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效果图教学大纲

手绘效果图教学大纲
手绘效果图教学大纲

手绘效果图教学大纲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2 ,其中讲授学时:16 ,实践(实验、实训)学时:16 。学分: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建筑学(本科)开设学期:第3学期

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的方法,它既是一种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学习手绘效果图,能提高设计方案的速度和增强表达设计的能力。本课程是在建筑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它的目的是教授室外和室内建筑设计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技法,并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能力、创意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表达设计的能力,掌握效果的的画法。

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设计风格的同时促进学生个

性设计的发展,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

道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熟练掌握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技法,能够灵活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如客户临时改变方案和要求),能分析、制作各类不同功能的室内外效果图及能设计常见的效果图,通过“理论—实训—设计”教学模式的实施,掌握效果图制作整个流程。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手绘技法和意义(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手绘效果图介绍:

掌握建筑画艺术表现的重要意义,建筑画的特性和作用,理解建筑画的分类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工具的了解和使用

1.了解手绘效果图的特点及其在设计工作中的实用价值。

2.手绘效果图常用工具的了解以及使用方法的介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铅笔线条训练

难点:钢笔线条练习,靠尺、底纹笔的应用,针管笔应用的练习

作业要求:

熟练工具

第二部分勾线练习(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铅笔线条练习,把握和熟悉手绘基础。

(二)教学内容

线条练习:直线排列练习,弧线平行排列练习。(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铅笔线条训练

难点:钢笔线条练习,靠尺、底纹笔的应用,针管笔应用的练习

作业要求:

练习家具单体线稿,A4三幅

第三部分单体原理(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铅笔线条练习,室内空间透视练习,熟练掌握透视原理。

(二)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透视原理把握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准确表达室内空间设计。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透视原理

作业要求:

一点透视线稿练习

第四部分一点透视原理(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铅笔线条练习,室内空间透视练习,熟练掌握透视原理。

(二)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透视原理把握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准确表达室内空间设计。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透视原理

作业要求:

两点透视线稿练习

第五部分两点透视原理(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钢笔、针管笔线条练习,室内空间透视练习,熟练掌握透视原理。

(二)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透视原理把握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准确表达室内空间设计。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透视原理

作业要求:

一点透视线稿练习、两点透视线稿练习

第六部分绿植表现(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光源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光照效果分析,掌握不同颜色各种配搭的效果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

1.植物画法,色彩运用。

2.光照效果分析。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冷暖色调配搭色彩练习

难点:明暗关系和冷暖关系

作业要求:

植物场景练习

第七部分建筑两点透视原理(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钢笔线条练习,建筑空间透视练习,熟练掌握透视原理。

(二)教学内容

1.熟练掌握透视原理

2.把握建筑比例关系,准确表达建筑空间设计。(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筑空间

难点:透视原理

作业要求:

两点透视线稿练习

第八部分室内成角透视原理(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钢笔、针管笔线条练习,室内空间透视练习,熟练掌握透视原理。

(二)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透视原理把握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准确表达室内空间设计。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透视原理

作业要求:

两点透视线稿练习

第九部分室内一点透视原理(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钢笔、针管笔线条练习,室内空间透视练习,熟练掌握透视原理。

(二)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透视原理把握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准确表达室内空间设计。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透视原理

作业要求:

一点透视线稿练习

第十部分马克笔技法(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彩色铅笔表现方法,掌握马克笔快速表现方法

(1)马克笔的性能与特点

(2)马克笔的不同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

(3)马克笔表现技法的作图程序。

(二)教学内容

1.彩色铅笔技法介绍及应用。

2.马克笔技法介绍及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透视原理

作业要求:

马克笔快速表现练习

第十一部分室内单体练习(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马克笔技法表现木材的朴实、大理石的光泽、金属质感的冷峻等等,能够举一反三,快速熟练的

绘出不同风格室内装修效果。

(二)教学内容

熟练运用马克笔、彩铅等上色工具,准确表现建筑设计风格、色彩、空间、质感,快速熟练的绘出不同建筑造型风格。

(1)虎皮墙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

(2)墙面砖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

(3)水刷石、干粘石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4)大理石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上色技巧

作业要求:

马克笔快速表现练习

第十二部分材料质感表现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马克笔技法表现木材的朴实、大理石的光泽、金属质感的冷峻等等,能够举一反三,快速熟练的绘出不同风格室内装修效果。

(二)教学内容

熟练运用马克笔、彩铅等上色工具,准确表现建筑设计风格、色彩、空间、质感,快速熟练的绘出不同建筑造型风格。

(1)墙面的深浅、色彩与冷暖对比关系。

(2)墙面的阴影、投影与空间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3)几种不同玻璃效果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4)室内灯光效果玻璃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上色技巧

作业要求:

马克笔快速表现练习

第十三部分室内两点透视上色效果图练习(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家具、空间、色彩、建筑材料、玻璃、墙面、地面及道路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熟悉和掌握绿化、点景人物、点景汽车的表现技法,达到造型适宜准确、布局恰当得体、透视正确合理、色彩协调统一、图面整洁美观。

(二)教学内容

熟练运用马克笔、彩铅等上色工具,准确表现建筑设计风格、色彩、空间、质感,快速熟练的绘

出不同建筑造型风格。

(1)墙面的深浅、色彩与冷暖对比关系。

(2)墙面的阴影、投影与空间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

(3)几种不同玻璃效果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

(4)室内灯光效果玻璃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上色技巧

作业要求:

马克笔快速表现练习

第十四部分室内设计效果图练习(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富有设计感、原创性,熟悉和掌握家具、空间、色彩、建筑材料、玻璃、墙面、地面及道路的

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熟悉和掌握绿化、点景人

物、点景汽车的表现技法,达到造型适宜准确、布局恰当得体、透视正确合理、色彩协调统一、图面整洁美观。

(二)教学内容

熟练运用马克笔、彩铅等上色工具,准确表现建筑设计风格、色彩、空间、质感,快速熟练的绘出不同建筑造型风格。

(1)墙面的深浅、色彩与冷暖对比关系。

(2)墙面的阴影、投影与空间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3)几种不同玻璃效果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4)室内灯光效果玻璃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室内家具陈设比例关系

难点:上色技巧

作业要求:

马克笔快速表现练习

第十五部分景观建筑上色(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富有设计感、原创性,熟悉和掌握家具、空间、色彩、建筑材料、玻璃、墙面、地面及道路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熟悉和掌握绿化、点景人物、点景汽车的表现技法,达到造型适宜准确、布局恰当得体、透视正确合理、色彩协调统一、图面整洁美观。

(二)教学内容

熟练运用马克笔、彩铅等上色工具,准确表现建筑设计风格、色彩、空间、质感,快速熟练的绘出不同建筑造型风格。

(1)点景人物在效果图中的意义和作用。

(2)人物的面部、全身、比例位置、特征和性别差异。

(3)人物在整个画面的透视关系和注意问题。(4)点景人物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景汽车、人物与建筑的比例结构和尺度关系。难点:上色技巧

作业要求:

马克笔快速表现练习

综合技法介绍及应用

第十六部分效果图构图方法(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富有设计感、原创性,熟悉和掌握家具、空间、色彩、建筑材料、玻璃、墙面、地面及道路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熟悉和掌握绿化、点景人物、点景汽车的表现技法,达到造型适宜准确、布局恰当得体、透视正确合理、色彩协调统一、图面整洁美观。

(二)教学内容

熟练运用马克笔、彩铅等上色工具,准确表现建筑设计风格、色彩、空间、质感,快速熟练的绘出不同建筑造型风格。

(1)点景人物在效果图中的意义和作用。

(2)人物的面部、全身、比例位置、特征和性别差异。

(3)人物在整个画面的透视关系和注意问题。(4)点景人物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景汽车、人物与建筑的比例结构和尺度关系。难点:上色技巧

作业要求:

建筑主题突出,创意新颖,技法熟练。

第十七部分景观建筑创作练习(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富有设计感、原创性,熟悉和掌握家具、空间、色彩、建筑材料、玻璃、墙面、地面及道路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熟悉和掌握绿化、点景人物、点景汽车的表现技法,达到造型适宜准确、布局恰当得体、透视正确合理、色彩协调统一、图面整洁美观。

(二)教学内容

熟练运用马克笔、彩铅等上色工具,准确表现建筑设计风格、色彩、空间、质感,快速熟练的绘出不同建筑造型风格。

(1)点景人物在效果图中的意义和作用。

(2)人物的面部、全身、比例位置、特征和性别差异。

(3)人物在整个画面的透视关系和注意问题。(4)点景人物的表现技法及注意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景汽车、人物与建筑的比例结构和尺度关系。难点:上色技巧

作业要求:

熟悉和掌握色彩、建筑材料、玻璃、墙面、地面及道路的表现技法和注意问题。熟悉和掌握

绿化、点景人物、点景汽车的表现技法,达到造

型适宜准确、布局恰当得体、透视正确合理、色

彩协调统一、图面整洁美观

尺寸A3,建筑主题突出,创意新颖,技法熟练。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的方法,它既是一种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学习手绘效果图,要求有一定的素描、色彩、和速写基础,熟练掌握能提高设计方案的速度和增强表达设计的能力。本课程是在建筑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它的目的是教授室外和室内建筑设计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技法,并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能力、创意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表达设计的能力,掌握效果的的画法。

八、教学时数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理论实践合计

1 效果图介绍及工具的

了解和使用

1.建筑画的重要意

义。

2.建筑画的本质和作

用。

3.建筑画的分类和运

1 1 2

2 铅笔线条练习 1 1 2

3 色彩心里的应用

窗、窗外景观、窗帘

的表现技法

1 1 2

4 实训(室内设计效果

表现)

室内综合表现技法

1 1 2

5 建筑光照效果分析 1 1 2

6 实训(材料质感效果

表现)

天棚、墙面、地面的

表现技法

地毯、木地板、地面

砖的表现技法

1 1 2

7 彩色铅笔技法介绍及

应用

1 1 2

8 实训(景观设计效果

表现)

1 1 2

9 建筑效果图马克笔技

法介绍及应用

1 1 2

10 实训(建筑设计表现) 1 1 2

11 综合技法介绍及应用 1 1 2

12 实训(建筑设计表现) 1 1 2

13 细部线条特点及应用 1 1 2

14 实例(建筑设计表现)

点景汽车的表现技法

点景人物的表现技法

1 1 2

15 实例(建筑设计表现)

建筑整体综合表现技

1 1 2

16 实例(建筑设计表现) 1 1 2

合计16 16 32

九、本课程的实践环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拓展。

任务驱动式:把真实的案例作为任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模拟进入岗位角色,并以公司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要求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

案例十、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法:对于典型项目中的核心技能用生动、直观的案例进行导入,启发创意思维。

十、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

1、《室内手绘表现》,成鲲编著,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版。

2、《建筑水彩与水粉画》,王时刚编著,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版。

参考教材:

1、《手绘效果表现》,广州经济出版社2004年

版。

2、《现代室内外设计表现技法》,杨冬江编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3、《室内外建筑效果图技法》,吴昊主编,陕

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4、《国内优秀室内外设计图集》,庞恩昌李维

立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十一、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启发式教学法:学生掌握效果图基本技法后,对案例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宽设计思路。

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机操作教师示范,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教师利用现场演示教学。

1.注意: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行业要求对学生开展教学。

2.建议多开设练习课时,熟悉手头功夫,以达到教学目的。

十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形式:考试

2.考核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综合工具应用和表达空间的技能,能够提现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熟练掌握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技法。

3.评价标准:

(1)评分标准:

创意:30分;

构图合理、画面完整、技法熟练 60分;

色彩搭配和谐并且具有创意 10分

(2)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分钟。

(3)总评分计算:总评分=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制订:建筑学院(部)

执笔人:李江涛

专业带头人签字:暴雅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