却器不可用,汽封漏汽必须排至大气。

轴封供汽状态启动和低负荷工况高负荷工况

汽封密封蒸汽

?功能

?汽封密封蒸汽的功能是防止蒸汽从轴封漏出及空气进入汽缸或冷凝器。

?为完成上述功能,将汽封蒸汽母管接至各汽封。在任何运行条件下,汽封蒸汽母管以及汽封内的蒸汽压力由密封蒸汽溢流阀和密封蒸汽供汽阀来控制。蒸汽压力大约35 mbar(表压)。

?压力控制

?一个压力变送器用于控制和在集控室显示密封蒸汽压力。

?一个压力控制器通过对整定值和实际值的比较来操纵密封蒸汽溢流阀和密封蒸汽供汽阀的执行机构。?为了提高密封蒸汽压力控制的可靠性,另配有手动控制装置,可在集控室进行手动控制。在集控室将控制开关置于手动位置或在压力控制器出现电气故障时自动切换至手动位置即可由人工控制。?密封蒸汽预暖阀(不在汽轮机供货范围内)

?为了防止在热态启动时低温蒸汽进入轴封,在机组启动及密封蒸汽控制系统开始工作前,必须对密封蒸汽供汽阀前的蒸汽管道进行预热。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当密封蒸汽控制阀关闭且阀门上游的蒸汽停滞变冷时,同样需要预热。其目的是防止在机组降负荷的时候,冷蒸汽进入轴封与轴颈接触。而在密封蒸汽控制阀开启时,预热阀必须是关闭的。

?辅汽参数的限制

–温度限制,见附图

–压力限制,3-8bar(g)

–过热度要求,+10K

辅汽温度限制

汽封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控制

?密封蒸汽温度极限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高)

?密封蒸汽温度限制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是冷却密封蒸汽母管中的蒸汽到一定范围,不超过低压缸的允许极限。

?密封蒸汽温度极限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低)

?密封蒸汽温度限制控制装置的工艺功能是加热密封蒸汽母管中的蒸汽到一定范围,不超过高压缸的允许极限。

?功能描述

?在启动和低负荷范围内通过密封蒸汽调节阀向轴封供应相对冷的密封蒸汽。随着输出的增加,从高压缸轴封进入密封蒸汽母管的蒸汽温度也增加。密封蒸汽压力控制器关闭密封蒸汽调节阀,防止密封蒸汽母管中压力升高。在高负荷范围内,一旦密封蒸汽调节阀完全关闭,溢流调节阀打开将过量蒸汽排入凝汽器。即便密封蒸汽调节阀在节流状态,密封蒸汽母管内的蒸汽可能变热使低压缸轴封的允许温度超出。

?在设定限制点,密封蒸汽温度极限(高)控制装置介入并打开密封蒸汽调节阀,尽管此时的压力控制器发出的是“关闭”信号。这允许冷却蒸汽进入密封蒸汽母管。为了缓解压力的升高,压力控制器打开溢流调节阀,从高压缸来的热蒸汽(根据管道走向和溢流调节阀的布置)直接进入凝汽器。?运行注意事项

?除温度极限控制外,监测母管后(低压缸)和母管前(高压缸)的蒸汽温度与附加的最大/最小极限的违背情况(设定比温度极限控制的更高和更低的设定点)。如果这些限制有一个违背,将发出警告。当警告显示时,在电网允许的范围内增加汽轮发电机的输出。降低负荷并通过密封蒸汽调节阀进一步打开增加冷却蒸汽的进入,仅在不干扰调节阀动作的情况下有意义。

?注意:

?如果这些措施都不可行,必须手动启动汽轮机遮断。

压力和温度控制逻辑图

LP

ND

Seal Steam Supply Valve

Sperrdampfventil

Setpoints

Sollwerte

Actual Values

Istwerte

Principle Arrangement

of Steam Turbine with Seal Steam System

Prinzipdarstellung Dampfturbine mit

Wellendichtdampfsystem

Seal Steam Control

Steuerung/Regelung

Wellendichtdampfsystem

Seal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Wellendichtdampf - Temperaturregelung

Controller Functions

Reglerfunktionen

p

pressure

Druck

G

position Stellung

T

temperature

Temperatur

HP

HD

Seal Steam Header

Wellendichtdampf-Sammelleitung

p SSH

to Condenser

zum Kondensator

-Valve Posit.Controller

Ventil-Stellungsregler

G SV Auxiliary Steam

Hilfsdampf

G LV

T SSH p befH T befH Pressure Controller

Druckregler

-

Valve Posit.Controller

Ventil-Stellungsregler

Temp. Limit

Low Controller

Grenztemperatur-regler Niedrig

Temp. Limit

High Controller

Grenztemperatur-regler Hoch

Seal Steam Valve Opening Interlock

Sperrdampfventil 謋fnungsverriegelung

MAX

25%Seal Steam Temperature Setpoints

Wellendichtdampf-Temperatur Sollwerte Low High

Niedrig Hoch

Seal Steam Pressure Setpoint

Sollwert

Wellendichtdampfdruck

T SSH p SSH Seal Steam Pressure

Control

Wellendichtdampf - Druckregelung

p HP

Gland Steam Header

Wrasendampf-Sammelleitung

IP

MD

Seal Steam Leak Off Valve

Leckdampfventil

to Gland Steam Condenser

zum Wrasendampf-Kondensator

Valve Opening Interlock The seal steam supply valve will be closed, respectively prevented from opening, if the seal steam temperature drops below a permissible value in order to avoid condensation in the header.

轴封系统的温度连锁

?介绍

?为了保护汽轮机轴和轴封,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蒸汽温度不允许违背允许的上限和下限。这些限制根据转子的平均温度取不同的值。

?密封蒸汽调节阀运行温度连锁的工艺功能

?密封蒸汽调节阀的温度连锁防止向轴封供应过冷或过热蒸汽。如果蒸汽温度违背上限或下限设定值,连锁将防止密封蒸汽调节阀打开。如果在运行期间蒸汽温度下降或上升超出允许值。密封蒸汽调节阀将关闭。

?当密封蒸汽取自蒸汽发生器可能供应过热蒸汽时,要求防止过热密封蒸汽连锁。

启动时允许空气进入的时间限制

?一旦失去辅助蒸汽,汽轮

机允许在没有轴封汽的情

况下短期运行。

?允许时间取决于转子平均

温度。

冷凝系统启动和停止简要描述

?简介

?下面介绍冷凝系统的启动,运行和停止。

?冷凝器运行的启动和完成

?启动冷凝装置必须考虑抽汽时间的长短,还要符合整个系统的启动时间,其间冷凝器首先需要冷凝蒸汽。?汽轮机停机后,冷凝装置继续运行,直到汽轮机和旁通阀关闭,并且假定再没有蒸汽要进入冷凝器。?冷凝装置运行的先决条件

?冷凝装置系统的所有系统都必须为运行做好准备。?停机过程中,冷空气通过静止的热轴封,或者密封蒸汽进入汽轮机都可能导致汽机转子弯曲,必须投入盘车运行来避免转子弯曲。

?启动冷凝装置系统

?启动冷凝装置系统时必须投入下列系统:

??冷却水系统

??冷凝系统

??抽气系统

??轴封系统

?启动冷却水系统*

?启动和运行汽轮机外部冷却水系统和相关的处理冷却水的装置,要按照系统的详细规定和冷凝器侧的设计要求来实施。?启动冷凝系统*

?如果需要得到冷却水和密封水,就必须接通汽轮机外部的冷凝泵,这样冷凝物就排放完全了。

?冷凝装置和汽轮机的抽气

?真空泵用来抽出冷凝装置内的空气和其他气体。为了缩短抽真空的时间,推荐接通所有的真空泵。

?允许蒸汽进入轴封

?只要真空泵在冷凝装置内建立了一个负压,就能够对轴封供给密封蒸汽。连通汽封冷却器的排气风机。轴封蒸汽调节阀的前蒸汽达到过热之后,才能够开启轴封蒸汽调节阀,以及将轴封蒸汽控制器转换到自动模式。

?轴封来的漏汽在汽封冷却器内冷凝。

?停用冷凝装置

?按照下列步骤停用冷凝装置:

??关闭轴封蒸汽调节阀,轴封蒸汽调节阀转换到手动状态

??切断汽封冷却器的抽气风机

??切断运行中的真空泵

??切断运行中的冷凝泵

??关闭冷却水系统

?* 不在STC的供货范围

补充说明

?据侧面了解,玉环和外高桥机组发生“因为轴封蒸汽温度波动造成主机转子抱死的情况”和辅汽温度过低有关,属运行方面的问题,上述用户没有向我们通告具体问题。?确保辅汽参数正常是安全运行的前提

?正确调试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

?关于控制方面的详细说明参见有关控制说明。

?关于“允许空气进入的时间限制”是否适用于停机阶段有待西门子确认!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理论国外研究状况分析 内部控制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内部控制, 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个阶段。 从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 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内部控制在50 年时间内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经历近40 年, 而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只有5 年时间。内部控制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除企业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 外部尤其是政府的推动亦是关键因素。在美国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 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 80 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的恰当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恰当性, 由此成立Treadway 委员会( 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并发表了著名的COSO 报告。20 世纪80 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SEC) 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SEC 在1980 年的S—X 规则303 条款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 MD&A) ”的信息。MD&A 要求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相关的当前和未来的流动性和其它情况, 所以要求向公众提供更多未来经管责任的情况,

包括内部控制等内容。“安然”事件发生后, 美国国会于2002年7 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Act) , 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等。 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 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COSO 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 代表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最高研究水平。此后发布的其他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 如加拿大的COSO, 英国的Cadbury, 南非的King, 法国的Vienot 等等) 均以COSO 的报告为模本。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银行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也是以COSO 的报告为基础的。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层甚至许多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还停留在内部牵制的第一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职责分工、岗位分离、授权授信、内部审计等”, 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根据COSO 报告, 内部控制应理解为: “由管理当局设计( devised) , 董事会核准, 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 maintained) 的, 旨在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pro—cess) ”。可见, 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个过程, 但它本身不是目的; 它帮助实现的是多种既互相区分而又紧密联系和相互重叠的目标; 它由人实

轴封系统设计原理及控制要求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轴封系统设计原理及自动控制

系统概述 ?轴封蒸汽系统的工艺功能 ?轴封蒸汽系统的工艺功能是防止从汽轮机来的轴封蒸汽溢出至大气,并防止空气进入汽轮机和凝汽器。 ?轴封蒸汽系统具有下列功能: ??供汽和溢流蒸汽系统 ?-从有正压的轴封和从阀杆套来的泄漏蒸汽排放 ?-向有负压的轴封提供密封蒸汽 ?-当密封蒸汽流量不足时允许蒸汽进入 ?-过量的漏汽排至凝汽器 ??汽封蒸汽排放系统 ?-从汽封腔室来的排汽 ?-汽封漏汽在汽封冷却器内凝结 ?-汽封冷却器运行故障时汽封蒸汽排至大气 ?-用其中一个汽封冷却器风机从汽封冷却器内抽出空气 ??汽封蒸汽疏水系统 ?-通过自动疏水器将汽封蒸汽疏水排至凝汽器

系统简图

轴封蒸汽系统的运行信息 ?下列信息必须遵守: ?轴封密封蒸汽供应系统和轴封漏汽系统的预处理 在蒸汽允许进入轴封前,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辅助蒸汽必须是过热蒸汽。下列控制措施不予执行直到预处理满足: –轴封密封蒸汽控制器切换至“自动”模式,使密封蒸汽调节阀打开 –汽封冷却器风机“运行中” ?保持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密封蒸汽在热态 –通常使用预暖阀保持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密封蒸汽管线为热态。 –预暖阀的打开和关闭取决于密封蒸汽调节阀前的蒸汽温度。 ?汽封排汽至大气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轴封漏汽在汽封冷却器内凝结。 –如果汽封冷却器不可用,汽封漏汽必须排至大气。

轴封供汽状态启动和低负荷工况高负荷工况

汽封密封蒸汽 ?功能 ?汽封密封蒸汽的功能是防止蒸汽从轴封漏出及空气进入汽缸或冷凝器。 ?为完成上述功能,将汽封蒸汽母管接至各汽封。在任何运行条件下,汽封蒸汽母管以及汽封内的蒸汽压力由密封蒸汽溢流阀和密封蒸汽供汽阀来控制。蒸汽压力大约35 mbar(表压)。 ?压力控制 ?一个压力变送器用于控制和在集控室显示密封蒸汽压力。 ?一个压力控制器通过对整定值和实际值的比较来操纵密封蒸汽溢流阀和密封蒸汽供汽阀的执行机构。?为了提高密封蒸汽压力控制的可靠性,另配有手动控制装置,可在集控室进行手动控制。在集控室将控制开关置于手动位置或在压力控制器出现电气故障时自动切换至手动位置即可由人工控制。?密封蒸汽预暖阀(不在汽轮机供货范围内) ?为了防止在热态启动时低温蒸汽进入轴封,在机组启动及密封蒸汽控制系统开始工作前,必须对密封蒸汽供汽阀前的蒸汽管道进行预热。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当密封蒸汽控制阀关闭且阀门上游的蒸汽停滞变冷时,同样需要预热。其目的是防止在机组降负荷的时候,冷蒸汽进入轴封与轴颈接触。而在密封蒸汽控制阀开启时,预热阀必须是关闭的。 ?辅汽参数的限制 –温度限制,见附图 –压力限制,3-8bar(g) –过热度要求,+10K

汽车转向电动机工作原理及转向系统概述

汽车转向电动机工作原理及转向系统概述 汽车上配置的转向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一种是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2)一种是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3)另外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一、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1、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它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动力转向。EPS的构成,不同的车尽管结构部件不一样,但大体是雷同。一般是由转矩(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减速器、机械转向器、以及畜电池电源所构成。 2、主要工作原理:汽车在转向时,转矩(转向)传感器会“感觉”到转向盘的力矩和拟转动的方向,这些信号会通过数据总线发给电子控制单元,电控单元会根据传动力矩、拟转的方向等数据信号,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动作指令,从而电动机就会根据具体的需要输出相应大小的转动力矩,从而产生了助力转向。如果不转向,则本套系统就不工作,处于standby(休眠)状态等待调用。由于电动电动助力转向的工作特性,你会感觉到开这样的车,方向感更好,高速时更稳,俗话说方向不发飘。又由于它不转向时不工作,所以,也多少程度上节省了能源。一般高档轿车使用这样的助力转向系统的比较多。

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只需电力不用液压,与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相比较省略了许多元件。没有液压系统所需要的油泵、油管、压力流量控制阀、储油罐等,零件数目少,布置方便,重量轻。 而且无“寄生损失”和液体泄漏损失。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均可节能80%左右,提高了汽车的运行性能。因此在近年得到迅速的推广,也是今后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有一些汽车冠以电动助力转向,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的助力转向,它还需要液压系统,只不过由电动机供油。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油泵由发动机驱动。 为保证汽车原地转向或者低速转向时的轻便性,油泵的排量是以发动机怠速时的流量来确定的。而汽车行驶中大部分时间处于高于怠速的速度和直线行驶状态,只能将油泵输出的油液大部分经控制阀回流到储油罐,造成很大的“寄生损失”。 为了减少此类损失采用了电动机驱动油泵,当汽车直线行驶时电动机低速运转,汽车转向时电动机高速运转,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速调节油泵的流量和压力,减少“寄生损失”。 二、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内部控制》课程标准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五年制高职审计专业 《内部控制制度》课程标准 郑丙金 徐州财经分院会计系 二0一二年九月 五年制高职审计专业《内部控制制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在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上,2006年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在这一年,随着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在经过十多年探索之后的一次大爆发,按照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施行, 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更为重要,会计制度设计显得更有现实意义,搞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工作不仅有利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更有利于企业加强会计管理工作,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特点,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显得不太适用。我们提出了以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据内部控制制度教学的特点,注重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是五年制财经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经济专业教学中属于后期主干课程,专业性较强。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全面树立现代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理念,初步掌握从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践活动必须具备会计制度总则设计、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会计核算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及具体业务与核算规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能力为主,根据内部控制制度教学的特点,注重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发展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为中心,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能够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胜任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动力转向系概述及其工作原理

动力转向系概述及其工作原理 ·动力转向系概述 ·液压动力转向系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动力转向系概述 1、动力转向系的功用及应用 ·应用:在转向阻力很大的汽车上,采用动力转向装置 ·转向能源:动力转向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是驾驶员提供的,大部分是发动机驱动转向油泵旋转,将发动机输出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 ·功用:压力能在驾驶员控制下,对传动装置施加随动渐进压力,实现转向。 2、动力转向的分类 (1)按动力能源分 1)液压式以液压为动力源,目前广泛应用 ·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工作压力可高达10MPa以上,故其部件尺寸很小

·液压系统工作时无噪声,工作滞后时间短,而且能吸收来自不平路面的冲击 2)气压式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仅限于重型且采用气压制动的汽车 ·主要应用于一部分其前轴最大轴载质量为3~7t并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货车和客车 ·装载质量特大的货车也不宜采用气压转向加力装置,因为气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低(一般不高于0.7MPa),用于这种重型汽车上时,其部件尺寸将过于庞大 (2)按动力缸、控制阀及转向器的相对位置分 1)整体式其机械转向器和动力缸设计成一体,并与转向控制阀组装在一起。 2)半整体式其转向控制阀同机械转向器组合成一体,而转向动力缸则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 3)转向加力器其机械转向器独立,而将转向控制阀和转向动力缸组合成一体。 3、动力转向系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1)结构组成 ·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转向加力装置是由机械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三大部分组成 2)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工作过程 ·当驾驶员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向盘时,转向摇臂将拉动转向直拉杆向前运动。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 百科名片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目录 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涵义 什么是内部控制?理论界存在各种观点。由于表述众多,本文仅选择几个权威定义进行分析。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我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上述三个定义具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将内部控制解释为一种政策或程序(过程);二是都在定义中说明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三是都是从审计的角度做出的定义。笔者认为,这些定义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定义出发点过于狭隘。控制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有生产控制、人口控制、经济控制、军事控制等,从不同的角度(学科)出发,会给出不同的控制概念。虽然内部控制与审计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论从内部控制的产生,还是内部控制的现实需要来看,内部控制都应该属于管理范畴。“可以肯定地说,内部控制最初是在组织中内生的,而不是外力(外部管制、规范的要求;审计)催生的。”(方红星,2002)并且,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审计需要,而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迫切要求。过去,由于一直把内部控制与审计相联系,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如果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把它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相信内部控制必然会得到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从而自觉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2、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客体。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既应该有施控主体,也应该有受控对象(客体)。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的客体是人、财、物及其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组合关系和组合形式。这一点几乎没有争论。存在争论的主要是内部控制的主体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主体是单位经营者。但是,经营者如何界定,又存在五种观点:①包括董事长、总经理;②包括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班子;③包括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班子、党员班子;④包括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班子、党委班子、监事会成员;⑤包括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班子、党委班子、监事会成员、工会主席。第二种观点认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群众在内的所有员工都构成内部控制的主体,单位中每一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同时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课题组,2001);第三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主体既包括所有者(股东),也包括经营者,分为两个层次(阎达五、宋建波,2002)。但有的学者将董事会纳入所有者范畴,有的学者则将董事会作为经营者;第四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主体包括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职工四个层次(郑石桥等,2000)。 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主体,首先必须区分单位内部控制主体和单位外部控制主体。我们可以借鉴财务会计(外部会计)和管理会计(内部会计)的划分方法,股东(或股东大会)属于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只能作为单位外部的控制主体。股东、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加以解决。不能混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案例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案例 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 一、事前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 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目前较为先进科学的体制,其运作 模式为“三个统一、一个体系”,即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和一套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包括:资金预算集中管理、融资集中管理、银 行帐户集中管理和现金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资金预算集中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年初审定的财务预算,核定年度 资金额度,集中管理投资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企业战略重点业务 上; 融资集中管理是指企业将银行贷款权、贸易融资权、对外担保权 统一管理起来,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杜绝由于担保而产生的 或有负债; 银行帐户集中管理是对所属单位的银行帐户实行审批制,强制核 销与经营无关或功能重复的银行帐户,并通过安全有效的网络系 统时时监控资金流向,控制业务违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现金集中管理的核心为收支两条线,即管理部门按照核定的资金 预算及所属单位申报的资金用款额度,拨付资金; 所属单位的所有收入资金均按规定的上划途径上划至集团公司的

账户内。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利用集 中的闲置制资金可以大量归还外贷资金,内部调剂所属单位的资 金余缺,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而且将集团内的闲置资金统 一运作,也能大大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水平。 财务管理体制确立后,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实施,包括《公司财务管理办法》 《公司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公司产品销售结算管理办法》 《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操作程序》 《银行帐户开立、变更、关闭的审批程序》 《公司债务融资管理办法》 《公司资产管理办法》 《资金审批支付程序》 《网上银行业务使用规定》 《货币资金内控实施办法》 《资金计划管理办法》 《公司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等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二、事中控制,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可保障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保证企业收到的资金全部人 、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保账,杜绝“小金库”

液压助力转向的工作原理

液压助力转向的工作原理: 如图1(a)所示,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由油泵3、控制阀(滑阀7和阀体9)、螺杆螺母式转向器(11、12)及助力缸15等组成。 滑阀7同转向螺杆11连为一体,两端设有两个止推轴承。由于滑阀7的长度比阀体9的宽度稍大,所以两个止推轴承端面与阀体端面之间有轴向间隙h,使滑阀连同转向螺杆一起能在阀体内做轴向移动。回位弹簧10有一定的预紧力,将两个反作用柱塞顶向阀体两端,滑阀两端的挡圈正好卡在两个反作用柱塞的外端,使滑阀在不转向时一直处于阀体的中间位置。滑阀上有两道油槽C、B,阀体的相应配合面上有三道油槽A、D、E。油泵3由发动机通过带或齿轮来驱动,压力油经油管流向控制阀,再经控制阀流向动力缸L、R腔。 汽车直线行驶时,如图1(a)所示,滑阀7在回位弹簧10和反作用阀8的作用下处于中间位置,动力缸15两端均与回油孔道连通,油泵输出的油液通过进油道量孔4进入阀体9的环槽A,然后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环槽B和D,另一路流过环槽C和E。由于滑阀7在中间位置,两路油液经回油孔道流回油箱,整个系统内油路相通,

油压处于低压状态。 图1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1 油箱 2 溢流阀 3 齿轮油泵 4 进油道量孔 5 单向阀 6 安全阀 7 滑阀 8 反作用阀 9 阀体10 回位弹簧 11 转向螺杆12 转向螺母13 纵拉杆14 转向垂臂15 助力缸 汽车向右转弯时,转向螺杆11(左旋螺纹)顺时针方向转动,与转向轴制成一体的滑阀7和转向螺杆克服回位弹簧10及反作用阀8一侧的油压的作用力而向右移动。此时如图1(b)所示,环槽A与C,B与D分别连通,而环槽C与E使进油道与助力缸15的L腔相通,形成高压回路;B与D使回油道与R腔相通,形成低压回路。在油压差的作用下,活塞向右移动,而转向螺母12向左移动。纵拉杆13也向右移动,带动转向轮向右偏转。由于系统压力很高(一般为6.9Mpa以上),汽车转向主要依靠推力。驾驶作用于转向盘的转向力基本上是打开滑阀所需的力,一般为5~10N,最大不超过10N, 因而转向操纵十分轻便。 汽车左转弯时滑阀7左移,如图1(c)所示,油路改变流通方向,助力缸15加力方向相反。 在转向过程中,助力缸的油压随转向阻力而变化,二者相互平衡。汽车转向时,助力缸只提供动力,而转向过程仍由驾驶员通过转向盘进行控制

第二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强调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B.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应当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C.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D.被动的遵守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参与主体的是() A.企业董事会 B.企业监事会 C.政府对企业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 D.企业全体员工 3、关于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对控制目标的实现作用不大 B.企业目标的实现除了受制于企业自身限制外,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C.内部控制无法作用于外部环境 D.内部控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内部控制是一种全程控制,从时间顺序上来看不包括() A.事前控制 B.制度设计、制度执行与监督评价 C.事中控制 D.事后控制 5、在下列内部控制目标中,属于企业获利的基础,同时也是持续经营基础的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C.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6、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物质前提是() A.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B.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C.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D.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7、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C.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8、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C.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9、在下列原则中,强调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

内部控制设计步骤

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 设计内部控制的步骤,主要是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最终以流程图或调查表的形成加以体现。1.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既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总是根据控制目标,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因此,设计内部控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然后据以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要素,组成该控制系统。我们将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概括为六项:(1)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3)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4)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5)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6)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六项目标均为基本目标或一般目标。在每项基本控制目标下,还可细化为若干具体控制目标。例如,第二项基本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即可分解为:(1)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2)保证会计账簿的准确性;(3)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等几项具体目标。而第(1)项具体控制目标“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又可进一步分解为保证会计原始凭证的准确性、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准确性,第(2)(3)项具体控制目标同样也可分解为若干更具体的控制目标。 2.整合控制流程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

由控制点组成。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时,则需要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加以整合。 3.鉴别控制环节实现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错弊因而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环节或控制点。控制点按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而论,可以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为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那些只能发挥局部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控制点,则力一般控制点。如材料采购业务中的“验收”控制点,对于保证材料采购业务的完整性、实物安全性等控制目标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是材料采购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审批”、“签约”、“登记”、“记账”等控制点,即是一般控制点。需要说明的是,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某个控制点在此项业务活动中是关键控制点,在另外一项活动中则可能是一股控制点,反之亦然。 4.确定控制措施控制点的功能,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控制技术和手续而实现的。这些为预防和发现错弊而在某控制点所运用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手续等,通常被概括为控制措施。如现金控制系统中的“审批”控制点,就设有:(1)主管人员授权办理现金收支业务;(2)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字或盖章;(3)部门负责人审核该凭证并签章批准等控制措施。银行存款控制系统的“结算”控制点则设有:(1)出纳员核查原始凭证;(2)填制或取得结算凭证;(3)加盖

内部控制的概念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和学术界不断推陈出新。但基本上都没有突破会计控制的范围。1992年COSO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但COSO内部控制框架流程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缺陷,致使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被质疑,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实际上,COSO内部控制框架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导引,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环境要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不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界定内部控制的边界,并基于此设计相应的内控模式、机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高效的内部控制①。因此,无论是基于理论层面还是实物层而,重视对内部控制本质、边界和目标等基本属性的研究,是构建企业内 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文献针对内部控制本质及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从企业系统和整体效率的视角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内控系统的构成单元和子系统。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或子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而是按照层级结构来分的企业治理层面的控制和企业管理控制;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单独界定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层级所确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会一计控制等概念,I-!前比较成型和有影响力!、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华,高_立(2011)’‘在困内外相关研究的琴础_上,指出无沦从历史发展、时间考察还是理论逻辑方而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陷入了一个为不能存在的系统寻找独立存在的理由的尴尬境地。ICI此,应该尽早用“内部拄制”取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杨清香(2010) `"利用马克思认识论,对如何构建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或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内部控制的其他概念或理沦要素都是根据内部控制的木质演绛推论出来的。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认为目标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尽管实用,Eli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李连华,2007)0 组织理论是内部控制研究范畴内的重要理论支撑,诸多文献围绕组织内部关系和契约展开对企业内部打制的研究。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的两种组织关系,即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内部控制的木质表现为企业组织体系中各种相关的平等利益工体之问的相压制衡和各科层权利主体依_}二而F的监督。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抨效l1!的从础。李志斌(2009 ) '}"运用组织fil:会学的规则理沦解释了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他认为内部控制在组织内部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法”,足管理权威的来源之一。而竹理权威体系既包括纵向等级制权威体系,也包括横向平行权威体系。一可以石出,卜述两者的观点具有4定的相似性。部分学者还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刘明辉,张宜t } ( 2002 )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性,保i} I: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林钟高,徐虹,吴玉莲( 2009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属J性足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 国外有关学者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为: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以及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彼此相互影响。针对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观点,其一,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其二,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其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Cadbury, Hampell以及Turnbull报告共同构成了英国三个重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研究。英国学者指出了上述观点,即“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应由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护以及评价;独立董事制及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起监督和协调作用。而美国有关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互影响着彼此,特别是在SOX法案404条款的提出之后,利益相关者便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汽车EPS系统原理

从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汽车助力转向系统以来,经历了机械式、液压式、电控液压式等阶段,8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 EPS(ElectricPowerSteering)。EPS在机械式助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用输入轴的扭矩信号和汽车行驶速度信号控制助力电机,使之产生相应大小和方向的助力,获得最佳的转向特性。EPS用仅在转向时才工作的助力电机替代了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持续消耗能量的液压助力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能耗,动态地适应不同的车速条件下助力的特性,操作轻便,稳定性和安全性好,同时,不存在油液泄漏和液压软管不可回收等问题。可以说,EPS是集环保、节能、安全、舒适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设计。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当前世界最发达的转向助力系统,20世纪80年代,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开发。因其具有独特的按需助力、随动跟踪、反映路感、节能高效、环保免维护、系统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在中小排量汽车中即将以较大产品份额取代液压助力转向总成(HPS)。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较,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结构简单,灵活性好,能充分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在操作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性。 EPS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1)EPS系统的特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由于采用动力转向可以减少驾驶员手动转向力矩,改善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因此在商用车、中高级轿车和轻型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动力转向系大多采用固定放大倍数的液压动力转向,缺点是不能实现汽车在各种车速下驾驶时的轻便性和路感。为了克服以上缺点,研制出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系(EHPS),使汽车在各种速度下都能得到满意的转向助力。但EHPS 系统结构更复杂、价格更昂贵,而且效率低、能耗大。 EPS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新一代汽车智能转向助力系统。与液压动力转向系统(HPS)相比,有如下优点: 1 效率高,HPS系统效率一般为60%~70%,而EPS系统效率可达90%以上; 2 能耗少,对于HPS系统,汽车燃油消耗率增加4%~6%;而EPS系统汽车燃油消耗率仅增加%左右; 3 路感好,使汽车在各种速度下都能得到满意的转向助力; 4 回正性好,EPS系统内部阻力小,可得到最佳的回正特性; 5 对环境污染少,EPS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 6 可以独立于发动机工作,EPS系统只要电源电力充足,即可产生助力;

内部控制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 策划书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2013级会计七班 组长:李新茜(2443) 组员:田泽珂(13)、刘紫琳(14)、姚正文(27)、付璐璐(5761)、盘清扬(4430)、梁婷(31)、胡悦(23)

内部控制理论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内部控制的涵义 什么是内部控制?理论界存在各种观点。由于表述众多,本文仅选择几个权威定义进行分析。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我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上述三个定义具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将内部控制解释为一种政策或程序(过程);二是都在定义中说明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三是都是从审计的角度做出的定义。笔者认为,这些定义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定义出发点过于狭隘。控制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有生产控制、人口控制、经济控制、军事控制等,从不同的角度(学科)出发,会给出不同的控制概念。虽然内部控制与审计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论从内部控制的产生,还是内部控制的现实需要来看,内部控制都应该属于管理范畴。“可以肯定地说,内部控制最初是在组织中内生的,而不是外力(外部管制、规范的要求;审计)催生的。”(方红星,2002)并且,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审计需要,而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迫切要求。过去,由于一直把内部控制与审计相联系,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如果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把它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相信内部控制必然会得到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从而自觉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汽轮机轴封系统

汽轮机轴封系统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生产培训教案 主讲人:郑汉 技术职称:工程师 所在生产岗位:值长 讲课时间: 2010 年 8月 生产培训教案 培训题目:汽轮机轴封系统 培训目的:通过系统图的讲解,从系统构成、运行方式、阀门状态、隔离步序等方面,对所培训的系统全面梳理,迅速提高现有作业人员对系统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夯实人员技能基础,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生产安全。 内容摘要: 一、汽机轴封系统图 二、轴封系统介绍 三、轴封系统投运 四、润滑油中进水的原因 五、防止油中进水的措施 培训内容: 一、我厂汽轮机轴封系统图

二、轴封系统原理介绍 1、轴封系统的功能 轴封系统的功能是在转子穿出汽缸处,防止空气进入汽缸或蒸汽由汽缸漏出。并回收汽机的汽封漏汽,利用其热量加热部分凝结水,同时还可抽出汽机轴封系统的气体混合物,防止蒸汽漏出到机房或油系统中去。 2、轴封原理 在汽轮机起动和低负荷时(图A),所有汽缸中压力都低于大气压力。密封汽供到“X”腔室,通过汽封片一边漏入汽轮机,另一边漏到“Y”腔室。“Y”腔室由装于汽封冷却器上的电动机驱动的风机使之保持稍低于大气的压力。从而使空气从大气通过外部汽封片漏到“Y”腔室。漏泄蒸汽和空气混合物通过与汽封冷却器的连接管从“Y”腔室抽出。 当高压、中压或高、中压合缸的排汽压力超过“X”区的压力时,汽流在内汽封环发生相反流动。随着排汽区压力增加,流量也增加,因此对于一个单独高压缸的汽封,在大约10%负荷时变成自密封,而对于一个中压或高、中压合缸的汽封,在大约25%负荷时变成自密封。大于这一负荷,蒸汽从“X”区排出,通到汽封系统总管。蒸汽再由总管流至低压汽封。如有任何过剩的蒸汽,则通过溢流阀流到凝汽器。 主机轴封采用的是迷宫式汽封。这种汽封由带汽封齿的汽封环,固定在汽缸上的汽封套和固定在转子上的轴套三部分组成。这种汽封是通过把蒸汽的压力能转换成动能,再在汽封中将汽流的动能以涡流形式转换成热能而消耗。在汽封前后压差及漏汽截面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汽封齿数的增加,每个汽封齿前后压差相应减少,这样流过每一汽封齿的流速就比无汽封齿时小的多,就起到减少蒸汽的泄露量的作用。 3、轴封汽源 轴封供汽汽源包括三路 ?1、辅汽供轴封汽源,这一路是最常用汽源,在机组启动、低负荷是自动供汽,弥补轴封压力不足。 ?2、冷再热管道供汽,主要是作为辅汽供轴封的备用汽源。 ?3、主蒸汽供轴封,这一路汽源由于压力和温度都非常高要格外慎用,主要考虑单机运行时机组突然跳闸依靠主蒸汽的余汽供轴封,防止轴封断汽。 ?还有一路溢流阀,当机组带较高负荷时,高中压缸轴封过剩蒸汽大于低压缸所需蒸汽量时,依靠母管上的溢流阀排至疏扩。 4、减温器 低压汽封减温器在供汽管进入凝汽器之前用以降低低压汽封密封蒸汽在供汽管中的温度。使低压汽封汽温维持在120℃~180℃范围,以防止汽封壳体可能的变形和损坏汽轮机转子。过热蒸汽进入减温器后,汽流随管道截面缩减而加速。然后,蒸汽通过喷射喷嘴,在那里冷却水被吸入高速汽流,这就保证可靠的雾化,随冷却水蒸发而使蒸汽降温。减温水来自凝结水母管。到喷射喷嘴的冷却水量由气动调整门控制。 5、汽封冷却器

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本文包括: 我们知道,当转动汽车方向盘时,车轮就会转向。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不是吗?但是,为了使车轮转向,方向盘和轮胎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运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两种最常见的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和循环球式转向系统。随后,我们将介绍动力转向,并了解一些有趣的转向系统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大多源于人们对汽车省油功能的需求。不过,让我们先看一下让汽车转向所必须执行的操作。这并不像您想像的那么简单! 当汽车转向时,两个前轮并不指向同一个方向,对此您可能会感到奇怪。

要让汽车顺利转向,每个车轮都必须按不同的圆圈运动。由于内车轮所经过的圆圈半径较小,因此它的转向角度比外车轮要大。如果对每个车轮都画一条垂直于它们的直线,那么线的交点便是转向的中心点。转向拉杆具有独特的几何结构,可使内车轮的转向角度大于外车轮。 转向器分为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齿条齿轮式转向器和循环球式转向器。 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 作者:Karim Nice (本文为博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违者必究。) 推荐到: 本文包括: 齿条齿轮式转向系统已迅速成为汽车、小型货车及SUV上普遍使用的转向系统类型。其工作机制非常简单。齿条齿轮式齿轮组被包在一个金属管中,齿条的各个齿端都突出在金属管外,并用横拉杆连在一起。

小齿轮连在转向轴上。转动方向盘时,齿轮就会旋转,从而带动齿条运动。齿条各齿端的横拉杆连接在转向轴的转向臂上(请参见上图)。 齿条齿轮式齿轮组有两个作用: ?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车轮转动所需的线性运动。 ?提供齿轮减速功能,从而使车轮转向更加方便。 在大多数汽车中,一般要将方向盘旋转三到四周,才能让车轮从一个锁止位转到另一个锁止位(从最左侧转到最右侧)。 转向传动比是指方向盘转向程度与车轮转向程度之比。 例如,如果将方向盘旋转一周(360度)会导致车轮转向 20度,则转向传动比就等于360除以20,即18:1。比率 越高,就意味着要使车轮转向达到指定距离,方向盘所需 要的旋转幅度就越大。但是,由于传动比较高,旋转方 向盘所需要的力便会降低。 一般而言,轻便车和运动型汽车的转向传动比要小于大型 车和货车。比率越低,转向反应就越快,您只需小幅度 旋转方向盘即可使车轮转向达到指定距离。这正是运动型 汽车梦寐以求的特性。由于这些小型汽车很轻,因此比 率较低,转动方向盘也不会太费力。 有些汽车使用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在此系统中,齿条齿轮式齿轮组的中心与外侧具有不同的齿距(每厘米的齿数)。这不仅能提高汽车转向时的响应速度(齿条靠近中心位置),还能减少车轮在接近转向极限时的作用力。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可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时,在把矛头直指向财务会计报告时,也在探索企业内部治理等问题。并把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途径归到了内部控制。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整理和分析。 [关键词]内部控制;理论探讨;应用探讨 一、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基本状况分析 本文所选的样本主要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总样本选取的,以内部控制为篇名搜索,从1999年到2008年,总共有9912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有2153篇。这些文章基本上能够代表我国这些年来研究内部控制的水平,本文期望能够从中把握我国研究内部控制的脉搏,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 1.从发表时间来看,就笔者收集的资料,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几年。这可能要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所以在对美国财务丑闻的分析研究和出台政策的剖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笔者认为这也体现了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人员的前瞻性,从国外的经验教训中就能让我们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美国一直是一个在健全法律和制定政策方面做得比较前沿,涉及内部控制的就先有COSO报告,后有SOX法案的颁布和COSO委员会出台的ERM,目前都被认为是规范内部控制的高质量标准。除了美国以外,我国也发生了诸如“银广厦”、“中航油事件”等事件,针对这些个案,在诸如《会计研究》这样的期刊上都有深入的分析,当然也有针对我国现实的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探讨。这也反映了研究不仅要具有前沿性,更要有现实意义。 2.从论述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探讨:(1)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探讨。(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3)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由于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章比较多,本文首先选择会计类国家级核心期刊《会计研究》上涉及内部控制的文章进行综述,还有一部分文章取自《会计之友》、《财会通讯》等会计类核心期刊。论述的方面也主要是按照上述(二)中的分类进行阐述。二、对国外内部控制的介绍和借鉴 由于美国具有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法律规范,所以在其资本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出台的解决措施也对我们有很有意义的指导作用,所以在我国文献方面介绍这部分的内容也较多。特别是SOX法案颁布以来,就有不少对其的介绍、研究的文章。比如,美国SOA404条款执行成本的研究,认为SOA404条款提高了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成本,董事会结构改变增加成本支出,运转效率下降, 影响公司竞争力。(黄京菁,2005)虽然他是对美国社会环境下,对SOA404的研究,但其中的思想对我国内部控制政策制订也有启发作用。COSO 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李若山,徐明磊,2005)也是用美国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实务的最新发展来解释中航油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还有伊利股份、创维数码、四川长虹等失败案例或重大事件,认真学习ERM框架中的所有内容,并将其与企业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调整,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另外,在《会计研究》期刊上,还有一些财政部以考察团形式对国外不同特点的国家内部控制进行考察、分析。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内部控制制度和实践也将给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给予启示。如: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英国和法国企业内部控制考察报告,英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美国会计国际趋同、注册会计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