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下肢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下肢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下肢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84-01

下肢关节粉碎性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患者常伴有多发伤及并发症,其伤情复杂、此类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由于骨折位于干骺端或波及关节面,术后容易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目前仍是骨折治疗的难题之一。我们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40例下肢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现将处理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18岁,平均33.9岁。致伤原因:汽车肇事32例,摩托车6例,拖拉机2例。骨折部位:髋关节8例10髋,膝关节22例,踝关节10例。骨折类型:髋关节粉碎性骨折,其中合并中心性脱位4例6髋,后脱位4例。膝关节:股骨髁骨折伴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6例,股骨双髁粉碎骨折伴胫骨髁间棘及胫骨平台撕脱骨折6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10例,胫骨下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6例,内外踝骨折瞳伴距骨骨折4例。合并伤:股骨头中心性脱位4例6髋,后脱位4例;膝关节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4例;合并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4例,骨盆骨折6例,肋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2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颅脑损伤6例,肠管破裂重例。

1.2 治疗方法:髋关节骨牵引6例8髋,切开复位内固定2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中同时修复受损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患肩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0个月,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按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3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82%。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外展91°、前屈95°、外旋35°、内旋至L2水平,术后三角肌、肩内旋肌、外旋肌肌力平均为4.6分、4.3分、4.2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8分,X线片示肱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或断裂。结论: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其运动功能。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粉碎性骨折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多发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合并肱骨头脱位、腋神经损伤,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Gibson等通过对比分析肱骨近端严重3~4部分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发现在术后肩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方面,人工肱骨头置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我院自2004年8月至今共对9例肱骨头及肱骨上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经随诊观察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患者均为外伤摔倒后手掌着地。9例患者中,男3

例,女6例;年龄52岁~76岁,平均年龄63.2岁;左侧7例,右侧2例;皆为Neer Ⅳ型,其中肩关节脱位2例,患者肩部肿胀明显,局部压痛阳性,纵轴叩击痛阳性,可扪及骨擦感。肩关节主动活动丧失,被动活动功能受限。X线片提示:肱骨近端骨折骨连续性中断,呈粉碎性,2例肱骨头向关节盂下脱位。CT三维重建:肱骨头碎裂呈多块,骨折线延续至外科颈及肱骨近端,肱骨头形态改变。受伤至手术时间:2 d~7 d。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全身麻醉,仰卧位,患肩垫一薄枕,与手术台呈30°角,头偏向健侧。采用Thompson入路,从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进入,注意保护位于两肌之间的头静脉及保持三角肌附着部的完整,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腋神经、内侧神经血管鞘、肩袖及周围软组织,分离松解切开前下关节囊,外展后伸外旋使肱骨头脱出,于骨膜下剥离显露肱骨上端,清除凝血块及肱骨头碎裂的骨块,注意保留有肩袖附着的大小结节,修整肱骨头边缘。扩髓后装入人工肱骨头柄的试模,以前臂重轴或结节间沟为标志,调整和维持肱骨头高度至30°~40°后倾角,取出试模,调骨水泥,注入髓腔,插入人工肱骨头假体,测定肱骨头的30°~40°后倾角,完全打入肱骨头假体,以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将肱骨头复位,修复相关软组织及肩关节稳定结构,用不可吸收线穿过假体颈部孔将大、小结节复位缝合固定于肱骨头外侧翼。检查关节活动度,缝合关节囊,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皮肤切口。 1.3 术后处理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1 【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5例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半年后出现肩部创伤性关节炎,无感染病例。结论肩胛骨骨折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行内固定治疗并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使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及建筑业的发达,高能量损伤日趋多见,在遭受高能量暴力的情况下肩胛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骨折的类型及合并症较复杂。其中一小部分肩胛骨骨折保守治疗就能获得满意疗效,但不稳定骨折常影响肩关节功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采取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9~58岁,平均(38±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直接暴力打击伤5例,其他伤5例。手术距受伤时间3~10 d,平均(6.5±2.2)d。合并颅脑损伤4例,肺挫伤3例,下肢骨折2例,肋骨折4例。根据Hardegger的分型:肩胛体部骨折8例、肩胛颈骨折5例、肩胛冈骨折1例、肩胛盂骨折4例、肩峰骨折2例、喙突骨折1例,其中混

合型骨折7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25例均采用后入路,麻醉采取全麻,体位采用45°健侧俯卧位,患肩前方垫一软垫。切口起自肩峰背侧尖端内侧1 cm 处,沿肩胛冈向内侧延伸,再沿肩胛骨内缘,呈弧形至肩胛骨下角。自肩胛冈分离三角肌后部,并向外牵开,显露冈下肌和小圆肌,分离冈下肌和小圆肌间隙,沿着骨面剥离肌层,完整暴露肩胛骨颈部,肩胛冈及肩胛体。注意不能损伤肩胛上神经及血管,注意三边孔及四边孔内容物。骨折部位清楚暴露后利用器械、手法对骨折进行复位。骨折复位满意后用重建钛板固定。术后切口置皮管引流,24~48 h拔除。其中2例胫骨远端骨折用远端解剖钛板内固定,4例锁骨骨折采用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后1~10 d锻炼肘、腕、指关节活动。术后10~14 d行肩关节钟摆式功能锻炼。术后4~5周行卧位旋臂、抱颈、立位操练、爬墙运动、自由活动。3个月后开始肌肉强度和耐久力的训练。 2 结果 本组随访 6个月~3.5年。复诊时摄 X线片。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8.2周。采用 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患者优良率为 88%。 3 讨论 3.1 肩胛骨属扁骨,呈不规则三角形,分二面三缘,前面呈轻微的凹形,与胸后上壁相适应。肩胛骨有甚多肌肉附着,借肩胛提肌、菱形肌、及斜方肌附于颈椎及胸椎,前锯肌附着于第1~8肋骨,维持肩胛骨的稳定并便利其活动。肩胛骨上附着的肌肉除三角肌外大多与肩胛

肱骨头粉碎性骨折怎么办

肱骨头粉碎性骨折怎么办 肱骨头粉碎性骨折是非常严重的骨折。粉碎性骨折一般都是指骨头受外力所致断裂成几段,在愈合方面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即便把断裂的骨头固定好,也无法保证裂骨之间不会有一丁点的错位,如此一来就会给患者以后的生活行动上带来很多的不便。那么肱骨头粉碎性骨折怎么办呢? 饮食保健: 1、将蜂蜜直接涂擦在皮肤或伤口上,有消炎、止痛、止血、减轻水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2、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老年动脉硬化、促进铁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有许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 3、芦荟肥厚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胶粘液体,这种胶粘液体具有防治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的作用。 适宜伤口愈合的食物:

锌缺锌会使纤维细胞功能下降。锌主要存在于木耳、海带等食物中。 脂肪脂类的缺乏会导致伤口愈合缺损。鱼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益处。 葡萄糖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愈合不可缺少的。在伤口愈合期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生素。 蛋白质饮食中增加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 维生素A 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 维生素C 可以促使伤口愈合。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大枣、辣椒是维生素C的宝库。 上面的内容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了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饮食 保健方法,希望能够给更多的朋友们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一旦

出现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情况,必须马上去当地的正规医院骨科进行检查和治疗,千万不可以延误了治疗时间,同时患者在饮食中也需多加注意。

外科学上肢骨和关节损伤教学案

上肢骨关节损伤 肩胛骨骨折 1.概述:肩胛骨骨折发生率较低,占肩胛带骨损伤的3%-5%,占全身骨折的%-1%。 肩胛骨骨折常合并肺挫伤、气胸、同侧上肢和躯干损伤,应当注意合并伤的诊断和处理,严防漏诊。 肩胛骨的肌肉夹板作用:肩胛骨周围有很多肌肉包括,骨折有很高的愈合率,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 2.受伤机制: (1).外展上肢轴向的间接负荷损伤(肩胛颈-关节盂的损伤,关节内);(2).直接创伤,往往是高能量的损伤,直接打击后跌倒直接作用于肩部;(3).肌肉或韧带的牵拉可造成撕脱骨折; 3.症状和体征: (1).典型的表现是臂部贴胸壁内收,避免所有的运动,外展时疼痛难忍,局部触痛明显; (2).移位的肩胛颈或肩峰骨折,肩部呈扁平状。 (3).呼吸时疼痛加重,主要是附着的肌肉牵拉所致; (4).往往合并气胸,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影像学评估: X线片、CT片 5.治疗:

?非手术治疗:大多数肩胛骨骨折不需手术治疗,大部分都能愈合,骨折不愈合非常罕见。 ?手术治疗:移位的关节盂内骨折和移位的关节周围骨折(肩胛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于肩胛骨外侧缘或(和)肩胛冈下放置重建钢 板,固定骨折。 肩关节脱位 1.损伤机制:可能发生于潜在韧带松弛或肌肉系统功能失常的患者,96%的急性肩关节脱位患者是由外伤引起的,大多是由间接暴力所致,常见的为肩关节前脱位。而肩关节后脱位是由于受到使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力量引起。 2.症状与体征:疼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前脱位—内旋、外展受限,后脱位—外旋受限; 肩部皮肤感觉减退、麻木 方肩畸形和Dugas征阳性 Dugas征阳性: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 3.治疗:Hippocrates法复位。复位后固定,对于前脱位的患者,采用轻度外旋位固定,具体固定时间有争议,一般悬吊制动2-3周。 手法复位困难,切开手术复位。 肩锁关节损伤 1.损伤机制:直接暴力是最常见的一种损伤机制。通常是患肢内收时跌倒,肩部外侧着地所致。暴力使肩峰向下、向内移位。

几种常用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比较

短篇论著 几种常用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 内固定方法比较 高伟 吴小峰 黄建华 张明贵 周孜辉 朱宗昊 摘要 目的 对几种常用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和结果分析。方法 对57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结果 根据Cassebaum关节功能评分,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后的优良率分别为双接骨板80%、Y型接骨板75%、克氏针结合钢丝79%、单接骨板70%。结论 对于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只要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支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不必拘泥于采用何种内固定方法和材料。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切开复位 自1998年3月~2005年9月,笔者共收治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57例,因对骨折的不同理解和操作习惯,选用了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男性36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15岁,平均44 5岁。骨折按A O分类,C1型骨折21例,C2型骨折17例,C3型19例。 1 2 手术方法 采用入路有外侧、内外双侧、后侧三头肌瓣,以及后侧尺骨鹰嘴截骨。本组57例按骨折分类分别采用双接骨板固定15例、单接骨板固定10例、克氏针结合钢丝固定24例,以及Y型接骨板固定8例(表1)。 表1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分类及内固定方法骨折分类例数双接骨板Y型接骨板克氏针结合钢丝单接骨板C1215385 C2175354 C31952111 2 结 果 术后2周左右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愈合时间3 5~9个月。术后并发症,见表2。根据Cassebaum关节功能评分[1]不同内固定方法术后疗效情况,见表3。 表2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例数双接骨板Y型接骨板克氏针结合钢丝单接骨板 感染31110 骨不连20110骨化性肌炎20101 尺神经症状63012 内固定松动或退针81070 表3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术后疗效 内固定方法例数优良中差优良率(%)双接骨板15572180 Y型接骨板8332075克氏针结合钢丝246132329单接骨板10252120 3 讨 论 3 1 手术入路的选择 目的是尽可能提供充分的显露,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干扰,保证早期关节功能锻炼。较常用的有后侧和外侧入路,其中后侧入路又分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前者创伤较大,对前侧和远端显露较差,且切断三头肌伸肘装置,影响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后者人为造成另一部分骨折,有截骨处内固定物失效或骨不愈合危险,但对整个肱骨远端有较好显露。笔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患者年龄等,2种方式均有采用。外侧入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保留完整伸肘装置,但暴露差,复位、固定较困难,局限性较大,采纳者较少。本组对外侧接骨板固定采用此切口。有学者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既保持肱三头肌完整性、不需尺骨鹰嘴截骨,又可以顺利完成骨折固定,但对肱骨滑车的显露有一定的局限,仍需选择适当的骨折类型[2]。 3 2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从生物力学上讲,接骨板螺钉固定比穿针固定更坚强,接骨板位置摆放的精确性是良好固定的关键。Jacobson等[3]对5种肱骨远端的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发现最强的结构为内侧使用骨盆重建接骨板加上后外侧使用动力型加压接骨板。Helfet等[4]研究也证实,双接骨板在两个平面上呈交叉90 方向固定,其刚度和抗疲劳作用最好,特别是在粉碎性骨折及不能获得骨折块间加压 566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Vol 22 NO 7 Jul 2007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00080

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技巧

肩胛骨骨折十分少见,大约为骨折的1%,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包绕; 2、贴近胸壁; 3、周围的骨头更容易骨折,从而吸收了能量。 但3%-5%涉及肩胛带,10%涉及肱骨盂骨折,同时需要注意排除肩锁关节脱位和胸锁关节脱位! 大多数的肩胛骨骨折都可保守治疗,以下几个情况除外: 1、移位的肩峰骨折; 2、移位的关节盂骨折;

3、两处以上肩胛悬吊复合体损伤; 肩胛悬吊复合体:是由锁骨远端、肩锁关节和韧带、肩峰、关节盂、肩胛颈、喙突和喙锁韧带组成的环行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上肢和躯干的稳定,上方的支柱为锁骨中部,下方的支柱为肩胛岗肩胛骨的外侧缘。

4、非关节面的骨折:移位大于1cm,成角大于40度需要手术; 5、肩胛胸壁分离; 一 骨折分型 肩胛骨骨折Ada-Miller分型:按解剖部位分为4类。 Ⅰ型(肩胛骨突骨折)A:肩峰骨折;B:肩峰基底、肩胛冈骨折;C:喙突骨折。

Ⅱ型(肩胛颈骨折)A:骨折线垂直,局限于颈部(位于肩峰基底和肩胛冈外缘);B:骨折线斜行,穿过肩峰基底部或肩胛冈;C:骨折线水平走向。 Ⅲ型(肩胛盂窝骨折) Ⅳ型(肩胛体部骨折) 肩胛骨骨折Hardegger分型(1984) A:体部骨折; B:盂缘骨折; C:盂窝骨折; D:解剖颈骨折; E:外科颈骨折; F:肩峰骨折; G:肩胛岗骨折; H:喙突骨折。 肩胛骨骨折OTA分类 A型(关节外骨折) A1:肩峰A1.1肩峰单一;A1.2肩峰多段;A1.3喙突。 A2:体部A2.1单一;A2.2多段;A2.3盂颈。 A3:复合型A3.1盂颈和体;A3.2盂颈和锁骨(单一);A3.3盂颈和锁骨(多段)三种。 B型(关节内骨折) B1:嵌插型B1.1前缘;B1.2后缘;B1.3下缘。 B2:非嵌插型B2.1前缘游离段;B2.2后缘游离段;B2.3前后缘合并盂颈。 B3:混合型B3.1多段关节内;B3.2多段合并盂颈或/和体;B3.3多段合并颈骨折。 二 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 最经典的为judet入路7字切口。

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与锁定钢板治疗的对比实践思考

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与锁定钢板治疗的对比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18-11-15T18:15:48.49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作者:彭立军 [导读] 老年人,尤其是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患者,往往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 【摘要】目的:对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置换肱骨头方法和锁定钢板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4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102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人工置换肱骨头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Neer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Neer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置管肱骨头的方案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患者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该治疗方案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置管肱骨头;锁定钢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Neer评分 老年人,尤其是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患者,往往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而一旦发生骨折,往往就会是粉碎性骨折,其中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1]。针对老年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老年患者恢复力差,保守治疗并不能促发其自愈效果。所以,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案进行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手术方案常见有两种,包括锁定钢板内固定以及人工置换肱骨头两种方案[2]。临床中哪种方案效果更好,往往需要多方面参考手术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情况、医师经验、治疗费用、器材情况等等[3]。本研究针对老年肱骨头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4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102例,对照组102例。实验组包括男性52例,女性50例,年龄在76-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92±2.54)岁,坠落伤13例,交通伤35例,摔伤54例;对照组包括男性55例,女性47例,年龄在77-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82±2.64)岁,坠落伤12例,交通伤34例,摔伤56例。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方式等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P>0.05。 纳入标准:外伤明显,患肢肩部有明显的压痛感和局部肿胀;影像学检查确认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块之间有存在移位和畸形的现象;手术后可以正常接受随访。 排除标准:患肢存在其他关节病变;合并了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合并了患肢同侧多处骨折;存在精神障碍无法交流;术后不能接受随访。 二组患者或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详细了解知情同意书后签署确认,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麻,沙滩椅位安放,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注意保证患者头部静脉畅通,利用可吸收线将大小结节标注出来,复位标志设定好,利用克氏针撬拨肱骨头,做好临时固定,随后在外侧放置LCP,钢板上端需要低于肱骨头顶点1cm,修复好关节囊,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实验组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方案,具体方法为:患者全麻,安放为沙滩椅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注意保护患者头部的静脉通畅,露出肩关节前方的关节囊,解剖肱二头肌长头腱,大小结节分类开来,标记好。将肱骨头去除以后,清理干净臼窝,测量其尺寸。随后将假体安装到相应的位置,调整高度和角度,骨水泥干固以后,肩关节复位,植入松质骨颗粒在大小结节和假体之间,固定好,确定活动范围适应以后,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3评价标准 对比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Neer功能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数据全部通过SPSS21.0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和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统计学验算,若是能够计算出P<0.05,那么就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结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处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处理 有研究报道到2020年,全球精神疾病患者将达到总人口的1.4%!有预测精神疾病将是二十一世纪影响人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手术病人会越来越小和越来越大,小的可以是刚出生的,大的可以是超过100岁以上的。另一方面,手术病人的合并症会越来越多。我们除了要非常认真的关注病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几大系统的疾病之外,病人的精神状态也逐步成为影响麻醉安全的重要因素。这里我提出这两个病例,旨在抛砖引玉,让大家进行讨论,为此类病人的麻醉提供经验。 病例摘要: 病例一:患者,男性,38岁。主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半月余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咳血,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当地CT结果提示:右肺下叶阴影。入院时诊断为:右肺下叶肿物,不除外周围型肺癌。患者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8年(为抑郁型,平时不爱言语。目前口服“思维通”,病情控制良好。入院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电图及化验检查无异常。肺功能检查提示:通气储备功能正常,弥散功能轻度下降。 拟施手术为:右侧开胸探查,右肺下叶切除术。 病例二:患者,男,27岁。主因车祸致右肩肿胀、疼痛8天入院。患者于乘车时不慎翻身受伤,伤及右肩部,右肩关节受限。受伤时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等症状。X 片示:右肩胛骨骨折。初步诊断为:右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锁骨骨折。 患者既往有“抑郁症“10年。长期口服碳酸锂,效果好。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术前检查无特殊。 拟行手术:右肩胛骨骨折、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讨论: 一、此两例手术的麻醉处理意见和围术期应注意的问题。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麻醉处理特点及常用治疗药物对麻醉的影响。 此病例一患者较胖,可能与服用的药物有关。另外肿瘤的发生可能也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术前访视病人时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患者在进手术间及麻醉诱导时非常配合。选用静吸复合平衡麻醉,吸入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及爱可松维持。术中双腔管隔离良好,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后送恢复室,耐管好,能配合。待患者意识肌力恢复后,拔管,安返病房。术后用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佳。术后访视病人无特殊,一周后出院。 我认为围术期考虑至少应考虑如下两个问题: 一、抗精神病药物对麻醉药物的影响;二、围术期患者精神病症状突然发作。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起效时间较慢,一般需要2周以上,故围术期是否停药不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抗精神病药物多与单胺氧化酶系统相关,故一方面,患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另一方面,患者可能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会有较大的差异。 从我们这两病例看,患者对麻醉药的耐药性似乎要差点。如果没有好的条件,围术期给药一定要从小剂量起。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术毕良好镇痛可能是预妨围术期患者精神病发作的重要因素。 我在进入麻醉科前,在精神安宁科工作过2个多月。谈一点关于精神病人的麻醉注意事项: 1、精神病人有一部分是家属无法照顾,放置在相对封闭的精神病院里管理。那里的饮食相当的不如人意,因此术前应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我就遇见过不少低蛋白血症,浮肿的病例,按营养不良的麻醉处理。 2、长期服用精神药品,术前应了解重要脏器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情况,部分病人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率失常及血小板低下的问题。

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15-12-22T16:49:19.3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作者:龙宪军 [导读] 贵州省三穗县人民医院探讨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贵州省三穗县人民医院贵州三穗 556500 【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非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切开复位成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成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治疗方法 肩胛骨骨折是比较少见的,主要是由于高能直接暴力导致,肩胛骨骨折合并损伤的机率大概是74%-100%之间。通常情况下,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以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32.47±5.39)岁,车祸伤共15例,坠落伤共8例,重物压伤共2例;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31.36±2.14)岁,车祸伤共17例,坠落伤共6例,重物压伤共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非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主要察看患者的头部、胸部以及肺部损伤情况,并进行CT、X线进行检查。对患者维持2个月的保守治疗。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以切开复位成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对患者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切开复位后将预先弯成锁骨形状的钢板与锁骨进行紧密贴合,并进行固定;对患者的肩胛骨骨折位置切开复位,将患者的肩峰内侧切开,并顺着患者的肩胛冈下延至肩胛骨的内缘位置,等到切断外侧翻转的三角肌后纤维之后,再顺着患者的小圆肌进入,从而暴露出患者的肩胛骨外缘。之后,对患者的肩胛骨骨折的部位进行复位,并用钛钢板进行内部固定。患者在手术一个月之后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锻炼,促进患者的恢复。 1.3 评价指标 治愈:患者接受上述治疗之后,通过X线片与CT检查之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治愈,未出现骨折线;好转:治疗后,通过X线片与CT检查之后,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好转,可模糊看到骨折线;无效:患者通过X线片与CT检查之后,骨折部位未改善,可清楚看到骨折线。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5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下表1. 3 讨论 肩胛骨骨折现象时比较少见的,主要是由于高能量损伤而造成的。通常我们可以将肩胛骨骨折的部位分为体部骨折、解剖颈骨折以及外科颈骨折等类型,当锁骨的支持作用失去的时候,肩胛骨就就会发生明显的位移现象[1]。当出现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时候,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就会大大下降,从而导致肩关节失去了动力平衡,对人体造成比较大的威胁。 由于人们对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并不重视,因此,传统治疗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时候,医生通常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即非手术治疗,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同时也影响到患者的康复速度[2]。 由于锁骨是人体躯干与肩胛带的连接,因此,在治疗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时候,应该先对锁骨的稳定性进行恢复,为肩关节动力平衡奠定基础[3],这样就使肩胛带有锁骨的骨性支撑悬吊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对肩胛骨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治疗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时候,成型钢板内固定复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患者的骨折位置进行切开,并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最后运用成型的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这种方法简便可行,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痊愈10例,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提示,成型钢板内固定复位方法在治疗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的时候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骨折部位得到快速而高效的恢复,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而言,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运用成型钢板内固定复位方法治疗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析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23T13:29:55.8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作者:汪立波曾凡瑞李峥[导读]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常德临床将大结节基底以上部位骨折称为肱骨近端骨折,其是较常见损伤类型。 汪立波曾凡瑞李峥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肱骨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临床将大结节基底以上部位骨折称为肱骨近端骨折,其是较常见损伤类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增长趋势[1]。肱骨近端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常需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为了达到最大限度保护肱骨头区域血供及恢复肩关节功能目的,本文选取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疗效颇为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24例,女56例;年龄在21—85岁,平均年龄为52.6±10.4岁;患者病程在1—7天,平均病程为3.1±1.2天。患者致伤原因分为:车祸伤55例;摔伤13例;高空坠落伤12例。将8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致伤原因等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明显性P>0.05,两组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患者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将其肩部抬高,于肩部前内侧做一弧形切口,分离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在X线监视下给予骨折断端复位,并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行内固定:首先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沟后缘约5-10mm处,高度低于大结节,在钢板近端位置安装上钻头导向器,导向器引导下将3-5枚螺丝拧入肱骨头,并使用皮质骨螺钉对肱骨干与接骨板行固定,再次行X线检查,确定螺钉未穿出肱骨头后,使用可吸收线对骨折碎骨与撕裂肩袖进行缝合与修补,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使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患者术中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均同对照组,只是确定骨折断端复位后,将三叶草钢板放置在可将肱骨干、结节部骨块、肱骨头予以固定处,对于头部与骨干部骨折,采用皮质骨螺钉与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处理:(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抗感染与抗凝等对症治疗。(2)术后拔管:根据引流液体颜色与性质确定拔管时间,一般情况在2天内拔管。(3)功能训练:拔管后即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首先指导患者进行钟摆式训练;1周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前屈、外旋等训练;3周后解除悬吊,增加肩部活动范围;6周后经X线检查确定骨痂形成后,开始进行主动功能训练;3个月后行力量训练等。 1.3 评价指标 (1)采用Neer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分,其包括内容:解剖结构;日常生活功能;疼痛;肩部关节的内旋、外旋、外展、后伸、前屈活动范围等,总分共计100分,以此来判定患者治疗效果。优:评分值超过90分;良:评分值在80—89分;中:评分值在70—79分;差:评分值低于70分[2]。 (2)观察指标: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检验标准准确定为0.05,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

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 发表时间:2015-10-15T16:46:00.7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杨成赵卫东孙健李伟袁浩蔡晓东 [导读] 成都航天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10100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肩胛骨骨折出现增多的趋势,非手术治疗常出现骨折畸形愈合、肩部疼痛、肩关节外展受限等后遗症. 成都航天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2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3)岁。采用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参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4周。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34例,良6例,可2例,优率95.23%,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钢板断裂等倂发症。结论通过改良Judet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显露清晰,手术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功能恢复理想。 【关键词】改良Judet入路;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肩胛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4%~1%[1],其中肩胛骨体部骨折最多见,传统观点认为肩胛骨骨折不需特殊处理,但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肩胛骨骨折出现增多的趋势,非手术治疗常出现骨折畸形愈合、肩部疼痛、肩关节外展受限等后遗症,我科2011-2015年采用Judet入路治疗42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肩胛骨骨折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3)岁。车祸至伤20例,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砸伤4例。根据Hardegger等分型方法,肩胛体部骨折24例,肩胛颈骨折7例,肩胛盂边缘骨折6例,肩胛盂窝骨折2例,肩胛冈骨折3例。所有骨折患者均经X线、CT等检查确诊。 1.2治疗方法采用改良Judet入路,手术切口自肩峰后缘沿肩胛冈向内、向下折向肩胛角。于肩胛冈处切断三角肌后部,向外牵开,充分显露冈下肌、小圆肌。分离两肌肉间隙以显露肩胛体外侧及肩胛颈部,如果要扩大显露肩胛骨部,则从肩胛骨内缘及体部剥离冈下肌起点直至肩胛颈部,肩胛冈和肩胛体清晰显露。如需进一步显露肩盂窝,则将冈下肌在距肱骨大结节止点1cm处切断,并向两侧牵开。骨折采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术中注意轻柔操作,勿损伤肩胛上神经、血管等重要神经血管。如合并锁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则另行切口将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患肢胸前悬吊制动1周后即可开始行被动及主动肩关节功能锻炼,逐渐增加锻炼幅度及负荷,第3个月开始力量和耐力训练。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2],优:肩关节活动不受限,外展肌力Ⅴ级,无肩周疼痛;良:肩关节活动略受限,外展肌力Ⅳ级,肩周有轻度疼痛;可:肩关节活动中度受限,外展肌力Ⅲ级,肩周中度疼痛;差: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外展肌力Ⅱ级。 2 结果 术中出血量50~180ml,平均120ml;手术时间40~100min,平均70min。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骨不愈合、钢板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4周。关节功能优3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 95.23%。 典型病例为一38岁女性患者,高处坠落致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锁骨骨折,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 3讨论 3.1 多部位复杂肩胛骨骨折手术复位固定的必要性 多数肩胛骨骨折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获得优良的骨性连接及良好的肩关节功能,但许多移位明显或涉及肩胛盂的复杂肩胛骨骨折,单纯采用非手术治疗会导致疼痛、骨不连、肩关节黏连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严重移位和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多数学者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3]。复杂肩胛骨骨折应该按关节内骨折处理,对移位明显的肩胛冈、颈、盂、内外侧缘及体部均需复位、固定,修复肩胛骨的解剖序列,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3.2 手术治疗的目的及适应证 近年来随着对肩胛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内固定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倾向于手术治疗。Lantry等[4 ] 回顾分析243例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结果显示85%可获得良好及优秀的预后。Nordqvist[5] 等经长期研究发现,肩胛骨体部骨折移位程度大于10 mm时采用非手术治疗会导致预后差,建议手术治疗。Hardegger等报道建议,对肩胛骨体部爆裂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以防止体部外侧缘骨折块移位并损伤肩关囊。笔者综合文献报道及个人经验认为,手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恢复肩胛骨骨性解剖结构,重建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缩短肩关节制动时间,便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近期多位学者在不同研究中均提及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指征,笔者通过对文献”[6-11]的总结,归纳出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指征:①关节内骨折移位≥4 mm;②骨折成角≥45。;③盂极角≤22。;④外侧

外科学上肢骨与关节损伤教案

外科学上肢骨与关节损 伤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上肢骨关节损伤 肩胛骨骨折 1.概述:肩胛骨骨折发生率较低,占肩胛带骨损伤的3%-5%,占全身骨折的%-1%。 肩胛骨骨折常合并肺挫伤、气胸、同侧上肢和躯干损伤,应当注意合并伤的诊断和处理,严防漏诊。 肩胛骨的肌肉夹板作用:肩胛骨周围有很多肌肉包括,骨折有很高的愈合率,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 2.受伤机制: (1).外展上肢轴向的间接负荷损伤(肩胛颈-关节盂的损伤,关节内); (2).直接创伤,往往是高能量的损伤,直接打击后跌倒直接作用于肩部; (3).肌肉或韧带的牵拉可造成撕脱骨折; 3.症状和体征: (1).典型的表现是臂部贴胸壁内收,避免所有的运动,外展时疼痛难忍,局部触痛明显; (2).移位的肩胛颈或肩峰骨折,肩部呈扁平状。 (3).呼吸时疼痛加重,主要是附着的肌肉牵拉所致; (4).往往合并气胸,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影像学评估: X线片、CT片 5.治疗:

?非手术治疗:大多数肩胛骨骨折不需手术治疗,大部分都能愈合,骨折不愈合非常罕见。 ?手术治疗:移位的关节盂内骨折和移位的关节周围骨折(肩胛颈骨折)需行手术治疗,于肩胛骨外侧缘或(和)肩胛冈下放置重 建钢板,固定骨折。 肩关节脱位 1.损伤机制:可能发生于潜在韧带松弛或肌肉系统功能失常的患者,96%的急性肩关节脱位患者是由外伤引起的,大多是由间接暴力所致,常见的为肩关节前脱位。而肩关节后脱位是由于受到使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力量引起。 2.症状与体征:疼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前脱位—内旋、外展受限,后脱位—外旋受限; 肩部皮肤感觉减退、麻木 方肩畸形和Dugas征阳性 Dugas征阳性: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 3.治疗:Hippocrates法复位。复位后固定,对于前脱位的患者,采用轻度外旋位固定,具体固定时间有争议,一般悬吊制动2-3周。 手法复位困难,切开手术复位。 肩锁关节损伤 1.损伤机制:直接暴力是最常见的一种损伤机制。通常是患肢内收时跌倒,肩部外侧着地所致。暴力使肩峰向下、向内移位。 2.症状与体征:疼痛、锁骨远端向上移位、肩部向下移位畸形。 3.肩锁关节损伤分型: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6例的临床治疗与分析运用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6例的临床治疗与分析运用 发表时间:2019-06-11T15:59:03.33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作者:张理军张淑云沈翔熊湘彦朱祖荣[导读]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度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评价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治疗预后效果,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肩关节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愈合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治疗优势突出。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并发症 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的发展,意外事故明显频发,从而导致骨折类疾病多发趋势[1]。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治疗上多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近年来,针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开始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预后有一定差异性。为了更好的探寻不同方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预后效果,本文就我院患者为例,进行常规内固定、锁定钢板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11月-2018年3月,总计46例。纳入标准:(1)骨折后24h内入院患者;(2)经检查确诊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患者自愿参与试验,签署同意书;(4)患者无治疗禁忌。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2)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3)合并精神疾病患者;(4)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患者。进行46例患者分组,各23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26-73(54.80±8.80)岁。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25-75(55.25±8.60)岁。对照组、观察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基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治疗患者全麻,分离患者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处,肱骨近端、肩关节显露后暴露术野,清理骨折处损伤、组织后进行骨折复位,复位完成后结合患者颈部、肱骨头解剖结构进行三叶草钢板塑性,肱骨近端外侧放置,肱骨干等位置钻孔后以螺钉固定。观察组——骨折复位方法同上,复位完成后以C臂X线查看患者骨折复位效果,进行克氏针临时固定,固定顺序肱骨干、肱骨头,远侧端固定以皮质骨螺钉固定接骨板、肱骨干,锁定钢板置于患者肱骨近端前外侧位置,调整锁定孔方向并锁定骨折块,观察肩关节、肱骨中上段无误后行切口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并发症(螺钉松动、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肱骨头坏死)、肩关节以及疼痛评分情况。 1.4随访1年效果评价标准[2] 优:患者Neer功能>90分;良:患者Neer功能80-90分;可:患者Neer功能70-79分;差:患者Neer功能<70分。 1.5指标评分标准[3]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参考Neer肩关节评分量表,分数、肩关节功 能恢复呈正比关系。 疼痛评分标准——参考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分数、疼痛感呈正比关系。 1.5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验数据。治疗预后效果、并发症以%形式展开,X2检验;肩关节、疼痛评分以形式展开,t检验。P<0.05——证明2组患者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见表1。治疗效果经统计学计算,X2=4.2125,P=0.0401。表1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