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学习体会

经典著作学习体会
经典著作学习体会

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之---脾胃病辩证

仲景曰:“四季脾旺不受邪。”这一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立足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不受损伤,纳化功能正常,气血化生有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持此以滋养,则疾病无从发生。若饮食不节,寒温不调,五味偏嗜,导致脾胃损伤,纳化无权,气血化生匮乏,则发为百病。说明未病先防脾胃损伤,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二是已病防变,当先实脾。仲景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肝虚,在“补用酸,助用焦苦”的同时,当“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盖甘能益脾,调和中气,脾胃俱旺,不仅可以预防病邪传变,防止肝侮之,而且化源渐充,肝虚得养,还有助肝病恢复,一举两得,说明已病防变,当先实脾,强调疾病在转变途中调补脾胃很有临床指导意义。中气乃脾胃之气,脾胃同居中焦,职司受纳运化,化生气血,滋养脏腑。脾胃俱病,纳化失司,气血化源不继,气血一亏,脏腑失养,便失去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由此而变生各种病症。如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梦失精。虚劳里急,妇人腹中痛之虚寒,皆阴阳不相维系之症,此证并非阴阳之虚,乃气血不足。此时,若“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故仲景以甘温建中立法,处以小建中汤或黄芪建中汤之类,建立中气,恢复中阳,裨使中气立,脾阳复,脾胃纳化转输有权,水谷归于正化,则气血渐生,营卫

调和,阴阳乖戾而改复平。临床上气虚之甚往往阳气亦虚,脾阳一虚,非温不去,故仲景于此,总以温中健脾为法治之。如脾阳衰微,中焦寒盛之寒疝,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止痛。中阳不足,寒饮内结,上乘阳位的胸痹虚寒证,用人参汤补中助阳,建立中气。脾和其他脏腑一样,均有阴阳之分。脾阴不足,则纳少,便难,食后腹胀,口唇微干,喜饮,肌肉消瘦,手足烦热,舌淡红或偏红,苔少或无苔,脉细。其治疗当滋养脾阴为法。观仲景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薯蓣丸,以薯蓣为君,薯蓣即淮山药,山药甘平,不惟入脾,而且入肾,不惟益阴,而且固精,可谓甘平益脾阴之重要。胃强脾弱的脾弱证,仲景创以麻子仁丸,以养阴寓以泻热润肠,体现了补脾阴之法度。脾居中州,灌溉四旁。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资生,互相制约;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脾胃病变可影响它脏,它脏病变也可影响脾胃,故仲景于此,常以补脾与它脏并调。如八味肾气丸治疗脾肾阳虚之虚劳腰痛;当归芍药散泻肝安脾;吴茱萸汤散寒化饮、补中益气等等。

治疗脾胃病首先要辨脏腑,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又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系统病的证候表现多围绕脾胃功能的失职展开。脾运失常,常表现为腹满、宿食、下利等。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血不归经,则出现《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所述“吐血不止”或“下

血,先便后血”的远血。脾失转输,水津敷布失常,水湿停聚,出现《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等水气病。湿热内蕴中焦则出现《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治》所述:“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的谷疸。寒湿困脾则“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的小半夏汤证。其次辨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说明诊断疾病首先应辨别病证的阴阳属性。中医阴阳学说从脏腑论,脾属阴,胃属阳。脾胃本身亦有阴阳两种不同属性。所以脾胃疾病,因病因、病程、病位等不同而有伤胃阳、伤胃阴、伤脾阳、伤脾阴及导致阴阳两虚或阴盛格阳等情况。《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论述了因误汗伤其胃阳,以致胃中虚冷,不能腐化水谷所致的胃反证。再次为辨寒热,《金匮要略》认为,脾胃病变在脏腑寒热虚实属性的归属上,表现为寒证多属于虚,而热证多属于实。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所述腹满一证,寒证多与脾肾阳气虚衰有关,而热证则以邪热结聚肠腑者多见。寒证主要有脾胃虚寒,阳气不运,如“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及大建中汤证等。热证多由实热、燥屎结聚于胃肠,气机阻滞,如“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的厚朴七物汤证及大柴胡汤证、大承气汤证

等。而大半夏汤证、四逆汤证等寒证都是虚证,其病机是中焦虚寒或脾肾阳虚,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引起呕吐。最后辨表里,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里证是邪气深入脏腑的疾病。《金匮要略》所述脾胃病因邪气侵入脏腑故以里证为主,可分为里虚、里实、表里同病等。但亦可见到单纯的表证。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曰:“夫中寒者,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本条所述为单纯的风寒表证,尽管中气有所不足,但正气尚存,故感邪以后,外邪仅仅停留于肌表。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脾胃病的辨证,其方法主要体现为围绕主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脏腑、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由于脏腑和八纲之间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故辨证时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分开,应有机地联系起来。《金匮要略》脾胃病的辨证思想,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现代临床运用脏腑、八纲对脾胃病进行辨证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学习体会

岳阳市中医院熊小冬

《内经·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描述了人体的津液代谢过程。《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挥》中云:“然所食之谷有精气,则所饮之水亦有精气,方其饮入于胃,其精微之气游溢升腾,上输于脾,盖脾附于胃之右,比胃为上,故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而肺行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分布于四脏,五脏并行乎水精……”。夫脾与胃相表里,而又能为胃行其津液,故脾又将水精而上归于肺。归肺之水精,处于上升的阶段,故称‘地气上为云’。水至高源,又藉肺气的呼吸与‘通调’,才能或散或降,而润泽周身。所谓‘通调’指肺有通达,调节三焦水道的功能。使水津或向外宣发叫‘浮’,或向内下降叫‘沉’。若与上述的‘地气上为云’对照,这个阶段则叫‘天气下为雨’。凡下行之水,最后必归于肾,藉肾的气化功能,又使水之清者,上升于肺;水之浊者,则下输膀胱,或蓄或泻,以为生理之常。这就不难看出,水的代谢,是由胃、脾、肺、肾、三焦五经之气;经过升、降、浮、沉的生理运动,方成其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新陈代谢作用。”《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可见脾脏在运输水液的过程中充当枢纽的作用,使之上行下达,畅通无阻。若脾气运化水液

失常,必有水液内停,聚而形成水湿痰饮等,进一步的阻碍气机,困脾。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藏,主津液。”水液的代谢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肾气失于蒸化,开阖不利,则清者不能转输于脾,浊者不能下输膀胱,水液停滞。《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以从其类也。上下溢于肌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医门法律》亦指出“: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合,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为消;肾从阴则合,阴太盛则关门常合,水不通而为肿。”可见水液代谢问题与肺、脾、肾三脏是息息相关,正是张介宾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以此为病理基础,后世医家提出了以肺脾肾三脏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一、“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当以“提壶揭盖法”。所谓的“提壶揭盖法”是以用宣肺之品,宣肺气,发越水气。正是肺气得以宣发,水液得以四布。《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篇》云:“皮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主之。”就是“提壶揭盖法”的具体应用。方中重用麻黄,用其上宣肺气,外散皮毛之邪,下利水道,上通下达的功效,充分地体现了“提壶揭盖法”的理论。这正是《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讲的“开鬼门,洁净府”。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之枢纽,治当健脾利湿,即“土能制水”。后世多用实脾散,

正如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中说:“此足太阴药也。脾虚故以白术、苓、草补之,脾寒故以姜、附、草蔻温之,脾湿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满故以木香、厚朴导之……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经曰‘:湿胜则地泥。’泻水正所以实土也。”是以脾气得复,气机升降恢复正常,水液得以上输下达,水湿痰饮随之而除。朱丹溪亦在《丹溪心法·水肿》云:“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证治汇补·水肿》中亦有:“宜调中健脾,脾气实,自能升降运行,则水湿自除,此治其本也。”三、“肾为水之下源”,“肾主水”,肾虚水泛,治当温肾助阳。清·孙庆增在《吴医汇讲》中说:“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讲的就是肾阳虚,水湿泛溢的治疗。真武汤,温肾阳,利水湿正是《古今名医方论》中所释:“肾中得附子,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矣。”临床上关于津液代谢障碍的疾病复杂,多不是一脏之病变,常是两个或者三脏同时病变。五行上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三者间是相互协同,相互为用。肺脾两脏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若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生痰,为饮为肿,影响及肺则失其宣降而痰嗽喘咳。是病其标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

主水,为水之下源。肺气的宣发肃降而行水液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使之下输膀胱。肺肾功能失调而出现水液障碍,《素问·水热穴论》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脾气运化水液有赖于肾气的蒸化和肾阳的温煦,而肾主水液输布代谢,又须赖脾气及肾阳的协助。故脾虚失运,水湿内生,经久不愈,可发展至肾虚水泛;而肾虚蒸化失司,也可影响脾的运化,最终导致脾肾两虚,水湿内停之证,方有执曾云“: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者。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故水无主制,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故喻昌在《医学法律》中总结其三者的关系,曰:“使足太阴脾,足以转输水精于上。手太阴肺,足以通调水道于下,海不扬波矣。惟脾肺二藏之气,结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日蓄,浸灌表里,无所不到也。是则脾肺之权,可不伸耶。然其权尤重于肾,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为肿。《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脾肺肾为三纲矣。”

后世总结前人的思想,提出了水液代谢障碍当以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尤重肾。张景岳就在《景岳全书·肿胀》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焦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刘渡舟在《伤寒论临证

指要》中亦云“:水肿为脾、肺、肾三脏之病变。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若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乘;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于脾,则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心急。分而言之,三脏各有所主;合而言之,则总由火气衰微,肾中之气不能化,故水道不通,溢而为肿。

《伤寒论》之“攻补兼施”学习体会

岳阳市中医院熊小冬

《伤寒论》中把驱邪与扶正治则,采用了纯攻纯补,攻补并行,攻在补前及攻在补后的措施。所谓纯攻,是指邪气虽盛,正气不弱,便可单刀直入,一鼓而驱之。例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为太阳表实一证,以麻黄汤直发其汗,能使邪随汗解。所谓纯补,是指正气不支,勿论邪气微甚,扶正急于驱邪,一补可济危困。例如伤寒不因汗下,又无饮热寒虚之证,而心动悸,脉结代,足见其人平日血气衰微,心力不继,不任外邪,此时表未罢亦在所不顾,必须投以强心复脉之炙甘草汤方克有济。所谓攻补兼行,是指正气亏弱,邪气又存,扶正碍邪,驱邪伤正,如不审其始末,见邪使攻,猛然一就,即败真元,或见虚即补,则闭门留寇,后患无穷。因此,仲景采用双管齐下,攻补并行。例如太阳与少阴同病,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沉等,病在太阳不应脉沉,脉沉则阴寒在里,阳气虚弱,病在少阴不应发热,反发热者寒邪在表,证系太阳,因此发汗解表与温肾扶阳并举,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既发太阳之表,又温少阴之经,正邪兼顾,表里皆治。所谓攻在补前,一则指邪气较甚,正气虽亏,而攻不可缓;一则指攻邪药多伤正气,驱邪之后应扶正,使病者及早康复。例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

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病至少阴,正气亏弱,邪从热化,伤津耗液,“中阴溜腑”,复传阳明,燥结阻滞胃肠,热邪煎煞津液,如不速下,则津涸液渴,身如搞木,势难挽回。背城借一,其情必急,犹豫不攻,正益不支,所以“急下之!”是为不二法门。攻下之余,正气必伤,但不受邪迫,危难己解,只要补益正气,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所谓攻在补后,指病人正气大虎,正虑急于邪实,如孟浪攻邪,有人病俱亡之险,是当先行扶正,待正气恢复,始可攻邪。例如病者胃阳大伤,下利清谷不止,又见浑身疼痛等表邪,仲景指出肠急当救里”,因阳气有下脱之危,如不速补,必导致正气不支、虚脱等严重后果,故用四逆汤救里,待清便自调,再攻表邪。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气份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两条痞证,都有“恶寒”见证,前条何以主桂枝解表,后条何以主附子回阳呢?如果按程应施解释,前条是“发汗汗未出,而原来之恶寒不罢,故属之表”那就错了,此乃误卞成痞,痞虽成,而恶寒等表症仍在,故不宜治痞,当先表后里。“解表宜桂技汤”,不说宜麻黄汤,可知患者是有汗的,不过汗后表仍未解,当再解表。后条虽有“恶寒”,关键在一“复”字上。考痞正成因,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治成病,抑或病人胃气素虚,表邪自行入里

成痞。此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可以想见患者原有恶寒汗出,此时内已成痞而又复恶寒汗出,故非表邪未尽,而是卫阳不固,必须扶阳泄痞。再拿两条对勘,前条“表未解”当着眼,在“表未解”的后面省却了发热、头痛、身痛等隐言,后条没有“表未解”句,又见一“复”字,故属卫阳虚无疑。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病解则不恶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此恶寒非表邪不去,而是汗后转“虚故也。”如不推敲这一“反”字,何以知其表已解而成里虚?表不解不应“反”恶寒,反恶寒者,表邪已去,阴阳两虚,故以芍药甘草酸甘化阴,附子温经扶阳,阴阳兼资,以治内虚。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大下伤津,复发汗津液更伤,故小便不利。如见小便不利便利之,大失仲景之意。“勿治之”,应当理解为勿利小便,决非不必治疗,如不必治泞,那下文该是等小便利,必自愈,然此处却是“得小便利”,得字宜著眼,意为想办法恢复津液方能痊愈。任应秋说:“过汗过下过吐,都是亡失津液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施汗法、吐法、下法时,总要注意到这问题,津液既亡失而致小便不利,治疗时便只能注意

如何使津液得到恢复,而不是在利小便。”

“蛆家,不可发汗……”。以上描述为“此乃解”“自蛆者愈”

“因致妞者”“妞家”均有深意。服麻黄汤后,病人因阳气盛而蛆血,热邪随哑外泄,病亦解除,故曰“屺乃解”;伤寒失汗,热邪亢盛,迫血妄行致蛆,虽来用药,邪却随蛆而去,故曰“自帆者愈”,“因致帆者”是伤寒表实证,不得汗解,邪无从出,奎盛于经,因而致妞,帆后表实证仍在,外邪不得发越,仍以麻黄汤解表;“屺家不可发汗”之“帆家”系指素来蛆血者,蛆家血亏不可发汗,夺血者无汗也。于此可见,帆者虽同,情况不同,治疗就不同,论中一一辨明,启迪后学,我辈若不切磋琢磨,方柄圆凿,必致债事。

“几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此条虽无方,至少给人五点启示:(一)、勿论何病,经汗、吐、下后,如系对证之治,也难免伤耗阴液,但是,邪不去则正不安,驱邪不可能于机体毫无损害,由于不逆病机,解决了邪正相搏的矛盾,阴阳能自和,自然向愈,诚如张锡驹所云:“用之得宜,虽亡血亡津液,而亦能和阴和阳也。”医者必须辩证看问题,临证方不致畏首畏尾,坐失战机。(二)凡病,误汗,误吐或误下,或误于既汗又吐且下,致津血大伤,自此就再不可莽闯,应当细心辨证,视其阴阳能否调和,协调其阴阳,挽狂澜于既倒,亦可向愈,否则“一逆尚弓旧,再逆促命期”,为医者岂可草营人命乎?(三)临床要见病见人,机体时刻在与疾病作斗争,如病者经汗吐下后,津血已亡,病已深重,只要机体不衰,和其阴阳,总可步入坦途,医者不可被劣境骇倒而茫然不知所措,

仲景说“必自愈”是鼓励我们要有信心战胜疾病。(四)治病不外乎除邪与扶正,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勿论正治误治,病至津血大伤,自应生津益血,使阴阳重归平衡,程应旎、柯韵伯、汪唬均有见于此,故说“宜用生津养血之剂,则阴阳自和”。(五)病至亡血亡津液仲景却预言“必自愈”,在第59条又指出:“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均系亡津液之证,都可痊愈,亡阳呢?《伤寒论》中却没有亡阳必自愈的条文,不仅没有,而且为救阳创制了不少治法和方药,如表阳伤创桂枝加附子汤复阳敛阴;心阳伤创桂枝甘草汤以复心阳;少阴病下利脉微创白通汤挽救阳气;少阴病脉沉创四逆汤急温其阳;少阴病阳虚寒盛,既用灸法回阳,又用附子汤回生气之源,温真阳之本;少阴病肾阳衰微致水气仃蓄,创真武汤温阳利水等等。少阴篇里主死条文,无一例不是阳亡者,在太阳病误治而成内外俱虚阳亡津不继的少阴局面时,仲景决不断言“必自愈”,这些是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亡阳较亡阴危重,临床上不患津伤,而虑阳亡,津伤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津不伤而阳亡者,其津无以后继,治伤寒最惧亡阳,治杂病时也应时时注意阳气之存亡,这就是《伤寒论》给我们的启示。

《温病条辨》学习体会之---湿温邪入中焦治法

岳阳市中医院熊小冬

湿热病邪处在上焦,若中阳不虚者,必始终在上焦,断不内陷;或因中阳本虚,或因误伤于药,其势必致内陷。湿温传之中焦,因土为杂气,兼证甚多,皆以苦辛寒、苦辛淡立法,因“辛能胜湿而升脾阳,苦能燥湿清热,寒能清热,淡能渗湿也”。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55条曰: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三香汤主之。此条湿热之邪从口鼻侵人,经过膜原而达到中焦;出现不知饥饿,不想饮食,肢体关节和官窍觉得不很灵活及灵通等症状,这是病邪从上焦刚人中焦,症状较轻,病机也尚浅,故用三香汤治疗。方中萎皮、桔梗、积壳微苦微辛开泄上焦;香豉、郁金、降香芳香宣化上、中焦秽浊之邪而开通郁闭;质轻浮味微苦的山桅以清热。全方化浊开郁,气行则水行,气化则湿热俱化,使湿热仍从上焦宣散。此邪从上焦来,还使上焦去法也。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54条曰:湿热,三焦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主之。湿邪伤人的症状为头重如裹、视物如蒙等,热邪则能令人神昏。此条已言明“里虚内陷”,因此湿热之邪内陷,湿热内扰,则导致神志昏蒙不清〔此条邪既内陷,不能再从表解,法用通降,从里治也。故用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主之,正气亏虚,用人参护养中阳,白芍

护养真阴;湿邪内陷,用干姜、积实辛散温通化湿;湿邪兼夹热邪,故用黄答、黄连苦寒清热。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56条曰:吸收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继用淡渗分消浊湿,获答皮汤。湿秽之气从口鼻吸受以后,病邪遍布于三焦;湿热病邪亢盛内蒸而导致病人出现头胀、身体疼痛、呕吐、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苔白、口渴而不想多喝水等症状;这是湿热之邪困阻表里、经络、脏腑、三焦所造成的。这种证候最怕出现内闭外脱的情况,所以当先用安宫牛黄丸开窍清热以护神明;在神志清醒以后,再用淡渗利水、分消湿浊之法,方用获荃皮汤,使水和气运行之路通畅,以驱邪外出,[’」湿去而热不独存,即所谓“孤湿法”。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撰《温病条辨》一书对湿温的论述十分详细,其中对中焦证治的研究十分重视,其理、法、方、药尤其精当。其55条的治疗是使邪从上焦宣透,所以用药侧重于轻清;54条的治疗是使邪从下焦而出,故用药侧重于沉降;56条的病证是三焦均受病邪,故治疗采用分消的方法。

《温病条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又因温为阳邪,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故温病“立法以祛邪救阴为主。”在临证遣方用药上,循证定法,以法立方,方证相应。如上焦心肺,其位

高,治心肺病证之药当如羽毛般轻轻升浮,上举而达于心肺。

总之,《温病条辨》中指出温为阳邪,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温病“立法以救阴为主”。强调“伤阴”是温病发展变化的病机关键,同时阴精的盛衰是关系温病传变预后的关键。阴伤部位、病邪传变、救阴治法及方药运用规律,均与三焦辨证理论密切相关。三焦辨治是以养阴为前提,各种养阴方法通过三焦辨证起到了“治未病”、防止病邪进一步传变的作用。正如吴锡瑛所说“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内径》“脾不主时”之说体会

岳阳市中医院熊小冬

“脾不主时”的观点源于《黄帝内经》,脾不主时,主:灯中火主也,引申为主宰;时,四时也,即季节( 许慎·说文解字) 。这是一个被动句,脾不被季节主宰。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天人相应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是依赖自然界的规律变化产生和存在的。所以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界主宰人的活动,自然时刻都在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基于此,“脾不主时”必须理解为脾不被季节所主宰,才是本义。

《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表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治,《释名释语言》:“治,值也,物皆值其处也”。即脾位于中央,不是单独位某一方,也就是说脾不单独主一时,脾不单独被任何一个季节所主宰。五脏主时的观点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在五行产生以后,时间、空间又归属到五行之中。五脏所主,如肝木主春而王于东,心火主夏而王于南,肺金主秋而王于西,肾水主东而王于北;惟脾属土而蓄养万物,故位于中央,寄王四时各十八日,为四脏之长,而不得独主于时也。张志聪对此解释为:“土为中央,灌溉于四脏,是以四季月中,各王十八日,是四时之中皆有土气。而不独主于时也。”说明脾土在四季月中各王十八日。

脾不主时其实是脾不单独主一时。考之历法:凡于辰戌丑未四季月,当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土王用事十八日,一岁共计七十二日,凡每季王月各得九十日,于九十日中除去十八日,则每季亦七十二日,而为五行分王之数。总计五七三十五,二五一十,共得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之常也。脾不独主四时之一,而是旺于每季的后十八天。每季的后十八天就是脾王之时,即属于脾土灌溉四旁营养四脏之时。

“脾不主时”源于“万物无土不生,五行无土不成”的观念在农耕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管子·牧民》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即把握四时季节对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在《四时》篇中又云:“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径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说明四时阴阳是天地变化法则,也是脾不主时,各十八日寄治当政治国的根基。其后四时的概念则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古代哲学探索宇宙万物的切入点,如《吕氏春秋·尽数》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内经》的《素问·太阴阳明论》中以“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承上而启下将这一观点引用医学领域来阐释医理,认为阴阳四时乃探索生命规律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结合五脏而形成藏象理论的基础,可见“四时”的概念出现于上古农耕时代,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从文化渊源追溯与古代的农

本思想有关。《内经》中出现土王四季与土王长夏的不同,原因在于其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五行模式,即五行生克模式与河图五行模式。而“脾不主时”也就是脾王四季之末的十八天,正是包含于河图的相关论述中。

《内经》习用的取象比类的意象思维方法提出“脾不主时”的观点。这一认识绝非僵化教条地意向类比,理论上有其严谨的逻辑性。从生理上,脾与胃相表里,而《内经》多篇强调“胃为五脏六腑之海”( 海:源泉,引申为精气之源) ,而《素问·太阴阳明论》又曰:“脾能为胃行其津液,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津液代言精气) ,张志聪对此注释为“此言脾之所以长旺于四脏者,得胃土之精也,阴阳并交,雌雄输应,故能生万物而法则天地,交会于上下,分王于四时。”说明后天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气均源自于脾,均赖其所养。五脏中唯独脾脏不独主于一时,脾利用其所主之时把胃接受的水谷化生精微向其他四脏输送以濡养全身。说明《内经》对于脾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性的一种强调方式。“脾不主时”学说奠定了祖国医学以脾为本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脾胃学说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对后世脾胃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李东垣特撰专著《脾胃论》,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发病观看,《金匮要略》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元真如何通畅? “四季脾旺不受邪。”充分揭示“脾不主时”的思想内涵:未病先防,已病防传。重视脾胃保

经典著作学习体会

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之---脾胃病辩证 仲景曰:“四季脾旺不受邪。”这一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立足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不受损伤,纳化功能正常,气血化生有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持此以滋养,则疾病无从发生。若饮食不节,寒温不调,五味偏嗜,导致脾胃损伤,纳化无权,气血化生匮乏,则发为百病。说明未病先防脾胃损伤,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二是已病防变,当先实脾。仲景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肝虚,在“补用酸,助用焦苦”的同时,当“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盖甘能益脾,调和中气,脾胃俱旺,不仅可以预防病邪传变,防止肝侮之,而且化源渐充,肝虚得养,还有助肝病恢复,一举两得,说明已病防变,当先实脾,强调疾病在转变途中调补脾胃很有临床指导意义。中气乃脾胃之气,脾胃同居中焦,职司受纳运化,化生气血,滋养脏腑。脾胃俱病,纳化失司,气血化源不继,气血一亏,脏腑失养,便失去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由此而变生各种病症。如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梦失精。虚劳里急,妇人腹中痛之虚寒,皆阴阳不相维系之症,此证并非阴阳之虚,乃气血不足。此时,若“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故仲景以甘温建中立法,处以小建中汤或黄芪建中汤之类,建立中气,恢复中阳,裨使中气立,脾阳复,脾胃纳化转输有权,水谷归于正化,则气血渐生,营卫

调和,阴阳乖戾而改复平。临床上气虚之甚往往阳气亦虚,脾阳一虚,非温不去,故仲景于此,总以温中健脾为法治之。如脾阳衰微,中焦寒盛之寒疝,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止痛。中阳不足,寒饮内结,上乘阳位的胸痹虚寒证,用人参汤补中助阳,建立中气。脾和其他脏腑一样,均有阴阳之分。脾阴不足,则纳少,便难,食后腹胀,口唇微干,喜饮,肌肉消瘦,手足烦热,舌淡红或偏红,苔少或无苔,脉细。其治疗当滋养脾阴为法。观仲景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薯蓣丸,以薯蓣为君,薯蓣即淮山药,山药甘平,不惟入脾,而且入肾,不惟益阴,而且固精,可谓甘平益脾阴之重要。胃强脾弱的脾弱证,仲景创以麻子仁丸,以养阴寓以泻热润肠,体现了补脾阴之法度。脾居中州,灌溉四旁。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资生,互相制约;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脾胃病变可影响它脏,它脏病变也可影响脾胃,故仲景于此,常以补脾与它脏并调。如八味肾气丸治疗脾肾阳虚之虚劳腰痛;当归芍药散泻肝安脾;吴茱萸汤散寒化饮、补中益气等等。 治疗脾胃病首先要辨脏腑,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又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系统病的证候表现多围绕脾胃功能的失职展开。脾运失常,常表现为腹满、宿食、下利等。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血不归经,则出现《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所述“吐血不止”或“下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导读参考文献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经济学院1988年版。 沃尔多:《行政国家:美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论研究》,纽约:罗纳德194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英文版。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4章,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版。 第四讲公共行政学的丛林时代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

十月诵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 二年级七班XXX 十月份是学校读书月的活动,学校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名著,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工作之余,也和孩子一起捧起经典名著,一起认认真真的看起书来。通过这次的亲子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们自身的素质有所提高,还让我和孩子贴得更近,彼此间没有隔阂,我们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作为一位母亲,此时的我更多的是惭愧和内疚,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我们家邓琬淳喜爱阅读,感觉孩子平时爱看书就满足于现状,再加上自己平时工作和家里琐事烦多,很少和孩子一起阅读。但通过这次亲子阅读活动我才知道,原来陪孩子看书、阅读、讲故事是这般生动、有趣。 我们一起看《昆虫记》不仅让我们熟悉了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家、昆虫的食物;还让我了解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本能、计谋手段等。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虫世界,从这本书中我们知道了蜣螂是怎样滚粪球,是草原上的“清洁工”;被管虫用极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界“聪明的裁缝”;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自从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后,女儿就对昆虫,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会了仔细观察,有了探索的精神。我们还阅读了《海底两万里》,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此书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记得以前带孩子到海南旅行,让她了解大海,投入大海的怀抱,我以为就够了,通过读这本书我才感觉我们还差得远呢。我们还诵读了《惜时》、《长歌行》、《劝学》、《咏兰花》、《师恩》、《忆父》《忆母》等经典诗词,让孩子理解了时间的珍贵,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道理,该怎样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让我们再次经历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洗礼。 所以我们要多抽时间来陪孩子阅读,每天都坚持陪孩子读书,读经典名著更好! 因为在经典名著的世界里,它打破时空限制,克服个人生命的有限范围,把孩子们引入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文化的宝库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经典名著犹如浩瀚大海,将带你在浩瀚的大海里自由的翱翔!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变了,孩子也变了——孩子的思考力,想像力,审美力,创造力一一被开发出来了。 书是我们人类的高级营养品,书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净化。让孩子多读书,多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体会读书的乐趣,和孩子一同读书,一同学习,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一种乐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_心得体会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他没有经过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协调绘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纩,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不过一切地爱,又不计后果的恨,这在温文尔雅的慊慊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 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压制,人性被残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强烈的反派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过作品,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把自己的正义,激情,愤怒溶入作品。最终,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终安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与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让人读来一阵苍凉与悲壮。 篇二:匆匆读后感 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就想起了朱子清的散文《匆匆》。 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虚度光阴。从中我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联想到了自己已度过了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而这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却干了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四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公司人员向老板请假,公司老板对他说,一年365天,52个双休日,减去这104天,还剩261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在工作岗位上,减去这170天,还剩91天,你每天用30分钟喝咖啡,用掉23天,还剩68天,你每天吃饭用1小时,用去46天,还剩22天,你通常每年向公司请2天病假,只剩20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不上班,减去这5天,还剩下15天,公司每年慷慨地向你放14天假,这样算下来,你工作时间只剩1

有关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_心得体会

有关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经典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充分肯定了它的重要性。下面是带来的有关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有关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1 / 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 2 / 9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题

学习经典著作的方法是什么?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问题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哪些? 句子1、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 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1、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 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3、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 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4、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 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句子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3、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问题:1、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 3、人的本质是什么? 句子: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2、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3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昨天我又看了《平凡的世界》,又有了些新的想法。 我感觉孙少平只是孙少安的一个复制品,孙少安所生活的家庭属于贫困家庭,可是在那个时代家里所要的孩子注定了不止一个,对于孙少安的辍学也只有感到无奈与同情。他要开始负担这个家,可是他又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于是路遥老先生就让少平来替代他完成。 同样我也有理由相信田晓霞也是田润叶的替代品。孙少安与田润叶可算是青梅竹马,可是随着田润叶的继续求学,孙少安的回家务农,田孙两家的生活环境的悬殊越来越大,注定了他们不能够在一起。 可是我们的作者是有感情的,于是他就新创作了两个人来替他们完成。于是孙家无论如何都要供少平读书。即使随着情节的不得已发展(谁叫他们有一个太不成器的姐夫),孙少平不得以离开学校出去做工不过作者还在想办法让他能够留在城市(得到贵人办了城市户口)。 因为他不再愿意看到孙少平和田晓霞再次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而分开。 可是事态的发展已超出了作者的设想,孙少平和田晓霞还是不能够在一起。可是啊我们不能够在看到一个悲哀的润叶啊。田晓霞也只好在一次出人意料的车祸中出人意料的解

脱。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 小说《红与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为什么在这风云变幻的200年中小说仍可以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小说不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于连·索黑尔这个极富时代色彩,又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而且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示了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广阔的时代画卷,触及到当时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小说主人公于连的经历和遭遇反应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普遍命运。于连生性聪颖、高傲、热情、坚毅,但又自私、多疑。在僧侣贵族当政、门阀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因出生平民而备受歧视。这种受压迫的地位使他滋长了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启蒙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反搞性格。他立志要像拿破仑那样靠个人才智建立功勋,飞黄腾达。但是在复辟时期,拿破仑式的晋身之道已被贵族阶层堵死了。 就在这样的岩石底下,一株小树弯弯曲曲地生长。于连为了博取大家用赏识,明知毫无价值,却还把拉丁文的《新约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他那惊人的背诵能力让他跨进了维立叶尔市长家,当起家庭教师来。在那段时期,他与德.瑞那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大部分是为了反抗和报复贵族阶级对他的凌辱。但是,纸醉金迷、利欲熏心的上流社会也腐蚀了于连的灵魂,助长了他向上爬的欲望和野心。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专业课程:·藻类学、真菌学、植物地理学·人类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高等植物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学·生态学(所有的课程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昆虫学·进化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遗传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

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一)基础理论经典 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3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4 年版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9、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基础理论前沿 1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3 年1 月出版 3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 年版

4 、V ·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6、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丶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8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年 9 、罗西瑙:《没有政丶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版本 10、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11、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丶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1、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丶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学中的经济学阐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B.G. 彼得斯:《政丶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思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1998 6、B.G. 彼得斯:《政丶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7、欧文·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8、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 __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辩证方剂。 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例》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我认识到了这四大名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成就。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 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伤寒论》还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 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奠定了中医杂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历代中医学者推崇和必读之书。此书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结合﹑突显脉学运用的特点,运用了严谨的防治学理念,对后世诊治疾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0篇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证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能够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好处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盼,她期盼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盼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盼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盼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齐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状况并非如此。 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务必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务必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推荐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理解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但是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 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阅读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出版社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 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 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大全

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大全 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浏览,少数则须通读,读时要全神贯注,勤奋不懈。有些书也可以请人代读,取其所须作摘要,但这只限于题材不太重要和质量不高的作品。一起来看看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欢迎查阅! 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1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

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能够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明白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高中生作文范文》 关于《高中生作文范文》的文章《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正文开始>> - - -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

西方行政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西方行政学名著经典选读》参考书目与推荐读物 一、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美)乔纳森.R.汤普金斯:《公共管理学说史:组织理论与公共管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曼瑟尔.奥尔森:《集团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5。(4)(美)戴维.奥斯本, 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006。 (5)(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美)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 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美)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 德博拉.戈德曼.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 (12)(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4)薛冰:《历史与逻辑:公共性视域中的公共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

经典文学著作读后感心得感悟作文

经典文学著作读后感心得感悟作文 红色经典文学研究亦可视为红色资源传播教育的重要方式。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真理。读书的体会与读后感写下来就当做是总结了。下面是为你带来的经典文学著作读后感,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认为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是通过了这本书在表达他心目中的理想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核心就是爱。书中蕴含了对父母、亲友、师生、祖国的爱。这也是译者把题目“心”改为《爱的教育》原因所在。 日记部分记述了主人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时间从头一年10月开学到又一年7月放假,共10个月。文中的一篇篇日记刻画了学校的男女老师、同学以及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象征。如同班长德罗西代表着善良,卡罗纳象征正义,诺必斯象征着傲慢。这些人物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庭、自我牺牲等优良品质。 我体会到《爱的教育》不但有作者希望统一民族的愿望,还有一些浸透着道德、说教、推崇劳动,提倡牺牲精神,为我们儿童的成长指引方向。所以,真是“当之无愧”的儿童文学名著。 在《爱的教育》中令我最难忘的是文章《卡罗纳的母亲》。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一个早晨,大家知道了卡罗纳的母亲因病去世了;于是去安慰他,还给他带了小礼物,希望卡罗纳别再伤心。老师也去安慰卡罗纳,并给卡罗纳宣读了一封信,通过这封信向卡罗纳说:“提

起精神,好好学习吧!”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母亲’站在远处望着‘我’,‘我’热情的扑过去和‘母亲’拥抱。‘母亲’把我推了出去,我才注意到卡罗纳的神情,似乎在对我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我走了过去,拉起卡罗纳的手,轻声对他耳语:“来!卡罗纳我送你回家!”这个故事对我非常重要,原来,关心别人,不一定是帮助他做些什么,还可以是避免让他触景生情,而更加伤心。 这使我想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女生在测验中得了65分。恰好我得了98分。我很高兴,但是她一直埋着脸哭,我也很同情她。放学后,我兴高采烈的对妈妈说:“妈妈,我考了98分。”这时,我一转身,看见了那位女生,我立刻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回家,我再跟你说。”我很庆幸当时的决定,当我和妈妈在分享成功的喜悦时,这位考砸的同学正在默默地担心,如何向他父母亲交待呢!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着。 如果色彩斑斓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着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玛的顶峰,独现其风采,俯视其万物。 《红楼梦》的横空出世,使千篇巨着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