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

03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
03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

华能汕头电厂企业标准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检修工艺规程

QJ/HNSTDC-04-01.03-2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能汕头电厂1、2号汽轮机组润滑油系统检修内容与工序、检修工艺、检修质量验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华能汕头电厂1、2号汽轮机组润滑油系统的检修及其质量管理工作。

2 引用标准

《K—300—170型号机组设备技术说明书》

《DL 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

《TORP--Ⅲ--6型润滑油净油机说明书》

3 概述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机组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及顶轴油,同时在机组盘车时向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本厂1、2号机组的润滑油系统的主要设备有:润滑油主油箱、两台交流润滑油泵、两台直流润滑油泵、两台顶轴油泵、润滑油净化装置、两台润滑油冷油器、润滑油压力调节阀,顶轴油压力调整阀、两台润滑油排烟风机等装置。

4 润滑油主油箱

4.1结构

润滑油主油箱布置在主厂房4.6米层平台上。油箱箱体是一个有钢板焊制成的容器。油箱容积23立方米。油箱的工作油位为距油箱盖700±50mm,汽轮机在运行时的最低油位为距油箱盖1000mm,最高油位距油箱盖200mm。润滑油箱由网格式滤网将整个油箱隔成脏段油室和净段油室两部分并分别装有翻版式液位计,在脏油室装有空气分离器,在油箱中设置有油位差限制开关,在脏油室油位

过高时发出报警信号。此时,应进行滤网的清理工作。在脏段油室内装有呈一定倾斜角度的不锈钢板和装有磁性滤油铜棒的钢板,用来吸附脏油中的渣质。在润滑油箱的油位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将主厂房21.0米处的高位油箱中的油放入润滑油箱。在发生火灾的紧急情况下可以将润滑油箱的事故放油电动门和手动门打开将润滑油箱中的油放入主厂房外的100.0立方米的事故油池中。

设备技术规范:

主油箱容积: 23.0立方米

高位油箱容积: 2.0立方米

事故放油箱容积: 100.0立方米

4.2主油箱的清理

4.2.1办理检修工作票,将机组润滑油系统停止运行。停止各润滑油泵运行,将润滑油主油箱的油用滤油机全部打到清洁干净的并有明显标记的油罐和油桶中。

4.2.2打开脏段油室和净段油室的人口盖板及滤网盖板,提出过滤滤网和脏段油室中的不锈钢分离板和装有磁性滤油铜棒的钢板。

4.2.3接好12V行灯,通知化学人员进行检查取样。

4.2.4准备好清理油箱用的白布、面粉、油桶。对油箱进行彻底清理。

4.2.5滤网应用汽油或煤油进行清理,并用压缩空气吹干,同时仔细检查滤网有无破损,如有须进行更换或修补。

4.2.6润滑油箱清理完后,必须请有关方面的检验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最终封闭。

4.3主油箱内各部件的回装

4.3.1经过各方检查人员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润滑油主油箱内各个部件的回装。

4.3.2将装有磁性滤油铜棒的钢板清理检查干净后吊入脏段油室内。

4.3.3把呈一定倾斜角度的不锈钢分离板清理干净后吊入不锈钢分离板。

4.3.4将润滑油箱中的过滤滤网放入油箱中。

4.3.5将油箱中人口盖板及滤网盖板上的垫片检查放好后,并再次检查油箱内无杂物后,封闭盖板,并紧固螺栓。

4.4主油箱的检修质量标准

4.4.1润滑油主油箱内部应清理干净,无油污、铁锈、杂质、破布绒毛、及其硬质颗粒

4.4.2滤网应清洁无破裂。

4.4.3油箱上的人口盖板、滤网盖板等结合面必须平整、光滑。耐油石棉垫片完好、无损。螺栓应齐全。

4.4.4油箱油位计应完好、无泄漏,油位指示正确无误。

4.4.5与油箱相连的各个法兰、阀门应严密不漏。

4.4.6事故放油电动门和手动门应进行检修并严密不漏。

5 润滑油冷油器

5.1概述

本机组采用两台Mл—330—300—Ⅰ型冷油器,每一台冷油器的冷却水量为300m3/h。两台冷油器是并联布置,在运行当中可以任意切换一台运行。

5.2技术参数

热交换面积米 2 440

工作介质为润滑油时

流量米 3 /小时 330

油的初始温度℃ 55

油的最终温度℃ 44

入口处油的最高温度℃ 65

最大工作压力 MPa 0.5

水力试验压力 MPa 0.8

工作介质为冷却水时

流量米 3 /小时 300

凝结水初始温度℃ 33

入口处凝结水的最高温度℃ 37

最大工作压力 MPa 0.5

水力试验压力 MPa 0.65

冷油器的重量吨 4.54

冷油器流动阻力千帕(米水柱)

油侧 20(2.0)

水侧 21.6(2.2)

材料壳体为碳素钢,热交换器管子为奥氏体不锈钢管子,加固用铝材

5.3润滑油冷油器拆卸和清理

5.3.1停止润滑油冷油器运行,关闭冷油器油室进出口门,水室进出口门。作好冷油器各个法兰的连接记号。

5.3.2卸开冷油器下部的丝堵,将冷油器内的存油放到安全干净的有标示的油桶中;将存水排放到安全的地方地沟中。

5.3.3卸开冷油器上部和下部端盖法兰螺栓。吊出冷油器放置在安全、干净地塑料布上面。

5.3.4将冷油器壳体进行清理检查。

5.3.5准备好清洗冷油器水室用的毛刷和刷杆,对冷油器管子内部进行清理,用毛刷依次清洗每一根管子,但须注意严禁将管子捅破。

5.3.6对清洗冷油器油室,可以用专用的铁箱盛5.0%的磷酸三钠加入水中进行搅拌,并通入蒸汽将其加热到110℃,将溶液浇到上面并用毛刷进行清理。也可将冷油器放入专用铁箱内浸泡后用毛刷进行清理,直至清洗干净。

5.4润滑油冷油器的检修质量标准

5.4.1水室及其端盖的防腐油漆应完好。

5.4.2钢管应光洁、无泄漏、腐蚀、无脱落等现象,管内无泥砂、结垢、外壁无油污。

5.4.3冷油器水室及其端盖无严重的腐蚀。

5.4.4钢管胀口应严密不漏。

5.4.5加堵的管数一般不超过总数的5%。如大于此数,应进行管子的更换工作。

5.4.6各法兰面应平整、光洁,石棉密封垫应严密不漏。

5.4.7冷油器壳体应无严重的变形、砂孔,焊接处无裂纹。

5.4.8冷油器清理检查后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

保持10分钟无泄漏,压力表无压降为合格。

6 交、直流润滑油泵

6.1概述

本机组设置有两台电动交流和直流润滑油泵。正常运行是交流润滑油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直流润滑油泵是作为事故油泵。交、直流润滑油泵都垂直安装

在油箱的顶部,立式电机安装在油箱的外部。在油泵的入口处设置有滤网,防止杂质进入油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交流润滑油泵型式 MKB500-35B (立式单级离心泵)交流润滑油泵重量 885 公斤

交流润滑油泵流量 250.0立方米/小时

交流润滑油泵扬程 34.0米水柱

交流润滑油泵电机转数 1470转/分

交流润滑油泵电机功率 45千瓦

交流润滑油泵出口压力 0.33MPa

直流润滑油泵型式 MKB500-35Ω(立式单级离心泵)直流润滑油泵重量 875 公斤

直流润滑油泵流量 180.0立方米/小时

直流润滑油泵扬程 23.0米水柱

直流润滑油泵电机转数 1500转/分

直流润滑油泵电机功率 22千瓦

直流润滑油泵出口压力 0.21 MPa

润滑油供油母管正常压力 120±10 KPa

润滑油供油母管压力低报警 70 KPa

润滑油技术参数:

润滑油规格 #32防锈汽轮机油

运动粘度(40℃时) 32mm2/s

酸值 0.053mg/g

闪点 208℃

颜色浅黄透明

凝点-0.23℃

6.2润滑油泵的解体

6.2.1办理好检修工作票。切断电动机电源,作好电源线的连接标记后拆开电源接线。

6.2.2关闭好泵入口、出口门。

6.2.3卸开泵联轴器保护罩,作好电机与泵的联轴器连接记号,拆卸对轮螺栓。

6.2.4吊离电动机到安全的地方。

6.2.5用行车将油泵的水平面大法兰吊着后,拆卸泵体框架的水平面M20的螺栓和销钉,泵体前端盖法兰螺栓以及与泵体相连的法兰和压力表管接头。

6.2.6将泵吊离在安全干净的检修场地后,平放并用枕木将其支垫牢固。

6.2.7用专用工具拆卸泵体联轴器及其销钉。

6.2.8松开轴承压盖的紧固螺栓和压紧轴套。

6.2.9拆开轴承座上压盖,取出轴承压紧轴套和销钉。

6.2.10用工具将径向止推滚动轴承和轴套拆开。

6.2.11拆除调节环。与叶轮一起将轴取出。

6.2.12拆开叶轮紧固并帽和螺钉,将叶轮取出。

6.3滑油泵的清理检查

6.3.1清理干净拆卸的各部件。

6.3.2检查联轴器对轮螺栓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

6.3.3检查滤网及其各部分密封垫片的损坏情况。

6.3.4检查径向止推滚动轴承的磨损情况。更换轴承压盖上的密封件。

6.3.5检查叶轮及其泵壳的冲刷、磨损和裂纹等缺陷。

6.3.6检查各螺栓、销、键的磨损情况。

6.3.7检查泵轴有无毛刺、划痕、磨损等缺陷。

6.3.8检查泵轴的弯曲度和晃动度。

6.4润滑油泵的回装(参考图:H20.11.000.00лс)

6.4.1清理各部件并用压缩空气吹干,在部件的所有装备面、叶轮密封面、轴螺纹、键、键槽等部位均匀涂抹润滑脂。

6.4.2将轴键放入轴槽后,将叶轮轻轻置于轴上。并用轴端螺帽将叶轮进行固定,同时,用螺钉和弹簧垫圈锁住螺帽。

6.4.3将转子放入泵和支架的壳体内。在轴承之间的的定距环(件号16)和轴承安置正确后,将调节环(件号13)、装配衬套(件号14)与滚动轴承一起安装到轴上。安装轴键(件号20)。

6.4.4将轴承的压紧轴套(件号18)装到轴上,安放轴承座盖(件号19),拧紧螺帽(件号22),并用垫圈(件号21)进行锁住。

6.4.5检查轴承盖端面(件号19)与径向止推滚动轴承外环之间的间隙应为

0.05—0.07mm。不符和要求应进行调整。

6.4.6放好轴键(件号24)后,将泵半联轴器(件号23)装在上。

6.4.7检查壳体(件号3)的端面与叶轮(件号8)前封端面间之间的间隙“S”为45±0.5mm。

6.4.8安装带有密封环(件号9)的衬套(件号12)和横支架(件号4)。在泵进行安装时要保证紧固件能牢固的锁住。。

6.4.9按照起吊的方式,将泵吊装到位。将水平面框架螺栓紧固到位。将泵各法兰面螺栓紧固到位。

6.4.10将电机吊装到位。按照拆卸时的联轴器记号将两半联轴器找中心后进行连接。

6.4.11请电气人员接好电源线。

6.5润滑油泵的质量标准

6.5.1油泵组装后应转动灵活,无卡涩现象。

6.5.2叶轮与轴的配合良好,并帽紧固可靠。

6.5.3泵轴表面光洁、无损伤,组装后最大晃动度为0.05mm

6.5.4联轴器内孔与轴配合良好,表面无裂纹、螺栓紧固可靠。

6.5.5检查泵轴与轴套的径向间隙为0.06—0.104 mm。

6.5.6检查泵叶轮与密封环的径向间隙为0.15—0.20 mm。

6.5.7检查泵壳体端面与叶轮前密封端面之间的间隙为45±0.5 mm。

6.5.8轴承压盖与径向止推轴承之间的间隙0.05—0.07 mm。

6.5.9各结合面应平整,密封垫无老化、损坏。

6.5.10润滑油管、孔应畅通,无堵塞和杂物。

6.6主要备品配件

7 顶轴油泵

7.1概述

本机组设置有顶轴油装置,共有两台三螺杆顶轴油泵,正常情况下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在机组启动和停止时投入顶轴油泵运行,将转子顶起,便于投入盘车装置,同时,可以避免轴颈与轴承间的摩擦以保护轴颈和轴承不被损伤。在#1—#7轴承都设置有顶轴油压调节阀用来调节各瓦的顶轴油压。调压装置有滤网、逆止门、节流阀和切断装置组成。

设备技术规范:

顶轴油泵型式三螺杆

顶轴油泵流量 4.2立方米/小时

顶轴油泵电机功率 37千瓦

顶轴油泵入口油压 280 KPa

顶轴油泵出口油压 7.5 MPa

顶轴油泵出口母管油压低报警 5.5 MPa

盘车电流正常约29 A

本机组三螺杆泵的流量为2.0升/分,供油母管的压力为8.0MPa,电动机功率为37kw。

7.2顶轴油泵的拆解体和清理

7.2.1办理工作票,停止油泵运行,断开电源,拆除电源线。

7.2.2关闭油泵的进、出口门,拆除油泵进、出口门法兰螺栓,并松开安全门连接接头。

7.2.3拆除油泵联轴器保护罩。将两半联轴器作好标记后,松开联轴器螺栓。7.2.4松开油泵地脚螺栓及其销钉。

7.2.5用行车将油泵吊离在安全的地方。

7.2.6在油泵前后端盖面上作好标记,松开油泵前后端盖的紧固螺栓,取出油泵的主、从螺杆。

7.2.7松开安全门调节阀上的紧固螺栓,解体安全门。

7.2.8准备好汽油或煤油、面粉、油盘清理各部件。

7.3顶轴油泵各部件的检查

7.3.1检查主螺杆和从螺杆及其衬套的磨损、汽蚀情况。

7.3.2用红丹粉检查主从螺杆与衬套的接触情况。

7.3.3用测量工具测量主从杆与其衬套的径向间隙。

7.3.4检查衬套钨金表面有无裂纹、凹坑、脱落、磨损、划痕等缺陷。必要时用着色法检查衬套表面。

7.3.5检查安全门弹簧的弹性状况,测量弹簧的自由长度并与以前的记录值进行比较。

7.3.6检查安全门阀芯和阀座的接触情况,有无划痕、凹坑和接触不严的情况,并进行研磨检查。

7.3.7检查和测量各橡胶密封圈、密封垫片的尺寸并进行更换。

7.3.8检查油泵各紧固螺栓、定位销钉、键的损坏情况并进行修理或更换。

7.3.9检查联轴器螺栓及其螺孔的磨损情况并进行修理。

7.3.10端盖与泵体接触均匀,无变形。

7.4顶轴油泵回装及质量标准

7.4.1按照拆除的相反顺序回装顶轴油泵。

7.4.2各部件及其油管道应清洁、无杂物。

7.4.3主从螺杆应无磨损、汽蚀,主从螺杆表面红丹检查应接触连续均匀。

7.4.4螺杆与衬套之间无严重磨损,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7.4.5端盖平整、光滑、无毛刺、无变形,泵体密封面接触均匀无泄漏。

7.4.6安全阀弹簧无疲劳损坏,阀芯与阀座接触连续均匀,无卡涩现象。

7.4.7联轴器与螺栓联结牢固、可靠,无松动。

7.4.8油泵的法兰面光滑、无毛刺、变形。

7.4.9油泵组装后螺杆转动灵活、无卡涩。各结合面密封良好,无泄漏。

7.4.10主螺杆与从螺杆的径向间隙为0.05—0.07 mm。

7.4.11主从螺杆与衬套的接触间隙为0.05—0.07 mm。

8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

8.1概述

本机组设置有两台润滑油排油烟风机,安装在汽机房A排柱侧21米层处。润滑油排油烟风机的入口管在各轴承回油管上,出口管沿着汽机房A排柱通入大气。在正常情况下润滑油排油烟风机是一台运行,一台备用。该风机有哈尔滨汽轮机厂进行设计,沈阳鼓风机厂进行生产。

设备技术规范: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型式 B69—411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流量 1522立方米/小时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全压 4000 Pa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电机功率 5.5Kw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电机型号 YB—123—2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电压 380V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电机频率 50Hz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电机转数 2900rpm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电机F级结缘△/Y接法

润滑油排油烟风机频率 50Hz

8.2排油烟风机的解体与清洗

8.2.1办理检修工作票,停止润滑油排油烟风机运行,切断电源,拆除电源线。

8.2.2关闭风机进、出口门。

8.2.3拆开电动机固定螺栓和风机端盖固定螺栓。

8.2.4吊离电动机,拆开风机壳体,取出风机叶轮并进行清理检查

8.2.5解体检查排油烟风机油烟分离器有否存油并放出,清洗检查其内部有否杂物。

8.3排油烟风机的回装与质量标准

8.3.1按照拆除的相反顺序进行回装。

8.3.2风机叶轮应无磨损,裂纹、凹坑等缺陷。

8.3.3风机叶轮与壳体应无摩擦声,用手应能盘动灵活无响声。

8.3.4风机壳体及其管道法兰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且各密封面应严密不漏,管道应畅通、无杂物。

8.3.5运行中的风机应震动及噪音要小。

9 润滑油油净化装置

9.1概述

润滑油净化装置是对汽轮发电机组润滑油系统进行分离水分、过滤杂质、进行润滑油再生处理的装置。该机组的润滑油净化装置是有西安热工所生产,在机组运行的时候进行在线过滤。该净化装置的主要有精密过滤器、脱水器、再生器等部件组成。油经过进油过滤器进入齿轮油泵后送入电加热装置,随后分三路:一是旁路,二是脱水,三是再生。进入精密过滤器到出油阀,进入油箱。该装置有8只再生器,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1.6 MPa;精密过滤器装有18线绕滤芯,其工作压力的最大压差0.5 MPa;脱水滤芯由装有6只过滤聚结滤芯,3只分离滤芯组成。脱水芯的最大工作压力1.0 MPa,最大压差0.1 MPa;一级精密过滤芯的最大工作压差0.35 MPa。

设备技术规范:

油净化装置型号 TORP—Ⅲ型

适用油种汽轮机油

处理油量 6.0 M3/H

运行温度 50—60℃

工作压力 1.6 MPa

电源电压 380 V

整机功率 55.5 Kw

重量 1050 Kg

9.2净化装置的检修工艺

9.2.1在润滑油净化装置的脱水器、再生器的运行压差达到设计值时,即可进行滤芯的更换工作。

9.2.2更换滤芯时须停止净化装置运行,拉开电源。

9.2.3关闭进、出口门。取出油泵进油前的入口滤网进行清理干净,并进行回装。

9.2.4准备一定数量的干净的空油桶,放尽脱水器和再生器内的存油。

9.2.5松开脱水器和再生器顶部螺栓,取出需更换的滤芯。

9.2.6放入新滤芯,紧固脱水器和再生器顶部螺栓。

9.2.7净化装置投入运行,缓慢开启盖顶部的放空气门排尽空气后关闭。

9.2.8检查各法兰有无泄漏。

9.3检修的质量标准

9.3.1用汽油或煤油将油泵进口滤网的清理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

9.3.2放入滤芯时严禁将滤芯混装,用干净、干燥的布将器体内腔擦净,将新芯放在干净的托盘上,拿滤芯时必须使用塑料布,严禁用手直接拿滤芯。

9.3.3器内滤芯放入时须安放在钢球架上,放正、对中,并将O型垫片、金属垫片放好、放平整。而后将器身的顶帽螺母旋紧。

9.3.4滤芯安装必须牢固,密封良好,滤芯上的塑料布一定要取出。

9.3.5净化器的各连接管路上的密封垫必须严密不漏,阀门盘根严密不漏。

9.3.6净化器上的的控制盘及油泵、电加热器接线都应进行检查并牢固,严禁有松动。

9.3.7在运行当中,如油中水分较多时,应先进行脱水,同时,微开脱水器底部的放水阀,观察有无水流出,直至无水并将门关闭。后再进行再生。

9.3.8运行中的油温控制应调整在50—60℃,并投自动温度调节器。

9.4备品配件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检修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拟稿人:朱德勇

初审:陈君国

复审:旷仲和

批准:李文学

本标准由厂标准化委员会与检修部负责解释。

DCS控制系统维护检修规程

DCS控制系统维护检修规程 1 目的 DCS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自身的软、硬件以及操作台盘及现场仪表(变送器、测量仪表、电缆及执行机构等)组成的有机整体。避免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失效或引发控制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生产停车等事故,维护正常生产。 2 系统组成DCS控制系统由工程师站、操作站、控制站、过程网络组成。 2.1工程师站是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内装有相应的组态平台和系统维护工具。通过系统组态平台生成适合于生产工艺要求的应用系统,具体功能包括:系统生成、数据库结构定义、组态操作、流程图画面组态、报表程序编制等。而使用系统的维护工具软件实面过程控制网络调试、故障诊断、信号调校等。 2.2操作站是由工业PC机、CRT、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组成的人机系统,是操作人员完成过程控制监控管理任务的环境。 2.3控制站是系统中直接与现场打交道的I/O处理单元,完成整个工业过程的实时监控功能,控制站冗余配置。 2.4过程控制网络实现工程师站、操作站、控制站的连接,完成信息、控制命令等传输,网络冗余设计。 3 系统日常维护 3.1日常巡检内容:每天必须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3.1.1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DCS的运行情况;

3.1.2 查看“故障诊断”画面,检查有无故障现象; 3.1.3 检查控制站各卡件指示灯有无异常; 3.1.4 检查控制室温度及空调运行情况(18—24℃); 3.1.5 检查控制站机柜及操作柜散热风扇运行情况。 3.2控制站的定期维护管理及测试: 3.2.1控制室与操作室的维护管理 3.2.2保证控制室及操作室的照明符合要求(安装日光灯进行采光); 3.2.3检查操作室与控制室的温度及湿度和空调的运行情况,并应特别注意控制机柜的卡件等电子设备有无出现水珠或凝露现象; 3.2.4检查有无腐蚀性气体腐蚀设备与过多的粉尘堆积的现象,操作台及控制机柜的风扇滤网应定期拆洗,建议每月更换、拆洗一次;3.2.5 检查操作室、控制室受电磁干扰情况和振动情况。 3.2.2计算机的维护管理 3.2.2.1文明操作,爱护设备,保持清洁,防灰防水; 3.2.2.2不可强制性关闭计算机电源; 3.2.2.3键盘与鼠标操作须用力恰当,轻拿轻放,避免尖锐物刮伤表面; 3.2.2.4 显示器应远离热源,保证显示器通风不被他物挡住; 3.2.2.5在进行计算机信号电缆、通讯电缆连接或拆除时,请确认计算机电源开关处于“关”状态。 3.2.2.6严禁使用非正版的微软公司视窗操作系统软件。 3.2.2.7系统维护人员应谨慎使用外来软盘或光盘,防病毒侵入。

变压器绝缘油的常规试验项目

1、变压器绝缘油的常规试验项目有哪些,标准是多少 变压器油的标准: 变压器绝缘油的常规试验项目(物理--化学性质的项目) 1》在20/40℃时℃比重不超过0.895(新油)。 2》在50℃时粘度(思格勒)不超过1.8(新油)。 3》闪光点(℃)不低于135(运行中的油不比新油降低5℃以上)。 4》凝固点(℃)不高于-25(在月平均最低气温不低于-10℃的地区,如无凝固点为-25℃的绝缘油时,允许使用凝固点为-10℃的油)。 5》机械混合物无。 6》游离碳无。 7》灰分不超过(%)0.005(运行中的油0.01)。 8》活性硫无。 9》酸价(KOH毫克/克油)不超过0.05(运行中的油0.4)。 10》钠试验的等级为2。 11》安定性:<1>氧化后的酸价不大于0.35。<2>氧化后沉淀物含量(%)0.1。 12》电气绝缘强度(标准间隙的击穿电压)不低于(KV):<1>用于35KV及以上的变压器(40)。 <2>用于6~35KV的变压器(30)。<3>用于6KV以下的变压器(25)。 13》溶解于水的酸或殓无。 14》水分无。 15》在+5℃时的透明度(盛于试管内)透明。 16》tgδ和体积电阻(如果浸油后的变压器tgδ和C2/C50值增高则应进行测量)tgδ不超过(%)在20℃时为1(运行中为2),在70℃时为4(运行中为7),体积电阻(无规定值但应与最低值进行比较)。 产品参数 品牌长城GreatWall 型号10/25 基本参数 产地中国石化

供货地上海南汇 包装200L 技术参数 倾点-9/-24 ℃ 闪点162/168 ℃ 运动粘 11.20/10.67 m㎡/s 度 (40℃)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规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三、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 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 2.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 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 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 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

四、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 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 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5.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信息化办公室。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架构 一、运行维护组织 1.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作为信息化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 2.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在管理层面,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在操作层面,信息化办公室就是实体的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信息化办公室直接对处信息化党政领导小组负责,并接受信息化党政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 3.信息化办公室应对工程处信息化建设制定技术规范、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案、培训教材等,各部室应积极配合。 二、信息化办公室运行维护职责 1. 信息化办公室管理职责 (1)贯彻国家、行业及监管部门关于工程处信息系统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组织制定信息系统的维护规程、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责任制度;

弱电系统维修保养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931 弱电系统维修保养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规程范本 编号:YTO-FS-PD931 2 / 2 弱电系统维修保养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弱电系统设备由弱电组负责维修保养。 2、主管工程师每年12月制订下一年度的保养计划并负责实施。 3、工作过程注意做好防静电措施。 4、对要抽出的部件和拆除的端子做好记录。 5、对于有一主一备的设备不可同时退出主、备设备保养,一般是先主后备。 6、对红外线、激光、微波等发射装置不能用湿式清洁剂清洗,应用吸尘器或小气泵进行清洁。 7、根据系统特点重点做好清洁和坚固接线端品的工作。 8、工作结束后要测试被保养设备并填写有关表格。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DCS控制系统维护检修规程

DCS控制系统维护检修规程 1、目的 DCS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自身的软、硬件以及操作台盘及现场仪表(变送器、测量仪表、电缆及执行机构等)组成的有机整体。避免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失效或引发控制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生产停车等事故,维护正常生产。 2、系统组成 DCS控制系统由工程师站、操作站、控制站、过程网络组成。 2.1工程师站是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内装有相应的组态平台和系统维护工具。通过系统组态平台生成适合于生产工艺要求的应用系统,具体功能包括:系统生成、数据库结构定义、组态操作、流程图画面组态、报表程序编制等。而使用系统的维护工具软件实面过程控制网络调试、故障诊断、信号调校等。 2.2操作站是由工业PC机、CRT、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组成的人机系统,是操作人员完成过程控制监控管理任务的环境。 2.3控制站是系统中直接与现场打交道的I/O处理单元,完成整个工业过程的实时监控功能,控制站可冗余配臵。 2.4过程控制网络实现工程师站、操作站、控制站的连接,完成信息、控制命令等传输,双重冗余设计。

3、系统日常维护 3.1日常巡检内容:每天必须进行两次以上的巡回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3.1.1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DCS的运行情况; 3.1.2 查看“故障诊断”画面,检查有无故障现象; 3.1.3 检查控制站各卡件指示灯有无异常; 3.1.4 检查控制室温度及空调运行情况; 3.1.5 检查控制站机柜及操作柜散热风扇运行情况。 3.2控制站的定期维护管理及测试: 3.2.1控制室与操作室的维护管理 3.2.1.1保证控制室及操作室的照明符合要求(安装日光灯进行采光); 3.2.1.2检查操作室与控制室的温度及湿度和空调的运行情况,并应特别注意控制机柜的卡件等电子设备有无出现水珠或凝露现象; 3.2.1.3 检查有无腐蚀性气体腐蚀设备与过多的粉尘堆积的现象,操作台及控制机柜的风扇滤网应定期拆洗,建议每月更换、拆洗一次; 3.2.1.4 检查操作室、控制室受电磁干扰情况和振动情况。 3.2.2计算机的维护管理

电力设备绝缘油交接和预防性试验

电力设备绝缘油交接和预防性试验 一.电力设备绝缘油交接试验 (一)绝缘油监督任务 绝缘油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及时地对新油、各种充油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运行中以及检修后的油进行质量检验,为用油部门提供依据,并与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油质劣化,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二)新油的验收及储存 1、用油单位应选购信誉好、质量保证的厂(商)家提供的绝缘油。新油应储存在密封清洁的专用油罐或容器内,按GB7597标准《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规定的程序进行采样和外观检验。国产绝缘油、超高压绝缘油、断路器油应分别按GB2536、SH0040、SH0351等标准验收,对进口绝缘油应按国际标准(如IEC296标准)验收或按合同规定的指标验收。 2、对不同产地、油种和牌号的绝缘油,应有明显的标志,分类存放,防止混储。 3、备用油使用前应检验合格。 4、带油运输的变压器、电抗器到达现场后,发现有异常(如渗漏、破损等),应进行绝缘油试验。并要求安装前需检测绝缘油后才能安装,安装后未投产前在保管期间超过六个月进行一次绝缘油试验。 (三)电气设备施工交接试验及投运前绝缘油的监督 1、绝缘油必须按现行的国家标准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试验类别、试验项目和标准试验合格。当不同牌号的绝缘油或同牌号的新油与运行过的油混合使用前,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油的相容性试验。 2、新油经检验合格后,在注入设备前必须进行真空(脱气)滤油净化处理。 3、电压等级在22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必须真空注油,110kV者宜用真空注油,110kV及以上的互感器、套管(套管不应在现场注油)应真空注油。真空注油应遵守制造厂规定。(投运前) 4、变压器、电抗器真空注油后并经12小时以上静置后必须进行热油循环,一般控制净油箱出口温度为60℃(制造厂另行规定除外),热油循环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或三个循环周期)。(投运前) 5、新装、大修、事故检修或换油后的变压器、电抗器及油浸式消弧线圈注油后,

DCS控制系统操作规程

DCS控制系统维护检修操作规程 一、目的 DCS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自身的软、硬件以及操作台盘及现场仪表(变送器、测量仪表、电缆及执行机构等)组成的有机整体。避免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失效或引发控制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生产停车等事故,维护正常生产。 二、系统组成 DCS控制系统由工程师站、操作站、控制站、过程网络组成。 1、工程师站是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内装有相应的组态平台和系统维护工具。通过系统组态平台生成适合于生产工艺要求的应用系统,具体功能包括:系统生成、数据库结构定义、组态操作、流程图画面组态、报表程序编制等。 2、操作站是由工业PC机、CRT、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组成的人机系统,是操作人员完成过程控制监控管理任务的环境。 3、控制站是系统中直接与现场打交道的I/O处理单元,完成整个工业过程的实时监控功能,控制站可冗余配置。 4、过程控制网络实现工程师站、操作站、控制站的连接,完成信息、控制命令等传输,双重冗余设计。 三、系统日常维护 (一)、日常巡检内容: 每天必须进行两次以上的巡回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DCS的运行情况; 页脚内容1

2、查看“故障诊断”画面,检查有无故障现象; 4、检查控制室温度及空调运行情况; 5、检查控制站机柜及操作柜散热风扇运行情况。 (二)、控制站的定期维护管理及测试: 1、控制室与操作室的维护管理 (1)、保证控制室及操作室的照明符合要求; (2)、检查操作室与控制室的温度及湿度和空调的运行情况,并应特别注意控制机柜的卡件等电子设备有无出现水珠或凝露现象; (3)、检查有无腐蚀性气体腐蚀设备与过多的粉尘堆积的现象,操作台及控制机柜的风扇滤网应定期拆洗,建议每月更换、拆洗一次; (4)、检查操作室、控制室无电磁干扰情况和振动情况。 2、计算机的维护管理 (1)、文明操作,爱护设备,保持清洁,防灰防水; (2)、不可强制性关闭计算机电源; (3)、键盘与鼠标操作须用力恰当,轻拿轻放,避免尖锐物刮伤表面; (4)、显示器应远离热源,保证显示器通风不被他物挡住; (5)、在进行计算机信号电缆、通讯电缆连接或拆除时,请确认计算机电源开关处于“关”状态。(6)、严禁使用非正版的微软公司视窗操作系统软件。 页脚内容2

绝缘油试验规程

绝缘油试验规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试验规程 绝 缘 油 试 验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1年01月

绝缘油试验规程 1.试验标准 GB 2536-90《变压器油》 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及判断导则》 GB 7595~7605《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 2.要求 试品应按GB7597规定的方法取样。 进厂新油需做介损、耐压、色谱、微水、闪点、凝点、倾点、运动粘度、水溶性酸或碱、酸值、界面张力化验。 35KV产品在成品试验完成后做介损、耐压、色谱、微水。 110KV以上产品在成品试验前做介损、耐压、色谱、微水,试验后只做色谱。 3.变压器油的例行试验项目 3.1击穿电压测量 变压器油的击穿电压是衡量变压器油被水和悬浮杂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油的击穿电压越低,变压器的整体绝缘性能越差,直接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变压器油击穿电压测量的试验方法按GB/T507的规定进行。 变压器油击穿电压规定值见下表:

3.2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变压器油介质损耗因数是衡量变压器油本身绝缘性能和被杂质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油的损耗因数越大,变压器的整体介质损耗因数也就越大,绝缘电阻相应降低,油纸绝缘的寿命也会缩短。 变压器油介质损耗因数试验方法按GB/T5654的规定进行。 变压器油介质损耗因数规定值见下表: 3.3 含水量测定 变压器油含水量测定方法按GB/T7600或GB/T7601的规定进行。 变压器油中含水量的规定值见下表; 3.4 溶解气体气相色谱分析 变压器油中溶解的和气体继电器中收集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含量,间接地反映了变压器本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这些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设备在试验或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并对判断和排除故障提供依据。 具体试验方法按GB/T17623的规定。

信息安全维护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程 为保证我司信息系统安全,加强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信息系统设备设施及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其中重点把维护本公司节目传输网络系统、基础数据库服务器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通畅安全运行,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为保证本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结合本公司系统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值班人员使用。 三、带班领导是本公司系统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单位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系统安全策略 一、技术负责人分配单位人员的权限,权限设定遵循最小授权原则。 1)管理员权限:维护系统,对数据库与服务器进行维护。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权限分离,不能由同一人担任。 2)普通操作权限:对于各个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针对其工作范围给予操作权限。 3)查询权限:对于单位管理人员可以以此权限查询数据,但不能输入、

修改数据。 4)特殊操作权限:严格控制单位管理方面的特殊操作,只将权限赋予相关科室负责人,例如退费操作等。 二、加强密码策略,使得普通用户进行鉴别时,如果输入三次错误口令将被锁定,需要系统管理员对其确认并解锁,此帐号才能够再使用。用户使用的口令应满足以下要求:-8个字符以上;使用以下字符的组合:a-z、A-Z、0-9,以及!@#$%^&*()-+;-口令每三个月至少修改一次。 三、定期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前进行安全测试,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四、每月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现最新安全问题,通过升级、打补丁或加固等方式解决。 五、关闭信息系统不必要的服务。 六、做好备份策略,保障系统故障时能快速的恢复系统正常并避免数据的丢失。 第三章系统日志管理 一、对于系统重要数据和服务器配值参数的修改,必须征得带班领导批准,并做好相应记录。 二、对各项操作均应进行日志管理,记录应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等详细信息。 第四章个人操作管理 一、本公司工作人员申请账户权限需填写《系统权限申请表》,经系

(机械安全)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docx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自动化仪表设备及控制系统 的管理工作,控制和优化工艺条件,保障仪表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相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管理。 第三条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紧急停车系统 ( ESD)、可编程控制器(P LC)等。 第四条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 (一)系统点检制度 1、仪表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系统的日常维护检查,根据系统的配置情况,制定系统点检标准,并设计相应的点检表格。 2、系统点检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主机设备的运行状态。 B、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等)的投用情况和完好状况。 C、各机柜的风扇(包括内部风扇)运转状况。 D、机房、操作室的温度、湿度。 3、点检记录要字迹清楚、书写工整,并定期回收,妥善保管。

(二)系统周检制度 1、仪表设备管理部门(仪表保运单位)应根据设备保养手册的规定,制定周检项目、内容和合理的周期,并做好 DCS( PLC)系统周检记录。 2、系统周检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A、确认冗余系统的功能和切换动作是否准确可靠。 B、清洗过滤网。 C、清洗 CRT。 D、检查风扇及风扇的保护网。 E、定期清洗打印机。 F、清洗机房内设备的表面灰尘。 G、系统中的电池按期更换。 H、定期对运动机件加润滑油。 I、检查供电及接地系统,确保符合要求。 3、系统周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填写缺陷记录,并立刻组织人员处理解决。 (三)系统硬件管理 1、仪表设备管理部门(仪表保运队伍)应有专人负责保养,按规定进行点检、周检和维护。 2、建立系统硬件设备档案,内容应名细到主要插件板,并作好历次设备、卡件变更记录。 3、系统硬件的各种资料要妥善保管,原版资料要归档保存。 4、在线运行设备检修时,要严格执行有关手续,按照规定,做好防范措施。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 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 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 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三条.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 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 五部分: 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 2、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 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 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 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 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 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 第四条.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 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 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第五条.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架构 第一节运行维护组织 第六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作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分支机构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 第七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生产操作层面。 1、在管理层面,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全行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 2、在生产操作层面,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是运行中心和分支机构设置的实体或虚拟的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信息系统维护部门直接对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并接受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 第八条.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可根据维护工作需要,向申请抽调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临时组成虚拟团队,参加分支机构设备巡检,制定技术规范、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案、培训教材等,各单位应积极配合。 第二节职责分工 第九条.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职责 1.贯彻国家、行业及监管部门关于银行信息系统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等方面 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组织制定信息系统的维护规程、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责任制度;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产品概述 浪潮ERP-GS商业智能(BI)主要面向管理者,协助实现决策集中。对企业关注的各类信息的整合、对比、抽象、分析,面向决策层直观、简洁展现,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并能针对企业不断变化的分析需求,快速生成与之相关的查询、报表、报告、驾驶舱,及时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帮助企业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及时了解情况,规避风险。 浪潮ERP-BI商业智能主要面向管理者,协助实现决策集中。对企业关注的各类信息的整合、对比、抽象、分析,面向决策层直观、简洁展现,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并能针对企业不断变化的分析需求,快速生成与之相关的查询、报表、报告、驾驶舱,及时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帮助企业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及时了解情况,规避风险。 商业智能(BI)融合各行业分析经验,预制各主要关键应用的常用查询、企业分析常用的分析指标体系和常用的分析报告模型。借此,企业可快速提升自身分析水平; 商业智能(BI)提供一个分析查询的开发平台,可以针对企业个性化需要,来扩展产品提供的查询、分析、和报告,从而达到企业的最佳应用。 商业智能(BI)与GS集中核算、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等系统高度集成,可以的展示分布在各个系统中的关键信息,并能对异常信息进行联查、钻取分析。 商业智能(BI)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除同浪潮ERP-GS产品天然集成外,还能抓取企业内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及外部行业数据。 总体构架 管理驾驶舱

管理驾驶舱(Management Cockpit,简称MC)是一个最大化地发挥高层经理了解、领导和控制公司业务的管理室(即驾驶舱),实际上是一个为高层管理层提供的“一站 式”(One-Stop)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中心系统。它以驾驶舱的形式,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速度表、音量柱、预警雷达、雷达球)形象标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KPI), 直观的监测企业运营情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 实时挖掘,数据准确 形象展示、趣味驾驶 联查功能,追寻数据来源 个性设置,随需而变 异常信息自动预警 消息指令功能 单位监控舱 单位监控舱是一个直观的监控各下级单位运营状况的一个有力工具,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置一组KPI指标,指定每个KPI指标的标杆值和允许波动范围,以及每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通过这组KPI指标,对下级企业进行监控,做出数字化评价,以不同颜色标示,迅速发现异常企业;并能以雷达图的形式直观对比各企业详情。 指标自主设置,随企业考评需要而变 数字评价、雷达展示,异常企业一目了然 领导查询 领导查询系统为高层管理层提供的“一站式”信息查询服务。通过系统预制和菜单设计功能两种方式结合,可方便的把管理者关心的查询组织在一起,形成操作简洁、个性化的查询模块。 一站式操作,全面监控敏感信息无需切换模块职责。 个性化设置,随心所欲改变需要监控信息。 万能查询 用户的业务不尽相同,对于查询的需求更是千差万别。万能查询模块就是为满足用户个性化查询需求,提供的一个灵活定制查询的工具。通过该模块,可以自行方便定义客户需要的查询。 可以整合来自多个数据库的数据,在同一个查询中展示。

仪表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系统)

仪表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第七节系统 1 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 主题内容 本节规程规定了兴发金冠化工有限公司常用系统的使用维护以及检修的内容和方法。 1.1.2 适用范围 本节规程适用于DCS系统、ESD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1.2 编写及修订依据 编写及修订参考了上述仪表的有关资料、说明书。 2 DCS系统 2.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1 主题内容 本篇规定了分散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及大修的内容。 2.1.2 适用范围

本篇规定适用于: 分散控制系统:霍尼韦尔TDC-3000/TPS;横河CEN-TUM-CS/CS3000;福克斯波罗I/A SERIES;和利时MACS;浙大中控SUPCON JX-300X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AB PLC5;西门子S7-400。 安全控制系统:TRICONEX TRICON V9;霍尼韦尔FSC。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艾默生DELTA V。 其他系统可参照执行。 2.2 概述 DCS系统(DIstir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统)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应运而生的综合控制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提供窗口友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通讯功能。是完成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现代化设备。 控制系统种类很多,系统地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及大修对装置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控制系统具备很多共性,针对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及大修制定标准的规程,可以很好地指导系统的维护,也可作为系统检修的依据。上述系统具体做法按照后面规定执行。其他系统可参照执行。 2.3 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2.3.1 日常维护 按点检规定和点检标准进行点检,并及时填写电检表。

电力变压器试验规范标准[详]

电力变压器试验记录

试验单位:试验人:审核:

电力变压器、消弧线圈和油浸电抗器试验规程 第1条电力变压器、消弧线圈和油浸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如下: 一、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 二、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三、检查三相变压器的结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四、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五、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δ; 六、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泄漏电流; 七、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交流耐压试验; 八、测量穿芯螺栓(可接触到的)、轭铁夹件、绑扎钢带对铁轭、铁芯、油箱及线圈压环的绝缘电阻(不作器身检查的设备不进行); 九、非纯瓷套管试验; 十、油箱中绝缘油试验; 十一、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十二、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十三、检查相位。 注: (1)1250千伏安以下变压器的试验项目,按本条中一、二、三、四、七、八、十、十三项进行; (2)干式变压器的试验项目,按本条中一、二、三、四、七、八、十三项进行; (3)油浸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按本条中一、四、五、六、七、八、九、十项进行; (4)消弧线圈的试验项目,按本条中一、四、五、七、八、十项进行; (5)除以上项目外,尚应在交接时提交变压器的空载电流、空载损耗、短路阻抗(%) 和短路损耗的出厂试验记录。 第2条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 一、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二、1600千伏安以上的变压器,各相线圈的直流电阻,相互间差别均应不大于三相平均的值2%;无中点性引出时的线间差别应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三、1600千伏安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差别应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应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四、三相变压器的直流电阻,由于结构等原因超过相应标准规定时,可与产品出三厂实测数值比较,相应变化也应不大于2%。 第3条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 变压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显著差别,且应符合变压比的规律。 第4条检查三相变压器的结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必须与变压器的标志(铭牌及顶盖上的符号)相符。 第5条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一、绝缘电阻应不低于产品出厂试验数值的70%,或不低于表1—1的允许值;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的允许值(兆欧) 表1—1 二、当测量温度与产品出厂试验时温度不符合时,可按表1—2换算到同一温度时的数值进行比较;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的温度换算系数表1—2

国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前言 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预防性试验规程是电力系统绝缘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在我国已有40年的使用经验。1985年由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适用于330kV及以下的设备,该规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电力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品种、参数和技术性能有较大的发展,需要对1985年颁布的规程进行补充和修改。1991年电力工业部组织有关人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该规程进行了修订,同时把电压等级扩大到500kV,并更名为《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代替1985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凡其它规程、规定涉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内容、要求等与本规程有抵触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院、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所、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乃庆、王火昆明、冯复生、凌愍、陈英、曹荣江、白健群、樊力、盛国钊、孙桂兰、孟玉婵、周慧娟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用以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运行条件,预防设备损坏,保证安全运行。 本标准适用于500kV及以下的交流电力设备。 本标准不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矿用及其它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力设备,也不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测量装置等电气设备和安全用具。 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应以该设备的产品标准为基础,参照本标准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61—83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 GB264—83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311—83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高电压试验技术 GB/T507—86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 GB/T511—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1094.1~5—85电力变压器 GB2536—90变压器油 GB5583—85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 GB5654—85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DAT 56-2014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DA/T 5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档案馆、沈阳东软系统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淑桂、刘伟晏、冯丽伟、李玉民、郝晨辉、程春雨、曹燕、徐亮、黄静涛、杜琳琳、李华峰、宋涌、林祥振。 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档案信息系统在运行维护工作筹备、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8827.1-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8827.2-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 GB/T 28827.3-2012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984-2007、GB/Z 20986-2007、GB/T 22239-2008、GB/T 22240-2008、GB/T 28827.1-2012、GB/T 28827.2-2012、GB/T 28827.3-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档案信息系统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 由基础环境、网络、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相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组成的,对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3.2 例行操作 routine operation 日常的预定运行维护工作,包括巡检、备份等。 3.3 响应支持 response support 对运行维护请求或故障申报提供的即时运行维护工作。 3.4 优化改善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对运行维护对象进行的功能和性能的调优工作。 3.5 调研评估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通过对运行维护对象的调查研究或分析评价,给出报告或建议。 4 总则

视频监控系统维护检修规程

视频监控系统维护检修规程

定远营视频监控维护保养流程 1.1总则: 1.1.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1.1 主题内容 为确保视频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事前预防、事后监督及信息采集作用,制定本规程。 1.1.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景区所辖区域内的监控摄像系统。 1.2 编制依据 本规程编制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 1.4、维护应用 1.4.1 备件的准备 对监控系统进行正常的设备维护所需的基本维护条件,即做到“四齐”,即备件齐、配件齐、工具齐、仪器齐。 1.4.1.1 备件齐 每一个系统都必须有相应的备件,主要储备一些比较重要,损坏后不易马上修复的设备,如摄像机、镜头、监视器等。设备出现问题必

须及时维修、更换,因此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备件,而且备件库的库存件必须根据设备能否维修和设备的运行特点不断进行更新。 1.4.1.2 配件齐 配件主要是设备里各种分立元件和模块的额外配置,主要用于设备的维修。常用的配件主要有电路所需要的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和各种电路分立元件。较大的设备就必须配置一定的功能模块以备急用。这样,就能用小的投入产生良好的效益,节约大量更新设备的经费。 1.4.1.3 工具和检测仪器齐 要做到勤修设备,须配置常用的维修工具及检修仪器,如各种钳子、螺丝刀、测电笔、电烙铁、胶布、万用表、示波器等等,再根据工器具管理要求添置,必要时还应自己制作如模拟负载等作为测试工具。 1.4.2现场维护要求 在对监控系统设备进行维护过程中,应加以防范,尽可能使设备的运行正常,主要需做好防潮、防尘、防腐、防雷、防干扰的工作。 1.4. 2.1 防潮、防尘、防腐 对于监控系统的各种采集设备来说,设备置于有灰尘的环境中,对设备的运行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重点做好防潮、防尘、防腐的维护工作。在湿气较重的地方,必须在维护过程中就安装位置、设备的防

三期模拟量控制检修维护规程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Ⅲ期2×600MW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备的检修周期、项目、检修工艺标准。1.2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Ⅲ期2×600MW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备的检修工作,凡从事模拟量控制系统检修工作的人员及检修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本规程之全部或一部分。 2 引用标准 2.1.《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2.2. 《电力工业技术监督标准汇编》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3.职责 本规程管理部门为生产技术部、实施部门为热工分公司。 4.工作程序 4.1.给水控制系统 4.1.1系统简述 直流锅炉的水煤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控制参数,本设计采用水跟煤的控制方式,当锅炉燃料量指令改变时,根据设计煤种的发热量自动改变给水流量设定值,如果煤种发热量变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煤比偏离设计值,再用给水流量对锅炉汽水分离器入口蒸汽温度进行校正。锅炉汽水分离器入口温度的设定值根据汽水分离器出口压力经函数发生器自动给出,并在必要时可以由运行人员手动设定偏置,设计中考虑了汽水分离器入口蒸汽温度最小过热度限制,当过热器喷水流量占总给水流量的比例与设计值偏差过大时,再对汽水分离器入口蒸汽温度设定值进行小范围的增减。 主调节器的微分功能单独分离,微分增益、微分时间、比例增益和积分速度根据机组负荷自动改变。 主调节器输出作为给水流量设定值,副调节器输出作为给水泵公用指令,副调节器的比例增益和积分速度根据机组负荷自动改变。 锅炉给水流量的设定值和锅炉省煤器入口流量的偏差经调节器输出作为给水泵公共指令。 下列情况下锅炉给水泵控制强制手动:

●汽水分离器储水罐压力信号故障 ●机组目标负荷信号故障 ●水冷壁出口集箱温度坏质量 ●锅炉一级减温水流量信号故障 ●锅炉二级减温水流量信号故障 ●锅炉给水流量信号故障 ●相应给水泵未运行。 给水泵公共指令加上运行人员设置的偏置作为给水泵的控制指令。 两台给水泵(50%容量的电泵)设计有自动并泵的功能,当一台泵投入自动后,可以程序控制另外一台泵自动并泵。当然,运行员也完全可以手动并泵,互不影响。 4.1.2.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 4.1.2.1.给水流量变送器、各过热减温水流量变送器、主汽压力变送器、汽水分离器储水罐压力变送器、各给水泵入口流量变送器、各给水泵出口压力变送器、给水母管压力变送器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见本规程变送器部分。 4.1.2.2.给水温度、水冷壁出口集箱温度测量系统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见本规程热电偶部分。 4.1.2.3.给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执行机构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见本规程执行机构部分。 4.1.2.4.电动给水泵勺管执行器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见本规程电动执行机构部分。 4.1.2. 5.给水控制系统相关DCS系统模件及软件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见本规程DCS控制系统部分。 4.1.3.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 4.1.3.1 给水旁路调节阀特性试验 (1)新投入使用或检修后的给水旁路调节阀应满足以下质量要求: a)给水旁路调节阀全开时的最大流量应满足15%机组负荷下的流量要求,并有10%的裕量; b)调节阀全关时,漏流量应小于调节阀最大流量的10%;

绝缘油试验检修试验规程

绝缘油试验检修试验规程 7.1 绝缘油例行试验 油样提取应遵循设备技术文件之规定,特别是少油设备。例行试验项目如表91所示。 7.1.1 视觉检查 凭视觉检测油的颜色,粗略判断油的状态。评估方法见表92。可参考DL 429.1和DL 429.2。 规定要求时,507。水分7.1.3 GB/T 测量时应注意油温,测量方法参考℃时取样。60并尽量在顶层油温高于GB/T7601。怀疑受潮时,应随时测量油中水分。或7600 7.1.4 介质损耗因数。GB/T 5654介质损耗因数测量方法参考. 7.1.5 酸值 酸值大于注意值时(参见表93),应进行再生处理或更换新油。油的酸值按GB/T 264测定。 7.1.6 油中含气量

油中含气量测量方法参考DL/T 703、DL/T 450或DL/T 423。 7.2 绝缘油诊断性试验 新油,或例行试验后怀疑油质有问题时应进行诊断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要求。 7.2.1 界面张力 油对水的界面张力测量方法参考GB/T 6541,低于注意值时宜换新油。 7.2.2 抗氧化剂含量 对于添加了抗氧化剂的油,当油变色或酸值偏高时应测量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剂含量减少,应按规定添加新的抗氧化剂;采取上述措施前,应咨询制造商的意见。测量方法参考GB 7602。 7.2.3 体积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测量方法参考GB/T 5654或DL/T 421。 7.2.4 油泥与沉淀物 当界面张力小于25mN/m时,进行本项目。测量方法参考GB/T 511。 颗粒数7.2.4.1 本项试验可以用来表征油的纯净度。每10mL油中大于3~ 150μm的颗粒数一般不大于1500个,大于1500个应予注意,大于5000个说明油受到了污染。对于变压器,过量的金属颗粒是潜油泵磨损的一个信号,必要时应进行金属成分及含量分析。 7.2.5 油的相容性试验 一般不宜将不同牌号的油混合使用。如混合使用,应进行本项目。测量方法和要求参考GB/T 14542。 8 SF6气体湿度和成分检测 8.1 SF6气体湿度检测 a) 新投运测一次,若接近注意值,半年之后应再测一次; b) 新充(补)气48小时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c) 气体压力明显下降时,应定期跟踪测量气体湿度。 SF6气体可从密度监视器处取样,测量方法可参考DL/T 506、DL/T 914和DL/T 915。测量完成之后,按要求恢复密度监视器,注意按力矩要求紧固。测量结果应满足表95之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