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通过观察和交流,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水螅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使用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腔肠动物的各种资料

准备实验的材料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水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分钟

【导入】:

我们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何不同?

师明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过渡语】: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着,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使得生物圈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生思考后回答:

生1: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水生、陆生

生2: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寄生、自生

生3:根据脊椎的有无可分为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0分钟这些看似柔弱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相比那个种类多?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提出问题

这些机灵可爱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大家见没见到过?它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采集到?

【过渡语】:它的形态结构及捕食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水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观察时用肉眼能看清楚吗?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它的体型有何特点?

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过渡语】: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螅身体呈筒状,有触角。那么它是如何利用自己简单的形体特点进行捕获食物的呢?

水螅身体的两端有何区别?

水螅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捕获食物?

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特点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宜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此捕食相适应呢?

水螅的体型是怎样的?

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

消化腔有什么特点?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对照课本P73页2.2—3水螅结构示意图观察

你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强调】: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对光

装片的安放

做实验时各小组按课前分工进行合作。

教师巡视对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

对整个实验进行结果分析:

生活环境体色体型体壁消化腔运动方式捕食

水螅

【过渡语】:水螅是一种常见的腔肠动物,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

除了水螅以外还有哪些比较常见的腔肠动物呢?

【扩展】:

这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与人类有何关系?生看书思考回答,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

学生思考回答:

按照各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每个同学的具体任务,按课本上的方法步骤进行分组实验。

完成探究问题:

生1.淡水中

生2.看不清楚;要借助放大镜观察;身体呈筒状,有触手。

边观察边记录总结出水螅的捕食特点

生1.一端有触手,另一端没有

生2.用触手抓住食物,经口送入消化腔内

生回顾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在老师的引导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观察水螅的结构。

生1.水螅的体型呈圆筒状。

生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生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完善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圆筒状,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

留约2分钟的时间记忆

生结合课本第73页2.2-4图

加以认识理解

学生思考后回答

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通过观察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对整个实验结果有更加系统的认识,为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做好铺垫。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小结

分钟师引导学生小结,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调总结助学自我感知进行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梳理。

巩固练习

分钟A类题目

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

c由触手排出D由细胞膜排出

水螅体内的空腔叫做

A消化道B消化腔c体腔D内脏

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B水螅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螅被水蚤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D水蚤被水螅的触

手撕碎,送入口中

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体壁仅由层细胞构成,消化腔。

B类题目

下列腔肠动物中生活在淡水中的是

A海蜇B珊瑚虫c桃花水母D海葵

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A腔肠动物B环节动物c扁形动物D线形动物

下列有关水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触手可以帮助捕获食物

B只能生活在淡水中

c有口无肛门

D呈圆筒状,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运动

在观察水螅的演示实验中所用工具与其目的搭配不一致的是

A放大镜—水螅外部形态

B吸管—吸取水螅

c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存放水螅

D高倍镜—水螅纵切片

下列关于水螅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螅先用刺丝麻醉食物,然后用触手送入口中

B水螅捕获的食物经口送入消化腔进行消化

c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

D水螅的体壁由三层细胞构成

观察水螅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动物。

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

丝麻醉食物,然后用〔〕

捕获食物,经〔〕,送入

〔〕内进行消化,消化后的

食物残渣经〔〕排出体外。

图中4称为,由

层细胞构成。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及时纠正问题所在。

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以练导学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附件1

实验步骤:

目的要求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描述水螅的捕食特点

材料器具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

方法步骤1、用吸管吸取水螅,放在成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几分钟。

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用试管吸取数个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

对照课本图,在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以问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串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探究学习,寻求问题的突破点。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要解决的任务留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分组实验中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想动手、都愿动手,并能按课前的分工有条不紊的进行,把自己的观察用语言总结表述。老师的及时表扬给了他们自信,增强了他们探究学习的欲望。整堂课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在“我要学”的触动下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效果明显。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操作不够熟练,致使课堂时间的分配上不太合理,今后要加强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事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 一、考标要求 1、概述教材所列动物类群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识别各动物类群中的代表动物及其动物种类; 3、实验:观察蚯蚓。 二、知识梳理。 见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 三、练习提高。 1、根据体内有无,将动物分为和无脊椎动物。 体内有的是,体内没有的是无脊椎动物。 2、对号入座。 青鱼、章鱼、鳄鱼、鲨鱼、大黄鱼、娃娃鱼、海蜇、海象、海龟、墨鱼、金鱼、鲸鱼、鳖、石鳖、海葵、水螅、水母、水蚤、涡虫、绦虫、丝虫、、蛲虫、丝虫、钩虫、秀丽隐杆线虫、血吸虫、蛔虫、蚯蚓、水蛭、沙蚕、蜗牛、蟋蟀,蝉、螨虫、蝗虫、乌贼、蝾螈、蜥蜴、蛇。 其中属于腔肠动物的有()属于扁形动物的有() 属于线形动物的有() 属与软体动物的有() 属于环节动物的有() 属于节肢动物的有() 属于鱼类的有() 属于两栖动物的有() 属于爬行类的有() 属于哺乳类的有() 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是() 3、节肢动物目前已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的,怎样判断节肢动物中的 昆虫呢?依据是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身体分为、、腹部三部 分,翅和足都生在。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一般有两 对,三对等。昆虫是能飞翔的节肢动物。昆虫的起到防止水 分蒸发的作用,但它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 4、连一连。 气管蚯蚓、沙蚕 肺(书肺)蝗虫、蟋蟀、蜜蜂、蝴蝶等昆虫 鳃河蚌、乌贼、文蛤 潮湿的体壁蜗牛、蜘蛛、蝎 体表水蚤 虾、蟹 5、直击中考 (2013、益阳中考)29. (6分)下面是三条有关动物的谜语,请你猜猜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像鱼不是鱼,终身海里住,远看似喷泉,近看像岛屿。 ②头上两根须,全身毛茸茸,跳舞传信息,采蜜又传粉。 ③会飞不是鸟,有翼无羽毛,双耳能“探路”,捕蚊本领高。 (1)三个谜语的谜底指的动物分别是、、。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3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1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常见软体动物及主要特征。(重点) (2)说明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难点)(3)描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阐明蝗虫形态结构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进一步强化环保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难点:描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搜集贝壳,准备关于观察蝗虫的实验材料。 四、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 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 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 机结合。 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蝗虫的结构实验,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合起来又称为什么动物?以上四类动物都是 什么动物?无脊椎动物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回忆,复述四类动物的代表动物、主要特征、生活环境、营养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学生了解了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后继续深入思考,无脊椎动物在进化到环节动物后,又进化到哪类动物?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继而展开第一个活动: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展示小螺号的图片并播放《小螺号》歌曲。 探究活动一:软体动物(5分钟) 1、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 (1)常见软体动物有:、、、。 (2)软体动物身体,外壳为,可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乌贼的贝壳退化为,蜗牛的运动器官是,河蚌的运动器官是,古代用的贝壳作为货币使用。 2、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外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进一步探究: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大都有坚硬的贝壳,有保护功能,更能适应外部环境。软体动物大多有坚硬的贝壳,节肢动物也有坚硬的外壳,节肢动物的外壳与软体动物的贝壳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节肢动物比软体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的生活呢?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三)实验探究,互动交流 1、探究活动二:观察蝗虫、虾(5分钟) (1)轻轻地捏一下蝗虫和虾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3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47――62页。包括:“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的活动,动物系统进化树,无脊椎动物(包括观察昆虫标本的活动)和脊椎动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 2、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生理特征,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 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他们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深入理解动物系统进化树的含义,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 1、“观察昆虫标本”和“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3、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4、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难点: 1、认识动物的系统进化树。 2、组 织“观察昆虫标本”的活动。 3、认识不同类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 4、认识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教学准备:“观察昆虫标本”的实验材料,放大的动物系统进化图片,不同动物类群的教学图片,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图片或录象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播放“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录象片。 2、提问:自然界中的动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形态千差万别,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你知道种类最多的是什么动物?最大的 动物是什么?最小的动物是什么?最高等的动物又是那一类? 3、 这些动物分布广泛,在海洋、陆地、空中都有其分布,他们是生物圈中的大家族,与人类有及其密切的关系。为了便于识别、研究、利用和保护他们也要将他们进行分类,怎样对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呢? 1、

动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

动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血吸虫、蛔虫 B、珊瑚、海蛰 C、蜗牛、丝虫 D、水母、水螅 2、自然界动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的大约有()万种 A、30 B、150 C、180 D、120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淡水鱼类的一组是() A、链鱼和带鱼 B、鳙鱼和鲤鱼 C、青鱼和大黄鱼 D、草鱼和小黄鱼 4、下面各组动物中,都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A、鱼类、鸟类 B、两栖类、昆虫类 C、爬行类、哺乳类 D、鸟类、哺乳类 5、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是否有() A、脊索 B、脊椎 C、脊柱 D、脊梁 6、自然界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A、鱼类 B、哺乳类 C、节肢动物 D、鸟类 7、蚯蚓是靠()来呼吸 A、皮肤 B、气管 C、湿润的体壁 D、肺 8、鸟类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肺 B、肺和气囊 C、气囊 D、气管 9、身体两侧辐射对称的动物是() A、绦虫、虾 B、水螅、海蜇 C、涡虫、血吸虫 D、线虫、文蛤 10、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分别大约有() A、4000种和9000种 B、9000种和4000种 C、3000种和4000种 D、3000种和9000种 11、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海葵 B.珊瑚虫 C.章鱼 D.虾类 12、利于爬行动物保持水分的结构是() A.角质的鳞片或甲 B.毛 C.外骨骼 D.羽毛 13.适于陆地生活的动物,其呼吸器官一般是() A.气管和肺 B.气管和鳃 C.肺和鳃 D.肺和皮肤 14.海豹、海豚、鲸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哺乳动物,它们的呼吸方式是 A.用鳃呼吸 B.用肺呼吸 C.用气囊呼吸 D.用皮肤呼吸 15.下列器官与鸟的呼吸无关的是() A.气管 B.鳃 C.肺 D.气囊 16.家鸽最发达的肌肉附着在() A.胸部 B.两翼 C.尾骨 D.后肢骨 17、下列家兔的生理特点与其食性有关的是() A.身体被毛 B.盲肠特别发达 C.心脏分四腔 D.用肺呼吸 18.水中游的动物( ) A.全都是脊椎动物 B.全都是无脊椎动物 C.既有脊椎动物又有无脊椎动物 D.既不是脊椎动物,也不是无脊椎动物 19.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河蚌的贝壳——游泳 B.蝗虫的气管——呼吸 C.蜥蜴的鳞片——保护 D.家鸽的羽毛——飞行 20.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有足和触角的是()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周末习题 知识回顾(识记知识点后再填写) 无脊椎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2)结构:身体由口、、消化腔和组成。 2.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状,体壁仅由构成,消化腔有。 二、.扁形动物 (1)生活环境:多数营生活。(2)主要特征:身体,有口的动物。(3)举例:涡虫、和等。 2.线形动物 (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中,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2)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或,两头尖,有口。(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等。 三、环节动物 (1)生活环境:和的陆地。(2)主要特征:身体由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4)蚯蚓是通过和的配合来完成运动的。(5)我们一般根据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的一端是端,远离的一端是端。(6)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蠕虫动物:身体细长,对称、无、能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和。 四,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为贝壳。贝壳能随着,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2)举例:蜗牛、、乌贼和等。 五、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 ①生活环境:陆地飞行。②形态结构:a.身体分为、、三部分。b.胸部具有三对、两对。c.体表有,其作用是和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的蒸发。③生理:a.运动:用三对、两对运动。b.呼吸:用呼吸。 (2)主要特征:身体,和触角节均分,体表有。其他节肢动物:蝉、、蟹、等。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水螅通常能捕食到与其体积相当的水蚤,这主要是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2.(2012·泰安学业考)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 3.进食未煮熟的猪肉可能会感染( ) A.猪肉绦虫 B.钩虫 C.姜片虫 D.肝片吸虫 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蜜蜂 B.蚊 C.园蛛 D.蟋蟀 5.(2011·菏泽学业考)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资料

第六章第2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案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结构: 1.1科学知识、技能要素: 知识要素: (1)自然界的植物根据繁殖方式被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生物。 (2)根据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又可将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根据种子里子叶的数目,可将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及两者之间的特征、区别和代表植物。 技能要素: 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增强观察、分析的能力。 1.2科学过程方法要素 通过对一些常见植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的分析能正确判断其所属类群,增强实践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1.3态度、情感、价值观要素

通过学习各种植物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价值与作用来提升保护植物的意识,促进积极参与保护植物的公益性活动,理解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对地球与人类发展的意义。 1.4STS关系要素 地球上生物的存在与繁衍对人类,对环境、对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巨大的贡献,它们维护了地球的生态平衡,许多植物具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等,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了地球的生机盎然。 2.前后章节联系: 本课时“植物的主要类群”选自教材华师大版初一科学第六章“生物的类群”中的第二节,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阐述了动物的分类及几种代表特征。第三节则阐述了除动物与植物以外生物,细菌和真菌。第四节“生物的分类”阐述了科学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内容联系上看,第一、二、三节对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的分别阐述构成了生物的总和,第四节则是在前三节基础之上的扩充与深化,阐述了面对眼花缭乱的诸多生物将其进行科学归类的方法,达到由感性至理性的转变。知识结构上看,第一、二、三节呈并列关系,第四节呈递进关系,四节内容共同构成了生物的一个较全面的体系,本课时内容同时起到了衔接前后章节的作用。 3.教学活动结构: 为了让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的单子叶植物的区别,教材安排了“与蔬菜交朋友”的活动。 为了“了解”裸子植物,教材安排了“科学技术社会:银杏”的阅读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并能分别举例。 (2)知道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和主要区别,并能分别举例。 2、过程方法目标 根据单、双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别常见的被子植物;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学生珍稀植物,保护植物的意识增强。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复习题

- 1 -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周末习题 审阅:七年级生物备课组 知识回顾(识记知识点后再填写) 无脊椎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 (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 。 (2)结构:身体由口、 、消化腔和 组成。 2.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的 动物,身体呈 状,体壁仅由 构成,消化腔有 。 二、.扁形动物 (1)生活环境:多数营 生活。 (2)主要特征:身体 ,有口 的 动物。 (3)举例:涡虫、 和 等。 2.线形动物 (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 中,有些种类 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2)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 或 ,两头尖,有口 。 (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 等。 三、环节动物 (1)生活环境: 和 的陆地。 (2)主要特征:身体由 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 (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 (4)蚯蚓是通过 和 的配合来完成运动的。 (5)我们一般根据 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 的一端是 端,远离 的一端是 端。 (6)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 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蠕虫动物:身体细长, 对称、无 、能 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 和 。 四,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 , 为贝壳。贝壳能随着 ,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2)举例:蜗牛、 、乌贼和 等。 五、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 。 ①生活环境:陆地飞行。②形态结构:a.身体分为 、 、 三部分。b.胸部具有三对 、两对 。c.体表有 ,其作用是 和 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 的蒸发。③生理:a.运动:用三对 、两对 运动。b.呼吸:用 呼吸。 (2)主要特征:身体 , 和触角节均分 ,体表有 。 其他节肢动物:蝉、 、蟹、 等。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水螅通常能捕食到与其体积相当的水蚤,这主要是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2.(2012·泰安学业考)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 3.进食未煮熟的猪肉可能会感染( ) A.猪肉绦虫 B.钩虫 C.姜片虫 D.肝片吸虫 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蜜蜂 B.蚊 C.园蛛 D.蟋蟀 5.(2011·菏泽学业考)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6.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鳃 C.气管 D.气囊 7..请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问题。(注意:[ ]内填数字, 上填名称) (1)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其中有发达肌肉的是[ ] 。 (2)图中[ ] 是它的飞行器官,它 有 对足,跳跃时主要靠图中[ ] ,运动 器官都着生在 。 (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4)蝗虫的哪些特点使其适应陆地及空中生活? 。 8.根据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可根据[ ]___________的位置。 (2)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面会有_________的感觉。这是因为在蚯蚓的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叫__________,它们与蚯蚓的_____________有关。 (3)蚯蚓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构成,这样的动物被称为__________动物。你能说出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一项作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 教材分析 鸟类是会飞翔的高等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是脊椎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鸟类有一系列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本节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从鸟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从而真正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采用观察、分析、探究法。教师在实验室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实物、标本、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环节,并能够较为准确的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二、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点。 2.概述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3.了解鸟类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 4.概述鸟类特征。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由局部到整体观察生物的方法。 2.通过对家鸽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3.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评价他人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以及互助、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2.进行生物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教育。 3.建立爱护动物,保护鸟类的理念。 4.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团结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家鸽适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2.教学难点: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准备 家鸽骨胳标本六盒、一些鸟类的长骨、PPT课件、双重呼吸Flash动画、导学提纲、过程性评价表。 在上课前将学生分为四到六个大组,确定组长,每人一份导学提纲(见附一)、一份学习过程评价表。教师课前把准备好的标本和骨骼材料分放在六张实验桌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与同组同学进行探究讨论。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羡慕鸟类有一双能够自由翱翔的翅膀,能够飞到任何它们想去的地方。鸟儿是天空的精灵,是自由的精灵,下面,请同学们来观看这段来自纪录片《鸟瞰中国》的视频。 (播放鸟类飞翔视频) 教师介绍:全世界的鸟类有9000多种,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大多数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本领——飞翔!鸟类到底有怎样的特点,能使它们飞翔蓝天之上? 新课: 1. 观察探究家鸽外形和结构特点: 教师: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小问题:如果老师有一张白纸,怎样才能让它飞的更远?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通过观察和交流,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水螅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使用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腔肠动物的各种资料 准备实验的材料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水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分钟 【导入】: 我们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何不同? 师明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过渡语】: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着,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使得生物圈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生思考后回答: 生1: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水生、陆生 生2: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寄生、自生 生3:根据脊椎的有无可分为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0分钟这些看似柔弱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相比那个种类多?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提出问题 这些机灵可爱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大家见没见到过?它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采集到? 【过渡语】:它的形态结构及捕食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水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观察时用肉眼能看清楚吗?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它的体型有何特点? 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过渡语】: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螅身体呈筒状,有触角。那么它是如何利用自己简单的形体特点进行捕获食物的呢? 水螅身体的两端有何区别? 水螅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捕获食物? 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特点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宜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此捕食相适应呢? 水螅的体型是怎样的? 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 消化腔有什么特点?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对照课本P73页2.2—3水螅结构示意图观察 你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强调】: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人教初中生物八上《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 课题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编号备课 日期 二次备课 日期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3、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对比理解动物的进化特点 2、认识不同类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 3、认识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 学生在复习了前面几个单元以后,已经有了大体的知识框架,特别是学习了生物圈中的人和植物的分类以后,对动物的分类比较好理解和掌握。这一节主要是指导学生继续复习生物分类的思想和方法,从哪些方面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思维。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的复习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 教学 准备八年级上教材《同步》课件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 备 注 创设 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分别复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人,接下来我们复习生物圈中的其他 生物,包括:生物圈中的动物类群、细菌真菌病毒。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动物的主 要类群: 知识梳理: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考点扫描,明确复习目标 二、自主复习、知识梳理、构建网络 1、学生自主复习课本P239,完成《同步》第71页知识梳理填空,构建知识网络 2、指导学生展示,教师板书归 学生明确 本节课和 前面的联 系。 学生 阅读《同 步》第71 页本章考 点,明确 复习目标 学生自主 复习教 材,梳理 知识点, 学探导学导引诱思

展示 交流 质疑 深化 纳 教师对典型知识点进行强调,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知识的运用。例如环节动物中的蚯蚓对人的益处很多,可以着重讲解。 典型例题解析: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同步》第72页典型例题并解析 达标检测:指导学生做《同步》第7274页智能检测 指导学生展示及时纠错 课外拓展: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及其所在部位。 实验方案:①取两只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蝗虫和两只盛满水的试管。 ②把一只蝗虫的腹部浸没在水里,把另一只蝗虫的头和胸 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腹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预测结果:把腹部浸没在水中的蝗虫先死亡。 实验结论: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它们位于蝗虫身体的腹部。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独立做题解析学生做题 学生展示并纠错 梳理 知识 归纳 整合 达标 检测 巩固 提升 鱼类:体表覆盖鳞片,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如:鲫鱼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

2.2.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概述出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2.能区分、判断出常见的脊椎动物属于哪一类群。 3.能举例说出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列举出几种我国特有的或珍稀的脊椎动物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总结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各类群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通过对各类群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和了解,帮助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和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用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鱼、乌龟、蜥蜴、蛇等,它们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又有共同之处,这共同之处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些动物。 积极回答,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授新课 一、鱼类 观察鲫鱼,观察时结合课本80页图片,并完成下列观察内容。 1.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体表。 (1)体色观察鲫鱼的体色,比较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种体色与水生环境有什么关系? (2)体形观察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讨论你知道鲫鱼的体形特点,在仿生学方面有什么应用吗? (3)体表 a.观察鳞片的分布,想一想,鳞片有什么作用?鳞片上的侧线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生物:第3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3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3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各种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 2.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 3.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4.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 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3.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4.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30多万种) 【引入新课】: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那么,这类生物在我们地球上已被发现的有多少种呢?——(150多万种)。这么多种类的动物,我们怎么个学法呢?大家回顾一下学习植物类群时,我们采取的是那一种方法呢? 【学生回答】: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因此,学习动物,我们也这样按这样的顺序来学。植物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动物是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录像。 《二》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播放一段动物类群的录象,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及观察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喜欢生物学、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三、难点 各代表动物的结构。 四、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1)课件展示猪肉绦虫形态图. (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 (3)观察涡虫形态。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生物下册22.4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动物的主要类群 备课教师使用教 师 授课时间课时 课题动物的主要类群课型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 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各种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 征。 2、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 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 3、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 重点1、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 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3、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4、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教学 用具 教学 环节 说明二次备课复习 新课导入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30多万种 【引入新课】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那么,这类生物在我们地球上已被发现的有多少种呢——150多万种。这么多种类的动物,我们怎么个学法呢大家回顾一下学习植物类群时,我们采取的是那一种方法呢? 播放一段动物类群的录象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图中很多是大家熟悉的动物请根据已有的动物知识将它们归类并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将上面看到的动物分类 1根据环境水生、陆生、空中 2根据生活方式寄生、自生 【问】:摸一下你们的背后中央有一根什么? ——(脊柱) 对,由脊椎骨构成的一根脊柱.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学生举例】无脊椎动物——蚯蚓、蛔虫等等 脊椎动物——鱼、娃、猪、狗等等 动物进化系统树 以上我们已经对动物进行了了分类下面来看看动物学家是怎么样对动物进 行分类的呢他们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可以 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看动物进化系统树,说出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并阅读教材P49 【教师总结】: 1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2脊椎动物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答】根据

动物的主要类群_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科学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依据; 2.初步了解动物界的组成,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3.能说出脊椎动物的分类及相关代表动物; 4.初步学会最脊椎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对动物结构的观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自学等方式,找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分类思想有一定的规律性; 2.通过对各类动物的学习,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类思想和五大脊椎动物的特点。 2.难点:根据五大脊椎动物的特点去判断脊椎动物所处种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分类 师:在上一章节中,我们认识了地球上的一些生物,这一章开始我们要从分类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动物,请同学们看看图中的这几种动物,你们认识吗?请你按照自己的方式给他们分分类,并标明分类的依据。 生自己给猩猩、蚯蚓、鲫鱼、金鱼、鸽子、斑马、蝴蝶、蜗牛、青蛙分类。 请几位同学发言,着重介绍他们不同的分类依据,并指出只要依据合理,任何的分类方式都可行。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啊,那么你们来看看老师的分类吧。(图示按有无脊柱的分类法)你能找出老师的分类依据吗? 生发言。 出示鲫鱼、鸽子、猩猩和青蛙的骨骼图,让学生观察这四种动物的骨骼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我们可以看到,这四种动物,他们都有一个连接身体其他骨骼的主骨骼,我们把它叫

做脊柱,脊柱是身体的支柱,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老师将刚才的九种动物划分为这两类,你再看看这两类,第一类动物都有脊柱,第二类都没有,那么我们将有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二、学习新课 师:你还知道哪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呢? 学生简单说说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 师:那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脊椎动物。对于这六种动物,你认为还能分吗?科学家们将脊椎动物又分成了五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科学家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呢?这每一类动物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以这五类中的一类为研究对象,结合书本知识,找找它们的结构有哪些相同之处,起到什么作用,并完成相关内容的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老师巡视指导。 1.鱼类: (1)始终生活在水里,许多鱼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减少运动时的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为了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是变温动物。 (2)之后带领学生根据图片回顾鱼的身体结构。 2.两栖类: (1)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发育为成体。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两栖类都是变温动物,在环境温度低于7摄氏度时就进入冬眠。 (2)常见两栖类动物的认识。 3.爬行类: (1)爬行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卵外包着坚韧的卵壳,需冬眠,属于变温动物。 (2)常见爬行动物的认识。 4.鸟类: (1)所有的鸟类都有羽毛,大多数呈纺锤形,前肢演变为翼。骨骼中空,有利于飞行。鸟类没有牙齿,喙和脚有多种形态,以适应各种生活环境。鸟类是恒温动物,体温大约是40摄氏度。 (2)说说鸟的喙和脚如何适应环境。(举一例子) 5.哺乳类: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概述出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2)能区分、判断出常见的脊椎动物属于哪一类群。 3)能举例说出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列举出几种我国特有的或珍稀的脊椎动物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总结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类群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通过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 点和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2.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3)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无脊椎动物能够分为哪些类群? 【答】: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引入】:学习完无脊椎动物之后我们来看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

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二》、各类脊椎动物--鱼类 【学生活动】:看图,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结出规律,体会进化的观点。 【提问】:脊椎动物里种类最多的是什么呢? -- (鱼类) 【点评】:对,虽然它们最低等,但种类最多,有22000多种。 虽然我国有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鱼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可以请同学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若举不出来,教师可给学生举出例子说明。现在我国鱼类资源遭到这么大的破坏,我们必须要加强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 《三》、各类脊椎动物--两栖动物 【引入】: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现在要讲一种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可以在陆上生活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 【活动】: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图中的两栖动物,描述两栖动物的体态、结构特征. 【总结】: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可以在陆上生活 【补充】: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凡具有下列特征的动物,都属于两栖动物--1.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 --2.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3.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讲述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各类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活动引入】:放录像,给学生展示一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壁虎、蛇、龟、扬子鳄等,告诉学生这类动物差别很大,但都属于爬行动物。(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这些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只不过有些种类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 【讲授新课】:介绍爬行动物。(了解龟、扬子鳄、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体表覆盖坚硬的甲,起保护作用。(鳖没有坚厚的角质甲,身体最外面是软的表皮。) --总结爬行动物的特征,指出与人类的关系。 《五》、各类脊椎动物--鸟类 【引入】:下面,我们学习另一类种类繁多的动物--鸟类。鸟的种类是很多的,全世界现存的鸟类约有9000多种。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然后讨论总结鸟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有羽毛,长骨中空,

动物主要类群教案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教案 一、课时题目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 二、课时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生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章分为四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植物的主要类群;细菌和真菌;生物的分类。这一章比较简单地介绍了各大生物类群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使学生对各类群的生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有关课程及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打下初步的基础。本章的编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先介绍动物的主要类群,并且从身边最容易接触到的脊椎动物讲起。在介绍动、植物主要类群时,又隐含了分类的方法,为学习第四节生物的分类作了铺垫。生物分类是区分生物种类的科学,也是探索生物间亲缘关系、阐明生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因此第四节又是前面三节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节,通过前一章《艳丽多姿的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可以简单地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初步了解了区别动物和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动物的分类,学生感到研究的动物种类繁多且难于掌握。因此系统地学习动物的分类,可以使学生从具体的某一动物推论到一般的同类动物,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界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时就能用一般的规律去指导个别动物的学习,做到以简驭繁。本节内容通过对身边常见物体的观察、分析,学会分类的科学方法,进一步针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进行逐级分类,从而使学生既明白了事实、掌握了规律,又学会了方法、发展了能力。本节内容是上章内容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化发展奠定的基础。 生物的主要类群

由教师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中理解分类方法,突出重点。 2. 学生活动:在学习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分组讨论、游戏让学生 用新习得的方法去学习动物的分类及脊椎动物的分类,这样学生能获得成功性的体验,从而也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3.教学思路分析: 总体思路: (1)模拟超市,引入课题,突出重点,形成方法论。 (2)利用课件,分组讨论,应用分类法掌握知识。 (3)游戏活动,增强兴趣,渗透分类法,突破难点。 (4)自主学习,知识延伸,方法论的深化和巩固。 (5)课后练习,方法延伸。 (三)【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从学生对身边熟悉的动物着手观察、分析,从心理上讲学生对科学中的动物特别感兴趣,学习兴趣浓厚。但从生理特点上来说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课件和游戏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通过分组讨论、设问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2.初步了解动物界的组成,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3.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代表动物的名称,说出五大脊 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代表动物的名称 4. 初步学会对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对动物内部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科学探究目标】 1.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特征进行,由于分类标准不同而分类结果不同”这 一重要的分类思想 2.通过分组讨论、游戏活动、观察、分析概括使繁杂的知识变得有条理,学 会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分类思想有一定的规律性,抓住规律遵循规律会加快认识过程并且规律 可以被人们发现并加以利用 2.通过对青蛙等具体动物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目标】 1.通过对分类方法的学习和使用,体验科学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通过对动物的分类的学习,了解动物的分类依据,为认识周围的动物世界打 下基础 四、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贯穿这堂课的关键点是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