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参考word

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参考word
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参考word

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一、首先进行心理按摩

“心理按摩”是指一些能让自己身心放松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对于精神紧张的现代人来说,是一剂特殊的“按摩”良方,它会让人们的心理和身体更健康。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21世纪,“累”已成为现代人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他们感觉到的“累”,就是心理疲劳。处于心理疲劳时,人的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都会降低,而且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消极的心态,轻者感到无聊厌烦,重者则悲观厌世。

因此心理疲劳特别是生理、心理皆不成熟的中学生的心理疲劳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学会“心理按摩”,可以消除“心理疲劳”。

下面微心理所介绍的,就是比较全面的心理按摩方法!

1.嗅香油

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2.吃零食

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咀嚼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忧虑的注意得到转移,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个兴奋灶,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

3.穿上称心的衣服

穿上一条平时心爱的旧裤子,再套一件宽松衫,你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就会减轻。与此同时,当人们穿上自己认为非常“顺眼”的衣服,自我感觉良好时,就会重新鼓起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4.运动消气法

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

5.看恐怖片

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看一场恐怖电影。

6.养宠物益身心

东京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为消除雇员的紧张,每个月花2500美元请人定时牵来憨态可掬的牧羊犬,让公司雇员放下手中的工作来逗弄牧羊犬,从而达到因工作紧张带来的精神压力

二、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任何事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想要生存,就非得适应环境不可。反而言之,“适应环境”也是万物的一种本能。人类在面对环境压力时,通过各种反应形式,以对个体或群体有利的变化来对付这种压力,使得个体或群体有更好地生存的能力,称为心理调适能力。

一、改变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是一种思想的方法和思维的习惯,其实就像所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它叫做一个认知的模式。那么每个人的认知模式的形成是受每个个体所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形成的一些智商、情商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的认知模式形成以后,就会影响这个人对世界的一些看法,包括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对人际关系处理,所应该遵循的准则,包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那么讲,一个人你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你可能就更容易真诚;如果你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戒备的心理就会特别强。也就是说人的这种思维的模式,不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当中,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影响的结果,那么他会形成价值的一些理念。

但是讲同样的刺激,每个人会得出不同的反应。同时看一场电影的时候,有人会说它好,有人会说它不好;一个人,有人会欣赏他,有人会不欣赏他甚至反对他。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刺激每个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呢?比如说老师在讲课,一个班里50多人,老师讲的课是一样的,而为什么有的人成绩好,有的人成绩不好呢?“一母生九子,九子皆不同”,每个人对外界的反应,他是能动的,他

有做出他主体的一个反应的不是被动的。给什么刺激,就接受什么刺激,他是有选择的,他会做出主观的判断来进行认知的。因此我们讲,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其实都带有它的局限,我们之所以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反应,对一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人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我们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信息、经验、阅历,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20、30、40岁的人,或者学不同专业的人,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或者有不同信息的人,对他的理解和认识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讲,为什么要改变人的认知结构呢,因为每个人的认知结构,都有他的局限性。没有人能穷尽天下的真理,每个人这样一个对于知识、信息的把握,都带有主观的经验。为什么要合作?因为现代化的社会当中一个人的专业的知识越来越精深,对其他知识的涉猎就相对的比较少,解决问题的时候,又需要很多的智慧能力。所以他就需要合作,需要很多人在不同的角度来完善对这个事物的认识,才能得出更立体、客观的认识,所以每个人的认识结构都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那么今天的培训,就是在于不断的做信息的传递,然后改变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模式,改变的一些观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行为。也就是一个人,认识的模式、观念不改变,行为是不可能改变的。比如说在吃早点的时候,看到有些人不吃蛋黄,他一定是接受了一个理念——蛋黄胆固醇高,你不要吃!你接受了这个理念你的行为马上发生了改变,如果你不接受一个理念,人的行为就不会改变。

以前有句老话就是人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有发展。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是三位一体的,像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一样,它需要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境商。也就是说今天任何一个的发展,或者是一项事业的成功,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专业能力固然重要,这是一种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根据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来时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的能力,和一个人人际交流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这是人的情商的一部分。还有就是人遇到挫折时,自我激励的能力,这是逆境商。这是我们刚才讲的方法一,就是不断地改变认知模式和认知理念。

二、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说,人的健康其实很重要的就是人的适应性。人的适应性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性。知道人有不同的角色,在领导者面前是被领导者;在被领导者面前,可能还会是一个领导者;在父母面前是儿女;在儿女面前是父母,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如果在单位的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是在家庭的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讲,人的适应关系当中,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

那么在人际关系的适应当中,需要注意三点:

1、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表现

是面对同事还是面对上级,是面对朋友还是面对亲人,面对的人不一样,说的话就应该不一样。人应该能够去区分什么是工作的场合什么是生活的场合,什么是同事什么是朋友。这是应该有界限的,如果你没有选择,想说就说,不分场合、地点,不分你面对的是谁就说,不知道你自己说了多少,那么肯定就会有心理的困扰,就会造成这种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氛围,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相应的不同的约束的。这样的作用,所以应该在不同的场合,有一种不同的表现,还有说话的时候要把握一个不同的分寸感,是面对同事、领导的说话应该怎么样去说,应该说多少?要有一种不同的分寸感,还有留有不同的余地。就是在交流的时候,应该给别人一个空间,也可以叫做余地。

2、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1)要学会做自我否定,不要太固执。人为什么要学会自我否定?刚才讲,人对于任何事务的看法都带有主观性的特点。那当和别人对同样问题有不同看法的时候,是层次事务的不同的方面。假设,这是一个客观的问题,今天大家讨论它,你们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刚才讲每人的认知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你看到的,我没有看到,而我看到的你也没有看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我否定,你觉得我看到的,眼见为实,我没有看到的,我就不承认,认为它是不存在的,这就不是一个学习的理念。我刚才讲,我们时代的特征要构成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体系。

在人际相处过程的时候,要学会自我否定。就是当我提出的观点,别人跟我的观点不一样的时候,要有一个学习的态度,而不是一个拒绝的态度。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是由我们的认知结构、知识、经验和信息来决定的。所以,今天你把你的知识给我,我把我的知识给你,我们两个都增加了能力。当我们能够互相交换,因为它有很多的角度,很多的这样一个侧面,如果我们能够彼此之间,互相之间能够交换每一个人的看这个客观问题的角度,才能最后完善对客观问题的整体认识。所以,我们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自我否认的态度。一个人只有自我否定,才能够反思。反思这个问题哪些方面是我看不到的,是我没有想过的,是我没有思考过的。这样我们就能够从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当中去学习,而不能说我这样看就这样看。偏视或者是固执,这样我们就会过于狭隘。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过于狭隘。也不是学习这样一个态度。

(2)应该能够换位思考。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自我否定,不要太固执;第二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觉得不管是领导者与被领导,如果单纯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一个问题,或者解决一个问题的话,都会觉得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或是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那么可能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处理的方法就不会是最得当的。有很多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问题、苦恼是常于烦恼。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这么想会非常的痛苦,就会特别的烦恼,甚至会引起一些人际关系的紧张。

那么,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就像讲每个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时候,他对问题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比如讲,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很可能是站在两层楼上,科级站在五层,的处级站在八层,局级站在十三层,那么所站在不同的级别上,他所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对问题所得到的结论和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有很多时候,提出一个工作建议,想了很长时间,发现了一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对策,交给了领导,可领导为什么不采纳呢?如果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你会认为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站在本部门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特别突出也特别重要,但是如果这个问题站在领导的角度、宏观的角度,它可能不是那么重要。或者它是一个部门的利益的问题,那么就不仅仅说满足某一个职能部门的利益,那么它可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涉及到利益问题的时候,要通盘的考虑或是宏观、全局的考虑。所以说,当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耿耿于怀了,就不会有很多时候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了。

三、应该对压力有所认识,有所准备

有的时候,之所以觉得受到打击、挫折,是因为对问题缺乏一些必要的认识和准备。有的人说我努力工作就应该得到表扬;这么辛苦,领导就应该肯定;做的这么好,领导就应该表扬我;或者我提了这么好的方案,领导就应该采纳,如果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或只给自己一种答案,事情的答案不是这样的,就会受到打击和挫折;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它应该有很多结果。我们努力工作,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我们在工作当中,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差错。所以任何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表扬也可以批评。那么如果你给自己多种准备,我这样工作,别人也有可能觉得不完善的地方,可以表扬也可以批评,给自己多种答案,那么任何答案你都能够接受。表扬也好、批评也好、指责也好,你都能够接受,所以我觉得有很多的时候,给自己心里一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社会不断的变迁,它在不断的发展着变化。《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小册子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是因为它这种理念使我们生活在今天这样社会是非常的重要。有一天社会发展总会剥夺属于我们的东西,社会发展太快,它会剥夺属

于我们的知识、经验。我们不能像那个老鼠一样,天天都有奶酪,突然有一天奶酪被偷走了,我就每天在那等着。谁把我的奶酪拿走了,为什么这么不讲理?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我们还是会像另外一只老鼠一样去寻找,当他没有了的时候,怎么样去改变,去适应已经改变了的环境,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那么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工人要下岗,劳模也要下岗,社会在发展过程当中,一定会剥夺一些人的利益。因此,我觉得每一个人对社会这样一个发展都应该有准备,有工作当中的行为,也应该给自己多种准备,并不是我这样,你就必须得怎么样。

讲到人和人之间,黄金法则就是你不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不要怎样对待别人,如果你期望别人去尊重你,你就要去尊重别人,如果你希望得到别人积极的态度,那么就应该给别人积极的态度。但不能反过来说,对你怎么样,你就一定要对我怎么样。就像我刚才讲,我工作好你就应该肯定;我工作努力付出,你就应该表扬我;我提出的方案,你就应该采纳,这个是没有道理的。就像我爱你,你就得爱我,你要不爱我,我就跟你玩命,这就没有道理了。所以我觉得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在面对很多的事情的时候,给自己很多的准备,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不是唯一的一种答案。

四、排除负性情绪的手段

1、应该善于转移,适当的宣泄。每个人都有苦闷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愉快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一个人在屋子里面冥思苦想,一定要转移一下。人是一个环境的产物,改变一下环境,那么你出去溜溜弯儿,听一场音乐会,找个朋友聊聊天,看场电影,都能排解人的负性的情绪。中国有句老话叫“万病气上得”,美国用一些科学的手段来证明人为什么生气会得病,平常喘气的时候都会有水分的,它把人的平静、高兴、郁闷、生气、愤怒、委屈的状态等,那种状态下所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液化成水做了20年实验。他们发现只有人在生气的时候,所液化下来的水的颜色是最深的,含毒量是最高的。那么因此,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要能够去宣泄,你长期的积累许多负性的情绪,一定会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损害。

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不生气的,一个人多么明白都会生气,人生气的时候3-5分钟分泌出的毒气,人体能够自动的过滤和排泄对人身的健康没有影响。但如果长期的积累,老生气,那么时间长了,对人体的健康就会有损害。假如今天不出门,2000块钱丢了,很别扭,明天还是别扭,想起就别扭,一个礼拜还别扭,一个月我还别扭就该去看病了,这就不好了。不能像存钱一样去储存自己的负性情绪,这是心理健康非常不提倡的,就是我们有了一些负性情绪的时候要学会去宣泄。

一个人在工作的环境中,不能说想什么就说什么,这个人太不分场合、地点,见谁跟谁说,这肯定不行。就像用那个高压锅做饭一样,高压锅畅开盖儿煮,这肯定熟不了。那你把盖压死没有一个阀,这个锅就会爆炸。它一定要有个出气阀,人也是一样,人即不能有话不说,只要别扭搁心里放着,谁都不说。人肯定不行,这种压力承受不了,这会分泌很多有害的东西。但是你又不能得谁跟谁说,所以这个题目叫善于转移,适当宣泄。

人通过一定的渠道,就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这个心理的压力就像松紧带儿一样,需要的时候,当的器官有一种负性情绪的时候,就是一种压力,那么这种压力就使得这个松紧带儿能够长开了,需要的时候把它拉开,不需要的时候退回来,然后再需要再拉开,然后再退回来。如果一个松紧袋儿老是这么长,就没有弹性了,器官就损伤了,所以人不能老生气。

2、不能老生活在历史里面。第一讲善于转移、适当宣泄。第二不要生活在历史里面。社会在发展,人也在发展,包括人的审美、价值观、道德观都在不断的发展。那么这个发展当中的时候,就不能停留在某个过去的阶段。比如:清朝的时候,男人戴个皮帽,穿个长皮马褂,就觉得最漂亮的。而看到一个男人在马路上站在,就会觉得是白天看到了鬼,美是在发展的,人的审美就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对人的看法也一样,不能说你以前对我怎么样,还应该对我怎么样,人是不断的发展的。你以前怎么要求我,还要怎么要求我,再高要求我就适应不了,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的这种关系也在发展的,你不能这样要求一个人在那样一种阶段是不变的。包括对领导的看法,同事之间都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3、要多读书。书能够让更豁达,要发展多种兴趣。不能说只会工作,就谈工作。对工作有兴趣,对其他的都没有兴趣。而工作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其实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我们生活中其他的一些情趣或者其他一种爱好都能丰富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包括我们解决工作当时的问题带来的灵感。以前常常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三个已经不够了。生活的圈子越大,每交一个不同的圈子,就会结识不同的朋友。而每一个朋友都会对问题的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常常讲,认识一个人就是认识一个世界。

生活当中如果你总和高手下棋,虽然你总是下不过他,但你在和他下棋的时候,你学会了大局观,不在计较一卒一炮的得失,而要一个整体的胜利,学会了战略思维,这就是交朋友的好处。所以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所交往一切人的发展。就是你的朋友、交往的人越多,你的信息就会越多。你遇到一切问题的时候,理解你的人就会越多,支持、帮助你的人就会越多,你遇到的解决方案就会越多。这是今天社会的一种要求,当遇到一个问题,只有一种方法去解决它是不够的。就像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一样,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案

是不成的,要提供几个解决方案供领导来选择。因为说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

4、培养幽默感。是选择一个严肃的领导者还是一个乐观的领导者,可能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那些乐观幽默的人。在工作中,一个领导者有一定的由职位权利带来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能力或命令能力。除了这种能力,还应该使下属员工愿意追随你,它就会使人们产生更大积极性、能动性。

5、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允许别人对任何事物、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或者对别人不同的意见看法和行动的容忍。社会对人能力的要求中,合作能力特别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成功与发展的背后一定会有人际关系的支持。因此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能力才能得以增长,每个人所在的组织发展,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这种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宽容。

今天,这样社会对人能力的要求,合作的能力特别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成功与发展,无论你今天坐到什么位置,你的工作的职位或者职位的发展,一个人的成长,他背后一定会有人际关系的支持。

因此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能力才能发展,每一个人所在的组织发展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这种合作能力就要求在和人相处的时候,要能够宽容。一看到大海就觉得大海特别磅礴,是因为大海容纳了很多的支流,无论是清澈的支流还是浑浊的支流,它能够包容所以它就博大。山下的小溪特别的清澈,但是它太高。因此,我觉得人应该学习大海那种姿态将自己放低,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我们能够学到的东西。无论我们与上级、同级相处,甚至我们和孩子相处都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所以学会宽容,能够在我们的情绪当中学会去宽容和容忍别人。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要大于人和人之间的共识。如果一个人在组织当中,总能够被别人所代表,那么他在这个组织当中就没有价值了,人的价值就在于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看法。那么每个人不同的看法才会对一个客观问题有不同角度的认识,也才能了解在一个组织当中需要不同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组合来完成组织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宽容使得人们能够学到别人不同于自己的差别。

美国海湾战争的时候,有个大兵回到旧金山的军士基地休整。休整一个月以后,他给父母打电话说要和自己的一个朋友一起回去。父母说没有问题。然后他说我这个人朋友在战争当中负了伤失掉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然后他的父母就说:他在战争当中负了伤,让国家来抚恤他,你自己回来吧。三天以后,他父母接到个旧金山警察局的电话,叫他们去辨认他儿子的尸体。父母看到尸体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有很多时候人并不是直截了当的去陈述自己的主张,当我们觉得给别人增加一些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比较含蓄,我们很少直截了当去提出这样一种诉求,当别人提出诉求的时候,我们也要去尊重他。

在给同事讲这个例子的时候,同事说:“怪这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和父母说自己就是这个残疾人,妈妈能不让他回家吗?”就像我们讲成年人并不是直截了当的说,那么难道一个人不去直截了当的说我们就不去尊重他吗?所以说,人和人之间没有这样宽容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会彼此伤害,母亲伤害了儿子,其实母亲也受到了更大的伤害。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反思,就是在人和人相处过程的中即使他没有明确的说要怎么样,但是他的主张坚持了两遍或是重复了三遍,我们应该尊重,允许他按照他想的去做,这就是我们能够学会到的一种宽容。就是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种客观的存在,我们和谁都不一样,有不同的看法、认识是非常正常的。那么我们在这种差异当中能够合作彼此学习,在差异当中彼此合作,这样我们才能拧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所以说人在群体当中应该学会宽容。

6、要能够放下。人的烦恼都是昨天发生的,人有一个弱点就是常常在自己受到伤害之后放不下。人和人之间是一个很敏感的关系,就像古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他觉得别人的话伤害了他,常常不会一下子解脱出来。同事、上下级之间在工作当中会有些摩擦,逃不掉也躲不掉的,就必须放下这些情绪。

举一个例子,是讲一故事。两个和尚白天要去化缘,要过一条河,白天的时候能够跺着石头过去,然后晚上的时候水涨了,河水把石头埋过了。大和尚看见一个女子在河边徘徊,然后就说:“你是不是要过河?”女子说:“是”,但是她穿着一双绣花鞋。“那我背你过去吧”大和尚就把女子背过了河,背过去以后放到岸边,兄弟两人继续走,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小和尚对大和尚说:“师兄,我走了一路,想了一路,也忍了一路,我们出家人第一条不近女色,你不但接近她,你还背着她,这简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和尚说:“我一过河就把她放下了,怎么走了这么远的路你还背着她?”

这就是说,有些事必须要放下,不是老想着它。常常想,一件事过去就让它过去,人让一切烦心的事过去其实是不容易的,会引起一些焦虑。所以人和人之间,喊人要减少胆固醇,要减肥,我觉得最应该减少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敌意、伤害。我们能够去放下很多的恩怨,不再过度的敏感,我们就会让自己的心轻松一些。所以我们要放下生活当中一些不愉快、一些苦恼,人和人之间一些恩怨然后学会珍惜拥有,学会放下然后能够珍惜拥有。

我看过张海迪一篇文章:假如我能站起来拥抱你,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其实我们总能够站着,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所以这是人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人有什么就不珍惜什么,而且人对物质的欲望是永无止尽的。而人常常是没有的东西就去夸大它的价值,而我们有的东西常常觉得很轻视,觉得有了就无所谓。其实我觉得我们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去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工作岗位,和同事的关系,大家能够结成一体完成一个共同的目的、目标,能够为我们国家服

务政体的确立尽到一份责任,可能觉得都是更好的。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珍惜所有,就能够化解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和一些恩恩怨怨,其实每一个都能够走进生命,都是需要我们去珍惜的。人的一生会和一些人相伴同行,但是陪着我们的人最终都要离开我们的。如果能够去珍惜,就能够去善待别人,能够不太计较工作中发生一些摩擦,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抱怨了。

五、要注重人格的建设和修养

1、人格的建设和修养就是每要乐于接受一些新的管理的理念。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的理念也发生的变化,包括新的价值观、思维理念、行为方式、工作经验;

2、要对社会的变迁有一个较高的思想和心理的准备。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会不断的对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所以要不断的学习;

3、与人相处要尊重、理解和宽容,并能用开放的心灵去容纳别人不断的意见和看法;

4、人际相处要和谐、善于沟通与合作;

5、能够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6、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讲人格的建设和修养,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才能符合这个时代对的要求。

六、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1、要学会寻求帮助。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人不大于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去交流。这也使习惯于一种压抑,中华儒家文化本身是一种很中性的,提倡一种含蓄的美,这样人在生活中过于含蓄就会太多的这种压抑的东西,不大能够表露出来,就会形成一种痛处。所以人在遇到一些情绪不好或是郁闷的时候还要学会帮助,也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封闭自己。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人的心灵、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要相对开放。如果一个人过于封闭,那么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方法就过于简单。

一个人对问题的处理有的时候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以为很了不起的事,或者很痛苦的事别人看来没有什么,所以每个人需要别人帮助。一个人在他的一生当中,自己独立去面对、解决所有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所以人和人相互帮助要会去寻求帮助而不要封闭自己,在今天这个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同家人、朋友保持一种联系,在困难、烦恼的时候可能寻找最信任的朋友倾诉和沟通,可以减少心里的压力。

2、要与直属领导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关系。因为在工作当中,与直属领导的关系是最密切的,那么如果这种关系发生了紧张,不仅对工作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消极的影响;

3、要去理解领导的问题,并能够让领导也理解你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有这样的沟通。有的时候由于职位不一样,角色也不一样,如果缺乏一些沟通,就不能够彼此的理解。

七、减少对琐事的关注

就是不要什么事都去关注,每件事都特别的琐碎,这样就会有一些工作的压力。

1 、要有有效的沟通。做一个简单的活动吧,每一个人都拿一张纸,对折一下,好了吗?再对折一下,然后把你左手的左上角撕下来,好了,再对折一下,然后再把你的左上角撕下来,这处不复杂吧,复杂吗?不复杂!那你觉得有多少人和你一样?你觉得呢?你觉得跟他撕的一样吗?你看,有两个眼儿、有三个眼儿的、后边那个,都不一样的。

其实,大家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活动有什么样的反思呢?很简单,对折撕下来,再对折再撕下来一个角,为什么每个人撕的都不太一样呢?他觉得只有两种,他觉得只有一种,今天人不是很多,都能撕出好几种,如果是人多的,还能撕出八个眼儿,不知道怎么撕的。每个人刚才讲到那个认知结构一样,每个人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他都有不同的理解、做法,所以我就觉得这个案例给我们的思考就是不要觉得你说的话,别人的理解都是一样的,是会有不同的,会有很多的不同看法,你要认为别人对你的不同有种心理的准备。

2、不要推迟处理讨厌的问题。觉得生活工作当中这件事很棘手就不去处理,越棘手的问题越要及时去处理,那么也能够减少压力。

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

那么在这里面讲四点,第一点要尊重他人;第二要关怀、理解他人;第三要帮助他人;第四要支持他人。你能够做到这几点才能与人为善、和协相处。

尊重他人,就是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有五点不需要说出来的要求,就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做到这样五点,第一就是倾听,不要急于批评;第二就是接纳差异,不要指责。刚才讲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不要因为别人和自己的不同而去抱怨、指责;第三就是肯定别人独特的品质。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和存在的价值;第四遇到问题要往好的方面去想,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际关系,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困难;第五就是要用关怀之心告诉别人你真

正的想法,就是要真诚之心对待别人,其实你是否真诚,别人是能够感受到的,这就是讲的尊重和尊重他人

一、要有良好的个性

那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类心理健康的标准,今天讲到心理调适,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第一就是要有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个性包括了情绪要稳定,不能忽起忽落,性格要温和,不要太暴躁,意志要坚强,能够胸怀坦荡、乐观。

二、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

良好的处事能力要求观察问题要客观、现实,不能够主观易断。要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态度要积极能够勇于承担责任,能够胜任复杂的环境的变化,这是一个人的处事能力。就是生存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要能够适应它。

三、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要乐于助人为乐,要和人相处的时候要与人为善,与人相处心情愉快,还不是与人相处的时候觉得不舒服,这样也很难心理健康。

那么,还要说的一点是时代的发展对每一位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的要求。这种要求是说每一个人的这种差距和社会发展永远存在这样一种距离。就是社会发展特别快,每个人能力的发展、学识是不一样的,要缩短这样一个差距的根本的办法就是学习。一直在讲这样一个理念,也就是要学在新的工作生活条件下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新的技能、新的态度和新的理念、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新的思维方式。

那么为什么要不断的学习呢?是因为政府的理念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前边谈到了,要从一个管制型的政府变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那么这样就要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就是在公民事务处理的时候,要能够有责任能够是廉洁的并且是廉价的,让的老百姓能够用的起政府。

以前就像那个照相机一样,老的照相机要想拍好一张照片,要学会调变焦,能够目测距离,还要能够调光圈,才能照到一个老的照片。如今都用傻瓜照相机,傻瓜照相机在性能在操作的时候越来越简单了,但它的性能非常高。也就是它内部的运行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便捷。那么的政府呢,以后就这样,要打造成这样一个傻瓜型政府,就便于老百姓能够操作它。而不是要跑很多的部门,要跑很多的天才能完成一件事,要成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使老百姓用起来越来越便捷,要减少一些成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