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道 在于品

茶之道 在于品
茶之道 在于品

茶之道在于品

2012年02月20日 10:23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T|T

4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饮茶之道,就在于品(图片来源:资料图)

有位作家说过,学会了品茶,您的人生定会从此不同;宋朝大才子苏东坡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意思是说魏帝炼丹炼出来的长命丹我不要,我还是每天多喝几杯茶吧。另外,即使是工作狂,大文豪鲁迅也时不时地对品茶发一通感慨,“有好茶,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就要练就嘴上特别的感觉。”

这种“嘴上特别的感觉”,说到底就是嘴上的功夫了。这可是大学问。饮茶之道,就在于品。

《红楼梦》中就曾道出“品”字诀大口是喝,小口为品;“喝”是为了解渴,“品”的目的是享受,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红楼才女妙玉是这样描述“品”与“喝”的不同之处的。

《红楼梦》四十一回,“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复又斟上……”后来妙玉点拨宝玉:“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浅谈茶的品饮与茶人之修身养性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远古神农时代至今,中国茶叶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茶叶的利用由单纯药用发展到被普遍饮用,逐渐上升为有讲究的品饮,成了一门艺术。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是泡茶,“饮”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根源。自古以来,我国爱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他们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善品茶,重视道德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的精神,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以茶清政,倡导清廉俭德,净化社会风气,制止奢侈浪费…… 古代茶人品茶 中国饮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据史料记载茶叶至唐代才有真正的大发展,大面积种植,普遍采用茶树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饮茶习俗较为普遍,茶人品茶方式非常讲究。诗僧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总结广大茶人的看法,评定了天下名茶,天下名泉,记载有茶具29种。虽然古代茶人众多,但因身份之不同,文化属性不同,对茶之品味各异。各取所需,皆为修身养性。 1.1佛家以茶“静虑修身” 茶与佛历来缘份很深,俗云“吃茶是和尚家风”。僧侣与品茶之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应该说茶由野生茶树到人工培植始于僧人,旧时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僧人采茶、制茶、饮茶、品茶、行茶礼、办茶会、写茶诗、著茶书,又提出茶德主张,从而大大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尤以唐代僧人的贡献最大。 佛门胜地,清幽空寂。茶是僧人解除饥渴,驱逐睡魔,提神醒脑,疗疾养生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佛家视品茶为一种教化。煮茶饮茶对佛门禅宗是不可或缺的。茶堂便是僧人的修行之所,无论其室内的陈设布置,还是品茶的程式都有一定的规范,茶室务求简朴,饮茶过程力求自然淡雅,饮茶的环境氛围静谧中透出神圣和庄严。禅宗认为,参禅要有一颗平常心,无欲无妄。茶本天性平和,茶香幽幽,茶烟袅袅,轻闻慢啜,让人心态宁静平和,正所谓“禅让僧人有一颗平常心,而茶给茶人以一颗平常心”。于是,茶香氤氲,僧家坐禅,静虑修身,茶与禅融合为一体,茶助禅,禅助茶,“转相仿效,逐成风俗”。 “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这是千利休在《南方录》中一句经典之语。据《广群芳谱*茶谱》中载:唐高僧从谂禅师,因嗜茶成癖,所以每说话之前总要说声“吃茶去”。“吃茶去”从此成为著名的茶文化典故,成为禅林法语,作为禅的“悟道”方式,构成了“茶禅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茶,与佛教最内在的精神——了悟结合起来。 1.2文人醉心于茶寄情于山水间 自古以来,茶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文人历来奉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故而从“学而优则仕”的参政之路转向“退而求其次”的归隐生活,坐而论道谈说玄理。茶的清心、淡泊恰恰符合文人的这种心态,文人对茶的追求,不

普洱茶术语名词解释

普洱茶术语名词解释 普洱茶:是指用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制成的。其中又分为生茶、熟茶。 生茶: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直接压成饼、沱、砖,称为生饼、生沱、生砖。不压制的就叫毛茶。 熟茶: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再经过发水渥堆最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发水渥堆过程中的结晶块叫茶头。 发水渥堆:1973年由昆明茶厂研制成功,1976年下关茶厂试制。简单说就是通过人为控制湿度、温度使茶叶进行发酵,达到快速成化的目的。据说是100公斤的茶加入40公斤的水渥堆,在适当的温度下,经过3至7天的发酵。 日凋:也称日光萎凋,俗称晒青,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但据说日光萎凋的茶的品质要比热风萎凋的好。 干仓茶: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放在正常环境中(不高温、高湿、不人为)由茶叶自然发酵的茶,也叫无菌发酵。 湿仓茶:普洱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存放,产生曲菌发酵,也叫有菌发酵(曲菌发酵严重点就和发霉差不多)。 螃蟹角: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唛号: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茶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 内飞:压在茶饼正面内的那张小纸。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 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茶文化选修课练习题含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6道小题,共80.0分) 1. 明清时代出现了一个饮茶文化的巨大变革,那就是从唐宋时代的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 A. 正确 B. 错误 2.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A. 正确 B. 错误 3. 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A. 正确 B. 错误 4. 泡茶用水最好选“活”、”甘”、”清”、”轻”之水,就是说水品为活水,水味要甘甜,水质要清净,水 质为软水。 A. 正确 B. 错误

5. 以饮茶时是否添加其他佐料来区分的话,就只有两种饮用方式:即”清饮法”和”调饮法”。 A. 正确 B. 错误 6. (错误)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 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A. 正确 B. 错误 7. (错误)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 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A. 正确 B. 错误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最早原产于中国的云南和中原地区。其中云 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A. 正确 B. 错误

9.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 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A. 正确 B. 错误 10. (错误)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 圣。 A. 正确 B. 错误 11.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A. 正确 B. 错误 12. 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A. 正确 B. 错误

泡茶技艺

泡茶技艺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好的效果。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一、茶叶用量 饮茶最好用茶壶冲泡,然后再将茶汤倒入茶杯中,这样,不仅有利于茶香的保存,而且还能节省茶叶。用茶杯直接泡茶,容易使茶香消失,茶汤是先浓后淡薄,影响饮茶效用。有客来访,泡一杯,饮上一口或二口甚至不饮,客走茶倒,浪费茶叶。无论自饮或请客,均以使用茶壶为佳。 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二、泡茶水温 泡茶水温对茶汤品质也有影响。烧开水或煮茶,古人叫“候汤”,对此很讲究。 “活水仍须活水煮,自临钓石汲深情。”苏东坡这句诗说明好水还要烧得好。宋代蔡襄《茶录》说:“候汤最难,未熟

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写得更加明确具体:“水五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古人烧水煮茶的经验,至今仍有参考令价值。 泡茶烧水要求达到沸滚起泡为度,用这样的水泡茶,茶中的水浸溶解得充分,茶汤浓厚,香气充分溢发。水沸过久,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气体大大减少,用这样的水泡茶,有损新鲜滋味。水未沸滚而泡茶,茶中有效成分不能泡出,则香低味淡。 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茶叶中含有宝贵的维生素C,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份,但维生素C的性能,在沸水中很容易被氧化,对一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芽叶很嫩的高级茶,使用鲜开水冲泡,不仅容易破坏维生素C,而且还会产生熟味。所以宜用稍微烧开的水或烧开后水稍待温度下降一些来冲泡,冲泡时间要短一些,这样方可避免产生闷熟味,使汤色翠绿,滋味鲜美。 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

普洱茶审评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assamica (Mast.) Chang),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按照依制法,普洱茶可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渥堆处理,生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茶越存越醇香。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生茶所冲泡出来的水是青绿色,而熟茶冲泡出来是金红汤色。 常和身边的朋友们谈起,我们接触到的茶商是多么的专业,他们泡茶过程中手法如何的熟练且华丽,冲泡出来的茶汤有多么好喝等等。今天,我把自己的泡茶经验分享给大家。 品茶的时候要温喝,茶汤温度稍烫嘴,更不是一杯接一杯的品饮。当你喝茶的时候,需要让茶汤完整的浸泡你的口腔内每一个部分,浸泡过程中,感受茶汤对口腔内各个部位的刺激点和刺激强度。当这杯茶喝下后之后,需要等待的时间,并用舌头轻轻摩擦上颚,体会涩感的最佳办法。涩的强度、存留持久度会在这次尝试中非常明显的表达出来。涩的强度、涩的点位和持久度,可以直接定义茶品血统上的正否和制作工艺上的优劣。当我们喝下一口茶之后,在后面的几分钟内,请做另外两个动作:用口呼吸数次并吞咽口水——这是检验茶品仓储问题或茶质强弱最好的办法。大家谨记一点,茶质强的新茶和湿仓茶都会对口腔粘膜产生收敛性,这是口腔粘膜抵御刺激的一种保护。但两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我常常在思考,怎样把熟茶泡得更好喝?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我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审评思路主要是按照一下步骤: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适当激发茶的香。追求香气.醇——汤的均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各茶类的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泡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很有讲究,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入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2厘米处即可。若待客,可将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盘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红茶的冲泡 红茶的饮用方法,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类。以祁门红茶为例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

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乌龙茶的冲泡 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因此十分讲究冲泡方法。从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茶叶的用量比名优茶和大宗花茶、红茶、绿茶要多,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 (2)泡茶水温 乌龙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度。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2分钟,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4)、冲泡和斟饮

茶道与管理

茶道与企业管理 人有人品,茶有茶品,人品如茶品;茶有茶道,人有人道,茶道似人道, 企业也有“道”,犹如“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企业之于茶道, 存乎一心。 茶道以深远的哲理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茶之境,又是至心之路。 茶之道,不仅仅止渴、消食、提神,更能将人的精神引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闲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人生的点滴。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 理、茶情、茶学说,以“和”为精神核心,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完成 品格修养,引导企业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团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茶道崇尚的是忠贞不二,倡导的是和、静、怡、真的真谛,同样,企业虽讲究的是在商言商,但要想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就要懂得应有的规则、规 定,以及人与人的微妙关系。“和”为贵,“静”是修,“怡”则乐,“真” 乃得。因此本书旨在告诉读者茶道是修性,人在茶道中是修身,而办企业则 是修养,茶道的潜在意志,就是人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内涵,也是做人与做企 业的艺术和美学。 茶道之美有一种规律,概括起来就是美的规律,也就是治茶时态度从容,连贯而下,能显示幽雅的旋律美,造成最佳气氛。企业之美,美在员工之于 企业的归属,在顾客之于企业的忠诚,在企业之于社会的贡献,在公众之于 企业的盛誉。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 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而是发展为多元化的整体竞争,如人员、 创新、文化、对社会的责任等等。前者停留在企业生存的基本层面,后者则 已经上升到基业长青的高点上。有人喝茶只为止渴、消食、提神,有人喝茶 则是怡神、冶趣、尽趣,人空灵之境,而物我两忘。企业欲求发展必须从管 理和创新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更新,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以适应市 场环境的变化。公众的美誉度,无疑让企业健康而快速发展。企业要做大做 强,健康的制度,健康的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健 康人格,健康心智,即他们的修身养性。心灵没有疾病,身体也就没有机会 生病。文化没有疾病,机制也就不会出问题,这样企业上上下下都会健康有 序地发展。最流畅的沟通来自于自我沟通,品茗小叙,通常说的是知己话、 贴心话,平日时不曾说的话;企业经营者也要经常自我对话,坦然面对,凡 事解决而不抱鸵鸟的态度,因此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在交往中,茶就是人际 沟通过程中最好的桥梁,可使关系和睦,增进情感交流。因此,企业中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之间的伦常与辈分关系,俗称人际关系。 把这些概括起来,就是茶道四义,既美、健、兴、伦。 茶有茶德,人有人的道德要求,企业也有企业的道德标准。茶的性格,更适于东方文化的柔韧幽深。对于国人固有的性格,不同于西方注重自我、 原则性强。企业经营也如饮茶: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 持久……气氛理智和气、礼敬仁爱,在企业里人人中和敬业,这样达到融合 一切的境界。 茶道也是一门以饮茶为内容的文化艺能,是茶事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社交礼仪、修身养性和道德教化的手段。这些手段总结起来,就形成了茶 道的寂、廉、圆、正的规则,这些规则也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在

沏茶的过程主要是如下九步骤

沏茶的过程主要是如下九步骤: l、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置茶:—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为度。 3、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般第—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6、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7、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8、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9、品茶:“品”字三个口,—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格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茶友之纯净,乃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流程。 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友,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与自然的和谐,清心和睦,属于心灵之爱,为茶艺之“道”也! 安溪茶艺将籍著这纯正、清雅的茶艺传播、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安溪是乌龙茶的故乡,产茶和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安溪,不但有独到之处的乌龙茶采制技艺,而且十分讲究品饮艺术。品饮乌龙茶,茶叶选用铁观音、黄金挂、本山、毛蟹等名茶,茶具选用精致的瓷质、陶制小壶、小盅,冲泡选用山泉水、井水和纯净的淡水。 名茶铁观音,色泽黛绿,形如珍珠,汤色金黄,味醇鲜爽,香气独特,犹如玉兰吐芳。沏泡款款有序,动作优美,真正达到纯、雅、礼、和的品茶意境。“谁人寻得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 展示茶具 茶匙、茶斗、茶夹、茶通是竹器工艺制成的,安溪盛产竹子,这是民间传统贯用的茶具。茶匙、茶斗是装茶用,茶夹是夹杯洗杯用的。炉、壶、瓯杯以及托盘,号称“茶房四宝”,这主要是遵循本地传统。安溪茶乡有悠久历史的古窟址,在五代十国就有陶器工艺,宋朝中期就有瓷器工艺。不仅泡茶专用,而且有较高的收藏欣赏价值。而用白瓷瓯杯泡茶,对于放茶叶、闻香气、冲开水、倒茶渣等都很方便。 烹煮泉水 沏茶择水最为关健,水质不好,会直接影响好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好茶味才美。冲泡安溪铁观音,烹煮的水温高达 100度,这样最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香韵。 沐霖瓯杯 “沐雾瓯杯”也称“热壶荡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这不但是保持瓯杯有一定的温度,又讲究卫生,起到消毒作用。 观音入宫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装人瓯杯,美其名日:“观音入宫”。 悬壶高冲 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著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春风拂面 左手提起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这叫“春风拂面”。 瓯裏酝香 中国茶叶有六大类,其中红茶全发酵,绿茶不发酵,乌龙茶是半发酵。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茶叶下瓯冲泡,须等待一至两分钟,这样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和韵。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显示不出来,太久会“热汤失味”。 三龙护鼎 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手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这叫“三龙护鼎”。 行云流水

云南普洱茶市场分析

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普洱茶也是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普洱茶生产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 和茶农收入增加。2007年至今,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后,中国茶叶种植 面积持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提高,内销和外销市场同步上扬,社会产业和 金融资本持续流入茶叶行业。其间,普洱茶市场却与中国茶产业整体走势相左。自2007年中价格泡沫破裂后,普洱茶产业经过为期两年的探底与整理,在部分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家不懈推广的努力下,尤其是通过品饮的推广与正确的消费 引导,普洱茶市场培育成效显现,普洱茶生产开始稳步回升,自2009年起逐渐复苏。而2010年春夏的大旱使得普洱茶春季原料减少,又再次引发市场对普洱茶的密切关注。 2011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纷纭复杂,CPI指数不断攀升,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胀压力加大。值此2011年普洱春茶上市之际,面对整个行业的稳步复苏,夯实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市场、树立消费信心、促进市场稳步前行,已经成为当前普洱茶产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以此为契机,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引导今后全国普洱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普洱茶行业龙头企业及相关行业社团组织,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普洱茶产销现状 (一)生产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2010年,云南全省茶园面积达560万亩,比2009年的534万亩增加26万亩,增幅为4.87%;投产面积达到403万亩,同比增加45万亩,增幅为12.57%;茶叶总产量为20.73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增幅为13.29%。普洱茶产量为5.08万吨,增幅为12.9%。分析表明,2010年虽然云南茶园总面积在连年增加后放缓,但投产茶园的增幅却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2010年云南省投产茶园占茶园总种植面积的71.97%。近几年,新增的茶园陆续进入投产期,使得云南省茶叶总产量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但云南茶叶单产不高,按投产面积计算,2010年云南省的单产是51.4公斤/亩,全国平均单产是62.5公斤/亩,总体效益还有待于提高。

茶文化—懂品饮,知品味

茶文化—懂品饮,知品味 品茶不像牛饮,需要调动五官的共同参与。还有,就是一份心境。茶叶有好坏之分,但口味并无优劣之说 品饮要义 品茶,是一门综合艺术。茶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完全要看个人喜欢哪种口味而定。也就是说,各种茶叶都有它的高级品和劣等货。茶中有高级的乌龙茶,也有劣等的乌龙茶;有上等的绿茶,也有下等的绿茶。所谓的好茶、坏茶是就比较品质的等级和主观的喜恶来说。 目前的品茶用茶,主要集中在两类:一是乌龙茶中的高级茶及其名丛,如铁观音、黄金桂、冻顶乌龙及武夷名丛、凤凰单丛等; 二是以绿茶中的细嫩名茶为主,以及白茶、红茶、黄茶中的部分高档名茶。这些高档名茶,或色、香、味、形兼而有之,它们都在一个因子,两个因子,或某一个方面上有独特表现。 不好的茶并不是已经坏了的茶,而是就品质优劣来说。一般说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察看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和分辨茶渣入手。 1.观茶(察看茶叶) 察看茶叶就是观赏干茶和茶叶开汤后的形状变化。所谓干茶就是未冲泡的茶叶;所谓开汤就是指干茶用开水冲泡出茶汤内质来。 茶叶的外形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形态,有扁形、针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兰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弯曲形等,各具优美的姿态。而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形态会产生

各种变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 观察干茶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像龙井茶是剑片状,冻顶茶揉成半球形,铁观音茶紧结成球状,香片则切成细条或者碎条。不过,光是看干茶顶多只能看出30%,并不能马上看出这是好茶或者是坏茶。 茶叶由于制作方法不同,茶树品种有别,采摘标准各异,因而形状显得十分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形态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1)针形——外形圆直如针,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龙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条索形——外形呈条状稍弯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径山茶、庐山云雾等。 (4)螺形——外形卷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临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冈翠绿等。 (5)兰花形——外形似兰,如太平猴魁、兰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状,如六安爪片、齐山名片等。 (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绿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圆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

普洱茶最常见的问题大全

普洱茶最常见的问题大全 1、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是这样定义的: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生产历史悠久,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现代普洱县周围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普洱成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的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湿度较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 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运销港、澳地区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2、普洱茶分为几种?特点有些什么? 普洱茶的“生”“熟”之分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是中国茶叶中极具特色的茶类,在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商品分类上,按产品的特性,有自然分类和学科分类。自然分类即把未经渥堆发酵加工的晒青毛茶制成品俗称为普洱生茶。学科分类普洱茶是工艺茶,即采用人工发酵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俗称为普洱熟茶。保持传统风格的自然醇化的普洱茶产品、其品质的好坏,关键是选料和贮放的条件陈化时间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其品质形成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贮放条件等相关,缺一不可。其中加工工艺尤为复杂,除了控制好水分(湿度)、温度、光线、空气(氧气)等条件外,控制有益微生物是这类普洱茶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措施,能否控制这些因素是发酵普洱茶品质稳定与否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经过长时间自然醇化或人工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品,目的是让晒青毛茶的苦涩浓烈性味得到收敛,杂味散失,转化为茶汤明亮、醇厚甘滑、温润香纯的优良普洱茶品。 3、普洱茶如何存放?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陈放越久越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存放过程,这种的云南大叶种茶叶采制的普洱茶是在不断变化。要让这个变化越来越好,而且尽量的快,不必等个十年、

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泡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因此不但要科学地泡好茶,还要艺术地泡好茶。品茶主要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也包括观赏泡茶程式以及欣赏茶具,环境和音乐、服饰之美等等。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就是茶道。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中国古代也称作茶德,如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中国唐代诗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到“孰知茶道全尔真”。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但是陆羽《茶经》中没有接受这个概念,着重阐述的是煮茶的技艺。宋代的茶书也没有出现“茶道”一词。只有明代张源《茶录》提到“茶道” :“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 仅仅是技术要求,并无品茗悟道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与我们今天所谈的茶道并不一样。明清以后的茶书也同样没有出现“茶道”一词,中国古代也没有专门谈论茶道的著作和文章。可见中国古代茶人们在茶事活动中,虽然蕴含茶道精神(如陆羽《茶经》中的“精行俭德”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的“祛襟涤滞,致清导和”、“中淡闲洁,韵高致静”等。)但是并不强调茶道,而是侧重于茶艺,因此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品茶艺术,陆羽《茶经》中就用很多富有文学性的描写来论述煮茶的技艺,以后的茶书都有专门章节记述品茗艺术(茶艺)。所以,中国的茶艺特别发达。◎中国茶艺在唐代已经形成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今江苏洪泽县西)。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吸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谢茶博士。” 由此可见:1、早在唐代,茶艺的基本程式已经形成。而且可以在客人面前表演,2、常伯熊将陆羽制定的茶艺程式“广润色之”,即进行很大的改进提高,才导致“茶道大行”。3、常伯熊在表演茶艺时已经有一定服饰、程式、讲解,具有一定的观赏性。4、陆羽的表演不如常伯熊,故“李公心鄙之” 5、现在我们所看到《茶经》中有关煮茶的程式,很可能是陆羽参考常伯熊的“润色”而修订的。◎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是与茶道精神相通的,专家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如清、寂、和、美、廉、静、俭、洁、性、敬、融、理、伦、怡、真、健、正、圆等,都涉及茶艺(茶道)各个层面,但失之分散,没有突出最本质的特征,使人难以把握。从茶艺操作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来看,有三个特征值得加以注意:静、和、雅,这三者首先来自茶叶的自然属性,然后体现在茶艺的艺术性,最后反映在茶道的哲学性。它们既与茶叶、茶道的本质相通,也与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相通。形象地说:静是茶之性,和是茶之魂,雅是茶之韵。茶之性——静。茶树身为灌木,默默生长在山野,既不似苍松迎风而掀起怒涛,也不像翠竹临空摇曳而引人注目,天然赋有谦谦君子之风。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使人清醒而不过度兴奋,饮后使人更为安静、宁静、冷静、文静、闲静、雅静。茶的这种特性也与人性中的静、清、虚、淡的一面相近。因此茶事活动一般都要强调安静。茶艺就是一种“静”的艺术,与劲歌、劲舞完全不同。它与儒、释、道哲学思想追求的“静”相通。儒家本来就以静为本,“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偶成》)以静观之态与四时万物(包括众人)沟通

中国茶文化(经典)

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此外,曹雪《红楼梦》中还写到茶的沏泡、品饮技艺,以及茶诗、茶赋与茶联等。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卢仝(tóng )《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茶文化名人中,卢仝是仅次于茶圣陆被后世尊为茶馆祖师的人。 ?据舒顺义先生在2005年第四期《农业考古·中华茶文化》上介绍,在1941年前后,凶残的日寇在敌后根据地大扫荡,一次扫荡到了卢仝故里,乡亲们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当日寇在村口一块石碑前驻足观看片刻后,便调头返回了。事后,乡亲们才知道,是卢仝的遗德使他们免遭一劫。原来这块石碑正面刻着“卢仝故里”,背面刻着《七碗茶歌》。据说卢仝在日本被奉为煎茶道祖师爷,在祖师爷故里,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还算有点良心发现,动了恻隐之心,使卢仝的乡亲侥幸逃过一劫。从此,故乡人民对这位“亚圣”更加崇敬。

?“茶”字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么被古人所发现的呢?茶又是怎样从最初的药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饮的呢? ?茶的起源发现与利用 ?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 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 ?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 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 ?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秋》

漫话普洱茶

漫话普洱茶 唐黎标 (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路696号,浙江杭州310004) 普洱茶是云南独有大叶种茶树所产的茶叶。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茶中随意添加自己喜欢的辅料,多见于少数民族,如藏族的酥油茶。随着养生保健意识的深入,现代人也常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茶材。耐泡也是普洱茶的一个特性,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可泡20余水,其味不减,其色仍艳。普洱茶在产地、品种、品质、制作工艺、形状包装、饮用上皆独具特点。普洱茶产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茶山或野生茶林中。该地具有终年湿润、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的特点,所产茶叶是纯天然的有机茶。野生普洱茶树数百年历史者多如牛毛,且与樟脑树、枣树等混生,因此所产茶叶冲泡之后会有独特的樟香和枣香等香气,品质特优。 1普洱茶的发展史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2]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武侯就是诸葛亮·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二二五年,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然而当地兄弟民族之一的基诺族,深信武侯植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晋·傅巽《七海》载:“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这里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名优土产,南中即云南,茶子不是茶树种子,而是园形或块状的紧茶,说明云南茶在三国时期已很有名。唐朝咸丰三年(公元862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茶叶成为最重要的商品和送礼佳品,明谢肇制《滇略.卷三》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之成团。”这是“普茶”一名首次见诸文字。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推断:“普洱古属银生城,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到了清朝,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顺治18年,藏胞派邓几墨勒根赉方物求于北胜(永胜)州互市茶马,10月开市,每年贸易茶5万担,普洱茶成了内地与藏胞友好交流的重要媒介,并成为藏胞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清朝时普洱茶脱胎换骨,变为枝头凤凰,不但广受海内外人们喜爱,更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为最光彩而鼎盛的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国势衰微,印锡茶叶兴起,占领国际市场,国内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盘剥,有“普洱产茶颇为民害”之说,茶农弃茶,另谋生计,清末普洱茶降为5万担,顺宁府太守琦嶙在凤山,现代寂寥。  贵州茶叶 2013,41(1):59~60 Guizhou Tea  [收稿日期] 2013-01-25

茶艺冲泡技巧

冲泡技巧 一、泡茶三要素 在各种茶叶的冲泡程序中,茶叶的的用量、水温和茶叶浸泡的时间是冲泡技巧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1、茶叶用量 冲泡不同类别的茶叶,使用不同的茶具,茶叶的投放量均有差异,但根据茶类及惯用的泡法,大体上可以将茶叶的投放量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白茶类和黄茶类 冲泡白茶和黄茶时,用茶量与绿茶相仿,每克茶的开水用量为50-60ml。要注意的是,在冲泡针状白茶和黄茶时,如白毫银针,每杯茶的投放量应恰到好处,太多和太少都不利于欣赏杯中的茶的姿形景观。 (2)绿茶类 1g绿茶,冲入开水50-60ml。通常一只容水量在100-150ml的玻璃杯,投茶量2-3g。如果用壶泡法,茶叶用量按壶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克茶冲50-60ml水的比例,将茶叶投入茶壶待泡。细嫩的名优绿茶用量也可视品饮者的需要稍做调整。(3)红茶类 红茶品饮,主要用清饮和调饮两种。清饮泡法,每克茶用水量以50-60ml为宜,如选用红碎茶则每克茶叶用水量70-80ml。调饮泡法,是在茶汤中加入调料,如加入糖、牛奶、柠檬、咖啡、蜂蜜等,茶叶的投放量,则可随品饮者的口味而定。(4)花茶类 花茶多用盖碗冲泡,视盖碗大小,每碗置茶2-3g,直接冲泡后饮用。 (5)乌龙茶类 我国乌龙茶品种丰富,茶叶外形差异较大,如凤凰水仙系的乌龙茶、武夷岩茶、台湾文山包种茶的茶叶呈粗壮的条索状;铁观音、本山、毛蟹等呈螺钉状;而台湾洞顶乌龙等呈外形紧结的半球状,因此投茶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冲泡乌龙茶,适宜使用江苏宜兴出产的紫砂壶,根据品茶人数选用大小适宜的壶,投茶量视乌龙茶的品种和形状而定,条形紧结的半球形乌龙茶用量以壶的二三成满即可;松散的条索形乌龙茶,用量以容器的八成满为宜。 (6)黑茶类 以普洱散茶为例,一般选用盖碗冲泡,投茶量为5-8g,如用小壶冲泡,茶叶投放三四成即可。 2、冲泡水温 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的老嫩、条形松紧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具体说来,普通绿茶用80-85℃的水冲泡,但遇到极细嫩的名优绿茶,一般只能用75-80℃的水冲泡。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滋味鲜爽,叶底明亮,使人饮之可口。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的快速浸出,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把茶“烫熟”了。而且咖啡碱、茶多酚的快速浸出,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 白茶和黄茶多采用细嫩的茶芽为原料加工而成,如白毫银针,但由于白茶不炒不揉,自然萎凋至干或烘干,内含物质保留完整,细胞未破碎,因此冲泡温度可在90-95℃,从而使茶芽条条挺立,犹如雨后春笋,使饮茶者通过玻璃杯观赏茶芽

茶艺师考题

一,选择题 1.绿茶的发酵度是() A,0% B,5% C,10% D,20% 2..剪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 A,点茶的技艺 B,煎茶的技艺 C,煮茶的技艺 D,炙茶的技艺 3.鉴别真假茶,应了解茶叶的植物学特征,叶面侧脉伸展至离叶缘()向上弯,连接上一条侧脉。, (A)1/4处 (B)2/4处 (C)1/3处 (D)2/3处 4.社会鼎盛是唐代()的主要原因。 A,饮酒盛行 B,饮茶盛行 C,斗茶盛行 D,斗鸡盛行 5.在日常营业中为营造品茶环境,为达到“静,雅、洁”的效果,下列做法不妥当的是() A,整理茶艺馆内的挂画、插花、陈列品等装饰物 B,播放进行曲 C,点香 D, 使光线柔和,空气流通 6.. 90℃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茶叶。 (A)红茶 (B)龙井茶 (C)乌龙茶 (D)普洱茶 7.,湿看春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茶叶冲泡后下沉快,叶底( ) A, 柔软而薄 B, 粗老花杂 C, 欠匀而轻飘 D, 柔软厚实 8.茶叶中的咖啡碱不具备()的作用 A,,兴奋 B, 利尿 C, 调节体温 D, 抗衰老 9.冲泡茶的过程中,在以下()动作是不规范的,不能体现茶艺师对宾客的敬意。 A, 用杯托双手将茶奉到宾客面前 B, 用托盘双手将茶奉到宾客面前 C, 双手平稳奉茶 D, 奉茶时将茶汤溢出 1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诚守信的基本作用的是( D )。 A、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B、有利于企业树品牌 C、树立企业信誉D、提高技术水平 11.泡茶用水要求水的浑浊度不得超过(),不含肉眼可见悬浮颗粒。 A, 5° B, 10°C, 20° D, 25° 12.调饮红茶就是在()中加入调味品 A, 茶壶 B, 茶杯 C, 茶汤 D, 开水 13.尽心尽职具体体现在茶艺服务中充分(),用做大的努力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 A, 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表现自己 C, 表达个人愿望 D, 推销自己 14.台湾乌龙茶冲泡时公道杯用来()茶汤 A, 冷却 B, 保温 C, 冲淡 D, 中和 15.千看春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 A, 偏平光滑 B, 密披耸毛 C, 较多白毫 D, 捎带白毫 16,红茶的呈味物质,茶黄素是茶汤()的决定性成分 A, 刺激性和鲜爽度B、浓醇和鲜爽度 C、刺激性和醇厚度D、刺激性和甘鲜度 17.青花瓷在()上缀以青色文饰、清丽恬静,既典雅又丰富。 A、青瓷B、白瓷C、金属D、竹木 18.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体现在() A, 促进茶艺从业人员发展,与提高道德修养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