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试验方法学试题

中药药理试验方法学试题
中药药理试验方法学试题

一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检查甲同学的实验原始记录发现,记录书写整齐,页面干净,偶有错误处做了更正,错误的数据、文字上画了横杠,原先的文字、数据依然可辨,右上角处已写上更正后的文字或数据。有些计算机打印的数据已经装袋另存。乙同学赞赏甲同学原始记录认真,称其为了尽量减少记录出错,每次记录都先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认真抄写。改错方式正确。

但是他认为有时其他同学帮忙其操作,原始记录也应该签上其他同学的名字。另外原始记录应反映最初的实验情况,每次实验后的数据统计及其结果分析可以忽略,以免原始内容记录太多。对上述原始记录的涉及的情况及乙同学的评价你认为存在什么问题?

关于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书写整齐,且不得随意修改,修改处应划一斜线,画除的内容应能被辨识,在其右上角(或其空白处)修改者签名并说明修改原因及时间;原始记录应记录及时、直接,记录不经过誊抄、加工修饰;实验记录应包括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人员,则记录本上应记录帮其操作的人员姓名;计算机打印的数据应按顺序粘贴在记录相应位置,不宜粘贴的另行装订成册并编号;每次实验结果的数据应及时进行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2.药理实验常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设置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中药药理实验如设阳性对照是否可以选择化学合成药?

阳性对照意义:①检验实验体系是否可靠,防止假阴性

②粗略估计受试药与对照药相比,作用强度与特点上有哪些差异。

阴性对照意义:消除溶媒或基质等无关因素的影响

中药药理实验可以选择化学合成药作为阳性对照药。但其选择必须符合合法性(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或新批准合法生产的药物)、可比性(选用药效肯定的同类中药或

化学药,主治相同,给药途径尽量一致)、择优性(择优选择公认疗效好的药物)。

3.要进行某药物的药效实验,分别观察其对血压、免疫系统、体温的影响,应分别选用何种实验动物为好?为什么?

原则:选择与人类对受试药具有相似反应的动物:

血压:大鼠,其血压稳定,对降压药的反应敏感,与人体接近;

免疫功能:纯种小鼠,幼年,因幼鼠胸腺对免疫药物敏感。

体温:兔,其对热原反应敏感、典型且恒定

4.中药新药进行药效实验时,对受试药有何要求?实验时对给药途径和给药量有何要求?

处方固定、制备工艺、药品质量标准应基本稳定,剂型和质量标准应与临床用药基本相同可选不含赋形剂的中药提取物。

1.制备情况

(1)新药受试药要求:用处方固定,质量稳定、工艺、质控指标恒定后的中试产品。

(2)一般受试中药:生药经鉴定,科属种清楚;提取制备工艺明确,含量确定。

(3)单体:化学结构式清楚。

(4)在注射给药或离体试验时应注意药物中杂质、不溶物质、无机离子及酸碱度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2、给药途径

实验的给药途径与临床拟使用的途径一致。

中药粗制剂一般不用注射给药或体外实验的方法检测药物效应。

3、剂量组数:新药研究至少设3个剂量组。

三者最好成等比,能反应量效关系。

给药容量相等,浓度不等。

合理选择剂量:

(1)参考LD50:在LD50的1/10、1/20、1/40等范围内设置高、中、低剂量组。

(2)根据临床用药等效量计算

6、列举两种过氧化损伤涉及的疾病,三种检测过氧化损伤的指标(不必说明具体测试方法)

氧自由基参与的疾病

神经退行性病变(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人类免疫缺陷病、缺血再灌注损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一)过氧化产物的测定

过氧化脂质分解产物是自由基损害作用的产物,故可以作为机体器官损伤或衰老的一个定量指标。

1、过氧化脂质的测定、

2、丙二醛(MDA)、

3、脂褐质的测定

(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1、过氧化氢酶(CAT)CAT存在于红细胞及某些组织细胞内线粒体中,主要的作用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减少羟自由基的损害。年龄增长,该酶活力下降。

测定过氧化氢酶是衡量抗衰老药物的重要指标。

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酶之一,它随着衰老过程或清除过多氧自由基消耗过多而减少,故测定该酶的活性可作为人体抗氧自由基能力的一个定量指标。

3.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

7、制备2种“炎症”的动物模型,并说明如何证明此模型确实制备成功。

(一)非特异性炎症模型

急性和亚急性炎症的实验方法

脚肿胀模型是最常用的抗炎实验模型,多种化学、物理以及免疫学刺激均可导致大鼠脚爪水肿,因水肿发展和消退的快慢及持续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脚肿胀。大鼠足趾肿胀法:足趾皮下注射致炎剂

致炎剂:鸡蛋清,角叉菜胶,酵母,甲醛,右旋糖酐,酵母液,组胺,5-羟色胺,制霉菌素

检测指标:测定大鼠足趾或关节的周长、厚度或整个足趾、踝关节的容积。

(二)免疫性炎症模型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常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实验模型。

将弗氏完全佐剂皮内注入大鼠足趾部或尾根部致炎。

原发病变类似于一般炎性水肿,在致炎部位12h后出现肿胀。继发病变由迟发性超敏反应引起,在致炎10d左右后出现对侧、前肢足爪肿胀,耳、尾、出现炎症结节和红斑等。

6.临床观察发现某中药复方有活血化瘀疗效,该方每日服用总生药量为120g,现欲进行动物实验。请按规范的新药临床前实验要求设计一项抗血瘀动物实验,验证其疗效。要求:说明选择用的动物,分为几组,每组动物个数,造模法(一种即可),给药剂量(对照组剂量略),三种观察指标(测定方法可略)。(16分)

大鼠32只.雌雄各半,分为4组。分别受试药组、阳性药组(华法令)或模型组(自来水)和正常组。三组给药容量相同,受试药给药剂量为(120/56/0.2=10)g/d /kg bodyweight,连续3d,末次给药后45min.在乌拉坦麻醉下,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左颈总动脉.用BT87-2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刺激,使大鼠产生血栓.以血栓形成时间、血栓长度、血栓重量为指标,反映血凝状态,观察药物抗血栓形成作用。

中药炮制学-华佗杯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236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A型题指最佳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是()。A A.中药炮制 B.无毒 C.药性缓和 D.药力持久 E.资源丰富 2.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B A.《新修本草》 B.《雷公炮炙论》 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本草蒙荃》 E.《炮炙大法》 3.《本草蒙荃》的作者是()。A A.陈家谟 B.李时珍 C.张仲岩 D.雷敩 E.孙思邈 4.《炮炙大法》的作者是()。B A.缪希雍 B.雷敩 C.陶弘景 D.葛洪 E.唐慎微5.饮片片型的规定:异形片一般不得过 ( A )。 A.15% B.10% C.5% D.3% E.1% 6 .在炮制处理时宜选用蒸法破坏酶的活性以 保存药效的是()。D A.五倍子 B.黄精 C.人参 D.天麻 E.附子 7.制备六神曲的原料主要有()。B A.苦杏仁、赤小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苍 耳草、白面 B.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 辣蓼、白面 C.苦杏仁、白扁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 辣蓼、白面 D.桃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 E.桃仁、白扁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辣蓼、白面 8.下列几组药物中不宜加热处理的是() A.石榴皮、龙胆草 B.龙胆草、柴胡 C.柴胡、槐米 D.大黄、白芍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E.当归、元胡 9.对于含生物碱类药物通常用何种辅料炮制(A)。 A.米醋 B.蜂蜜 C.米泔水 D.姜汁 E.盐水 10.柴胡炮制时通常采用何种辅料炮制 (E )。 A.盐水 B.蜂蜜 C.米泔水 D.姜汁 E.米醋 11.现代研究表明白术中燥性成分是(A )。A.挥发油 B.苍术酮 C.白术内酯-Ⅰ D.白术内酯-Ⅲ E.多糖 12.白芍宜切成( C )。 A.丝 B.厚片 C.薄片 D.段 E.块 13.需去芦的药材有(D )。 A.薄荷 B.麦冬 C.五味子D.桔梗 E.木通 14.除去骨碎补表面绒毛的方法是(C )。A.刷去法 B.刮去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5.山楂炒焦后刺激性降低的原因是( B)。A.挥发油含量降低 B.有机酸含量降低 C.总黄酮含量降低 D.多糖含量降低 E.产生焦香气 16.王不留行炒爆的标准以完全爆花者占 ( E)。 A.40%以上为宜 B.50%以上为宜 C.0%以上为宜 D.70%以上为宜 E.80%以上为宜 17.栀子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炮制品是(D )。A.生栀子 B.姜栀子 C.焦栀子 D.栀子炭 E.炒栀子 18.治疗崩漏下血,月经不调应选用( D)。A.当归 B.酒当归 C.炒当归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同一品种的中药,其药理作用也可能不同。() 2.某一中药入肝经,故可以认为它的作用部位在肝脏。() 3.模型对照是指不加任何处理只给溶剂的对照。() 4.反映一个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是最小致死量。() 5.番泻叶泻下作用与大黄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麝香与中枢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区别在于麝香

__________。 2.人参中枢兴奋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3.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产物联苯双酯用于治疗__________。 4.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 5.枳实、青皮等含有__________,其提取物经注射给药后可激动__________,产生升压作用。 6.麻黄利尿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7.知母解热作用与抑制__________(酶)有关。 8.大黄止血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七止血作用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11.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

12.丹参对机体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许多活血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1.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 B.黄苓 C.金银花 D.麻黄 E.人参 2.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E)

中药鉴定学试题库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

1总论 A 型题 1.0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C.中成药的鉴定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1.0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1.0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1.0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1.0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1.0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1.0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1.008《图经本草》的作者是 A.苏敬 B.苏颂 C.苏轼 D.苏恭 E.苏辙 1.009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衍义》 1.010记载药物最多、科学性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1.011古代侧重于药材性状鉴别的专著是 A.《植物名实图考》 B.《本草蒙筌》 C.《本草衍义》 D.《本草原始》 E.《图经本草》1.012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 A.《救荒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1.013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 A.属名+种名(种加词) 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 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 1.014Rhizoma Coptidis的组成是 A.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 C .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E.以上都不是 1.015Semen Armeniacae Amarum的组成是 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 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 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 1.016“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2分) 1、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香附 C、莪术 D、柴胡 2、宜切成段的药物有() A、大戟 B、甘草 C、麻黄 D、黄芪 3、桂枝除杂质常用的方法是() A、挑选 B、水选 C、筛选 D、风选 4、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臭、矫味作用的辅料是() A、酒 B、醋 C、盐水 D、姜汁 5、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是()? A、沙炒 B、土炒 C、米炒 D、滑石粉炒 6、人参的非药用部位为() A、枝梗 B、残茎 C、皮壳 D、芦头 7、代赭石煅淬多采用() A、醋淬 B、酒淬 C、水淬 D、药汁淬 8、蜜炙黄芪多用于治疗() A、气衰血虚之证 B、表卫不固的自汗 C、痰热咳嗽 D、咽喉肿痛 9、鹿茸净制加工时需() A、刷去毛 B、烫去毛 C、燎去毛 D、挖去毛 10、治疗痰热惊风抽搐宜选用() A、法半夏 B、制南星 C、胆南星 D、清半夏 11、雷公炮炙十七法记载于哪本书的卷首?( ) 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 C、《炮炙大法》 D、《雷公炮炙论》 12、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 A、30-40% B、50-60% C、70-80% D、90%以上 13、心与肉作用不同,须分别入药的是( )

A、麦冬 B、莲子 C、远志 D、巴戟天 14、治疗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上清丸,宜选用( ) A、生黄柏 B、酒黄柏 C、盐黄柏 D、黄柏炭 15.川乌炮制减毒的原理是( ) A、乌头碱溶于水 B、乌头碱水解 C、总生物碱含量降低 D、乌头碱被破坏 16、具有和中缓急作用的白芍炮制品是( ) A、生品 B、酒炙品 C、醋炙品 D、土炒品 17、炉甘石煅淬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改变药性 D、清洁细腻药物 18、一般性质的药物,人工干燥温度以不超过 ...多少为宜?( ) A、37℃ B、50℃ C、80℃ D、90℃ 19、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辅料是( ) A、甘草汁 B、黑豆汁 C、吴茱萸汁 D、姜汁 20、用于治疗食积兼脾虚常选用山楂的哪种炮制品?( ) A、生山楂 B、炒山楂 C、焦山楂 D、山楂炭 21、西瓜霜的制霜原理是( ) A、去油成霜 B、升华制霜 C、煎煮成霜 D、渗析制霜 22、白矾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 A、明煅 B、煅淬 C、扣锅煅 D、提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般药材的净度标准为() A、无霉败品 B、无杂质 C、无虫蛀品 D、大小分档 2、白术的炮制方法有() A、炒焦 B、麸炒 C、土炒 D、盐炙 E、酒炙 3、可用醋炙法炮制的药物有() A、延胡索 B、乳香 C、五灵脂 D、香附子 E、穿三甲 4、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拌炒的药物有() A、车前子 B、香附 C、乳香 D、川芎 E、五灵脂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完整版)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 2.人参的栽培品称为园参。 3.附子常见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4.黄柏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 5.皮类药材的入药部位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6.进行药材鉴定时,药材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7.秦皮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2.断面具有5~13个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的药材是(B) A.当归 B.绵马贯众 C.甘草 D.黄连 3.药材大黄的药用部位是(C) A.根 B.根茎 C.根及根茎 D.块茎 4.具有虎皮斑的贝母是(C) A.松贝 B.青贝 C.炉贝 D.平贝 5.黄连的根茎折断面在紫外灯下观察应显(D)荧光 A.蓝色 B.紫色 C.黄白色 D.金黄色 6.在进行中药的鉴定时,药材的取样量应为实验用量的(A)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7.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C) A.牛膝 B.商陆 C.何首乌 D.川牛膝 8.麦冬的药用部位是(B) A.块茎 B.块根 C.根 D.根茎 9.具有辐射型维管束的药材是(A) A.麦冬 B.甘草 C.黄连 D.人参 10.商品大青叶来源于(A) A.十字花科的菘蓝 B.爵床科的马蓝 C.蓼科的蓼蓝 D.马鞭草科的路边青 11.关于天麻的性状不正确的(D) A.扁长椭圆形 B.有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 C.断面角质样 D.春麻有“红小辫” 12.石菖蒲的中柱维管束类型是(A) A.周木型及外韧型 B.周木型及双韧性 C.周木型 D.外韧性 13.下列药材显微鉴定时需要作三切面观察的是(B) A.关木通 B.沉香 C.鸡血藤 D.川木通 14.关于白木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含树脂和挥发油成分 B.来源于瑞香科 C.药材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有斑纹 D.能沉水 15.关于番泻叶组织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表皮细胞中有气孔 B.表皮细胞中不含非腺毛 C.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D.有晶鞘纤维 16.厚朴的药用部位是(D) A.干皮 B.枝皮 C.根皮 D.干皮、枝皮和根皮 17.企边桂通常是剥取(C)年以上的干皮。 A.8 B.9 C.10 D.12 18.具有硬韧部的药材是(A)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炮制学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理论的历史文献为() A 黄帝内经 B 本草蒙荃 C 雷公炮炙论 D 十药神书 2 国家级法规为() A 中国药典 B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C 全国种药炮制规范 D 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 3 炙药用黄酒的含乙醇量为() A 10~15% B 15~20% C20~30% D 50~70% 4 最早的炭药是() A 地榆炭 B 血余炭 C槐花炭 D 蒲黄炭 5 传统炮制理论认为药物醋制后可引药入() A 胃经B肝经 C 心经 D 肺经 6 饮片包装的大规格重量为() A 1~10kg B 5~10Kg C 10~50kg D 5~8kg 7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 A 王不留行 B 牵牛子 C 牛蒡子 D决明子 8 土炒的主要目的是() A 增补中益气 B 增健脾补胃 C 增补阴生津 D 增健脾止泻 9 抢水洗又称作() A 淋法 B 淘洗法 C泡法 D 漂法 10 用于治疗血虚便塘时应首选() A 酒炙当归 B 油炙当归 C 土炒当归 D当归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麸炒能降低挥发油含量,缓和药性的药物是() A 苍术 B 僵蚕 C 枳壳 D 山药 E 白术 2 煅淬药物常用的淬液有() A 酒 B 醋 C 盐水D药汁 E 蜜水 3 煮制后可降低毒性的药物有()

A 吴茱萸 B 硫黄 C 藤黄 D 珍珠 E 朱砂 4 胆南星的炮制作用主要有() A 改变药性,辛温变苦凉 B 增强化痰作用 C 除燥烈之性及毒性 D 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 E 偏于清热而治痈肿 5 下列能为临床制备新药的炮制方法有() A 发芽法 B 发酵法 C 干馏法 D 提净法 E 烘焙法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 大黄酒制后引药下行,能在下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 改:引药上行`上焦 2 风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体积大小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 改:质量不同 3 黄芩宜采用浸润法软化() 改:蒸润法 4 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以不超过50℃为宜。() 改:80℃ 5 黄芪蜜炙后可增强补气作用。(√) 改: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切制: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 2 炒炭法:将净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 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3 醋炙法:净或切制后药,加入定量米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4 人工干燥: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的方法。 5 干馏法:药物放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产生汁液的方法。 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清炒法所用火的程度分为文火中火武火文武火。 2 栀子的炮制品种有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3 盐炙时盐的用量一般为100:2,水溶解盐时,水的量一般为4~5倍。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简述酒`醋`盐的性味,功效以及作为炮制辅料的主要作用?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 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 件以下的, 取样5件 (2)100-1000 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 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 3 倍,留样的保 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 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 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 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 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 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 ?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 1 ? 2 滴,封片镜检。 4.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 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 有 4 大鉴定方法: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2. 来源鉴定的目的: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应用品种准确无误。.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药炮制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 现代科学理论 B 中医基础理论 C 中医中药理论 D 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2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 五十二病方 B 雷公炮炙论 C 炮炙大法 D 修事指南 3 为使矿物药质脆易碎,便于调剂和制剂,多采用() A 炒法 B 炙法 C 煅法 D 提净法 4 须挖去毛的药物是() A 枇杷叶 B 金樱子 C 骨碎补 D 鹿茸 5 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 3%~6% B 15% C 7%~13% D 25%以下 6 炒后产生止血作用的是() A 荆芥 B 地榆 C 槟榔 D 白茅根 7 麸炒时,每100公斤药物用麸() A 5公斤 B 20~25公斤 C 30公斤 D 10~15公斤 8 制何首乌常用的辅料是() A 生姜汁 B 甘草汁 C 黑豆汁 D 炼蜜 9 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是() A 酒蒸法 B 清蒸法 C 水蒸法 D 醋蒸法 10 清上焦实热,宜选用() A 大黄 B 醋大黄 C 熟大黄 D 酒大黄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A 极薄片 B 薄片 C 厚片 D 段 E 丝 1 白芍宜切(薄片) 2 大黄宜切(厚片) 3 麻黄宜切(段) 4 陈皮宜切(丝) 5 黄柏宜切(丝)

A 清热,凉血,止血,生津 B 养阴清热,凉血生津 C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D 凉血止血 E 补血止血 6 地黄(B) 7 熟地(C ) 8 鲜地黄(A ) 9 生地炭(D ) 10 熟地炭(E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山楂的炮制规格有() A 山楂 B 炒山楂 C 焦山楂 D 山楂炭 E 麸炒山楂 2 炒焦是将药物炒至:() A 表面焦黄色 B 表面焦褐色 C 内部颜色加深 D 内部焦褐色 E 有焦香气味 3 马钱子的炮制目的是:() A 降低毒性 B 缓和药性 C 质地变脆,宜于粉碎 D矫嗅矫味 E 便于除去绒毛 4 下列哪些炮制过程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A 净制 B 切制 C 原药材质量 D 辅料炮制 E 加热炮制 5 有效成分为苷类的中药,常采用哪些方法炮制以杀酶保苷:() A 炒黄 B 蒸法 C 煮法 D 煅法 E 燀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炮制:指与火有关及一些更广泛的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 2复制法: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3炙法: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的炮制方法。 4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辅料: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除主药以外加入的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质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清炒法分为:炒黄炒炭炒焦。

中药药理试题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6分) 1、中药功效与中药药理作用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给药途径不同②有效部位或成分与全药不同 ③动物实验同人体效应有差异④认识的发展会表现差异 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答:1 药材:品种与产地; 采收与贮藏; 2 炮制(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疗效,(3)保持药效稳定 3 制剂(1)煎煮方法和条件(2)剂型和制剂工艺(3)给药途径 4 剂量:中药一般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5 配伍与禁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3、中药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a化学合成药具有相对单一的作用靶点和相对单一的药理租用。但中药师复方,其药效作用往往比较广泛。 b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是导致中药药理作用多效性的主要原因。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a化学合成药的药理效应一般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对中药而言,尽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表现这种量小关系,但有时量小关系很不规则,甚至小伎俩和大剂量作用相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b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也是其量效关系相对不规则的重要原因。不同活性成分作用于不同靶点或系统,呈现的效应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会互相协调,超出一定范围又相互制约。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a同一中药,即可使亢进的机体功能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功能向正常状态转化,即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为双向调节b双向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集体的功能状态和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都有密切关系 c中药及其复方种类繁多,功效复杂,但其基本作用为“调整阴阳平衡”,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使机体的各种功能相互协调与平衡,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a中药作用往往表现温和,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b中药化学成分含量较低,是导致中药药理作用相对缓慢、温和的主要原因。 5、解表药的共同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1、发汗作用:本类药物大多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作用,尤以辛温解表药的发汗作用较强。 2、解热作用:奔雷药物多具有程度不等的解热作用,能使实验性发热动物的体温降低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对多种细菌、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和呼吸道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镇痛、镇静作用:多数解表药具有程度不等的镇痛作用,部分药物还可减少实验动物自发活动,具有镇静作用。 5、抗炎、抗过敏作用:本类药物中绝大多数药物及方剂对多种炎症反应均具明显的抑制作用 6、止咳、祛痰、平喘:本类药物中绝大多数单味及复方均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6、清热药的共同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1、抗病原微生物:抗菌;抗病毒 2、抗细菌内毒素; 3、抗炎;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 编者语:《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是目前反映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最为新颖、全面的药学专著。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本报讯近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梅全喜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首发式在深圳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中医药专家共250人出席。 该书编写历时多年,数易其稿,精益求精。编写队伍阵容强大,作者均为在广东省中医药学界有造诣的教授、主任药师等,而作为该书主编单位之一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近年来在中药药理及毒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将广东地产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列为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2004年其SPF级动物实验室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目前该中药药理实验室已完成了多个课题的药理实验研究工作,如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开展的“含马兜铃酸类中药肝肾毒性研究”项目中,“关木通、广防己肝肾毒性实验研究”子项目的全部动物实验均在该院中药药理实验室完成。在开展广东地产药材的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方面,该中药药理实验已开展了三角草、广东土牛膝、三丫苦等药理作用与毒理研究,其中三角草的基础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土牛膝的研究获广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所有研究结果均已收录本书中。 该书210万字,收入药物523种,特别是对老百姓喜爱的名贵中草药如冬虫夏草、人参、西洋参、灵芝、石斛、黄芪等均有详细介绍,是目前反映中药药理与临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得分评卷人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专科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专科 ( 专业(类) 日午考)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B ) A 、张景岳 B 、雷敩 C 、张仲岩 D 、缪希雍 E 、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B ) A 、胆汁制天南星 B 、胆汁制黄连 C 、酒制地黄 D 、姜炙黄柏 E 、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A ) A 、食醋 B 、盐水 C 、米泔水 D 、蜂蜜 E 、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 、姜炙 B 、甘草制 C 、黑豆汁制 D 、米炒 E 、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C ) A 、缓和辛燥之性,

以免伤中 B 、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 、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 、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 、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 、米泔水 B 、甘草汁 C 、黑豆汁 D 、盐水 E 、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A 、40-50℃ B 、50-60℃ C 、60-70℃ D 、70-80℃ E 、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A 、生黄柏 B 、萸黄柏 C 、姜黄柏 D 、酒黄柏

E 、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A 、食盐水 B 、酒 C 、生姜汁 D 、甘草汁 E 、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A 、刷净法 B 、刮除法 C 、砂烫法 D 、挖净法 E 、火燎法 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 、5 ㎏ B 、10㎏ C 、10-15㎏ D 、15-20㎏ E 、10-20㎏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A 、生大黄 B 、大黄炭 C 、蜜大黄 D 、酒大黄 E 、熟大黄 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 A 、生麻黄 B 、炙麻黄 C 、麻黄绒 D 、炙麻黄绒 E 、泡麻黄 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 A 、水飞水粉 B 、碾成粉 C 、研磨成粉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A、张景岳 B、雷敩 C、张仲岩 D、缪希雍 E、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A、胆汁制天南星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地黄 D、姜炙黄柏 E、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姜炙 B、甘草制 C、荷叶制 D、米炒 E、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 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 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米泔水 B、甘草汁 C、黑豆汁 D、盐水 E、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A、生黄柏 B、萸黄柏 C、姜黄柏

D、酒黄柏 E、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A、食盐水 B、酒 C、生姜汁 D、甘草汁 E、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A、刷净法 B、刮除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5 ㎏ B、10㎏ C、10-15㎏ D、15-20㎏ E、10-20㎏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A、生大黄 B、大黄炭 C、蜜大黄 D、酒大黄 E、熟大黄 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 A、生麻黄 B、炙麻黄 C、麻黄绒 D、炙麻黄绒 E、泡麻黄 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 A、水飞水粉 B、碾成粉 C、研磨成粉 D、煅烧成粉 E、以上都不是 15、芒硝的炮制辅料是() A、胆汁 B、白矾 C、甘草 D、萝卜 E、童便 16、石膏煅制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减少副作用 D、便于制剂和调剂 E、产生新疗效 17、发酵法的适宜温度是() A、18℃-25℃ B、30℃-37℃ C、5℃-10℃ D、25℃-30℃ E、45℃-50℃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 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 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 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

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 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 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15min后观察小鼠们15分钟内扭体的次数。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炮制后延胡索镇痛作用增强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