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学习关于地球的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授新课: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达标反馈

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方法归纳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2、真实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

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1.0《认识地球》单元测试 姓名班级分数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下列地点符合“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三个条件是() A、10°N,180° B、40°N,15°W C、35°S,10°W D、35°N,165°E 2、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减少 C.度数增大 D.变化无规律 3、俄罗斯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在他完成历史使命之后,俄罗斯选择将其定点回收。第一批安全坠入点的地理坐标是44.4°S,150°W,该地点位于A.南半球和东半球B.南半球和西半球C.北半球和东半球D.北半球和西半球 4、地球仪上的0°纬线和0°经线是两条特殊的线,有关这两条线长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长度相等 B. 0°经线较长 C. 0°纬线长度=2×0°经线长度 D.无法判定两线长度大小 5、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下列顺序表示正确的是 ①地球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如斗笠,地如覆盖④天圆地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6、下图为经纬网示意图,图中关于四个小朋友所在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刚在赤道上 B.小兰在北半球 C.小红在低纬度地区 D.小明小刚在同一条经线上 7、下列四个地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是。 8、一架飞机从北极点附近的岛屿上出发一直往南飞,它将可以() A.返回出发点 B.到达南极点 C.停留在赤道上 D.以上说法都对 9、读两幅经纬网示意图,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B.乙地的经纬度是30°E、30°N C.甲地的经纬度是30°W、30°N D.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 10、某轮船2000年9月1日10时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则此时船上的日期应为2000年() A 8月31日10时 B 9月1日11时 C 9月2日10时 D 9月2日11时 11、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 B.如果沿经线飞行可以经过两个极点 C.如果沿纬线飞行可以飞回上海 D.无论沿经线还是纬线飞行都不能飞回上海 12、俗话说:找不着北了。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地方应当是在() A.日界线上B.南极点上C.北极点上D.赤道上 13、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而我们能够感觉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人脑的错觉 D.天气的变化 14、小明家在嘉峪关,家里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装,这是因为他生活在()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 D.内陆城市 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 1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B.自南向北C.自北向南 D. 自东向西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Array经、纬线 ①特殊纬 线 赤道—— 是最长的 纬线,既 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4 1 2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 南寒带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认识地球 单元练习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经线和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 经线都是圆,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C. 纬线都是半圆,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D. 同一度数的经线和纬线都有两条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 与自转方向相反 B. 与自转方向相同 C. 自东向西 D. 从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3.甲、乙两人从北京出发,甲向南行,乙向西行,若两人前进方向不变,那么() A. 两人都能回到出发点 B. 两人都不能回到出发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出发点 D. 只有乙能回到出发点 4.下图中有甲、乙两地,甲地位于乙地的方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5.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 时快时慢 B. 24小时 C. 365天 D. 一星期 6.0o经线穿过下列哪个城市?() A. 伦敦 B. 悉尼 C. 北京 D. 纽约 7.永川位于东经105度、北纬30度附近,该经纬度可写成() A. 105oE,30oN B. 105oE,30oS C. 105oW,30oN D. 105oW,30oS 8.最先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 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运用 9.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极圈 D. 回归线 10.当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季节是秋天时,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1.与诗词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 西经90°、南纬89° B. 东经80°、北纬40° C. 东经10°、南纬1° D. 东经180°、北纬71° 12.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球是一个球体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相等 D.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 1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A. 季节变化 B. 昼夜交替 C. 太阳东升西落 D. 昼夜现象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 、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索的精神。 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点。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度、纬度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综合能力训练___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含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导学引路】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利用经纬网定位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新名词和概念,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经纬网等,多为空间概念,抽象难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时一要多观察,利用直观用具(地球仪)和图像进行观察、比较,对这些空间概念从直观上进行感知,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二要多动手,积极参与实验、制作、识别、描画等活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三要多动脑,认真思考教材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事实或结论,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四要多交流,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相互提问、知识竞赛、趣味训练等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五要多感悟,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地理概念和现象;六要多归纳,及时分析、归纳地理现象中的规律,如纬度数值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是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请举出两个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 。 2、地球仪的用途是, 。 3、纬线是;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 4、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称,用“S”表示。 5、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是。

6、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它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 7、180°经线以东是经;0°纬线以北是纬。 二、选择题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E D、20°W 4、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A、60°W B、60°E C、120°W D、180° 5、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20°、纬度0° 6、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7、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8、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三、综合题 1、读右图,回答问题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B、。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17oE,14oN)D(20oE,15o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2、读下图,回答

《认识地球》教案第1课时

《认识地球》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15页“活动”1题 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委曲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大凡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⑶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认识地球综合练习粤教版

第一章认识地球综合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在晴朗的夜晚,人们能够根据北极星来判断方向,是因为() A.北极星是一颗不动的恒星 B.北极星最容易辨认 C.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D.北极星最亮 3.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的长短不一,本初子午线最长B.经线是平行于赤道的线 C.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D.经线有360条 4.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5.读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三点均位于西半球 B.①、②、③三点均位于南半球 C.①点位于③点的正西方 D.②点位于中纬度,①、③两点位于高纬度 小明的爸爸是一名船长。一天,他打电话问爸爸的海轮在什么地方,他爸爸神秘地告诉他说:“我们的海轮现在的位置: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高纬度。”据此回答6~7题。 6.请你说出小明爸爸的海轮位置() A.60°N、0°B.66.5°S、0° C.66.5°N、20°W D.60°S、20°W 7.请你说出小明爸爸的海轮所在的大洋()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球仪上,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B.南半球的陆地最低月均温出现在7月 C.在地球仪上,纬度越高纬线就越短 D.经纬网只能适合运用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9.一年内有2次太阳光直射,且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点位于()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极圈 10.下列四幅图,哪一幅图中的P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并且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最吻合()

七上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测试题姓名____考号____ (总分100分,40分钟完卷) 第一部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球是一个____稍扁,____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这就是____; 3、在地球仪上,与____垂直的圆圈,叫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____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 4、经线的特点:每条经线只形成____个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____,经线指示____方向; 5、每条危险都是一个完整的____,纬线长度____,其中____最长,向____变短,纬线指示____方向; 6、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形成了____; 7、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____; 8、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____现象; 9、地球自转是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____小时; 10、一年中,由于地球公转是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各地的____长短也随之产生变化,从而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 11、人们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南北半球在季节上有差异,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____季; 12、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变化,还是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的____产生差异,由此产生了地球的五带。 第二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不填不给分) 题号1234567891 答案 题号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答 案 是()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8万千米 D、10万千米 2、人们在海边观察远航归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图中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绕地轴自转 B、海平面上升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地球是个球 体 3、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 相比()

第一章:认识地球练习题

认识地球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3.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4.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B C D 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B.0°经线上 C.北纬80° D.南极点 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关于地理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与人们的生活距离很远 B.地理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不大 C.生活离不开地理 D.地理只是一门科学,与生活、生产无关 8.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9.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10.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 A.6500千米 B. 6371千米 C.6790千米 D.5700千米 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2.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多少() A.3.5万千米 B.4万千米 C.5万千米 D.6万千米 13.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13、我们的地球 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是小学科学学科三大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总体上看,“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学习内容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尺度的、特别宏观的,远距离的东西,仅凭教师对课本进行讲解完成教学非常困难,需要借助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学生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有了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合作探究、班级共享等,提高教学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关于地球与宇宙的内容标准主要涉及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部分内容。学生学习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和地球仪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球表面概貌图景,并有助于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历史,说出地球的形状。 ⑵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通过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研究地球形状的历史; ⑵能结合生活中现象来认识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够感受到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艰辛,明白好奇心、想象力、持之以恒等情感对科学探索重要性; ⑵感受科学技术在探索地球奥秘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历史;通过观察地球仪获得地球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 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准备:

教师:地球仪、小车,多媒体教学资源及课件 学生:地球仪、收集的相关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关于地球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地表形态、昼夜现象等),激发兴趣。 2、教师:通过图片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关于地球,你 都了解那些事情?还行知道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二)新课学习 1、探究人类认识地球形态的历史 (1)问题一: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幅图,了解古人关于地球形态提出的假设:“天圆地方”说和“天似鸡蛋,地似蛋黄”。引导学生思考每个结论得出的原因。进行小车实验:学生分组合作,记录让小车分别在桌面、球面迎面从远处开过来你看到车子情况。(2)问题二:人类是怎样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读课本45页,科学在线。引导学生体会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认识和研究地球带来很大方便。 2、观察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说说自己的发现。(经线、纬线、赤道、地轴) 教师提问“如何在班里准确的找出某个同学的位置?” 学生回答“第几行第几排” “那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出你所在的城市的位置呢?”。指导学生认识经线、纬线的功用及形态特征。并找出东经120度、北纬40度附近有一个重要城市。 仔细观察地球仪,认识其它主要标识:地轴、赤道等;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三)课后作业 1、继续了解地球有关知识,把搜集到的资料支撑块卡片保存起来。 2、小组合作,制作小型地球仪(课本47页) 六、教学评价 评价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限时训练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 在一间暗室里, 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 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 然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中惠灵顿的位置是() A.41.3 °N,174.8 °W C.41.3 °S,174.8 °W 5.新西兰位于()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 夜更替②四季变化A .①②B.③④ 2.此时图中P 地() A.可以清晰看到北极星C.处于中午 太阳最高时3.当图中北极圈全部处于 夜半球时A .夏至日B.春分日 读新西兰位置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 () ③昼夜长短变化④地方时差异 C.①④D.②③ B.正是夜幕深沉 D.位于晨昏线上 , 则北半球的节气是() C.冬至日D.秋分日 B.41.3 °N,174.8 °E D.41.3 °S,174.8 °E

A .高纬度B.低纬度C.北温带D.南温带 6.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l 小时。北京位于120°E附近,当北京时间为7月1日12 时,惠灵顿的当地时间为() A.7月1日8时B.7月1日16时C.7月2日8时D.7月2日16时 10.农民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A .甲B .乙C.丙D.丁 11.关于农民节当天威海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昼夜长短几乎相同 B.正值夏季,气温最高 a、b、c、d 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回答下列小题 7.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地方时的差异 8.某校于11月1日举行期中考试,这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A.a、b 之间B.b、c 之间C.c、d 之间 9.太阳直射点在图中哪一位置时,盘锦的白昼最长() A .a 位置B.b 位置 C .c 位置 D.季节变化 ) D.d、a 之间 D.d 位置2018年9月23日,是我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中华大地共庆丰收。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

我们的地球 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是小学科学学科三大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总体上看,“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学习内容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尺度的、特别宏观的,远距离的东西,仅凭教师对课本进行讲解完成教学非常困难,需要借助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学生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有了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合作探究、班级共享等,提高教学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关于地球与宇宙的内容标准主要涉及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部分内容。学生学习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和地球仪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球表面概貌图景,并有助于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历史,说出地球的形状。 ⑵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能够通过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研究地球形状的历史; ⑵能结合生活中现象来认识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够感受到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艰辛,明白好奇心、想象力、持之以恒等情感对科学探索重要性; ⑵感受科学技术在探索地球奥秘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历史;通过观察地球仪获得地球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 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准备: 教师:地球仪、小车,多媒体教学资源及课件 学生:地球仪、收集的相关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关于地球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地表形态、昼夜现象等),激发 兴趣。 2、教师:通过图片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关于 地球,你都了解那些事情?还行知道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新课学习 1、探究人类认识地球形态的历史 (1)问题一: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幅图,了解古人关于地球形态提出的假设:“天圆地方”说和“天似鸡蛋,地似蛋黄”。引导学生思考每个结论得出的原因。进行小车实验:学生分组合作,记录让小车分别在桌面、球面迎面从远处开过来你看到车子情况。 (2)问题二:人类是怎样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读课本45页,科学在线。引导学生体会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认识和研究地球带来很大方便。 2、观察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说说自己的发现。(经线、纬线、赤道、地轴) 教师提问“如何在班里准确的找出某个同学的位置?” 学生回答“第几行第几排” “那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出你所在的城市的位置呢?”。指导学生认识经线、纬线的功用及形态特征。并找出东经120度、北纬40度附近有一个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认识地球 单元检测卷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单元检测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天文爱好者等待已久的“‘超级蓝月’+月全食”在天幕现身。读月全食示意图,并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 本次月全食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大致位于 A.a和b之间B.b和c之间C.c和d之间D.d和a之间 2 . 1月31日,莱芜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昼夜等长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D.不能确定 3 . 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D.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4 . 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极昼极夜 C.月亮阴晴圆缺D.四季更替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是个正球体 C.赤道长约6371千米

D.地球上最北端是南极点 索契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东四区区时)正式开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 索契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A.2月7日0时14分B.2月7日16时14分 C.2月8日0时14分D.2月8日4时14分 7 . “时间去哪儿了?”索契和北京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A.纬度差异B.地球自转C.大气运动D.地球公转 8 . 索契冬奥会历时17天,在此期间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北极地区出现极昼D.河北盛行东南季风 9 . 同学们,新入初一,你们开始学习地理这门学科,那么,你怎样评价你的地理老师呢() A.地理是门简单有趣的学科B.亲切有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C.我会好好学地理D.感谢出题老师送分 蓬溪某校的婷婷同学在不同的节气观察正午自身影长的变化,总结出节气不同,正午的影子也有明显差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 当小林的正午影子最短的时候,这一天是 A.冬至B.立春C.夏至D.秋分 11 . 地球从甲节气到乙节气,小林的影子长度变化是 A.越来越长B.越来越短C.保持不变D.先变短后变长 12 . 不同季节,小林正午影子长度不同的原因是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认识地球 单元练习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认识地球单元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天津地区四季更替明显,与此关系最直接的是() A.地球的大小B.东西半球的划分 C.地球的运动D.全球气候变暖 读地球仪所表示的东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 . 各数字中均能够表示纬线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⑥⑧⑨C.①③④⑨D.②③⑤⑩ 3 . 关于图中各点经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a(20°N,25°E )B.b(20°N,55°W) C.d(60°S,100°E)D.c(40°S,120°E) 4 . 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能正确反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是 ① 人凭直观猜测: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地球是球体。

③现代卫星探测:精确计算,两级稍扁,④根据太阳、月亮和“航船与视线”、“高度与视线”现象: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理性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某校同学用乒乓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 . 上图是某位同学精心制作的小地球仪。但这个作品最大的问题是 A.纬线相互平行B.铁丝轴(地轴)垂直于底座 C.经线相交于极点D.所有经线都与赤道垂直相交 6 . 将图中的小地球仪和模拟太阳的光源平置于桌面,演示地球运动时,将无法演示出 A.地球自转运动B.地球公转方向 C.昼夜长短变化D.昼夜更替现象 7 . 某同学用线绳量出自制小地球仪上赤道的长度是10cm,则这个小地球仪的比例尺大致是 A.1:400000000B.1:8000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D. 读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教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 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分组讨论、达成意 见,各小组代表发言 举例。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 活相联系,拓展学生 的思维。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学会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 力的培养,并学会描 述相关事物。 达标反馈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 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 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 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 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 理现象。 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 行巩固,内化为学生 自己的知识。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方法归纳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 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板书设计球的形状是球体。 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 米。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描 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地轴、两极。 思考、回答。回忆上节课所学内 容,及时巩固。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测试题

第一章《认识地球》测试卷(30分)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2.有阳光直射的热量带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3.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极点 B、极圈 C、赤道 D、回归线 4. 下列纬线中,最长的一条是( A.80°S B.60°S C.32°N D.12°S 5.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20°E和160°W B 20°W和160°E C赤道 D 0°和180° 6.下列四个地点中,同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东半球的是() A.67°N,28°E B.18°N,172°E C.10°N,10 W D. 40°S,32°W 7.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365天 B.30天 C.三个月 D.一天 8.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更替 D.昼夜 9.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 ) A.自东向西转 B.逆时针转 C.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

10.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春分日和夏至日 B. 春分日和秋分日 C.夏至日和秋分日 D.秋分日和冬至日 11.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昼夜 B.昼夜更替 C.昼夜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2.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13.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4.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上 C.南回归线上 D.北回归线上 15.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填空题(每个空0.5分,共15分)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4、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理解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2、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晴朗的星空,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火红的圆球。那么,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长啥样呢?我们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呀?有谁知道的?

从现代探测技术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我们可以看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区 别圆和球体的概念)其实,太阳和月球也是球体。 过渡:然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曲折的过程。 1.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那么,古时候人们是怎么描述地球形状的呢? 活动:认真阅读课本16页“盖天说”和“浑天说”材料,并概括两学说的观点 2、证实“地球是球体” 人类是在什么时候验证地球是个球体?是谁验证的呢? 活动:阅读课本17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并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讲麦哲伦的故事。 3、现代宇宙观测研究 至此,通过宇宙观测人们已经确认地球是个球体。 过渡: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呢?说出地球是球 体的证据 谈一谈:从人类对地球形状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你有什么感悟呢? 学生答:圆、椭圆、球体、……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答:麦哲伦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 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1)

党岘中学地理导学案

划 分 图示 主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_______、 180度经线、________ 赤道______、 南北回归线、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北极圈、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半球 划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东半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赤道以南为___半球, 赤道以北为___半球 定方 向 指示____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___的 地点,南极是地球上最___的地点 指示__________方向 定位 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__)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和。 2.地球自转是,其周期是; 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公转是,其周期是; 主要是因为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4.理解记住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中纬度地区的“二分二至”。 【合作探究】 1.读课本图2-7,观看地球仪,完成P19“活动”①. 2.读课本图2-12,观看地球仪,完成P19“活动”②. 3.想一想,从赤道向北、向南,纬线的度数是增大还是减小? 4.想一想,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经线的度数是怎样变化的? 课堂检测 1. 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 A. 20°W和160E B. 0°和180° C. 任何一个经线圈 D. 90°W和90°E 2.与西经40°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