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五四制)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五四制)
初中化学知识点整理(五四制)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其他物质也叫“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2、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

3、原子弹爆炸、核裂变、核聚变等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

4、变化与性质:变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性质是可能发生的变化或事情。

5、基本实验操作中的易错点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慢慢竖立②未用完的实际不能放回原瓶

(2)液体药品取用:①试管倾斜45°②标签朝向手心③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

(3)量筒使用:①俯视:读数>液体实际②仰视:液体实际>读数,读数: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胶头滴管使用:①胶帽在上②竖直悬空在试管口③不能平放或倒置④用完清洗。

(5)酒精灯使用:①燃着时禁止加酒精②禁止酒精灯互相引燃③灯帽盖灭④打碎失火后,用湿抹布扑灭(6)加热液体:①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先预热③试管口不能对着人④烧完不能立即接触冷水(7)闻气味:扇闻法,扇少量气体到鼻孔处闻气味

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

1、过滤: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软水硬水区分:加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

3、氢气点燃之前要验纯,以免发生爆炸

4、水的电解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方程式:

5、宏观讲组成与种类;微观讲构成、种类与数量

6、原子团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存在于分子中

7、离子带多少电荷,形成分子时,元素便显多少化合价

8、单质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子(离子)团中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各离子所

带的电荷数

9、一种分子中不包含另一种分子。如H2SO4中的“H2”不表示一个氢分子,而是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10、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11、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2、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1)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如稀有气体。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原子本身可以继续分割。

(3)两种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2、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3、原子与离子互相转化是化学变化。

4、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是否为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量,并不是一个实际量,不加单位,但是有单位。

6、元素是宏观概念,区分不同种元素的唯一依据就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7、元素符号与数字的位置关系:

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H;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即原子的个数比)如Ca(OH)2;

③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如Ca2+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⑤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如3CH4;

⑥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如5Ca2+。

8、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9、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10、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

不可分。

11、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12、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3、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

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4、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成分划分是按照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N

2、O2,稀有气体、CO2)

2、铜粉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体积五分之一是剩余的瓶体还是整个瓶。(2)误差分析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H4NO3。

4、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

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eg: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

①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②纯净物一定由一种元素组成

③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④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一定是单质

⑤某集气瓶充满了无色气体,经检验只有氧元素和氮元素,则该集气瓶中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5、稀有气体一定是单原子物质,如氦气(He)。

6、空气质量报告检测的项目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7、氧气有助燃性无可燃性。

8、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现象不一样(空气中淡蓝色,纯氧中蓝紫色)。

9、木炭燃烧无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发出白光,放热。

10、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产生黑色固体(!注意是Fe3O4,不是Fe2O3)

11、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产物总量。

12、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工业制氧气

1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分解反应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不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14、反应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具体名称,只能描述生成物的特点

15、排水法制氧气注意:

(1)收集:导气管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2)验满:排水法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大,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因为氧化镁的质量等于

镁条和氧气质量的总和。但在该实验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镁条质量要轻,这是因为有部分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了。

2、天平误差分析:物品砝码放反,且使用游码时,物品实际质量比规定质量少。

3、红磷与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必须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即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4、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词理解

(1)参加反应:即实际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反应物中未参与化学反应的部分不计入质量守恒计算(2)化学变化:只能解释化学变化,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3)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关系,不强调体积、分子数、密度等质量之外的参数

(4)所有物质:包括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的气体等易忽略的物质

6、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之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7、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考查方式1.列表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理解2.考察六不变,确定元素组成3.求化学式)

8、质量守恒不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1g氢气与9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10g,这种说法

是错误的,1g氢气完全反应只能消耗8g氧气,生成9g水。

9、化学方程式中质量比的关系计算方法:化学计量数(即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乘以相对分子质量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符合实际情况。

1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细节部分:反应条件的区分①燃烧与点燃②电解与通电③加热与高温等,气体与沉

淀符号的使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石墨、金刚石化学式相同,但是不同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2、石墨做电刷体现出来的性质(原因):导电性,滑腻感

3、活性炭吸附作用是物理变化,吸附难溶性固体颗粒

4、石墨烯是单层石墨,性质优良,导电性、导热性,是单质

5、C60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是单质。

6、煤炉火焰中出现蓝火原因:CO燃烧,出现CO是因为碳单质与二氧化碳反应

7、C与CuO反应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生成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8、CO2制取实验:原理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1)不用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

(2)不用碳酸钠:反应速度过快,不变收集

(3)不用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使反应停止

(4)除去混有的HCl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

9、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制取装置与收集装置的依据:

10、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CO2 + Ca(OH)2 == CaCO3↓+ H2O

1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中:(1)下层蜡烛熄灭原因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下层蜡烛先熄灭原因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2、CO2使石蕊变色实验:对比思想的理解

13.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不会改变,降低的是温度

14.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5、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

变化。)

16、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17、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甲烷的化学式CH4,燃烧火焰是蓝色,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CH4+2O2 =点燃= CO2+2H2O

乙醇的燃烧方程式: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2、石油的分馏(沸点)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焦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3、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不可再生)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大部分金属都是银白色金属,金是黄色,铜是红色,铁粉是黑色

2、常温下,汞(Hg)是液态金属。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但是物质的用途,还需要考虑性质之外的因素,如:资源、环保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但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最早开始使用的金属是铜

5、金属制成合金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合金是混合物。

6、合金是金属材料,有金属特性,且至少含有一种金属,相比纯金属来说:硬度、抗腐蚀性都要优良,熔点要低,因此合金比纯金属的用途更广

7、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二者的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要高于钢

8、黄铜是铜-锌合金,为黄色金属,青铜是铜-锡合金

9、形状记忆合金恢复形状是物理变化

10、金属与酸的反应时置换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图像分析:一看坡度,二看高度(时间-氢气图像)

11、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

eg: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错误,请说出理由:

A、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E、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2、金属与酸反应越快,金属活动越强;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1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即金属的化合物必须是可溶的

1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与滤液的含义

15、探究三种已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两金夹一盐”或“两盐夹一金”)

16、地壳元素排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7、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有磁性,可吸引铁、钴、镍三种金属

1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①通入气体前,必须要验纯②先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再点燃酒精灯③酒精

灯熄灭后持续通入一段时间的气体④实验中要进行尾气处理

19、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产物是纯铁,方程式:Fe2O3+3CO==高温==2Fe+3CO2

20、铝比铁活泼,但铁比铝更容易生锈。铁锈三氧化二铁蓬松多孔,使铁更易生锈;铝的表面有氧化物三

氧化二铝(Al2O3)致密而坚硬,阻止了铝的进一步锈蚀

21、铁生锈是由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2、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3、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

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4、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第九单元溶液

1、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混合物。

2、溶液是混合物,溶剂与溶质大都是纯净物

(1)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剂体积+溶质体积

(2)溶质被溶剂溶解是物理变化

(3)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3、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对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强,对于气体,温度越低,溶解性越强

4、溶液不一定是液态物质,也可以使气态或固态物质

(1)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溶剂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5、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溶剂是水;

氧化钙(生石灰)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

6、一种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但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

7、物质在溶解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

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吸热, 温度降低;NaCl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

8、乳化现象是液体与液体间发生的物理变化,是大液滴变成小液滴的变化

9、可以使植物油发生乳化现象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10、乳浊液是混合物,不稳定,久置发生分层

11、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渍是溶解现象,洗涤剂除去油渍属于乳化现象

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限定一定量的溶剂与一定温度下

1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

定是稀溶液

1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

15、改变溶剂的质量不可以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16、搅拌不能使溶解度增大。

17、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

18、结晶后析出固体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9、结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为蒸发溶剂与降温结晶;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

质,降温结晶一般适用于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

20、母液(苦卤)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1、溶解度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下②标准:100g溶剂,水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g

22、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23、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减小

2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同种溶剂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6、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那部分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未溶解的溶

质不能计入溶液的溶质质量。

第十单元酸与碱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蓝色,遇酸不变色,且属于化学变化(1)发生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

(2)不溶性的酸或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变色

2、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Cl,H2SO4,HNO3,CH3COOH【醋酸

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NaOH【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KOH【氢氧化钾】:Mg(OH)2【氢氧化镁,白色沉淀】、Cu(OH)2【氢氧化铜,蓝色沉淀】、Fe(OH)3【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NH3。H2O{NH4OH}【氢氧化铵,氨水】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需要密封保存;敞口导致溶液质量减小和溶质质量

分数减小,因为溶质质量减小

(1)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4、浓盐酸打开瓶盖后看到白雾是因为HCl气体挥发,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液滴

5、浓盐酸是无色液体。

6、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7、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质量增大,属于物

理变化。故浓硫酸应当密封保存,

8、浓硫酸常用作二氧化碳、氧气、氢气或二氧化硫等中性或酸性气体的干燥剂

(1)中性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中性;酸性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酸性

9、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将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照一定比例脱去,而生成黑色的碳,属于化学变化

10、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是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严禁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1)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

11、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电离出H+,

13、氢氧化钠俗名叫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14、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15、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属于物理变化

16、氢氧化钠可以去油污,属于化学变化

17、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用氢氧化钠溶

液是因为其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

18、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溶于水俗称石灰水;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碳酸钙俗称石灰石

19、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电离出相同的阴离子OH-

20、溶液导电是因为溶质在溶剂中解离出了带电的离子

21、酸与碱发生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的反应

22、治疗胃酸过多使用的物质主要是氢氧化镁

23、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0-7表示酸性,数字越小,酸性越强;7-14表示碱性,数字越大,碱

性越强;7表示中性

24、测定溶液酸碱度的pH试纸,如果预先用水湿润,会导致测量结果显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偏小,对中性

溶液无影响;也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测量,且测量的结果一般为整数

25、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是因为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26、酸雨会对建筑以及农作物等造成危害

27、碱性溶液具有去油污的性质,为化学变化

28、酸溶液一定显酸性,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29、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30、酸性(碱性)溶液加水稀释后,会导致溶液的pH值无限接近7,但是不会等于7或大于(小于)7。

31、pH=0的溶液不是中性而是酸性很强的溶液。

32、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举例: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第十一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1.海水制镁流程图和方程式

MgCl 2 + Ca(OH)2 ===Mg(OH)2 ↓ + CaCl 2(复分解反应)

Mg(OH)2 + 2HCl === MgCl 2 + 2H 2O (复分解反应)

MgCl 2通电Mg + Cl 2↑(分解反应)

2.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是Na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是Cl -,它们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Cl ,

化学名称是氯化钠,俗名是食盐。海水淡化主要大淡化方法是:蒸馏法

3、海水晒盐的过程实际就是蒸发结晶, 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1)上各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依次是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溅出。

(2)停止加热的最佳时间是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4. 海水制碱(制得的“碱”是Na 2CO 3)

(1)制取原理

NaCl +NH 3 +CO 2 +H 2O === NaHCO 3+NH 4Cl

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2)制取流程:盐水――→精制饱和食盐水――→吸氨饱和氨盐水――→碳酸化碳酸氢钠――→过滤、热解纯碱

5.纯碱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碳酸钠(Na 2CO 3),俗称纯碱、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用途:玻璃生产、洗涤剂生产。

(2)碳酸氢钠(NaHCO 3),俗称小苏打,白色粉末状晶体,受热易分解,能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用途: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NaHCO 3 + HCl === NaCl + H 2O +CO 2↑。

6. 检验碳酸根离子(CO 32--):先加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7,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化学与健康

1.六大营养素: 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 2常量元素:O 、C 、H 、N 、Ca 、P 、K 、S 、Cl 、Na 、Mg

微量元素: 铁、锌、碘,硒 铜、锰、铬、钼、钴、氟 化学与社会发展

1.常见的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

2. 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玻璃、陶瓷、水泥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天然的有机材料如棉花,羊毛等,合成材料有塑料(聚乙烯等)、

2铵态氮肥的检验

(1)铵态氮肥

氮肥中,铵态氮肥种类较多,它们都是铵盐,含有NH4+。

(2)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方法一:取样,向其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铵态氮肥。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方法二:取样,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其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铵态氮肥。

原理:NH4NO3+NaOH=NaNO3+NH3↑+H2O

[注意]①含铵根离子(NH4+)的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混合施用,以免降低肥效。②铵态氮肥也不能在烈日下施用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NH4HCO3NH3 ↑+ H2O + CO2↑

二、农药

波尔多液(杀菌剂)的主要成分CuSO4 和Ca(OH)2最后留下的蓝色物质是Cu(OH)2

家庭中将其洗掉的好方法是用食醋清洗,

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Fe+ CuSO4== FeSO4 + Cu

化学中的几类不同的对比

1.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 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 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同乘异加)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之和。

2.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 =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子个数)】之比。

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