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备管理论文

现代设备管理论文
现代设备管理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现代设备管理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胡友林学号:1101020133 专业:11工业工程

论文题目:光电检测技术在无损探伤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周建中

教师评价:

论文选题符合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考核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作者阅读较广泛,参考文献较充

足。很好□较好□一般□尚可□差□

论文观点正确,结构较合理,层次较清晰,逻辑性强,论述较全面,工作量较充实,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

意义。很好□较好□一般□尚可□差□

该生平时学习较认真,善于思考,到课率高,不迟到早退。文章语言表达较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体现了较

好的学风。很好□较好□一般□尚可□差□

签名:

20 年月

目录

1 引言 (1)

2 光电检测技术简介 (2)

3 光电检测技术与无损检测 (2)

3.1 光电检测技术原理 (2)

3.2 光电检测技术的现状 (3)

3.3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4)

3.4 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5)

4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6)

4.1 红外成像原理 (6)

4.2 焊接缺陷的检测 (7)

5 机器视觉技术与无损检测 (8)

5.1 机器视觉技术概述 (8)

5.2 机器视觉技术在钢板缺陷监测中的应用 (9)

6 X射线无损检测 (10)

6.1 X射线检测原理 (10)

6.2 X射线检测在铸件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11)

7 激光超声检测 (12)

7.1 激光超声检测的原理 (12)

7.1.1 灼烧区 (13)

7.1.2 热弹区 (13)

7.2 激光超声检测技术 (14)

7.2.1 激励用激光器 (14)

7.2.2 光学接受技术 (14)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无损检测技术(Non-destructive testing),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并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由于并不影响被检对象的使用性能,无损检测技术在这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光电检测技术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它是以激光红外光纤等现代光电子器件作为基础通过对被检测物体的光辐射经光电检测器接受光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后续的处理,获取有用信息的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无损检测技术的结合,可以取两者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将对常用的基于光电技术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概述。主要论述红外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等几种无损检测技术。对他们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并举例说明了每一种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电检测,无损检测,红外成像,机器视觉,X射线检测

2 光电检测技术简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复杂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与技术的提高,光电检测技术作为一门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已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光电检测技术具测量精度高、速度快、非接触、频宽与信息容量极大、信息效率极高、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特点,令其发展十分迅速,并推动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光学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家庭、医学、军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领域。

无损检测技术是随着高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新技术,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主要运用物理学方法如光学、电学和声学等手段对产品进行分析,且不破坏样品,在获取了样品信息时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无损检测技术检测速度较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迅速,又能有效地判断出从外观无法得出的样品内部品质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化学计量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光电检测技术也是一种非接触的检测技术,它的实施过程也不会对样品造成伤害,能够很好的获取样品的信息,所以说它也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在机器零部件的探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机械零部件的无损检测中常用的光电检测技术有红外成像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在本文中将对这几种技术以及他们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作详细的介绍。

3 光电检测技术与无损检测

3.1 光电检测技术原理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它是以激光、红外、光纤等现代光电子器件作为基础,通过对被检测物体的光辐射,经光电检测器接受光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由输入电路、放大滤波等检测电路提取有用信息,再经模/数转换接口输入计算机运算处理,最后显示输出所需要的检测物理量等参数,其工作原理如图3.1所示。

图3.1 光电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光电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电变换技术、光信息获取与光测量技术以及测量信息的光电处理技术等。主要有如下特点:

1.精度高。激光干涉法测量长度的精度可达0.05um/m;用激光测距法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分辨力可以达到1m。

2.高速度。光电检测技术以光为媒介,而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无疑用光学方法获取和传递信息是最快的。

3.距离远、大量程。光是最便于远距离传输的介质,尤其适用于遥控和遥测,如光电跟踪等。

4.非接触测量。光照到被测物体上可以认为是没有测量力的,因此也无摩擦,可以实现动态测量,是各种测量方法中效率最高的。

3.2 光电检测技术的现状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光电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出纳米、亚纳米高精度的光电测量新技术;小型、快速的微型光、机、电检测系统在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非接触、快速在线测量已经取代原始的接触式,较缓慢的检测技术,并向微空间三维测量技术和大空间三维测量技术方向发展;闭环控制的光电检测系统,实现光电测量与光电控制一体化。向人们无法触及的领域发展。光电跟踪与光电扫描测量技术等先进的光电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将对人们生活,工业生产甚至国防科技产生巨大影响和改革。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气体传感器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防燃防爆、不受电磁干扰、可以实现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和现场实时遥测等优点,所以对光电检测方法研究的关注也一直在增加。

随着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光纤光栅传感信号的检测系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相比于传统采用单色仪、光谱仪扫描等方式来检测光纤光栅传感信号的方式,采用光电转

换方式,即把对光强信号的测量转变为对电压信号的测量方式有它的优越性,它具有检测设备制造成本低、方便携带、可以实现对实时变化信号高速检测和拥有更广的工程应用等优点。

光电检测技术在人类基因工程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发展,如利用可见光信号强弱的变化检测DNA杂交信号。这种新型的DNA光电检测系统同样是由兼容探针DNA自组装的硅集成电路构成。而在该系统中目标DNA序列与磁珠连接,目标DNA序列与探针DNA分子杂交后,磁珠就会覆盖在载体表面形成暗区。而载体下方的光电二极管阵列此时便可以检测出DNA杂交反应前后的光信号变化,输出DNA杂交信号。

新型抗干扰式光电检测头通过优化红外发射管工作参数和采用脉冲选通门控检波电路,有效地抑制了电气干扰噪声,提高了检测头的抗干扰性能和工作可靠性。实验数据表明了其有效性。同时,该种光电检测头已经在多个大型机电设备制造厂家应用,工厂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型的光电检测头误动作率不到老产品的千分之一,抗电气干扰能力显著提高,具备了工业级的高可靠性能。

3.3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无损检测NDT(Non-destructive testing),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NDT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通过使用NDT,能发现材料或工件内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陷,能测量工件的几何特征和尺寸,能测量材料或工件的内部组成、结构、物理性能和状态等。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分为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和非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射线检测 Radiographic Testing,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渗透检测 Penetrate Testing,涡流检测 Eddy current Testing;非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有声发射 Acoustic Emission,泄露检测 Leak Testing,光全息照相 Optical Holography,红外热成像,微波检测 Microwave Testing。

随着这些年的飞速发展,无损检测技术逐渐由定性检测向定量检测方向发展,在检测过程中,不仅要探测出缺陷的有无及位置,还要测定出缺陷的类型、尺寸、形状和取向。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光电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的本质都是通过传感器获取物件的状态信息。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电信号,经过后续的处理,从而得到物件的状态信

息,确定物件的运行状态。从这个层面上判断,二者应该有很大的交集,事实也是这样的,光电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红外成像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X射线等技术。

3.4 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突飞猛进及科研技术的提高,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科学研究、产品质量及自动控制都需要检测,利用现代光电子技术作为检测手段,具有无接触、无损、远距离、抗干扰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小、检测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等优越性,是当今检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光电检测技术将向着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多元化、微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所谓高精度是指检测精度向高精度方向发展,纳米、亚纳米高精度的光电测量新技术是今后的发展热点;智能化是指检测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光电跟踪与光电扫描测量技术;数字化是指检测结果向数字化,实现光电测量与光电控制一体化方向发展;多元化是指光电检测仪器的检测功能向综合性、多参数、多维测量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向人们无法触及的领域发展,如微空间三维测量技术和大空间三维测量技术;微型化是指光电检测仪器所用电子元件及电路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微型化是指光电检测系统朝着小型、快速的微型光、机、电检测系统发展;自动化是指检测技术向自动化,非接触、快速在线测量方向发展,检测状态向动态测量方向发展。

以激光器为基础的光电检测系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精密度和功能特性的提高, 它将不断取代那些昂贵且复杂的检测方案。由于激光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成本的稳定下降, 可以肯定, 激光光电检测技术将日益成为光电用户的首选方案。激光超声检测技术是光电检测技术的另一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一技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脉冲与物质表面的瞬时热作用,在固体表面产生热特性区,然后利用这种小热层在材料内部向四周热膨胀扩散产生热应力,从而通过这种热应力产生超声波。与常规超声检测方法比较,激光超声技术具有下列优点:激光超声不需要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测量范围和精度的影响;激光超声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可用于高温环境及腐蚀性强、有放射性等恶劣条件,并可以实现快速扫描,对生产现场快速运动的工件的在线检测;激光超声的盲区小于100微米,可用于测量薄工件。激光超声的频率带宽较常规的换能器宽,具有测量微小缺陷裂纹的能力;激光超声可用于表面几何形状复杂及受限制的空间,如焊缝根部小直径管道等;空间分辨率高,有利于缺陷的精确定位及尺寸量度,并可作为声源应用于理论研究。

智能光电检测系统也成为了另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智能光电检测系统由智能信号

处理系统、光电传感系统、测控系统、输出系统和接口单元等组成。它以智能信号处理系统为核心,集成了光学采集、光学变换、光电转换、电路调理、外围接口及信息输出等技术,可以实现光信息采集、光电信号转换、信号探测、逻辑运算与推理、记忆存储及信息传输等功能,并自动完成自检自校和自我诊断与调整等功能。智能光电检测系统由于环境适应能力强,测量范围广,测量精确度高,尤其是强化了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对噪声、温度、电压波动及光源的变化进行修正,加上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数值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4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4.1 红外成像原理

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在0.77-1000um,频率为

。图4.1表示整个电磁辐射光谱图以及红外线在光谱图中的位置。

在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绝对温度的物体都是红外辐射源,具有辐射现象。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告诉我们,发射的红外线强度为:

其中是灰体发射系数,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T是物体的绝对温度。

红外无损检测是测量通过物体的热量和热流的传递,当物体内部存在裂缝或其它缺陷时,它将改变物体的热传导,使物体表面温度分布出现差异或不均匀变化,利用这些差异或不均匀的变化图像,可直观地查出物体的缺陷位置。当然具体的热量输入方式会有多种。图4.2说明了热量在在无缺陷和有缺陷物体中的分布情况。

图4.1 电磁辐射光谱图

图4.2 热量在物体中的分布

通过图4.2可以发现,当物体中存在缺陷时,热量穿过物体的量和被物体反射的量都不再是均匀分布的,而从被测物某一点辐射的红外人射垂直和水平的光学扫描镜上,通过垂直及水平扫描镜聚集到红外线探测器上,把红外线能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及信号处理器处理。经过处理的信号反映出被测体表面温度场的分布的红外图像信号,这个红外图像可以直接反映被测物体是否存在质量缺陷等问题。

红外成像技术通常用于检测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质量、探测内部缺陷,尤其是对焊接缺陷的检测,存在其他检测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4.2 焊接缺陷的检测

机械设备中,有些金属结构件由于焊接等原因质量不合格,从而影响了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对焊口缺陷的检测,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但焊口表面起伏不平,采用射线、超声波、涡流等方法都难于发现内部的缺陷;而红外热成像技术不受物体表面形状的限制,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焊接区的各种缺陷。具体的原理已经在前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只是这里的热源采用的电流发热。实际的焊接区剖视图如图4.3所示,(a)焊接区无缺陷,(b)焊接区有缺陷。若将一交流电压加在焊接区的两端,在焊口上会有交流电通过,由于电流的集肤效应,靠近表面的电流会比下层大。由于电流的作用,焊口将

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的大小正比于材料的电阻率和电流密度的平方。在没有缺陷的焊接

区内,电流分布是均匀的,各处产生的热量大致相等,焊接区的表面温度分布是均匀的。而存在缺陷的焊接区,由于缺陷的电阻很大,使这一区域损耗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红外成像设备,可以很好的得到红外图像,从而准确地判断热点,进而断定存在的焊接缺陷。

图4.3零件焊接区剖视图

在检测焊接缺陷时通常采用交流电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来控制电流的透入深度。低频电流透入较深,对发现内部缺陷有利;高频电流集肤效应强,表面温度特性比较明显。

5 机器视觉技术与无损检测

5.1 机器视觉技术概述

机器视觉是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它在半导体生产、汽车制造、医药包装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机器视觉系统中,机器视觉产品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输给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特征,从而得到感兴趣的目标信息。

人眼视觉系统的组成如图5.1所示。机器视觉系统与人眼视觉系统的原理相类似,也由信号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等部分组成,由于机器视觉系统通常在工业中得到应用,所以在工业机器视觉系统中,通常会包含一个执行机构,可以得到常用的机器视觉系统组成如图5.2所示。

图 5.1人眼视觉系统

图5.2 机器视觉系统

机器视觉系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图像处理与决策模块,从逻辑上可分为三阶段: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和理解。图像的预处理是将由成像设备获得的低质量数字图像(反差小、模糊、变形等)经过噪声过滤、平滑处理、图像增强等处理变成易于进行特征提取等后续操作的过程。图像特征提取就是从经过底层处理的图像中提取有利于图像识别和理解的主要特征量,用有限的特征来描述原始图像中的目标, 图像的特征包括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结构特征、颜色特征和分形特征等。特征提取主要方法有区域分割、边缘检测和纹理分析等。

5.2 机器视觉技术在钢板缺陷监测中的应用

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钢板表面缺陷的在线无损检测起源于80年代初。进入90 年代后,基于线阵CCD器件的机器视觉技术无疑已成为钢板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的主流技术,其应用研究工作方兴未艾。

图5.3是一个实际的钢板表面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钢板缺陷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光源及图像传感器子系统、数字信号预处理子系统、缺陷自动分类子系统、图形显示子系统、质量分析数据统计与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人机接口管理子系统等。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有如下特点:

1.采用标准数字CCD摄像机及照明光源部件,并在具体技术指标的选择上留有余量。目前,普遍采用像素为2 048~4 096的线阵CCD传感单元,照明光源根据具体待检钢板的表面形态,可采用高强度荧光灯、阵列钨灯或光纤光源等。

2.通过采用标准化总线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技术,使系统硬件结构通用、功能灵活、运行稳定可靠、改进和升级十分方便。

3.低层视觉计算任务如平滑、增强、分割和描述等交由专用处理部件完成,目前的研究趋势是采用高速 DSP器件作为处理部件,来完成图像的简单处理。

4.人们尝试了各种基于符号系统模仿人类智能的传统人工智能方法(如机器学习)和

从生物系统底层模拟智能的方法,以解决复杂的钢板表面缺陷的自动分类和识别问题。但现有的缺陷自动分类器仅仅对某些具体的应用背景及特定类型的缺陷显示出其有效性。

图5.3 钢板表面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1、图像传感器

2、操作员监视器

3、数字信号预处理

4、缺陷自动分类器

5、图形显示子系统

6、系统主控模块

7、数据分析模块

8、图像管理子系统

9、人机接口部件 10、网络接口部件 11、存储数据库系统 12、质量控制计算机

总体上说,钢板表面缺陷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它收集钢板表面的图像信息,通过对这些图像信息进行处理,提取出这些图像中包含的具体信息,通过这些具体信息来判断钢板表面的缺陷状况,这是光电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中又一应用。

6 X射线无损检测

6.1 X射线检测原理

X射线是一种类似于光、热和无线电波的电磁辐射波,它的特点是波长短(工业X射线探伤中常用的波长范围约在0.1-0.001 nm之间)。由于辐射物质的波长越短,它穿透物质的能力也愈大,所以X射线具有极大的穿透物质的能力,正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X射线检测。

图6.1是一种常见的X射线检测系统的系统构造图,X射线照射到物件上,由于它有极强的穿透能力,所以在下方的探测器可以检测到穿过物件的X射线,通常会形成一幅图像,其图像灰度值与材料、厚度和内部结构密切相关。正是由于通过图像分析可以得到缺

陷的具体形式,从而X射线在物价的内部探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6.1 X射线检测

6.2 X射线检测在铸件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由于铸造方法具有成本低廉、一次成形以及可以制造复杂结构大型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众多领域,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在航空航天制造业中,很多部件也是铸件。为保证产品质量及节省成本,在生产流程的早期阶段及时检测出缺陷是很必要的。无损检测由于可避免材料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成为铸件缺陷检测的首选方法。到目前为止,研究最多且比较有效的方法包括超声波探伤法、X射线透照法和射线层析摄影法。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质量检测标准的提高,对射线检测设备及相关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 X 射线检测,新的研究重点在于不断提高X 射线图像的获取技术,以及发展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使检测过程在高速和真正完全自动化的模式下进行。

一种常用的X射线检测技术在铸件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是X射线图像自动缺陷检测系统。该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试件支撑系统;X射线产生装置;将X射线能量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由于X射线得到的图像的特殊性,相应的获取图像的传感器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非定晶硅或硒传感器阵列的平栅格;另一种则是基于线性二极管的阵列。

图6.2 通过X射线检测技术获取的铸件图片

通过图6.2中的图片,经过后续的图像处理,就可以得到铸件中缺陷类型、位置和大小。

X射线检测系统也是一种机器视觉系统,只是成像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通过简单的光学成像来获取缺陷的图像,而是选择新的成像方式,让一些隐藏在物件内部的缺陷也暴露出来。

7 激光超声检测

激光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高灵敏度测量,但不能通过非透明材料的内部,而超声波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内部质量的检测,因此,用激光激发超声波使之通过被检测试件的内部,再用激光技术来接收这种超声波的信号,把两者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激光超声检测方法,解决常规超声检测难以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超声检测方法比较,激光超声技术具有下列优点:激光超声不需要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测量范围和精度的影响;激光超声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可用于高温环境及腐蚀性强、有放射性等恶劣条件,并可以实现快速扫描,对生产现场快速运动的工件的在线检测;激光超声的盲区小于100微米,可用于测量薄工件。激光超声的频率带宽较常规的换能器宽,具有测量微小缺陷裂纹的能力;激光超声可用于表面几何形状复杂及受限制的空间,如焊缝根部小直径管道等;空间分辨率高,有利于缺陷的精确定位及尺寸量度,并可作为声源应用于理论研究。

7.1 激光超声检测的原理

激光超声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脉冲与物质表面的瞬时热作用,在固体表面产生热特性区,然后利用这种小热层在材料内部向四周热膨胀扩散产生热应力,从而通过这种热应力产生超声波。激光作用在材料上产生两个热特性区:灼烧区、热弹区。

7.1.1 灼烧区

图7.1 大功率激光器产生的超声波

如图7.1所示,在高的能量作用下,物体的温度升高超过了其蒸发温度,原子以高速离开物体表面,产生一个动量,这种产生超声的模式称为热蚀效应。

7.1.2 热弹区

图7.2 小功率激光器产生的超声波

如图7.2所示,当激光器的能量不足在表面上形成腐蚀现象时,在固体表面产生热特性区,从而在物体内部产生应力波即超声波,较低的吸收率下,表面吸收的热量没有超过其融化温度,产生源是一个短暂的膨胀过程,与这个膨胀相关的压力波绝大部分低于弹性范围内,这种模式称为热弹效应。

通常所说的激光超声指的是热弹区,由于用于激励的脉冲激光器与被检测物体表面之间不需要任何机械连接和接触,因此,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潜力和前景。当采用光学方法接收激光束在被检测材料中产生的超声波时,这种方法可以完全实现非接触的超声检测。

7.2 激光超声检测技术

7.2.1 激励用激光器

激光超声系统是一个集光、机、电、算的复杂的检测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超声波的产生与接收。产生超声波的激光器目前主要有:a)Nd:YAG激光器,该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波长是1064nm,激光器的能量为300mJ,发出的激光光斑直径是6.5mm,该激光器激

激光器,该激光器的光脉冲持续时间为70ns,根据制造励出的超声波的脉宽是5ns;b)CO

2

需要,CO2激光束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光斑直径大约5mm左右;c)XeCL(308nm)激光器,激励出的脉宽是40ns,XeCL激光器与CO

激光器有相似的光束形状,光斑直径大约是3mm。

2

在对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检测时,复合材料对这几种波长的激光器有不同的吸收特性和烧蚀阈值,选用Nd:YAG激光器比较常见。

7.2.2 光学接受技术

非接触的超声波接收技术较多,常用的方法有电磁声换能器(EMAT),电容换能器(MSAT)及空气换能器等,但是这些非接触光学探测方法的应用除了各自的局限性(如EMAT 要求被检测样品为导体;ESAT要求样品表面抛光;空气换能器带宽较窄等)之外,其共同的特点是虽然是非接触式的,但相隔距离不能很远(几毫米到几十个毫米),探测灵敏度随样品及换能器间的距离增大而降低。要真正实现远距离的非接触式检测只能采用光学检测技术。非干涉的刀口技术要求样品表面非常光洁,难以用于粗糙表面。所以要想实现远距离的检测,常用光学干涉技术,常用下面两种干涉方法来实现超声波的接收:(1)光外差技术

光外差方法通常用的是迈克逊干涉仪,探测的表面是镜面,图7.3是外差干涉仪的原理图。

图7.3 外差干涉仪示意图

光外差方法对频率的响应受探测器截止频率影响,因此大于探测器截止频率的超声振动应该有补偿措施,用一个机电反馈回路来实现这种补偿效果。外差干涉法对表面的位移敏感,但是却无法消除工业现场各种振动对探测的干扰,此外,这种方法对光点的尺寸大小有非常苛刻的限制,只有光点尺寸达到一个散斑大小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因此光外差方法只能用于实验室条件下光滑表面的超声振动的检测,在外现场检测中常用的是速度干涉仪。

(2)速度干涉仪

速度干涉仪也叫做时间延迟干涉仪,它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而应用的一种光学检测方法,如图7.4所示。

图7.4 激光接收系统原理图

当激光照射在振动物体表面时,根据多普勒频移的原理,发射或散射光的频率发生了变化,变化的频率里加载了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干涉仪把频率的变化转变成光的强度的变化,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手段,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分析信号的特征就可以得到对被检测试件内部的情况。

图7.5 工作原理及输出信号的光强与光频率的关系

速度干涉仪对检测物体表面的速度特别敏感,对微振动有较好的检测能力。这种干涉仪有双光束干涉和多光束干涉,用的较多的是共焦的多光束干涉仪, 也就是F-P干涉仪,它有突出的优于其他干涉仪的特点,图7.5所示是光线在干涉仪的传播路线及输出信号的光强与频率的关系。

图7.6 产生和接收超声的试验装置图

采用图7.6所示的工作系统,用一个调Q Nd:YAG激光器,打在被检测的试件上面,用一个He-Ne激光器在试样另一面来接收产生的超声波,信号的检测取决于携带超声的激光束频率的频移,利用多光束干涉的特点,频率的变化转变成输出光强的变化,从而实现光学方法的超声检测。

结束语

在本文中简单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在机械零部件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包括红外成像技术、机器视觉技术、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和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四者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四种方法都是获取被检样品的“图像”,通过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获取图像中包含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是样品的缺陷信息,四者用到的图像处理技术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X射线检测技术主要是获取部件的内部缺陷,机器视觉技术更多的是获取物品的表面的缺陷情形,而红外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内部缺陷,也可以获取表面缺陷。四者之间的获取图像的方式有一些区别,X射线是通过射线的穿透能力的高低来获取图像,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光传感器来获取物件的光特性,红外成像技术通过物件的红外辐射特性来获取图像。

正是由于光电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性、高精度、高速度等特点,所以在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

参考文献

[1]郭陪源等.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2]钟丽云.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激光杂志,2000.

[3]周金龙.新型光纤光栅技术及其在光通信与光纤传感方面应用的研究[D].厦门大

学,200.

[4]王诣等. 新型光电检测电路的研究与设计[J].光电子技术,2012,32(2):131–136.

[5]朱仁盛,曲波.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J].电气时代,2010(4):111–113.

[6]李志全等.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信号解调技术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5,26(4):36-41.

[7]冯梦云,黄霞青.基于智能光电检测的电路设计[J].科协论坛,2012,(7)

[8]李菲,许近.一种新型DNA自组装磁珠光电检测系统及其在DNA计算机研制中的应用[J].计算机学报.2013,36(9)

[9]杜丽婷,刘松平.激光超声检测技术[J].无损探伤.2011.35(5):1-4.

[10]杨立峰,王亚非.激光在超声检测中的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

展.2006.43(2):29-32.

[11]孙丽娜,原培新.X射线安检设备中探测技术研究[J].中国测试技

术,2006,32(3):20-23.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完整版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现代企业中机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机械设备管理的概述 设备管理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设备管理,合理地选择设备,正确地使用设备,精心保养、修理设备,使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机械设备管理的条件 一个工业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对机械设备的加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订立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是管理设备的前提条件。 1.3加强设备管理与效益的关系

1.3.1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企业使用设备情况来看,加强设备管理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相结合,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1.3.2 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1.3.3 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减小设备的维修率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基础上,设备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设备之间的磨损次数,来更好地管理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工作效益。 2.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的基础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管、用、修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操作工人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是保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积极的预防工作。设备的保养是设备运行的客观要求,马克思说:“机器

设施管理论文(FM)

智能化与信息化下的设施管理 常说设施管理是支持核心业务的,但不代表“非核心业务”就不重要。我认为设施管理应该像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门一样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直接对总裁负责。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提到FM想到的都是运营时候的事,但我个人认为FM团队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期就应该加入其中,从设施管理角度提出观点优化设计,让我们的设计更“人性化”,考虑更多影响运营的设计因素,比如电梯台数、安装生产机械时可能与建筑物的一些“软碰撞”。从而使我们以后的管理更加方便,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和困难。在当今智能化、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下,设施管理技术方法也面临着改革。在本报告中我将把李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和通过对《设施管理概论》的阅读结合自己的专业,重点在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机电设备管理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不成熟的观点。 一、BIM技术、ARCHIBUS助力FM BIM正改变着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但同时我认为它也在改变建筑的运营和维护方式。以前段时间李老师提到的“上海中心项目”为例,其实当时我也在思考:建筑面积这么大的摩天大楼,怎样才能保证每天安全有条理地运行呢?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是“数据”流通。设施管理者将BIM作为数据库来存储设施的几何形状以及材料的耐

火等级、材料的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每天运营情况、能源消耗等数字信息。BIM的诞生为FM提供了很多更为方便、完善的解决方案。我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一些想法举几个例子。 1、紧急情况解决方案:比如火灾。设施管理者可以运用BIM模型快速地位火灾源,为消防官兵精确提供火源位置;同时模拟最快的逃生路线,将路线所经过的安全出口标识灯点亮,错误路线的安全灯熄灭,确保零伤亡。 2、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把在设计、施工、运营时收集下来的数据运用在维护、拆除过程中。使在维护时有很强的针对性,一针见血解决问题;拆除爆破时根据积累下来的数据制定最优化的方案。 关于ARCHIBUS,听说学校实验室也好像引进了这一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我知道的还有IBM和BIG。最开始接触是在曹吉鸣老师的书上,李老师也提过。我感觉ACHIBUS与BIM有异曲同工之妙:BIM把建筑、结构、机电等全专业结合在了一起,而ACHIBUS把不动产、设备、人、数据结合到了一个平台,真正形成了建筑集成管理系统。正是这些智能高效、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和软件,才让我们将建筑内各种复杂的设施系统连接起来,更好的支持核心业务。 二、机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机电是我专业当中的一个方向。我认为在一座建筑当中机电设施的维护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机电系统本身很复杂,包括管线结构、机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2 指导教师:黄立明 学号: 0811110206 姓名:高萍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摘要 (3) 一.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调研及规划 (3) 1.1 项目系统的背景分析 (3) 1.2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 (3) 1.3 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进程 (4) 1.4 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4) 1.4.1系统规划任务 (4) 1.4.2系统规划原则 (4) 1.4.3采用企业系统规划法对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进行系统规划 (5) 1.4.3.1 准备工作 (5) 1.4.3.2定义企业过程 (5) 1.4.3.3定义数据类 (6) 1.4.3.4绘制UC矩阵图 (7)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8) 2.1.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概况 (8) 2.1.1毕业论文管理的目标与战略 (8) 2.2拟建的信息系统 (8) 2.2.1简要说明 (8) 2.2.2对组织的意义和影响 (9) 2.3经济可行性 (9) 2.4技术可行性 (9) 2.5社会可行性分析 (9) 2.6可行性分析结果 (10)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结构化分析建模 (10) 3.1组织结构分析 (10) 3.2业务流程分析 (11) 3.3数据流程分析 (11) 四.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13) 4.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业务主要包括 (13) 4.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13) 4.3代码设计 (14) 4.4,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15) 4.4.1输入设计 (15) 4.4.2输出设计 (15) 4.5 数据库设计 (15) 4.5.1需求分析 (15) 4.5.2数据库文件设计 (16) 4.5.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7) 五.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实施 (18) 5.1 开发环境 (18) 5.2 调试与测试过程 (19)

现代设备管理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现代设备管理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胡友林学号:1101020133 专业:11工业工程 论文题目:光电检测技术在无损探伤中的应用 指导教师:周建中 教师评价: 论文选题符合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考核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作者阅读较广泛,参考文献较充 足。很好□较好□一般□尚可□差□ 论文观点正确,结构较合理,层次较清晰,逻辑性强,论述较全面,工作量较充实,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 意义。很好□较好□一般□尚可□差□ 该生平时学习较认真,善于思考,到课率高,不迟到早退。文章语言表达较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体现了较 好的学风。很好□较好□一般□尚可□差□ 签名: 20 年月

目录 1 引言 (1) 2 光电检测技术简介 (2) 3 光电检测技术与无损检测 (2) 3.1 光电检测技术原理 (2) 3.2 光电检测技术的现状 (3) 3.3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4) 3.4 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5) 4 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6) 4.1 红外成像原理 (6) 4.2 焊接缺陷的检测 (7) 5 机器视觉技术与无损检测 (8) 5.1 机器视觉技术概述 (8) 5.2 机器视觉技术在钢板缺陷监测中的应用 (9) 6 X射线无损检测 (10) 6.1 X射线检测原理 (10) 6.2 X射线检测在铸件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11) 7 激光超声检测 (12) 7.1 激光超声检测的原理 (12) 7.1.1 灼烧区 (13) 7.1.2 热弹区 (13) 7.2 激光超声检测技术 (14) 7.2.1 激励用激光器 (14) 7.2.2 光学接受技术 (14)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冠唐设备管理系统 设计方案 成都冠唐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8月 目录 一,工程背景错误!未指定书签。 企业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传统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施设备管理系统的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 需求要点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系统设计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总体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技术基础错误!未指定书签。 系统安全错误!未指定书签。 管理权限划分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功能模块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设备信息错误!未指定书签。 设备台帐错误!未指定书签。 维修保养计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维修保养记录错误!未指定书签。 维修经验库错误!未指定书签。 设备申购错误!未指定书签。 设备调拨错误!未指定书签。 设备报废错误!未指定书签。 备品配件信息管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文档管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设备工作日报表错误!未指定书签。 每日工作提示错误!未指定书签。 维修统计和趋势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信息导入接口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系统部署错误!未指定书签。 、网络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硬件要求建议错误!未指定书签。 、软件环境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系统实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工程背景 传统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信息零散,缺乏长期,完整的信息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记录在纸质介质和分散在不同的Excel,Word文档中,各个分公司的信息提交后,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工作量大,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无法保证; (2)缺少科学手段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评估; 设备管理工作的改进由于缺少历史数据的支持,更多的依靠个人经验判断,无法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建议; (3)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管理难度较大 每个分公司均管理着大量的设备,每个设备的不同部件均有定期的检修和保养工作,由于信息量较大,计划的整理和安排消耗了相关人员大量时间,并且可能存在计划执行延误。同时,如何达到最优的设备使用效率,合理安排维修保养人员的工作量也是传统管理模式中经常不能处理的问题。 (4)信息缺乏综合分析,利用率低 设备的历史变更记录,历史维修记录,历史文档等各种动态信息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在日常管理中,尽管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登记,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平台,这类动态信息的后期利用率低,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对设备管理工作改进的指导作用。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毕业设计论文

┊┊┊┊┊┊┊┊┊┊┊┊┊装┊┊┊┊┊订┊┊┊┊┊线┊┊┊┊┊┊┊┊┊┊┊┊┊ 1引言 1.1背景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和单机方式管理科研、办公、会议记录等信息。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成本高和存储量小,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冗余文件和数据,要从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获取需要的信息时,查找工作十分繁重;单机管理方式虽然克服了人工管理方式的一些缺陷,如可以按时间、内容、关键字等进行检索,但该方式还存在一些其它方面的缺点,如灵活性差、数据库安全性受到限制、应用程序不能分布式使用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办公已经走入各行各业各阶层,传统的人工或单机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为了树立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应对日益加快的科技工作节奏,使高校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自主开发一个旨在实现高校在校园网上提供办公信息管理服务,开展网上信息管理活动,推行新的管理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网上信息的共享和协同管理。 1.2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同时将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及各级管理人员融为一体,最终为某个组织整体的管理与决策服务,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在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即利用现代管理的决策和支持。 1.2.2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信息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为适应数据处理需求的迅速提高,满足各类信息系统对数据管理的要求,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方法针对事物处理中大量数据管理需求。我国自从80年代上半期,国家计委统计局计算中心在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中使用了数据库管理技术以来,随着微机管理系统的推广,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逐渐展露头脚,但是由于起步晚的原因以及当代技术的占有独享性质,导致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发展迅速但是发展规模普遍都是中小型方向而且运作机制还很不完善。

物业管理的设施设备管理论文

物业管理的设施设备管 理论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论小区物业管理的设施设备管理摘要:从一个物业管理者的眼光出发,指出了物业管理中的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高层楼宇的出现,是人类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近年来,各种用途的高层楼宇在全国各地迅速崛起,与此同时,高层楼宇的物业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地摆在了人们面前。中国当前许多高层楼宇多为出租和出售两种类型,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楼宇。其特点为: 1.高层综合楼高度高、层数多,功能复杂,人口稠密,管理复杂。要管理好高层综合楼,确保大楼各部分正常运作,确保楼内使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任务十分艰巨。 2.高层综合楼宇设施设备多,结构复杂,管理起点高,对物业管理队伍的素质要求高。高层综合楼设有中央空调系统,上水排水、排污系统,高低压供电系统,煤气供应系统,电梯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保安、消防自动化系统等,因此,物业管理公司需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方法,对大楼各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和管理,保证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转。 3.房屋建筑主体的维修管理。物业管理应定期掌握房屋的基本情况,对大楼的露面、楼道等房屋进行经常的维修、养护和管理,使建筑物保持完好、整洁和美观;对大楼的房屋装修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大楼不因装修而影响危及他人安全。为此大楼价值,创造增值潜力。

4.大楼各系统设施设备的管理。物业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大楼的供电、供水及排水、电梯、消防、中央空调、公共照明等公用设施进行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施设备完好的运行状态。 设施设备管理是一门发展中的应用科学,它包括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物业设施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目的,从业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设施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树立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思想,结合物业设施的特征和具体实践,完善科学的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推广先进的设施设备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手段,以促进物业管理供水的设施设备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一.的重要性 现代物业的价值不但取决于坐落位置、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室内外装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配备设施的品质性能、系统结构和运行状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入,物业对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需求和依赖深度越来越高,设施设备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事实上,设施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物业管理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归纳其功效与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系到声誉和生存 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保障房屋使用安全,保持和提高房屋设施的完好程度与使用功能及物业的保值、升值,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声誉乃至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物业设施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人们能安心方便地生活和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则被认

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设备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021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总学时:60 学分: 3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分类及前期管理,计划、润滑、备件等管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修理、更新改造、技术经济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等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设备现代化管理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设备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2)掌握设备前期管理、资产管理、润滑管理、状态管理、备件管理等知识。 (3)掌握设备使用与维护的标准、制度、管理等知识。 (4)掌握设备修理基本知识、修理计划、定额等知识。 (5)掌握设备的更新改造技术知识。 (6)掌握动力设备和能源管理知识。 (7)了解现代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应用及国外设备管理简况。 2.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设备前期管理、资产管理、润滑管理、状态管理、备件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具备设备修理计划编制、实施、验收及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 (3)初步具备动力设备运行、维护、修理能力,树立节约能源思想,具备节能管理能力。 (4)具有设备管理工作中某一个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 (5)初步具备和机械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共同解决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独立思考的思想作风。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风气,系统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品质,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4)培养不怕困难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 (5)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设计

电气设备管理系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分类号:TP311 单位代码: 10422 密级:学号: Z0843048411 电气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DESIGN OF ELCTRIC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姓名董建政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史清华副教授 2009年10月10日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1) 1.1背景研究 (1) 1.1.1行业背景 (1) 1.1.2时代背景 (1) 1.1.3企业背景 (2) 1.2 现状调查 (2)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3.1研究目的 (3) 1.3.2研究意义 (3)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4)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4)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设备管理理论 (6) 2.2 电厂设备管理特点 (7) 2.3 设备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7) 2.3.1建立电气队统一的班组管理平台 (7) 2.3.2 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8) 2.3.3建立设备基础与运行的信息化管理 (8) 2.4 系统的业务模型 (8) 2.5系统的用户管理 (9) 2.6系统业务流程 (10) 2.7功能性需求分析 (11) 2.8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13) 第3章系统的架构设计 (16) 3.1系统的软件结构 (16) 3.2设计目标 (17) 3.3设计模式 (18) 3.4系统的物理架构 (18) 3.5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19) 3.5.1班组管理 (20) 3.5.2设备管理 (21) 3.5.3技术管理 (21) 3.5.4系统管理 (21) 第4章系统详细设计 (22) 4.1电气车间班组业务处理设计 (22) 4.2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23) 4.3系统中间层的分析与设计 (25) 4.3.1业务类实现 (25) 4.3.2系统通用类设计 (25) 4.3.3数据持久层设计 (26)

操作系统实验 设备管理汇总

操作系统实验 名称实验六设备管理 姓名 专业 学号 日期 2015年12月01日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设备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2.掌握独占设备的分配、回收等主要算法的原理并编程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在Windows系统中,编写程序实现对独占设备的分配和回收的模拟,该程序中包括:建立设备类表和设备表、分配设备和回收设备的函数。 三、实验原理 1.独占设备的分配、回收等主要算法的原理。 为了提高操作系统的可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现代操作系统中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设备独立性,又叫做设备无关性。设备独立性的含义是: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 为了实现独占设备的分配,系统设置数据表格的方式也不相同,在实验中只要设计合理即可。这里仅仅是一种方案,采用设备类表和设备表。 (1)数据结构 操作系统设置“设备分配表”,用来记录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独占设备类型、台数以及分配情况。设备分配表可由“设备类表”和“设备表”两部分组成,如下 设备类表设备表 控制器表通道表 设备队列队首指针。凡因请求本设备而未得到满足的进程,其PCB都应按照一定的策略排成一个队列,称该队列为设备请求队列或简称设备队列。其队首指针指向队首PCB。在有的系统中还设置了队尾指针。 设备状态。当设备自身正处于使用状态时,应将设备的忙/闲标志置“1”。若与该设备相连接的控制器或通道正忙,也不能启动该设备,此时则应将设备的等待标志置“1”。

与设备连接的控制器表指针。该指针指向该设备所连接的控制器的控制表。在设备到主机之间具有多条通路的情况下,一个设备将与多个控制器相连接。此时,在DCT中还应设置多个控制器表指针。 (2)设备分配 1)当进程申请某类设备时,系统先查“设备类表”。 2)如果该类设备的现存台数可以满足申请要求,则从该类设备的“设备表”始址开始依次查该类设备在设备表中的登记项,找出“未分配”的设备分配给进程。 3)分配后要修改设备类表中的现存台数,把分配给进程的设备标志改为“已分配”且填上占用设备的进程名。 4)然后,把设备的绝对号与相对号的对应关系通知用户,以便用户在分配到的设备上装上存储介质。 (3)设备回收 当进程执行结束撤离时应归还所占设备,系统根据进程名查设备表,找出进程占用设备的登记栏,把标志修改为“未分配”,清除进程名。同时把回收的设备台数加到设备类表中的现存台数中。 设备分配程序的改进 增加设备的独立性:为了获得设备的独立性,进程应使用逻辑设备名I/O。这样,系统首先从SDT中找出第一个该类设备的DCT。若该设备忙,又查找第二个该类设备的DCT,仅当所有该类设备都忙时,才把进程挂在该类设备的等待队列上,而只要有一个该类设备可用,系统便进一歩计算分配该设备的安全性。 四、程序流程图

信息管理学院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信息管理学院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吴锦斌 院 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计算机111(海外班) 学 号: 110704123 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 陈志辉 ________ 职称(或学位): 副教授 _____________ 2015年 5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声明 本人指导的______________ 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大小、难 度适当,且符合该同学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人在指导过程中,通过网上文献搜索及文献比对等方式,对其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抄袭现象,特此声明。

指导教师签名:

目录 1 绪论 (2) 1.1 研究现状 (2) 1.2 设计目标 (2) 2 开发环境介绍 (2) 2.1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428732.html, 框架 (2) 2.2 B/S 框架 (3) 2.3 数据库技术 (3) 2.4 互联网信息服务 (3) 3 系统总体设计 (3) 3.1 可行性分析 (3) 3.2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4)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 3.4 数据库逻辑设计 (5) 4 系统详细设计 (8) 4.1 数据库详细设计 (8) 4.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2) 5 系统运行环境 (18) 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设备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源码)

目录 前言―――――――――――――――――――――――摘要―――――――――――――――――――――――第一章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章系统设计 2.1系统方案确定 2.2系统功能实现 第三章怎样开发一个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3.1 编程环境的选择

3.2 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3.3 二者的结合(DBA) 第四章 Visual basic下的控件所实现的功能 4.1实现菜单选项 4.2 实现工具栏 4.3 帮助 第五章系统总体规划 5.1 系统功能 5.2 流程图 第六章系统具体实现 6.1 用户界面的实现 6.2 数据库的实现 第七章结束语 第八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程序源代码、各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 --------------前言--------------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设备的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论文主要介绍的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大领域,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固定管理系统亦是如此。以往设备员由于缺乏适当的软件而给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本论文所介绍的便是一个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方便在设备安排和设备管理信息上的工作任务。 该系统适用于普通设备的管理,在使用上力求操作容易,界面美观,另外,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可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进行软件升级。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做到模块化分析、模块化设计和代码编写的模块化。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设备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信息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摘要--------------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出入库管理模块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0X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X年X月XX日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出入库管理模块 XXX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设备入库、领用、报废、丢失、损坏、维修、调拨登记、例行统计报表,并对每个流程进行了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描述。 本系统的开发采用B/S模式,以微软的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平台,实现了三层架构(即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用户界面层)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该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以设计模式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实现后,降低了层次之间、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解决了重复开发、代码重用率低、功能模块移植工作量大等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关键词:设计模式;AJAX;水晶报表;设备管理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WEI Qiang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cademy,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k flow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 detail: equipment storage,recipients, discard, lost, damaged, maintenance, allocation of registration, routine statistical reports. And the preliminary design and detail design of each of process are also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uses B/S (Browser/Server) mode and Microsoft's Visual Studio 2008 as development platform to achieve a three-tier system (that is, business logic tier, data access layer, user interface layer)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achiev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in design patterns, the coupling was greatly reduced between the layers and between the modules. It solved the repeated development, the low code reusable rate, heavy workload of functional module transplantation problems and so on, and increased system stability, expansibility, reusability and maintenance. Key Words: Design Patterns;AJAX;Crystal Report;Equipment Management

企业设备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目前的公司企业,对于大型电气设备的使用十分频繁,对于大型设备的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开发这样一套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本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发设计的,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信息容量大、处理逻辑问题强、功能强大的优势,从企业管理特别是查询与决策信息的管理需求出发,针对性强,功能齐备,旨在通过帮助该企业物资管理实现信息化,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SQL Server 2000和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词:Visual Basic6.0,控件、窗体、SQL Server数据库、设备管理信息

Abstract Now company's enterprise,for the use of large scale electronic equipment, 10 scale downs are numerous ,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scale equipment also becomes 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 cannot or the part that is short of. Therefore develop so a set of software to become very necessary matter. Th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actual need development design that aims at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of, making use of the calculator operation speed quick,the saving information have great capacity, the processing logic problem is strong,strong advantage of function,from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 to search especially with the decision information of management need set out, the function is ready, the aim is passing to help that business enterprise supplies management realization information-based,with the exaltation the efficiency that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 Through analysis,we use the SQL Server 2000 and the Visual Basic development tool of the company of Microsoft, making use of various development tool that faces to the object of what it provide,particularly is this ability of the data window way is convenient and simple and direct to manipulate the database of intelligence turn the object, build up the system application prototype in the in a short time first,then,start the prototype system to carry on the need Iteration,generation to the beginning、revise and improve continuously, until formation the customer is satisfied and can go the system. Key words:Visual Basic6.0, controls, the window, the SQL Server database、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现代设备维护论文

关于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及管理的综合研究 摘要:对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及特点和优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总体思路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对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做了分析和见解。 关键词:运行检修;直流系统;故障;设备管理 Research on the stat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ndition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equi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re analyzed, and the general idea is also described. And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job analysis and insights. Keyword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C system; fault; equipment management 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性能与质量也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依然使用传统模式下的检修管理,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契合。状态检修的提出为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一、状态检修的定义及发展过程 状态检修就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缺陷情况,通过比较分析确定设备的健康状况,从而来安排检修计划,实施设备检修。运行状态和缺陷情况是重要的信息,它要通过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来获取。状态监测是状态检修的基础,而对监测结果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应用则是状态检修得以实现的保证。与状态检修密切相关,能直接提高状态检修工作质量的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设备寿命管理与预测技术;设备可靠性分析技术;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健康状况是通过对设备进行纵向(历史和现状)、横向(同类设备的运行状况)信息的比较分析得出的。这样再制定出合理的检修计划,这就是状态检修实现的方法。 态检修始于1970年,由美国杜邦公司I.D.Quinn首先倡议。状态检修是当前耗费最低、技术最先进的维修制度,它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优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但由于状态检修需要监测的内容多,投资大,并存在一定的风险,要能熟练地运用于设备维修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电气设备的检修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故障检修-计划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检修又称事后检修,是一种最早的检修方式,即在故障发生后再进行检查修理。这种检修方法有很多弊端,它是一种被动工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

操作系统实验六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课程报告 实验六设备管理 学号 姓名 班级 教师 华侨大学电子工程系

实验目的 1、理解设备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2、掌握独占设备的分配、回收等主要算法的原理并编程实现。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1、在Windows系统中,编写程序实现对独占设备的分配和回收的模拟,该程序中包括: 建立设备类表和设备表、分配设备和回收设备的函数。 实验报告内容 1、独占设备的分配、回收等主要算法的原理。 为了提高操作系统的可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现代操作系统中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设备独立性,又叫做设备无关性。设备独立性的含义是: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为了实现独占设备的分配,系统设置数据表格的方式也不相同,在实验中只要设计合理即可。这里仅仅是一种方案,采用设备类表和设备表。 (1)数据结构 操作系统设置“设备分配表”,用来记录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独占设备类型、台数以及分配情况。设备分配表可由“设备类表”和“设备表”两部分组成,如下图:(2)设备分配 当进程申请某类设备时,系统先查“设备类表”如果该类设备的现存台数可以满足申请要求,则从该类设备的“设备表”始址开始依次查该类设备在设备表中的登记项,找出“未

分配”的设备分配给进程。分配后要修改设备类表中的现存台数,把分配给进程的设备标志改为“已分配”且填上占用设备的进程名。然后,把设备的绝对号与相对号的对应关系通知用户,以便用户在分配到的设备上装上存储介质。 (3)设备回收 当进程执行结束撤离时应归还所占设备,系统根据进程名查设备表,找出进程占用设备的登记栏,把标志修改为“未分配”,清除进程名。同时把回收的设备台数加到设备类表中的现存台数中。 2、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设备分配: 设备回收: 3、程序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false 0 #define true 1

毕业论文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实现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名称:设备治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写作时刻: 2011年 04月 10日

设备治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在现代化大型企业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中,设备治理信息系统被看作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设备治理的各项制度、流程涉及的点多面广,而且作为企业从生产、市场、成本、物料、人事治理到设备治理的全过程计算机治理中的最后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本次毕业设计任务是通过开发企业设备治理系统,学习用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基于C/S的数据库系统。采纳Visual

Studio 2005和SQL Server等软件为开发工具。系统设计通过对设备信息采集的流程和传统治理方法进行分析,按照数据库设计原则设计出达到第三范式的的各数据表,在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中采纳SQL Server实现数据库的治理,完成对数据库中表的差不多操作。使用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实现设备信息治理、辅助表治理、组织治理、关系转化治理、数据导入导出、数据传送、数据维护、信息查询、打印等要紧功能模块。同时本系统依旧用了Office 办公软件,实现对各类表格信息以Word形式导出以及把Word文档中的数据导入系统中的功能。 在指导老师的关心下,差不多差不多上成功地实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使得设计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实现一般数据库的治理。 关键词:设备治理系统;Client/Server模式;数据库;Visual Studio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BSTRACT In modernized large-scal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based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equipment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is not merely because every system , equipment of management, points that procedure involve many piece wide, and is regarded as enterprises from production , market , cost , supplies , personnel management to the last r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computer management of management of the equipment, concern the synthesized competitiveness that enterprises are in the market directly.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ask management system i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equipment, learn to use Visual Studio 2005 to develop database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C / S. Use Visual Studio 2005 and SQL Server and other software as development tools. System design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devices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