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理念

第!"卷第#期徐州教育学院学报$%&’!",(%’#!"")年*月+’%,-./0%.12.3456%78%&&9:9;4<’,!!!!!!!!!!!!!!!!!!!!!!!!!!!!!!!!!!"")

组成部分,应和职前培养有机衔接起来。而现在的实际情况

是,虽然要求教师要参加在职培训,但只是一般号召,缺管具体规定,致使在职培训工作开展得不够理想。特别是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水平的“倒挂”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面对丰富多彩的新课程培训课题,能适应培训任务的高水平教师为数不多,一般只能从理论层面上说说,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新课程不熟悉,更缺乏深入的研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加强培训队伍建设,提高执教者的业务水平,才能搞好培训工作。

三、加强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工作的统一领导。新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业务性很强,为此各地都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在培训中,要充分发挥现有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培训机构和基地的建设,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机构和教研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工作。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下,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队伍建设,规划培训内容。要加强和师范院校“教师培训中心”的联系,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目前,我们有的地区的培训是“草台班子”,在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现了“走穴”现象。因此,各地区的“领导小组”应通过行政手段开展协调工作,强化“教师培训中心”的作用。

四、加强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联系。在课改实验区的小学和中学,广大领导和教师迫切要求新课程培训进一步向纵深层次拓展,特别是希望给予实践工作的可操作性指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培训者大多来自师范院校,理论方面是其强项,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感性积累及对实践层面的研究不足。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往往重理念和观念,而忽视实践。这是培训工作中出现的一个“怪圈”。为了走出这个“怪圈”,参与式培训、对课及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指导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应深入到“一线”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强化对受训教师在

业务方面的指导,这样的培训才有市场,才能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

五、应强化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终身教育要求尊重学习的主体,为所有人提供一生学习的机会,使教育成为一种生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实验区的教师,要加强学习,尤其是自我学习,一方面要学习课改方面的文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学习、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教师培训正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变为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特点的继续教育,教师群体必须首先成为示范性学习型组织,教育者首先必须成为擅长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因此,应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师在新课改培训中的自我学习和校本培训、地方培训、国家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其理论修养水平。

六、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调整培训方式,关注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在研究、实验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育部组织了包括省地两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在内的国家级课程培训,省、地、市、县及学校也都根据培训工作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新课程培训的内容应主要围绕《纲要》、课程标准、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评价与考试制度、课程管理等主题展开。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专题报告、讨论、研修、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随着培训区的扩大和推广工作的展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机构都对在课程改革中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针对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的目标,"""""""""""""""""""""""

开展好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

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理念

(徐州高级中学,江苏徐州!!#""*)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A >>!)(!""))"#A "#!B A "*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面对课程

改革,教师的观念应如何更新?现谈几点浅见。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强行

用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善于从学生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愿望,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发展、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宽容学生的错误,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懂得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不用同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善待处于弱势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

?

B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