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与财富再分配效应

货币供给与财富再分配效应
货币供给与财富再分配效应

货币供给与财富再分配效应

靖州县委党校向泽恩

一、引言

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居不下,物价快速上涨,居民的生活受到了显著影响,各群体的资产价值或拥有的财富发生的了很大的变化。各阶层各群体的资产财富是如何变化,受什么影响,影响如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居不下,物价持续快速上涨与我国的货币供给有重大关系,本文想就货币供给与财富(物质层面)再分配效应展开分析。

二、居民财富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学术界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就是居民的财富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而缩水。例如,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5%,那么你的银行存款就缩水了5%,如果你年初的银行存款为10万元,那么到年底你就损失了5000元。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居民的财富不只有银行存款,除此之外还有动产、不动产及金融资产等。居民拥有的银行存款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情况下,缩水无疑,但所拥有的不动产(例如房产,特别是投资性房产)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近几年,中国房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例如2010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3%,北京房价涨幅高达11.5%,其中新建住宅涨幅高达18%(北京市统计局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因而,部分居民家庭因持有投资性房产,其财富反而增加。其次,物价指数是一系列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的,而不同的商品其价格涨幅不一,对不同居民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没有真实、全面反应当年居民财富损失情况。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而货币超发是物价快速上涨的根本动因之一。有些时候货币超发,当年就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得到全面的反应,而有些时候,却在以后某个时间段呈爆发性反应。例如,2008年的我国4万亿投资计划导致的货币超发性供应,从2010年至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上涨,难以遏制。如果按2008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10万元的银行存款损失5.9%(5900元),而从今天的物价走势来看,其损失远不止5900元,这些损失都是货币超量供应造成的。如

图-1所示,现金净投放增长率2002、2003年分别增长53.4%和55.3%,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增长了0.8%和1.2%,直到2004年才达到峰值3.9%,2004年现金净投放同比减少30.2%,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2005年、2006年才随之下降到1.8%和1.5%。2005年现金净投放同比增长48.8%,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于2007年、2008年才增长至4.8%和5.9%,存在延后爆发的现象,M2、M1、M0也存在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尤其是,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货币超量供应,导致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在2010年开始节节攀升。可见,仅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应财富或资产的缩水情况,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笔者认为用超量增发的货币供应来反应财富的的变化更加真实。

图-1

例如,某个年度市场财富的总额为100万元,如果货币超额供给了20万元,这时市场中的货币为120万元,则原来的一元缩水为0.83元(100/120),损失17%。

三、我国的近年货币供给的情况分析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通货膨胀与货币超量供给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得到众多中国学者的认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周其仁也曾在其博客中警示“货币老

虎越养越大”。

据统计,2010年底,我国39.8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109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10年底的72.6万亿元,为844.7倍。吴晓灵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2010年,我国GDP总量为39.8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72.6万亿元是GDP的1.82倍,比差多出了32.8万亿元。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的比例在进一步加大。图-2为我国2001-2010年的货币供给情况。

图-2

四、货币投放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分析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

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货币超发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企,居民财富缩水,缩水的财富则转移至政府的手中。实际上,这可视为政府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而征收的税费,根据分配理论属于再分配领域。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需要的。近10年我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也不过10%上下,但是货币持续超量供给,货币供给量远超货币需求。货币超发与GDP的比值,2001年为45%,2010年甚至高达82.4%,2001-2010年的平均值也达到63.3%。货币超发一方面助推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在国家与居民之间及其他要素之间形成了财富的再分配。

国家和居民之间的财富再分配。2001年,我国的GDP为10.9万亿,广义货币供给为15.8万亿,货币超发4.9万亿,货币超发/M2为31%,那么全体居民的财富由于货币超发而累计将31%的财富转移至国家。2005年,我国的GDP为18.2万亿,广义货币供给为29.9万亿,货币超发11.7万亿,货币超发/M2为39%,全体居民的财富累计转移给国家39%。2010年,我国的GDP为39.8万亿,广义货币供给72.6万亿,货币超发32.8万亿,货币超发/广义货币为45.2%,全体居民的财富累计转移累计给国家45.2%。由于货币超发而产生的国家和居民之间的财富再分配,从上述分析看来呈现加速进行的趋势。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财富再分配。从建国至改革开放近30年,采用“剪刀差”的形式将农村的财富向城市转移。改革开放以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财富再分配以两种形式进行。第一种形式是以价格的形式进行的,也是自然形成的。由于农村的市场化程度远低于城市,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价格也低于城市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价格,而其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却可能高于城市的价格水平。由于货币超发推动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加剧了农村财富向城市转移的速度。第二种形式是国家对城市的直接投入进行的。国家以税收和货币超发所获取的收入并非平均投入农村和城市。例如,国家在公共教育方面,对城市投入总比农村多;在社会保障方面,城市的社会保障齐全,而农村几乎没有。货币超发,国家拥有更多的财力,农村的财富向城市转移加速进行。

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富再分配。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富再分配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财富再分配相似。财富由中西部地区转移至沿海发达地区,主要流向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

特权阶层和非特权阶层之家的财富再分配。本文所指的特权阶层是指能够利用权力或自身的社会地位影响政府的决策从而获利的人群。特权阶层能在任何国家、一个国家的任何时代都能利用其权力和社会地位影响政府的决策,并从中获利。但在中国,特权阶层利用其特权所获取的利益远远大于西方民主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民主监督无法跟西方国家相比。货币超量供给,国家向全体居民征税所形成的蛋糕并非平均分配给每位公民,也不是“劫富济贫”分配给弱势群体。特权阶层常利用其权力或影响将货币超量供给投向有利于其能控制的行业、项目,从而获取巨大的利益,而非特权阶层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财富向特权阶层转移。例如,近年来我国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高铁等就是明证,非特权阶层根本就不可能从中获利,这是特权阶层的专利,造就了一个有一个的亿万富翁,创造了“世界奇迹”。

综上所述,我国的超量货币供给事实上形成了财富的再分配,这种分配既不是合理的也不是公平的。不合理表现在,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过大,超过了市场的需要,给普通公民造成的损失过大。不公平表现在,货币超量供给所形成蛋糕,并没有投向能够增强国力的行业,也没有投向需要援助的弱势群体。

智慧与财富

智慧与财富 生活中什么最重要?爱情?健康?金钱?要我说,是智慧。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一个犹太商人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他看过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立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还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商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当别人惊叹他的成功时,他说了一句话:"感谢智慧给了我机会

和财富。" 据说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要求孩子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 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少不更事, 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其它珍宝出逃,有了它们,还愁什么?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 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 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 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财富。而智慧,很大程度上是从书本中得来的。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书本,当孩子刚懂事时,母亲们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舐书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中国家庭财富报告_共10篇 .doc

★中国家庭财富报告_共10篇 范文一: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新华社北京4月28日专电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8日发布。该报告基于覆盖全国25个省,268个县共1200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为了从财富的角度理解家庭财富的形成以及分配状况,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对家庭财富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和57.60%。金融资产在全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分别占到了16.49%、15.96%和18.61%。动产与耐用消费品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分析了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情况、消费信贷、投资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率为

31.8%。一些家庭不只拥有一辆汽车,拥有两辆及以上汽车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48%。平均而言,每百户家庭的汽车保有量是39.8辆。汽车保有情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家庭消费信贷的普及程度不高,一部分拥有汽车的家庭采用贷款的方式购置汽车,但这部分家庭的规模较少,仅占拥有汽车家庭的18%,占全部调查家庭的6.5%。 在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为子女教育做准备”,超过40%的家庭都将其作为储蓄原因。其次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为购房或装修做准备”。这说明,预防性动机是城乡家庭储蓄行为的主要动因。 从城乡家庭的投资渠道看,在参与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资参与度相对最高,占到了全部调查家庭的7.35%。投资基金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52%。投资于收藏的家庭只占到全部家庭的3.53%。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家庭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被调查者比较认同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持肯定态度的占57.48%。另外,专业型理财师的作用凸显。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的收入水平有着较低的预期。33.28%的人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60.07%的居民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下降一半以上。为达到老年时期的理想生活标准,48.29%的人认为应该在50岁以前制定养老计划,33.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51-60岁

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预期理论、财富幻觉、过度反应 和从众心理角度,对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解释,希望能给理论研究者、投资者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行为金融学 消费函数理论从角度解释了房地产、股票等财富与消费的关系。 然而,很多经济现象无法仅仅从经济学自身角度得到解释,比如房价上涨往往得不到基本经济面的支持,股价上涨严重脱离公司价值。行为金融学将、决策科学与金融学、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金融市场,克服了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弊端。行为金融学能够很好的从消费者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对房价变动影响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解释。 一、预期理论 与理性人假说不同,西蒙(Simon,1955)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判断决策的主观偏差。基于此,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1979)对冯.诺依曼(VonNeuman)和摩根斯特恩(Morgenstern,1944)年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修改,提出新的 决策理论——预期理论。预期理论用值函数v(x)和决策权重函数π(p)代替了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u(x)和概率P。

期望效用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PiU(xi)(1) 预期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π(Pi)v(xi)(2) 式(1),(2)中,E(A)为效用值; u(x)为效用函数,P为概率; v(x)是决策者对x的心理效用函数; π(p)是决策者对客观概率的权重函数;

值函数v(x)的特征在于,在获利区值函数为凹函数,即当x>0,v″(x)≤0;在损失区值函数为凸函数,即x<0,v″(x)≥0。值函数如图1。 值函数的特征解释了房地产价格变动正负效应对消费、国民经济的影响。消费的增加或减少不完全取决于当期财 富价值,还取决于对未来财富增加的预期。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时,人们基于过去价格的上涨产生房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未来收益的增加将刺激现期消费支出的增加。而房价下跌会加重他们的悲观情绪,从而减少当期消费。预期理论的值函数特征更能解释房地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对消费的不同影响,即房价上涨的正财富效应小于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把房价正负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归因于,人们对于亏损的沮丧程度往往超过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 二、财富幻觉和影子财富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928)提出货币幻觉,指出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作出反映,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人们往往根据名义货币额的增加而增加消费支出,从而产生财富效应。房地产具有居住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当房屋被用

当前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10级化工(3班黄玲玲 101507023 2班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 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 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 数据。在外汇市场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各种数据、指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和影响, 才能进一步找寻汇率变动的规律, 主动地在外汇市场寻找投资投机时机和防范外汇风险。 在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汇率变动,列举如下: 一、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比价的直接因素。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较前改善,或顺差增大,或逆差缩小,外汇收入增加,该国货币就较前升值,以较少的本币换取原来一定量的外币;如一国国际收支状况较前恶化,或者顺差缩小,逆差增大,该国货币就对外贬值,要以更多的本币换取原来一定量的外币。美国每月均公布其贸易收支数字, 如公布数字较研究机构估计的数字高,则美元对外价值定会提高;反之,则降低。这个数字对外汇市场的影响非常直接、迅速、明显。 二、国民收入。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 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当然,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汇率是贬或升, 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 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 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国民收入因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 这就使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就会上涨。 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 发行货币过多的国家, 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 一、货币供给量 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 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 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 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 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广义来所就是中央银行调 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 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3.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 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 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 通过调控货 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 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率 1.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 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 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步转变,利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日益注重 发挥利率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利率调整日趋灵活。自1990年以来,中国 人民银行已经26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其中:1996年至2019年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 率,2019年至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19年连续3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的 密度和频率明显加快。对于中国人民银行2019-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效果,

货币供给与财富再分配效应

货币供给与财富再分配效应 靖州县委党校向泽恩 一、引言 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居不下,物价快速上涨,居民的生活受到了显著影响,各群体的资产价值或拥有的财富发生的了很大的变化。各阶层各群体的资产财富是如何变化,受什么影响,影响如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居不下,物价持续快速上涨与我国的货币供给有重大关系,本文想就货币供给与财富(物质层面)再分配效应展开分析。 二、居民财富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学术界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就是居民的财富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而缩水。例如,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5%,那么你的银行存款就缩水了5%,如果你年初的银行存款为10万元,那么到年底你就损失了5000元。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居民的财富不只有银行存款,除此之外还有动产、不动产及金融资产等。居民拥有的银行存款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情况下,缩水无疑,但所拥有的不动产(例如房产,特别是投资性房产)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近几年,中国房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例如2010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3%,北京房价涨幅高达11.5%,其中新建住宅涨幅高达18%(北京市统计局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因而,部分居民家庭因持有投资性房产,其财富反而增加。其次,物价指数是一系列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的,而不同的商品其价格涨幅不一,对不同居民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没有真实、全面反应当年居民财富损失情况。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而货币超发是物价快速上涨的根本动因之一。有些时候货币超发,当年就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得到全面的反应,而有些时候,却在以后某个时间段呈爆发性反应。例如,2008年的我国4万亿投资计划导致的货币超发性供应,从2010年至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上涨,难以遏制。如果按2008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10万元的银行存款损失5.9%(5900元),而从今天的物价走势来看,其损失远不止5900元,这些损失都是货币超量供应造成的。如

关于金钱与财富的格言_荣誉

荣誉,就是不懈的努力。 ——〔法〕于·列那尔《日记摘抄》 荣誉这个词儿的含义就是义务。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荣誉是什么?就是别人的爱,希望为别人谋利而获得人们的夸奖。 ——〔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论文集》 荣誉是热情站在阳光中的影子。 ——〔黎巴嫩〕纪伯伦《沙与沫》 荣辱者,祸福之门也。 ——〔中〕刘向《说苑·臣术》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意〕达·芬奇《论绘画》 还有比生命更重大的,就是荣誉。 ——〔德〕席勒《阴谋和爱情》 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 ——〔英〕莎士比亚《理查二世》 生命是每一个人所重视的,可是高贵的人重视荣誉远过于生命。 ——〔英〕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美的可贵不是荣誉本身,而是得到应得荣誉的崇高人格。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夺金石。 ——〔中〕顾炎武《秋风行》

已获得的荣誉是我们想再获得的东西的保证金。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每个社会等级都有自己的荣誉。 ——〔法〕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 荣誉这东西,不会给一个偷盗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愉快,它只有在一个配得上它的人的心里才会引起不断的颤动。 ——〔俄〕果戈理《肖像》 荣誉不是法令所管得到的。 ——〔美〕马克·吐温《马克·吐温自传》 荣誉有如萤虫之火。在暗黑的夜空里,它放着光,显示出美丽,极其可贵。但是靠近一看,立刻就会明白它是何等的软弱无力。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人民越信任,自己越能不辜负其信任,荣誉也就越高。 ——〔中〕谢觉哉《思想随笔》 荣誉之获得在于把一个人所有的才能和价值无损无伤地显露出来。 ——〔英〕弗·培根《论尊严与名誉》 一个人有了发明创造,他对社会作出了贡献,社会也就会给他尊敬和荣誉。 ——〔英〕罗·特雷塞尔《穿破裤子的慈善家》 勇敢的荣誉在于旗鼓相当的格斗中。 ——〔法〕蒙田《随笔集》 谁能作战,谁就获得荣誉。 ——〔德〕格里美尔斯豪森《痴儿西木传》 荣誉的得来,一定是由于做的事公正无私,对众人有好处。否则即使成功,也不光荣。不光荣,就不会享受到成功的真正快乐。

财富效应

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6 年底余额29662.338520.84628053407.559622642357367881712 年增加额8143.58858.57759.07615.46253.04976.794648034 上证综指 -14.2965.1430.21-3.9619.1752.80-20.615.27** 年涨幅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报》2001年-2002年2月有关资料整理。①1996年股市亦大幅度上涨,但储蓄反而增加,因为当时股市规模较为有限,参与者亦较少。②上半年股市稍有上升,主要利益于6月24日宣布停止二级市场国有股减持政策,导演了“井喷”行情。 虽然目前我国的财富效应的程度还很难估计,但由于我国消费率较低,MPC 1995年以来一直在60左右徘徊;存贷差较大,2002年6月底金融机构存贷差3.7万亿元,且2001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日趋恶化,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的形势,研究股市的财富效应,发挥股市的财富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制约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因素 1、股市规模制约了财富效应影响的广度。 股市规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股市的总市值,主要用市值占GDP的比例来衡量,一是指股市的参与面,即持有股票财富的家庭占社会总家庭的比重。没有足够的规模,财富效应的影响面相当有限。 我国股市,短短10余年来,总市值占GDP的比率由1996年的14%扩大到2000年6月底的56%,超过七国集团1981年33%的水平,韩国1993 年42%的水平。但我国股市近2/3为非流通股,流通市值与GDP的比例不到20%。在1年以内,即使股市在此基础上涨20%,新增财富也仅3000多亿元,设增值部分20%被消费掉,不过600亿元,与2000年GDP比率不到1%,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有限。 从投资者的参与面分析,截止2002年6月底,投资者开户数为6804.17万户,但考虑到重复开户情况,缩减到3400万户,扣除50%左右的未持股户头和消户、死户数,持股数缩减到1700万10,设每个家庭1人持股,总范围不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5%。显然,利用股市刺激消费需求的基础尚薄弱,股市对消费的影响还较为有限。 2、股市投资不确定性制约了财富效应的影响深度。 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是证券投资的天然属性,这直接影响到财富MPC的大小11。一般来说,在股市趋势不明朗的情形下,股市中的收入最多只能是暂时性收入,它将不与持久性消费发生固定比率,对消费的影响也仅是暂时的。如果股市波动幅度大,或者投资者趋向于短期投资,其影响将更多的表现为财富的结构调整,而不是总量的增加。 我国股市10多年来的发展进程显示其一大特征:波动幅度很大,显示不出明显的上涨或下降趋势。1992-1999年8年中,上海振幅平均达113.26%,深圳市场平均振幅达110.41%(见表2)。虽然从整体上看,从1992-2000年,沪市平均年涨幅达28.03%,较为可观。但我国股市换手率高,中国股市1992-2000年几乎年年维持在400%以上,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期限有限,难以长期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1999年“5.19”以来,我国股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沪深股市大牛市一直延续到2001年6月底。但可惜的是,自7月开始,股市持续下跌,财富最大缩水超过7000亿元,投资者大幅度亏损,对消费与市场信心造成了双重打击。 表2 1992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涨幅与震幅(以沪市为例) 单位%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学号Y07030039000001 姓名简春涛 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指导教师 专业金融学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2010 年 6 月30 日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Graduation Thesis / Design Title Exchange rate undulation to monetary policy influence Department / School Distance Education Specialty(choose one)International Trade Author of Thesis/Design chuntao jian Student ID No. XXXXXXXXX

Thesis Advisor Grade XXXX Date XXXXX 论文审题表 选题研究 课题 汇率波动的影响 题 目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选题 说明 论 文 要 点 本文论述了影响汇率波动 的因素包括:国际收支,利率和 通货膨胀等。汇率波动对货币政 策作用的影响表现在:影响货币 供应量,中央银行的产出,利率 和国际金融业务等。分析得出这 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抵消其负面 影响。

研 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研究基础针对当前国内外的金融状况,以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为基础进行论述,分析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定题 题 目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指导 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时间年月日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

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

江苏省2018高考政治专项复习试题:货币_货币的种类与形式_货币与财富_练习(2)_有答案

货币与财富课后练习(2) 1.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读上述材料,回答。 9钱学森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们认为,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 ①取之有道②用之有益③承认财富④用之有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材料一近日,在柳州市夜市街头的小摊点上,有不少小贩出售用人民币硬币打成的各种首饰,并用标注着“硬币首饰,‘钱’途无量”的招牌来吸引过往市民。 材料二武汉某中学一女生为了广交朋友,在五角纸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联络方式等,然后把纸币用出去,这样做了很多次。 (1)材料中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2)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存在?请设计一个探究课题,并写出探究行动的步骤。 3.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美元持续贬值、地缘政治事件频发,黄金价格一路飙升,也推动了新一轮黄金投资热潮的来临。下列不属于投资黄金的理由的是( ) A.黄金可以执行货币贮藏手段职能 B.投资黄金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C.黄金作为货币具有易于分割的特点 D.投资黄金抵御通胀带来的纸币贬值 4.袁隆平院士对待金钱的看法是:人要生活、生产,钱是重要的,但来路要正。钱是拿来用的,但不要奢侈,不要浪费,该用的钱要用,也不要小气,不该用钱的就不用。所以,平时的袁老穿衣朴素大方。 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 5. 12月2日是小明星阿尔法的生日,在父母的陪同下,阿尔法向乌鲁木齐SOS儿童捐赠了价值高达40余万元的儿童家具,包括书桌、椅子、床等。这启示我们()

金钱与财富的最佳诠释

金钱与财富篇 ①知识是财富,它使人明智。经历是财富,它使人成熟。金钱是财富,但财富决不仅仅是金钱!人生的财富千万种,它是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②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其他方面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 ②成熟是一种素质,一种源于心灵表于行动的素质;成熟是一种能力,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成熟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任何事物都保持冷静的态度;成熟是一种心境,一种能看淡一切,万事淡如水的心境。 ③包装是房子富丽堂皇的外壳,包装是丑妇手上绚丽的太阳伞,包装是模特在舞台上走出的一字猫步。 ④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⑤与人初遇时,幽默是最好的名片;与人有摩擦时,幽默是最灵的润滑剂;与人作别时,幽默是最超然的祝福。幽默使美的增光添彩,使丑的原形毕露。愿生活中的幽默多一点,因为它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我们需要幽默。 ⑥内涵如纯净的水,虽至淡却有味;内涵如静静的莲,盛开却不招摇;内涵如高高的菩提,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内涵如盛夏骄阳下的大树,为人铺排一地清凉;内涵如人生历程中的风景,无它相伴则旅程少趣…… ⑦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觉到友谊的可贵…… ⑧赞美如顺风,吹起将要启航的白帆;赞美如明灯,照亮黑暗中摸索的路;赞美如暖阳,驱散人心头的寒冷;赞美如春雨,滋润出希望的嫩芽;赞美如彩虹,其美丽让人终生难忘… ⑨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是缺憾。X是人生的交叉路口,是选择;F是一根拐杖,是帮扶;H是互相牵着的手,是真情;

中国财富实力分布情况

中国财富实力分布情况 1中国富人集中在哪些省份?见(附件1) ——广东人最富,河北、河南成为“后起之秀”,宁夏、青海最少 2中国富人的钱怎么赚的? ——“办实业”虽仍是主流,但“金融投资”占比大幅提升 3中国富人喜欢去境外哪些地方投资? ——最爱中国香港、美国和加拿大 4中国富人喜欢哪些理财渠道? ——36%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 5中国富人投资者主要投资哪些领域? ——调研结果显示,平均每位受访者覆盖近4个不同的投资领域;约65%受访客户投资于股票市场,约61%和56%的受访客户分别投资于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除此之外,42%的受访客户投资于信托产品,也主要由于其“刚性兑付”的特性,可满足客户实现保值和稳定增值的需求。 同时,可投资资产大于3000万的高净值客户将股票、信托和房地产作为最主要的投资手段,对于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热度较其他客户而言更少一些,主要是因为高净值客户在财富积累有相当量的前提下,愿意积极寻求其他风险与收益率稍高的替代产品 6中国富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承受能力? 调研结果显示,68%的受访客户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较2012年的客户调研结果有大幅增长;另有14%的客户风险容忍度较强,愿意承受较大风险,也接受“高回报意味着可能要承担较高风险”的想法。受访客户中,47%和40%的客户分别配置了中等和高等风险产品;相较于可投资资产在600万~3000万之间的客户,可投资资产大于3000万元的高净值客户在中高风险产品的配置上更为激进,持有30%及以上比例中等和高等风险产品的客户占比分别为41%和48%。 7 中国富人除投资以外还有什么爱好?见(附件2) 8 中国富人都喜欢聊自己的家乡,怀念当年,为什么,怎么聊?见(附件3) 中国富人都不会忘记曾今自己的出生地或家乡是多么的美好,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帮客户回忆聊起他美好的家乡,你们注定能达成共识,无话不谈,感情铺垫到位,无意中提到现货市场目前的火爆,你还会担心客户不成交吗,几百万,千万资金不算什么,客户也许正考虑玩玩现货呢。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一)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一) 摘要: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中国人民币汇率走势,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原因;其次,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汇率升值;中国;经济;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但也不能就说“经济的高速增长会带来货币升值,而经济增长的停滞或衰退则会使货币贬值”。事实上,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一国经济起飞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粗放式经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使国内的一般价格水平上升,从而本国的币值下降,即汇率的上升。这与中国在1981—199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的同时人民币也跟着贬值的事实相符。(2)一国经济较为成熟阶段。当经济增长较快时,产出必然增加较快,这就使它相对以前有更多的供给,包括更多的出口品的供给,而消费者的需求虽然随着收入而增长,但凯恩斯

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表明,消费需求的增长赶不上产出供给的增长,故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供给相对消费的需求旺盛,从而对物价有向下的压力。这就使得1995年开始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出现升值压力的原因所在。 (二)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情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是分不开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不仅是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外汇储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将选取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作为分析指标,揭示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第一,经常项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第二,资本项目对中国汇率的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减少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储备的增加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而通过分析发现资本项目和外汇储备量有较高的相关性(0.65)。同时外汇占款的增多也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激增,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以及通货膨胀构成一定的压力。 (三)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其诞生以来,就面临着其目标选择的问题。目前,货币政策所公认的目标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均衡。但具体是哪一个或哪一些的组合仍有争议。本文主要探讨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文中提到:“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又不能过度刺激经济增长”。我赞同易纲行长的观点。 首先,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经济增长。一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不管各国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稳定物价也好,促进就业也罢,其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不以经济发展为目标,而以单纯的物价稳定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货币缩紧,从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进而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货币缺少了应有的物质基础,便会继续贬值,那么货币政策又将继续收紧货币,陷入恶性循环。这样的货币政策是没有意义、不符合发展大势的。二是货币政策需要充当经济发展的“熨斗”,减缓经济的波动。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反应更加迅速,因此可以及时地应对经济波动,维护经济发展的稳定。当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为经济”降温”;当经济过冷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增温”。例如,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复工复产面临巨大压力,市场流动性紧缺,需求不足,消费下行,中国人民银行迅速行动,通过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投放资金,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减轻了经济过度下滑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创伤。三是货币政策需要充当经济转型的助推器。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虽然是一种总量政策,但也可以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重点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结构性调整和转型。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把宽松政策释放的资金主要投入到制造业转型升级改造、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稳步推进企业生产创新产品,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开拓国内和国际新市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把宽松政策所释放的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和民生方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新时代中国人财富观的变化

新时代中国人财富观的变化 1988年8月15日晚上,52岁的上海人陈映霞,正在自家狭窄的弄堂小房里,给全家布置战斗任务:丈夫去华联商厦抢洗衣机,大儿子去淮海路抢录像机,儿媳妇去第一百货抢鸭绒被,小女儿去徐家汇抢肥皂洗衣粉,她自己去豫园抢金首饰。 “你们要看牢自己的皮夹子,明天务必要买到!”陈映霞大手一挥,宛如指挥战役的将军。 陈映霞一家正在密谋的事情,无数上海家庭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策划:越来越多的消息在私下里流传,说是到9月份,街面上所有能买到的商品,都要进行大涨价。弄堂里有邻居耸人听闻地讲道:“现在能买金镯子的钱,到时候只能买金戒指了。” 8月16日一大清早,陈映霞一家就奔赴各条战线,结果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很多商场不到10点就已经卖完全天的货,银行门前更是排起了取款的长队。到了20号,部分商品已全部售罄,到了28号,食盐和火柴需要凭票供应,铝锅甚至要结婚证才能购买。

在上海之外的全国,物价闯关引起的抢购潮也在风风火火地上演。济南有市民用板车运回家100公斤盐;广州一女士扛回家10箱洗衣粉,足够五年用;北京一位老师商店去晚了,只抢到200盒火柴和够喝一年的酱油。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攒的那些钱,从一本本银行存折,变成了一箱箱消费品。 涨价是那些年的时髦词,一直要等到很多年后,老百姓才能熟练地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通胀。 在日后的《中国物价年鉴》记载中,这一年被重点标记:“1988年是我国自1950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大、通货膨 胀明显加剧的一年。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这个上升幅度又是在持续3年物价累计上涨23.7%的基础之上。” 改革开放之后刚刚攒了些许私人财富的中国人,第一次面临“如何抵御通胀”的这个难题。“理财”这个词汇,对绝大多 数人还是完全陌生,他们只能依靠给自己储蓄保值的本能,把平时存在银行里的钱,换成保值的黄金和耐用品,以及短缺的消费品。

金融资产投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金融资产投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保持稳定增长,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深化,各子市场运行差异加大,市场结构变化明显,金融市场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与金融产品有关的信息,更多的人转变传统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投资于金融产品对家庭的资产进行最优化配置,因此家庭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和资产选择行为也逐渐发生改变。家庭是否选择持有金融风险资产、家庭选择持有金融风险资产的比例不但受到各自家庭的条件约束,也受到当前大的金融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家庭在金融资产方面的投资不但会对我国整体的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及金融资产本身带来的风险也会对家庭的投资和日常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以家庭为单位作为研究的微观主体,着重研究我国居民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投资对该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是否有明显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术界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与家庭消費支出的实证研究涉及了很多方面及很多不同的角度。整体研究主要是指通过对参与投资家庭的行为特征、人口特征及个人特点进行分析。李(2016)在宏观层面对家庭金融投资影响因素的分析;史代(2012)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剖析居民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等文献,通过这些研究总结出了影响居民家庭金融投资的因素家庭财富水平、家庭资金流动比例、家庭风险态度、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乐观程度等。 另有学者从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吴卫星(2013)将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发现中国更倾向于投资于风险较小的金融产品。同时还有分地域的研究,卢亚娟,张菁晶,(2015)分别对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的农村家庭的不同金融资产投资进行研究,张志伟,李天(2013)结合四川省某地区的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这些文献可以得出不同地区、投资于不同金融资产类别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的结论。 三、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库。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数据既不是0—1 分布,也不是断点数据,因此本文选用普通的OLS 模型,以独立家庭的非耐用品消费额作为因变量回归,主要关注的变量是家庭是否拥有金融资产,它的系数表示当家庭拥有金融资产时通过财富效应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 四、回归结果分析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