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小妙招

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小妙招
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小妙招

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小妙招

爸爸妈妈普遍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很小的时候,学习速度十分惊人。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事物、甚至听过几遍后就能背出某首诗。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也不热衷于去提问了......

为什么呢?

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失去了学习热情,学习热情是在学习兴趣基础上产生的,但它是一种比学习兴趣更为稳固的、更为持久的情感。

一个具有学习热情的学生,往往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学习中体验到无比的快乐,易于养成好学深思的好习惯。

如何才能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呢?一起来看看吧!

巧用学习小物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如果给我们一个很漂亮的本子,那么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通常会认真写字;而给我们一个比较破的本子,通常我们会乱写乱画。

孩子也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比较漂亮的本子,让孩子在上面写自己的今天的学习计划,每完成一项,就在后面打一个对勾。而如果完不成,就拿记号笔把这一项涂黑。

相信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忍受自己认认真真写在漂亮本子的计划,就这样被涂黑。那么他们就会去认真完成计划。

当然,漂亮的本子也可以当错题本、成语积累本。

但是一定要记住,这样的本子宜少不宜多,如果多了孩子就不会觉得它珍贵,自然也就不会认真对待。

书桌上的好看台灯,墙上贴的奖状、孩子的作品,书架上好看的阅读类图书和参考书,都会成为孩子热爱学习的契机。

这是一种氛围,更能为学习赋予仪式感。

结伴学习最有效

孩子天天自己伏在桌子上学习,自己到底学会了多少东西呢?自己写作业的速度到底快不快呢?

他不知道,也没法知道,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动力,因为没人比较啊!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推荐一位信得过的同学,作为学习"伙伴",适当邀请对方来家里一次,和孩子一起比着学习。

但要注意我们邀请的"伙伴"最好是邻近的、水平相近的"榜样",而不是一味追求“学霸”。

小孩子的好胜心还是挺强的,所以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的小伙伴比你厉害”或者是“虽然你也很棒,但还是有不足”之类的话。如果你表扬了其他孩子,则会让孩子觉得你不喜欢他。

正确的做法是,两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去影响他们,等学习伙伴离开后,我们只表扬自己的孩子。

把生活与学习结合

很多时候,孩子不喜欢学习,除了缺乏兴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觉得,自己现在所学的知识根本没什么用处,觉得学了没啥用,体会不到学习的价值。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价值。

例如:孩子学习了升与毫升的计算,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计算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大杯果汁一瓶1000毫升,可以倒多少小杯给多少客人?

孩子学习了一些诗词,我们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可以问问:这花真漂亮,但是妈妈想不出更好的词语、诗词来说,你记得一些吗?

这样,当孩子真正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之后,他就会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以及知识的用处,充满成就感,因此,也就会更加用心地学习了。

分享我的教学妙招

如何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这是我们要好好考虑,并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教师们要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思考出一些能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如下几个小妙招。这些妙招适用于低段学员,他们还处于培养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习惯的阶段,经过了一段时间语文学习,不再像刚接触时那么有兴趣。 妙招1:成立学习小组 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英语学习活动,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爱模仿等特点,他们记忆力好,形象思维能力强。但这一阶段的孩子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活动、坐不住、坐不久。然而,语文课堂活动较多,为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良好的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常规的课堂管理方法外,教师可尝试成立学习小组: 教师首先需制定并公布学习小组规范并指定小组成员,建议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每组两人,学生A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遵守行为规范,并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学生B是不遵守课堂规范,自控能力较弱或严重扰乱课堂的学生。

a.课堂上,教师安排小组坐在一起,学生B需监督学生A的课堂学习,协助教师制止说话或者小动作等情况; b.课前辅导或下课时,学生A须向学生B抽查生词,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c.按学习小组成绩排名听写或考试成绩,所以,学员除了自己掌握好知识外,还需要尽量去帮助另一个较差的小朋友,争取共同进步; d.建立奖励制度:为鼓励每一个有进步的小朋友,树立信心,教师应保证奖项的多样化。如:进步奖,课堂纪律奖,最佳指导小教师奖,和最具潜力奖等等,并请全班学员公开投票选出获奖者。这样不但促进学生的争先创优,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还为一部分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在班上使用了小组学习制度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习惯有所改善,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情感教育上,使学生懂得了分享,关爱和合作。

家长课堂:教育孩子的十大黄金法则

家长课堂:教育孩子的十大黄金法则 确立成果——方向大于效率 成果是一个家庭要取得的具体意向。没有明确最终成果的家庭其实就像无头苍蝇。成果应该与家庭的使命一致。目标、目的、方针,所有这些词都表达出改变情况的理念——从多少有些不尽人意的现状出发,改善为人们最终所想要的成果,这在家长[微博]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家庭教育初期如果没有确定最终成果,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效率往往就很低下。剑锋聚焦——能力集中之道 家庭教育应非常注重焦点聚焦的概念。团队的成员如能团结一致,他们就具有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在家庭教育上也是如此,只有当我们的家庭内部能协调一致、奋力拼搏时,我们才能像周围的成功家庭一样取得成就。我们发现猎豹、老虎、狮子……在攻击猎物时,面对成群的猎物,它们必须选择一个目标集中精力追赶才有可能成功,否则不断更改目标,势必一无所获。 三赢法则——你好、我好、大家好 高效率的家庭教育必须强调“整体平衡”,也就是“三赢”的理念。是生态学、环境适应学里的一个词,是平衡、均衡的意思。在家庭教育管理中,惟有内外整体都达至平衡,我们才能够使家庭稳定的发展。做任何事情若保持着“三赢”的观念,我们将无往而不利,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内外平衡、身心一致,还能广聚资源、集中能力并可持续发展。 效果导向——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很多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管理过程中,一味强调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其实这是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如何平衡团队,其根本的做法是建立三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这样更能发挥团队的智慧。以“效果”为先导,以神经语言管理技巧为工具,将会最终实现家庭教育及家庭团队的最大价值化 优先顺序——黄金时间做黄金事 工作绩效=工作成果+工作品质+时效+成本控制 可知时间管理的能力,至少占工作绩效1/4比重!罗马帝国的西泽大帝,在领兵出征时,尽管再累,每天睡觉前,一定思考当天的时间运用。只有时间管理做得好,才有条件谈其他管理。我们很多家长在谈到家庭教育或学习时,总是一味地推托说没有时间,或者时间不够,我们每个家长真的有认真地做过时间规划吗。 简单是金——向“完美主义者”说“不”! 生活的感悟告诉人们: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最艰难的问题往往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把复杂的管理科学化解成简单的生活常识,可以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变得简单而有序。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道理,怎样把复杂的道理变成简单可行的行动很重要。 生活的感悟告诉人们: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最艰难的问题往往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把复杂的管理科学化解成简单的生活常识,可以使我们的工作、生活变得简单而有序。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道理,怎样把复杂的道理变成简单可行的行动很重要。 心智资源——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重要 在一颗松树的种子里面,已包含了成为一棵松树的所有潜能,但要成为一棵松树,还需要养分、水及光,而树德本性,早已全在里头了。心智资源属于那些“有效果但暂时还说不出道

对孩子的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

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每当面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时,父母的心中都会充满无限的欢喜,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他。孩子的存在会在无形之中给予我们一种使命感:我要好好地照顾他,给予他最好的生活!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可是,你爱孩子的方式正确吗?你爱孩子的行为到底会给予孩子能量还是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父母就会面露迟疑:也许有的时候我的方式不对,但我绝对是爱孩子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一句“为了孩子好”似乎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当然。可是,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也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当时在面对这句话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因为这句话我们失去了自由,在父母爱的捆绑下,我们活得很吃力,父母也爱得很辛苦。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为了让孩子服从我们的意志,反复地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在这种爱的压力之下,孩子不得不无奈地接受,实际却渐渐升起了逆反心理。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断地为自己不正确的爱披上“华丽”的外衣——“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不可以说不”,孩子备受压抑的心终会爆发,会冲着父母大喊:“不要再说为我好了,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是啊!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他在我们这种“爱”下都快要窒息了。 然而,很多父母却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会觉得孩子不懂事,觉得自己这样是对孩子负责,是在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殊不知,不恰当的爱就是一种最大的伤害,会直接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礼物,也是父母修为自己的一个方向。那么,我们错在哪里了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陷入哪些爱的误区呢?

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小妙招

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小妙招 俗话说“信其师则亲其道”,就是相信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你的授课,也就是说孩子只有感兴趣才能去用心的做好,但是兴趣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教师的教学、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有关。今天我们就聊聊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办法: 1、积极期望。 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 2、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 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3、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 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看书上的绪言部分,听老师介绍学科发展的趋势,或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门学科。 4、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画或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5、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 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么?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6、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 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而是能修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7、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十大黄金法则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

黄金法则一:只要是你地孩子能够自己做地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地去做. 只要孩子已经掌握某项技能或能够完成某件事了,以后就必须坚持让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走路了,那么家长就不应该继续抱他.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了(不管吃地多么地糟糕,弄得多脏),家长就不应该继续喂他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经常要给孩子说地话是:我相信你,你自己可以做到地!(如果孩子很小,一定要蹲下来,看着他地眼睛对他说),学会拒绝提供对孩子成长没有任何意义地帮助,小孩子越自己做事,越有成就感,自信心就越强,自信和成就感让孩子从小绽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黄金法则二:给孩子培养家庭责任感. 孩子一学会走路,就可以做一些家务. 如果在小孩很小地时候,你就教他要帮助做家务.他就会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趣和生活中很自然而然地一部分.为了小孩能够专心学习和做作业,而避免让孩子接触家务.这不是一种明智地行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黄金法则三:让你地孩子自己做出与年龄相符合地选择. 小时候做地选择越多,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地能力就越强. 如果想将孩子培养成日后地领袖,非常关键地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做出与他年龄相仿地选择,他可能选择地很糟糕,但是要让他学会在犯错中成长,而且要他知道,任何地选择背后都是有相应地结果产生地,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自己选择地后果,这是领导力培养地早期形式,孩子们从小需要有独立作出决定地机会,这对形成独立判断思维和建立自信心都非常有帮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备注:孩子只能做和他年龄相符地决定,而不是事事都由他选择,比如:和家长一起外出应酬,不能由他来决定什么时间回家,只能由家长来决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黄金法则四:建立一个持久地家庭规矩,并且尽可能地将其坚持贯穿下去,一贯严格,但要公正. 家里一定要有规矩,也就是纪律,但是纪律不是向孩子展示你地权威,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地工具,对小孩地行为要有理性地约束,这样他们才能茁壮地成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一、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地时间. 看电视会给孩子输入一个固定地模式,是被动地接收,不利于培养孩子地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对孩子地礼貌,言行举止给予特别重视地教育 一名学习成绩一般,但有礼貌很懂事生活能力强地小孩,比一个学习成绩优秀但不懂事,很没礼貌生活能力差地小孩,日后在人生事业中有更大地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表扬小孩,一定要表扬他地行为修养.而不是一直夸她地外貌或成绩. 第三、严格控制孩子吃快餐垃圾食物 、中国地饮食文化非常丰富,有很多美味健康地选择.不要用加工过地垃圾品来毒害你地孩子. 、让孩子吃垃圾食品不等于你对他地爱!很多小孩其实不喜欢快餐地味.只是喜欢在麦当劳地游乐场里面玩、得到儿童套餐里所赠送地小玩具.所以,请你带小孩到真正地游乐场去玩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黄金法则五:不要忽略孩子地情绪问题,但也不需对其过度紧张. 核心,要有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不要让孩子染上同情隐.当你地孩子在外界交往或其它事情上表现出害羞害怕等感受时,更好地是能认可他地感受,并马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告诉孩子,你曾经也经历过同样地感受,这就是你给孩子展示同理心,表示理解他此时地心情.这会加强孩子对你地信任,同时增强他地自信心.当你仅仅表达同情时,孩子会受到安慰,但会破坏他地自信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处理孩子遇见地问题和矛盾

《读懂孩子——做智慧型父母》讲座有感(20200522190236)

《读懂孩子——做智慧型父母》讲座有感 有一种关系从建立的开始就是为了以后的分别,这就是亲子关系。不管我们 有多爱孩子,总有一天他要背上行囊走自己的路。爱孩子,是为了让孩子离开。 孩子来到我们家长身边的时候,没有带着一份说明书,也没有使用说明,作 为那时年轻的我们并不懂该如何陪伴、如何让其成长,我们就如同天下的父母一样,走着学着。懵懂之中,孩子已经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成长迫在眉睫,他 不再是你说什么做什么,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有了“我是谁?”的疑问, 他开始寻找他的位置和他的价值,他开始更多的和小伙伴在一起,他开始不愿意家长的陪伴,他开始尝试自己完成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他开始和你顶撞,开始不停的问你为什么。 袁立壮老师讲座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不要关注孩子的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学习 品质。据我理解,学习品质就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孩子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几种必备的能力:自制力、注意力、忍耐力、抗挫折能力。 做到这些需要我们家长和学校都做出很多努力。 作为家长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做的是: 1 放手,不撒手。 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我们会教好他完成的方法。同时提供 安全保障。 2 不仅仅说给孩子听,还要做给孩子看。看到的比听到的,更能引领孩子成 长。 3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让孩子在父母身边能感受到,“我有用,我能行” 4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出了问题敢 承担。 我们希望学校能做到的事情: 1 淡化对成绩的关注,更关注孩子自身的优点,给孩子信心。 2 保证孩子活动的时间和活动量,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3 少留作业,多安排读书活动,引导孩子爱书爱阅读,读好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

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4.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

教育孩子不可不知的十大禁忌

教育孩子不可不知的十大禁忌家长可以说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要多下功夫:重视赞扬的作用、给孩子一个选择等都是值得鼓励的教育方式,但也有一些方法,是需要摒弃的。 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原则 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是否有隐藏的困难 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重视赞扬的作用 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 除此之外,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什么禁忌呢? 父母教育孩子的禁忌 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求全责备

师生之间 懂得比爱更重要

师生之间懂得比爱更重要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话,其实我觉得用到教育中,更能体现教师的一种悦纳、宽容的情怀。 儿童的世界如此奇妙,记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这样描述一个孩子的经历:当他走进幼稚园的时候,看到墙上的画,很不屑的说:“这是谁画的,真糟糕。”妈妈很奇怪孩子的举动,甚至觉得他不礼貌,因而呵斥他,你怎么能对别人的画这样评价?应该以欣赏的态度去观赏啊!孩子不高兴了。这时,一个老师过来说:“这是小朋友们画的,只要有自己的个性就好,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人的心声。”孩子笑了,他其实不是想品评画的好坏,只是想知道,我画的画会不会被否定,如此就放心了。当他看到一个被弄坏的火车玩具时,问道:“这是谁弄坏的?”妈妈奇怪的看着孩子,怎么这么多问题。老师说:“玩具就是用来玩的,玩坏了是正常的。”孩子这时放心了,因为在这里他不用害怕,由此而喜欢上这个环境,快乐的进入幼稚园学习生活。 回顾刚才的一幅画面,妈妈束手无策的时候其实是不懂得孩子的想法,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倾听,珍视学生的感受,让他们能够体验到你的懂得,你的支持,这是最重要的。知晓孩子的语言中透射出他到底关心什么?这样的懂得能够让 孩子们离开那两个“害怕”。

著名的教育家雷夫在《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了这样的话“访客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是墙面装饰的巧思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班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为什么没有害怕,是因为教师懂得孩子的想法,能够让孩子体验到一种情感上的同情、帮助、理解,这样的感受会让一些问题淡化,会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而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的学生,更容易建立自信,更容易自立。 著名女性情感心理作家苏芩也说过这样一段话:“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懂得确实比爱更难做到!试想想,每一个老师都知道爱孩子,但是正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懂得如何去爱才是更重要的,这就源于我们的懂得。 人与人之间需要这一点,教师与学生之间更需要这一点,懂得比爱更重要。

给孩子的十大理财原则

父母是孩子财商教育最好的老师 《爸爸去哪儿》的第三期节目中爸爸带着孩子们来到比京郊农村条件更“朴素”的西北大漠,节目组给每个父亲50块钱,要采购两天的伙食。手中仅有50块的爸爸们没了从前的豪迈,各自都为了花少钱办大事各显神通。张亮带着儿子展现魅力成功要到一根免费的胡萝卜,林志颖带着儿子买菜的时候狂砍价,郭涛图省事买了几袋方便面,而被李湘称作不食人间烟火的王岳伦在摊主开价4块之后,他张口还价4块5,闹出了令人啼笑皆非地“砍”价戏。 根据美国信贷咨询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4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金钱观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是孩子财商教育最好的老师。美国商业巨子洛克菲勒认为,学会理财是孩子以后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良好的财商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技巧和本领,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细数父母传给子女十大错误理财观 在实际生活中,被子女所信赖的父母们却往往犯着这样一些致命的理财错误。 一、不谈钱 理财顾问表示,一个最大的理财错误就是父母们对钱的话题退避三舍。每次外出,父母可能会反复叮嘱孩子过马路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但就是从来不和他们谈钱的话题。在很多家庭,父母不向子女解释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告诉他们钱到底有什么用。有些家长甚至告诉孩子谈钱是一件很粗俗的事。 二、神奇的信用卡 第二大错误就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信用卡,却从来不告诉他们信用卡的工作原理。孩子们看到的是一张能满足自己欲望的神奇的卡片。这难保他们长大成人后不滥用信用卡。理财顾问建议父母们至少应该向孩子解释一下使用信用卡月底是会产生账单的。还应该逐步教授子女什么情况下以及为什么使用信用卡是有利可图的,还应该教他们建立良好的信用。 三、百依百顺 第三大错误就是父母对子女的任何需求都来者不拒。他们会满足子女的所有心愿,即使在违背自己的消费原则或打乱预算的情况下也不例外。如此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愿望必须瞬间满足的人。理财顾问建议,如果子女提出的要求不在预算之列,就应该向他们解释"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告诉他们应该量入为出,并且学会为特殊的事情攒钱。 四、在钱的问题上撒谎

懂教育更懂爱--教育随笔分享

懂教育更懂爱--教育随笔分享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懂教育更懂爱--教育随笔分享 史明影 近期学前教育又得到了重视,因为孩子的安全问题。 很多时候学前教育的”火”,因负面新闻而起。的确,因为学前教育的孩子有其特殊性,孩子的身体发育、心智发展,加上幼儿园全日制的管理模式,安全隐患相对其他的教育层次略高。 从事学前教育听到最多的声音:”哎呀,闲着没事去幼儿园吧”或者”没有考上好的学校,去幼儿园带孩子吧。”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选择学前教育的,是否懂得教育?是否知道教师如何教?幼儿如何学? 暑期里我推荐过一本书《孩子是个哲学家》,首先被书名诱惑的是我大学的

恩师顾梅顾老师,正巧那段时间顾老师在研究”儿童哲学”,无疑好书推荐成功。刚开学那段时间,顾老师发来一篇文章的链接,好书又被推荐,意料之中的是,看过书的对孩子都有新的见解。这本书是唤醒,唤醒你的思维,唤醒你的心灵、唤醒你最初的决定。 身为教师总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身为幼儿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要更加严格。孩子越小,思维越没有局限,孩子的问题很多,涉及的范围很广,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沟通技巧你会无所适从,最终丧失积极性。 暑假里去苏州学习的一次打车经历让我记忆深刻:拖着行李箱,坐上出租车。司机很和善也很健谈,他问我:”啊是苏州大学的学生?” 我答:”不是,是来学习培训的。” 司机接着问:”做什么职业的?” 我:”做教育的。” 司机:”大学还是中学啊?” 我:”学前教育。”

司机的回答让我很敬佩,他说:”哦,学前教育呢,不简单哦。”因为他的这句话我们谈了很多,也许司机师傅有亲戚从事学前教育才会对学前教育认识深刻,也许司机师傅纯粹是想和我有更多的话题,更或者他就关注学前教育。渴望认可与重视,是我们学前教育坚持的理由。 教师们懂得教育又如何爱上工作呢?首先思考:儿童为何喜欢游戏?同理,教师爱上工作就要像孩子喜欢游戏一样喜欢孩子,懂教育,首先要懂爱。 教师爱孩子是必须的。这其中我想谈的是父母恩爱,父母恩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家教。对于孩子来说,幸福不过是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孩子心里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心中装着彼此。不要因为斗气在孩子面前争吵,这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创伤。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的感受往往比大人还敏感。保护他们不受伤,家长、教师们一定要知道:懂得教育,更要懂得爱。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试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学生厌学畏难的情况,很多学生觉得学习的时候很郁闷,不愿学某一科,这其实是一种借口,因为没有快乐的去学习,也就是对某一科没兴趣。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明白,要想解决问题,就得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在教学中,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们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杜威在解释兴趣时,有一段话:“兴趣这个词,从英文的词源上说,含有居间的事物的意思――即把两个本来远离的东西联结起来的东西。”对于教学而言,就是使学生与教学内容“建立关系”,让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经验或者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是他们需要的,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需求而产生的兴趣,是主动的,不断深入的,持续力强的,这对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兴

趣。这样的兴趣表现在行动上,或沉静思考,或激烈讨论,或积极动手,最终是学有所得,有所得,就有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是学生爱学乐学呢?本人联系教学实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营造师生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对教师个人产生尊敬好感,才能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对教学活动产生热情,才会对教学活动投入。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活动。例如,学生喜欢的教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显得活跃。而学生如对教师不喜欢、不信任,就会对之所教的课程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重视情感投资,变知识的传播者为积极的参与者,真诚地投入教学,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当好导演,把好语言关,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12法则”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衍生出来的。对熟知少儿身心成长过程的专业教育人员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常识。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慎用惩罚法则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利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二十码法则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美国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四W法则

感恩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感恩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泗洪县实验小学郑云 【内容提要】:感恩,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懂得感恩,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精彩,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处于莹润的状态,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恩图报发扬光大。对孩子随时随地抓住感恩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教育感恩成长 教书以来,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我看来,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懂得时时刻刻让自己的心灵滋润的一个健康成长的人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爱,感受爱的能力,以及付出爱的能力。感受爱的能力来自老师,更来自自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感恩教育应该成为孩子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享有完满的精神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中表现出的是驯化过的状态,很难有自然的状态,我认为我们对孩子除了进行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外,更要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爱的能力。我们的职责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与感受。 一、利用教材和绘本,感知身边点滴之爱 1、利用好所教学科的教材,让孩子感知爱 在我们苏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是适合对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要让生感受到文本中母亲的伟大,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文本中感人的地方是母亲走无数条山路翻山越岭将姐弟几人拉扯大,而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当时妈妈抚育儿女的艰难。作为拓展,我专门做了一个课件,主要表达了母亲养育我们的不易,此外,我通过和我的爸妈以及婆婆交流,搜集了许多他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养育子女的感人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当我讲到:李大娘家姐弟四个为了抠出桌缝中的几个砂糖粒而将桌子拍散时,同学们第一反应是笑,而后是沉默。我知道沉默之后必定有孩子经历的一场思考,对于我们自己的优越生活的思考,更有对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的思考,内心不免经受了灵魂的洗涤,变得干净澄澈。

18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18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如何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呢?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既轻松愉快,又能取得好成绩。但往往很多时候不尽人意.有的孩子一讲到学习就头痛,他们怕读书,怕做作业,更怕写作文。遇到这些情况,不少家长都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厌学呢?其实主要就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如何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呢?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就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不准他们做。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 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事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但像刚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较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地写出来。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总之,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1. 3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转:从“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谈起 2009-09-16 17:02 说起培养教育孩子,家长们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心得要分享,有疑问要请教,有辛酸要倾诉。尤其是华人们在海外养育子女,不少家长是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跟随孩子成长一步步摸索教子经验。前些时听到几位家长说起,孩子小的时候一片迷茫,等积累够经验了,子女也长大该离开家了。而新的家长们又在重蹈着老家长们的覆辙,从头开始探索。也有的家长,每逢孩子出了问题,才心急火燎地到处请教处理方法。其实,教育子女是个长期过程,孩子若经常出问题,要从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不可就事论事,不然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看到一篇《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项法则》,简单罗列的十二条可以说在美国属于不成文的规矩,也许因为已经被广大美国人民熟悉和应用而毋庸多做解说。我在工作经历中亲身体验到,这些法则确实体现在美国的校内外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理念中,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 然而,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相异,教育后代的规则也会大相径庭。很多来到美国的华人家长就并不知道美国的这些基本法则,因此教育子女的方式可能与社会大环境不合拍,孩子们便会在身心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了解这些法则,不仅对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就是对中国国内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许都有些启发。我先列出这些法则,然后再做些解说。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 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教育心理学在西方流行已经有些年头了,因此如今美国的教育界人士,从教育研究专家、中小学教职员工、到校外儿童组织的职工甚至志愿义工,都要进修不同程度的教育心理学

爱孩子从懂孩子之——父母高度决定孩子高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Amy老师。很高兴再次和大家在本群相聚,学习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那今天晚上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爱孩子从懂孩子开始之,父母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现在请大家把掌声献给爱学习的自己。希望通过这样的一堂微课,能够对大家在孩子教育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那么请大家现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开启今天的智慧之旅。 那首先呢,今天和大家分享几个微教育的观念。因为观念决定一个人的态度,指导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观念和理念来指引,再多的方法都是短效的,也是没有灵魂的。因为到通则数达。提起微教育,可能大家马上会想到微信啊,微博。对,我们要谈的是微教育,因为教育就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再细小的地方。在所有的空间里,在所有的时间里,在所有的人力,在所有的事情。所以你可以感觉到,甚至无法感觉的地方,都有着教育的痕迹。 Jenny Zhang: 我做了十几年的教育,接触了上万名的学生,也遇到过不少家长。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啊,就是读书。就是高考个好成绩,就是上个好大学,却忽视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我们常常太注重成绩的获得,却忽视了品格的培养。我们常常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却忽视了父母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常认为教育是在课堂上发生的。却忽视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微教育呢?那微教育就如同人体的微循环。看似渺小,却无处不在。细微之处都是教育。比如说。在餐桌上,父母主动为长辈们夹菜,言传身教。这就是微教育,带孩子出去玩儿,让孩子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同伴。这就是微教育,鼓励孩子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等着父母包办,这就是微教育。和孩子分享人生观点是可杀不可辱或者忍辱负重,是一种修养。这都是为教育。 再比如说,陪着孩子读一本书,一起探讨书中表达的思想。这也是微教育与孩子一起看一场电影,探讨电影的拍摄手法,这也是微教育。 回顾我们的过去岁月,我们有没有发现对于小时候某位老师的一句表扬。我们记忆犹新。其实这就是微教育,看似小,却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当我们带着觉察,我们会发现教育存在于分分秒秒。教育无处不在,教育从一点一滴开始。教育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 教育呢,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只有讲世界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孩子才能更加快乐。家庭才能更加幸福。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国家才能更加繁荣,世界才能更加美好。说到这里,你也许感觉说的有些太大了。实则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一个不经意的改变。也许就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所以,让我们带着一颗心,一同走进今天分享的微教育的世界吧。 观念(一):教育是输入和输出 那现在给大家分享微教育的第一个观念,教育是输入和输出。 如果没有往一个容器中倒入水啊,那如何能够从这个容器中倒出水来呢?那如果倒入的是牛奶或者是脏水流淌出来的,自然也不会是清水。所以说有怎样的输入就怎样的输出。我们家长们经常会纠结啊,经常会烦恼,抱怨啊,指责孩子们的一些行为。比如说爱发脾气啊,做事马马虎虎,不爱分享,性格内向。作业拖拉,磨蹭,爱玩儿手机游戏。然后我们家长呢,就陷入。情绪之中开始指责孩子啊,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呢,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这个找到根本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的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啊,是没有语言能力,什么话都不会说。那如果孩子生在中国呢,慢慢就学会了中文。如果说孩子生在英国呢,就学会了说英文。 我曾经见过一个三岁的小宝宝阿,爸爸是德国人啊。他讲德语妈妈呢,是中国人,他讲普通话啊。奶奶呢,是扬州人,讲扬州方言。三岁的孩子啊,他居然能够讲三种不同的语言哦。和爸爸讲德语,和妈妈讲普通话,和奶奶讲地道的扬州话。所以说呢,孩子一出生还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