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评议方式

精准扶贫评议方式

【篇一:精准扶贫绩效评估】

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是指由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特性以及相互联系的多个指

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评估指标体系是根据不同的

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选择能够全面反映其特征和关联性的数量关系

即指标。评估指标的选取往往要遵循科学性、代表性、简洁性、可

比性等原则, 且按照制定的评估思路进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

一种定量评估法,即使是定性评估内容,需要将其转化定量指标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定量分析,能够发现评估对象各

主要构成的特征和状况,找到其内在本质规律。将评估指标赋值后,可

以根据各指标分值排序,比较绩效的优劣。本项目研究的评估指标体

系是下文进行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等综合评估的基础。

精准扶贫绩效的评估管理具有目标多元性、层次复杂性和过程持续性。根据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实践情况,精准扶贫绩效的评估目标多元化,涉及经济目标以及社会目标,即要从扶贫项目实施地区或对象的经

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生活质量、民主水平等多个角度对

其绩效进行考核。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我们需要在以上多元化基

础上,协调各目标相互配合,实现对精准扶贫绩效的科学、客观、综合

评估。并且,绩效评估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绩效评估指标。由

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自然条件环境差异很大,社会发展各不相同,在建设过程中,只能按照各地的具体情况,根据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合理设置资金绩效管理目标,减少管理目标

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减少实践中的不确定性。其次,要根据精准扶贫

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结合扶贫项目开展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设计。要强调扶贫瞄准的关键性,并以地区和人口的贫困特征为重要依据,能够在评估中反映项目各环节尤其是瞄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

还要与建档立卡户数据有所衔接,即能够利用建档立卡户数据从扶贫

项目开展对覆盖地区贫困状况、贫困特征的契合、对贫困人口需求

的呼应以及项目开展有效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对项目的政策落实绩效、扶贫效率效益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成效等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

评估。按照以上准则,可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并构建起一套

尽可能的客观、可行的精准扶贫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政策落实指标

精准扶贫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对整体项目绩效有决定性的

影响,根

据实际情况本研究对政策落实绩效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能否识别和瞄准扶贫对象将真正贫困人口挑出来,接着考察

扶贫对象并做好建档立卡户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进而比较和计算扶

贫计划项目与实际实施的吻合度以及扶贫资金的到位率,最后反映

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民主性满意程度。具体指标内容如下:

(1)扶贫对象精确瞄准

一般而言,科学合理的扶贫对象识别瞄准方式要求全过程都要有群众

参与,做到民主评议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确

定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帮扶对象。该指标属定性指标,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扶贫对象选择是否有详细实施方案,

扶贫对象的选择流程是否公开公正。

(2)建档立卡户工作情况

为了便于了解和跟进扶贫对象的状况,在县(区)扶贫移民局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干部和大学生志愿者对

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并将数据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

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和联网运行,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贫

困户信息。此项工作又利于对扶贫对象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归类

和整合,识别其不同的致贫原因、贫困属性、发展需求,从而“对症

下药”实现精准脱贫。这一指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估:《扶贫

手册》填写情况,数据录入、联网情况,致贫原因、贫困属性、发

展需求分析情况以及数据动态更新及时性。

(3)扶贫项目规划吻合度

反映中央扶贫规划与地方规划吻合度,反映扶贫计划项目与实际实

施的吻合度。

(4)村民对政策实施过程的满意度

科学的决策需要群众的监督和参与,定期调查村民对精准扶贫项目

开展情况的满意程度有利于纠正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失误促进扶贫项

目精准脱贫。满意度评价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涉及面较多,

一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数据。这一指标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

方面: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民主开展情况的满意度,村民对政策实

施过程中干部帮扶作用的满意度,以及统计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过

程中干部的违规违纪情况。

2、扶贫效率指标

扶贫项目的效率是扶贫整体绩效最为直观的反映,这类指标的评估主要从扶贫资金到位率、扶贫资金利用率、扶贫项目计划完成率和脱贫率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精准扶贫的直接效果。该类指标的评估内容具体如下:

(1)扶贫资金到位率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项目的资金用途更加强调其“精准性”,即扶贫项目资金尤其是财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贫困对象的情况。扶贫资金长期存在项目资金到位时间周期长,按计划半年才能传到省一级,到村到户时间更长,缩短了资金实际使用时间。该指标主要通过计算财政扶贫资金的用于扶贫对象的比例以及具体投向,来考察其用途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瞄准贫困对象,是否符合扶贫对象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扶贫资金的到村比例”、“财政扶贫资金的到户比例”。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比例”主要考察财政扶贫资金对于贫困对象的睡准和侧重比例。

(2)扶贫资金利用率

资金利用率指实际用于扶贫的资金占全部扶资金的比重。在扶贫资金管理利用中因为缺乏严格的监管手段和管理机制常出现违规违纪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一些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党政领导千方百计套取扶贫资金、滞留扶贫资金,使大量的扶贫资金“隐形”违纪,成为本地的第二财政。这不仅严重破坏党的形象在广大贫困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而且极不利于扶贫项目成效的实现。这一指标主要考察精准扶贫资金实际投入使用金额占总扶贫资金的比重以及资金流失率。

(3)项目计划内容完成率

项目计划内容完成率主要从扶贫项目具体建设内容的产出情况和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项目是否在有效的管理下按时按量完成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年度项目建设进展”,即本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数量占计划完成数量的比例;“周期项目建设进展”,即本年度建设项目完成数量占总项目周期计划完成数量的比例。

(4)脱贫率

这一指标用于考察扶贫项目的实施所带来的贫困人口脱贫和收入增长成效,主要包括项目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率”,即项目实施以来的贫困人口减少数量、较上年减少比率;“项目贫困收入增长率”,包括项目

贫困户上年的收入增长幅度和增长率,并同非项目贫困户、项目非贫

困户进行对比;以上指标同县级以及省级层面减贫水平的比较;“项目

专项收入贡献率”,在增长的收入中项目专项收入增长额所占比例。

3、扶贫效果指标

扶贫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项目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

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和劳务输转。其中产业化项目外部经济效

益显著,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本文效

果准则的评价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和劳务输转 3 个方面,构建了 12个评价指标。包括 d乡村道路硬化建设、d集雨节灌工程

建设、d整村推进村覆盖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d小型水利建设、

d村级卫生所和文化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d恩格尔系数、d农民人

均纯收入环比增长速度、d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d科技培训及推广情况、d24转移劳动力人数、d25“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两后生”培训。

(4) 可持续发展能力。扶贫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改

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的同时,注重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提高了

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特别是对贫困群体以后发展的重视,实现资源、人口、环境、教育和制度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

能力准则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 个方面,构建了 10 个评价指标,包括 d总收入增占率、d种养业发展能力、d产业化项目经营状况、

d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d30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d31农村最

低生活保障覆盖率、d32村民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满意度、d自

然灾害发生率、d 森林覆盖率、d生态环境满意度。

孙璐: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博士学位

论文】,中国农业大学,2015

付英,张艳荣:兰州市扶贫开发绩效评价及其启示【j】湖南农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27-29

【篇二:浅谈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浅谈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fe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

扶贫”。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

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

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

国家的扶贫工作从未间断,而且投入力度都是有增无减,持续的扶

贫攻坚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大

水漫灌的扶贫不能彻底解决现有的贫困问题,扶贫仍留有死角,唯

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方可挖穷根、治穷病。

一、要以思想观念教育为先促进贫困户观念转变

现在农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还很少,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初中

毕业或中途辍学。即使有少数的“两后生”也因多种原因不能继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普通的劳动力,甚至成为剩余劳动力。而

村里的成年人尤其是妇女读过书的更是少之又少,上过初中的已经

是高文化水平了,多数是小学毕业或者只读过小学一二年级,五十

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与半文盲居多。很多具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因为

没有文化而只能

在家呆着无事可做。文化水平的落后,也导致了当地人思想观念的

保守性,山村里重男轻女观念没有到很好的改变,而且形成了一些

不正确的发展观念。精准扶贫主要是要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口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占农村劳动人口近

一半的农村妇女和“两后生”在摆脱贫困方面的开发。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现阶段,劳动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贫

困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的提高也就显得越来越紧迫,政府

要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加强对这些人口的职业

技能培训。针对这些妇女和“两后生”,要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给

她们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充分吸收先进经验,提高教育扶贫力度。

另外精神生活的单调,还导致赌博、迷信甚至邪教很容易占领农民

的精神空间,造成部分农民的长期颓废,严重影响农村的和谐与发展。

在日常扶贫工作中,直接给予帮扶对象以资金(小额信贷扶持)、

项目及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确实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脱贫的农户,一旦帮扶资金链断裂、

后续帮扶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返贫。因此,在给予一定的资金、

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要对帮扶对象

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领,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

向进、自力更生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

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二、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运行具备多重作用。首先,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变是新农村建设

的必然要求,对改变村镇面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意义重大,如良好的交

通条件是使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条件;再者,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

是使农民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别的基础。比如治沟造

地工程,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使农民具备向土地要效益,依托资

源谋发展的基础条件。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通过改善生产生活

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只

有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保障精准

扶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才能让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让

农民真真实实富起来。

三、要以兜底扶贫救助为辅完善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随着城镇化的

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配臵,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老龄

化严重,失去了发展的长期动力。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

务工;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孩子上学原因,搬出村庄;现在村里剩下

的多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以文盲半文盲为主的妇女以及残疾和智

障人员。对这些人进行开发式扶贫很难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只有通

过社会救助解

决基本生活需求才能脱贫。一方面,对于纳入建档立卡范畴的农村

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的办法,由民政部门按照序时进

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农

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

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

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汇总和全面剖析,大

体可以归纳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因素,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才能做

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

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要以产业开发建设为重提高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通过进村入户、

建档立卡,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

帮扶资金;通过贫困家庭档案,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

工则工、宜商则商,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通过科学规划,实

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等

向重点村集中投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通

过政府引导,包扶人帮助,村委会支持,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将扶

贫工作扎实推进。此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协会+基地+贫

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

式与“四个统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五、要以精确管理为帮扶工作提供保障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信息档案台账,强化精准扶贫监测,及时跟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情况,确保帮扶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可谓牵一发而

动全身。实践证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和精

准管理,都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县、乡两级作为

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要重视和加强扶贫

干部队伍建设,调齐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扶贫工作力量;

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

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

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各类管理机制

在对农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各类管理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一)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在农村低收入户建档

立卡二次确认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实行动态

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

【篇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

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

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

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015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

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

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

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

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含义: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

实施: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

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

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

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

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

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

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

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宜宾等一些地

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

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

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

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

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

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

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

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

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

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

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

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

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

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

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

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

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

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

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

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

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

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

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

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

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

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

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

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

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

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

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

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

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

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

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

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

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

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

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

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

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

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

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

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

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

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

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

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

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

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

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

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

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

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

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

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

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

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

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

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

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

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

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

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最新解读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

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

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国务院扶贫办

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中国

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

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

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 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

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

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自6月18日习近平关于扶贫的讲话发表一个月多来,已有16个省

份的省委书记陆续对扶贫工作表态,强调要深刻认识搞好扶贫开发

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谋划好“十三五”扶贫

攻坚工作。“精准扶贫”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

述之一,据统计,“精准”一词在16名书记的讲话中共出现107次。刘永富认为,“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总书记2012

年底到河北阜平老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他讲不要用“手榴弹炸

跳蚤”,到了2013年10月,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在贵州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

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

贫成效要精准”。越往后(扶贫工作)内涵越丰富,操作性越强。理

解“精准扶贫”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今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

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

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刘永富认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

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中国的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典型意义。

刘永富表示,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的经验

也是国际期盼了解的热点内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

口比较多,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在全世界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