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法规及开发前景分析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法规及开发前景分析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法规及开发前景分析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法规及开发前景分析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剧增,人们已把注意力由陆地转向资源丰富的海洋。深海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也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由于它不仅要考虑本国有关的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等问题,协调和平衡各资本集团之间、各有关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要考虑各国之间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对海洋的各种影响因素。因此,深海大洋矿产资源的勘探是一项涉及国际、各国法规、海洋地质环境、海洋生态环境、全球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的事业。如何处理、解决好这些因素是各国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的课题。尤其是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更促进了各国对加强海洋矿产资源政策法规研究的认识,这对维护各国海洋权益、规范海洋各类开发活动,包括探海大洋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促进海洋矿产的开发研究事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大陆架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制度

一般认为,大陆架的法律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大陆架公告》中提出来的。然而,国际上对于大陆架的法律调整问题的讨论,最初是在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中进行的。从1950年开始,该委员会即着手进行制订管理大陆架的勘探和开发活动的一般原则性的工作。经过第二届(1950年)、第三届(1951年)、第五届(1953年)和第八届(1956年)会议的反复讨论,在其拟订的海洋法条

款草案中对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作出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为1958年第一次联合海洋法会议关于大陆架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基础,并导致了1958年《大陆架公约》的产生,后来经过第三次联合国会议广泛的讨论和反复磋商,在最后新制定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对大陆架的定义做了修正。《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区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边包括沿海国陆块没入水中的延伸部分,由陆架、陆坡和陆基的海床和底土构成”。同时规定:“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从而,确定了法律意义上的大陆架定义和范围,《海洋法公约》第77条规定:“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沿海国的大陆架权利,主要是对于大陆架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专属权。这里所指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它非生物资源。沿海国可以自己进行勘探和开发这些自然资源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协议或发放许可证,准许外国及其法人和自然人进行这类活动。没有沿海国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得在其大陆架上从事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2 深海底资源的勘探开发制度

占海洋面积60%以上的深海(水深2 O00m以上)海底,以前可以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现今意义上的国际深海底区域的法律

制度,也一直未作为一个问题在国际间明确提出。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勘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发达国和国际海洋考察活动也日益兴起,深海矿产—锰结核、锰结壳、金属软泥等相继发现。根据80年代的统计资料,按当时世界各国对钛、镍、钻、锰、铅等矿藏的消耗计算,估算的三大洋洋底锰结核矿物所含的上述金属均可使用1 5万年以上。尽管这个估算数字与实际有出入,但科学家已经确认这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矿业界的关注。1965年,在美国罗德岛大学召开了第一次海洋法协会会议,会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锰结核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的研究

报告。1967年,马耳他常驻联合国代表阿维德帕多首次提出:“各国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的概念,1968年12月21日,联大通过决议成立“和平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海底委员会”。直到1970年12月17 日,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正式以联大的形式通过了《关于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床洋底及其底土的原则宣言》,从而确定了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开发制度的总的出发点,即宣告深海底资源为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得拥有所有权或主权,资源开发受制于将来设立的国际制度和组织。作为全人类利益的资源的开发,必须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经过十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公约中的《关于国际海底区域的部分》制定了具体的国际海底资源的勘探及开发政策和制度。

关于海底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政策,《公约》第1 50条规定,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活动,应该“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使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全面的发展”。

“国际海底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制度”规定:区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均属于全人类,这个权利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来行使,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得将区域及其资源据为己有。开发方式由管理局附设的企业部与各缔约国及其公私企业签订合同共同开发。

为使锰结核开采不影响发展中国家陆上矿物的生产,对海底金属矿物的生产给予限定,而对于矿物出口国因开发海底资源而受到的不利影响给予补偿。此外,对资源的开发方式、技术的转让、矿区费用及保护先行投资等方面都做了规定。

由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对上述公约内容存有异议,所以,在公约的制定过程中又各自制定了一些法规和协议。例如,美国1980年制定了《深海海底固体矿物资源法》,联邦德国1980年制定了《深海海底采矿临时管理法》,英国1981年制定了《深海采矿法》,法国于1981年制定了《深海海底矿物资源勘探和开发法》,苏联1982年颁布了关于调整苏联企业勘探和开发大陆架以外海底区域矿物资源活动的临时措施,美、英、法和联邦德国1982年9月还联合签订了《关于深海海底多金属结核的临时措施的协议》等。

应该指出,《国际海洋法》正式生效后,任何关于深海海底资

源的片面的单方面立法和国际协议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3 我国深海矿产资源的管理、立法及意义

我国在海洋矿产的勘探开发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立法管理,从7O 年代以来至今,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制定颁布了多条法规,如《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探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然而,基于国外在大洋多金属矿产勘探开发管理立法工作中的经验和形势,应加快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度。实际上,我国早在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深海大洋多金属结核的调查研究工作。推进了我国对海底多金属矿产资源的研究、勘探和开发步伐,维护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

4 深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分析

时至今日,还没有任何国家进入商业性开采阶段。根据资料分析,影响深海海底资源开

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4.1 经济效益的可行性因素

目前与多金属结核有关的镍、铜、钴和锰多金属的国际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一方面,全世界已经查明的陆上资源相当丰富。镍的探明储量有1.1亿t以上,而目前每年的消费量不足90万t,铜的世界储量大约有85多亿吨,根据目前的消费水平,至少可满足全

世界160多年的消费。钴的储量估计有500多万吨,仅这个量也可保证全世界100多年的需求,何况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储量被发现,而其中一些金属的消费量却每年降低;另一方面,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大规模开采技术尚不成熟,还不具备商业开采的能力据澳大利亚矿物资源地质地球物理局的高级矿业工程师Peter D.Ingham先生1985年对开采太平洋北部深海海底多金属结核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研究认为:海底多金属结核开采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利率必须达到18% 以上才具开采价值,才能吸引投资者。然而,按成本、单价、品位等计算实际的开采利率还不到1% 。

4.2 技术因素

深海底矿产的勘查和开发是一项涉及诸多学科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勘查、开采、冶炼三个程序。目前对世界各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勘查已经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且对其分布、丰度、品位等都具有详尽的调查研究成果。但是,采矿技术、冶炼技术尚有很大差距多金属结核一般赋存在水深4 000~6 O00m的洋底,呈球状或团块状散布于洋底沉积物表层。正是由于它们这种赋存水深、散布面积广的特殊成矿条件,从而大大增加了开采难度。虽然某些发达国家已经研制出许多深海采矿系统:如连续抓斗链系统、穿梭式采矿系统、液体或气体压力系统等,并进行了大量浅海或深海的开采试验。但是,试验表明,这些技术不是采矿能力差,就是成本昂贵,都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

因而,就目前的深海采矿技术现状而言,离大规模的商业性开采阶段相距遥远。从冶炼方面,它们特殊的矿物特征决定了它们难于直接采用物理选矿方法进行加工、提炼。迄今为止,尚未有任何一种冶炼工艺流程能进行工业规模的冶炼加工。

4.3 环境影响因素

深海采矿对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矿系统对海底环境特别是生态系统的影响。在集矿机采集多金属结核的过程中,一方面对采集路径周围海底的动、植物产生干扰和直接破坏;另一方面将对表层沉积物进行搅动,破坏沉积物原有的结构、构造,并使沉积物进入水体形成沉积物云团,这种沉积物云团作用的结果会使光照条件变得更差,并降低水体的清洁度,导致属种类型的减少、丰度大大降低。第二,采矿船废液、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特别是表层水域环境的影响。集矿机将结核收集到一起之后,将利用射流将结核冲洗干净,然后压碎,并将包含破碎结核与海水的泥浆提升到采矿船上。如果再在采矿船上对结核进行处理、加工,则势必将大量尾矿、废水排放到海水中,这些废水、矿渣中含有大量颗粒物质和微量元素,必将对表层海水产生严重的污染作用。第三,陆上加工处理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对多金属结核进行陆上加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废水、化学废料,有毒气体等,它们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大气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潜在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深海海底矿产资源的实际性开发应是遥远的事情,除非陆上的这些金属的探明储量消耗殆尽,或者陆地上的金属的生产成本相当或大于海洋采矿综合成本(包括环境保护)时,海底矿产的大规模的商业性开采才有可能实现。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法规及开发前景分析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法规及开发前景分析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剧增,人们已把注意力由陆地转向资源丰富的海洋。深海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也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由于它不仅要考虑本国有关的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等问题,协调和平衡各资本集团之间、各有关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要考虑各国之间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对海洋的各种影响因素。因此,深海大洋矿产资源的勘探是一项涉及国际、各国法规、海洋地质环境、海洋生态环境、全球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的事业。如何处理、解决好这些因素是各国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的课题。尤其是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更促进了各国对加强海洋矿产资源政策法规研究的认识,这对维护各国海洋权益、规范海洋各类开发活动,包括探海大洋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促进海洋矿产的开发研究事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大陆架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制度 一般认为,大陆架的法律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大陆架公告》中提出来的。然而,国际上对于大陆架的法律调整问题的讨论,最初是在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中进行的。从1950年开始,该委员会即着手进行制订管理大陆架的勘探和开发活动的一般原则性的工作。经过第二届(1950年)、第三届(1951年)、第五届(1953年)和第八届(1956年)会议的反复讨论,在其拟订的海洋法条

款草案中对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作出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为1958年第一次联合海洋法会议关于大陆架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基础,并导致了1958年《大陆架公约》的产生,后来经过第三次联合国会议广泛的讨论和反复磋商,在最后新制定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对大陆架的定义做了修正。《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区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边包括沿海国陆块没入水中的延伸部分,由陆架、陆坡和陆基的海床和底土构成”。同时规定:“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从而,确定了法律意义上的大陆架定义和范围,《海洋法公约》第77条规定:“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沿海国的大陆架权利,主要是对于大陆架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专属权。这里所指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它非生物资源。沿海国可以自己进行勘探和开发这些自然资源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协议或发放许可证,准许外国及其法人和自然人进行这类活动。没有沿海国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得在其大陆架上从事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2 深海底资源的勘探开发制度 占海洋面积60%以上的深海(水深2 O00m以上)海底,以前可以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现今意义上的国际深海底区域的法律

2019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doc

2019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 【直击考点】 [学习过程 ] 一、滨海矿砂 1.分布于_______及__________中的矿藏。是河流和风把陆地上的___________带入海中,再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力作用的搬运与分选,便在_______适宜地段富集成矿,属__________矿。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采方便和易于选矿等特点,开发投资相对较少。 3.应用: 类型 分布 应用 石英砂矿 金红石 独居石 锆英石 金刚石 锡砂矿 二、石油和天然气 1.分布: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我国近海。 2.储量:世界海底石油蕴藏量约________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_______________;海底天然气储量约________亿立方米,目前探明储量约________________。 3.开发:目前,海底油气的产量已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____以上。随着新的油气田的不断发海洋开发 海底矿产资源 了解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 和现状

现,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将从__________,向水深在千米以下的_______、_______延伸。 三、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 1.多金属结核又称“_______”或“_________”。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主要分布在水深____________米的样底,一般为______,呈_______,直径几微米到几十厘米不等,重量最大的几十千克。 2.多金属结核总储量____亿吨。太平洋底约____亿吨。______________海区最为富集、最具开采价值。北太平洋东部50N—150N的区域是全球锰结核最具开发前景的区域之一。多金属结核属深海______矿产资源。一般以___________的速率自行增生。 3.海底热液矿多分布于___________中,有____和______两种,其中软泥状的被称为______。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其金属含量比普通海水高出5万倍。 4.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裂谷带有数十处,环太平洋成矿构造带被成为“_______”或“_______”。 【典例解析】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海底地形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填代号);目前海底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 (填代号) ,随着新的油气田不断发现,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将从浅海________向水深在千米以下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延伸。 (3)海底丰富的矿产资源锰结核广泛分布在_______ (代号),世界上以太平洋中的 海区最为富集,最具开采价值;在①处分布着_______________矿,这种矿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巩固练习] 1.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 A.石英砂矿 B.多金属结核 C.海底热液矿床 D.天然气水合物 2.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 ( ) A.海岸 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 D.海洋船舶 3.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是 ( ) 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 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D.它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4.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洋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资源密集程度高 B.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受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制约 C.海洋开发成本高是因为海洋开发风险大

矿产资源开采审批制度

矿产资源开采审批制度 一、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矿产开发管理科 责任人:承办人(A角、B角)、科长、主管副局长 二、审批权力行使依据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998年10月16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11月1日施行)第二十条:“开采《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按下列规定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一)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的矿产资源------,(二)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为小型的矿产资源,由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三)开采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由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三、审批条件和标准 符合如下条件和标准的应予以批准: (一)符合当地矿产规划,同一矿脉一般只设一个矿权; (二)符合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政策; (三)尚有资源储量、申请资料齐全、符合要求;

(四)已履行规定的法定义务; (五)申请人具备资金、技术、设备等资质条件。 四、所需材料 (一)采矿权申请登记书1份; (二)保有储量的证明材料,剩余资源储量情况说明1份; (三)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四)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采矿权人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调查报告1份。 五、受理 承办人(A角、B角)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行政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凭证;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于3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不予受理通知书,并注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六、审查和决定 (一)审查。承办人(A角、B角)对申报资料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二)审批。承办人(A角、B角)将审查意见报科长、主管局长审核;主管局长审核同意后,签署审批意见,正式行文批复,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人并注明理

D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D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 发技术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不仅覆盖地球面积的71%,而且淹没着及其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其种类之多、储量之大、品味之高,是陆地同类矿产无法比拟的。在地球上已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可提取的有60余种。可以说,海水是巨大的“液体矿床”。此外,已经探明,海底还富集着大量固体矿床,包括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热液,估计贮量约有3万m3。目前已经开采的石油,有30%来自海洋。[1] 海洋石油的产值在海洋经济总产值中名列首位,而海滨与浅海矿砂是目前投入开发的第二大矿种。海洋矿砂品种繁多,已开采的有锡石、锆英石、钛铁矿、磁铁矿、金江石、金、独居石、磷、红柱石等。海底矿产资源中,更大量的是潜在资源,如大洋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富钴结壳等。 海底矿产资源概述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是指海底油气、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和海滨、浅海中的砂矿资源。 5.1.1 海底矿产的分类 (1)按性质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 (2)按矿产的结构形态可分为沉积物矿(非固结矿)和基岩矿(固结矿)。 沉积矿包括海滩矿砂、大陆架沉积矿和深海沉积物矿;基岩矿主要是指海底松软沉积物以下硬岩中的矿藏,包括非固态的石油、天然气和固态的硫磺、岩盐、钾盐、煤、铁、铜、镍、锡和重晶石等。[2]

(3)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及人们的认识和勘探开发程度海洋矿产资源可划分为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尚待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3] 5.1.2 海洋矿产开采的特点 由于海洋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决定了海洋矿产开发具有与陆地资源开发所不同的特点。 (1)由于深海的极端环境。深海矿产资源都赋存于水深千米的深海底,多金属结核赋予水深5000~6000m的海底表面、富钴结壳生长在水深2000~4000水深的海山上,热液硫化物多赋存与2000~2500m水深的海床。极端环境的表现如下:海水腐蚀;海底无自然光;海洋环境的风、浪、六等构成复杂流场;深海大部分地方处于1℃的低温,而热液口的温度高达近400℃。这样一个复杂超长的极端环境,给深海作业及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更换维修周期等提出许多极高的要求,工作设备要承受高达20~60MPa的巨大水压,海水中电磁波传播衰减严重,其技术开发难度毫不逊色于太空技术。 (2)由于海底矿产资源的特殊赋存状态。目前陆地上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金属矿产资源,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基本上都是采用钻孔爆破,有轨、无轨车辆或提升机、皮带输送等方法进行开采。然而,深海底的多金属结核以及直径仅数厘米的结核状赋存于极稀软的海底沉积物表面、富钴结壳以厚度仅数厘米的壳层黏附在地幸福在的海山基岩上、热液硫化物虽然已大块矿床形式存在,但矿床规模都相对较小,沿用陆地上的现有开采技术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因此,深海矿场资源的开采原理、工艺和装备都不能直接移植陆地上已发展成熟的采矿技术。海洋采矿是涉及诸多行业和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的系

世界主要矿物资源的储备和开采情况摘要

世界主要矿物资源的储备和开采情况摘要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并已经引起某些资源的供求失衡,价格上涨。随着世界资源储量同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资源将在诸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上升。对此,不少国家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一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消耗;二是更加重视资源的科学开发;三是通过协调销售策争取最大经济利益;四是加强短缺资源的战略储备;五是寻找新的替代产品。 世界主要矿物资源的储备和开采情况摘要(供参考) 一、锑 锑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为390万吨,可开采储量180万吨。 2004年世界开采量为11.3万吨。其中,中国开采100000吨,南非5300吨,玻利维亚3000吨,塔吉克2000吨。 二、砷 砷在地壳中的可开采储量约125万吨。 2004年世界开采量为49500吨。其中,中国开采30000吨,智利8000吨,贝鲁3500吨,墨西哥1800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1500吨。 三、铍 铍在地壳中的可开采储量不详。 2004年世界开采量为114吨。其中,美国开采90吨,中国20吨,莫桑比克3吨,哈萨克斯坦1吨。 四、铋 铋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为68万吨,可开采储量33万吨。 2004年世界开采量为5100吨。其中,中国开采2500吨,墨西哥1100吨,贝鲁1000吨,哈萨克斯坦150吨,加拿大145吨。 五、铯 铯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为11万吨,可开采储量至少7万吨。

2005年世界铯开采量几十吨,其中,75%在加拿大开采。 六、锡 锡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为1100万吨,可开采储量610万吨。 2004年,世界开采锡209755吨,其中,中国开采110000吨,印度尼西亚66000吨,贝鲁42000吨,玻利维亚16800吨,巴西12200吨。 七、钾 钾是地壳中常见的矿物。 八、铝 铝矾土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为320亿吨,可开采储量250亿吨。 2004年,世界铝矾土开采量为1.59亿吨,其中,澳大利亚开采5660万吨,巴西1850万吨,几内亚1600万吨,中国1500万吨,牙买加1330万吨。 九、镁 镁是地壳中储量名列第8的矿物,储量很大。 2004年,世界金属镁开采量为58.4万吨,其中,中国42.6万吨,加拿大5.4万吨,俄罗斯5万吨,以色列2.8万吨,哈萨克斯坦1.8万吨。 十、铬 亚铬酸盐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超过18亿吨,可开采储量超过8.1亿吨。 2004年,世界亚铬酸盐开采量为1750万吨,其中,南非开采763万吨,哈萨克斯坦327万吨,印度295万吨,津巴布韦67万吨,芬兰58万吨。 十一、钴 钴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为1300万吨,可开采储量700万吨。此外,在共生矿和深海海底还储有数百万吨。 2004年,世界钴开采量为52400吨,其中,刚果开采16000吨,赞比亚10000吨,澳大利亚6700吨,加拿大5200吨,俄罗斯4700吨。 十二、硅 硅在地壳中很普遍,是储量最丰富的矿物之一。 2004年,世界硅开采量为510万吨,其中,中国生产249万吨,俄罗斯51.3万吨,挪威29.8万吨,美国27.5万吨,巴西22.5万吨。 十三、锂 锂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为1100万吨,可开采储量410万吨。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 开发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和开发特点 (2)了解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在海底的分布、开发利用的前景2、过程和方法 (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特点(2)、运用图表,分析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海洋观念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教学难点: 海洋油气资源、深海锰结核分布及开发利用前景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一、导航引领: 1.滨海砂矿特点; 石英砂矿作用 金红石作用 主要类型独居石作用 锆英石作用 主要分布地区 2石油和天然气 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路线 3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床多金属结核:矿物组成 分布 自身特点 海底热液矿床:种类 所含有的矿物 埋藏特点 二、精讲释疑:

(一)要点1 海底矿产资源类型及分布 知识点1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过程——自习课本、观察图片 海底地形海底矿产资源 海岸带滨海地区 大陆架 大陆隆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知识点2 滨海砂矿过程——自习课本 滨海砂矿分类分布应用 石英砂矿 金红石 独居石 锆英石 金刚石 知识点3 石油天然气分布过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中东波斯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阅读“世界海洋油气田分布和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图回答: (1)、石油输出方式: (2)、主要输往国家和地区: (3)、主要输出路线:、、 引申:已探明的海上油气田集中在: 未探明的油气区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

海洋矿产资源及分布

海洋矿产资源及分布

————————————————————————————————作者:————————————————————————————————日期: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解决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日益严峻挑战的对策之一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且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世界各临海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调查研究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节,采取措施、增加投入、优先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三大类;海洋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密切。 1.1海洋资源的分类 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包括传统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表1)。 1.2海洋资源的分布 海洋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的自然规律支配,其分布受海底地貌的影响较大。在不同海底地貌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表2)。 2海洋主要矿产资源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底和滨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

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大洋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未来的替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陆地上资源和能源因消耗剧增而日趋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 2.1滨海砂矿资源 海洋砂矿资源分布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稀土矿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贵金属矿物中的砂金、金刚石、银、铂;非金属矿物中的石英砂、贝壳、琥珀等。 2.2海底煤矿 海底煤矿是指埋藏于海底岩层中的煤矿,一般是陆地煤田向海底延伸的部分。海底煤矿作为一种潜在矿产资源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陆地煤矿资源缺乏而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均有不同规模的海底煤矿开采、开发,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亦有海底煤田分布(表5)。

中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中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海底矿产资源是指蕴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煤铁等固体矿产、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富钴锰结核、热液矿藏和可燃冰等。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当然,海洋资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世界海洋不管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资源发展都有着重大关系。海洋中几乎有陆地上有的各种资源,而且还有陆地上没有的一些资源。 我国近海矿物资源主要是两类,一是石油和天然气,二是滨海砂矿。在渤海,黄海,还有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东海,备受争议的南海都富含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矿产资源。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米。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其中渤、黄海各为 7.47亿吨,东海为17亿吨,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 亿吨。这一预测可能偏低。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滨海砂矿的开发起步早,但规模有限;海洋油气开发已成重点,但主要局限在浅水区自60年代开始,我国已在近海发现了7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估计石油资源总量约26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海洋油气的开发价值主要由开发成本和油价等因素决定。海上油田的建设成本约为陆上的3—5倍,但由于海上油田储量一般比较大,单位成本并不算高;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正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是柄“双刃剑”。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增加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更快;由于迄今尚没有非常稳妥而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导致海啸船翻。天然气水合物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有自然上的问题还有技术上的限制,当然还有政治等一系列因素。我国应以强硬的态度坚决保护我国的海洋合法权利,确保我国的资源不被掠夺,为今后海洋资源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子孙后代造福。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的管理,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矿产资源开采秩序,促进矿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制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四)本办法附录所列的矿产资 开采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经国务院指定的机关审查同意后,由国务院地质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 (一)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储量规模中型以上的矿产资源;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

开采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矿区范围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所涉及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登记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在审批发证后,应当逐 第四条采矿权申请人在提出采矿权申请前,应当根据经批准的地质勘查储 需要申请立项,设立矿山企业的,应当根据划定的矿区范围,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条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

申请开采国家规划矿区或者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 申请开采石油、天然气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进行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批准文件以及采矿企 第六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者 需要采矿权申请人修改或者补充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资料的,登记管理机关 准予登记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并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缴纳国家出资勘查形 第七条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按照矿山建设规模确定:大型以上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0年;中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20年;小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10年。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含参考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海洋中的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A.大陆架上 B.多数海盆中 C.近岸带海区 D.大陆坡海区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的海盆中。 答案:B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划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按其利用类型可划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矿产资源外都属非可再生资源,海洋资源中的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所以A选项不对。能源资源中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属可再生资源,地下能源中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所以C、D不正确。地面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它们都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埋藏在地表以下,不属于地面资源。 答案:B 3.目前,人们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有() ①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②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③直接作为水产养殖水源④提取化学工业原料⑤海水淡化处理,解决淡水资源不足⑥扩大海域面积,增加海水调节气候的功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目前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海水因为盐度等不能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答案:B 4.海洋资源的开发范围广阔,目前初具规模的产量最多包括() ①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②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③海水综合利用④海洋农牧渔业 ⑤海洋能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对于深海资源以及海洋能源的开发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及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影响,开发的规模不大。 答案:B 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地点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有() A.①—渔业资源 B.②—石油 C.③—天然气 D.④—锰结核 (2)若该剖面表示南纬15°的太平洋海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处有寒流②乙处洋流流向北方③甲处海水盐度小于乙处④乙处有大渔场

矿产资源开采审批

矿产资源开采审批——采矿权延续审批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一)名称:采矿权延续审批 (二)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1998年2月12日国务院令第241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的《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7条: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按照矿山建设规模确定:大型以上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30年;中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20年;小型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10年。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0号)及《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采矿权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4号)的有关规定: (一)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批: 1.煤、油页岩、金、银、铂、锰、铬、钴、铁、铜、铅、锌、铝、镍、钼、磷、钾、锶、金刚石、铌、钽矿床储量规模为中型(含)以下的; 2.钨、锡、锑、稀土矿床储量规模为小型(含)以下的; 3.二氧化碳气、地热、硫、石棉、矿泉水; 4.《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附录以外的矿床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含)的矿产资源; 5.外商投资开采以上第1、2、3项所列矿产资源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附录以外的矿床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下(含)的矿产资源; 6.矿区范围跨地级市行政区域的矿产资源; 7.自治区财政出资勘查探明的矿产地的矿产资源; 8.自治区规划矿区内的矿产资源; 9.国土资源部授权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受理、审批发证的其他矿产资源。 (二)应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采矿权延续审批: 1、开采中型以下并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等矿产资源; 2、开采《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附录以外矿床储量规模为小型和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 3、开采属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矿区范围跨县级行政区域的矿产资源; 4、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委托审批发证的矿产资源。 (三)应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采矿权延续审批: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 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

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年滨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D】第五章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不仅覆盖地球面积得71%,而且淹没着及其丰富得海底矿产资源。其种类之多、储量之大、品味之高,就就是陆地同类矿产无法比拟得。在地球上已发现得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可提取得有60余种。可以说,海水就就是巨大得“液体矿床”。此外,已经探明,海底还富集着大量固体矿床,包括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热液,估计贮量约有3万m3。目前已经开采得石油,有30%来自海洋。[1] 海洋石油得产值在海洋经济总产值中名列首位,而海滨与浅海矿砂就就是目前投入开发得第二大矿种。海洋矿砂品种繁多,已开采得有锡石、锆英石、钛铁矿、磁铁矿、金江石、金、独居石、磷、红柱石等。海底矿产资源中,更大量得就就是潜在资源,如大洋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富钴结壳等。 5、1 海底矿产资源概述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就就是指海底油气、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与海滨、浅海中得砂矿资源。 5.1.1 海底矿产得分类 (1)按性质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与燃料矿产。 (2)按矿产得结构形态可分为沉积物矿(非固结矿)与基岩矿(固结矿)。 沉积矿包括海滩矿砂、大陆架沉积矿与深海沉积物矿;基岩矿主要就就是指海底松软沉积物以下硬岩中得矿藏,包括非固态得石油、天然气与固态得硫磺、岩盐、钾盐、煤、铁、铜、镍、锡与重晶石等。[2] (3)按照可持续发展得战略思想及人们得认识与勘探开发程度海洋矿产资源可划分为已开发利用得矿产资源、尚待开发利用得矿产资源、具有潜在开发价值得矿产资源。[3] 5.1.2 海洋矿产开采得特点 由于海洋就就是一个独立得自然地理单元,决定了海洋矿产开发具有与陆地资源开发所不同得特点。 (1)由于深海得极端环境。深海矿产资源都赋存于水深千米得深海底,多金属结核赋予水深5000~6000m得海底表面、富钴结壳生长在水深2000~4000水深得海山上,热液硫化物多赋存与2000~2500m水深得海床。极端环境得表现如下:海水腐蚀;海底无自然光;海洋环境得风、浪、六等构成复杂流场;深海大部分地方处于1℃得低温,而热液口得温度高达近400℃。这样一个复杂超长得极端环境,给深海作业及装备得可靠性与维修更换维修周期等提

浅谈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形势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海洋工程基础改卷教师:朱克强 学号:1511084924 姓名:薛连金得分:浅谈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形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热液硫化物等几种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然后就相关采矿技术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陈述,提出了采矿技术要实现商业开采必须做好的工作。 关键词:海洋资源;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采矿技术;集矿技术; 1引言 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世纪。在当前各国陆地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下,战略资源的国际竞争焦点逐步转向海洋。深海矿产资源作为人类尚未开发的宝地和高技术领域之一,已经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陆地矿产资源的不断枯竭,海底矿产资源必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接替资源。 深海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最前沿,标志着一个国家开发海洋资源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海底矿产资源存在水深大都在几千米以上,因此通常也被称为深海矿产资源。显然,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依赖深海采矿装备进行。西方各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投资进行商业开采活动,抢先占最具商业远景如多矿产结核,富钴结壳和多矿产硫化物等矿产矿产资源。并且已形成了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商业开采前的技术储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所能到达的海洋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目前,海洋油气资源领域的海上工业平台最大开采深度已经突破了3000m,深海各项开采技术也在不断跟进和完善。照此趋势可以推测,人类将于2019年达到多金属结核的开采深度。世界著名的深海商业采矿公司Nautilus和Neptune正在作开采技术和资金方面的积极准备[]1,拟在他国专属经济区实现海底热液硫化物预期的商业开采。随着深海越来越多的富矿区进入人类的视野,深海采矿技术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商业开采的时代即将来临。 2深海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 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主要分布于水深4000~6000m海底表层,富含铜、钴、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 又名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中文名 海洋矿产资源 别名 海底矿产资源 范围 海滨、浅海、深海等资源储藏 分类 按矿床成因和赋存状况分为3类 我国情况1 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 我国情况2 含油气远景总面积约70万公里 分类 按矿床成因和赋存状况分为: 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砂锡与砂铁矿,及钛铁石与锆石、金红石与独居石等共生复合型砂矿; 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过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重晶石、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金属热液矿(以锌、铜为主); ③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及煤等。在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经济意义最大。 含量分布 据美国石油地质学家估计,全世界含油气远景的海洋沉积盆地约7800万公里,大体与陆地相当。世界水深 300米以内海底潜在的石油、天然气总储量为2356亿吨。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181.46万亿米3,分别占世界储量的24%和23%。主要分布于浅海陆架区,如波斯湾、委内瑞拉湾与马拉开波湖及帕里亚湾、北海、墨西哥湾及西非沿岸浅海区。大陆坡与大陆隆也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据估计,世界大洋海底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0000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000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

深海底矿产资源采矿业的前景

深海底矿产资源采矿业的前景 Nautilus Minerals 公司的战略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深海底商业采矿公司,以取得深海底矿产资源商业开发”第一进入者”的地位与优势。公司目前的首要目标是于2009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专属经济区内水深约1,700米的海底进行多金属硫化物商业开采。为此目标,2006年Nautilus公司在筹资、勘探范围以及技术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Nautilus公司及在计划的时间内进入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商业开采作业的前景看好。 筹资活动 Nautilus 公司宣布,自2006年5月该公司在多伦多股票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以来,至2006年底,已筹资1.216亿美元。Nautilus集团目前股东的资金构成如下:Teck Cominco公司 9.2%;Anglo American公司 10.1%;Epion公司19.9%;Barrick Gold公司 5.8%1。其中Teck Cominco公司于2006年12月7日以每股3.3美元的价格直接购得Nautilus公司9,425,758股普通股股票。这一价格比11月2日Anglo American公司购得Nautilus公司股票的价格高出了10%(每股3.0美元),而Nautilus 公司上市股票的初始发行价为每股2加元。筹资过程折射出采矿工业界和投资商对Nautilus公司进行深海底商业采矿的信心。 勘探范围 自1997年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颁发海底热液矿床勘探执照的国家以来,Nautilus公司一直在该国海域勘探海底热液(火山)结构的多金属矿 1Teck Cominco公司国际上主要的锌、铜和煤产商;Anglo American公司国际上最大的采矿集团之一;Epion公司为俄罗斯人Alisher Usmanov 私人拥有,Alisher Usmanov是Metalloinvest集团的主要股东,该集团是俄罗斯最大的铁矿生产商和第五大钢产商; Barrick Gold公司,世界上主要的金矿生产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