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精细化设计与设计应用的分析讨论 陈阳博

高层住宅精细化设计与设计应用的分析讨论 陈阳博
高层住宅精细化设计与设计应用的分析讨论 陈阳博

高层住宅精细化设计与设计应用的分析讨论陈阳博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不

断发展正在逐步提高,居住建筑除了越来越往高层的趋势发展,同时也更加要求

精细化。简单阐述精细化住宅设计的要点,分析了精细化住宅设计的发展现状,

并针对精细化住宅设计的要求及发展现状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高层;精细化设计;问题措施;应用

前言:住宅精细化设计是伴随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而出现的产物,是人们生活

水平提高的见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住宅要求越来越高,住宅设计越

来越细化,智能化,舒适化,个性化是住宅精细化设计的发展方向,面对更高的

要求,应该做出更高的应对措施,大力推动住宅精细化设计研究发展,促进住宅

整体设计水平。

1.高层住宅的分类及特点

高层住宅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按平面形式划分,高层住宅分为:外廊式,内廊式,楼梯间式和核心式。按单元组和划分,高层住宅分为:连列单元式和独

立式。按建筑体型划分,高层住宅分为:塔式,板式,条式和墙式。不同种类型

的住宅形式可按具体需求使用。高层住宅精细化设计指的是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住宅设计必须结合人的活动需求进行设计,要以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特征为

基准,还必须与其他专业,比如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综合考虑,

互相协调配合,实现高层住宅设计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空间利用充分、尺

度宜人、管道布线美观、符合人体工程学、深度达到精装修的一种设计模式。人

性化、高舒适度是精细化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改善住宅整体性能是精细化设计

理念的关键环节。

2.高层住宅精细化设计内容

2.1 主、次卧室和书房:(1)主卧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居民睡眠的需要,私

密性较强,除了作为睡眠空间,还能用作贮藏、更衣、工作等等其他用处。此外

还应考虑就寝样式与实态。比如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情况下,卧室应怎样分配。主

卧室主要是个人活动空间,有着非常高要求的私密性,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其他房

间的影响。主卧应保证有足够的天然采光、良好的对流通风;要避免床头正对窗,有直接光线射入眼睛;应当有较好的视野景观:应注意做好分护墙的隔声处理:可以考虑摆放花卉、饰物的位置,用以美化居住环境。(2)次卧室作为第二间

卧室,一般是用来给儿童或者是老人家居住用的,这根据不同的家庭结构以及生

活习惯来确定。如果是给儿童居住的,还要根据孩子的数量,可以考虑设置成双

人间或者设置上下铺等,房间内还可以布置一些适用于孩子用的家具。(3)书

房一般是工作和孩子学习的地方,或者是用来会客谈话等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

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的住宅已经越来越重视书房的存在和布置。为了符

合方便性的使用特点,书房应该具有很好的可变性,不仅能满足结构布置的需要,还应该尽量设置轻质隔墙或预留洞,以便不同的客户满足不同的需要,比如将书

房与主卧室或起居室任意合并、连通或分隔等等。

2.2 门厅、起居室和餐厅:(1)门厅是一种缓冲空间,联系着室内和室外,

其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停留。“宜少不易多,宜整体不宜分体”是门厅设置的根本原则。门厅的空间应该尽量显得完整,方便取放鞋以及开关门,设计的时候最好能

够预先留出鞋柜的空间,做到美观与舒适相统一。对讲机以及电表箱和门铃喇叭

的位置都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预留好,以免在装修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

高层住宅的一些结构概念难题

原文地址: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作者:朱来新 「前面的话」近几年来,随着我司业务量的增加,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我司的高层建筑设计方案陆续呈现出建筑形体、功能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的高宽比很大(达到12) 2 底层层高很高(达到9米),二层及以上各层层高均较小。(3.0米左右) 3 楼板不连续。(隔层挑空或隔两层挑空) 4 纵横两个方向刚度差异较大 5 单栋建筑的长度超长(达94米) 6 呈T字型或Y字型不规则平面且连接处(腰部)楼板有效宽度很小。 7 楼层局部托柱转换 8 顶层楼中楼剪力墙部分取消 9 跃层楼板开洞率较大 10 局部地下室出露地面 11 地下室顶板开大洞 12 地下室顶板存在较大高差 13 局部楼层挑空无楼板,剪力墙的计算高度即稳定性问题。 14 地下室周边道路高差较大,地下室抗浮计算时抗浮水位的取值。 15 局部外阳台、露台隔三层布置,柱高度大,达9.0米 16 剪力墙平面外搭梁 所以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我司内部的处理措施和概念性的意见,供设计人员参考。

「总则」提出以下原则: 1、倡导建筑形体多样化和结构受力合理性统一的原则。 2、倡导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和计算分析并重的原则。 3、倡导对特殊构件、重要构件采取针对性加强措施的原则。 4、倡导对电算模型与实际受力模型不符的构件,采取手工计算复核的原则。 5、在结构安全与建筑美观、建筑功能出现矛盾时,倡导以结构为主、以结构安全为重的原则。 「措施」在总则概念设计的前提下,针对建筑平面、立面等由于建筑形体的多样化带来的结构受力不直接、不明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以下具体的指导措施: 1、建筑的高宽比很大(达到12):混凝土高规对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提出一个“不宜”超过的限值,应当注意到,该限值是一个综合限值,是基于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性要求的一个宏观要求。也就是说,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突破。一般来说,在“刚重比”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如果其它“层间位移”、“剪重比”等整体指标满足高规要求的条件下,“高宽比”不再作为必须满足的指标。但是应当注意到,由于高宽比较大,必然可能造成结构在其横向增加较多的抗侧力构件(剪力墙或支撑),必然可能造成结构在两个方向的抗侧力刚度不协调,必然可能造成结构造价增加,必然要求较大的基础刚度和整体性,需要引起结构设计人员的足够注意。对于高烈度区(八度)和风荷载较大(大于0.7)的较高的高层建筑,更应有可靠的应对措施,避免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 2、底层层高很高(达到9米),二层及以上各层层高均较小(3.0米左右):该种情况多出现在结构底层层高较大而二层及以上层高较小的住宅楼或商住楼,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底层出现“软弱层”,对结构抗震不利,应予避免。一般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大底层结构的刚度,使得刚度比满足规范“底层刚度不小于上部一层刚度70%”的要求。应当注意到,该刚度比的控制是基于抗震概念设计中“保证结构竖向刚度变化和顺”对刚度的基本要求,应予尽可能的遵守,一般情况下可以办到。当底层计算高度是上部一层计算高度的2倍以上时,通过增加底层抗侧力构件的刚度来调整层间刚度比变得非常困难,建议建筑方案调整。特别是有些项目如“当代天境”底层计算高度为 9米,二层计算层高只有3米,调整难度很大。这种情况下,如果非做不可,可以考虑一个综合的措施:①加大底层抗侧力构件的尺寸(长度和厚度)②加大二层楼板的刚度,包括加大较软弱方向框架梁的刚度,加厚楼板厚度,适当设置一定体量、一定刚度的裙房。③在适当位置另外加设抗侧力构件。④适当加大二层的层高。 对于剪力墙结构的住宅来说,由于填充墙多,结构自重较大,地震响应必然很大,底部软弱层的震害后果严重。对于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底层刚度比的

多层纯住宅电气设计方案说明示例

多层纯住宅电气设计方案说明示例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xxxxxx安置房项目一期工程,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25640.90平方米。建筑防火分类:多层住宅,耐火等级:二级。 二、设计依据: 1、本院建筑、结构及给排水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设计资料。 2、本工程采用的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201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15;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81-201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16;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200-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光纤入户工程技术规范》DBJ51/004-20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 三、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有: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FTTH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及。 四、变、配电系统: 1、负荷分级:本工程所有用电均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本工程从市政引一路10KV电源供至室外箱式变电站1TM1(80 0KVA)供本小区用电。 3、计量:本工程在室外箱变高压侧计量,住宅每户设分计量(供电部门户表工程)。 4、功率因数补偿:在变压器低压侧设静电电容器自动补偿装置集中补偿、气体放电灯就地设补偿电容器分散补偿,补偿后,10KV侧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现代中式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与细节

现代中式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与细节 1 `立面设计传统与时尚 1、指导思想 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理念,传统与时尚相互交融,力求表达一种传统元素的现代美。 2、中式表现特点 ①色调的传统性; ②传统元素的现代表现力; ③建筑与景观小品的延续与融合。 3、中式表现手法 居住区的中式建筑风格及景观环境是由居住区中各幢建筑的中式外立面形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是居住区环境的直接外在表现。对于住区居民首先接触的便是它的建筑形象和景观环境,新中式高层建筑特色体现在取用传统文化符号,有机地应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依托原生地形地貌布局围合,通过庭、院、街、巷等建筑手法打造空间平衡,以小桥流水,亭台阁榭,竹林小径等传统造园手法修饰景观,营造出户户通透明亮,户户有景,古韵悠长,步移景随的现代生活空间,单体的设计与住宅区规划并重,将之融于城市环境,成为大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优雅、宜人的人文环境。 4、建筑立面设计表现 建筑立面是建筑物的外衣,是直接反映建筑物优劣的一种外在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立面的设计模式和色彩是吸引消费者目光的源泉; 2、建筑立面的接受度是影响楼盘价值的主要因素; 3、建筑立面的环保性和材料的耐用性是楼盘的买点来源。 “三段式”建筑立面发展由来已久,从建筑结构上看,没有太大的改变,主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材料、技术、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段分上段为屋顶; 现代的连续窗和墙身成为中段;下段含门厅、建筑基座、门、小品、架空层等。 因人的视线的可识别性,建筑的一、二层墙身及架空层是最适宜表现风格的部位,底层架空及门厅等公共空间是灵活发挥的地方。墙身部分因主要为住宅的使用功能部位,其特定的繁琐功能限制了设计。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顶设计虽然越来越成为关注点,但因建筑高度与视线的矛盾问题,其风格设计受到很大影响。作为中式元素重点之一的大坡屋顶的设计难度很大,建筑高度越高屋顶的形式就越无法体现,所以加强山墙及细部、楼电梯间的外立面设计,是高层中式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法。 综上所述,对于高层建筑而言,中式风格的体现应重点在以下部位: ①单元门厅中国人居非常讲究门庭和入户方式的设计,强化入口空间层次, 体现中式住宅的归属感。

高层住宅核心筒设计要点

一.高层住宅楼中筒的基本元素 1.安全疏散口:封闭楼梯或防烟楼梯及前室 2.电梯,电梯厅及消防电梯前室 3.公共走道 4.设备设施及设备管井 二.各元素设计的基本要点 1.楼梯及前室 1). 基本要求: 梯段净宽≥1.1M(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净空尺寸) 梯步净宽≥260mm;梯步净高≤175mm 梯步数每段≤18步 普通楼梯基本尺寸:4700*2600(8*260+2400+200=4680),参见图1。 剪刀楼梯基本尺寸:7100*2700(17*260+2400+200=7020)(中间100或200防火墙)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基本面积要求:住宅≥4.5平米;公建≥6.0平米 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基本面积要求:住宅≥6.0平米;公建≥10.0平米

2). 设计要点: a.如地下地上共用一个楼梯,应在首层出口处将地下地上楼梯用防火墙及防火门分隔开,并且地下地上的楼梯对外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门开启后相互不能影响疏散宽度。

b.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标准层其开门宽度可以是1000mm,但在首层楼梯间对外开启的防火门应满足大于1100mm(等同楼梯间梯段最小宽度)。 c.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的距离应满足水平大于1.0米,转角及正对时应大于4.0米的防火要求。 d.两个放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不能同时共用一个前室(三合一前室)(高规p128页:“特别要提出的是,有少数设计在剪刀楼梯梯段之间不加任何分隔,也不设防烟楼梯间,还有一种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两个楼梯口均开在一个合用前室之内,这种设计都不利于疏散,不能采用,更不能推广。“ e.楼梯应出屋顶. f.楼梯段不能设扇步。 g.当楼梯梯段井净宽大于500mm时,楼梯栏杆应按临空栏杆设计,其高度应大于1100mm。 住宅楼梯间及出入口的设置有如下几个要求: 设置开敞楼梯间的条件: 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条件: (设置的封闭楼梯间应满足下列规定: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1).12层-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封闭楼梯间。

高层住宅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 (一)项目概况 1、背景分析: 仁怀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酒的故乡,2004年7月,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酒都”。 区位与环境分析: 本项目位于仁怀市城区的南部,市政府的东面,距市政府500米左右,处于仁怀市繁华地段,临近仁怀市主要干道——国酒南路,交通便利。 基地东北向毗邻仁怀市重点打造的楠竹林公园,环境优美。 现状分析: 本项目用地呈三角形形状,南宽北尖,西南边和东边紧邻城市道路,且已经修好,市政设施完善。西北侧为居住小区,西南侧道路对面为仁怀人民武装部,东面道路对面是坐山体,山脚下设有一个加油站,本方案设计会考虑足够的退让距离。本项目所处用地高差较大,南高北低,高差在十米左右,目前市政道路标高和南侧场地标高平齐,北侧用地呈低洼的坑坑。基地原用地现状南侧有部分居民区,已拆迁,北侧低洼地带为农田,而东侧的自然山体植被完好,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线,适宜居住。 (二)规划内容 1、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底薪图与用地规划红线图;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及仁怀市地方规定。 2、设计构思: 根据对现状条件的分析可知:优越的城市地理区位,舒适的都市休闲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人文环境是本项目的区位优势,因此本方案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以内敛空间和中心景观组团的概念作为思想主轴,贯始至终,精心营造一个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物质空间,努力造成一个气韵贯通的高尚社区和精神家园。 3、规划原则: ⑴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使其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居住 生理需求,而且也要充分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成为颇具活力和印象深刻的高尚社区。 ⑵“艺术地再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小区自然 和人文景观,创造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能够充分融合,和谐统一。 ⑶“空间释放,资源共享”。力争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争取共 有空间,核心景观的有限释放。所以建筑形式以高层为主,力求“低密度,大楼距”。 ⑷户型设计上考虑本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注重朝向,明 厨、明卫、大厅中室、动静分区,力求提供现代生活创意。

高层住宅楼为什么是11层、18层、26层、33层等

高层住宅楼为什么是11层、18层、26层、33层等 11层:7层以上就要有载人电梯,11层以上就要有消防电梯,防火门达到乙级。因此能赚得多又花得少的就是造11层(电梯都没有的7层多是学校宿舍楼层)18层:11层以上开始需要安全出口,18层以上就要两个了,且11-18层楼梯间还要设计封闭的。因此赚钱又少花钱少麻烦的的就是18层 26层:19层开始就是一类防火建筑类型了(之前都是二类),两部防火电梯(也有说三部电梯一部防火)和两个防烟楼梯的节奏。 现下很多发展快的城市会有住宅高度限制,比如80米(机场高度限制,微波通道,城市的天际线控制,城市的规划要求神马的)。80/3=26层,于是就是同时满足住宅限制与利益最大化的层数 33层:那没有上述限制的呢?再往上呢?算一层3米,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国外还要满足40层以上),33层再往上超100米了,无论从规范还是安全性都是另一个标准了。因此赚钱多又少麻烦的就是33层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3.1.2条根据层数进行了住宅分类: 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几乎所有的规范对住宅这种建筑类型的各种限定,都是基于这个划分标准来制定的。比如: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1.5条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 5.3.3条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 像以上这些细碎的规定太多,不一一例举。但是,对建安成本来说,这些是可以忽略的,根本不产生影响。

浅谈住宅小区中高层建筑设计

浅谈住宅小区中高层建筑设计 摘要: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是确保住宅楼的建设质量和满足住户生活必备设施需求的关键,在高层住宅楼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州方圆. 明月山溪花园住宅小区中高层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快速发展, 人们对居住的条件和需求与时俱进, 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 住宅建设也开始从对量的要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 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 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安全感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 这就要求在商品价值观念、住宅的功能、质量等方面都要与其价格相联系, 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精心设计, 反复推敲, 力求住宅精巧与适用。 1 工程概况 方圆.明月山溪花园位于广州从化碧泉路与温泉东路交叉口,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基地四周群山环绕,内部山体起伏,植被丰富,有两条市政水渠从中穿过;东面紧邻名泉生态园,南面是流溪河,环境优美。 基地分两期开发,本案为一期四区,位于整个基地西南侧,一期总占地面积为16.0万m2。本案包括2栋9层的中高层住宅、1栋12层、2栋16层的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为69403平方米,建筑高度30-51m;共有六种户型单元,面积为110-140平方米。 2 总平面设计 2.1 总平面布置 (1)依据原有地形、地势,顺山势布置住宅,有效的利用了地形高差。 (2)南部充分利用组合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低层高档住宅及流溪河湿地生态公园,形成很好的小区外部环境。小区多层、高层住宅依山而上,面向开阔的湖面及绿化景观带,各单元住宅极好的利用了外部景观条件。 整个住区建筑布局以中心景观湖面为中心顺应地形特质向北侧展开,充分利用山体水景景观,并通过高低建筑的排布,强化了原生较缓的坡度变化,使优美的自然形态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这种以自然水系、人工建筑和环境相结合的布局,体现了东方人居智慧的理念,展现了建筑与空间、空间与环境的和谐,是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现行规范,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油田住宅项目工程实例,利用概念设计,对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梁、柱等重要结构构件设计以及电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字:现浇板共同作用梁铰接轴压比剪跨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il field hous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mple, through the concep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nclude and discuss in the multi-layer house frame construction beam, column design and zooming proces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ast plate combined action; beam pin joint; axel pressure ratio; snip span ratio 一、概述 胜南社区南苑新区二期住宅,以90型2单元为例,七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9.8m,总建筑面积为2668m2。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梁设计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效应?如果和对梁端跨进行调整?下面结合本工程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做粗浅的探讨,以利于工程的优化设计。 2.1关于现浇板共同作用的考虑 目前框架结构均采用梁板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在现浇板共同作用下,对梁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2.1.1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梁端弯矩在SATWE 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调整,梁端弯矩的条幅系数取0.85; 2.1.2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到现浇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作用,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4; 2.1.3 梁和楼板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因此对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边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2,中间框架梁取1.4.

高层住宅设计规范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主讲:白雪

高层住宅的基本特点 (1)可提高住宅的容积率(住宅容积率系指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节约城市土地。 (2)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3)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 (4)用钢量较大,一般为多层住宅的3~4倍。 (5)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6)设计原则与多层住宅相似。

高层住宅存在问题 从居住的角度来看,低层住宅和多层住宅均比高层住宅优越。但基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在城市中建高层住宅是必然出路。因此近几年全国各大城市都盖了很多高层住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不少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甚至于超过100m的超高层住宅。在一些地价昂贵地段,还经常出现塔式住宅相互拼接成塔群住宅的情况。高层住宅虽节约用地,能容纳更多住户,但也带来许多弊端。

①住宅平面往往是一梯8户或一梯6户,因此有近l/3的住 宅朝向不好。 ②标准层的公共交通面积和设备及管井占用面积较大,每户分摊较多公用面积,因此,每户的建筑面积虽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并不大。而高层住宅的售价往往高于多层住宅,购房者觉得不合算。 ③人们远离了大地,生活在"空中鸽笼"中,儿童和老人感 到活动不方便,而且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④容易导致居住小环境的恶化,如高层住宅北面的大片阴影区、高层住宅的楼群风等。 ⑤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这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结构复杂带来的直接后果。

?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一1999)把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而把10层从10层以上并设置电梯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仟宅称为高层住宅。

第四章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第四章高层和中高层住宅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的特点 高层和中高层住宅作为住宅的一种类型,除了具备各类住宅的许多共性外,还具有个性。 首先,电梯成为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 由于建筑高度的增加,步行的楼梯已被电梯取代而成为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需要组织方便、安全而又经济的公共交通体系,从而对高层住宅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建筑的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大大增加 由于建筑高度增加,使建筑的垂直荷载和侧向荷载大大增加。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需要使用与多层住宅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对建筑布局会有特殊的要求,不像多层住宅中常用的砖混结构那样灵活和随意。 第三,在给排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及安全上都有新的要求。 第四,由于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居住人数大大超过多层住宅,而出现高密度的居住状况,对居民的心理状态、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结构的动态平衡、居住区的空间组织等都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五,由于高层住宅一次性投资较大,经常性维修、管理费用多,使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建造时需较多考虑经济因素。同时,高层住宅的大量兴建,使居住区和城市由水平方向发展转化为垂直方向发展,使经济评价方法和范围发生了变化。 第六,随着新的结构形式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建筑处理。 第七,中高层住宅还有其特殊的问题,涉及到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综上所述,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并不是多层住宅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其各自的特点。 高层住宅的定义(各国不同) 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按层数划分, 中高层住宅:把7~9层的住宅称为中高层住宅; 高层住宅:把10层及10层以上并设置电梯为主要交 通工具的住宅称为高层住宅。 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特点 特点: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是以电梯为主,以楼 梯为辅助交通组织起来的, 一、电梯的设置 原则:首先要安全可靠,其次是方便,再次是经济。 1.安全可靠:就是要保证居民的日常使用。《住宅设计规范》规定 设置1部电梯条件:7层及7层以上(或h>16m) 设置2部电梯条件: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 至少需要设置两部电梯,且其中一 台宜能容纳担架出入。 2.使用方便:与电梯的数量有关。(与经济相矛盾)。许多国家规定了定量的客观标准,也称为服务水平。其值等于在电梯运行的高峰小时里,乘客等候电梯的平均值,单位是秒。不同的国家,其标准也不同。 3.经济性:

典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典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幸福海岸幼儿园 姓名:戴朝文 幸福海岸幼儿园是一寄宿制幼儿园,适宜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学习和生活。建筑共有三层,总建筑面积为:2407。15㎡。本幼儿园共设置三个班级,每个班级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和活动室。一层室外南面有公共活动广场,孩子们可以在一起欢乐,相互之间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在交往中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促进儿童知识、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在建筑空间组合上也突破了分隔、封闭的格局,强调既分又合,灵活多变,并十分重视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创造。本设计利用绿化、游乐设施及不规则的建筑设置一些变化的空间环境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并促进游乐的兴趣。北面有各自班级的活动场地,适宜幼儿嬉戏游乐,可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场地里面可设置一些零碎、散乱、凹凸不平的材料,教孩子们组装、拆卸,建立他们自己的游戏天地,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国家对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必须设置各班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本幼儿园的设计是符合这方面的要求的。在幼儿园的东北角,设计有一个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可用来堆放各种废弃杂物,其独立的设计功能,可避免杂物堆的异味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整个幼儿园设计有围护及遮拦设施,园内种有很多树木,可以想象其规划非常的美观、优雅。 室内设计有各种生活用房(如:活动室、卧室、卫生间、衣帽贮

藏室、音体活动室)和服务用房(如:医务室、隔离室、晨检室、值班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院长办公室),且设置有两个疏散楼梯,从其平面布置来看,功能分区明确,可避免相互干扰,方便使用管理,有利于交通疏散.活动场所是幼儿园每个班级独立生活的互动空间,包含了幼儿每日在园的学、玩、吃、睡、洗、如厕等各项主要生活内容,其在幼儿生活用房中所占的面积是最大的。本设计中主要的生活用房都设计为朝南方向,有利于日照采光,可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为孩子们带来不少的乐趣。幼儿园的服务用房是为幼儿的保健和教育以及后勤保障服务的,在平面布局中也要充分考虑其功能使用的合理性.本设计中将值班室、晨检室、医务室、隔离室服务用房布置在一层,接近幼儿园入口,且医务室和隔离室紧密相连,两者的位置没有和各活动单元相混,隔离室设有专用的出入口。活动室层高为3.3m,音体活动室层高为6m,而规范规定,活动室最低净高为2.8m,音体活动室最低净高为3。6m,本设计均能满足规范的要求。约3m 宽的走廊可将分班活动场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互相沟通的游戏场,既保持了本班活动场的秘密性,又为不同班级不同年龄儿童自由接触创造了条件. 典型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二:田林县人民法院住宅楼户型分析 姓名:戴朝文 田林县人民法院住宅楼是一栋6层的普通多层住宅楼,位于夏热冬暖的广西地区。建筑节能设计主要考虑夏季防热与空调耗冷,不考

有意思的忠告——千万不要购买高层住宅楼(转)

有意思的忠告——千万不要购买高层住宅楼(转) 2013-9-16 有意思的忠告——千万不要购买高层住宅楼(转) 千万不要购买高层住宅楼 现在中国的住宅楼越建越高,连小县城的住宅楼都二、三十层了。很多人都选择了买高层住宅楼,认为这是现代生活的象征。其实,买高层住宅楼有很多弊病,甚至有很大的危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购买高层住宅楼。 一是依靠电梯上下楼是有很大风险的。住高层住宅楼必须依靠电梯上下楼。中国经济正在大幅度衰退,这种衰退不是周期性的短期衰退,而是由体制造成的结构性衰退,将是长期的、剧烈的,国家将迅速走向衰败。那时停电将成为一种常态,三天两头地停,每天十次八次地停,电梯还能坐吗?你还敢坐吗?那时如果住20楼以上的住户人家,每天靠爬楼梯出门回家,想想是什么感觉?估计是生不如死的感觉。 二是住高层住宅楼不利于身体健康。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始终是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经常和土地、植物接触是人类的生理需要,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住高层住宅楼的人下一次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锻炼机会必然大大减少,接触土地和植物的机会也必然大大减少,对身体非常不利。相反,住在低层住宅的人,开窗就能见到绿色,出门就能接触土地,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 三是住高层住宅楼危险性较大。如果发生地震、火灾或者台风,高层住宅楼都比低层住宅楼危险性要大得多,逃生的机会要小得多。即使不考虑这些大灾大难,就是日常生活中,中国人都有从楼窗向外扔垃圾的习惯,想象一块西瓜皮从20层楼扔下来,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砸到谁的头上,会是什么后果? 四是高层住宅楼的生活成本比低层住宅楼高得多。同样的生活水平,同样的生活方式,但高层住宅楼的生活成本比低层住宅楼要高很多。比如你买了一件家具或一个电器,雇人搬运成本就差很多。比如雇人保洁,那价钱就会差很多。再比如室外安装空调,那安装费就差得更多了。其实几乎生活中的每件事成本都要高很多。 五是高层住宅楼的价值比低层住宅楼要低得多。如果你购买的住宅楼共有五层高,如果你购买的住宅面积100平米左右,那你将拥有30平米左右国有土地使用权。换句话说,在全楼各家的住宅和共用分摊面积中,你将分得30平米,属于你的使用权。但假如是20层的住宅楼,你分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就只有7平米左右。如果楼层更高,这个面积会进一步减少。如果住宅有50层,那你分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就基本不值一提了。 这个国有土地使用权很重要,如果将来涉及拆迁或者国家征用,这块国有土地使用权从理论上说是属于你的,国家要给你征用补偿。再比如说地震把房子全震垮了,不管谁在这块地皮上干什么,因为这块地皮是属于你的,从法律上说都是要付给你使用费用的。可以想一想,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你如果拥有30平米土地使用权,那将是多大一笔财富。 当然,住高层住宅楼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说将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了,会引起大海啸,据说海啸浪高能达到40米高,海啸到达中国东部沿海时,海啸浪高还会有12米左右。那样,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高层住宅楼的住户就相对安全了。另外将来发生社会动乱时,高层住宅楼的住户也会比低层住宅楼的住户安全一些。但总的说,购买高层住宅楼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按国家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在很近的将来,高层住宅楼就会变成贫民窟。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20171026场地设计案例

场地设计案例 场地分析 1.设计条件 某住宅建设用地范围及周边现状如图3-67所示。 建设用地的场地设计标高为105.00m,道路南侧已建办公楼的场地标高为102.50m。 建筑退用地红线:临城市道路多层退5.00m,高层退10.00m,其他均退3.00m。 应满足日照及建筑防火消防规范要求。 该地区日照间距系数为1.2。 2.任务要求 按设计条件绘出多层住宅(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的最大可建用地范围(用左斜线表示),绘出高层住宅的

最大可建用地范围(用右斜线表示)。 标注相关尺寸。 根据作图,在下列单选题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用地南侧已建办公楼CD段与其北侧高层可建范围的间距为()。 A.30.00m B.45.00m C.51.00m D.54.60m (2)用地北侧已建办公楼EF段与其南侧高层可建范围的间距为()。 A.6.00m B.9.00m C.10.00m D.13.00m (3)多层可建范围与高层可建范围的面积差约为()。 A.585m2 B.652m2C.660m2D.840m2 答案:(1)C (2)D (3)C 3.解答题(参见图3-68)

例题3-28场地剖面 1.设计条件 ·某疗养院场地剖面如图3-69所示,场地南高北低,南北两侧均为已建疗养用房。 ·将场地整理成图3-70所示的三级水平台地(地面排水坡度可忽略不计),要求达到土方平衡且土方工程量最小。 ·中间台地区性布置如图3-71所示的拟建疗养用房,要求该用房离南侧已建疗养用房距离最近。 ·已建及拟建疗养用房均为等长的条形建筑,其均为正南北向布置,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按当地规划要求疗养用房的日照间距系数为2.0。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林业科技情报2014Vol.46No.1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梅雅莉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摘要]由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为解决住房等问题需要发展建筑行业,尤其是要发展高层建筑行业。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功能也变得复杂多样,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便成为建筑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重点问题 Discussion On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For High-Rise Building Mei Yali (Forest Designing And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for the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rchitecture industry,es-pecially the high-rise buildings,to solve the housing problem.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for the high -rise building,the type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structure function has got much more complex.As a result,the design for high-rise building becomes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for th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worker.The p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 emerging from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structure design;emphasis problem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况及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显著增多,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日益先进的今天,仍会因为高层建筑复杂的结构,较广的学术知识涉及和较大的工程量而出现设计失误的现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有:首先,如果建筑所使用的面积一定,设计和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获得相对多一些的使用面积,可以解决城市用地紧张、房价高涨等问题。另一方面,精美的高层建筑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外观,或者说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比如马来西亚的石油大厦和上海的金茂大厦等等。而如果设计的建筑高层密度、结构不合理,就会给城市带来热岛效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由于高层的玻璃因反光而发生光污染的现象。其次,如果是在建筑面积与建设场地面积的比值一定,那么建造高层建筑就会有效地节约城市土地面积,得到更多的空闲地面,用这些空闲出来的地面来进行城市绿化或者供人们休息娱乐。与此同时,建筑高层的土地结构设计会为城市带来更充足的日照、更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在新加坡新建的居住区中,由于建造了很多的高层建筑群,得到了许多空闲的地面,使人们的休闲活动空间也得到了拓展。最后,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也可以使人们的内心得到舒展,所以说高层建筑对于城市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建筑结构可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安全,更加舒心。也会使城市更加美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师们要发挥自己的所学所能,设计出美观、经济、实用的高层建筑。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剪力墙的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对建筑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剪力墙的结构体系。也就是以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水平、竖向荷载的结构,要求混凝土剪力墙具有较好的结构,较强的刚度,以满足其承载力的要求。在对剪力墙进行计算配筋时,切记要为墙肢一端配筋。在短肢剪力墙相对较多的结构中,将较短的墙段划为约束边缘的构件是不妥的,这会使墙肢中和轴附近的钢筋无法发挥作用。另外,剪力墙间距也不能过大,因为这会使得平面的布置显得死板,无法满足公共建筑功能需求。此外,一旦剪力墙自身的结构过大,高度超过标准就会引起悬臂墙变形, · 03 ·

超高层建筑设计特点、难点

超高层建筑特点及技术难点 一、建筑特点 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为一栋地上39层(裙楼5层),地下3层,其中地面室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位于CBD金融区核心地位(桂城CBD、南海金融广场),本区位XX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试点基地和重要的金融后台业务及外包服务业务基地。XX地区一流、XX地区顶级“国际5A超甲级生态写字楼”商务与享受同步优越,以其全面细致的服务和配备尽显企业价值外立面以高档石材配玻璃幕窗,显示出建筑的庄重与高品质外观。建筑内部办公间开敞的平面空间,标准层4.3米,共同构建出采光、通风效果最佳的内部办公空间;内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标准层空间两千多平米,面积自由组合,灵活使用。屋顶花园的空中会所尽显人文与生态的融合,体现出高尚的办公理念、办公品质及。 二、建筑难点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型柱的使用,办公场所及会所等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通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往往需通过多方案论证比较,找寻最优化方案。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Core )。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在建筑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