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高中化学论文: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高中化学论文: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两条是教学和研究。

一、上好课是成长的基础

怎样才能上好课呢?我的体会是四点:

1.练好说功。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理论运用的基本功、解读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写字说话的基本功、媒体制作运用的基本功等等。我个人觉得这里的说话的基本功——说功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好多信息,是通过教师说的途径传递给学生的。怎样才能练好说功呢?我觉得有三种做法可以借鉴:(1)以听促说。看电视时,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说的、演员是怎么对白的;听优秀教师的课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通过听学习别人的咬字发音,借鉴别人的讲话思路。(2)以说促说。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登台发言,无论是在校上班还是外出学习,只要是有说话的机会,总不要轻易放过。我觉得和陌生人交流、跟外地人交流,收获是挺大的,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二来可以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3)以写促说。用电脑写文章,如果你用的是智能输入,正好可以纠正普通话的发音;文章写多了,你讲话的条理性、流畅性自然也就具备了。不知道在座的同志能否同意我的观点,我个人觉得上述三点做法还是挺有效果的,有同感的老师不妨一试。

2.吃透文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人认为以本为本的说法,似乎有些过时了。其实不然,不管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吃透文本依然是备课、上课的首要环节。对于文科教学,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觉得理清“文脉”是吃透文本的关键,有些语文教师之所以课讲得零碎,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对于理科教学,我觉得吃透文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分析文本,理清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瞻前顾后,找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以“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文本处理为例:通过阅读文本,得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即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通过分析文本,理清了三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即通过图片感知、计算感知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确很小;然后借助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最后用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引领学生围绕分子间究竟有没有间隔的问题展开探究。通过瞻前顾后,发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教材后面还要介绍的离子,因此,在汇总学生对物质构成情况的猜想时,要强调: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2006年暑假,在南京听了江苏省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讲座,他讲自己执教李白的诗《赠汪伦》的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围绕诗的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汪伦在李白即将离开桃花潭的时候才赶来送行呢?有学生说,李白在桃花潭好吃好喝好一段时间

了,不好意思再打扰主人,于是瞒着汪伦悄悄离开;有的学生说是,汪伦在写给李白的邀请信中把桃花潭说得很美,实际上桃花潭的桃树并没有几棵,潭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大,李白觉得被汪伦忽悠了,于是不辞而别;有的学生说,汪伦知道李白要辞行,特地选择了乘舟欲行这一个送行的时刻,想给李白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等。这一问题的设计成了他这堂课的一个亮点。如果孙老师没有吃透文本,这一问题是设计不出来的。

再举《散步》中“情”的分析、《窗》中病人A的心理线索的例子。

许多教学实例说明,只有文本吃透了,我们的教学才不会离谱,只有文本吃透了,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出新。

3.学会磨课。2005年8月至今的两年内,我曾执教过两节省级公开课,两节支教课,四节省级以上教学比武课,八节省级优质教育资源录像课。回顾这些课的执教经历,我最深的感受是磨课非常重要。我的磨课体会主要有五点:

(1)教学设计要讲究自主性。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整个设计必须以自己为中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跟着别人的感觉走。因为对于某一节课而言,你的思考比其他人全面,你有自己课堂设计的主线,你有有别于别人的教学风格,如果一味模仿别人、盲从别人,势必会丧失自我。当然这里有两点需要解释的,一是上课的老师不能固执己见,对于别人明摆着的好的建议,还是要虚心采纳的;二是我们做导师、当参谋的老师,提修改意见前要认真研读一下教材,提意见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教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功底,充分考虑到教者设计的教学主线,尽可能不要让上课老师处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进退两难的境地。

(2)过程设计要讲究流畅性。

说话讲究流畅、唱歌讲究流畅,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的关键之一是理顺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顺序,简单地说,就是教学环节要有一根较为明晰的串线,以次减少教学的零散性。今年7月份参加全国赛课的课题是“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所用教材是省教研员寄来的山东教材。这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有四个:一个溶解限量影响因素的探究;二是认识溶解限量;三是溶解度影响情况的表示方法;四是留心处处皆学问。上述四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教材中、教参中是没有的,必须依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依据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和提炼能力。

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的关键之二是删除教学过程中的琐碎提问。去年11月份参加省优课评比的课题是“溶液的形成”,在学生配制好蔗糖(食盐)溶液之后,我原先设计的提问是: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试教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有说发现蔗糖(食盐)溶解的,有说蔗糖(食盐)消失的,有说蔗糖(食盐)分散的,从下一个问题(蔗糖或食盐为什么会消失呢?)的提问及课件出示的内容等角度看,学生回答蔗糖(食盐)消失最好,但学生的回答很难“到位”,其间浪费时间不少,最后老师还是要把答案往这个方面靠,预设痕迹太明显。后来,我将这一提问改为: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所配制的溶液的名称?然后再设

问:蔗糖溶液、食盐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来加以分析。设计的问题变得简明了,师生活动中的疙瘩也就减少了,教学进程流畅了许多。

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的关键之三是提炼教学环节之间的三种语言。一是导入语言,二是过度语言,三是结束语言。“溶液形成”一课的课前播放的九寨沟的风景图片及音乐《神奇的九寨》,因此,我设计的导入语言是比较华丽:刚才,美妙的音乐,童话般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四川省阿坝羌族自治州的一个著名的风景点——九寨沟。九寨沟人间天堂的美誉,主要归功于那里的水。不过那里的水不是纯净物,而是溶解了其它物质的混合物,化学上把这种混合物称作为溶液。“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一条上坡型曲线,因此,该课的结束语,我来了个借“线”发挥:本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了,最后,我想送同学们几句话: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物质的溶解要受到其溶解度的限制,与此不同的是,我们的学习潜力、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同学们化学学习的道路好似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愿同学们沿着这条上坡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攀登新高!

(3)亮点预设要讲究适度性

一堂课尤其是公开课、比武课的设计是需要有亮点的。我在省教育电视台执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时,曾将“花”的实验作了富有诗意的设计,这就是醋酸喷花、清水浇花、气吞小花、水气润花、热风吹花,省教育厅的几位厅长在审课时,对这组花的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斌泰厅长说美中不足的是花做得不像花,倒像叶子。后来,朱建明老师重做了几朵花,还改变花的呈现形式(将花挂在铁架台上,改成了将花插在泡沫板上),终于将“花”的实验打造成了课堂的亮点。

但亮点的预设也要讲究适度性,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决定了,试图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出彩,都有亮点,这种想法是难以实现的。

备“溶液的形成”第一稿教案时,我曾把“几种物质也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探究预设为亮点,具体方案是:(1)学生猜想(能)。(2)设计方案(将氯化钠和蔗糖同时加入到水中搅拌;将硫酸铜晶体加入到食盐或蔗糖溶液中;将高锰酸钾加入到食盐或蔗糖溶液中;将硫酸铜溶液倒入蔗糖或食盐溶液中;将配制的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混合等等)。(3)学生实验。(4)学生从便利和现象明显的角度评价上述实验方案(从便利以及节约药品的角度看,将配制的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混合这一方案最好;从实验简捷以及现象明显的角度看,将硫酸铜溶液倒入蔗糖或食盐溶液中这一方案最好)。无论从学生思维发散的角度看,还是从探究要素完整体现的角度看,这种预设都是有亮点的。但试教情况表明,学生在这一环节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其它探究活动的进行。因此,修改教案时,我简化了这一探究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已经配制的溶液以及实验桌上提供的溶液(硫酸铜溶液等),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也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溶液。虽然这种设计亮度不及原先的方案,但亦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同时也保证了其它教学环节亮点的存在。

看来,修改教案也类似于修改文章,要学会忍痛割爱。试图每一个环节都有亮点,其结

果很可能是每一个环节都亮不起来,甚至会影响整节课教学的流畅与完美。

(4)双边活动要讲究主体性

双边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说白了,就是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代其动脑,学生能表述的教师不代其动嘴。这就要求教师问题的设置要有思考价值,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了,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不要急于“和盘托出”,而要耐心“引航导渡”。由于学科知识的局限,在这里我就不再列举实例了。

(5)实验安排要讲究简约性

理化生的教学离不开实验,但实验尤其是学生实验并不是越多越好。讲究实验的简约性是避免实验过多过烂的好方法。“溶液的形成”一课中,学生共做了四个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得到了二次利用:

实验内容第一次利用第二次利用

配制蔗糖(食盐)溶液

分析溶液的形成过程、特

征,为溶液概念的建立提供感

性材料。

将硫酸铜溶液加入其中,证明

两种物质也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溶液。

碘加到水中让学生发现:不同溶质在

同一中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

同。加入酒精,证明酒精溶于水。

高锰酸钾加到水

加入酒精,证明酒精溶于水。

植物油加到水中探究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教授马经德先生,在省优课评比闭幕式上作总结性点评时,曾对该堂课的实验设计,作了高度的评价,马教授认为,四个学生探究实验,简约明了,环环相扣,富有实效。

总之,磨课是打造好课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很艰苦,但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会苦中寻乐,通过磨课,磨掉落后的教学观念,磨掉陈旧的教学方式,磨出精彩的教学人生。

4.注意细节。这里的细节,是指备课、磨课以外的细节。这一点,对于我们外出上课的老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和老师交流两个例子,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先说正面的。2006年11月我去参加省化学优课评比,22日早晨我从盐城中学初三(6)班教室发完上课讲义走出不久,便在楼梯上遇到了一位学校领导摸样的人,我向他问好之后,又问了他一个问题:“老师,你们学校上课的多媒体大厅是两个吧?”“不是,只有一个。”那位老师肯定地说,他还热情地告诉了我多媒体大厅的位置。此前,我们都以为上课的地点有两处,准备实验应该来得及,这个信息太重要了,我赶紧通知了帮我准备实验的吴校长和朱老师。如果当时不留心这个细节,实验准备肯定来不及。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无色汽油只有一小瓶,原先准备的大瓶不见了。我暗自庆幸自己21号上午多了个心眼:21上午,我利用空闲时间到学校实验室里看了一下下午准备带走的实验器材及药品,问及无色汽油时,准备实

验的周汝凤老师说,带了的,已经打包了。我说,再带一小瓶吧,以防万一。没有这多带的一小瓶汽油,我在课上的演示实验就没戏了,好险那!

一句问候避免了赛课前的忙乱,一小瓶多带的无色汽油挽救了一个课堂演示实验,这说明了细节问题忽视不得。

再说反面的。今年7月份在省教育电视台拍课时,有一节课要用到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是我们从学校带去的,事先没有做一下实验,试一试石灰水是否失效。到了拍课前夕,朱建明老师发现石灰水失效了,实验无法做。朱老师先在附近的工地上找熟石灰,没找着,后来通过打听得知,在长江路上也就是总统府附近,有一家化学试剂商店,朱老师花了近两个小时打了80多元的车才买到了这种试剂。一个小小的疏忽,有时也会带来不小的麻烦,这也说明了细节问题忽视不得。

二、会研究是成长的关键

1.练好文字功夫。研究并不等同于写,但写是研究的一种很重要的外显形式。因此,一般而言,研究与写是分不开的。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是写的基础。现在,我们学校写的氛围有了,写的平台有了,我们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博客平台,通过小品文的撰写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小品文的题材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亲情、景观、生活、学科等。我觉得,类似的小品文写多了,文字功底总会有一定程度提高的。

2.留心研究素材。我们一线教师可以研究的素材是多方面的,有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实验研究、课例研究、习题研究等,对于这些研究素材,能及时留下痕迹的尽可能及时留下痕迹,不能及时留下痕迹的,要通过定期回顾的方式,把这些素材汇总起来。今年是我们地区实施化学新教材的第一年,在教学过程中,我留心到了新教材中知识逻辑顺序颠倒的几个实例;发现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认识原子构成的过程是教学的好素材,也意识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实验过多过滥所存在的弊端,五一期间,我把这些零散的素材汇总了一下、疏理了一下,写出了《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的三点感悟》一文,该文将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化学教学》杂志2007年第9期。

3.抓住写的契机。抓不住写的契机,是有些老师写不出东西的原因之一。其实,只要你留心一下,你就会发现,写的契机还是蛮多的:激情来了,是写的契机;灵感来了,是写的契机;任务来了,是写的契机;上完研究课了,是写的契机。只要你不让这些机会,从你身边溜走,你就一定会写出文章。我近期发表的文章中,就有好多是契机带来的。在化学课上善用比喻是我教学语言的一个特点,一次习题课上我连用了四个比喻,效果不错,我忽然产生了灵感,把先前用的那些比喻搜罗搜罗,不是可以出一篇文章吗?于是《让比喻成为学生轻松学习的催化剂》一文便产生了,该文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7期,灵感成了我写的契机;2005年暑假,学校要我在教师培训活动中的讲讲教学反思的方法,事后我把讲稿稍加整理,写出了《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教研文章的撰写》一文,该文在2006年第1期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今年三月,教研室为了应对

课题结题,要我写一篇实验教学课堂结构改革的文章,我写出的《让问题成为实验探究的源泉》一文上交不久,便在今年6月份的《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上得以发表,完成任务成了我写的契机;2005年11月我执教了“金帆杯”教研课,也参加了市化学优课评比,2006年4月、11月我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学会和省教研室组织的两次优课评比,上述四节层次较高的课执教完毕后,我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分别写出了《在探究中感悟在反思中提高》、《瞻前顾后引领探究》、《解答能力型试题的四种策略》、《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及磨课过程》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篇幅较长,总共约有2万字,分别在《新课程研究》、《化学教与学》、《中学教与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得以发表,其中,《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及磨课过程》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这是执教教研课给我带来的写作契机。

4.潜心打磨文章。和好课是磨出来一样,好文章也是磨出来的。一篇文章不是一写好,就能发出去、就能发表的,必须有一个磨的过程。首先要磨文章的内容,如果自己写的内容,别人已经写过,你就得作删减、作更改、作补充;其次,是磨标题,大标题要能吸引编辑或读者的眼球,凸显文章的中心,小标题要能围绕着大标题展开,要能提炼出每一部分文章的内容。再次,磨细节,从语句的连贯,到谴词造句,到标点符号的使用,每一处都不能放过。磨文章的过程中,也可以听听别人的意见,适当参考别人的好文章。只有把文章磨到自己满意的地步,你的文章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别人的满意。

三、我的专业成长历程。

第一次,是向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发出挑战。

1984年,我从南通师专毕业后,被分配到我中学时代的母校——如东县古坳中学任教。母校原本是一所乡级完中,1981年后,高中部撤消,改办职业高中。当时的老校长说,我是新分配的大专毕业生,知识功底不错,任教初三有些资源浪费,因此安排我担任了职高一、高二的化学老师。或许是职业高中没有升学竞争的压力,或许是自己年轻幼稚,工作的头两年,我在业务上并没有获得多少发展。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是我读高中时的数学老师,他看出了我的懈怠,暑假里找我谈话:“在高中时代,你是班上的‘五虎上将’(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五名),现在做老师了,理应也是教师中的佼佼者。然而,我发现你现在没有学生时代的那种刻苦精神了,有时在工作上还显得有些消极。为了促一促你,我想把你安排到初中部去教初三化学,你看怎样?”我当时并没有理解促我的含义,只是觉得老师如此安排,肯定是为了我好,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任教了初三化学,我才意识到了什么叫钻研教材?什么叫认真备课?什么叫竞争激烈?渐渐地,我学会了备课,学会了编作业、刻钢板,学会了辅导学生,学会了借鉴别人,教学成绩也逐步跨入了区、县的前列:1987年中考,我任教的化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区第三;1988年中考,我任教的化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全区第一。

教学基本上路之后的好一段时间里,我是怀着“小富即安”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的,觉得教师这样当下去也挺好。是本校一位教师参加县优课评比以及相邻一所学校的老师在《江

苏教育》上发表文章两件事,“影响”了我内心的成就感,我决定在苦练字话(字和普通话是上好课的必备基本功)、学写文章两个方面向自己提出挑战!

为了练得一手好字,我与书帖为友,唐代颜柳字体的端庄、遒劲让我痴迷,现代书家笔法的潇洒、飘逸令我陶醉。虽说书法理论偶尔涉及皮毛,名帖临摹常常半途而废,但与书帖为友还是为我平添了几份在众人面前挥毫落纸的洒脱。所教的学生中每届都有那么几位是我写字方面的“粉丝”,多年不见的学生,一旦谈起我,总不忘在字方面赞美我几句。

为了学说普通话,我拜广播电视为师,跟在播音员后面“鹦鹉学舌”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为了学说普通话,我把课堂也当成了演练的场地(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用普通话上课时我的学生大笑的情景),每逢学生为我纠正一次吐字发音,我都不忘向他们道声“谢谢!”如此,上课讲下课练,几年下来,普通话水平终于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参加普通话测试,我的测试等级是一等乙级。

学写文章比学说普通话难多了,那时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写文章的人并不多,因此,怎样写文章?怎样使写出的文章能够发表?主要靠自己摸索。经过一番屡写屡败、屡败屡写的艰苦循环之后,终于在教辅短文的撰写上寻得了突破:1988年12月8日,我写的《要杜绝错别字》在湖南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学生化学报》上发表,我用该文的4元稿费买了个1989年的台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用以激励自己。没想到这种激励还挺管用,从1989—1993年间,我写的文章陆续在《中学生数理化》、《化学之友》、《课内外辅导》、《江苏教育》、《教学月刊》、《化学教学》上得以发表。

第一轮自我挑战,帮我走出了“应试型教师”的高原境地,使我拥有了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厚的文字功底,为我日后向研究型教师迈进增添了底气。

第二次,是向自己教学技能的提高发出挑战。

心怀第一次自我挑战获得的底气和勇气,我在上课和研究两个方面继续摸索前行,虽没有创造出多少辉煌,但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每年都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三五篇豆腐块文章,先后多次对外开设了区级、县级公开课,写好文章上好课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每两年一度的教学系列“三评选”中,我多次蝉联“县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

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打击降临到了我的身上。1993年,我通过区(片)级选拔,获得了参加县化学优课评比的机会,那是一次县级比赛一、二、三等奖的角逐,也是去南通市参加优课评比的资格选拔赛(只有一等奖第一名的老师才有资格参加市里的比赛)。尽管我做了最大的努力,比赛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我只获得了第三名,奖次是二等奖,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一个冲出如东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失落懊恼之余,我细致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发现了自己的弱点:教育理论的储备太少,教材处理的功力不够,,调动学生的方法单一等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咬了咬牙,从备课、上课的技能方面向自己发出了第二轮挑战。

就像打乒乓球打到一定水准,再提高就十分困难一样,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有着一个进停相间、艰难曲折的过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找到了几条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途径:经常阅读化学教学的专业书刊,从中吸取理论的精华,从中借鉴别人的经验;潜心研究教材处理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设计品位;注重说写的有机结合,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两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不小的突破:1995年12月,我参加县化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了第一名;1996年1月代表如东县参加南通市化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注:那次比赛说课和理论考试发挥出色,但实验操作没发挥好,否则,也有可能代表南通市赴省比赛);1996年4月所辅导的学生以全市最高分的成绩荣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一等奖。在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我的写作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论文《教材处理中的顾后和瞻前》《初中化学教材的可读性及其利用》先后在1997、1998年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陕西师范大学主办)上得以发表。《爷爷的小屋》《父亲的背》《母亲的歌》《妇唱夫随》等短小的叙事散文也先后见诸报刊。

对于一个农村初中教师而言,上述成绩的取得意味着职称评定的障碍已被扫除,也意味着业务发展已经到了较好的地步。按照公开课能上、文章能写、教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差三条标准来衡量,自己也算得上一位不错的老师了。我的业务发展还有空间吗?我曾不止一次向自己发问。当时,县教研部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已经在市里比赛获得过一等奖的老师,一般不再参加优课评比,眼看着自己逐渐增长的年龄,我认为自己外出上课的机会没有了,原先确定的比赛课冲出南通走向江苏的愿望已无法实现,专业上的发展除了搞点研究、写点东西之外,别无其它出路。这种心态从1996年开始到调入县城工作(我是1998年调入县城工作的)的前几个年头,几乎都没有改变。2002年8月,我通过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评审;2003年9月,我被评为如东县化学学科带头人,并通过了南通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评审;2004年8月我获得了南通市化学学科带头人的荣誉称号。“功成名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念头在我的心中悄然萌生,此时,第二轮的挑战自我,只剩下了余温,没有了热度和激情,我又再次走进了专业发展的“高原盆地”。

第三次,是向自己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发出挑战。

2005年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整个南通大市全面展开,始料未及的是,课程改革的浪潮为我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上,向自己发出第三轮自我挑战带来了新的契机。

2005年10月,江苏省第九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在县城举行,或许是近水楼台的缘故,我被领导确定为化学研究课的上课老师。说实话,当时我并不情愿上这堂公开课,一是自己已经有八九年时间没上大型公开课了,二是觉得这种锻炼机会应该给年轻的教师更合适。但拗不过领导对我的信任,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披挂上阵,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确定为公开课的课题。

这次公开课的承担,给我提供了一次全面反思的机会。虽说自己的素质比较全面,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也一直没有脱离教学一线,但这些年来,我的教学总是停留在教教材、讲

知识、评练习的层次上,这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掌握基本的化学学习的方法等基本理念相距较远。因为理念滞后、探索不够,教学也就没有形成明显的有别于他人的风格。带着这些反思结果,我认真研读了《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籍,从理论上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洗脑和充电。这次反思学习,对我的教材处理和教法、学法设计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因为有新理念的引领,设计教学时,我把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加以了有机的融合;因为有新理念的引领,我把教材中“花的实验”处理成了“醋酸喷花”、“清水浇花”、“气吞小花”、“水气润花”、“热风吹花”五个小实验,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为教学平添了几份诗意。2007年暑假在省教育电视台重拍这节课时,省教育厅参与审片的五位厅领导一致认为,“花的实验”的处理艺术,应该成为文理融合的典型范例。

2005年11月,我参加南通市化学优课评比的课题是《金属的化学性质》。考虑到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前面所学过的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在知识上有联系、方法上又有不同等特点,我设计出了“瞻前顾后、引领探究”的教学流程,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作为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铺垫,又将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研究的方法作为非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研究方法的延伸和对比,达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两维目标相互渗透、双双达成的目的。南通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子君老师称赞该课:理念先进、设计精当、稳活有度、扶放结合。

《溶液的形成》是我在2006年江苏省化学优课评比中执教的课题。在新课导入上,我充分利用了教材章图是九寨沟风景图片这一资源,进行了如下设计:课前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并配以九寨沟的风景画面,以此创设情境。上课后用如下优美的语言切入课题:刚才,美妙的音乐,童话般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四川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一个著名的风景点——九寨沟,九寨沟人间天堂的美誉主要归功于水,不过那里的水不是纯净物,而是溶解了其它物质的混合物,化学上把这种混合物称之为溶液。江苏教育学院的郭琦教授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富有新意、彰显美感。新授的环节,我也设计得简捷流畅,只有四个彼此相连的小版块:探究溶液的特性;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探究酒精能否溶于水;探究乳浊液及乳化现象。由于整个教学设计注意到了理念的先进性、亮点的适度性、活动的自主性、实验的简约性,因此,师生互动积极、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活力四射。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马经德教授在省优课评比活动总结大会上,曾用“四个学生探究实验,简约明了,环环相扣,富有实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化学老师普遍认为比较好上的一节课,然而,将该课题选定为我参加2008年全国初中化学优课评比的课题后,我却在以下几个方面犯起了愁:一愁新课导入如何出新?二愁知识回顾过于俗套?三愁原理探究是否需要?四愁装置探究如何到位?凭着数年来自己对课程改革精神的理解,对教材处理艺术的研究,最终我拿出的“解愁”方法是:用可乐饮料实验导入新课,以此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知识

回顾(制取氧气的知识回顾)不落俗套,应该出现,因为知识回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回顾知识,而在于让学生领悟气体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加以运用,“这种程序性知识呈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制订小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导王祖浩教授的评点);原理探究是需要的,因为它让学生经历了确定反应原理的认识过程,至于探究难度,我想到了用“议一议”、“做一做”、“说一说”、“想一想”、“理一理”五个小版块层层推进的突破方法;对于装置探究的到位问题,我设计了“相信你会思考”、“相信你会选择”、“相信你会变通”、“相信你会设计”四级台阶,好让学生拾级而上,帮助他们实现由简单模仿到灵活选择再到自主设计的认识飞跃。正因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出新的关系,体现了‘既要考虑如何教,更要考虑如何学;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型理念,教学进程流畅,教学语言精美”(安徽省教科院夏建华老师的现场点评),因此,我成了这次全国比赛六位执教同一课题的老师中唯一的特等奖获得者。

上述上课清单,与其说是一项项成绩,一次次探索,倒不如说是一次次挑战。因为所上的课次数越多、所上课的级别越高,执教者的压力就越大。2006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课评比的地点在盐城,或许是代表南通市参赛,内心有只能给南通教育增光、不能给南通教育抹黑的压力,我竟然经历了整夜未眠的痛苦(我本没有失眠的毛病),听着陪同我去上课的老同学朱建明老师酣睡的声音,内心也曾有过“悔不该来逞能”“放弃也是一种幸福”的想法,第二天早上在电梯里遇到市教研员时,我不敢正眼看他的神态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2008年全国初中化学优课评比的地点在安徽的黄山市,黄山秀美的风景并没有能分散我内心的压力,因为在9月份我已经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了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都特级了干吗还去比赛?特级教师的课也就这样,我担心别人如此说我。因为是代表教育大省去参赛的,我担心自己的发挥不佳令我省的教研员、与会老师以及外省的老师失望。虽然这些压力都被我顶住了、扛下了,但每每回想起来,内心还是感慨万千:挑战自我,离不开实力,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也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我忘不了市化学教研员陆子君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忘不了省化学教研员王国树老师给予我的关心和支持,我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王老师2008年11月6日(黄山赛课的那天)上午利用做比赛评委的间隙发给我的短信:下午放开讲,好好发挥,尽情展示你的智慧和风采!是好多陆老师、王老师这样的前辈和朋友为我搭起了成长的阶梯!

第三轮自我挑战,不仅使我实现了教学比赛冲出南通走向江苏、冲出江苏走向全国的愿望,突显出了自己“设计流畅、稳中求活、关注学生、善于启发、注重生成、语言精美”的教学风格,也让我找到了上课和写文章之间最佳的结合点:每执教一次公开课、比赛课,我都要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和磨课体会撰写成文向报刊投递,《在探究中感悟在反思中升华》《瞻前顾后引领探究》《‘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及磨课过程》《‘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学设计及点评》等十多篇相关论文先后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有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一个人最大的对手、最强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挑战自我的过程,是否定自己的过程(以前我做得不够好),也是肯定自己的过程(相信我能够做得好);挑战自我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正是这种否定与肯定,铺就了我们的成长之路,正是这种艰辛和幸福,照亮了我们的智慧人生。挑战无极限,成长无止境,愿我们一起呼喊,一路同行!

教学和研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教学不研究,终年在事务中打圈,教学迟早会陷入高原;只研究不教学,时常在空中楼阁上跳舞,研究最终会成为无源之水。我们一线教师只有将教学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业务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才不会成为空谈!

(缪徐,如东县实验中学副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南通市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如东县第六、第七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获县、市、省及全国化学优课评比一等奖,2008年获全国化学优课评比特等奖。先后在“省初中化学教师培训班”“金帆杯”“名师之路”“咸阳支教”“送培进藏”“上海浦东教学展示周”等大型活动中执教教研课或做学术讲座。2007年暑期,在省教育厅组织的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中,共拍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片14节。近年来,在四十多种报刊上发表文章400余篇,其中有10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目录索引。)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传统化学教学对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 1、教学目标的设定只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化学知识,教师会组织和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认为学生做对题了,化学就学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变化,以至于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但达不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反而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熟能生厌”的厌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讲话稿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总结 平遥二中 高二化学课题组

自从去年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在摸索中前进,在借鉴中提高,在不断的修正中逐步完善。虽然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坚信成功就在前方。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现将二年来的实施有效教学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开始的工作重点就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为此,我们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肖成全主编的《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十讲》,沈毅、崔允郭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山东省教研室主编的《化学教学研究与指导》等理论书籍,同时到兄弟学校太谷二中进行了观摩学习,为我们有效教学的研究带来了先进理念和经验,教学之余,我们还组织教师从网上查阅资料,认真学习,认真书写读书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我们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的必要性,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引导学生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即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①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根本尺度;②不再以知识数量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③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二、不断探索,寻找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初步确定了“学案导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模式介绍 汇集集体智慧,认真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汇集集体备课的智慧,才能体现出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达成实践课堂导学案模式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一课时都有主要负责人,至少经过三个人的修改(这些工作至少要在新授课前两周完成),然后集体备课来讨论补充完善。可以说每一份导学案都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每节课后我们都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电子存档,待期末复习时再加

2020年浙江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

2018年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组织2018 年教学研究评比的通知”要求,现将2018年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通知如下: 一、论文主题及规范 1.教学论文主要指理论文章、教学叙事、经验总结、教学调研报告等。课题报告已归入“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不属教学论文范围。 2.教学论文要突出主题、言之有据、语言简洁、表述规范。 3.参评论文须填写《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承诺书》(见省教研室文件附件2),倡导学术诚信,严禁抄袭造假。 4.各设区市和义乌市教研室相关学科教研员须在9 月30 日前将推荐的参评论文目录(见省教研室文件附件3)的电子稿发给省教研室任雪明。将论文作者的承诺书以照片形式上传“浙江省教学研究评比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评比平台”)。 2018年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的主题为:化学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问题研究,化学作业及评价研究等。要求突出主题、言之有据、语言简洁、表述规范,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 参评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超过8000字或以课题报告形式撰写的不予评奖。参评论文作者署名不得多于3人。上报的化学教学论文格式见附件。 二、论文选拔及上报 各市、县及学校要广泛发动教师认真研究化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做好优秀论文的推荐工作。 论文推荐及上传的截止时间是2018年9月30日。请关注平台上市级评审的截止时间和上报时间。 三、论文评比流程 2018年所有学科的教学论文评比将通过“浙江省教学研究评比管理平台”(简称“评比管理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0a10251711.html,/,也可点击“浙江教研网”上“教学评比”栏目进入)进行。建议采用“市级直报”方式,基本流程如下: 1. 省教研员通过“评比管理平台”创建省级评比活动。 2. 市教研员通过“评比管理平台”接受省级活动,开启本市评比活动。 3. 各市组织评选活动,可以仿照省级评比办法在网上进行,也可以采用传统 的纸质文本评比办法。 4. 市级评比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市教研员通知参加省级论文评比的教师, 请他们通过自己的“省师训平台账号”将论文、承诺书(照片形式)及相关文档上传到省“评比管理平台”。 5.请市教研员在9月30日前将本市推荐参与省级评比的《2018年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参评目录》、教师论文和承诺书(照片形式)及相关文档通过“评比管理平台”推送给省教研员。 6.省教研员组织专家网络评审,并公示评比结果。 四、送评论文名额分配 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每市8篇,舟山5篇,义乌2篇,杭外1篇,浙师大附中1篇。 省教研室 2018年2月24日附件化学教学论文格式

b5我收藏的2010年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 新人教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在高考中,选择题是主要的基础题,也是重要题型之一,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侧重考查“双基”。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了总成绩的高低。一般其题设条件与选项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匠心独运的改造,以其多重的形式布下层层陷阱,声东击西的命题策略考查考生的“双基”,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双基”和一定的技巧。近年高考中,选择题也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功能主要有使试卷有较大的知识点覆盖面,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有较广泛的发散性,最热的考点主要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概念分析、原子结构、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及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pH计算、盐类水解)、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还考查某些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这类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化学选择题没有一个通用的解法,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三个环节。 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主要方法:①多练、多思考,平时练习不要仅仅满足于得到答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完成之后还要进一步审思,理解其中涉及的原理概念;②平时训练采取定时间训练,并与比你水平略高的同学比较得分情况。我们平时的选择题强化训练是老师精选精编的,也是给大家进行定时训练,要引以重视;③把自己常出现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或标记),穷根其涉及的原理、知识点,以达扫除知识盲点。 快速巧断选择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之一,也是高考取胜的关键一。巧解的真谛是善于审题,狠抓题目的特有条件,因题制宜地分析、推理、估算、寻求解题地最佳思路,从而快而准确获得答案。 本讲主要根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易错的选择题归纳分析,总结一些解题的最佳思路。 一、选择题“陷阱”回避策略 (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例1.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C.② D.②③ 【催化剂(触媒):在花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过程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例2.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 A.C12 B.NH3 C.NaCl D.CH3COOH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3.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和的甲烷和丙烷混和物22.4L,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B.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8N A/22.4 C.标准状况下,1LSO 3 所含分子数为N A /22.4 D.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和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共8.96L,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2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之陷阱:①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25℃、1.01×105Pa、),已知气体体积,不能直接应用22.4L·mol1-进行计算。②物质状态。已知在标准状况下,而给出的是非气态的物质,不能直接应用22.4L·mol1-进行计算。③微粒 数目。注意:1H中不含中子;He、Ne等为单原子分子;N 2、O 2 等为双原子分子;O 3 、P 4 为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 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指导高考复习时,教师若能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依纲扣本,狠抓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认真分析2020年以来的理综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化学试题紧依中学教学大纲,遵循考试说明,立足课本,非常重视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难题比例很小,学科间综合题很少。因此,在近年高考中,凡是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答题规范的考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基础复习阶段,务必做到抓纲务本,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做到有序储存,灵活应用,从而使双基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做到“三研”,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在每章节复习前,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章节的主干知识是什么,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研究考纲,明确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层次,是要求了解,还是要求理解掌握,还是要求达到熟练运用;研究考题,明确高考是如何考查这些主干知识的。并要将这些信息明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复习本章节时能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楚。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 化学知识碎、散、繁、多,记忆量很大,好多学生在复习时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结果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在教授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上,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既巩固了基础,又提高了能力。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有序地“嫁接”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链条上,进而靠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好多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感到:好多知识自己确实记下了,但到考试时却用不上。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我们“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现状造成的,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并没有把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就不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活化”。 3、纵横串联,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知识结构把它联系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在高考复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主干知识脉络清楚,做到有序储存,这是高考复习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干知识作纵向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勾勒出“单元知识网络图”,这样,通过单元复习,就可以将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本文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转变观念;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新课程策略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nstruction method initially searches Li Suibao 【Abstract】Present’s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ts educational model take the teacher as the central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mostly low, the student studies the initiative obtains the display with difficulty,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study ability cannot have the enhancemen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valid teaching strategy. 【Key words】Transforms the idea; Chemistry classroom; Effective teaching; New curriculum strategy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那么要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 1 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关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谈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谈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创新 一、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是20世纪初期西方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它强调教育的科学性,即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时代,有效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2.教学活动的进行要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 3.进行有效性教学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4.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二、传统化学教学对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沦为空话。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其地位是高高在上不容动摇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发言权。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规律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一些个性活泼张扬的学生受到压制,学习积极性受挫,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只学到基本的化学知识,无法实现全面发展;没有体验学习的过程和经历,学习效果低下。 2.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不够。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交流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课堂多数是教师的知识输出和学生知识输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单向的。这种单向化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忽略了对于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是死板的、枯燥的。 3.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严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提高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质疑解惑法、化学竞赛法、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等。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复杂的化学知识和身边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学以致用。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六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六篇 【篇一】 目前学术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或有效性教学”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但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或路径)”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笔者以“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为题名对中国期刊网(CNKI)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搜索,发现目前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的期刊论文仅有109篇(2013年6月21日为止),因此加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笔者在借鉴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探寻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生成路径,以期在丰富此方面理论成果的同时也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课前精心准备,为课堂有效性教学铺垫 笔者认为,课前精心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自己要精心备课。众所周知,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优化教案设计,使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教学能获得最好的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整体性知识体系的掌握,注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注

重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活动的设计。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为下一堂课给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就笔者亲历的教学来说,按照预习导纲预习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后应让学生记下预习导纲的内容,督促他们按照其内容和要求在下一节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二、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提升课中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其重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教授顺序等进行安排。每一节课都有重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很懂得教材内容的取舍,他们会根据课标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适宜择取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想做到教学有效,必须重视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的教授时间进行灵活机动延缩。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无不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般的套路或方法可循,但同时教师又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特别复杂、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这就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 ——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笔者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节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各种建议。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高中教育优质工程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笔者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节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各种建议。 1.高中教学的现实状况来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从目前高中教学的现实状况来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例如,强调“样样俱全”的指标。而“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结果使得许多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了迎合评课的标准而设计的,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再如:追求“丝丝入扣”的教法。“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许多观摩课,教师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常常采取回避的处理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这样的课学生收益能有几何?还有: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这就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教师按部就班教得太死,学生死啃书本学得不活,课堂收益不高。接下来就布置很多的作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活泼灵动的孩子变成了反复作业的机器。 针对以上高中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了克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被动局面,我们在高中教学中应该研究、借鉴并发展前人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 2.高中教学中的现实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阐释“有效教学”,首先应弄清什么是“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那么“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高效益,说得通俗些,就是追求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这里的“有效”,不只停留在学生的知识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刻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出guo教师资格证提供: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 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 及其影响因素,认识高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 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 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 法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期报告

附件 4: BXJKGH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LN0138Z 所属学科化学 课题主持人王萍 所在单位本溪市第一中学 上报时间2013年7月 本溪市第一中学制 2013年 8月

一、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题时间、主要参加者及分工落实情况、研究工作进度、调研 地点与时间等,不超过2000 字,可加页。 2013 年 7 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 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以及 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张绍宾校长宣读了课题报告 , 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 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 , 要求本校教研组要努力学习 , 加强科研 ,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013 年 8 月 28 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主校五楼会议室。 2013 年 8 月 30 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的建议修改 完善。 2013 年 10 月 8 日下午市教研室鞠文革主任,张文敏老师荐临我组指导开题报告. 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 鞠文革主任 , 张文敏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 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课题研究主要进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实施 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子课题研究小组。由国家教育 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推动课 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实验学校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化学高效 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目 标、主要内容、遵循原则、主要方法、规章制度、操作方法、责任与义务等,加深对本 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 十讲》等理论专著。 为课题组成员征订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新课程》、《福建教 育》、等教育期刊,购买了《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等理论书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高中化学论文写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高中化学论文 写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化学专业 09师范班)指导老师:龙琪[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一. 前言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 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

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 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它能够说明科学之意义,科学之功能和方法,科学之逻辑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含义,科学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学对于思想净化和文化整体化之重要意义。 ”可知化学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呈现方式(一)应用现状开展化学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认。

浅议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 改革

浅议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表时间:2010-11-22T13:36:27.24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胡欣阁 [导读] 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胡欣阁(容城中学河北容城 071700)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②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2.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化工生产过程、回避不做的有毒的、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均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以弥补其缺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讲解化学计算题时,利用计算机的存贮功能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加强了学生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它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