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远程会诊-监控系统

医院远程会诊-监控系统
医院远程会诊-监控系统

医院远程会诊系统

一.需求描述

1.1 客户需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家医疗政策的健全,如何让中小城市、偏远地区人民也能享受到都市大医院的医疗、诊断水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视频编解码结束的进一步完美,远程会诊系统可对大多数病灶进行远程会诊,可迅速快捷的对患者的病理、病灶进行分析,专家会诊,制定出治疗方案,对提高全国范围的医疗水平、快捷的提供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一定效果。

在远程会诊系统中,会诊终端提供的不仅是患者外部病灶的视频,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身体监测仪器,将身体监测仪器的数据通过网络接入到会诊中心专家会诊组,会诊终端和会诊中心之间需进行双向语音,专家组对终端发送操作指令,终端依照专家组指令进行一系列操作,配合完成各种患者身体检测工作,所有的操作步骤都进行视频录像存档,检测数据也存档,以备日后病例分析和当作教学资料。

1.2 标准依据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4-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 10408-89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9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A/T7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10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有关文明施工的文件规定

二.系统架构

1.1 系统总体结构

1.2系统组成

1.2.1会诊终端设备

前端设备包含音视频采集单元、各种身体监测仪器,其他医疗检测设备。对于患者病理分析的活动的摄像机设备来说,根据医疗成像的要求,需要超高清晰摄像机,以满足需要。对于全景监控,则需要2个成对角安装的摄像机即可。

会诊低端要考虑安装拾音器,拾音器的选择要根据场合不同调整其灵敏度。

医疗检测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依据患者病情不同,由专家组和医院协商确定。

1.2.2会诊数据传输网络

远程会诊系统以电信会网通公网尽心数据传输,为保证系统稳定性,会诊终端和会诊中心专家组都需要以专线接入,有条件的,尽量双网备份,以保证会诊的顺利进行。

1.2.3视频控制系统

会诊中心对会诊终端制定了相应的会诊步骤,如果有特殊要求,可通过语音对讲设备对会诊终端进行要求,以变换视频角度、倍数、光圈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检测。

1.2.4会诊中心设备

在会诊中心,医疗专家门可在客户端PC上,对会诊终端的视频进行观看,也可根据需要,将这些视频通过视频解码器输出到大屏幕,会诊中心配备语音对讲设备,可和会诊终端进行双向语音。

三.功能概述

■视频监控功能

会诊中心专家组可在客户端PC、大屏幕上对会诊终端进行监视、观察,了解终端检测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详细过程细节,必要时可对会诊终端进行语音指导和提醒。

■录像存储、检索、回放、下载功能

所有摄像机的视频均实时录像,存储于硬盘录像机,会诊终端医院可对这些录像进行检索、回放,可当作教学视频,进行观摩、学习。

四.性能规格

4.1视频监控性能

l 视频编码符合MPEG4或H.264编码格式,图像质量达到D1(720×576),帧率不小于25帧/秒。

l 语音编码符合G.711/G.722标准,可双向语音,

l 支持云镜控制,兼容多种主流云台控制协议,云镜控制延迟不大于200ms。

4.2中心管理平台性能

l 中心管理平台硬件工作稳定,支持热插拔双机热备冗余机制,保证系统不间断工作。

l 中心管理平台软件运行稳定,无内存泄露和宕机现象。

l 硬盘录像机设备工作稳定,性能以其说明书为准。

4.3前端设备性能

l 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工作稳定,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小于20000小时;

l 环境参数采集单元灵敏度高,采集数据准确。

Arxsys远程会诊系统解决方案(1)

Arxsys 远程会诊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艾康(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7-09

目录 1.建设目标 (1) 2.整体架构设计 (1) 2.1总体设计概述 (1) 2.2远程会诊系统示意图 (2) 3.远程会诊系统应用说明 (2) 3.1 远程会诊流程 (3) 3.2预约管理 (3) 3.3影像会诊管理 (5) 3.4超声诊断及手术会诊管理(超声、DSA开放手术)(选配) (6) 3.5系统管理 (8)

1.建设目标 随着现代科技在医学领域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院正担负着一个跨时代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来加强远程会诊的精确诊断,如何提升远程会诊的效率及确诊率。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高清视频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将诊疗过程的音视频以及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远程实时医疗会诊,主治医师与专家之间进行实时交流,同时,医院又可将诊疗过程全程录制存档。这样的“远程会诊管理系统” ,正是目前所有需要远程会诊的医院管理者寻求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不但能满足远程会诊,教学研究,远程医疗和病例库建立的需求,更能将医院的医疗水平大大提高。 Arxsys 远程会诊系统是一套根据所需医院对于远程会诊的需求进行设计,整合了多种高科技的技术,能够实现医疗远程会诊过程的实时互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2.整体架构设计 2.1 总体设计概述 根据所需医院的要求,建立一套远程会诊系统,实现申请方医院的医患和专家端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的工作。 Arxsys远程会诊系统包含: 1.申请方医院提出会诊申请。 2.会诊前,申请方可以远程上传影像到云端(如需要),供专家调阅。 3.中心平台或申请方医院进行会诊分派,会诊通知。 4.专家阅片:如有必要,专家事先调阅参考影像资料。 5.会诊时,专家实时在线与申请医师音视频互动:用于指导超声操作,指导 DSA手术,指导外科手术。 6.会诊后,专家撰写报告:专家在完成远程会诊后,撰写报告。如在院内,则 直接进入电子病历系统,编写报告。如果是院外,则在Arxsys系统里进行 报告编写后,再传回申请方。

医院高清监控方案

医院高清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前言 随着医疗领域信息化20多年来的发展,医院在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新医改方案中,也划时代的将信息化作为支撑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支柱之一。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已建成覆盖各个部门、各个地理位置的网络,HIS、PACS等数据应用也为医院业务效率的提高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信息化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多媒体应用,却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作为多媒体应用最广泛的视频监控系统,医院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对其有极大的需求。 安全防范体制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得医疗行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应用最新的高新科技成果,带领全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提供最先进最及时的医疗服务,树立自己的行业形象,并能够高效的为用户服务。为促进医院实现现代化、高效管理的具体要求,现提出结合现今行业发展水平,利用先进技术,采用安全可靠的网络监控解决方案,将监控系统“集成化,网络化”是符合医院保卫工作发展需要的。 需求分析 医院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医院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门诊、住院大楼的安防监控、病房、监护室的患者 24小时监护,录像时长为30天。因此医院迫切需要以手术室、危重病房等为首要监控场所,对各台手术和各病房患者尽可能的实施实时全程监控,有利于医院的规范化管理。 系统架构 本项目中监控点位重要防范部位采用百万像素高清摄像机,其它防范区域依据环境情况考虑分别采用红外一体化网络摄像机、日夜型低照度网络摄像机、网络高速球形摄像机、室内PTZ摄像机、日夜型一体化变焦网络枪形摄像机、电梯百万像素网络半球机、网络半球机等。 每路监控录像存储时间为24小时×30天;标清摄像机录像图像分辨率704×576,帧速25fps;百万像素枪形摄像机录像图像分辨率1280x720,帧速15fps.监控中心依据实际布局采用液晶监视器、液晶拼接屏、DLP大屏幕等方式,对图像进行实时监看和显示。

医院远程会诊-监控系统

医院远程会诊系统 一.需求描述 1.1 客户需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家医疗政策的健全,如何让中小城市、偏远地区人民也能享受到都市大医院的医疗、诊断水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视频编解码结束的进一步完美,远程会诊系统可对大多数病灶进行远程会诊,可迅速快捷的对患者的病理、病灶进行分析,专家会诊,制定出治疗方案,对提高全国范围的医疗水平、快捷的提供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一定效果。 在远程会诊系统中,会诊终端提供的不仅是患者外部病灶的视频,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身体监测仪器,将身体监测仪器的数据通过网络接入到会诊中心专家会诊组,会诊终端和会诊中心之间需进行双向语音,专家组对终端发送操作指令,终端依照专家组指令进行一系列操作,配合完成各种患者身体检测工作,所有的操作步骤都进行视频录像存档,检测数据也存档,以备日后病例分析和当作教学资料。 1.2 标准依据 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4-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 10408-89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90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A/T7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10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有关文明施工的文件规定 二.系统架构 1.1 系统总体结构

蓝蜻蜓医院感染实的时监控管理系统

蓝蜻蜓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招标技术要求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 2015年5月4日

一、功能介绍 1基本功能描叙: 系统所有数据可以从医院现有系统中自动提取、导入和手工录入。 1.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主要涉及感染病人资料、疾病诊断、感染情况、易感因素、细 菌培养等内容的录入、查询,以及各类医院感染统计报表;可从医院信息系统(HIS、CIS、LIS等系统)自动提取、导入或手工录入病人基本资料及感染相关信息。 1.2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医院信息系统(HIS、CIS、LIS等系统)对接,并自动采集 全院所有手术病历,并按科室、医生、手术等分别统计出相应的报表。自动计算外 科手术危险指数、统计医生感染专率、及一类切口外科手术调查表。打印监测报告 单和各类统计图表和报表。 1.3ICU监测病人感染监测:系统自动生成ICU病人日志,自动获取留置导尿管病人 数、中心静脉插管病人数、使用呼吸机病人数等,并提供临床等级评分表。同时自 动计算ICU感染率、感染例次数,并且能够按感染部位分类统计等。也提供了按科 室、年月、病原体调查、病原体与抗菌药物敏感等相应的统计报表。 1.4高危新生儿感染监测:主要对于高危新生儿(HRN)的病人进行目标性监测,与医 院信息系统(HIS、CIS、LIS等系统)对接,系统自动生成高危新生儿日志;并可 按年月或体重分别统计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例次率、病人日感染人 次率、调整日感染人次率、病人日感染例次率、调整日感染例次率、脐/中心静脉 插管使用率、脐/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呼吸机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 感染率等,该模块支持自动与手工两种操作模式,所有报表支持直接打印或导出 excel。 1.5抗菌药物监测: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自动监测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 况,自动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0.5到2小时给药率等; 自动统计使用目的、联合用药、治疗性用药送检率情况,自动统计越权用药情况; 自动生成科室用药量排行,医生用药量排行,药品使用量排行等报表; 1.6环境卫生学监测:由检验科人员或医院感染工作人员录入医院消毒卫生学监测的检 验结果,软件可对监测结果自动评价,并打印监测报告单和各类统计图表和报表。 1.7现患率调查:能够实现自动化现患率调查,采用一键生成的形式,极大地缩减现患 率调查的工作量。可以自动获取当前在院病人信息,支持全院医生一起做现患率调 查。重点用于统计各科室调查时的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细菌培养等情况; 相应的报表有科室汇总报表、按疾病系统分类汇总报表、按易感因素分类汇总报表、病原体与抗菌药物敏感情况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统计等。 支持与网上调查数据对接。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医院综合安防系统主要包括安防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在医院安防在方案设计时在平台构架方面是难点和重点,因为这个平台要涉及到之后高清采集的信号处理、其他子系统联动、智能分析和巡检应用。 近年来,随着安防市场的扩大,安防技术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安防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特别是医疗行业,由早期的模拟视频监控,发展到高清智能监控。与此同时,其他各类安防子系统也在不断建设和升级,如入侵报警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面对如此多的系统,值班人员需要逐个掌握,在使用时需要逐个操作,直接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处理应急事件反应缓慢等问题。 系统架构 医院综合安防系统主要包括安防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两部分,其中安防系统又包括视频监

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和通信传输系统等;远程医疗系统包括婴儿远程探视和ICU病房远程探视等远程医疗系统。 方案特点 高清摄像机应用 传统的医院安防系统采用的多为模拟标清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医院“看得清”和“看得全”的需求,医院内外部监控均采用市场上主流的网络高清设备,使图像清晰度更高、细节更加清楚和监控目标覆盖范围更广。 智能分析和巡检应用 传统的监控系统应用方式主要是事后被动查证据,导致无法及时制止事件的发生。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通过智能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医院安防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化被动处理为主动防御。

报警、门禁、消防等系统融合 医院目前已经建设有大量的安防系统,每套系统均有一套独立的平台,本方案将视频、报警、门禁、消防、出入口等系统功能融合到一套平台中,值班人员仅需要一套平台即可完成所有操作,缩减工作人员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合一平台 医院综合安防系统不仅集成了各个安防子系统,还集成了婴儿远程探视和ICU病房远程探视等远程医疗系统。同时医院的管理人员亦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对医院内部人、财、物的可视化管理。与上级部门联动医院综合安防系统支持GB/T28181、DB33等联网协议,实现与上级主管部门或公安部门的联网响应。 系统设计 安防子系统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提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当遵循的功能及安全性能,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会诊、信息资源管理等业务功能规 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定义。 本规范可用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及 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测试、验收和评价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 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 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2、远程会诊 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离线或在线交互方式,对患者及其病史、检查等进行分析,完成病情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的医疗行为, 包括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重症监 护等医疗服务。 3、远程心电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心电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包含高端远程实时心电监护。 4、远程影像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由上 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5、远程重症监护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重 症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实时在线的监护信息、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治疗指导意见。 6、远程病理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诊断报告。 7、远程手术示教 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教学、远程观摩、远 程诊断等。 8、远程医疗申请单 包括申请方医生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医院等级、所属行政区域、申请目 的与要求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9、患者、居民和个人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在本规范中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10、远程教育 在远程医疗信息会诊系统上,授课专家通过音视频和课件等方式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以及技术支持。 11、远程医学数字资源 上级医院收集整理的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以及

远程会诊系统使用说明

目录 1登陆 (2) 1.1用户名和密码 (2) 1.2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2) 24大功能 (4) 3系统设置 (5) 3.1系统设置 (5) 3.2网络设置 (6) 3.3音频设置 (7) 3.4视频设置 (8) 3.5存储设置 (8) 4会诊视频 (9) 4.1直接操作功能 (9) 4.2鼠标右键操作 (10) 4.3音量显示 (13) 5患者信息 (14) 5.1患者信息 (14) 5.2在线诊室 (14) 6会诊板和共享 (15) 6.1会诊板 (15) 6.2程序共享 (15) 6.3程序共享 (15) 7其他功能 (16) 7.1修改界面 (16)

1登陆 1.1 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Admin 1.2 修改用户名和密码

输入源用户名和密码,新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修改。

24大功能 进入系统后,主界面是可以自动隐藏的小窗体,一共有4个主要功能。 会诊视频病 人 信 息 系 统 设 置 会 诊 板 和 共 享

3系统设置 3.1 系统设置 1、设备名称,也就是诊室名称。 2、设备号,是设备唯一标示号,同一个会诊中,设备号必须唯一。 3、服务器(MCU)的IP地址:此处填入MCU的IP地址。 4、服务器TCP端口:MCU的TCP端口默认是443。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5、服务器UDP端口:MCU的UDP端口默认是1710。也可以修改,参考MCU使用文档。 6、数据库IP:病人信息的数据库地址,本系统和MCU是同一个服务器。 7、数据库端口:默认是3306,MySql 默认地址。 8、视频分屏:主窗体使用怎样的窗体显示。 9、扩展屏的使用:使用扩展屏幕,把扩展屏幕的起始位置和尺寸输入即可。 如第一屏是1280*1024,扩展屏幕的尺寸是1920*1080. 那么就可以在第一屏填入1280*1024; 第二屏填入1920*1080.; 10、H264 Encoder Type:告诉系统使用CPU编码还是GPU编码,如果选择GPU 系统会自动检测是否支持Intel的GPU。目前系统只支持Intel GPU。 11、H264 Profile :H264编码方式,通常使用Main。

医院高清监控方案

医院高清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前言 随着医疗领域信息化20多年来的发展,医院在信息化应用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新医改方案中,也划时代的将信息化作为支撑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支柱之一。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已建成覆盖各个部门、各个地理位置的网络,HIS、PACS等数据应用也为医院业务效率的提高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信息化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多媒体应用,却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作为多媒体应用最广泛的视频监控系统,医院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对其有极大的需求。 安全防范体制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得医疗行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应用最新的高新科技成果,带领全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提供最先进最及时的医疗服务,树立自己的行业形象,并能够高效的为用户服务。为促进医院实现现代化、高效管理的具体要求,现提出结合现今行业发展水平,利用先进技术,采用安全可靠的网络监控解决方案,将监控系统“集成化,网络化”是符合医院保卫工作发展需要的。 需求分析 医院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医院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门诊、住院大楼的安防监控、病房、监护室的患者24小时监护,录像时长为30天。因此医院迫切需要以手术室、危重病房等为首要监控场所,对各台手术和各病房患者尽可能的实施实时全程监控,有利于医院的规范化管理。 系统架构 本项目中监控点位重要防范部位采用百万像素高清摄像机,其它防范区域依据环境情况考虑分别采用红外一体化网络摄像机、日夜型低照度网络摄像机、网络高速球形摄像机、室内PTZ摄像机、日夜型一体化变焦网络枪形摄像机、电梯百万像素网络半球机、网络半球机等。

每路监控录像存储时间为24小时×30天;标清摄像机录像图像分辨率 704×576,帧速25fps;百万像素枪形摄像机录像图像分辨率1280x720,帧速15fps.监控中心依据实际布局采用液晶监视器、液晶拼接屏、DLP大屏幕等方式,对图像进行实时监看和显示。主干线路采用光纤传输,接入线路采用非屏蔽超五类双绞线传输,传输速率不低于100Mbps;接入线路应具备供应12V直流电的功能,以满足前端摄像机供电要求;录像存储系统应考虑数据写入读取的不间断性、数据量较大的因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带宽。根据交换机设备性能、摄像机和编码器的数量,选择采用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的配置和数量。 高清数字化管理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应是一套开放的、兼容的,可实现数字、语音、视频等混合管理的平台系统,作为安防系统的核心部分,用户可以围绕综合管理平台并结合项目需求来构建最优安防系统方案。综合管理平台要求基于C/S 架构开发,并兼容B/S架构,可实现无限扩容。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可将视频、音频及各种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同时预留了远程会诊、手术监控、医疗教学、多媒体会议、应急指挥、电子呼叫、医护对讲等应用系统接口,实现与其它系统的对接和各种数据的关联应用。综合管理平台还同时将网络存储管理系统、流媒体转发系统、数字矩阵系统等设备和功能集成于一体,实现了多位一体、模块化的管理模式;并且

远程会诊中心管理规定

安徽省远程会诊中心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省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基层医疗水平,便于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得到方便、及时、有效、优质的诊疗服务,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促进我省远程医疗会诊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远程会诊,是指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跨地域医疗会诊。 第三条本办法仅适用于本中心开展的远程医疗会诊。 第二章机构设臵与职能 第四条安徽省远程会诊中心由专家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与基层远程会诊分中心(县、市医院)、各网络单位(包括一级及以上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以及管理、信息、收费等部门组成。 第五条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管理工作在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由省立医院院外医疗部负责日常管理,其主要职能是:(一)组织和协调中心远程医疗会诊工作; (二)制定远程医疗会诊的流程和考核标准;

(三)远程医疗会诊专家资格的认定; (四)远程医疗会诊专家的推荐,建立并及时公布和更新安徽省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 (五)收集和管理远程医疗会诊资料; (六)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相关信息,并提出工作意见、建议,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考; (七)负责审核加入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的资质,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安徽省立医院信息中心在省卫生厅信息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实施技术保障、会诊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各市、县可依托本地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分中心,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七条设立中心或分中心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中心或分中心建设方案; (二)依托单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三)辖区内各网络单位管理人员与会诊医师人员名单; (四)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远程会诊流程图

申请远程会诊流程 一、打印会诊知情同意书给患者签。 二、登陆会诊系统前的病历资料准备 1、在住院医生工作站病历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到U 盘 2、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医嘱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到U 盘

3、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医嘱信息那里导出患者的CT和DR检查影像结果到U 盘(CT和DR在 保存影像时不能改变保存名字,即不能动文件名,图片格式一定要是DCM格式,否则上传到了会诊系统会找不到文件)

三、到远程会诊室,正常打开电脑登陆会诊系统、提交会诊电请、病历资料、检 查检验、CT、DR影像资料。 1、登陆会诊系统:双击电脑桌面谷歌浏览器进入后点登录进入会诊系统。 2、填写患者病历资料:点会诊中心下的临床会诊进入填写界面:填写要求1、会诊方式选 “非点名会诊”2、预约会诊选“非预约”3、照实选择科系、指定科室、指定专长4、不用填指定诊室、会诊日期、会诊时间5、处理方式必须选“手工录入”,如实填写申请医院、申请科室、申请医生、医生联系,方便协助医院联系。6、如实填现写患者信息,其中带*号为必填项,如果患者不带,请在号处填上大写“B”带替。7、如实填写临床信息,其中,主述、病史、既往史、诊断、会诊目的为必填,当然能填写完整资料更佳。 3、上传病例件: 找到U盘或电脑上的患者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化验单(要生成压缩包,要不得一一上传)。

4、上传患者相关检查(CT、DR影像资料) 点手工查询,点搜索,找到患者名称,打勾,确定。 5、上传患者知情同意书 点浏览找到扫描后的患者知情同意书后,点上传。 做完以上资料的填写和上传操作后,点即完成病历资料的上传了。 四、完成病历资料的上传后,通知民族医院客服部,说有会诊,会诊申请资料已经 上传,请安排。 五、会诊医生接到协助医院确认会诊时间后,请提前10分钟到远程会诊室,打开电脑。 六、登陆谷歌浏览器点进入视频 会议系统,由民族医院创建会议后,和我们说会议号后,点通过会议号加入,填写会议号进入视频会议。 七、进入视频会议后,打开视频点即可进行视频通话。 八、视频会议一天后,下载打印会诊结果报告 登陆远程会议系统、点我的会诊、点申请会诊(完成)、选对患者点“查看”点下载报告把报告下载打印留存。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改造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改造

1.系统概述 1.1.项目概述 ****医院始建于1946年,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锦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内一所大型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辽宁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承担着辽宁省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诊急救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任务。鉴于现有监控系统老旧、分散于每个部门,这次改造替换老旧部分,且集中管理现有及新增监控设施。凭借多年的行业方案设计经验,并结合医院现有的监控情况及需求,能为用户设计出一套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1.2.需求分析 根据甲方提供的需求,统计的点表:

信息工程部门诊大厅、健康卡 办理处 15 1 18号楼13 1 19号楼12 1 住院登记9 1 采血室 5 1

1.3.建设标准 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行业标准》(GA/T70-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GJ232.90.92) 《民用工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JT16-92)《电视系统视频指标》(CCTRRECOMMENDATION472-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码技术要求》GB/T25724-2010

《电视监控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70-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通用性应用电视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GB12322-90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2423.10-89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2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 《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IEC364-4-41 《MPEG4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编码》ISO/IEC14496-2

会诊及远程会诊制度及流程

康复科 会诊制度及流程 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多学科会诊、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一、急诊会诊 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的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二、科内会诊 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可由主治医师提出病例,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月举行两次,全科人员参加。 三、科间会诊 (一)门诊会诊 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者,须经本科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由病人持诊疗卡片和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诊疗卡或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二)病房会诊 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及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主治医师签字后,及时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48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医师应以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病例,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并提出具体意见。会诊后主管医师要及时书写会诊记录。 四、多学科会诊

医院远程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科室: 我院远程医学中心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在安徽省立医院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顺利竣工,为规范管理,理顺远程会诊工作流程,解决我院疑难危重病例诊治,促进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特制定中煤矿建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望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二O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附件:1、《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 2、远程医学中心工作人员职责 3、远程会诊申请单(样表)

附件1: 远程医学中心管理暂行规定 为规范我院远程医学中心管理,理顺远程会诊工作流程,解决我院疑难危重病例诊治,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远程会诊等渠道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及《安徽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管理规定》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一、组织管理及工作人员职责 根据院领导安排,远程医学中心由医务处、科教科负责管理,暂设兼职人员3名,信息中心协助技术支持。工作人员职责见附件2。 二、远程医学中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和作用 远程医学可满足医生和患者双方的需求。根据医生和患者的信息需求,远程医学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已应用于如下方面: (1)远程诊断:包括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学诊断、中医辨证诊治、超声诊断、内镜诊断等。

(2)远程会诊:治疗方案会诊、手术方案会诊、明确临床诊断、治疗等。 (3)远程信息共享:实现各卫生单位、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远程教学、视频会议等。 (二)远程会诊信息的处理 远程医疗服务需处理的主要信息有: 1、图片文件:病理片、B超图片、皮肤病变部位照片。 2、影像文件:内镜图片及录像、CT片、X光片、MRT等。 3、文本文件: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 4、波形文件:心电图、脑电图等。 (三)以下情况均可申请远程医学中心协助: 1、医生单方面需求(即患者没有提出会诊要求),需要上级医院协助进行病 理、X光片、CT片、MRI片、内镜录像(图片)以及其它临床医技诊断的需求; 2、门诊或住院患者提出,要求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以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需求; 3、各科室或科教科有远程实时教学需求或其它需要上级医院专家帮助的各种需求; 三、远程会诊工作流程 (一)和上级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流程 1、凡需要远程医学协助的科室,根据需求的紧急程度,需提前1-3天向远程医学中心(远程医学中心地点设在门诊三楼职工书屋旁)提出申请,紧急情况下可随时提出申请。远程会诊和普通会诊一样,均需报医务处同意并备案。如有远程教学活动需相关科室参加的,也可由科教科直接通知相关人员参加。

医院感染控制五年规划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得13个《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国家院感质控中心指定并推行得《清洁得手,呵护健康(2015-2018年)》与《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年)》等专项工作指导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医院感染管理部特制定2016-2020年得“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多渠道提高院感专兼职人员技术水平, 搭建全院医务人员充分认识院感,提高感控意识与行动得平台,积极、自觉参与感控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将感控工作转向精细化得管理运行模式,用数据说话,重点指标控制,重点部门、人员风险控制,加强部门间得沟通与协调联席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使我院得感控工作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得方向迈进。 通过监测实施相关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侵袭性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等得健康,到2020年感染管理控制指标达到以下标准: 1、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率100%; 2、医院感染发病率W8%; 3、医院感染漏报率W20%;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达100%,手卫生依从性280%,洗手方法正确率280%。 5、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W0、5%; 6、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7、安全注射执行率100%; 8、标准预防使用率100%; 9、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化; 10、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参训率率达90%,考核合格率100%;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无漏报、迟报、错报; 12、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得要求。 2、具体目标 (1)健全感控主体及体系: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逐步完善科学合理得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立一支包插由临床医学、护理、流行病学、检验学等不同专业人员组成得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感控主体从以护理人员为主体转变为医、护、技并重,真正实现“全员感控”,感控体系上应从以院感科职能部门为主转变为三级感控组织联动,从决策 -服务协调指导监督-落实。做到不折不扣得执行,临床一线科室主观能动性得调动尤其重要。 (2)贯穿培训演练工作:随着住院病人数量上升,医务人员得各种医疗、护理、院感、医保等培训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将结合共性与个性, 计划与弹性合理安排各项培训工作,使临床真正学会她们需要得,补充还需要

医院视频监控方案

现代医院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数字) 随着数字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高新技术产品日益增加和完善。各行业为了提高和完善生产、管理水平和增加竞争性,都争先采用完善的高新技术产品。安防行业也不例外,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项目概述 随着数字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高新技术产品日益增加和完善。各行业为了提高和完善生产、管理水平和增加竞争性,都争先采用完善的高新技术产品。安防行业也不例外,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为医院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医院的主要出入口、电梯间、公共区域等需要24小时实时监控,其他如:病房、监护室的患者24小时监护,手术室的手术观摩学习,医生的共同会诊,都有网络视频监控的用武之地,但最直接的应用点还要数危重急救病房和手术室等场所。尤其当一些传染性疾病盛行的时候,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让一线的医生和护士异地观察病人的病情,最大限度的为其创造一个远离病源的工作环境,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安装一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有利于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改进对患者的诊治、护理水平,同时,将手术过程录像保存,有助于解决医疗纠纷,分清责任。 二、设计思路 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凯威公司针对此项目设计采用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基于现有或重新铺设的网络系统,将采集到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网络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转发、存储、监看、解码切换上墙等。 任何一个设计方案的最根本前提是用户的需求,而先进、成熟的技术,可靠、灵活的应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是设计方案的最基本依据。应该在不失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照顾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 针对比项目,设计方案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可靠性与稳定性:所有硬件产品的选型要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尽可能在一个系统中选用同一品牌的设备,在无人值守和远程配置的情况下,系统要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工作。所有软件系统均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长时间实际运行考核。图像监控系统的运用不应影响被其监视设备的正常运行,系统局部故障不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2)先进性和实用性:根据医院建设要求,系统设计应采用图像监控、网络、计算机等最新发展技术,符合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要考虑系统的总体成本以及实际的地理条件,要保证系统设计尽可能地实用。因此,不仅要求设计严密,布局合理,能与新技术、新产品接轨,而且所选择的设备应在实施若干年后,亦能保持其功能完善、齐全、不至于落后。 3)易用性:所有用户监控界面均为图形化界面,可方便进行各种日常维护工作,能够方便地进行软件的重新配置、系统的自检与恢复、软件系统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教学内容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XXXXXXX第一医院远程 会诊中心建设建议 一、背景 我院是国内一所大型的综合性三甲医院,辽宁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目前,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1631张,每年救治来自辽宁、内蒙、吉林、河北等地的门诊患者6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5.6万人次。近些年随着患者对诊疗的要求提高,信息化和交通的发展,众多患者分流到北京、沈阳等大的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就诊。使我院的患者流失,不但影响我院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影响我院的社会形象。如何解决患者的越来越多的外诊?远程会诊中心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 建立一个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对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促进患者本地就医具有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远程医疗在当今世界医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将区域中心医院与国内先进医院连接起来,最大程度发挥医学专家的资源能力,形成一个大范围的综合医疗网络服务体系,从而减小了因为地域环境、医疗水平及部分设备的差别所造成的在诊断疑难病症上的困难。 二、项目意义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远程医疗也将越来越在我们的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可以缓解老百姓到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可以使我们医院的疑难病人或是有外诊需求的病人及时高效地得到高级医院专家的快速有效诊断,使治疗方案变得明确,早诊断、早治疗,帮助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多患者可能在专家指导下在我院治疗。 (2)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远程医疗具有信息成本低廉、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若能将这个无形的沟通桥梁搭建于医生和患者之间,可以预见的是,远程医疗可跨越时间和地域造成的阻碍,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享有稀缺的医疗资源,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3 )逐渐形成大病大医院,小病小医院的就医模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率。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居民也能享受到先进的省,市医疗资源。当我区域居民有了病,不必非要到大型医院才能放心诊断,可以通过当我院的远程医疗享受到专家的服务,进而带动一种“大病大医院,小病小医院”的就医模式。平台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数据实时监控管理

Hot-Point Perspective 热点透视 DCW 125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9 现代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形成准确的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能够直观了解和分析疫情,以便快速且高效的处理。然而能够形成报告所需要的数据却比较分散,其分布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之中,传统收集数据的方法都是人工登记的,但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不高,而且还很容易出错,在进行登记、统计和上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的失误情况。此外,使用纸张记录的数据也无法长久储存和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数据的二次使用。 1 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利用 在现代化的医院中,计算机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各个科室和门诊中都配置了相应的计算机,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局域网,将各个科室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信息同步共享以及实时监控。1.1 医院感染、疫情报告监控网 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的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监控网,其由5个模块组成:一是数据处理模块,其借助网页来完成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查询和打印功能,主要是对医院感染报告、疫情报告等中的数据进行操作。二是数据通讯模块,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的局域网,使得各科室实现网络互通,从分散的各科室中所收集的信息将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形成集中数据管理,如果有需要,也将按照要求将信息同步独立传递给各科室,从而实现数据通讯功能。三是统计报表模块,按照不同的要求和类型将数据库中所存储的信息形成数据报表,方便工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四是网上宣传模块,使用网络可定期分享医院感染疫情报告的最新动态以及分析结果,当其同步到网站上时,其他科室人员可自由下载和浏览学习,帮助他们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提高监控意识。五是系统管理模块,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护管理系统,需要设置权限管理模块,对不同角色的管理人员开放不同的权限,以此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2 监控系统的特点 首先该系统的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扩张性。其次,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式管理以及分布式处理。最后,使用网络技术可进行在线操作,其形成的图文报表可直观显示数据的分析结果,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二次及多次循环利用,丰富的系统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对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数据的监控。 2 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监控管理的讨论 2.1 改革管理模块 提高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质量对于为患者服务和提升医院医疗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减少感染几率和防止传染疾病暴发流行,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用更为先进的计算机技 术来代替人工操作,规避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失误,将计算机技术合理的运用到预防医学中,促进预防医学的发展和进步。2.2 缩短数据报告收集时间 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数据集中到一起,大大减少了人工采集数据的时间,提高了收集数据的准确率,而且利用计算机操作数据,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收集的数据所形成的报告。2.3 防止漏报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是人工进行数据登记,利用纸张将信息一个个登记在册,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查询,而且还很容易出现漏报信息的情况,大量且繁多的数据也不利于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为了优化数据登记和避免出行漏报的情况,我国制定了统一的报告模板,比如当医生在诊疗时发现医院出现了感染患者,其就可以使用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填写上去,然后提交到网络上,这样的报告不仅简单而且直观明了,且还能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实时分享。当患者痊愈出院时,也按照标准流程和统一的填表模式及时的将患者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以便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国家防卫部门都能第一时间了解。2.4 宣传和查询 在各科室所建立的统一局域网中,数据是整体化的,所以要进行某个数据的查询时,只要点击操作,就能实现全网查询。宣传也同样如此,只要将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以及对疫情的分析等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上,那么只要在这个网络内部的人员都可以看到这些信息,并下载和学习,从而达到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使用计算机网络完全可以实现对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数据实时监控,因为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在医院中出现感染患者时,当医生将患者信息录入到管理系统时,借助网络技术所有医务人员都能看到这些信息,从而达到及时了解和解决预防的目的。参考文献 [1] 陈颖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J].信息通信,2015.[2] 汪鹏,彭颖,张靖.武汉市二级以上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8. [3] 王涛.信息系统对医院传染病上报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 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数据实时监控管理 陈万林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 272000) 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将医院分散的科室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区域网,便于收集医院感染和疫情相关信息,从而形成准确的报告。此外,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方便监控和管理,管理人员统一录入到数据库中的信息,使用网络可及时更新和传递,实现数据通讯,医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医院感染和疫情发展情况,提高了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专职形成数据报告,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下面将详细介绍和分析使用计算机网络如何实现对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医院感染;疫情报告;数据实时监控doi :10.3969/J.ISSN.1672-7274.2019.09.098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9-0125-01作者简介:陈万林,男,1990年生,山东嘉祥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