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夏辉辉:新课改中的成长与感悟

——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成长与感悟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夏辉辉(523128)

从2004年秋季走来,我感受到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对自己的巨大冲击。在其中,我重新审视教材、重构课堂,反复体味着历史学科给自己带来的智慧,努力践行课改理念。

一、教材风景

1、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我这里的“教材”是指教科书。传统的观点认为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而新课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

“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

”,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

例如,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目的内容,我们对四个版本的选材与谋篇进行比较可以感受课标与教材的距离:

人教版和大象版:列举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岳麓版: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动与变化,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来展开,特别突出了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

人民版:把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阐述了法律制度、选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

人教版和大象版列举了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政治

制度的演变,两版教材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思路,即从机构与官职的变化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两个版本都讲究完整性与条理性,结构严谨,大象版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人教版和大象版对这一专题的解读着力于政治制度史,在列举的基础上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岳麓版同样抓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两条主线,落笔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制度的系列活动与变化,把这一时期

的制度演变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领域中去。教材内容以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方面以典型历史事件的冲突与斗争中阐述制度的变化,例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这些冲突既是变化的原因,又是变化的结果;另一方以典型历史人物为核心,如汉武帝、宋太祖,阐述重大历史人物对制度演变的作用,制度变更则是斗争与冲突的结果。人民版则不局囿于列举制度,也没有两条线索的清晰描述,而把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围绕这一特点,阐述了法律制度、选官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其法律制度主要以秦为例,选官制度从先秦谈起,而中央官制度的变化明清之前的历史只讲到了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以元明清的行省制为代表。

这些教材的编写给我们以启示,新课程中的教材是学生历史的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

2、要用好新教材

教材对于我们来说,曾经是圣旨,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应付高考,这样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教学僵化的重要原因。但在新课程体系下这样的观念需要改变了,

华南师大黄牧航教授曾经谈到,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该以课程为中心,高考趋向考查内容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广东高考试题200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题和“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

”题都反映了这一趋势。但是,面对一标多本下的新教材,我们该如何上课?以哪一本教材为主?抑或四个版本的教材一一比较对照?是“教教材”还是

“用教材教”?

从上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既然专家和学者们都在

创造性地演绎着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那么一线教师还要墨守陈规地引导学生划那些被反复演绎过的教材吗?正

如钟启泉教授所云:“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因此它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启发性的,这也正是它的优点。”所以,新课标不只是给教材编写者留下了解读与创作的空间,更给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

例如,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中,各大版本都有不同取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对材料有所取舍,否则阅遍四大版本,将无所适从,造成飞花乱眼的局面。我做了如下设计:

课题:一个官职的变化——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第3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共同阐述了从汉到元到明清,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并且体现了其发展的阶段性,即宋代以前以中央与地方斗争为主,宋代以后,君权与相权斗争突现。

理解与分析:

(1)教材的继承性: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中央官职的演变,专制皇权的强化,与以前的高三复习在内容上是一致的。(2)教材的新特点:

第一,集中以宰相地位的变化为线索,便于学生理解,符合认知特点,具有强烈的新课程气息;

第二,专制皇权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国家发展、还包括社会结构、人们的心理,民主意识等方面的因素。

难点:如何理清线索;枯燥的官职史如何变得生动;对其影响的讨论如何深化。

设计思路:《一个官职的变化——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探索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的演变,通过学生动手绘制图表、课堂讨论等方法,运用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文学作品形象,以宰相这个职位人数多少、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产生途径

及废除来说明皇权的不断加强,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3、学会驾驭新教材

面临新课程改革挑战最大的是一线教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理念和习惯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显得潺弱无力。过去,老教师对新教师说的第一番话里,最常有的就是:“通过一轮教学把教材滚熟,以后就轻松了。”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

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面对新课标与多版新教材,只有打下深厚的史学学术功底和历史教育功底才能做一个

新时代合格的历史教师,例如笔者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中,翻阅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钱穆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以及其他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大量专业书籍的阅读会使教师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底气。只有这样才能吃透课标、领悟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才能面对各种教材的不同说法而不慌张忙乱,才能真正地从飞花乱眼做到从容应对,感受到新课

改所带来的异彩纷呈。

4、学会教材的比较

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注意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和不同学科教材的联系。其实,各版本的教材都体现了编写专家的思想,也反映了历史的多姿多彩,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发现特点,有助于全面理解课标精神。比例,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目,各版教材表述各不相同,人教版第1课为《“百家争鸣”

和儒家的形成》;岳麓版第1课为《孔子与老子》,第2课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通过这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岳麓版注重了时序,春秋时期只是百家争鸣的发端,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实际上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第2课对诸子百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又如,我们把新课标政治教材与历史教材进行比较,也会发现其中的区别点与联系点,在教学中可以互相渗透。比如,高中新课标政治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包括“神奇的货币”、“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包含“怎样花钱”、“如何挣钱”、“如何管钱”等基础经济常识;而历史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而包含了货币的产生、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对外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对中国的冲击,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等,这

些内容包含了“人为什么要这样花钱”、“花钱与挣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家怎样管钱?”等宏观经济常识。这样的比较有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小到大理解“经济”这一抽象而又无处不在的概念。

分享:

1、你认为新旧教材有何不同?

2、面对专题史教材编写方式,我们该如何应对?

二、课堂岁月

1、努力把握三维目标

关于三维目标,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曾这样描述:“知识与技能”是教学最基础的、直接的认知生成目标。有新的思想,就是建构主义的知识与技能的生成,特别强调了学生已有的经验。“过程与方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提法,强调了能力的核心是“方法”,就历史学科来说,是思想方法,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另外,强调了必须有一种经历与经验,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习得这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大进步,如果说,前两个目标还是“工具主义”的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强调“育人”,是认知的人格目标。

课堂的是否有效以是否完成三维目标为依据,没有目标的课

堂无异于浪费光阴,为此,我逐渐发现在三维目标的撰写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一一研究有利于理解三维目标与传统目标的不同。

案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诊断]:本案例中把教学目标的主体定为教师而不是学生,而且存在语句不太通顺的毛病,同时情感目标过于宏大而空洞。王小明博士著的《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一书中,这样提出:教学目标规定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预期经过教学后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教学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发展的结果。教学目标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

[对诊下药]:建议修改为: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所宏扬的民主科学的精神,认识民主与科学是社会进步的两大车轮。案例二:

[知识与能力]: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诊断]:本案例是把内容当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当有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动词——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描述学习行为。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学习水平——学生学习结果的程度,或最低标准(从准确、速度、质量确定)

就知识与能力而言,应该用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等行为动词来描述。

[对诊下药]:加上相应的行为动词

案例三: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运用和处理有关的历史数据,会从各种形式的数据表格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在学习的过程注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诊断]: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混淆,历史课堂上每堂课都在培养这些能力,课堂目标要写出具体的依托,并具体描述到

达哪一步。“教学目标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学生已掌握的能力就不是初学目标,而应是巩固和运用。

[对诊下药]:依托本课具体的图表培养、形成、运用、巩固某技能或方法。

案例四:

[编写目标]

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和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探讨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理解。

2、能力目标:立足教材,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分析和提取能力;通过师生对话,自主协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诊断]:“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

”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混淆并列,能力目标是教学目标下的一个分支;主体教师而不是学生。

[对诊下药]:重新调整层次。

案例五:

[过程与方法]:讨论、提问、总结、讲述(具体见教学过程)[诊断]:这是教学方法但不是教学目标下的“过程与方法”。王小明博士提出“教学目标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那么,把“过程与方法

”作为一个目标,其实质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可以习得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应该是学生可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哪些“会学”的本领。

2、构建新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只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历史课堂中的求真求善求美便会吸引学生的目光。历史知识本身和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具有生命性的,鲜活的历史需要这些活蹦乱跳的年轻的生命来感受、理解、认识,因此,学习历史知识的课堂也必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基于这一认识,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课堂风格——我的课堂总是鲜活的,它有着充分的准备与预设,但绝不预设所有答案;我的课堂力求平等,这种平等是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智慧;我的课堂力图找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点,在“历史上的今天”、“今天我来上课”、“时事辨析”、“组际辩论

”等形式中,我引导学生学会在历史中看现实、在现实中寻找历史,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坚持与包容;我的课堂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没有情

感就没有历史,从唱国歌讲“生活处处皆爱国

”,从五四精神讲“和平时代如何爱国”,从文天祥与岳飞讲“爱怎样的国”,从中日关系讲“爱国之古与今”。

(1)构建生命化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

化过程。

案例一:人教版的必修Ⅰ《经济体制改革》

教师: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呢?(先出示经济体制的定义让学生阅读,再出示经济体制改革〈实质〉的定义)

教师: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实际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教师:大家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那为什么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呢?

教师:下面我们就先来探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案例二:岳麓版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阅读材料:《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敢为人先的昨天: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许多人外出讨饭。同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秘密聚会,冒着生命危险,签订生死契约,决定分田单干并包产(包干)到户。一

年后,粮食不仅没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

请同学们思考:请大家联系上节课所学的人民公社等知识,说说27年前,小岗农民为什么会“冒死”分田单干、包产到户?这一做法后来被命名为什么制度?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大增?

对比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二中,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情境、所设问题比较符合学生思维实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一中由于概念太多显得生硬、枯燥。(2)构建生命化课堂,要创设积极的问题与场景,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没有情景就没有历史,要努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神入历史。历史课堂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

笔者在讲授《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时,设计了《雅典公民帕帕迪的政治生活》,这一课讲述的历史年代久远,概念生疏,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储备极为匮乏,一个小小的

“帕帕迪”似有四两面三刀拨千斤之力,所有艰涩生疏的概念都随着“帕帕迪的一天”得到了

解读。帕帕迪这个人物不只是雅典农民的一个简单还原,从他一天的政治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奴隶制度下雅典公民的平等,看到了2000多年前雅典人的伟大智慧和海洋文明的

独特魅力,也看到了哲人苏格拉底的勇敢与无奈,从而引发出我们对人类政治文明永恒的思考!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创设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得课堂变得鲜活。比如深圳唐云波老师在上《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中设计了“二毛”这一活泼可爱的形象,以“经济权益损失调查委员会”、“市场调查员”等形式展开对本课的学习,收到了过目难忘的奇功;还有的老师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引用了巴金文学作品《家》中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思想的剧烈变革。

有的老师对创设课堂情景感到困惑,认为这是一种“虚构”。“历史不能假设,但需要用假设来进行研究”。虚构是以真实的存在为基础——一种超越时空的真实。如果我们再将“虚构”故事背后蕴涵的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未来文明的警醒和对现实行为的反省考虑进去的话,谁又可以否认其教育意义的真实性呢!

(3)构建生命化课堂,要正确理解课堂师生定位,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予以指导和调控。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尤其要正确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

“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恰到

好处地进行点拨,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提供启示“阶梯”,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发展平台。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教师不应以知识的传授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探求体验。

案例一:初中历史课《元帝国拓展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师在讲元统一后,提问了一个女学生:“元统一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是元统治者,你该怎么办?”学生说:“最大的问题是民族问题,如果是我的话,我要实行民族平等,让蒙古贵族与汉人平起平坐,要不然,汉人容易造反!”回答得多好!学生一下就意识到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原,最大的问题是民族矛盾问题,而且她以现代平等的观点来谈“我作为元统治者的措施”,非常难能可贵,现在关键就看教师怎么引导了。很遗憾地,教师想要学生回答的不是这个,教师自说自话的谈到:“当时元统治者遇到的最大困难一是地大,二是人多,由些而产生了行省制……”听到这儿,我翻回去看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看来的确受到了挑战,而且在挑战中,明显是旧观念站了上锋,本来教师可以就这个女学

生的回答,引出民族问题,也就是课标中要求的“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这样才是一个生成性课堂,而不是教学设计演示剧。

我们提出师生的合作互动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无轨电车”。

案例二:

学生:“老师,如果我是琦善或者其他大官,我肯定也会选择早日签约,我们教材已经很详细分析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既然必败还打什么呢?要打要杀看起来是爱国,其实一是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没认清敌我力量悬殊我方必败的形势;二者您成了民族英雄遭战火之殃的是老百姓;三你这样打下去,给英国造成的损失越大,他们要求的赔偿必然越多,而且他们为了惩戒你的抵抗,肯定更好增加赔偿索取。”老师反问他“不誓死抵抗,就签订卖国条约,那我们民族的尊严呢?我们的国家权益呢?”那学生接着说“对,民族的尊严很重要,可是有时为了国家长远利益需要我们必须忍辱负重,勾践就是这方面最好的典范……”

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引导得不好,就会出现偏差。我们鼓励假设,但不能乱假设,我们的老师由于理论学习和思考的缺失,看不出问题所在,不仅放弃了这种可遇而不可求

的引导史学方法学习和习得的机会,反而在良好动机的驱使下,在不同的层面上犯着和学生同样的思维逻辑错误,跟着学生开无轨电车。

(4)构建生命化课堂,要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要把历史从冷冰冰的时间黑洞里解救出来,我们就得从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着手,给沉重的历史插上“会飞的现实”这对翅膀,这样,历史将不再仅仅是过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学生因此就自然而然地由对关注现实的需要而把目光转向了

历史课堂。

案例一:在新学期的导言课上,移老师从自己姓氏的来源引出了一段学生精彩的对话,这不是师生间简单的见面对话,更不是一段对某人姓氏来源的猎奇,而是包含着历史思维层次递进的对话。在最初学生的猜测里,仅把“移”字从字面上理解为移动、斗转星移,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姓氏的来源便与历史上的政治动乱、民族迁徙、东西方贸易,进而与民族融合联系在一起,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由表及里、由个别到整体的变化,这一变化即是历史意识形成的重大表征。从移老师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蕴涵在生活中鲜活的历史知识被挖掘出来成为历史课堂生动的素材,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感,它远离了枯燥的说教,比起背诵课本上一大段的结论要有用得多。

案例二:笔者引用作家龙应台《你所不知道的台湾》一文中谈到《红灯记》在台北演出的情景,引发学生对三位不同的老人观看《戏灯记》的不同反映,从而感受每个人的经历就是一段历史,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本身就是历史的反映,三位老人那不简单的经历就是一段历史故事,值得当事人、后来人、旁观者深思——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国共关系的动荡与发展让台海两岸的中国人经历了历史的重重考验。我们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如果能理解三位老人的心情,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那么自然就能对祖国的统一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5)构建生命化课堂,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渴望着生动的课堂,我的学生在历史课堂随感中写到:“我认为老师不仅仅是要出色,自己很夺目出色的老师并不一定是好老师,在我看来,只有真的懂得如何让同学更轻松地接受知识、而并非被迫接受的老师才能称得上好老师,课堂本来就是师生互动,一同在学习中发现进步的过程,若是仅仅局限于课本,那要老师干什么?还不如回家啃课本。”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找到了有效的途径吗?

案例:在历史课程网的博客上,有位李老师记录了他在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段实录:“ 今天讲述《近代工业

的艰难起步》,这两天备课的时候一直想着教课的过程中怎样实现学生有效学习,怎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出发点下,开始创设历史情景: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拍摄有关洋务运动的纪录片,那么你将从哪些方面来拍摄?学生的讨论很快就陷入平静,思维定势和早晨的困意造成了学生没有创意的剧本。这次设计味同嚼蜡、兴趣索然。

按说,李老师的这个设计是非常奇巧的:“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拍摄有关洋务运动的纪录片,那么你将从哪些方面来拍摄?”既符合本课的学习内容,也应该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但为什么学生很快沉默下来?他们对做导演没有兴趣?他们对学习内容不熟悉?他们对如何做导演无从下手?一般来说,应该是学生学完并掌握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后再提出来,如果学生对洋务运动一点概念都没有,是无法做导演的。同时,学生在课堂中昏昏欲睡之时,突然让人做导演,就象黎元洪不相信革命的到来居然有利可图一样!我在其他文章中谈过,划完书本后甩手让学生

“现在开始讨论”“现在开始角色扮演

”!前后的反差,学生是非常不情愿的,大家都知道自己不是导演,亦不想为了“配合”教师而去扮导演。如果教师这样引起兴趣是不是好一些: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大国崛起》?感觉如何?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在十二

在工作中的收获与感悟

在工作中的收获与感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在工作中的收获与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可以借鉴的哈。范文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不断犯错,进而不断地成长。 而我呢,在这已然成为回忆的一年半时间里,也真实地经历过了点点滴滴。 在这期间积累的一砖一瓦中,除了很直接的获得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外,更多的是从项目实践中得到的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其他信息。 (1)团队中的自己 在一个团队里的成长是最直接最快速的。 首先我们得明确自己在这个团队中的角色,以整个项目组的进度为参考,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再就是需要以柔和的态度和大家相处,男人的智慧在于“刚而强”,而女人的智慧更多的在于“柔而韧”。 作为一名女性,我们要学会带有一丝坚持的妥协,也要学会带有一丝主见的不固执;最后要懂得合作学会合作。 合作更多的是互补,而不是苛刻地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保持各种一致。 (2)做好自己 马云曾说过的一句话:

什么是人才? 人才是你让他做一件事,他做好了,你再让他做件事,他又做好了。 对此印象特别深,这也是我的一个座右铭。 我觉得,人生就像盖楼,现在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情都是未来的缺一不可的基石,等盖好了这平凡的一砖一瓦,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摩天大楼。 (3)正确的心态 一般情况下,等工作到一定阶段,大家会觉得所从事工作是毫无技术含量的重复体力劳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段时期,我也很迷茫、很困惑,感觉就这样Ctrl+C、Ctrl+V的日子是多么地浪费体力,也质疑过如此繁琐完全没有创新可言的工作干着还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读了让人如梦初醒“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 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新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此次新教师培训,对于目前的二期课改,有幸聆听了诸多专家、前辈的教诲,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 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个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1、课改需要加强各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通过教学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

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才能出现“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 2、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岀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3、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 1、坚持体验性原则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体验学习的情景、体验学习的气氛和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 能动地认识知识,从而使学生主体与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感受

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感受 ——xxx 新课改经历了一段时间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感受。 首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切实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2、由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培养。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直到如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仍是我们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学校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把活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作为首要问题来探索。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对教师的观点提出疑问和异议;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课堂上民主的气氛已逐渐形成。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我有了一些设想:课上先由学生阅读,课下自主搜集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涉及课文内容的题材,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体会颇深。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受: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以往的我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让学生也以小姑娘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体会关

在工作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在工作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在工作中的收获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在工作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在工作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9月11日我来到落雁乡天星村工作,不觉间已经半年了,在忙碌和快乐的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了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我工作的引导和支持,更体会到了村民的热情和关怀,让我在异地也感到一丝温暖。我是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刚踏出校园,就走入农村工作,所以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十分匮乏,因此,在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半年的工作中,村两委成员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村里的老党员,年纪大的长者都是我的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一是迅速转变角色,适应农村工作。关于农村工作,说实话来之前我并不是很了解,但不了解并不代表我对农村,对农民没有感情。我是很热爱农村这片热土的,因为村里人多了几分纯朴,多了几分真诚,多了几分厚道,我爱戴更敬佩父老乡亲们的忠厚善良。来天星村工作之后,才发现做农村工作要懂得的东西太多太多,也明白农村工作远不如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农村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 1 / 22

村民和村委会、村民之间关系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处理问题必须知村情,解民意、体民意。对于我一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讲,问难的确很大,但就在一步步的摸索学习中,我同时感受到了做祖国最基层的工作一农村工作原来也是如此的神圣和伟大,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我们每一个农村犹如一个个微小的细胞,构建起我们祖国这样一个强大而优秀的母体。作为一名村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我们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恰好找到了一个展示才华,释放激情的机会,面对急需发展的农村,面对一张张真诚而纯如的面孔,我在心中暗暗承诺,为了这些善良而淳厚的村民,为了这些急需发展的村庄,即便用尽全部青春也无怨无悔。 二是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农村。来到农村工作,才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广博,尤其是某些方面如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还十分匮乏,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充电,学习各种农村工作知识,方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好在村里有各种报纸杂志。这样就方面了我及时获取各种时政信息和国家、省内的各种相关政策和动向。我们村有六十多名党员,在工作之余,我常听他们给我讲村里的情况,聊百姓的生活情况,让我对村里的大概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我开展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 三是在工作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来到村里半年,我参与了很多工

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感悟

关于新课改的几点感悟 “基于问题学案导学”的新课改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经历了怀疑、观望到全身心投入的心路历程,下面就新课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学案中寻求突破 导学案不是单纯的学案或教案,而是学案、教案及师生公用共享的探究学习活动文本的融合体;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和线路图,也是合作探究的载体和高效课堂的关键。所以,学案的编写尤为重要,如,本节课堂完成什么内容、问题怎么设置、重难点怎么突破以及能力如何培养等各环节都要做到心里有数,都得事先规划好。尤其是如何“基于问题”体现“导学”,即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及重难点推进延伸,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减少随意性和无效性,达到“以问拓思,因思造势”的高效课堂呢? “学问学问,关键在问”,所以设置问题很重要。那么,为了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我们在编写学案问题设置时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尽量不设计纯知识、多而杂且重复的问题;二是少设计教材中能直接标出答案的问题;三是多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较强等有利于能力培养的问题。然而,基于学生现状,只能在编写中不断摸索和尝试各

种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问题。因为不论怎么设置问题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在借鉴中感悟提升 “基于问题学案导学”的新课改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吸收、借鉴他人经验是迅速适应新课改、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我校推行的同科目或不同科目的教师“互听评课”制度应该是教师快速成长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听了一堂好课之后,从头到尾地“复制”“粘贴”,甚至连细节都追求一致,“依葫芦画瓢”,全盘照搬、模仿。虽然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但只模仿其外露的特点而不研究其精神内涵的做法,终究只能是“山寨版”,打“擦边球”,取不到“真经”。这样的学习,既不能创新,更不会超越,甚至会迷失自我,把原先自己的亮点和特色也丢掉了。 另一种是不以为然,百般挑剔,没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听课时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优点,总是很挑剔,“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拿别人的不足来炫自己的优点,最终只能是固步自封,无法进步。 学习教学经验不同于习字的“临贴”,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强,只能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地进行设计。借鉴他人的优点,发挥自身的特色,进行改造、融合,方可灵活运用。听一节课,不论课堂成功与否,都应该得到一点收获,哪怕

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收获

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收获 衢州中专张雨荷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的谈谈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进而建构了教育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我们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进行优质教学,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做一个适应社会和家长满意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自身修养

转变教育观念要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远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三、注重自我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如何站在理论知识角度反思实践,如何站在实践知识角度反思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不断地提高。 四、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对化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大脑作为一个简单的容器,把课堂作为灌输和填鸭的场所,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化学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化学素养”凸现出来。化学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化学能力和化学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

在工作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在工作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在工作中的收获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在工作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在工作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9月11日我来到落雁乡天星村工作,不觉间已经半年了,在忙碌和快乐的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了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我工作的引导和支持,更体会到了村民的热情和关怀,让我在异地也感到一丝温暖。我是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刚踏出校园,就走入农村工作,所以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十分匮乏,因此,在工作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半年的工作中,村两委成员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村里的老党员,年纪大的长者都是我的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一是迅速转变角色,适应农村工作。关于农村工作,说实话来之前我并不是很了解,但不了解并不代表我对农村,对农民没有感情。我是很热爱农村这片热土的,因为村里人多了几分纯朴,多了几分真诚,多了几分厚道,我爱戴更敬佩父老乡亲们的忠厚善良。来天星村工作之后,才发现做农村工作要懂得的东西太多太多,也明白农村工作远不如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农村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 村民和村委会、村民之间关系盘根错节,息息相关,处理问题必须

知村情,解民意、体民意。对于我一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讲,问难的确很大,但就在一步步的摸索学习中,我同时感受到了做祖国最基层的工作一农村工作原来也是如此的神圣和伟大,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我们每一个农村犹如一个个微小的细胞,构建起我们祖国这样一个强大而优秀的母体。作为一名村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我们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恰好找到了一个展示才华,释放激情的机会,面对急需发展的农村,面对一张张真诚而纯如的面孔,我在心中暗暗承诺,为了这些善良而淳厚的村民,为了这些急需发展的村庄,即便用尽全部青春也无怨无悔。 二是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便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农村。来到农村工作,才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广博,尤其是某些方面如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还十分匮乏,因此我意识到,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充电,学习各种农村工作知识,方能胜任今后的工作。好在村里有各种报纸杂志。这样就方面了我及时获取各种时政信息和国家、省内的各种相关政策和动向。我们村有六十多名党员,在工作之余,我常听他们给我讲村里的情况,聊百姓的生活情况,让我对村里的大概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我开展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 三是在工作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来到村里半年,我参与了很多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的点滴小事汇集而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技能心得感想

( 教师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8503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技能心得Thoughts on teaching skil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技能心得感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技能心得感想篇1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明确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要有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 在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教学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有了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然就只能是一种自学。 由于教学过程被看作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师的角色也就有了新的含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站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是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学生学习而展开的。从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指导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反对教师无视学生主体性的强制与灌注。 1、讲授是指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这一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

2、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最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 3、班级内的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又一种互动方式,他们交流观点以形成对某一问题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为话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经营共享、言语交流而求得共同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4、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5、演示,是指教师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运用板书板画或字化媒体,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和动作示范等一类行为方式。 6、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新型方式、具体学法、练习与作业等进行指导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它体现的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在策略上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启发、促进、引领、指点和帮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有效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技能心得感想篇2 我学习了下篇第一章讲授,第三节的内容是讲授的方式,我的学习心得 讲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传输特定的知识信息,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技能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几乎没有哪一种教学活动可以离开它。方式有: 一简洁生动的叙述 叙述型讲授又称为讲述,主要是借助于描摹、叙述的表达方式来传输教学信息。它运用生动具体的或直白的语言,描绘现象和情景,列举数字与事例,叙述

在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体会

在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体会 在电话联络中,我的经验是要做到及时、完整、清晰、得体的传递信息,要做好突发情况处理,必须事前对信息进行挑选,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交流中,尽心做到注重细节,礼貌待人;对于对方提出的问习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及时做好请示总结报告,力求独立自主的解决问习题,保证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此外,我学会了使用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开工具;熟悉邮件、传真、短信等等。 工作期间,我曾与自治区项目方案办、河池市各县负责人沟通交流,对于提高我的语言表达、应变能力、与人交流的技巧都有很大的帮助。 办会,是我收获最大的一块工作。我曾参与河池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20XX年暑期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暨骨干培训会、河池市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协调会等。关于会议筹备,我主要学习了会议的准备阶段、举办阶段、总结归纳工作等一系列环节中应注意的问习题。我着重从领导人的说话方式,思维特点等角度,感受领导人的魅力、气魄,不断思考如何提高本身能力。 当然,在工作期间我也存在一定的问习题和不足。一是工作有急躁情绪,有时工作急于求成,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二是处理一些工作关系时还不能得心应手,工作显得措手不及,无从着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加强学习,加强交流与沟通,为工作的良性运转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践。

日常工作是繁琐的,却体现着一名行政工作者的三颗心细心、耐心、责任心。除了三颗心,更需要良好的执行能力、领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使工作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保证效率。 一个月的志愿者工作真的令我受益匪浅,在进行角色转换的同时,我努力实践。在实践中,我体验生活,磨练意志,修炼品行,积累经验。一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因为,有时候一个月,足以让一个人迅速地成长。这一个月,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暑期结束后返校,我的角色又将转变为一名大学生。这些经历让我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自信。我的生活重心将转移到学习。新的学期,新的追求,新的梦想。制定好目的,我将一如既往的前进,前进。 篇三:在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领会 1,工作。从在就职公司获得晋升时机来看,就算再难升职的公司,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会获得时机。而且往往当你迈出第一步以后,后面的就显得是水到渠成了,当然第一步是很困难的,往往需要熬过最困难的时期。努力吧,胜利就在眼前! 2,自己创业。我从大学开始就在创业,毕业后自己的公司也做过很多行业。当然,钱也赚过一些,但是事业始终开展不起来,总结归纳下来,原因就是在所从事过的行业中,我都没有多少时机成本,也没有什么优势。直到最近两年,立足就职的行业,立足现有能力开展事业,公司才走上正轨,也有了明确的开展方向。所以,想给所有

新课改教学学习的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新课改教学学习的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1 初中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教材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而在新理念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此,新教材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新教材的原则大致包括导语、正文、资料、材料阅读、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几个栏目,这样的设计和编排,使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法。 这套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目的就是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在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活动课,是对传统教材的重大改革。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意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适于中学生阅读习惯。 4.历史主线清晰,主题明确。 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特点。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本中“难、繁、偏、旧”的现象,适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使用新教材要达到的转变。 1.是教师理念、角色要转变。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容量大,效果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方式方法合理也能达到课堂实际效果,但无论哪种方式教学,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指导思想,利用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等形式,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扮演某些历史人物,搜集某些历史人物的材料,以小组为单元的评价等,能培养学生查阅、运用整理材

工作心得体会和感悟收获(精选多篇)

工作体会和感悟收获(精选多篇) (小编推荐你关注:)第一篇:感悟收获 感悟收获 秋天到了,每一个人的田地里的作物有熟透了,散发这有人的香味,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我的农田里的收获。——题记 朋友·快乐 和朋友在一起无非是最快乐的事情。 我在初一的时候还是单打独斗,现在结识了不少伙伴。大家总是聚集在一块,吵吵闹闹,好不高兴。其实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也就是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啊,一起学习啊。可我们在y=1+2+1×4+x(x≥5)的公式里边找到了属于大家一起放松的新天地。(公式y(作业总量)=2(数学)+3(英语)+1×1(副科)+x(语文)) 亲情·解脱 我们拖着疲劳的心,好似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清政府,避战求和,希望睡一觉再写作业。当然,堆积如山的负负得正的作业不允许∵10≥y≥0∴可以睡觉。但是当x≥7时,10≥y≥0不允许。只好闭门苦干,这时父母送上来的水,是鼓励,鼓励你加速完成作业。作业写

完,父母帮你按摩,擦擦背,是对你的支持。是帮助你从学习的繁重压力中解脱的上帝之手。自己·活着 活着这是最快乐的是,我每天都想感谢上帝把我从无尽的题海解救出来。我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朋友给我快乐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兄弟姐妹们,howeverdon'tabandonyourself。这是我的人生田地,可能技术不成熟,也可能忘记收割。可是,我的时间还多,我有时间去整理我的人生田地。同学们记得去除草,不要让杂草荒废了你的田地! 原文地址: 第二篇:客服的工作体会和收获 xx年,这一年我又更加熟悉了我的工作,我对这份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现在我将感想以及工作的认识总结如下: 1、客服人员所需的基本技能及素质要求:客服人员所需的基本技能需要有良好的服务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认真细致,需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工作协作意识,纪律意识及良好的心态。 2、作为客服人员,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学会忍耐和宽容,忍耐与宽容是面对无理客户的法宝,是一种美德,需要包容和理解客户。 感想: 我来到公司已经将近一年多了。回想一下,在这些天里面我虽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我也一直在努力适应着这种压力,

新课改新感悟论文

新课改新感悟 ——“十六字”教学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当然需要新的教法,新的观念。这给经历了旧教材的老师,尤其是经历了教材改编数次的教师来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使我们倍感教学压力之大。但我坚信,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我是从2002年开始和孩子们一起沿着“新课改”一路走来的,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最开始,我特别追求那种热闹的课堂气氛,认为只有那样才算是以学生为主体,只有那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慢慢地,我发现,这种热闹只是表面上的,因为班级授课制的限制,孩子差异的制约,导致了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我便将课堂逐渐回归到朴实、自然,尽量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后来,我努力地朴实自然地基础上追求一种开放,当然这种开放不同与最开始的“热闹”,我想,它应该是一种我和孩子们生命之间的对话吧!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合法地位。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县教研室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反馈”十六字教学法,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而使用导学案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前的课堂学习就只是教师“满堂灌”“满堂讲”,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对主体。“十六字教学法”就是应课堂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而生,它很好地解决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前解决,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许多人对于“十六字教学法”的使用能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这种疑问的答案是肯定的。 上学期我们班有幸成为实验班,利用十六字教学法上课。我对每堂课都深有体会,在学习《求最小公倍数》时,我的导学案是这样设计的:刚开始以“铺地砖”情景导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利用3cm,宽2cm的长方形学具动手操作,摆成不同的正方形,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为后面的算理探究做好铺垫,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求2和3、6和8的最小公倍数时,由于前面有最大的公因数做基础,大胆放手,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最后设计的训练反馈有层次性,基础性练习较为简单,让学困生来解答,而应用性练习让中等生来解答,也可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受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让我体会颇深。以下我就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和感受: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以往的我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让学生也以小姑娘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体会关爱的主题。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果园机器人》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机器人?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

(工作心得体会)工作收获和体会

工作收获和体会 工作收获和体会(一) 我在项目组中不是最优秀的,更不是最聪明的,技术也谈不上最牛的,但我从来没有妄自菲薄。人和人本来就是不同的,天赋条件的差异及后天环境的不同,也就使得我们不可能和某些牛人一样,我们能做的只是以他为远方的那个灯塔,向他慢慢靠近。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不断犯错,进而不断地成长。而我呢,在这已然成为回忆的一年半时间里,也真实地经历过了点点滴滴。在这期间积累的一砖一瓦中,除了很直接的获得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外,更多的是从项目实践中得到的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其他信息。 (1)团队中的自己 在一个团队里的成长是最直接最快速的。首先我们得明确自己在这个团队中的角色,以整个项目组的进度为参考,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再就是需要以柔和的态度和大家相处,男人的智慧在于“刚而强”,而女人的智慧更多的在于“柔而韧”。作为一名女性,我们要学会带有一丝坚持的妥协,也要学会带有一丝主见的不固执;最后要懂得合作学会合作。合作更多的是互补,而不是苛刻地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保持各种一致。 (2)做好自己 马云曾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人才?人才是你让他做一件事,他做好了,你再让他做件事,他又做好了。对此印象特别深,这也是我的一个座右铭。我觉得,人生就像盖楼,现在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情都是未来的缺一不可的基石,等盖好了这平凡的一砖一瓦,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摩天大楼。 (3)正确的心态 一般情况下,等工作到一定阶段,大家会觉得所从事工作是毫无技术含量的重复体力劳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段时期,我也很迷茫、很困惑,感觉就这样 Ctrl+C、Ctrl+V的日子是多么地浪费体力,也质疑过如此繁琐完全没有创新可言的工作干着还有什么样的意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读了让人如梦初醒“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自己那时的处境,觉得简直就是再说自己,当时犹如醍醐灌顶,顿时豁然开朗,于是又重新开开心心地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