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卫生填埋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垃圾卫生填埋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垃圾卫生填埋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垃圾卫生填埋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概述

1.1.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1.2.设计原则

1.3基础资料

二、垃圾量与填埋场容积计算

三、填埋工艺选择

四、防渗工程与渗滤液处理设计

4.1.防渗工程

4.2.垃圾渗滤液计算:

4.3.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4.4.渗沥液处理设计水量及水质的确定五.填埋气体产生量计算及导排设计

5.1.产气量计算:

5.2.填埋场气体的收集系统

5.3.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5.4.冷凝液收集和排放

5.5.气体输送系统

5.6.填埋气体的利用

5.7.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六.封场覆盖

6.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6.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七.环境监测设计

八.设计小结

附图

垃圾卫生填埋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任务:

要求根据所给基础数据和控制目标,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方案设计。

设计容与要求:

1、针对给定城镇规模,进行垃圾量计算和成分分析,选择合理的场容积和处理工艺。工艺选择需采用先进工艺,并兼顾经济合理性;

2、根据处理量,设计场区分区、进出场路线、布置垃圾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或甲烷气收集导排系统或污水处理系统或填埋场封场系统),对设计中的采用的参数需给出计算依据;

3、画出平面布置图、处理工艺图、系统大样图(四个中的一个);

4、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

5、采用数据需注明出处。

三、进度要求与提交成果形式、时间

周一:针对给定城镇规模,进行垃圾量预测和成分分析;

周二:选择合理的场容积和处理工艺;

周三:根据处理量和实际地貌,设计场区分区、进出场路线;

周四:布置垃圾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或甲烷气收集导排系统或污水处理系统或填埋场封场系统),画出平面布置图、处理工艺图、系统大样图。

周五: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主要容

(1)项目概况

(2)简要论述工艺选择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3)主要计算

(4)系统布置原则与特点

(5)结论与建议

五、本组任务

一、概述

1.1.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是:技术成熟,工艺简洁,设备可靠,能适应生活垃圾的特性,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1)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

2)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3)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4)生活垃圾理化性质及变化趋势

5)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6)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

1.2.设计原则

(1)满足有关规划及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布局,为各准也设计、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2)充分利用厂区的自然条件、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及工艺要求进行合理分区和总图布置,并尽量节约用地。

(3)适应场外运输,使交通线路顺直通畅,各区联系方便快捷,生产运营能有效进行。

(4)竖向设计应满足工艺、道路运输及厂区排水的要求。

(5)通过围墙或防护网有效维护场区边界;强化场区绿化、美化,减少环境污染,建设出一个安全、卫生、美化的场区。

1.3基础资料

1.地理位置:

垃级填埋场位于A市北部,城镇1西南约50公里处,有村级公路相连,距居民居住区和人畜供水点均大于5公里,距市城中心约20公里,运距适中,从城市规划道路到垃圾填埋场距离较近,需边的场外道路较短,紧邻公路,道路状况良好,具备全天候的运输条件。

2.气象与气候特征:

垃圾填埋场所在地属暧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冷暖干湿交替明显.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O-15℃,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29.2℃,近10年平均降雨强度为1190mm,多集中于夏季,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

常年盛行西南偏西风,其中6-8月盛行西南偏西风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2.9m/s,垃级填埋场场区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3.地形地貌:

桥庄垃圾填埋场位于丘陵地区,土地利用价值低,适宜作为垃圾处理场.场地地形西高东低,北、西、南三而为坡脊(分水岭)型分布,东部为冲沟口,冲沟向东不足500 m直通西沙河,该段河水流量较小。

4.水文地质:

填埋场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岩孔隙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属中性淡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场地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山间侧向径流和渗流等。场地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为山脊(分水岭)呈C形分布,场地地势由西向东落差不大,地下水水力坡度大,径流条件好,暴雨季节,大部雨水沿地表径流直接汇入河流。由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不一,风化岩孔隙在潜水和构造裂隙水一般埋藏浅,径流方向受地形制约,总流向由西向东,最终流入沙河。

5.地质构造

垃圾填埋场地处北西向汤河断裂和石河断裂之间,地层上部为第四系松散土层,下部为混合花岗岩。场地向第四系松散土层厚度小于3m,稳定坡比1:1.20,且主要分布在冲沟底部,稳定性较好,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岩质坚硬,稳定性好。断层均属非活动性断层,对场地稳定性无影响。场地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迹象。

6.生态环境

拟建场区位于城市边缘,处于山地丘陵之中.周围无人工建筑物及自然保护区,距最近的居民点距离大于5公里,山地坡面及周围多开发为耕地,主要种植物为玉米。沟底为少量树林带,现种植物主要为玉米。土壤植被覆盖率高,周围尚无大型挖土等破坏生态环绕的活动,自然生态环绕良好,环境自净能力较强。

7、城镇4情况:

城市固定人口:(每户:0.30t/年(有机),0.195t/年(无机),0.12t/年可回收金属)

流动人口:为城市固定人口8%(每人:0.15Kg/天(有机),0.05Kg/天(无机))商业垃圾:2800 t/年(其中:1500t/年(有机),1000t/年(无机),300t/年(可回收金属))

公共场所:2000 t/年(其中:1000t/年(有机),600t/年(无机),400t/年(可回收金属))

街道垃圾:2000 t/年(其中:1000t/年(有机),1000t/年(无机))

机关、学校、厂矿:10000 t/年(其中:4000t/年(有机),4000t/年(无机),2000t/年(可回收金属))

全厂分三个区:填埋区,污水收集处理区,环境监测、管理、生活区,道路;填埋工艺:每层3米,压实后加20-30厘米土,最顶层复土60厘米(营养土)。填埋高度:28米。

填埋场使用年限:15年。

二、垃圾量与填埋场容积计算

城市固定人口:(每户:0.30t/年(有机),0.195t/年(无机),0.12t/年可回收金属)

流动人口:为城市固定人口8%(每人:0.15Kg/天(有机),0.05Kg/天(无机))商业垃圾:2800 t/年(其中:1500t/年(有机),1000t/年(无机),300t/年(可回收金属))

公共场所:2000 t/年(其中:1000t/年(有机),600t/年(无机),400t/年(可回收金属))

街道垃圾:2000 t/年(其中:1000t/年(有机),1000t/年(无机))

机关、学校、厂矿:10000 t/年(其中:4000t/年(有机),4000t/年(无机),2000t/年(可回收金属))

全厂分三个区:填埋区,污水收集处理区,环境监测、管理、生活区,道路;填埋工艺:每层3米,压实后加20-30厘米土,最顶层复土60厘米(营养土)。填埋高度:28米。

填埋场使用年限:15年。

故有:

每年城市垃圾产量:

V1=80000*0.92*(0.30+0.195)/3=36432/3t=12144t

V2=80000*0.08*(0.15+0.05)*365=467200kg=467.2t

V3=2500+1600+2000+8000=14100t

V 总=V1+V2+V3=26711.2t

故每年填埋场容积 垃圾压实密度

每年垃圾产生量=V =26711.2t / 0.6t/m 3 = 44518.7m

3 由于填埋高度H=28米

填埋场使用年限:15年,覆土量比例按20%计算

累计垃圾总容积44518.7*15=667780.5m 3

累计覆土总容积667780.5*20%=133556.1m 3 填埋场总容积V=667780.5+133556.1=801336.6m 3 故所需的场地面积为:H

V A = =801336.6/28=28619.2 m 2

三、填埋工艺选择

卫生填埋通常是每天把运到填埋场,经性质和计量判定后进入填埋场。垃圾按指定的单元作业点卸下,卸车后用推土机推铺,再用压实机碾压。分层压实到需要高度后,再在上面覆盖粘土和聚乙烯膜料,并重复上述的卸料、推铺、压实和覆盖的过程。以一日一层作业单元,每日进行覆盖。垃圾的压实密度大于0.8 t/m3。每层垃圾厚度为2.5~3.0m ,每层覆土矿工为15~30cm ,通常四层厚度组成一个大单元,上面覆盖土在45~50cm 。

填埋时先从右到至左推进,然后从前向后推进。左、中、右之间的联线之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