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煎药记录表

最新中药煎药记录表
最新中药煎药记录表

1

中药煎药记录表

2

中药煎药机

中药煎药机 详细说明该包装机为煎制中草药且自动包装成袋而设计。可在医院中药房和大型医院超市、精品中药商场使用。把患者取到的大包草药,通过该机煎制并包装成便携带和贮藏的软袋药袋,从而告别了多年来炉火熬药的烟熏火燎,改善了医务工作的工作条件,提高了中草药的效力,方便了患者,降低了成本。由于该包装机也可以煎制和包装其它任何液体物料,并可以连续长时间自动包装,因此对于任何液体包装的行业或用户,都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卫生保洁的使用效果。 产品型号ZJY-380 包装能力(袋/min )8~9 制作尺寸(mm)155×100 175 ×100最大袋容量(ml )210 上下辊热合温度设定范围(C)160-180 电源(V) 220 煎药功率(W) 1600 热合功率(W) 800 传动电机功率(W) 40 总功率(KW ) 2.5 外型尺寸(长×宽×高)(mm )500×550×1200 整机重量 ~80结构特点 1、中草药煎药与包装集为一体,居国内首创。方便大剂量、多处方的煎药及煎 技术参数: 制过程中要求加药的煎制及包装。

2、电气控制采用数字化技术,具有醒目的数字显示与声响提示。 3、草药煎制及过滤装置,采用优质的高硼硅玻璃和不锈钢孔网精密制作,能清楚地观察草药的煎制过程。 4、电控箱位置高度适中,操作方便,防水可靠。 5、采用粘合度高,卫生专用的塑料薄膜复合带,并内藏式安装,便于调整和操作。 6、整机外形紧凑,便于运输及安置。 设备安装 1、该设备使用中无震动,不需要固定安装。只需要将箱体下脚轮拨到制动位置即可。(具有稳定螺钉装置的箱体,则应把螺钉支撑到位) 2、该设备因具有发热功能的电热元件。安置要选择通风良好,干燥, 洁净的地方。 3、为便于检修,设备后面应留有800mm 左右的空间位置。 4、设备使用中因经常注水及清洗,所以设备安置应该在上、下水较方便的地方,较理想的方案应具有排水沟消。 5、设备耗电功率较大,所以设备时应使用专用插座,并请专业电工人员,将设备电源直接压到电气开关箱内。 6、为保证人身操作安全,必须做好接地保护。同时提醒用户注意,在使用单相三端电源插座时,应保证电源插座有L 标志一端接火线,有N 标志一端接零线,有利于设备的电子线路正常运行、调整不受外界干扰。 操作使用: (一)操作前的准备与检查: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中药汤剂是中药常见传统剂型,是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确保中药汤剂安全有效,加强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中医药理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参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以及《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规范。 一、设施与设备 1、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和实验动物房。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不应对煎药过程造成污染。 2、中药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根据医疗单位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应设有储藏(药)室、准备室(区)、煎煮室、清洗室(区)、更衣室,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 3、煎药室应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有防止污染、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措施。室内应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设施。 4、煎药室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5、煎药室必须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具有储药设施、冷藏设施。 6、煎药工作台面应平整、清洁。 7、煎煮室应备有量杯(筒)、过滤器、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8、煎药容器以陶瓷、搪瓷、不锈钢器皿为宜,禁用铁制器皿。 9、储药容器应密闭,做到防尘、防霉、防污染。用后应及时清洗,用前应严格消毒。 二、人员 1、煎药室应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把关及管理工作。 2、煎药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中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3、煎药人员应有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4、煎药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在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工作,并

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添加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不能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三.浸泡时间与水温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这样对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对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避免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上。以把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和酶解变质,冬季可以长些。 在煎煮中药应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不能直接加热水浸泡中药或冷水煎熬,这种方法极不可取。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是干品,是含有淀粉、蛋白质的植物类,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皱缩、凝固,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一些具有硬壳的果实或种子类药物,如荔枝核、桔核、带壳苡仁、金樱子、山栀子等,煎前应打碎,以便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第一煎加水量以淹过药物二横

中药煎药机煎药现存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中药煎药机煎药现存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作者:刘舜 摘要:目的解决中药煎药机煎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煎药质量方法利用包装机上加热环对于遇高热有效成 分易分解破坏的中药饮片和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饮片进行加热以合乎后下要求,同时利用这加热环的浓缩作用调节煎出药汁量,提高了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保证了中医治病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煎药机;工艺改进 煎药机煎煮中药已有好多年。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因其操作简便、清洁卫生,多剂中药可以一次煎煮,自动分袋包装,大大减轻了中药煎药的工作量,既节约能源、减少消耗、又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用中药煎药机煎药已被各家医院、药店广泛采用,基本取代了传统煎药方法。 由于其一次完成多剂中药,无需自己煎煮。给病人带来方便也被广大病人接受和认可。 但现行的煎药方法存在也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现分述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加水量的多少。 对于中药煎药机煎药时的加水量的多少,目前并无标准可依。有人?通过试验得出了一个加水量公式:加水量=平均吸水系数(1.15)×药量+蒸发量+所需药液量。但是,不同中药饮片的吸水系数相差很大,根类,矿物类,吸水系数相差很大,故该公式并不实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药量有多有少,但煎成的药汁量又相对固定.如同样需药汁2520ml.但一公斤药量与三公斤药量所需加水量完全不同,结果煎出药汁量也不同。所以药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加水量的多少和出药汁量的多少。所以日常工作中只能凭经验加水,经常会碰到多加或少加的情况,需要再次煎煮,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1 . 2 影响有效成分 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遇高温、高压易分解破坏。中药煎药机采用高温(120℃)、高压(0.1 MPa)煎煮,不适用于有效成分遇高温、高压易分解破坏的中药材的煎煮。如钩藤,大黄等与其它药共煎其有效成分会破坏。在实际工作中,用中药煎药机煎药时常将这些药材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必然会影响治疗效果。1.3 煎药前的浸泡。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发〔〕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第三条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第四条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第五条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第六条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储药设施、冷藏设施以及量杯(筒)、过滤装置、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第七条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煎药容器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器具

一般选用砂锅,搪瓷器皿次之,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 3.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60分钟,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可以长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 4.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点水。

中药饮片管理制度及记录用表

××××医院 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二〇一六年九月

目录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 (3) 中药饮片采购管理制度 (3)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管理制度 (4) 不合格药品及药品退货管理制度 (4) 中药饮片保管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5) 温湿度记录管理制度 (6) 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 (6)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操作规程 (7) 煎药室工作制度 (7) 煎药室操作规范 (8) 中药煎药室清洁与消毒操作规程 (9) 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9)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 (10) 中药供药企业药品评估管理细则 (11) 处方点评管理办法与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12) 附件:中药饮片管理各类记录、表格 (14) 表一:中药饮片供应商资质定期评审记录 (14) 表二:中药饮片购进、验收、入库记录 (15) 表三:中药饮片养护检查记录 (16) 表四:中药库中药饮片退货记录 (17) 表五:药房温湿度记录表 (18) 表六:中药房煎药室操作记录 (19) 表七:煎药室煎药设备器械容器日常清洁、消毒记录 (20) 表八:煎药室质量控制监测检查表 (21) 表九:煎药室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表 (22) 表十:钟祥同仁医院中药处方(病历)点评工作表 (23) 表十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24)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 为科学、规范地管理本院的中药饮片,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本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小组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工作,院长为中药饮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药剂科(药房)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建立健全中药饮片质量监督体系,各临床相关科室有专人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工作,药剂科定期检查中药饮片质量。 三、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人员、医院职工及患者,如果发现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有权直接向医院领导或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小组反映,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无故干涉和打击报复。 四、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对领取和存放的中药饮片进行清理、检查,以防发生变质失效。 五、药剂科(药房)在院长和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中药饮片供应工作。药剂科(药房)应严格遵守《中药饮片管理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 六、制定和规范中药饮片购进工作程序,做好饮片购销的资质认证工作,合法规范地购进中药饮片。 七、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入库验收制度。入库时应对中药饮片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入库。 八、中药饮片库房应具备与中药饮片性质相适应的存储设备、设施,如冷藏、防冻、避光、防潮、通风、防鼠、防虫等。 九、中药饮片的出库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近期先用、远期后用的原则,严格按效期管理中药饮片,防止过期失效。 十、中药饮片调剂人员、煎药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或其它可能污染中药饮片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中药饮片的工作。 中药饮片采购管理制度 一、药剂科(房)负责全院所有中药饮片的采购和供应。采购中药饮片应由药库保管员每月根据药品库存数量和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经主管中药饮片工作的负责人审核后,由采购员严格按采购计划采购。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规定从合法的供应单位购进中药饮片,考察、选择合法中药饮片供应单位。严禁擅自提高饮片等级、以次充好,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中药煎药操作方法

中药煎药操作方法 (一)一般汤剂的煎煮方法 1.煎药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2.煎药加水量:根据中药的质地、吸水性决定加水数量,一般以水浸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煎用水量可少一些,以超过药渣1—2厘米为宜。 3.饮片的浸泡:在煎煮前,将饮片进行浸泡,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要求先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20—30 分钟再煎煮,以利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一般以花、叶、茎类药物为主的汤剂浸泡时间稍短,而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类药物为主的汤剂浸泡时间稍长。 4.汤剂的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汤剂的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决定,煎煮次数一般为煎煮两次。一般药物以水沸后20-30分钟为宜,第二煎时间可稍短。解表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水沸后15-20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和质地坚硬的药物时间须长,可煎30-35分钟。 5.煎药的火候:沸腾前用“武火”(强火);沸腾后改用“文火”(弱火),保持微沸状态即可。煎药时勤搅动,防止药液沸腾外溢或煎干煮焦。 6.煎药量:煎好的汤药过滤留取药液。儿童服药液量一般为50—150毫升;成人为200—300毫升,或根据医生处方要求煎取药液量。 (二)特殊煎煮方法 凡本规程规定或处方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煎汤代水”、“榨汁”等特殊要求的药物,应按要求进行操作。 1.先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先煎品种:生石决明、生石膏、生磁石、生赭石、生紫石英、生自然铜、生龟甲、生鳖甲、生珍珠母、生牡蛎、生瓦楞子、生紫贝齿、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蛤壳、生禹余粮、川乌、草乌、附子、水牛角、滑石块、白海巴、金礞石(布包先煎)。 煎煮方法:将先煎的药物煮沸20—30分钟,再加入群药同煎。 2.后下品种及煎煮方法: 后下品种:薄荷、鲜薄荷、鲜藿香、鲜佩兰、紫苏叶、砂仁、豆蔻、钩藤、番泻叶、沉香。 煎煮方法: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加入后下药同煎。 3.包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包煎品种:旋覆花、车前子、葶苈子、六一散、青黛、黛蛤散、生蒲黄、滑石粉、儿茶、金礞石、海金沙。 煎煮方法:将药物装入纯棉纱布袋与群药同煎。 4.烊化品种及煎煮方法: 烊化品种: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龟鹿二仙胶、饴糖。 煎煮方法:将药物加入适量热水或加热炖熔化,兑入煎好的药液同服。 5.另煎品种及煎煮方法: 另煎品种:野山人参、人参、红参、西洋参、鹿茸片、羚羊角片、西红花、冬虫夏草。 煎煮方法:将需另煎的药物,置适宜的药锅中,加适量水,单独煎煮1—2小时,滤取药液合并到汤药中服用。 6.冲服品种及服用方法:

煎药室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室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一、工作场所的清洁、消毒规程 1.每日工作结束后或需要时,工作场所(包括地面、排水沟、工作台、洗涤盆、设备表面、凳椅、塑料筐、污物桶等)用水擦洗干净,必要时用洗涤剂涮洗后用水洗净,并填写日清洁记录。 2.每周一次或有需要时消毒地面、排水沟和污物桶:先用水清洁,待干后,再用消毒液擦洗地面、排水沟及污物桶内外,15分钟以后再用水洗去消毒液,填写记录。 4.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消毒工作台、洗涤盆、不锈钢设备、门框及门把手:先用常水清洁,待干后,用75临醇擦拭消毒,填写记录。 5.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清洁、消毒墙壁、顶棚墙壁、天花板(包括照明设施)及门窗:先用常水清洁,待干后,用75胚醇擦拭消毒,填写记录。 6.每天早晚两次在人员离开时开启紫外线灯,30分钟后关闭紫 外灯,并填写记录。 二、煎药器具的清洁、消毒规程 1.清洁 1.1连接接管道的清洁利用“清洗”键,在煎药机中注入清水,打开主阀门,用剪刀将包装机机头下端包装袋封口剪开,打开充填总开 关,按下“注入键”排完污水和遗留药液即停止,然后关好充 填总开关。使得玻璃筒、锅壁、锅底、过滤网及连接管道即得到充分清

洗。包装机的玻璃筒及煎药机的锅壁锅底禁止用铁刨或掉毛毛刷工具进行清洗。 1.2煎药机内部的清洁在确保自来水开启的前提下,在操作面板上按下“清洗” 当在设备以外的水池中清洗,利用煎药机自带的清洗功能清洗煎煮锅及一煎储液桶,排尽洗液,关闭电动及手动阀门。用软布擦洗锅壁(禁用钢丝球擦洗以后免电磁阀堵塞),过滤网可在设备以外的水池中清洗。 1.3包装机内部清洁按操作面板上的“进水阀”,打开进水阀, 手动打开排液阀,对储液桶进行喷淋清洗,并排水。清洗喷嘴应先剪开包装袋下口,为防止第一包药液被污染,包装前用少量高温药液再清洗一次喷嘴,按“喷嘴清洗”健并立即再按此当在设备以外的水池中清洗关闭。 1.4浸药器具清洁每次使用完后毕用清水冲洗干净,倒置,放置规定位置,备用。 1.5装药布袋清洁每次用完后,倒出药渣,先用清水将药渣冲洗掉,再集中放在洗衣机中用洗洁精作为洗涤剂清洗,晾干。 1.6其他煎药用具清洁米用手工方法清洗刮掉沾在器具表面 上的大部分药物残渣、污垢,再用含洗洁精的溶液洗净器具表面,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洗洁精,晾干。 1.7填写上述清洁之记录。 2.消毒 2.1煎药机内部、连接管道的消毒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按煎药包装的程序操作,用2淋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煎药锅、一煎储液桶

(完整版)中药煎药机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机标准操作规程 一、领药 煎药室拿取药剂。 二、浸泡 将需要煎煮的药材装入专用药袋,放入洁净桶内,加水浸泡1小时,然后翻转药袋继续浸泡至透为止。加水量为:需要调剂出的液体量+1000ml(根据不同的药材做适当调整)。 三、加料 将浸泡好的药袋放入煎煮罐内,加入适量水,以轻压药袋时可见到水为准,盖上盖。注意此时不要对罐内药物进行挤压,以免空间不够,药物无法充分吸水膨胀导致煎煮不透。 四、煎煮 打开机器电子开关,将温度设为110度,根据药材质地,设定高温时间为20-30分钟,然后开始运行工作。 五、出料 待温度、压力和时间都达到标准时,机器会出现提示音,此时,打开上出料阀门到贮液罐内或打开下出料阀门,以洁净的不锈钢容器接盛药液,打开出料阀门时,注意要微开,不要开的太大,出液方向不要有人员,以避免蒸汽灼伤。出液停止时,关闭出料阀们,将煎煮罐内的药袋翻转,再次加入约1000ml的水,其余操作同前,继续煎煮15-20分钟,放出药液,待出液停止时,转动挤压杆尽量将药渣里

的药液挤压至净,将两次的药液合并。 六、浓缩 将药液用不锈钢容器浓缩至规定量,注意此时需要有专人看守,不可擅自离开。 七、封装 打开加热封装按钮,待温度达到封装要求,将浓缩后的药液趁热灌入封装容器内,根据袋数和服用次数来调解设定每袋装量。 八、清场 煎煮机:将煎煮罐内的药渣袋取出,打开下出料阀门,以洁净水冲洗内壁至洁净,关闭下出料口。等待下一次煎煮。 封装机:封装完毕后,关闭封装机电源,待存贮罐冷却后,打开出料口,以室温水冲洗至洁净,关闭阀门,等待下一次封装使用。 控制要点: 1、所用水质纯净无污染。 2、保持容器洁净。 3、阀门微开,注意出料时的安全,出液口不可正对人员。 4、清洗贮罐时要注意使用室温水,以免玻璃存贮罐炸裂。 5、封装时,药液一定要趁热封装,以免药液凉后发凝(特别是方中有胶类药时)甚至产生沉淀(容易阻塞输液管路影响药物滤出)。

煎药室管理方案.docx

煎药室工作制度 为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煎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 管理法》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要求,制定煎药室工 作制度。 一、煎药人员收到药剂,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 别、服药时间、剂数与煎煮方法,经核对无误后,在收药本上签收。 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调剂人员联系。 二、煎药时应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按照标准化操作程序使用 煎药设备。煎煮前将药材用冷水浸泡40~60 分钟,加水量超过药材表 面 2 厘米。做到一剂煎两次,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 为30~40 分钟,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冲服、烊化、包煎 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特殊处理。 三、药剂煎好后,必须检查煎药设备的标签和中药包装标签姓名 是否相符,无误者方可由护士验收签字领取。药渣应保存24 小时备查。 四、煎药用具、容器应清洁干净,每煎完一剂后,应彻底清洗。 内服、外用药器具应严格区分。 五、煎药室要注意安全,保持清洁卫生,严防火灾和用电安全。 非工作需要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煎药室。 六、对急重病人的药剂,应即领、即煎、即取,全程不得超过2小时。 七、煎药室应有详实的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八、做好门诊病人的代煎中药工作,病人凭煎药费收据到煎药室办理代煎手续,工作人员必须热情接待,细致服务,详细告知病人相关用药事项。 九、加强煎药室安全管理,做好水电及电器设备维护,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煎药室。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收药、煎药、发出要仔细认真,详细核对,做到各个环节清楚、 准确,保证质量,防止差错。 1.收药:凡在本煎药室煎药者,每付药要附上煎药卡片,填写 病人姓名、科室、床号、日期、煎药剂量。煎药人员要逐剂核对,无 误后在煎药登记表上签字。门诊煎药以收据作取药凭证。对特殊药物,应详细注明,按要求进行煎煮。 2.浸泡: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 30 分钟。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 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 30 分钟。 3.煎药:每剂药必须煎两遍,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 2-3 次,煎 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 煎煮 20-30 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 煮 15-20 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 40—60 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 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 毫升, 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4.煎药发出:病房煎药一般在下午送到各科室,并由护理人员 签收;门诊煎药由病人或家属凭证领取。复核查对无误后,在收药单 上签字。对危重病人,急煎药送煎药室后, 1.5 —2 小时送药,确保 按时服药。 5.清洗消毒:煎药设备要严格处理,对用过的煎、盛药器具要 及时洗刷干净,严格消毒后再用,防止交叉污染。 6.煎药完毕,关停水电,保证工作、人身安全。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全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1、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时应核对处方药味、剂数、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如发现疑问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2、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一般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30分钟以上,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第二煎则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 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若发现煎干或煎煳现象,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 4、煎煮用火应“先武后文”,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水能力及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30分钟为宜,解表药一煎沸后用武火15-2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40-60分钟,二煎的煎煮时间比一煎的时间略短。 6、每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7、煎液量:儿童100-300 ml,成人400-600ml,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分二次服用,或遵医嘱。 8、凡注明有特殊煎药方法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9、核对煎药袋内的姓名、取药号、药味、质量及煎煮方法等,复核无误后,即可签字发出。 10、煎药标准:煎液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中药煎药机操作

中药煎药机操作 1、准备工作: 把要加工的中药装入特制的布袋中,把口扎好,放入煎药机中,用冷水浸泡30分钟。 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把锁紧手柄推到位,锁紧锅盖,关闭放气阀。 加水量=(每袋药容量×每日服几次×共煎几副药)×1.2 例如:所煎药为5付,每付药3袋,每150ml 加水量=(150×3×5)×1.2=2700ml 2、煎药加热控制操作: 打开电源,设定煎药自动控制的最高温度(一般设定为110度),同时设定高温时间(高温时间是指水沸腾的煎煮时间,它为倒计时,显示是煎药剩余时间)。高温时间一般设定的范围是0-60分钟,它与中药饮片性质有关,中药饮片中有根、茎、壳、骨等硬物则高温时间要长些。工作时间不能设定,它只记录从运行到停止的时间。 设定完后,按“运行”按钮,机器自动加热,当温度到达100度后,高温时间显示值开始减少,到达设定高温时间后,自动停止加热,此时“运行”灯灭,“完成”灯亮,并响起音乐声,表明煎药完成。此时按动“停止”按钮,“完成”灯灭,工作时间恢复为设定时间。 注:控制盘上“停止”按钮也做暂停使用(暂停时可以重新设定温度和高温时间)。 3、输液操作: 待药煎好后,慢慢打开排药液阀门,药液通过排液软管注入包装机药罐内,排药液过程中,同时顺时针旋转挤压杆手轮来挤压药渣,挤出药包中的残余药液,直到药液完全挤出。当压力表指针恢复到零时,打开放气阀门,逆时针旋转挤压杆手轮到转不到为止,将挤压盘提升到最上部。 注:因锅内压力较高,开启阀门时要缓缓开启,不要快开,否则高温药液冲击力很大,会发生危险。 4、清洗: 药液输完后,待锅内排完气,再打开锅盖,用钩子将桶内药袋取出,提出多孔桶,尽快加入适量清水,以防干锅结垢,用抹布清扫锅底沉积的杂物。清洗后,打开排液阀和清洗阀,排出污水(必要时可多清洗一至二次),盖上锅盖,关闭排药液阀门,关闭清洗阀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全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全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1、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时应核对处方药味、剂数、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如发现疑问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2、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一般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30分钟以上,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第二煎则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 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若发现煎干或煎煳现象,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 4、煎煮用火应“先武后文”,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水能力及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30分钟为宜,解表药一煎沸后用武火15-2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40-60分钟,二煎的煎煮时间比一煎的时间略短。 6、每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7、煎液量:儿童100-300 ml,成人400-600ml,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分二次服用,或遵医嘱。 8、凡注明有特殊煎药方法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9、核对煎药袋内的姓名、取药号、药味、质量及煎煮方法等,复核无误后,即可签字发出。 10、煎药标准:煎液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煎药室清洁消毒规程

煎药室清洁消毒规程 一、工作场所清洁、消毒规操作程 1、每日工作结束后或需要时,工作场所(包括地面、排水沟、工作台、洗涤盘、设备表面、凳椅、塑料桶、污物桶等)用水擦洗干净,必要时用洗涤剂刷洗以后用水洗净,并填写清洁记录。 2、每周一次或需要时消毒地,面、排水沟和污物桶:先用水清洁,待干后,再用消毒液擦洗地面、排水沟和污物桶。 3、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消毒工作台、洗涤盆、不锈钢设备、门框及手把:先用清水清洗,待干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 4、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清洁、消毒墙壁、顶棚墙壁、天花板(包括照明设施)及门窗,先用清水清洗,待干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 5、每周用紫外线消毒2小时。 二、煎药器具的清洗、消毒规程 1、清洁 a)煎药机内部的清洗,在确保自来水开启的前提下,用 软毛巾清洗锅壁、锅底排尽洗液,关闭手动阀门。 b)按操作面上的“进水阀”,打开进水阀,手动打开排液 阀,对储药桶进行喷淋清洗,并排水。清洗喷嘴应先剪开包装袋下口,为防止第一包药液被污染,包装前用高温药液再

清洗一次喷嘴。 c)浸药器具清洁,每次使用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倒置、 放置规定位置,备用。 d)装布药袋清洁,每次用完后,倒出药渣,先用清水把 药渣冲洗掉,用洗涤剂清洗,晾干备用。 三、消毒 1.煎药机内部、连接管消毒(水煮沸消毒),每季度一次或 有需要时按煎药机包装机的程序操作。 2.包装机储液桶消毒,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取75﹪乙 醇溶液适量,放入包装机储液桶中,用干的清洁软布擦洗,余液从管道放出。每季度一次。 3.装药带消毒,一般用水煮沸消毒。 4.其它煎药器具消毒,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用5﹪乙醇 溶液擦拭消毒。 四、清洁、消毒注意事项 1.室内环境和煎药器具必须严格分开,不得混用。 2.清洁、消毒时,应按从上到下、从里向外擦拭,不得留有死角。 3.用常水清洁时,待挥干后,才能用消毒剂擦拭,保证清洁、消 毒效果。 石城县人民医院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2016年6月5日

中药煎药室煎药机操作流程

中药煎药室煎药机操作流程 一、浸药 1. 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2. 将布袋洗净,要煎煮的药材装袋,一般不宜超过15剂。然后用棉线将袋口扎紧。 3.待煎药材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浸泡药材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袋2-3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4.将煎药证夹在相应的浸泡容器中,防止混乱。 二、清洗、排液 清洗煎药机,打开排废液阀,放干净水,关闭排废液阀门,关闭排药液阀门,把浸泡透的药袋放入药锅,加入浸泡的液体和水。 三、煎药 1. 接通电源开关。 2. 设定温度和时间:按压温度显示窗旁的上下温度设定键设定煎药温度;再按压高温时间显示窗旁的上下温度设定键设定煎药高温时间。 3. 放药加水:关闭排液阀和排水阀,放入浸泡好的中药,根据药量加水。计算公式:加水量=药材重量*1.1+剂数*240+600,每袋药容量默认为200ml。 4. 盖好煎药锅的上盖,锁紧锁紧手柄(拧紧压缩手柄)。在煎药状态使挤压盘处于煎药锅的最上部,关闭排气阀。 5.煎药操作:按运行键,控制电路进入煎药状态,煎药完成后控制电路自动进入结束状态。在水温超过100℃后,间隔5分钟挤压2次,提高药物的煎出率,注意挤压后要复位。 6.输液操作:在挤压到位后,慢慢打开排液阀门,把药液输入包装机。 四、包装 1. 开始包装前20分钟打开包装机,设定温度为120℃。 2. 设定包装量、包装付数: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3. 按包装健进行包装。 4. 紧急停机:在包装时按下复位键立即停机。 五、清洁及保养 1、清洁:每锅煎好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煎药机,排净废液,用软布擦净锅盖和密封圈,防止残留药液粘连,每天工作后,请将滤桶取出,用软布将底部和内壁彻底清洗干净,不能用掉丝、掉毛的清洗工具清洗。 2、保养:旋转手柄丝母、丝杆用一段时间后,加黄油,使操作更加灵活,防止磨损,排液软管定期用清水冲洗内壁。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05151

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一、基本设施建设 1.中药煎药室的面积应根据药量和煎药设备的大小合理配置,应设有储药柜、冰箱、煎药间、清洗间、值班间。 2.中药煎药室应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平整、洁净、无污染,室内有排烟、排气、消防设施。 3.煎药工作台面平整、清洁。 4.贮药容器应密封,做到防尘、防霉、防污染。 5.用过的盛药器具应及时洗刷干净,严格消毒后再盛药。 6.室内应备有量杯、过滤器、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二、煎药操作规程 要严格按医嘱和本操作规程煎药。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或用不锈钢锅,禁用铁器。在煎煮过程中,做到各个环节准确无误,防止差错。 (一)一般药物的煎熬法 1.入煎前除粉剂等不宜清洗的药物外,应先清洗干净,然后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 煎药用水,以一般常用的清洗水即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熬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减水量。

2.煎熬时间,应根据药剂的性能确定。解表药、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一般药煎3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一小时。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药剂第二煎的时间略缩短。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3.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50-150毫升,成人服用一般煎至200-300毫升。 (二)特殊药物的煎熬法: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等特殊要求的中药,应按医嘱进行,确保煎药质量。 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且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分钟即可。 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一般煎2小时左右,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熬时间(用水适量)。 4.溶化药(烊化):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时,将溶化之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即可。 5.泡服药:用开水半杯或将煎好的药汁趁热浸泡(须加盖)10-15分钟,待降至适当温度时滤出药汁。 6.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适量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中药煎药的操作流程

中药煎药的操作流程 一、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可用自来水。 二、加水量 根据饮片吸水性能、煎煮时间长短、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计算。 三、煎前浸泡 煎前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也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药物部分有效成分耗损。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 四、入药方法 (1)先煎:贝壳、甲壳、化石以及多数矿物药,如牡蛎、磁石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另有一些中药毒性较大,如附子、生半夏等,为减少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2)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二不耐煎煮者,如薄荷、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完毕再将其纳入,煎煮5-10分钟即可。

(3)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药共煎,需要另外炖化,再兑入其他药同服。(4)冲服: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可。 五、煎煮次数 为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保证疗效,在煎煮药物时,其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需要将药液滤出,再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 六、煎取药量 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2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七、煎煮操作 1、按照中药付数、所煎药物重量、药物质地、煎煮时间及煎药量计算加水量,并且要浸泡30分钟。 2、一般宜先武火(大火)后文火(小火),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煎药时间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通常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全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全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1、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时应核对处方药味、剂数、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饮片,如发现疑问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2、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一般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30分钟以上,使药材的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第二煎则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 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煳现象。若发现煎干或煎煳现象,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 4、煎煮用火应“先武后文”,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水能力及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煎煮一般分为一煎、二煎。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30分钟为宜,解表药一煎沸后用武火15-2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40-60分钟,二煎的煎煮时间比一煎的时间略短。 6、每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7、煎液量:儿童100-300 ml,成人400-600ml,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分二次服用,或遵医嘱。 8、凡注明有特殊煎药方法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9、核对煎药袋内的姓名、取药号、药味、质量及煎煮方法等,复核无误后,即可签字发出。 10、煎药标准:煎液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