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谈恋爱一定以结婚为目的

大学生谈恋爱一定以结婚为目的
大学生谈恋爱一定以结婚为目的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中午好:

作为一只单身狗,能在信院存活至今真是不易。小树林旁,水上书吧,图书馆,无数学长学姐牵手走过共同虐狗。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今天我们不说别的,就谈谈恋爱的目的。有人就说了,今朝有爱今朝醉,哪管明年劳燕飞。有人却并不这么认为: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确实,毛主席云“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在座的姑娘小伙们,你们有耍流氓的吗?我方认为大学生恋爱一定以结婚为目的。下面。我方将阐述自己观点。

所谓态度决定行动。如果每个人谈恋爱的时候都抱着一颗“我要和他永远在一起”的心,都有牵手到白头的愿望。那么,所谓的小三小四又何处容身呢。一些不必要的分歧也因为有了更多的包容而无影无踪。有人谈恋爱是为了找一张长期饭票,有人谈恋爱是为了排遣寂寞孤单,有人谈恋爱仅仅是因为虚荣。这样的爱情开始都是错误的。又怎能祈求得到想要的结果。谈恋爱的目地不是结婚,难道是体验爱情中的刺激吗?这和过家家有什么区别?谈恋爱是相爱的两个人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结婚是一种仪式,是两个相爱的最好的结局。

我承认,在爱的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波折,有时候累了,想放弃了,有时候外面精彩的花花世界迷了眼。总之相爱的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最终走到一起。然而,这并不否定最初想要白头的心。我们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尽管事实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谁能否认,我们的初心。一种负责任的恋爱观,不但要为自己负责任,更应该为对方负责任,婚姻不就是爱情最具法律效应的保证吗?

婚姻是恋爱的升华。在婚姻中,爱情接了地气,归于平淡。爱如火花,稍纵即逝,在婚姻中,爱情得到养分,得到升华。有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然而,没有婚姻,爱情都无处可葬!

综上,好花接好果,愿各位能摆正心态,在最好的状态迎接爱情的到来,最终又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因此我方再次重申观点:大学生恋爱一定以结婚为目的。

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的20个理由

大学生谈恋爱的20个理由 当我讲完人类史前史的性文明(人类的性崇拜、早期的几种婚姻形式等)后,我做了一个调查。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学到了其它课堂上根本无法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让他们惊讶,人类居然有过这样的历史?但也有几个同学很失望,他们对这些知识不感兴趣,要求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讲讲恋爱、婚姻、家庭问题,即如何处理身边的很多问题。 我本来也是想在后面的讲课中重点与大学生们讨论有关性、爱情、婚姻、家庭的本质问题及人类历史和当今发生的各种两性问题,但不讲前面的这些性文化史,后面的内容是无法讲解的。比如,我们必须要讲现在的一夫一妻制,但一夫一妻制是怎么来的,一夫一妻制之前有些什么样的婚姻形式,人类的两性关系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等等,这些历史若讲不清楚,那么后期讨论任何问题都任将回到这些讲不清楚的历史,很多论断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说人类不需要婚姻,因为人类早期就没有婚姻。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无知之士的支持(因为这些无知之士多是一些作家和写手,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但事实上,人类从有了两性之后开始,也就是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一种两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混乱。人类有基因上的制约(这一点,很多动物也有),有审美上的选择(这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它们使人类在这方面有了最早的禁忌。其实这禁忌也就是道德和伦理的开始。人类是经过一段群婚杂居的生活,但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人类的两性关系开始从家庭内部转向社会,这也就是人类伦理道德逐渐形成的过程。为什么会形成今天这样一种婚姻制度?它是人类精神发展和社会化的结果。如果让我们今天的人都回到原始洞穴中去,让那些说人类早期没有任何婚姻制度的人们去和自己的亲人发生性关系,我想他们是不会的。人们为什么不要婚姻?是因为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欲望所致,是道德的失败和沦丧造成的。这是一种基本的观念。如果我们不讲历史,不从本质上来探讨爱情、婚姻、家庭和性的本质问题,我们能回答什么呢?我驳斥了那些认为性知识无需听讲的学生。我问一个同学,能否给我们讲讲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吗?他站了起来,茫然地看着我说,讲不出来。我笑了笑说,讲不出来是因为我前面讲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来听,而你只是听了一节课就认为这些知识是无用的,你怎么可以轻易地否定别人的成果和大多数人的感受呢?我从人类的两性关系发展史上仔细地讲解了道德的来源,很遗憾,你没来听,但我不能在这里重复了,我不能浪费别的同学的时间。我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但我既生气又无奈。他们在学知识的时候是那样功利,只是想马上去用,却根本不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我告诉他们:我对性科学(性的技巧和防范措施等,我认为在目前前者应该是自己获取的,而后者是中学时就应该学习的)暂时没有兴趣,我致力于性的伦理和哲学思考主要是想探究它的本质,以此来探究爱情、婚姻、家庭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把性当回事地说,是因为它关涉到爱情、婚姻、家庭这样一些伦理关系。当然,如果我们不要这些关系,只是想获得性,那就另当别论了,但这些都在我的批判之列。人类中间总是有一些恶的理念,它从盲目的流行的无根本的知识出发,而阐发一些恶的理论,使人类的精神无所依归,那么,就应该有一些人阐发一些善的理念,告诉人们真正的知识是什么,告诉人们历史的真相。我想做的就是这些。当然,我这样说,你们一定会觉得我自以为是,自我标榜,如果你们真这样认为的话,那你们错了,我也只是告诉你们我的真实的想法而已,也许我根本做不了什么,但我有这样的理念。我们的社会就是缺乏这种声音。相反,非常可笑的是,我们的社会总是允许那些说假话、大话和套话的人,并且这些魔鬼一样的人会成为大人先生,可见,假相早已覆盖了全社会,恶已经无处不在。善永远是少数,因为善是恶的对立者,恶总想消灭它,于是,人们也变得恶些,恶成了他们的保护膜,以保护那些善。柏拉图认为,能写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调查报告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的突飞猛进,我们青年人一代的精神观念也较之上一辈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校园里的恋爱似乎是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不可否认,爱情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它,人生就仿佛多了一道风景线,生活也变得很充实。大学时代使我们人生中美好的时光,充满着许多美好的回忆,恋爱无疑使我们大学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大事。甚至有些人认为“大学时代不恋爱乃人生一大憾事”,然而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我们在恋爱中所遇到的问题,正确的恋爱婚姻观能使我们身心放松、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而相反,大学校园里的许多恋爱存在许多误区,如恋爱动机世俗化,有些大学生恋爱的真正目的在于为自己找到一个坚实可靠地依托,可以让自己不劳而获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又如恋爱地位至上化,有些大学生一旦找到男朋友或女朋友,就会盲目的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方的生活中,以至于忽略了对父母亲人的关心,少了朋友间的互动。还有一些大学生的盲目恋爱,只是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将感情当做儿戏,不明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基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及婚姻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及婚姻观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组成员精心设计了一人关关于大学生恋爱观,择偶标准,婚姻观的调查问

卷,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关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等内容制作调查问卷,问题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婚姻,以及对此的态度。问卷共有十六道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还有一题简答主观题。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我校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学生,在教一、教二、教科和三餐自习室等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有效率为99%. 3、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内容。回收问卷后,我们首先对问卷进行了男女性别分类,然后从01-99进行了编号,以降低分析难度。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本小组采取分散任务,每位同学统计2个问题,从而降低整体工作难度,并且保证每个问题统计的详细和准确,各同学相互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团队意识。

恋爱动机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因素及其影响的研究 报告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恋爱也加快了步伐。当今大学生的恋爱似乎过于理想化、浪漫化、简单化。虽然大学生大多都已成年,但他们对于自己究竟为何而恋爱,并没有真正认真思考过自己究竟为何而开始恋爱。进入大学,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过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感到非常寂寞和空虚。所以,对于这些文化水平比较高、情感体验比较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那么当代大学生究竟为什么而恋爱呢?他们又希望在恋爱过程中得到什么呢?他们的恋爱又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就这些问题,我们将对我校在校大学生做此次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因素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过程 我们分别在八教一楼的教室、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宿舍、选修课的课堂上随机发放了问卷。八教的一楼主要是为了能够找到大四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在电子阅览室主要是寻找大一的学生。本次问卷为自填式封闭式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133张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3张,问卷回收有效率是77%。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恋爱动机的提问,第二部分是针对恋爱质量的提问,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回收只有效的问卷中,因为无法事先预测被调查者是否正在恋爱或曾经谈过恋爱,所以有53份填写了后面的恋爱质量部分。所以对恋爱质量的考察只能根据这53份。问卷的第一部分分别从生理、心理、精神、物质四个方面设计问题,每个方面各4题,外加一题,总共17题。问卷第二部分分别从责任感、了解、关心、尊重、幸福感五个方面设计问题,共18题。 二、研究结论 1、在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中,男女基本持平。但是女生的比例稍大于男生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此次调查的男女生比例较为平均。 从年级的分布状况来看,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占主导。

大学生谈恋爱一定以结婚为目的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中午好: 作为一只单身狗,能在信院存活至今真是不易。小树林旁,水上书吧,图书馆,无数学长学姐牵手走过共同虐狗。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今天我们不说别的,就谈谈恋爱的目的。有人就说了,今朝有爱今朝醉,哪管明年劳燕飞。有人却并不这么认为: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确实,毛主席云“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在座的姑娘小伙们,你们有耍流氓的吗?我方认为大学生恋爱一定以结婚为目的。下面。我方将阐述自己观点。 所谓态度决定行动。如果每个人谈恋爱的时候都抱着一颗“我要和他永远在一起”的心,都有牵手到白头的愿望。那么,所谓的小三小四又何处容身呢。一些不必要的分歧也因为有了更多的包容而无影无踪。有人谈恋爱是为了找一张长期饭票,有人谈恋爱是为了排遣寂寞孤单,有人谈恋爱仅仅是因为虚荣。这样的爱情开始都是错误的。又怎能祈求得到想要的结果。谈恋爱的目地不是结婚,难道是体验爱情中的刺激吗?这和过家家有什么区别?谈恋爱是相爱的两个人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结婚是一种仪式,是两个相爱的最好的结局。 我承认,在爱的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波折,有时候累了,想放弃了,有时候外面精彩的花花世界迷了眼。总之相爱的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最终走到一起。然而,这并不否定最初想要白头的心。我们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尽管事实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谁能否认,我们的初心。一种负责任的恋爱观,不但要为自己负责任,更应该为对方负责任,婚姻不就是爱情最具法律效应的保证吗? 婚姻是恋爱的升华。在婚姻中,爱情接了地气,归于平淡。爱如火花,稍纵即逝,在婚姻中,爱情得到养分,得到升华。有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然而,没有婚姻,爱情都无处可葬! 综上,好花接好果,愿各位能摆正心态,在最好的状态迎接爱情的到来,最终又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因此我方再次重申观点:大学生恋爱一定以结婚为目的。

当代学校大学生恋爱观和对婚姻看法调研

报告编号:YT-FS-8613-36 当代学校大学生恋爱观和对婚姻看法调研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当代学校大学生恋爱观和对婚姻看 法调研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日渐发展,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婚姻的看法都在发生着变化,虽说不上翻天覆地,却也算是日新月异了。时尚与朴素,流行与传统,现实与理想等等都在发生着激烈的相互碰撞。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由婚姻带来的各种态度都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这里就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婚姻的看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期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感情 婚姻

学习 一、引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饱受关注,他们的情感走向也是一重要话题。为此,我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对未来婚姻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一)对象:五湖四海的在读大学生 (二)手段:抽样问卷调查(问卷附后) 1. 具体实施方法:为了体现此次调研的广泛性和客观性,在调研过程中,我做了不同地区、不同大学的问卷抽样调查。问卷总份数为300份,其中本校大学生占70%,外校大学生占30%(外校的学生通过网上问卷实施) 2. 调查时间:XX年8月22日 三、调查结果与成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不论你是否谈过恋爱,但你对爱情总是有一份自

婚姻名词解释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是一定社会中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形式。 婚姻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方式。是同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类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势。 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团体和生活单位。 婚姻家庭法律概念:就法律关系的角度而言,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力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家庭,是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其成员依法互享权力、互负义务的亲属团体。 婚姻家庭自然属性:是指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或自然因素。他是婚姻家庭有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显著的特征。 群婚制: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婚姻时代。当时,人们结成不大的群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同一群体的成员在两性关系方面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无法用后世的亲属称谓加以区别。 血缘群婚:血缘群婚已经排除了不同辈分的直接血亲之间的两性关系,不同辈分的异性间有着严格的婚姻禁例,两性关系是按世代来划分的。是群婚制的一种低级形式。 对偶婚制:一对男女在或短或长的时间相对稳定地同居生活,这种现象在群婚制下或更早的世代便已出现,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称谓一种普遍通行的制度。 形式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形式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是指以婚姻家庭法(或其他类似的名称)为名的规范性文件,它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是一定国家的婚姻家庭制度在法律上的安全反映。 实质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所谓实质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是一定国家中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 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借以发生和终止的法律事实,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力和义务之间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定国家婚姻家庭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和特征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 婚姻自由:婚姻自由在有些法律中亦称法律自主,系指男女公民均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自主资源的决定本人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来自外力的强迫或干涉。 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制或双单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婚姻形式。一夫一妻制的普遍实现,是我国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按照一夫一妻原则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得同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偶;有配偶者在婚姻终止即配偶死亡或离婚后,始得再行结婚。违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不予登记,重婚于法无效,并须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的原则和有关法律的共同原则,作为一般的法律原则,是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作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婚姻家庭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不因性别而异。 重婚:重婚是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在重婚关系中,一方或双方的合法婚姻并未终止,故对发生于后的违法结合以重婚相称。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发生于家庭内部的,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遗弃:婚姻家庭法中所说的遗弃,是指法定亲属中依法负有扶养、抚养、赡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受扶养、抚养、赡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其义务的行为,遗弃总是以不作为的形式而出现。 虐待:婚姻家庭法中所说的虐待,是指对家庭成员的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身体上、精神上蒙受损害的行为。 亲属:系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宗族:亦称宗亲、本亲或内亲,在古代亲属制度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宗族以本家男子为主体;还包括在室女和来归之妇,前者指本宗尚未外嫁的女性,后者指嫁入本宗的女性。 外姻:外姻系指外亲,包括己身之母、祖母等的本生亲属,以及己身之女、孙女、姐妹、姑等因婚嫁和生育而形成的亲属关系。 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互为配偶。配偶在亲属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独特的地位,它是其他亲属关系的源泉和桥梁。 血亲:血亲系指相互之间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这种血缘联系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原来意义上的血亲本为自然血亲,即生物学意义上的血亲,扩大意义上的血亲还包括拟制血亲。 自然血亲:自然血亲在血缘上具有同源关系,他(们)是共同的祖先的后裔,相互之间是被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的。自然血亲的形成是以血缘联系为其客观依据的。 拟制血亲:是指相互之间本无该种血亲应具有的血缘联系,经依法拟制后,始具有与该种血亲相同的权力义务的亲属,这种血亲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地依法创设的,姑亦称法亲或准血亲。 姻亲:是以婚姻为中介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但配偶本身是除外的。 亲系:是亲属间的联络系统。狭义上的亲系仅指血亲的联络系统,自然血亲之间的血缘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拟制血亲可以比照自然血亲认定其也有这种联系。广义上的亲系还包括姻亲的联络系统,姻亲虽以婚姻为中介,但它是配偶一方与另一方血亲之间的关系,配偶双方与各自的血亲间,都是有血缘联系的,有亲系可循的。 父系亲和母系亲:父系亲是通过父方的血缘关系而联络的亲属。母系亲是通过母亲方的血缘关系而联络的亲属。 男系亲和女系亲:男系亲是通过男子的血缘关系而联络的亲属。女系亲是通过女子的血缘关系而联络的亲属。 直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相互间具有直接的血缘联系的血亲。己身所从出和从己身所出的血亲(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均为直系血亲。 旁系血亲:旁系血亲指相互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的血亲。在血缘上具有同源关系的,除直系血亲外均为旁系血亲。 亲等:亲等指亲属的登记,是计算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基本单位。在亲属关系中,它起着类似度量衡的作用。 丧服制度:丧服制度简称服制。它是以服制的不同来表示亲属的亲疏远近的。丧服制度始创于礼,后入于律,服制的效力不仅及于亲属关系,而且及于其他诸多领域。 亲属关系的重复:亲属关系的重复,系指二人之间具有不止一种的亲属身份。这主要是有婚姻和血亲的法律拟制而引起的。 婚姻的成立:婚姻的成立亦称结婚,是婚姻法律关系借以发生的法律事实。 结婚制度:婚姻家庭法中的结婚制度,是以婚姻的成立为调整对象的规范体系。

大学生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关系的研究(欲发表)

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相关研究 李雪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渐脱离家庭的影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第一次因远离家庭产生孤独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恋爱,恋爱动机多样化。考量孤独感在恋爱动机中的分量,研究孤独感对恋爱的影响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关建词:大学生孤独感恋爱动机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relationship with love and loneliness Li xueping (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ajor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university period began gradually away from the family influence, starte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life, the first time away from family loneliness produce.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college later start love and love motives are diversified trend, how the components in the motivation of loneliness, this paper som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is problem, to mak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to provide some bases. Keyword: college student;motives;Loneliness love 近30年来心理学家广泛关注孤独感。最初,“孤独”一词来自医学,是表达人际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医学界认为“孤独”是一种情绪性问题,孤独感是个体的情绪体验,是社会人际技能、认知及交流能力等均发生广泛性迟缓的现象(Leokamer,1943),孤独是一种主观体验。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

武汉科技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社会调查 报告书 题目大学生恋爱婚姻观 姓名学号黄锐200909155177 (组长) 程慧丽200909155189 吴美燕200909155188 莫颖雯200909162028 熊鹏200909155178 李贤梅200909155204 王桂林200909155182 专业临床医学 班级0906 武汉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2011年4月28日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前言:21世纪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尤其是我们90后、80后更是如此。在对待恋爱婚姻方面,80、90后更是有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必要的。步入大学,许多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在大学校园里,常常能见到一对对“有情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亲密无间地走在宽阔的校道上,大学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应该选择“一切从恋爱开始”呢,还是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要现在找”,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自身的恋爱观。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姻恋爱观我组成员特地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我们组特地进行此次调查。 调查对象: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时间: 2011-4-10-----2011-4-20 调查地点: 图书馆、寝室、教室、食堂门口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及向同学们询问有关请款 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组一共发出调查表150份,随机分发给在校学生,最终收回有效调查表110份。调查表见附表 2基本经验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既然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以感情为基础,他们一般心理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比较了解,恋爱是在朋友的基础上,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建立的。因而这种恋爱比较稳固、持续,对恋爱双方的学业影响也不大,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还能产生促进作用。这种恋爱即使破裂了,对彼此的伤害也不是很大,做不成恋人还可做朋友嘛!因而这种恋爱观是值得肯定的。(二)对待恋爱态度不认真,不是真心的。这类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就是为了玩一玩,为了满足各种欲望。他们基本上没什么责任心,恋爱双方彼此不甚了解,也没什么感情基础,因而这种恋爱是短暂的,当然恋爱导致的结果是不愉快的,甚至是可怕的。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恋爱关系结束,男女双方便反目成仇,很少有还继续做朋友的。这种恋爱关系的破裂对双方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一般来说,对女性的伤害更大。凡此种种,在各高校屡屡发生。既然这种恋爱观会产生如此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分析这种恋爱观产生的原因。 二、错误恋爱观原因分析 爱情作为人类所拥有的共同精神财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无私的、公正的。但是实际上人们对爱情的获得程度、体验和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与个体自身的素质、知识修养、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受到各自的恋爱观的制约。恋爱观由恋爱的原因、动机来决定。上述错误的恋爱观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 (二)好奇,存在试一试的想法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

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 1441901113 狄新艺目录 1、爱情动机的心理分析 (2) 1.1生理需要。 (2) 1.2心理需要。 (2) 1.2.1爱与归属的需要 (2) 1.2.2“移情”的需要 (2) 1.2.3从众的心理 (3) 1.2.4自我价值感。 (3) 2、恋爱动机的正确建立 (4) 2.1社会要优化舆论环境,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4) 2.2学校和家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 2.2.1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大学生对恋爱的道德标准 和价值观念。 (4) 2.2.2家庭也应承担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责任。 (5) 2.3作为恋爱的主体本身,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改善。 (5) 2.3.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对人生意义缺乏理解的人,对爱情很难有 执着的追求。 (5) 2.3.2认识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5) 2.3.3要加强爱情的道德修养,恋人之间应相互尊重。 (6)

1、爱情动机的心理分析 1.1生理需要。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生殖系统已经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异性特别敏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对异性的需求,性冲动是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诱因之一。 1.2心理需要。 1.2.1爱与归属的需要。 恋爱这种亲密关系就给了大学生以爱与归属的高级需要。在恋爱关系中,双方体会到被对方接纳、关心、信赖、理解、承诺。 归属需要表明亲密感是美好生活所必需的。青春期阶段正处于埃里克森的“亲密对孤独”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人必须形成亲密关系,否则就会遭到孤独,这样个体才能获得充分的同一性,度过心理危机阶段。 1.2.2“移情”的需要。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英国·莎士比亚《匆匆那年》 All for the purpose not to marry out of love is where bullying! 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当年也在对待男女青年婚姻问题上引用过此话。 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相当正确的,因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可以随便谈个女/男朋友,经常可以做免费的爱,可以在寂寞深夜时有人无条件相伴,多爽啊。如果觉得腻了,大不了再“正常地”分手,在外人面前作出几天为了“真爱”黯然神伤的样子,过几天就可以再去找个女/男朋友了。就算谈了N个,那也是“正常”的恋爱啊,因为大家感情不合了,或者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只好分手了嘛。毕竟谈的时候,付出的是“真爱”,上床也是因为“真爱”的必然升华嘛。实际这就是耍流氓,只不过披上了名正言顺的“恋爱”外衣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爱他/她的时候,是真的爱他/她;可是不爱他/她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他/她了;爱他/她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他/她;同样的,不爱他/她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他/她。你可曾想过,你所谓的“爱”,到底是真的爱了,还是因为耍了流氓,自己却无法明辨、不敢承认自己耍流氓了呢?如果是真的是死心塌地的爱,能有什么会让至死不渝的爱消耗殆尽?口口声说情比金坚,可为何就这么不堪一击? 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对女人来说,估计是妥帖到了心里,再正确不过了。 与男人不同,大部分女人恋爱都是为了要结婚的。对于部分男人来说,恋爱是恋爱,结婚是结婚。男人恋爱可能会选择一个漂亮爱玩合得来的女人,可选择结婚对象却要一个贤良淑德持家有道的女人。男人恋爱往往并不会以结婚为前提。大部分女人的每一次恋爱,都是想要结婚的,对她们来说,恋爱的最终目标就是结婚,结婚是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是爱恋开花结果的最圆满结局。 现实中,女人和男人谈恋爱,可能开始并没有说以结婚为前提,可也都会奔着结婚去的。当然,也有单身主义者的女人,决定终身不婚,可对于结婚,她的心中还是有着渴望,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结婚变成她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对于女人来说,只恋爱不结婚,等同于欺骗感情!浪费了女人的青春年华和浓厚感情,又不准备跟这个女人结婚,那不是欺骗是什么? 曾经大红的电视剧《蜗居》中,市长秘书宋思明,是个已婚男,他通过对海藻在金钱,生活上的帮助,最终赢得美人心,过上了“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生活。在众多同情海藻的观众眼中,宋思明就是一个地道的感情骗子,既然给不了海藻结婚的名分,那就不应该招惹她,这是作为一个男人应该做到的品质。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想和这个女人结婚,那对女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恋爱。我想,不管是什么样的女人,哪怕是做小三的女人,和男人在一起,也都会渴望将来有结婚的那一刻,那才是爱恋的最终目的地。 那么,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为什么呢?排解寂寞?害怕孤单?解决性需求?我想,这几个原因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作者:陈琪瑶 学号:10031202 软件学院10-2班

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将影响人的一生。然而每个人的恋爱,婚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爱情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幸福、快乐,还常常伴随着失意和惆怅。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他们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更注重精神生活,在择偶标准上主要注重德才,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当今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化交融碰撞之际,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恋爱方面产生了一些误区,比如至上恋爱、从众恋爱、攀比恋爱、填空恋爱、匆忙恋爱以及痴迷性恋爱等。如何引导大学生从恋爱的误区中走出来,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减少恋爱问题对成才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动机误区调试措施 一、大学生恋爱动机误区 1、用爱情转移思想上的空虚。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出现了理想的真空地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当的动机,出现错误的心态。 2、思想上不成熟、不稳定出现矛盾冲突。两个人确立恋爱关系以后,经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这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互相猜疑和不理解、不包容所导致。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里人和周围人的关心和宠爱,不能容自己有一点的被伤害,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思想上往往更多的是索取。 3、好奇心较重,存在试一试的想法。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只在乎爱的过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在毕业之前,很坦然的提出分手,理由也自然是相当的简单,“我对你已经没有感觉了”、“我们俩不合适”等坦然的话语,对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认为爱情本身是一场游戏。新型的恋爱观逐渐把恋爱的场所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恋成为了新的恋爱方式。在网络中,可以隐瞒自己的年龄、性别、地点、长相。这种隐蔽而又可以解放自己情感的方式,吸引着无数的青少年。网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时尚的活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往往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陷入网恋不能自

辩论赛大学生恋爱弊大于利

辩论程序 1、陈词阶段3分钟 (1)正、反方一辩发言 (2)正、反方二辩发言 2、盘问阶段(1分45秒) (1)反方三辩提问 (4)正方三辩回答、提问 (5)反方二辩回答、提问 (6)正方二辩回答、提问 (7)反方一辩回答、提问 (8)正方一辩回答、提问 (9)反方三辩回答 3、自由辩论阶段8分钟(双方各 4分钟) 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依次轮流发言。 4、总结阶段3分钟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2)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辩论赛规则 (一)时间 全场总计用时30分钟: 1、陈词共12分钟 (1)正、反方一辩发言各3分钟 (2)正、反方二辩发言各3分钟 2、盘问阶段共4分钟 (1)提问用时10秒,回答用时20秒 (2)各队累计用时2分钟 3、自由辩论阶段共用时10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 4、总结陈词阶段共用时4分钟,每方用时2分钟 (二)辩论规则 1、盘问规则 (1)每个队员的发言应包括回答与提问两部分。回答应简洁,提问应明了(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 (2)对方提出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驳。 2、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各队耗时累计计算,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一方用时。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限。 (4)如果一队的时间已经用完,另一队可以放弃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直到时间用完为止。放弃发言不影响打分。

3、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或展示事先准备的图表,但可以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 《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 弊处: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1、自主性强 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2、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 3、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4、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2、恋爱动机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问卷

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了解我们大学生群体的恋爱状况,以及对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分析,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本次调查无需填写具体的地址姓名和名字,也无需留下QQ、邮箱或电话,不会泄露您的私人信息,本问卷只需花费您几分钟的时间,而您的认真填写却关系到我们调查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您只需按照您的第一想法来填写,不需要过多思考,您的支持就是我们进行调查和统计的动力。 感谢您的认真填答,祝您生活愉快!再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恋爱问题调查组 2011年1月8号 说明:请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打√(除提示的多选外)或直接在______上填写。 一、个人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专业 A.社科类 B.文史类 C.理工类 D.其他 4、您目前的爱情状况 A.单身 B.恋爱中 5、您的户口类别 A.农村 B.城镇 6、您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以下 ~800 C.800~1000 以上 7.父母的教育方式A.专制 B.民主 C.放任 D.溺爱 二、恋爱基本状况及恋爱观 8、你曾经谈过恋爱吗 A.谈过 B.没有 9、你曾经有过几个男(女)朋友 A.没有 B.一个 C.两个 D.三个 E.三个以上 10、您寻找恋人时最看重对方的(可多选) A.品德 B.外貌 C.家庭背景 D.个人能力 E.感觉 F.其他_______________ 11、您认为巩固爱情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A.满足对方的物质要求 B.对恋人言听计从 C.相互体谅、共同进步 D.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12、您认为谈几年恋爱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 A.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年~3年年~5年年以上 三、恋爱动机 13、恋爱是为了寻求爱和归宿 A. 非常不同意 B.比较不同意 C.一般 D.比较同意 E.非常同意 14、学习生活太枯燥,恋爱可以寻求一些新鲜感 A. 非常不同意 B.比较不同意 C.一般 D.比较同意 E.非常同意 15、周围的同学都有恋人了,自己没有会觉得自卑孤独

大学生恋爱特点

大学生恋爱特点 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恋爱向来被看作是为了寻觅生活伴侣,是婚姻的前奏。但是根据调查,在回答:"大学期间谈恋爱主要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时,28.3%的大学生选择"体验爱情的幸福";37.6%选择"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11%选择"将来结婚成家";9.8%选择"赶恋爱风的时髦";13.3%选择"不知为了什么"。其中,把恋爱动机指向恋爱过程的"体验爱情幸福"和"充实学阶段生活"共占65.9%,而把恋爱动机指向婚姻的"将来结婚成家"只占11%。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 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只注重恋爱过程,强调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来完成时",未免失之偏颇。现在大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在对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上,43.6%的大学生认为"学业高于爱情";49.6%认为"同等重要";只有 6.8%认为"爱情高于学业"。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和爱情双丰收,既渴求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总之,大都没有忘记学业,总想把学业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上述这些仅仅是大学生主观上、思想上的愿望而已。 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大学生,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更多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大学生整天如痴如醉、想入非非,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有的大学生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加点谈恋爱,致使上课时倦意甚浓,无精打采;有的大学生干脆逃课,一心一意谈恋爱,成为恋爱"专业户"。很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唯一追求。可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是大学生难以控制而又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大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爱人只能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这句话……"时,虽然男生有55.1%、女生有54.54% 认为不对,但"有一定道理"(男生28.57%,女生18.37%)和"正确"(男生12.24%,女生4.54%)相加,男生已达到40.81%,女生22.91%。在回答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时,有34%的学生不反婚前性行为,其中有17%的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9%的学生赞成但认为因住房条件较差,没在条件发生婚前性行为,另有9%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顺其自然;不赞成婚前性行为的占53%,其中有28%的学生认为是"违背道德观念的",只有2%的学生提出了发生性关系后的责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虽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国外近一些年的"试婚"、"一人连续多配偶制"等婚姻观逐渐影响到大学生,使得学生常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觉得应该保持贞操,应该遵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恋爱方式公开化,光明正大,洒脱热烈,不再搞"地下工作",甚至一些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下,竟旁若无人,做出过分亲密

关于大学生恋爱与婚姻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恋爱及婚姻观的调查报告 作者: 暑假回家,无聊就想看看电视打发时间,然后你会发现,各个电视台中相亲节目绝对是火爆到无法再火的地步,什么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爱情连连看等等。而参加这些节目的不乏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平时朋友之间开玩笑,也会说如果找不到喜欢的人,以后就只能去非诚勿扰相亲去了……难道人类已经只能靠相亲来寻找另一半么?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和朋友决定做一个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以此来了解大学生恋爱状况,及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甚至婚姻等方面的态度。希望通过这个调查,能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现问题,然后寻找原因,以期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确定调查的命题后,就开始着手调查了。调查方式采用的是很普遍的问卷调查。而调查问卷的问题及内容则是从网上下载的,是综合各种恋爱观调查问卷后自编的问卷。做好调查问卷后,我们采用的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邮箱以及各高校贴吧来分发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中的分群随机抽样方法为载体,,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甚至婚姻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希望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 调查数据与结果: 此次调查一共分发了150份儿调查问卷,一共收回117份儿,

收回率为78%。其中男生占58.97%,女生占41.03%。 你对在校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家对在大学中谈恋爱的态度,其中非常赞成的有5.13%,赞成的比重最大为79.49%,无所谓的占15.38%,不赞成的百分比为零。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开放的心态接受 您是否正在谈恋爱? 如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已是非常正常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参与调查的的大学生中正在恋爱的为大部分,其中有64%的人谈过恋爱,以次概率推算全体大学生,说明很多人在大学里谈恋爱,而且人数还不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