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教案

我的祖国

年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

聆听《我的祖国》

[设计思路]

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通过了解电影《上甘岭》的创作背景,来体验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虽然这是一首欣赏歌曲,但我希望通过这首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本课从以下几点实施教学:第一,突出音乐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视频和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虽然《我的祖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但是电影《上甘岭》却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我就截取电影中的精彩片段让孩子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第二,以聆听为主,充分挖掘歌曲中的音乐表现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多次聆听和歌唱,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努力做到“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作于1955年。影片《上甘岭》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它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坚强信念。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至今仍久唱不衰。

《我的祖国》采用抒情和歌颂相结合的笔调,富于创造性,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歌曲前一部分是以抒情为主的女高音独唱,波涌而来的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仿佛让人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

田野稻浪飘香的旖泥景色。后一部分是女高音领唱的混声合唱,与前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唱出了“这是美丽的祖国”的主题,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具有副歌的性质。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出色的演唱,增添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使它在全国广为流传。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英雄主义精神。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

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歌曲,熟悉歌曲的主旋律,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课件(电影《上甘岭》的精彩片段),问: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听到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2.师:同学们观看的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电影讲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吗?谁能来说一说?

3.生: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上甘岭战役非常

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4.师:同学们,看他的知识多丰富,讲的真好。1952年秋,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抗敌。我们刚才聆听的歌曲《我的祖国》是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至今仍久唱不衰。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吧!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战争场面,然后《我的祖国》那优美的旋律像流水一样缓缓而出,特别是副歌部分那激情澎湃的合唱更是震慑了学生的心灵,这样,营造了聆听歌曲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聆听的歌曲《我的祖国》

1. 师:下面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听一遍,听的同时同学们要思考两个问题:歌曲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提示学生从歌词的角度思考)

歌曲分几个乐段?(提示学生从音乐角度听辨)

2. 课件放录音,学生看着歌谱完整的倾听。

3.提问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

一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二是对祖国的赞美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4.提问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A、 B两个乐段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对整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段分段欣赏奠定了基础。

三、分段欣赏、启发情感

(一)聆听A乐段

1.聆听A乐段歌曲思考问题(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模仿指挥):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生:优美抒情

2. 师:谁来说说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生:歌曲的旋律好像呈波浪型进行。

3.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是的,你们的感受非常正确,A乐段音乐速度稍慢,mf的力度,婉转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4.师小结:歌曲一开始我们就听到了女声那特有的柔和甜美的音色、用领唱的形式演唱出歌曲的主旋律,旋律线条波浪进行,加上从头至尾那种稍慢的速度和中强的力度,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让我们产生了优美流畅抒情的感觉,这种音乐手法就把战士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充分的表达出来。

5.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一步步分析歌词的内涵,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体会歌曲的主题思想:三段歌词就像三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6.教师弹奏A乐段,学生演唱体会,在演唱过程中边唱边划拍,以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

(二)聆听B乐段

1.聆听B乐段思考问题:和A乐段相比音乐的情绪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的?

生:充满激情地、气势磅礴地

2.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生:歌曲的速度稍快,演唱的形式也不同。(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及时肯定正确的方面,对错误的也不要否定而要及时的予以鼓励,让学生再听再想)。

3.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感觉,除了作品自身的特点,还有演唱的形式——合唱的魅力之所在,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声和A乐段对比是否相同?

生:不同。

师:怎么不同?——是混声合唱的演唱形式,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种不同的音色,分别演唱四个声部不同的旋律,呈现给听众的是一种庞大恢宏的感觉。

4.师:这一段的速度和力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生:稍快并变化的速度,mf并渐强到ff的力度变化。

5.师:这种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把气势磅礴的情绪渲染出来,使我们产生了激情澎湃的感觉,也把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决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6.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7.教师弹奏B乐段,学生演唱体会,在演唱时,学生富有激情的划拍子,把第二乐段的风格表现出来。

(三)激情演唱

1.课件展示A、B两个乐段的特点。

2.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坚守阵地时所唱的歌表现了我志愿军什么样的精神?

生: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找个别同学领唱,全体同学伴唱,尽可能把歌曲中两个乐段的速度、力度和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分段聆听是欣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方,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孩子们通过聆听、诵读、模唱、指挥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合作,积极思维,共同创造。

四、走进作者,了解作者

1.师:这么好听的歌曲你想知道它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是谁吗?

2.课件展示:

词作者:乔羽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词坛泰斗”,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词作家。作者和演唱者是谁吗?现在,让我们走进他们,和词曲作者对话吧!

曲作者:刘炽: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与乔羽二人共同的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祖国颂》

原唱:郭兰英,著名歌唱家,音色甜美,她的演唱增加了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如果说作词作曲是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那演唱就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听众与作品产生共鸣是对作品的三度创作,所以演唱者的演唱是至关重要,她是作者与听众的纽带,对作品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3.师:让我们来欣赏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我的祖国》吧!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词曲作者,扩大了孩子们的音乐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拓展教学,深化主题

师:同学们,你还会演唱哪些爱国歌曲呢?下面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卡啦ok大家唱好吗?

师课件展示歌曲,学生随音乐演唱,并边唱边拍手。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这些爱国歌曲,孩子们的热情高涨,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六、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聆听了歌曲《我的祖国》,整整一堂课,我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被战士们的炽热的爱国情怀感动着,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大家说,那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吧!

2. 生谈自己的感受。

3.师小结:同学们,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了,它就像一头雄狮昂首屹立在亚洲的东方,我的祖国不再是饥寒交迫,我的祖国不再是伤痕累累,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你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爱我中华、扬我国威!

4.最后在《歌唱祖国》的音乐中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主题,音乐教学也不例外,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孩子们的情感得以升华,达到了“以情育人”的效果。

七、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但是孩子们却不熟悉抗美援朝的事情,我就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观看电影,搜集有关资料,这样,孩子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自然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聆听过程中,我把时间留给学生,以乐说乐,乐声、歌声充盈课堂,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体验音乐的兴奋状态,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达到了较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教师要改变观念,将课程变为“学习共同体”,要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切忌“喧宾夺主”。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多”“二少”即多聆听、多提问、多参与、少讲解、少束缚,还给学生一个真实快乐的音乐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