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研究思路

课题的研究思路
课题的研究思路

(1)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甚多,按照毛泽东哲学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哪些是主因,哪些又是教师可控制变量;因此选定“学困生”成因中三个主要变量,包括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界定。(2)“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构想。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主渠道。因此探索有利于转化“学困生”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几个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变的十分迫切而重要。

I.“三理”整合,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使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优化,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正向迁移;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目的;

II.“导学前置”运用导学案,布置预习、自学材料、训练题等方式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

III.“诱思探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诱思、学生探究的教学程序;

IV.“分层评价”,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评价,使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学力。

备课:不仅要考虑三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考虑“三理”整合在三组学生中各自的不同状况;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学过程设计上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导学”有效果、“诱思”达目的、“探究”遵程序;教案要展现设计过程。上课:依据“三理”整合、导学案反馈信息,对A、B、C不同的组,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设计出“诱思探究”目标;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觉完成建构知识,主动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每一个个体综合学力的目的。

辅导: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运用“诱思探究”程序,加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各环节,从而扩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辅导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忽视课外辅导的补充作用,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接触各组学生,了解学生在“三理”整合、“导学前置”的反馈信息,解决知识上思想上各种问题;强化主因变量正迁移,并为下一节课提供信息,以便改进教学结构设计。

评价:在实验周期内,对不同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分层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分层点拨、课堂作业分层布置、单元检测分层测试、综合评价分层评定等;使教学评价具有“实效性”和“激励性”。

解决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策略

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前期调查工作,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有助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根据问卷结果和学生的特点,以数学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数学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数学教学策略,而且在不同阶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一)高一年级

每年初中学生报考普高的比例占毕业生总数70%以上,虽然招生情况乐观,形势喜人。在高一年级学生的高中数学起步阶段,帮助学生渡过数学学习“困难期”。

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1)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之所以学起来困难,与它的枯燥无味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要在数学课本及大纲所要求考查和掌握的内容范围之外寻找结合点,利用国情、人、土地、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即关于数与形的学问,而数与形可以说无所不在,这就是为什么数学正空前广泛地向几乎一切人类知识和活动领域渗透。

在教学改革中,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数学史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可以被开发出来作为阐释某些深奥数学概念和思想的适宜的教学载体。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数学史的教育意义不是理论论证而是实践开发。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对学生进行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2)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门建立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的学问,数学的发展带来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所以,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天气预报到股

票涨落,无不充斥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2.精心组织初、高中衔接,防止学生数学学习分化

高中数学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比初中有很大加强。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难度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引导工作,为了使他们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做好入学教育。讲清楚高中与初中在教材内容、教师教法、思维要求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高中数学从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这是初、高中教材内容上存在的落差。另一方面,初、高中教师的教法也有所区别:由于初中数学教学进度一般较慢,而高中数学教学的进度较快,即使是重难点内容也不可“细嚼慢咽”;初中教师比较习惯于手把手地教学生,对作业、练习的检查、督促抓得较紧,而高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因而也往往会造成一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缺少压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初中数学较为形象直观,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高一学生刚刚入学就使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2)摸清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确定今后的教学方向。我们通过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做到心中有数,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见附件一:高一新生数学摸底考试试卷)我们采用“低起点、小步子、争实效”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教育,一边导入新课,一边帮助学生温习初中旧知识,为高中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学习做铺垫、打基础,通过强化概念,加大练习的力度,使学生在反复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严把质量关,确保稳扎稳打,步步为赢,使学生夯实基础,进行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彻底改变学生“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生信心,让学生“活起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情感素质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内动力。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探索、创造的原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

悦,并适时地介绍一些数学史的故事,补充一些趣味思考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进取性。

我们的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适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激发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做的:好奇――好知――好思――好问――好强。教师要真正做到教学是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设计得“妙”,才能使学生起“疑”,“疑”则思,思则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相传印度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达依尔,便让他任意选奖品。达依尔说:您只须按国际象棋盘上的格数赏给我麦粒,第一个格上放一个麦粒,第二个格上放两个麦粒,第三个格放四个麦粒,……这样下去后面每个格放的麦粒数是前一个格的2倍,直到把64个格上放263个麦粒就可以了。国王一想,这能有多少麦粒,就一口答应了。结果摆放起来后,连国库的存粮搭上都不够。后来国王问他这些粮食到底有多少,经过达依尔运算才知道有s=1+

21+22+23+24+...+263=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这竟然是印度10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要是铺满地球,可以铺9mm厚的一层。这个故事被后人做为一道很有趣的数学题一直保留至今。又如: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道数学题,这道题看同学们能否解决。诗如下: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顿时学生兴趣大增,几个数学学习困难生都加入了积极思考的行列,通过这些贴近生活又有趣味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中能保持长久、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但能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求其和,并引入课题,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感觉中学到了新知识,并加深了理解。同时,在潜意识中告诉学生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能从根本上认识它,就能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导生活这一原则,通过长期的指导,使学生逐渐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4)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做好学生的学法指导工作。在高一阶段,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养成教育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

习习惯和主体参与意识。农村孩子缺乏城市孩子的活泼和参与意识,思维不灵活,使得他们不会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笔记不会简记,往往通篇是定理、概念,分不清主次,不懂的问题在关键时刻没听见,不知道在课上真正要解决什么问题。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数学课的特点,随时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听课效率,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复习,培养数学能力等。尤其要做到使学生善于总结反思自身的学习方法,发现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数学学有所成。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的:①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各科的学习和时间分配;②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听课的针对性;③指导学生独立做作业,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④指导学生养成当天复习,单元小结的习惯,根据遗忘规律,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向学生介绍更好的记忆的决窍,第一是扩大数学知识单位,记公式不是一个一个的记,而是一组一组的记,或是在做题过程中进一步加深记忆,记忆的单位越大越和具体题型相融合,记忆的效率就越高,因为理想的记忆单位是在具体题中体现出来的,二是记忆训练要同写、背、练相结合。⑤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的习惯,以拓宽眼界,保持知识可持续学习的后劲。

(5)使学生认识到生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促进数学学习。首先重视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挑选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高素质和技能的人担任这个工作;二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学校、班主任、学科老师都有明确分工;最后我们要求全体人员从点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已经冲破了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理念,变为开放的、多层面的、贯穿人的一生的活动。基础教育一改传统的以知识储存和记忆为主、以模仿标准行为为主的旧模式,而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为四大支柱,以创新为主导追求的新阶段,现代教育必须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既有从事各类不同岗位工作的才华和能力,又有善于与人合作、不怕挫折、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综合素质。学生对社会了解得越广泛,他对社会问题思考得就越深刻,他的社会观就愈贴近现实,他将来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就会愈大。让学生走出校园狭小的圈子,使整个社会成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大“校园”,是教育创新体系所要努力实现的。

3.抓两头的工作,为高二进一步落实分层教学做好准备,保持大多数学生持续发展

我们面对的学生各有其特点,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做好分层教学。

4.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教师观念,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学生,建立新型学生观、教学观

在高中新课改的时期,我们数学教师针对本学科,结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不但对自身进行反省,而且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探索、研究。我们提倡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把学生的缺点换一种角度去看,就会变成了一种积极的品质,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多好的期望,而教师的期望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方向,拓宽了数学知识面,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让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努力给教材的多样化创造条件,给教师教学留有余地,给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陈腐落后的教法和观念已无法迎合新时代的学生的需求了。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使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授业解惑型,逐步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与学开始向和谐统一方面发展。教师不再是习题的“研究者”和学习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化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中必须改变的观念。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科学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情感是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师生情感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信任,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方式。高中数学新课程改期以后,教材越改越有情,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应由我们去传递,去强化两者的情,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这份情感的纽带联结、沟通在“教材――老师――学生”之间。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时注意关心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

对待学生。我们的热情诚恳、善解人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高昂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

现代社会的学生不是一块白板,他们不仅信息面广,知识面宽,眼界开阔。我们更新陈旧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大容量,重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现代化手段为教师摄像,并让老师亲自观摩,总结自身的不足,让教师以优美的言谈举止,给学生以魅力,吸引学生。在新课改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较强的教学技能、兴趣广泛,知识广搏,这也正是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身需要一桶水的道理。

(2)抓住数学课改龙头,调整课程结构,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数学学习的知识与方法在增多,也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现实生活联系的例子也增多了,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间的联系在不断增强,我们在数学中努力促进学生从整体高度把握知识,融会贯通,防止学生单纯机械地进行记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应该为其它学科所利用,应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否则数学这一灿烂的文化知识,就如同天空中的彩虹,虽然拥有,但发挥不出它的光和热。学生学习了数学课程,了解了数学学科领域的基本原理,就能激发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地探求未知的问题;掌握了知识的结构,就有助于自学,避免遗忘;最大的价值是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新的现象和事实,可用基本的数学知识结构去把握,有效地组织新的经验和知识。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探究式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做好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动手、表达、归纳和创造的能力,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把“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从而确立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①教学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我们重视学生特长,体现师生平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首先做到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传授知识不惟课本,评价学生不惟分数,判断是非不惟权威,来影响、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都能有所表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寻找答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引导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的乐趣,保护和扶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动机,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教学中,我们结合教材的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识冲突,使学生处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愤悱”境界之中,启发学生的联想,使他们以很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或者说主要靠后天培养。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质疑的能力;教师应转移备课的重心,把着眼点放在使学生对新授知识产生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自主解决问题上。③强调数学建模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把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方面,或者说与社会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力求真实、自然,做到数学知识与社会文化相映照,反映数学来源于社会现实又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基本事实,这是我们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的有益尝试。如:商品陈列、建筑材料的库存、贷款买房分期付款、工厂旧机器使用多少年处理合算、世界杯比赛中小组循环赛要踢多少场等等,这些应用题的解法不仅使数学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自己设计、编写应用问题,把一些常见的现象和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我国初高中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④减轻学生负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如何启发诱导学生上,更多地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精心地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而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时,就会焕发出更多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上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根据以上原则,我对下题进行了如下设计:

问题: 已知3f(x)+2f( )=4x,求 f(x)。

学生对此问题无从下手.其主要有下列疑问:

学生疑问: 1、能不能把等式左边的”f”提取公因数变为:f(3x+ )=4x

2、学生说:“我不知道f(x)函数的法则,无法写出f(x)的表达式。”

3、在等式中含未知数太多,学生认为有三个,即x、f(x)、和f( )

4、若认为x已知,f(x)和f( )认为为两个未知数,那么两个变量无法用一个方程求出两个未知数。

分析问题1:学生对函数的表示的符号不理解。

分析问题2:学生认为只有一个等式是对已知理解不深刻,这样变形不出

3f( )+2f(x)= 等式来求解。

分析问题3、4:问此问题的学生是数学基本知识较好,他们理解了:一般地求数学的变量时,要列出对应的几个方程,才能求解。学生疑问中已经把f(x)和f()认为是两个变量了。同时把x视为已知来求解。

教师指导1:所求f(X)表达式可用猜想法预测f(x)结论可能是多项式。我作了这样的假设:设3f(x)=4x, 反问学生能否求出f(x)?学生很快的并且正确的回答了问题。

教师指导2:继续追问,与3f(x)=4x相比,由于原已知条件中含f( ),因此想办法消去它。但只有一个等式不能消去f( ),所以把等式中的f(x)和f( )视为是两个变量来求解方程。

3、等式是对所有的x都成立的恒等式,那么对x定义域内的所有值都成立,即x=1、2、3………等数字时有也成立。则用换x得到等式3f( )+2f(x)=

4、联立两方程可求解出f(x)=

教学反思:

1.对知识的内化,是应用知识的先决条件。解答此题时所出现的疑问,反映了学生不能把知识内化,对数学概念缺乏的深刻理解,不能把知识内化,应该把f(x)中的x含义理解为在定义域内的所有值,并正确认识符号f(x)表示函数的科学性,因此加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教学,注意概念的发生过程,不会出现提取公因数等可笑的错误。

2.猜想是创新的主要途径。我们从3f(x) =4x求得f(x)= x的过程得到了f(x)结论是一个多项式,那么是否能猜想或类推出原题结论也如此?而这个题目中,那怕是错误的猜想也能得到:“把x视为已知”的正确认识。

3.平凡中蕴涵伟大,简单的逻辑会演绎出数学的完美。学生在解方程组时,深知:一般求两个变量要列两个独立的方程,那么若把f(x) 和f( )视为两个变量,必然会想到变式,再想办法得到另一个独立方程。

4.转化就是创新,转化就是创设条件。从一个等式到另一个等式,包含了应有的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方程直接得到f(x)是化无知到认知,从认知到应用的整体突破。

这样的实证告诉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我们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4)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鼓励学生学好数学

不断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成长轨迹,以求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体系”。我们采取了学生成长记录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长记录,成为记录他们数学学习成长的载体。成长记录内容包括(列表略):课堂学习成长记录卡;单元检测记录卡;个人优势;学期成绩量化表;学期末自我总结、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表(说说我自己);家长希望、要求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教师眼中的我);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表(家长眼中的我)。通过几个月的实验,针对学生的不同评价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数学成长记录能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从而更加看重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加强情感交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上我们首先抓好新课的导入艺术,抓好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抓好学生探究知识的参与过程,抓好解题教学,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包括反例教学,抓好教学手段的运用包括提问、板演、挂图、卡片、小黑板、教具、练习、操作、朗读、讨论、评价、电教手段、实验操作等。对成绩优秀、性格乐观、自信的学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促其更上一层楼;对性格内向冷漠的学生多加关心,用爱温暖他们;对于后进生坚持正面教育,消除自卑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通过课外谈心,以及讲课时的表情、动作,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讲课时的喜怒哀乐表情、目光的注意与集中、手势与颔首示意等,都可以与学生进行相互默契的情感交流。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对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极为重要。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5)注重教法现代化,改革数学教学手段。科技革命影响到中学数学最显著的特征是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多种教学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形态为之改变,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使数学教学手段变得生动、形象、实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为我们数学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甚至做不到的事情。如:极限、圆锥曲线、圆的轨迹方程等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利用计算机却轻而易举,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的绘图功能,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多种缺陷,尤其是立体几何方面。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优势,我们利用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多种适合数学学科的教学软件制作了一套解决高中数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课件,并把它们切合实际地应用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生动地看―观看演示;想―学会方法;做―动手演算中学会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在一堂课上准备几种教案,满足多种学生的需求。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使数学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扩展,并能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比较、演绎、推理、分析等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6)直面困难,树立青年教师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耐心地引导,使青年教师不盲目自信,根据学生实际,细致入微地做好教学工作。青年教师有活力,可塑性很强,和学生有亲近感,信息面广,易接受新鲜事物,更易于和学生沟通,打成一片,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我们这些老教师应该学习和借鉴之处,我们正好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做好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而携手共进。

(二)高二年级

1.以会考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来达到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1)培养学生的非线性思维能力。①运用比喻和类比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②运用选择题和快速练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③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培养学生的阅图能力。(3)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考综合试卷的命题是以综合测试为主导,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材多来源于生产、生活、科技、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如人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2.创设互助的群体环境,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数学困难生和优等生,按座位组合,或按小组组合起来,便于教师获得迅速、准确的学习情况反馈,使优等生成了学困难生的“小老师”,成了老师的“助教”,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兵教兵术”。

3.进一步落实分层教学,体现分层评价和分层测试

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中,配合《高中数学分层测试卡》将学生分三组:A组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组同学的帮助下掌握基础知识,完成《高中数学分层测试卡》部分简单习题;B组学生,即能掌握基础知识,独立完成《高中数学分层测试卡》里中等以上练习,或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组同学请教;C组生,即能掌握基础知识,独立完成《高中数学分层测试卡》中的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同时主动帮助和解答B组、A组的困难生,与A组学生结成学习伙伴。经过一段学习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

(三)高三年级

在高三复习阶段,我们注重构建学科内综合知识体系,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之上的。在复习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在最后冲刺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等,让学生以充足的信心去迎接高考的挑战。

1.培养学生数学的各种能力,是这一阶段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

(1)针对学生做题能力不强的现象,强化学生做题能力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高三学生的强化训练我们是从以下方面进行的:①把平时的训练当考试,在平时的练习中让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途中不能中断不能查阅书本和答案,直到把所有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完成后才能对答案,看书、讨论或问老师。这样有利于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消除对课本和答案的依赖,培养自信心,同时减少因重复翻阅答案而消费的时间。②在课堂小测时,不写题目,而是口述题目,学生必须听清题目、记住有关问题和供选答案,口述一题马上答一题,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③在考试时适当加大题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

学生的做题能力是在长时间的反反复复实践中螺旋式提高的,不可能一蹶而就,所以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必须立足于平时课堂教学。做题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为主。我们的任务是定向给学生提醒、点拨和答疑,注重能力训

练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我们引导学生从不断的定时练习中熟练题目,熟悉自己,当试题考查与学生解题的最佳路径都了然于心时,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2)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把数学问题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使各个数学知识点与所需解决的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能力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问题,我们当作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使之得到发挥。

(3)建立错题档案,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注重效率,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对学生作业我们采用活业形式,以便保存错题页,让学生每题注上错误的原因及分析,每章结束,有针对性地将错题集上的错题拿出来训练,使学生通过总结数学错题中的错误原因得到提高。也为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4)抓反馈,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点的能力。把握基础,认清概念,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先做后讲。我们每次上课前,把要讲的内容提纲、例题、练习题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有的同学提前做一部分题,把不懂的留在课上解决,这样既能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又能增大课堂容量。对于学习方法大家共同献计献策,然后集中起来,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在共享中得到提高。

(5)培养发展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精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无形的财富,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时期的磨练。

2.研究教材教法,积极探讨合作式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我们积极探讨合作式教学研究,改变备课方式,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由集体讨论式备课向模块式备课转变,发挥集体的智慧,保证资源共享,减少备课的重复劳动,增强备课的实效性。教研组内成员合作,备课组之间合作,开放教研活动,开展教师的优质课、各学科带头人评选、特色展示课等活动。互听、互评、互比,在合作互动的研究实践中促进教师共同、和谐发展。

3.遵循教学规律,抓好教学环节的落实

(1)回看错题集。看一套完整地练习中的错题,找出以前解错题的原因,明确今后不会再错的方法。花一定的时间对题型做一次分析,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检查回顾一下以往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及时问老师解决。(2)适量练习。做适量练习,会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跳出题海,查漏补缺,整合梳理好知识。(3)回归课本,阅读教科书。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品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再次研读教材内容,熟悉相关的数学术语,才能在考试中自觉地运用有关专业术语进行答题。复习侧重点因人而异,提高时间利用率。

4、争做科研型、研究型教师

我们大力提倡“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科学研究者”。撰写的论文以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源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回归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三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部分教科研成果《有教无类》获市级一等奖;《“学困生”转化及对策》获市级二等奖、区一等奖;《农村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获昌平区第十五届教科成果评比论文一等奖;《教林秘笈移形换位》获区二等奖;《农村普通中学如何转化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获区三等奖等等。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课程的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对于相当数量的教师来讲,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从根本上改革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是一件十分复杂和痛苦的事情,压力必然是很大的。数学新课程改革在对教师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的同时,也为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设计员、研究者、领路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在课程改革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学不息,科研不止,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明智选择和工作思路。

六、研究的成效

我们通过资料查阅、抽样调查、表格测评、反馈调整、观察观摩以及个案分析等方法、手段及途径,进行实践论证和研究,总结出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农村普通中学可能会面临的越来越多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局面积累了经验。本课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从高一到高三经过反复学习、实践、研究,我们进行实验的班级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都有明显提高。更让人欣慰的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2005届高中数学教学成绩突出。我们的研

究成果也辐射到了一些兄弟学校,大家对所在学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这正是我们研究这个课题希望的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正是这种责任在不断的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要把解决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作为我们一项长期的研究问题来做,并向深层次发展,继产生学习困难问题中的教师因素的分析与研究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我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

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10.4—201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10.9—2011.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调查问卷法。我根据J公司员工是否愿意宣传自己的公司、员工是否自愿留在公司为公司效力和员工等方面设计问卷,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分析。 3.访谈法。我在J公司三个部门中各选取了1~2名员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文献等相关资料,丰富更多的理论知识,吸取宝贵经验,开拓研究分析思路。 2.调查分析。通过收集h公司管理人员针对工作压力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分析法分析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相结合,做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相对的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招聘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目标、任务、胜任力模型理论、结构化面试理论和人才测评,用以上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哲博百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管理和人才甄选的现状,对其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优化的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文献阅读:阅读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研究相关知识理论,学习理论基础,并思考论文的内容核心和写作方式,寻找书籍间内容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共通点,加入自己的思考,打开思路。结合实际:收集与研究相关的实际案例,跟阅读总结的文献理论相结合,同时积极做出个人思考,根据实例分析理论。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的结论,从不同方面进行优化和总结,加以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理论所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支撑。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进行问卷的设计和发放,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从得到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分析问题。 3.总结分析。除了分析已知数据外还要对其提出建议和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提要:紧扣主题。要围绕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写,注意回答预定研究目标所设定的问题。 源自建筑资料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题目。一般不用副标题。 二、报告的开头格式。报告的开头应明确标明: 、课题类别【如: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2、课题批准号(如:Xjk01Aj001)。

3、学科分类(按十四个学科分类: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基本理论、德育、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心理、教育信息技术、比较教育与教育史、体育卫生美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国防军事教育)。 4、课题主持人(含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 5、主要研究成员(只列姓名) 三、关键词,4——6个。能体现要点的词或短语。 四、摘要。要求准确、精练地概括全文内容,便于计算机 分类录入和读者查阅。

五、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要简明扼要。主要讲清你要研究的是个什么问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大的思路怎样,指导思想如何,用什么理论来作支撑等等。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说明研究的意义;5、表明研究的理论依据;6、提出研究的假设等。 六、主要研究过程(要突出课堂研究的方法与课堂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主要表述你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研究方法。这个部分的陈述,要“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使人感到你在研究过程中,你的研究目标合理、有效,你的研究内容具体实在,你的研究步骤安排科学,你的研究方法得当,你的操作步骤规范。要通过这个问题的陈述,突出使人感到你在这个课题研究中,确实有几条重要的研究经验可以给其他主持人借鉴。大体内容如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思路。 2、本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写作方法

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写作方法 文秘114小编为您整理一般写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格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研究为什么会带来幸福? ——研究使教师职业充盈着创造快乐! ——研究给教师职业带来专业尊严! 关于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重点讲三方面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二、课题研究中需要克服的问题。三、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办课题找我扣号1550116010 等你咨询相关事宜! 一、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研究?钻研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等。 2.什么是课题?需要安排专人有计划地研究或讨论的重要问题。一个经过思考的有预想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对“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习能力,走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效之路”和“追寻理想课堂”两个课题的题目的辨析) 3.什么是课题研究?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对某个问题获得自己的结论。 二、课题研究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1.意识淡薄(研究为了什么) 2.盲目跟风(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 3.有头无尾(功利主义,装潢门面,做表面文章) 4.论文情结(研究需要写论文,写论文不等于研究) 5.研究肤浅(重复、克隆,缺少独立思考和新意) 6.不善总结(研究成果的表述不清晰) 三、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为:选题申报、开题论证、展开研究、中期评估、继续研究、结题鉴定。主要讲四个方面:(一)学会选题。(二)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三)展开研究。(四)如何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一)学会选题。 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拟题) 第二步: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拟题纲) 第三步:根据实际,确定选题(定题) 课题的题目应具体明确的指向性,体现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不要误将经验总结式或论文式的题目作为课题的题目。课题的题目中含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已有的结论和认识不能作为课题的题目。 选题时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1.认为选题越大越好。 2.认为选题越新越好。 3.认为嫁接选题比自拟选题好。 4.把经验总结误作为课题的题目。 5.把号召式的口号作为课题的题目。 6.把现成(已知)的观点或自己认为的观点作为研究的问题。 (二)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1)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益的教学模式和适合的教学方法——牙克石市综合高中“四环”教学模式,结构为:自学、合作、展示、检测。 (2)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为学生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优化活动质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题、探索创新的活动氛围。 (4)在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促进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研究过程 (1)酝酿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 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施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016年9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成员及分工,坚持理论先行的原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任务。 2016年10月—11月,课题组集中讨论开题研究的情

况,撰写《开题报告》,对初步形成的《开题报告》进行审订和修改补充,对研究的内容和课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教师教学的实际,在总结的基础上达成课题研究的共识。 2016年12月,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研究工作,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安排,对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成效等。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2月—2018年2月)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建立子课题组,使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研讨活动(公开课、评课、论文交流、专题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总结和交流,为进一步研讨提供有效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017年2月—2017年7月,课题组运用调查法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对学习情况的调查,收集材料,以问题为中心,讲述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案例。课题组根据调查反馈,调整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2017年7月—2017年10月,根据既定计划进行实践研究,积累分析活动案例,定期开展活动,记录并分析活动过程。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课题组集中讨论研究进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思路及步骤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思路及步骤 我校党总支《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课题,是湛江师范学院校级党建研究课题,经过湛师党委评审通过的二等项目。根据上级组织的指示,经课题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XX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

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召开和省委发出“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争相通过各种途径,拥护、支持和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来,一场新的思想解放浪潮正在广东的大地上掀起。 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成为中学开展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研究方向。 从本校来看,学校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学校创办示范性高中已经进入的关键阶段。 在学校中党组织及党员的作用主要依靠基层党员的行动实现,党组织在学校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党组织工作的重点转为对行政事务的监督保证,监督学校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而党员在学校中则主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中直到表率作用。在思想大解放的今天,确实做到思想大解放,带头实施学校的“双主协调,共同发展”教学理念,解决学生厌学及层次差异大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

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写

课题研究报告如何写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

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格式及范文

研究报告的格式 一.标题:少于25字 二.署名:学校、组长、组员、指导教师 三.摘要:一般为200至300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四.关键词:标志性词语3至5个 五.前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时间、研究方法 六.正文:研究过程、分析讨论 七.结论与建议(也可以把“结论与建议”放入正文中)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访谈提纲、访谈记录、研究日记等 参考范文 编者按: 有的同学开展完研究性学习后,却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出的研究报告却很不规范。下面我们剖析这个曾经获得湖南省一等奖的课题研究报告,来教大家如何撰写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报告。 让交通更加便捷 ——关于长沙市城区道路设施设计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程瀚(组长)、黄思为、林夕、张澄曦、楚功崚、吴昊、庄舒程、陈洋 指导老师:周小青老师 教师指导: 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同时要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单标题和双标题。这个标题使用的是双标题,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最初他们定的标题是《捷径背后——关于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调查研究》,但是主标题仅仅只反映报告的部分内容,没有概括调查主题,而且副标题没有说明调查研究的范围,后面做了修改调整。这样主题鲜明,调查的目的、范围也非常明确。 研究报告不要忘记署上课题组每个成员名字,否则给评审带来麻烦。同时也别忘记署上指导教师,这也是表达我们对指导老师的尊敬。 摘要: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生活中交通设施有着许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对现有法律及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包括谈话法和问卷法): 在预研阶段,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小学生课外作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对策和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在研究过程中,问卷调查研究的成效,以便及时纠正和改进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3、观察研究法: 通过观察,了解优秀生、一般学生及后进生,他们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心理、态度如何,比较详实地掌握感性材料,并对此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4、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拟在本校选择师生典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寻找规律。教师如实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形成典型个案,课题组对典型个案予以推广,从而指导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经验总结法: 总结、归纳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结题报告,编辑案例。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教师素质师德为本。要以贯彻新新课程理念为重点,切实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建立一支观念新、师德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加强课改探索,为改变传统数学作业设计目标单一、题型单调、题意狭窄、题量过多的形式,设计一些学生乐做并能促进有效学习,促进个体发展的作业。 3、设计“有效课外作业”的实践对策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决定在着手研究本课题的时候,主要从以下四条方面进行: (1)改革作业布置的研究: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人的个性能力的层次差异。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和研究这种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弹性,切忌“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 (2)改革作业内容研究: 一般数学作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与书本知识有关的内容,课外的内容较少,学生比较厌烦。作业的内容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式化,要力求创造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改革作业形式: 小学生的作业自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大多是填空、计算、解答应用题为主,加以少量的画线段图、画几何图等题,形式单一,非对既错,缺少生机,缺乏创新。因此,为了让学生对于课外作业具有更高的兴趣去完成,在作业形式上我们也将做一些改革的尝试。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1][2][3][4]下一页 一、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 ⑼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 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 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 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 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

课题研究成果的特色如何写

课题研究成果的特色如何写 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和撰写步骤 陈伟忠发布时间:xx-11-42:24:46 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和撰写步骤 一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教育文献、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整理分析资料等步骤,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后,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一份该教育课题研究的书面材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这种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文字加工和表述的过程,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为了科学、全面地总结课题研究工作,而且是为了向教育界以及社会提供教育科研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推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一、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类型和结构 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课题成果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课题研究报告,另一类是教育课题研究论文。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是描述课题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发展的文献,是报告课题研究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章。教育课题研究论文是以理论分析为主要写作方法的。它以阐述对某些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教育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无论是研究报告,还是研究论文,它们的结构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作者对研究结果在写作上的布局、谋划和安排。文章要讲究逻辑,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而

不要互相冲突,这是对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本要求。当然,由于选题的不同,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方法、逻辑推理和所得出的结果不同,“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撰写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所采用的结构、体例会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但是,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最好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格式。于是,我们归纳出研究报告或论文表达方式的共同特点,形成了大家常用的结构形式,即所谓“老三段”,包括导言(绪论)、正文(本论)、结论等三部分。如调查报告可分为:一、导言;二、正文;三、结论等三个主要部分。实验报告可以分为:一、引言(课题的提出);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三、讨论和结构等三个主要部分。研究论文包括:一、绪论;二、本论;三、结论等三个主要部分。 (一)、导言(绪论)的撰写 导言(绪论)是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开始部分,要写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⒈阐明研究课题及其意义,反映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是全文的引子,写好它十分重要。为此要做到:第一、语言要简洁,篇幅不能过长;第二、阐述要明确,应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第三、揭示研究课题的意义要实事求是。 ⒉介绍文献查阅的情况,指明本研究课题所处的理论背景,即根据查阅的文献,简单地介绍前人或他人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情况,以及达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题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小课题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选定课题 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6) 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二、制定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适合实施研究性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最终使大学生成为品学兼优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课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知行统一,知识的识记只是其手段。而研究型教学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实践、探究、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并把所学知识内化。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是一致的。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注重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 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性研究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等。两种研究方法各有所长。本课题采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以期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项目预期的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论文。 拟用三年时间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范围为北海职业学院的在校生,收益学生估计为三千到四千人。 第一阶段为动员和调查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8)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具有针对性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讨论。 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中、分散、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本院学生。调查内容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作业训练、实践训练、考核方式等六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意识等基本情况。收集第一手材料为研究作准备,此阶段拟用九个月时间。 第二阶段为教学环境现代化建设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8)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积极营造教学资源丰富的环境,特别是有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具体包括立体化精品教材、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全球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以及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等,为推动研究性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课题组成员根据第一手资料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出改革策略。此阶段拟用九个月时间。

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doc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方法大全

课题研究方法大全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