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各项任务,认真执行省、市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河北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实施计划》,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一、)学生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教师目标

1、确立现代课程观念,转变课程功能;

2、更新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完善校本教材;

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兴趣和体验;

4、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和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5、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学科整合,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6、推行和探索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主动发展;

7、完善教师培养机制与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一支具有课程研究、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课程设置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教研,加强学科渗透。各门学科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学生教研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立品德与生活,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教研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方式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四、实施措施

1、集体备课。教学目标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的设计。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观摩课、实验课、示范课,充分发挥校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校本课程。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开展体现学校人文教育的特色。

5、制度管理

(1)学科教研组每周组织1次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开办学生家长培训班,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学校在学期初、期中各举办一次家长学校,并组织家长听课,召开家长座谈会,通过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4)每月组织1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5)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6、评价与考核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五、课程开设

我校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河北省教育厅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周)

一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5课时包括体健)、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学校课程(2课时)。

二年级: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生活(3课时)、体育(5课时包括体健)、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学校课程(2课时)。

三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学校课程(2课时)。

四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2课时)、学校与地方课程(2课时)。

五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科学(3课时)、劳动与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各1课时)。

六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社会(3课时)、外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科学(3课时)、劳动技术与社会实践(2课时)、学校与地方课程(各1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六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六、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建立领导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施小组,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校长经常从网上下载有关文件,在小组会上和全体会上渗透课改精神。

(二)进行师资培训

由于增加新的课程,就面临着教师培训问题。开学初就确定人选,为他们购买有关书籍,由教学主任亲自进行辅导,并及时参加有关培训,使这些教师在上岗之前在思想上和业务上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策略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个性教育意识,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为此学校购买了有关课改的音像材料,在全体会上和教研活动中组织大家观看和讨论,并有意识的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

(四)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领导多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讨论《课程计划》做到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删改课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