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摘要: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它具有许多功能特性。本文论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制备纯化及其测量,对大豆低聚糖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进一步为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生理功能制备研究进展

前言

大豆低聚糖是指大豆中所含有的低聚糖类(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籽糖,蔗糖)的总称。它可作为一种甜味剂。大豆低聚糖在成熟大豆中的含量最高, 约占大豆总质量的10%。此外,大豆低聚糖中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肌醇甲醚、右旋肌醇甲醚等,它不能被胃酸及酶降解, 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1[。

大豆低聚糖主要来源于工业上生产大豆分离蛋白( SPL) 和大豆浓缩蛋白( SPC) 副产物的乳清中。我国盛产大豆, 大豆产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 全国现有30 多家规模较大的生产大豆蛋白的厂家, 生产1吨大豆分离蛋白就要排放10 吨大豆乳清, 因此大豆低聚糖的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豆保健功能的关注,大豆低聚糖也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家之一,研制开发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条件。国外尤其是日本,对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位居世界前列,其开发的大豆低聚糖产品在1988年已推向市场,现已广泛应用于饮料、酸奶、水产制品、果酱、糕点和面包等食品中,并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规模。到目前为止, 大豆低聚糖还是美国FDA 惟一认可应用于食品中的功能性低聚糖, 我国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一大豆低聚糖的结构含量及分布

大豆低聚糖是指大豆中所含有的低聚糖类其分子结构由2~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糖类总称。分子量300~2000,界于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多糖(纤维、淀粉)之间,又有二糖、三糖、四糖之分(主要成分是指单糖数为3~4的蔗糖(双糖)、棉子糖(三糖)和水苏糖(四糖)等。)的总称。其中,蔗糖占4.2%~5.7% , 水苏糖占2.7%~4.7% , 棉子糖占1.1% ~1.3% , 此外, 还含有少量其他糖类, 如葡萄糖、果糖、右旋肌醉甲醚、半乳糖肌醇甲醚等。]2[。水苏糖和棉籽糖的化学结构式是在蔗糖分子的葡萄糖一侧,以糖苷键(一个环状单糖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醛键或缩酮键,常见的糖苷键有O-糖苷键和N-糖苷键。)分别结合两个和一个半乳糖分子构成的糖。其化学结构式见图一。水苏糖,棉籽糖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尤以豆科植物中含量最多。

图1.大豆低聚糖的化学结构

二大豆低聚糖的理化性质]43[

大豆低聚糖浆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甜味纯正,近似蔗糖,甜度为蔗糖70%~75%,其黏度高于蔗糖和高果糖浆( 含55%果糖的果葡糖浆),低于麦芽糖浆( 含麦芽糖55%)。大豆低聚糖与其他糖浆一样, 当温度升高时,黏度降低;大豆低聚糖的吸湿性、保湿性比蔗糖小,但优于果葡糖浆;大豆低聚糖的渗透压略高于蔗糖,低于含量为55%的高果糖浆。

大豆低聚糖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酸稳定性和酸性贮存稳定性。大豆低聚糖在温度140 ℃短时间加热时不会分解,即使加热到温度160 ℃,对水苏糖和棉子糖的破坏也很少;在酸性条件下( pH 值为5~6),将大豆低聚糖加热到温度120 ℃仍很稳定,即使在pH 值为3 的酸性条下,大豆低聚糖稳定性也优于蔗糖。

大豆低聚糖还有很好的酸性贮存稳定性, 在pH 值为3, 温度20 ℃下, 贮存120 天的残存率为85% 以上,温度37 ℃下贮存120 天的残存率仍大于60%。因此大豆低聚糖可应用于高温加热的罐头食品及酸性食品与饮料中。研究表明,大豆低聚糖具有明显抑制淀粉老化的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加强。因此,在面包等淀粉类食品中添加大豆低聚糖,能延缓淀粉老化,防止产品变硬,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

三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保护肝脏、促进益生菌增殖、调节肠道平衡等生理机能,通过摄入大豆低聚糖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胃肠道机能。

1 大豆低聚糖直接的生理功能

由于大豆低聚糖的难消化特性,这使之具有膳食纤维的功能[7],摄入人体后可以增加大便持水

性和容量,使其易于排出,达到防止便秘的作用。并且大豆低聚糖还可以吸附胃肠道中的阴离子和胆汁酸,从而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同时它还可与进入人体胃肠道的某些病原菌细胞结合,抑制其在肠壁

上的定植和生长

,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8]。

2 大豆低聚糖的益生机制

2.1 大豆低聚糖通过促进益生菌增殖改善胃肠道机能

由于人体中缺乏-D-半乳糖苷酶,当大豆低聚糖进入机体后并不会被分解吸收,而是进入大肠后被肠道内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利用,从而使得大豆低聚糖具有促进肠道内益生菌增殖生长的作用。同时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进而人体健康产生良性影响[5], 其作用机制见图2。

图 2 大豆低聚糖对人体的影响

病原菌能通过其表面或绒毛上的特异性凝集素与人体肠壁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上的糖类或糖蛋白相结合[10],进而附着在肠黏膜上繁殖。例如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9],便是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 D-甘露糖受体结合。然而低聚糖的结构与此糖受体的结构比较相似,可以竞争性地与病原菌相结合, 从而减少其在肠道内的粘附,最终导致病原菌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益生菌还能利用大豆低聚糖进行发酵, 产生醋酸、乳酸、植物乳杆菌素NA、乳链菌肽等抗菌物质。这些抗菌物质可以抑制外源性致病菌及人体肠道内原有有害细菌的繁殖, 同时有研究证实植物乳杆菌素NA能有效抑制李斯特菌生长繁殖,引起李斯特菌的自溶;而乳链菌肽可以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微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起到抑制作用。并且益生菌还可以分泌磷脂酸与肠黏膜形成一层生物膜屏障,使得有害微生物难以附着在肠道内,从而降低致病菌的感染机会。

2.2 促进免疫, 降胆固醇及保护肝脏的作用

乳酸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多糖和磷壁酸组成,肽聚糖对免疫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乳酸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主要组分是胞壁酰二肽,它能够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从而活化 T 淋巴细胞,并诱导其产生-干扰素。细胞壁中的磷壁酸还能刺激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也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乳酸菌发酵能产生大量的游离氨基酸和短肽, 例如谷胱甘肽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分裂反应,激活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并且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的致癌物。

乳酸菌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在pH 降低时,乳酸菌的共轭活性增加,使胆固醇与胆盐形成了沉淀,从而降低了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GILLI- LAND[10]等进行的体外实验也表明,嗜酸乳杆菌可以降低培养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而菌体细胞的胆固醇含量却增加了。其机制目前虽然还未被揭露,但是人们推测是细菌细胞吸收了肠道中的胆固醇并导致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下降。

肠道内的腐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吲哚、硫化氢、胺和酚等代谢产物[12],这些产物在肝脏中经酸降解解毒, 随后以葡糖醛酸盐和硫酸盐等形式经尿排出体外,如若它们不能被及时解毒,将导致肝功能紊乱和循环系统失常。然而大豆低聚糖能有效增殖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增殖的细菌可以通过拮抗、分泌细菌素产酸等方式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并由此达到减少有害物质产生的目的。双歧杆菌[11]等益生菌还能分解一些因食物腐败变质等原因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同时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从而促进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同时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3 抗肿瘤作用

细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壁可吸附肠道内的毒素,而肉类食品在烹饪过程中常产生一些诸如杂环胺、吡啶、喹啉等导致突变的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被人体摄入后,对其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大量研究表明[11], 益生菌中乳脂链球菌的胞壁肽聚糖和多糖成分可以对这类致突变物质进行吸附, 其中对最主要的致突变物吡啶的吸附率可以达到 50% 以上,而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的大豆低聚糖可以有效增殖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同时有理论表明,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的大豆低聚糖被人体摄入后, 人体中的肿瘤细胞会被杀伤。其主要原因是大豆低聚糖能促进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增殖, 并由其激活 Mφ, 从而诱导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激活的 Mφ可以增强其吞噬细菌的功能, 还可以使 Mφ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增高, 从而加强 Mφ的毒性。激活的 Mφ可以释放白细胞介素 2 与 IFN- γ等多种细胞因子, 这些免疫调节因子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 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达到抗肿瘤作用。

另具研究证实[6],益生菌所分泌的可溶性代谢产物可以明显降低人类肠癌细胞 HT-29 的存活率,并提高分解 HT-29 的二肽多肽酶 IV 的活性,二肽多肽酶 IV 是分解 HT-29 的特性指标,这说明乳酸菌可以促进这些肿瘤细胞的分解。然而就抗肿瘤机制而言,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的大豆低聚糖可以有效地增加益生菌的数量揭示可溶性代谢产物的含量,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4 大豆低聚糖的其他生理功能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的大豆低聚糖还可以被肠道内的益生菌发酵,进而产生有机酸,其中绝大多数的有机酸都可以被人体吸收

,为人体供应能量[14]。同时有机酸还可以有效降低肠道的pH, 从而抑制由一级胆酸转变具有致癌性的次级胆酸的反应。并且有机酸还可以与有毒的氨结合, 形成不扩散的铵离子,降低血液中氨的浓度,从而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率[13]。大豆低聚糖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吸附胆固醇的作用,使之随大便排出体外,达到调节血脂[9]的目的。

四大豆低聚糖的制备

大豆低聚糖多是从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时的副产物大豆乳清中提取的,乳清液中含有多种低分子蛋白、多糖类、肽、低聚糖类等物质,其中碳水化合物约为62%,粗蛋白约为21%,灰分5%,其它12%,而碳水化合物中含量较高的是大豆低聚糖。以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低聚糖浆的生产工艺见图3:

图3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工艺

五大豆低聚糖的提取纯化

大豆低聚糖是以工业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时的副产物大豆乳清为原料制得。乳清大部分为碳水化合物,约占62%,其中又含有约为42%的大豆低聚糖,乳清中其他各组份分别为:粗蛋白约21%、灰分5%、其它12%。大豆低聚糖分离纯化的典型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脱脂大豆→大豆低聚糖粗提→大豆乳清→脱除蔗糖→蛋白质分离→过渡→脱色→脱盐→浓缩→喷雾干燥→造粒→颗粒大豆低聚糖。

1大豆低聚糖的粗提

大豆低聚糖的粗提一般采取水浸取、碱液提取、膜分离技术等方法得到。其中水浸取效率较低;碱液浸取有效成分含量高,但时间太长;膜分离技术设备投资大,工艺较复杂。采用碱液为提取剂,在微波条件下提取大豆中的低聚糖,既保持了碱液提取的优点,又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时间短的特点,是一种较佳的低聚糖提取技术。微波提取因升温速度快且受热均匀已成功用于蔗糖、辣椒素、

果胶等的提取,主要是利用微波的介电加热效应。以碱液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有报道微波提取大豆低聚糖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5OOW,碱液浓度1%-2%

,提到时间6min。金华丽[15]等研究了较优的碱液提取工艺为:log脱脂大豆粉,加人150m11%浓度的Na2C03, 55℃恒温水浴加热并搅拌,浸提时间2h。而赵贵兴等研究认为pH10-12、60℃、1.5h 的提取工艺有助于大豆低聚糖的溶出。比较二者具有相似的最优工艺条件。

2脱除蔗糖

经过上述方法得到大豆乳清后,因其具有较高的蔗糖含量,糖尿病人不能直接服用,也不适用于肥胖症患者。如果脱除蔗糖,适用于所有人群,应用范围广泛。

大豆低聚糖通常通过柱层析的方法或离子交换技术脱除蔗糖,不过困难较大且成本较高。微生物发酵法是一种新型的精制大豆低聚糖的制备方法,即考虑微生物对底物利用的选择性,通过菌种的筛选,得到能选择性利用蔗糖的微生物,控制合适的发酵条件,以除去大豆低聚糖中的蔗糖。大豆乳清糖浆中含有一定量蛋白质,可以作为酵母生长的氮源,如果以之为原料,经过发酵除去蔗糖,再进行后续工序处理,则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可以利用酶技术将大豆低聚糖中的非功能性因子—蔗糖进行酶工程改性,将蔗糖转化为低聚糖。该方法可以降低大豆低聚糖中蔗糖含量,提高低聚糖的含量。使用酶工程法,可将其中约60%的蔗糖转化为低聚糖,使得最终产品的纯度达到要求。此法与日本采用的柱色谱除蔗糖方法相比,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李晓东等采用从米曲霉中提取的β-D-呋喃果糖苷酶,有效地将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并将果糖转移到蔗糖分子的果糖残基上,通过β糖苷键连接1-2个果糖基,形成蔗果三糖和蔗果四糖,该法可降低糖浆制品中的蔗糖含量,提高低聚糖的含量,将其中大部分的蔗糖转化为低聚糖,使其中功能性低聚糖的含量提高,后续工序更易操作。

3蛋白质的分离

大豆乳清一般通过碱提酸沉的方法分离大豆蛋白后获得,此法蛋白质分离不彻底。另外,利用醇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过程中的也得到大豆乳清。两种大豆乳清中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且含有其它杂质。需经过预处理,除去大部分的残余蛋白质。

除去大豆乳清中的残余蛋白质除了加热沉淀法外,还可采用等电点法或絮凝剂法。等电点法的去除效果不太理想,絮凝剂沉淀法效果较好。可用来沉淀蛋白质的凝剂有醋酸铅、醋酸锌、石灰乳、亚铁氰化钾、硫酸铜和氢氧化铝等,其中有应用价值的是石灰乳沉淀法。

此外,还可根据蛋白质受温度、pH,金属离子浓度影响的特性,对大豆乳清采用加热、调节酸度、加人絮凝剂三种方法结合,除去大豆乳清中的蛋白质。为满足较大的蛋白质沉淀率和较高的大豆低聚糖保存率,有研究认为大豆乳清中蛋白质分离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为80℃-90℃,pH=4.3 (可以用盐酸、碳酸或者磷酸调节,碳酸效果较好),CaCl2浓度为3%-5%,加热时间为20min。

经过沉淀离心后,乳清液中仍含有蛋白质。而这些残留蛋白具有起泡性而影响浓缩。且与糖类发生的美拉德反应,使得大豆低聚糖浆颜色发黑,味苦,质量差。因此可以再利用超滤技术有效除去残留蛋白。影响超滤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是超滤液的温度、超滤压力以及超滤用膜的选择。马莺[16]等经过试验得出大豆乳清超滤的最佳条件为,超滤温度:40℃-50℃,超滤压力3.Opsi-4.5psi ,膜的截留分子量:NMWL10000。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分离效果。

4脱色[17]

经过超滤的大豆乳清含有色素物质,如不去除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可以采用微生物絮凝剂脱色、活性炭脱色、二氧化硫脱色等。其中活性碳脱色应用较为广泛。

二扭送化硫是通过保鲜粉(连二亚硫酸钠, Na2S04)在水中的分解产生,亚硫酸(二氧化硫)能与许多有机物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发生了此反应的有机物的吸收波长将降低,色泽变浅。亚硫酸和糖浆中两类有色物质反应:一类是含有共轭双键的色素,另一类是还原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的类黑精。但是,亚硫酸与有机物的加成反应通常是可逆的,它们的结合物能分解为原来的物质,特别是在有氧或其它氧化剂存在时,反应会更多的向分解方向进行,这样被脱色的物质会重新呈现颜色,使产品色泽不稳定。

活性炭脱色主要是利用不同大小的糖分子在活性炭上吸附力的差异,再用不同洗脱条件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影响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因素有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温度、粮液pH值。经过实验分析,生产中选择1.2%(对固形物)的活性炭用量和吸附时间为40min。如果延长脱色时间和增加活性炭的用量,尽管脱色率有所增加,但是糖的损失也会随之增加。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采用在40℃下吸附脱色。另外,糖液的pH控制在 3.5-4.5之间脱色较好。故活性炭对糖液脱色的最佳条件为:1.2%(对固形物)的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40min,温度40℃,pH=4.O。

5脱盐

大豆蛋白乳清液经超滤、活性炭脱色后仍残留有色素物质和盐类物质,浓缩前必须经过脱盐处理。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脱盐。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糖液经过脱色后再用离子交换树脂精制,能除去几乎全部的灰分和有机杂质等,进一步提高纯度。离子交换树脂除去蛋白质、氨基酸、羟甲基糠醛和有色物质等的能力比活性炭强。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精制过的糖液质量大有提高,糖浆的灰分含量降低到约 0.03%,因为有色物质和能产生颜色的物质被彻底除去,放置经久也不致变色。选择使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O01X7)和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201X4)进行脱盐。离子交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糖液温度及其流速。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流速下对糖液进行离子交换脱盐,测量糖液电导率。可知,柱的脱盐效果随柱温的增加而增强,但超过50℃时变化平缓,考虑到节能间题,确定离子交换的操作温度为50-60℃为宜;随着流速的降低电导率降低,当流速达到35m3糖液/m3树脂·h 时,其电导率超于稳定,故糖液经过柱的流速应控制在35m3糖液/ m3树脂·h为宜。糖液经过上述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色泽明显变浅,说明离子交换树脂还有一定的吸附色素的能力,可起到辅助脱色的作用[18]。

另外,王炳南[20]也报道了电渗析脱盐系统在糖液脱盐中的应用。它是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糖液中阴、阳离子定向迁移,并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具有选择透过阴离子而阻挡阳离子通过的作用),使原糖液在通过电渗析器时,一部分被淡化,另一部分则被浓缩,从而达到了分离糖类和盐类的目的。此脱盐系统脱盐效果较好,处理量大,可连续进行生产,但成本较高。

6浓缩

经超滤净化和离子交换除后,选用真空浓缩将提纯后的糖液浓缩到70%(干物质)左右,浓缩过程中糖液沸点控制为70℃左右。也可以用反渗透膜对糖液进行分离浓缩。工艺设计90%以上的水透过,使低聚糖浓度达到8%以士。透过液不含低聚糖,作为工艺水回用。采用反渗透浓缩乳清液浓度可达10%,透过液中基本不含低聚糖。还可以将糖液先浓缩到50%左右,再进行喷雾干燥,可制成粉末状大豆低聚糖,经造粒制成颗粒状制品[19]。

目前, 我国生产的大豆低聚糖产品中,功性性低聚糖的含量较低,为30%~40%。利用米曲霉产生的β- D- 呋喃果糖苷酶,将大低聚糖中的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并将果糖转移到蔗糖分子的果糖残基础上,通过β- 1, 2- 糖苷键连接1-2 个果糖基,形成蔗果三糖或果糖, 实现低聚糖酶法改性,但此方法不适合工业生产

[。

20

]

马莺]21[研究了在制取大豆低聚糖的同时,通过酶改,将其中非功能性蔗糖转化为功能性低聚糖,以增加大豆低聚糖中功能因子的含量,提高了大豆低聚糖的功能性。

徐忠[22]等人对脱色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出大豆低聚糖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1.5%,pH 值为3.5, 脱色温度为50 ℃,脱色时间为40 min]22[。

六大豆低聚糖含量的测定

大豆低聚糖的分析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和色谱法两大类]23[,其中物理化学法多用于定性分析。如果要求样品纯度较高,也可以进行粗略的定量测定(如蒽酮比色法和DNS 法);色谱法有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其中气相色谱法( GC) 、薄层色谱法( TLC) 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较为常用。

目前大豆低聚糖的检测方法虽然较多,但较准确的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25]。由于采用气相色谱法样品需制备成易挥发、对热稳定的衍生物后才能测定;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直接测定,样品处理简单,且减少了糖的损失或偶然误差。故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26]来开展检测方法的研究介绍。

1 高效液相色谱(HPLC)

1.1实验仪器与材料

1)主要仪器

日本岛津LC- 4A高效液相色谱仪,PID-2AS示差折光检测器,WatersTCM柱恒温箱, WATERS745积分仪。

2)试剂

乙晴( 色谱纯)、95%乙醇、棉子糖(光谱纯 Sig ma 生产, 以下糖的试剂同) 、水苏糖( 光谱纯)、蔗糖( 光谱纯) 、乳糖 (光谱纯) 、葡萄糖(光谱纯)、果糖( 光谱纯) 。

3)试验材料

大豆粉(100目)、其他食品( 奶粉) 。

1.2试验方法

1)色谱柱的选择

本研究共选择了氨基柱、钙离子型交换柱、铅离子型交换柱、钠离子型交换柱等四种色谱柱作为分析柱。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研究, 上述色谱柱都可以有效分离测定大豆低聚糖的成分, 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但考虑到色谱柱的使用成本( 氨基柱价格较离子柱低 4 倍) 、使用条件

( 离子交换柱要求纯水做流动相, 样液中存在的大量离子等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及寿命,选择氨基柱作为研究测定不同样品中大豆低聚糖的试验用柱更为合适。

2)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1) 柱温:由于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糖时,温度直接影响了基线的稳定性,必须配有柱恒温室。考虑在氨基柱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为50左右,同时为缩短样品保留时间,通过30 、35 、40、45 四个柱温试验,选定柱温为40作为试验条件。本着既可使有效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又可尽量缩短分析时间的原则, 后两个流动相虽然分离效果好,但保留时间过长( 棉子糖为 22 分钟, 水苏糖36 分钟);第一种流动相则使成分无法有效分离( 蔗糖与棉子糖两成分重叠,保留时间都在 6 分钟

作用) : 70:30 的配比较合适,分离效果好,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7. 14、11. 05、17. 45 分, 整个分离测定过程可在 20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2) 色谱条件:色谱柱: Waters Spherisorb5mNH2 4.6250mm;柱温:40;流动相:乙晴:水为

7:3;流速:1ml/min ;示差折光检测器: 量程为 0.5。

3)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

a、大豆粉

(1) 用1份水把样品溶解后,再用4份洒精定容并充分震荡溶解,滤纸过滤后滤液通过0. 45m的有机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2) 用3份水把样品溶解后,用7份乙晴定容

并充分震荡溶解, 滤纸过滤后滤液通过 0. 45 m 的有机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b、其他食品

除采用上述样品处理方法外,可采用盐进行沉淀。但由于处理后的样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金属离子等,可导致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所以一般不采用。

在上述样品处理方法中, 采用与流动相相似的方法较好,可排除溶剂峰带来的干扰。

1.3 结果与分析

1.3.1 标准曲线的测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0.2500g棉子糖和水苏糖,用水溶解定容至 10ml, 浓度20mg/ ml的储备液; 然后配制成浓度分别为 2. 5、5. 0、7. 5、10. 0、15. 0mg/ml的使用液。葡萄糖、果糖、蔗糖分别配制成2mg/ml的标准溶液,用于对这三种糖进行定性。

分别吸取使用液 10ul,在 2.2 (3) 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高。计算出回归方程,判断相关性,用于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

2 GC法方法原理[23]

方法:用GC对糖进行定量时,对分子量大的四碳糖、五碳糖的衍生物必须选用在高温下稳定的固定液。本法给定的TMS化条件为: 在室温下, 五碳糖完全TMS化后, 至少要在7小时内保持稳定。使用不锈钢柱, 固定液用2% Silicone OV-17(担体Chromosorb W(AW, DMCS)], 采用10℃/min的程序升温分析, 进样口温度高达350℃各种低聚糖分离效果良好。方法适用于含有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等低聚糖的大豆、小豆、豌豆制品及一般农产食品。

3 薄层色谱法( TLC)[27]

方法:运用薄层层析技术分离单糖与低聚糖,展开剂为V(乙腈):V(冰乙酸):V(水)=6:3:2,显色剂为苯胺-二苯胺-磷酸,点样量为5μL,层析显色后,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结果:薄层层析可将大豆低聚糖中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等组分分开,通过苯酚-硫酸法分析其中的棉籽糖,线性范围为20~80mg/mL(R2=0.9932),精密度RSD为1.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4%,RSD为3.99%。结论:以薄层层析-苯酚-硫酸法检测食品或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含量,测定结果与HPLC法对照,相对误差为3.22%,可用于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的检测。

以上3 种测定方法中, TLC 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重现性好, 但灵敏度和精密度较低, 因此多用于定性分析; GC 法和HPLC 法的分离效果和准确性都很好, 定性定量分析时都可采用。用GC 法测定时, 由于糖受热时没有足够的挥发性, 因此要将其制备成易挥发、对热稳定的衍生物; 用HPLC 检测时,则不必对样品进行衍生, 可以直接测定, 减少了糖的损失或偶然误差]22[, 且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及平均回收率比采用气相色谱法的好,所以是大豆低聚糖分析检测中最常采用的方法。

然而, 在使用氨基柱分离糖时,一些还原糖容易与固定相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席夫碱。因此,氨基柱的使用寿命一般较短。另外,作为流动相组分的乙腈要求纯度高,价格昂贵。乙腈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易挥发,对人体有害。因此,有人提出以十八烷基修饰的硅胶( ODS) 作为固定相,以纯水作为洗脱液来分离单糖和寡搪,其特点是流动相价廉,无污染,分离方法快速简便, 所得结果与常用的氨基柱PLC 一致。经实验研究得出, 在柱温12 ℃时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流速为

1.01mL/min时, 9 min内即可以完成1个样品的分离,且流动相价廉,无污染。

除此之外,还有人用纸层析法和比色法测定大豆低聚糖的含量。这2 种方法虽然简单、快捷, 但与GC,HPLC的测糖含量方法相比, 测定结果不是特别准确, 目前仍在探索中。

七大豆低聚糖的发展前景

我国大豆资源丰富, 而大豆低聚糖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保健功能。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低聚糖,其产品优质,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生理活性,附加值高,社会效益好,功效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生产、医药和饲料添加剂中,故其开发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我国有丰富的大豆原料且人口众多,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多,消费市场广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已不仅仅满足于食品表面的色、香、味、形,而是越来越向食品内在质量的科学性、结构合理性及对人体产生特殊功效的方面转变。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具有生理功能食品的重视和了解,对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将会日益增加,大豆低聚糖作为低热量甜味剂和双歧杆菌增殖促进物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性物质。制取大豆低聚糖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提取、精制工艺简单,可大大提高植物蛋白生产的附加值。

食品胶体综述

摘要:综述了黄原胶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根据黄原胶特殊的结构,分别阐述了其流变学性、增稠性和稳定性、耐酸碱盐稳定性、复配性和其他性能如悬浮性、乳化性和冻融稳定性等功能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在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黄原胶结构功能特性应用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xanthan gum Abstract: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 of xanthan gum were reviewed, and als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about xanthan gum in food to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xanthan gum,respectively expound the rheology, thickening and stability, resistance to acid and alkali salt st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other performance such as suspension, emulsification and freeze-thaw stability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features in food. Keywords: xanthan gum;structure;features;application

高COD废水处理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设计背景 豆制品是我国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其有着丰富的营养并且受大家喜爱,我国豆制品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豆制品产量的增长,豆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良好有效的豆制品废水处理工艺十分重要。通常豆制品生产分为发酵类和非发酵类,其中废水的主要来源于洗豆水、泡豆水、浆渣分离水、压滤水、各生产工艺容器的洗涤水、地面冲洗水等,这种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COD、BOD5高达上万毫克每升。现在豆制品行业不断扩大,其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对其也越来越重视,但是若不妥善处理达标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可估量。 生物处理方法对豆制品污水十分有效,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和集中排放都适用于生物处理,水中所含的大量可降解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除PH比较低之外,豆制品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很少。而根据实际处理经验,在豆制品废水处理中有以下不足:(1)废水在厌氧过程中容易酸化让处理效果不好;(2)豆制品为间歇式生产排水较集中,水质水量不均匀,增加处理难度;(3)固体颗粒物高达1000至1500毫克每升,厌氧中易形成浮渣层;(4)若采用活性污泥易产生污泥膨胀[1]。随着废水污染增加,传统处理工艺渐渐跟不上,所以采用适合的处理工艺对豆制品废水进行处理十分迫切。 1.2豆制品废水的资源化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废物回收利用,污染物资源化已经成为环保的发展趋势,豆制品废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大豆乳清蛋白豆制品废水中含有的主要蛋白质,豆制品废水中乳清蛋白主要成分为2S 成分和β-淀粉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 000~30 000之间,并且在pH 2至10 都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起泡性。其中2S 成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有着特殊的功效,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抗营养因子,是在进行豆制品加工中要除掉的成分,但是低浓度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有一定抑制癌症发生的效果,还有降低血胆固醇的功效[4]。国内外专家有着许多提取豆制品废水中蛋白质的研究,提取废水中蛋白质是经济可行的发展方向。现在主要有的提取技术有:超滤法分离蛋白质、絮凝法分离蛋白质、泡沫法分离蛋白质[2]。 豆制品废水中不仅有丰富蛋白质,还有大豆异黄酮,这是存在于大豆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其有着许多生理功能:预防癌症、对雌性激素的调节、预防骨质疏松、抗氧化等。大豆异黄酮不易溶于水但是在热水中有一定溶解性,所以豆制品废水中含有一部分大豆异黄酮,其浓度大约为0.1~0.2毫克每毫升。从豆制品废水中回收异黄酮的方法主要有大孔树脂吸附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袁其朋等通过使用大孔树脂吸附大豆乳清废水中的异黄酮,通过选取优化的吸附和

风景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准备 第一阶段:在进行本次调查之前,本小组查阅了大量关于大圩生态农业示范园的相关资料,包括省内外同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农业相关的旅游项目的规划文本、合肥市域范围内的已建成的风景名胜区的周边情况和大圩镇的基础规划及其上位规划等。根据所查阅的资料,对本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了分工,并进行了简单的组内讨论,明确了调查方向和内容。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1)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2)准备多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见附录1)3)收集与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和与之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资料(见附录2)4)制定调查线路,为便于实施和此后的旅游资源评价、统计,将整个调查区分为小块,线路贯穿所有小块。 第三阶段:本小组于2014年9月14日、15日对位于派河边的1号调查地块展开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工作。根据既定方案完成对调查地块约6平方公里的调查工作,获取了大量资料,培养了团队默契度,为接下来的方案构思和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图1.1 路线讨论图1.2 实地测量

二、小组成员名单 郑艺涵,11202050130,11景观①班总负责人,协调全组工作 范鹏辉,11202050110,11景观①班拍摄,图片处理 张旭,11202050128,11景观①班风景资源分类 孟勇,11203050322,11景观①班风景介绍 荆晶,11202050113,11景观①班后期资料处理、分析 徐震,11202050103,11景观①班保护与开发建议 王智帅,11202050203,11景观②班风景资源评价,文本整理归总

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胡传伟,孙冰,陈勇,庄梅梅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人们对周边的环境越来越重视。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有舒适的房屋,更重要的是要有安全、自然的人居环境。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率先提出城市林业的理论构想,历经土地利用区划、绿道工程和风景游憩林保护等阶段,至今已成为融合风景园林与传统林业的新兴学科,为都市地区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传统的风景园林倡导师法自然的植物造景,于细微处写意寄情;而城市生态风景林是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生物要素,是具备自我维护与更新功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它在调节气候、保护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观赏游憩、美化城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将城市生态风景林单独作为一个林种,但是基于景观和美学考虑的森林经营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发达国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质量美景评价、林分改造、森林景观可视化与模拟、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城市森林影响与价值、城市森林景观规划设计、近郊森林植被恢复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森林,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是美国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英国和加拿大在用材林采伐区设计上考虑美学因素,使得采伐区对景观的视觉冲击最小化、视觉影响评价研究报道较多,如1981年加拿大哥伦比亚省林务局出版森林景观手册,主要内容就是从美学的角度经营森林;1991 年英国林业委员会的景观顾问出版专著《森林景观设计》,从景观尺度上系统论述了人工用材林的美化方法;德国强调近自然林的人工促进恢复技术与游憩化技术研究Ⅲ;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城市周围建立旨在保护环境与森林游憩的生态风景林,注重森林环境质量与人的感知、森林的抚育措施研究。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国生态风景林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国在城市生态风景林概念提出以前已经无意识地进行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在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规划设计、景观美学评价、美景诱导、效益监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1树种选择 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种的筛选,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陈涛等1999年推荐了100多种深圳乡土树种作为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的可选树种,同时又对城市生态风景林的示范林四季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冯文水2005年总结了乡土树种在美景诱导中的意义,并推荐12种优良树种m1。杨亚玲等2007年对泰山主要观赏树种资源进行了分类与统计分析,按照树木的观赏特性将其分成了观叶、观花、观果、观形4大类,初步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的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风景林树种。叶志勇2008年在厦门市本岛马尾松风景林内,选择“种阔叶树在林下套种,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适应性、生长特点和抗逆性。研究发现,木荷等15种树种适应性较强,尾巨棱等7种树种的生长性状良好,结合不同树种的景观效果、美学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出适宜风景林美景诱导的11种骨干树种。冯学华等在调查乡土植被的基础上,兼顾生态和景观功能。筛选出适合不同海拔高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道路绿化林的乡土树种,并提出植物景观加强模式、立体营造模式、林相改造模式、果园套种模式和垂直绿化模式5种生态风景林的营造模式。张晓萍2006年探讨了生态风景林四季供景和专项生态风景林的树种选择,并提出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李征宇等2006年提出海南岛海岸生态风景林的归化建设构想,并根据地域文化特点推荐了多种适宜的乡土树种。 2.2规划设计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森林、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规划设计由理论探讨、方案编制到项目实施,一系列成果不断出现,近几年林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城市规划设计院先后在安徽怀宁、上海、北京、广州、临安、南宁、成都、阿克苏、无锡等城市开展了城市森林规划编制工作。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的工作方法是首先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在景观尺度上了解其分布格局与景观动态,最后,针对不同的生态风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食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综述 王盼盼(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指食品体系在加工,贮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有助于在食品加工业中正确使用蛋白质,也利于食品营养成分的保持和利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与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在加工中的变化及食品中常见的蛋白质资源. 关键词:蛋白质;功能特性FunctionalityofFoodProtein WANGPanpan (CollegeofFoodScienc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Functionalityoffoodproteinreferstothatfoodproteinisaffectedbyphysicalandch emical propertiesduringtheprocessing,storage,preparationandconsumption.Proteinfunctionalp roperties arestudiedisnotonlyadvantagetouseproteinintheproperwaybutalsoisadvantagetomaintai nand utilizenutritionoffood.Thispapersummarizedthestructureoffoodproteinandcommonprot ein.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impactfactorsandchangesintheprocessingarealsosummarized Keywords:protein;functionality 主要内容 (1)蛋白质的四个功能特性:蛋白质的水合性质,蛋白质的表面性质,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及蛋白质的感官性质(2)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3)影响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内在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4)蛋白质在热处理,低温处理,脱水处理,辐照处理,碱处理,氧化处理,机械处理,酶处理等作用下.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变化(5)常见的食品蛋白质及蛋白质新资源(6)肉制品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前言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构成单位为氨基酸,是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构成,某些蛋白质分子还含有铁,碘,磷,锌等.蛋白质是生物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蛋白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还是食品的主要成分,给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还是一类重要的产能营养素. 蛋白质会对食品的质构,风味和加工性状产生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指食品体系在加工,贮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蛋白质的凝胶作用,溶解性,泡沫,乳化作用和黏度等在食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诸多性质.

功能性低聚糖

┊┊┊┊┊┊┊┊┊┊┊┊┊装┊┊┊┊┊订┊┊┊┊┊线┊┊┊┊┊┊┊┊┊┊┊┊┊ 摘要 功能性低聚糖属于寡糖,主要包括水苏糖、棉籽糖、乳酮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龙胆糖、大豆低聚糖、壳聚糖等。由于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它们的酶系统,因而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可以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功能性低聚糖并阐述了其功能。 关键词功能性低聚糖,双歧杆菌,保健作用。

┊┊┊┊┊┊┊┊┊┊┊┊┊装┊┊┊┊┊订┊┊┊┊┊线┊┊┊┊┊┊┊┊┊┊┊┊┊ 目录 引言 (3) 1功能低聚糖 (3) 1.1低聚异麦芽糖 (3) 1.2低聚半乳糖 (4) 1.3低聚果糖 (4) 1.4低聚木糖 (4) 1.5大豆低聚糖 (5) 2功能性低聚糖的直接功能 (5) 2.1抗龋齿 (5) 2.2降血脂、降胆固醇 (5) 2.3增殖双歧杆茵、优化肠道茵群 (6) 3功能性低聚糖由双歧杆菌引起的间接功能 (6) 3.1生物屏障作用与抗衰老功能性低聚糖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6) 3.2 营养作用 (6) 3.3防止便秘功能 (6) 结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装┊┊┊┊┊订┊┊┊┊┊线┊┊┊┊┊┊┊┊┊┊┊┊┊引言 低聚糖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它是替代蔗糖的新型功能性糖源,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未来型”新一代功效食品。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的新产品,近年来国际上颇为流行。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均有规模化生产,我国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起于90年代中期,近几年发展迅猛。低聚糖(oligosaccharide)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子量约为300—2000,可分类为普通性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普通性低聚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酸糖、海藻糖和麦芽三糖等,它们可被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果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壳聚糖、壳低聚糖、低聚木糖等,因在人体肠道内不具备分解消化的酶系统,不能被人体胃酸和胃酶所降解,故不能消化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小肠内为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对人体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是就功能性低聚糖做一个介绍,下面先来介绍一些功能性低聚糖。 1功能低聚糖 1.1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异麦芽糖是指葡萄糖基以a一1,6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单糖数在2-6不等的一类低聚糖,它是一种支链、非发酵性低聚糖,又称分枝低聚糖或称寡聚葡萄糖,其英文缩写为IMO。低聚异麦芽糖的主要成分为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和异麦芽四糖占总糖的50%以上。低聚异麦芽糖分子中含有a一1,4键及a一1,6键,以及少量a一1,3键和a一1,2键。低聚异麦芽糖在酱油、清酒、酱类、蜂蜜及果葡糖浆中有少量存在,广泛存在于大麦、小麦和马铃薯等植物性饲料中,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 IMO的甜度温和,为蔗糖的45%~50%,可代替部分蔗糖以降低食品甜度及改善食品风味。异麦芽三糖、四糖、五糖等随着聚合度的增加,甜度降低甚至消失。其黏度介于相同浓度的蔗糖与麦芽糖之间。其黏度比蔗糖高,更易于保持结构稳定;其黏度比麦芽糖低,食品加工时操作方便,且对糖果、糕点等的组织与物理性质无不良影响。同时,低聚异麦芽糖对酸和热的稳定性极强。将IMO添加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值食品中,其特性和生理功能不受影响。IMO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对各种食品的湿润和品质的维持有较好的效果。它还能抑制蔗糖的结晶,防止淀粉类食品的回生,从而延长货架期。分子末端有还原基团,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共热会发生美拉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 一.概述 大豆低聚糖,存在于大豆中具有保健功能的可溶性糖类物,主要由水苏糖、棉子糖、蔗糖以及少量的果糖、葡萄糖、毛蕊糖等所组成。 低聚糖的主要组份分子结构式为: 水苏糖 棉子糖 蔗糖 大豆低聚糖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或粉末,味甜,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和低分子稀醇,难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分解温度大于140℃。 大豆低聚糖最大特点是能使双歧杆菌显著增殖。大豆低聚糖中的水苏糖和棉子糖不能直接被人消化吸收,经胃部不会被破坏,到大肠后,成为双歧杆菌最好的营养物质而使双歧杆菌大量增殖。在肠道内,双歧杆菌是惟一不产生毒素、可控制有害细菌繁殖生长、且能产生营养物质的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发酵大豆低聚糖产生醋酸、乳酸和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值,控制病原菌和腐败菌的繁殖,减少毒物的生成,从而保护肝脏,刺激肠道蠕动,防治便秘和腹泻。双歧杆菌可分解致癌物,并使癌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有防癌抗癌作用。双歧杆菌能自然合成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烟酸、叶酸、磷蛋白分解酶和氨基酸,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提髙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等。 二.生产技术 1.基本原理 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采用超滤、吸附、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树脂等物理方法提取,大豆乳清液中含大豆低聚糖,也含大豆蛋白、盐、色素等物质。加热大豆乳清,粗大颗粒大豆蛋白即变性析出,可分离除去,再用超滤方法除去细小颗粒大豆蛋白。除去蛋白质后 , 用吸附法脱色、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除盐、浓缩等工序加工,得大豆低聚糖产品。 2. 工艺流程 3.操作步聚 ①沉淀:大豆乳清取自大豆为原料制造大豆蛋白质时的排出液,除含大豆低聚糖外,还含有蛋白质、盐酸和色素等物,此类杂质影响产品质量,应除去。

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

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 摘要:抗疲劳功能食品通过在食品中添加抗疲劳功效成分来达到抑制、缓解疲劳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暴露了目前抗疲劳食品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运动疲劳产生机制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存在问题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fatigue functional food Wanyanpeng 20080801B013 Hainan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Abstract: Anti-fatigue functional food, through adding anti-fatigue functional component into food, restrains and reduces fatigue.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new epo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some problems in anti-fatigue food industry have been uncovered ,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was that the challenge supplies even more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fatigue food industry. Key words: fatigue;anti-fatigue generation mechanism functional food problems 近几年,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逐渐增强,运动员不论是在比赛还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越来越高,出现运动性疲劳的机率也更高。运动员为提高运动能力,往往在超生理极限负荷下进行训练,通过营养补充手段及时克服运动性疲劳,成为提高运动成绩、减少疾病和损伤的重要措施。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疲劳营养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以期为合理安排训练膳食、运用营养学促力手段有针对性地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以及开发抗疲劳运动食品提供参考。 1 运动性疲劳概述 1.1 运动性疲劳概念 运动性疲劳(exercise- induced fatigue)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疲劳的概念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多指标同时改变都可以来判断疲劳。 1.2 疲劳的分类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运动或肌肉运动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设计论证

---活页1---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走进葫芦文化 ---------莪山畲族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葫芦文化与畲乡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邻近乡镇在开庙会,庙会上的物品虽说不上昂贵却也应有尽有。路过庙会,一种叫葫芦丝的乐器吸引了我,买一个回家练练,没想到这小小的乐器也被我们学生们瞄上了,很快葫芦丝就走进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每天早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都可以看见吹练葫芦丝的同学,三五成群,欢歌笑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同学还在想:这样的葫芦丝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呀!我们不是有许多自己种植的葫芦吗? 是呀,说起种植葫芦同学们早就有很深的体会了。近两年少先队一直在组织学生自己回家种植葫芦,出了不少的成果。其中学生制作的葫芦器在校园艺术周上得到了展示,县电视台少儿栏目对此还特别进行了系列报道。 (二)历史背景:葫芦文化是灿烂畲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葫芦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畲族历史演变过程中早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勤劳聪明的畲族人民曾经用它制作了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瓢、茶壶、竹筒等,也曾经用它制作了许多极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葫芦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显而易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尽情领略祖国灿烂的葫芦文化。 (三)时代背景:把葫芦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美不胜收的葫芦世界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宝库,21世纪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艺术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浓浓的艺术韵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畲乡地处山村,这里的孩子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每次不是钓鱼跳绳就是打球走棋,葫芦文化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在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体验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教师、学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逐渐地把课程的生态系统直接指向于学生,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2、教师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挖掘葫芦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让我校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开放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视野都产生变化。他们将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变为一个实践者,一个研究者;他们将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脚步。 3、学校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凸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葫芦文化是我校自身的一个优势项目,以此为生长点和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 4、社区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为社区不断发展作好准备 小小葫芦为我们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艺术品加工厂应蕴而生,精美的葫芦工艺品给畲乡人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亲身实践,与葫芦有了不解之缘,长大要把家乡人民的这份共同事业发扬光大是不少学生心中的愿望,学生们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自欧洲爆发疯牛病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更天然、绿色,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明,食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营养需求,而且还有调控机体的多种功能[1-4]。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5]。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6]。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7]。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9],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10]。 2 功能因子

大豆低聚糖优缺点

1.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以豆科植物含量居多。除大豆外, 更豆、扁豆、豌豆、绿豆和花生等中均有存在。典型的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籽粒中提取出可溶性低聚糖的合称, 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 各自在成熟大豆中的干基含量分别为3. 7 %、1.3 % 和5 % 。水苏糖和棉子糖都是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支链杂低聚糖, 是在蔗糖的葡萄糖基一侧以。( 1 ~ 6 ) 糖苷键连接 1 或2 个半乳糖。大豆低聚糖是以生产浓缩或分离大豆蛋白时的副产物大豆乳清( 干基含糖量7 2 % ) 为原料,加水稀释后加热处理使残存大豆蛋白沉淀析出, 上清液再经过滤处理以进一步滤出残存的大豆蛋白微粒, 经活性炭脱色后用膜分离技术( 如反渗透) 或离子交换法进行脱盐处理, 接着真空浓缩至含水2 4 %左右即得透明液体状糖浆产品。加人赋形剂混匀后造粒, 再行干燥即得颗粒状产品。 大豆低聚糖的甜味特性接近于蔗糖, 甜度为蔗糖的7 0 % , 能量值仅8 . 3 6 k J / g ( 为蔗糖的12 / ) 。如果是单由水苏糖和棉子糖组成的改良大豆低聚糖, 则甜度为蔗糖甜度 2 2 %, 能量值更低。等浓度下大豆低聚糖的粘度低于麦芽糖而略高于蔗糖, 保湿性和吸湿性比蔗糖小但大于高果糖浆, 水分活度接近于蔗糖。大豆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即使在14 0 ℃的高温下也不会分解, 对酸的稳定性也略优于蔗糖。大豆低聚糖中对双歧杆菌有增殖作用的因子是水苏糖和棉子糖, 它们在糖浆状产品中占 2 4 % , 颗粒状产品中占3 0 % 。由于人体内缺乏水解水苏糖和棉子糖的水解酶—α D 一半乳糖苷酶, 所以它们不被消化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内为双歧杆菌所利用。有实验表明, 成年人每天摄取 1 0 g大豆低聚糖( 含7 0 % 水苏糖和 2 0 %棉子糖) , 一周后每克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数由原来的10 8 增至 1 0 9 . 6 , 而肠内腐败细菌的菌数有所减少。即使少量的摄取, 如每人每天摄取3 9 , 也可起到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每克大豆低聚糖的热值约为8136 kJ ,仅是蔗糖的1/ 2 ,故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低甜度、低热量的理想纯天然甜味剂。大豆低聚糖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产品。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基料, 可部分替代蔗糖应用于清凉饮料、酸奶、乳酸菌饮料、冰淇淋、面包、糕点、糖果和巧克力等食品中。在面包中使用大豆低聚糖, 还可起到延缓淀粉老化、延长产品货架寿命的作用。 2.β一低聚半乳糖 β一低聚半乳糖是由β半乳糖苷酶作用于乳糖而制得, 是在乳糖分子的半乳糖一侧连接上 1 一 4 个半乳糖, 属于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低聚糖。低聚半乳糖的热稳定性较好, 即使在酸性条件下担是如此,它不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具有很好的双歧杆菌增殖活性。成人每天摄取8一10g , 一周后其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大大增加。 以高浓度的乳糖溶液为原料, 利用β半乳糖苷酶进行半乳糖基转移反应, 再经脱色、过滤、脱盐、浓缩后即得低聚半乳糖浆, 进一步分离精制可得高纯度产品。一种典型的低聚半乳糖产品的糖组成为( 干基, % ) : 葡萄糖2 8 . 8 、半乳糖8 . 9 、乳糖4 . 5 和低聚半乳糖5 7 . 8 ( 包括三糖2 1 . 6 、四糖2 3 . 9 、五糖1 0 . 1 和六糖2 . 2 ) , 其甜度约为蔗糖的4 0 % , 而只含三糖以上的高纯度低聚半乳糖其甜度仅为2 0 % 。α一低聚半乳糖是先将乳糖用件半乳糖苷酶水解获得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混合液, 再以此混合液为底物通过α一半乳糖苷酶进行缩合反应而生成。这种α一低聚半乳糖的重要成分是蜜二糖, 为半乳糖与葡萄糖以α( 1~ 6 ) 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双糖。蜜二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 也是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还有一种以4 ’一半乳糖基乳糖为主成分的由3一 6 个单糖组成的低聚半乳糖混合物,它是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出的罗伦氏隐球酵母( c 勺沪t o c o e c u s lαu e r n t ii ) 所产生的各半乳糖苷酶作用于乳糖发生转移反应而制得的。产品通常为 7 5 % 浓度的糖浆,其中低聚半乳糖7 0 % 以上, 干基) 或真空干燥粉

西径山风景名胜资源分类

西径山,又名双林山,位于杭州临安市府锦城东北集贤古村,属浙西天目山山系。西径山自古即为名胜之地,以其山水之秀美,环境之清幽,文化之灿烂,吸引了众多历代名人前来观瞻,谢安、李白、苏东坡等都曾来此游历题咏,史迹可寻。 双林寺之侧山崖葱秀,峭拔兀立,天然而成一万吨卧佛,规模可谓江南第一,名为“成功大佛”。传说佛祖如来在双林涅盘之时,天地悲戚,四周山崖亦为之动容。佛祖卧睡之姿映照山崖,崖势遂变为佛祖卧睡之形。因涅盘为佛教修为最高之境,因此卧佛得名“成功”。 圆通石,取其圆满、通达之意,据当地老人说,如果绕着圆通石走一圈,以后的日子就会圆圆满满,顺利通达。整块岩石远看形似蛤蟆,故又俗称蛤蟆岩。蛤蟆的眼睛正对前方的“谢傅东山”,仿佛想要东山再起,重新回到天上的广寒月宫!因古人把月亮称为“蟾宫”,所以这岩石又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蟾蜍望月”。

双林湖又名红凉亭水库,目前并没有很好的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且周 自然天成,积翠流银,徜徉于群山环绕之中,水色终年碧绿如玉,坐船悠游其上,顿觉超然世外。 自然天成,积翠流银,徜徉于群山环绕之中,水色终年碧绿如玉,坐船悠游其上,顿觉超然世外。有趣者如琴湖,湖如其名,仿佛一张优美的巨大竖琴藏之名山,荡漾于碧波,真地便能听到湖水的悦耳琴声和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在酬唱相和。

风荷池水库的水面上漂浮着许多水生植物,周边植被茂密,距离礼佛活动区很近。 在涴云池前,有四棵苍老的枫香。涴池是一个半圆形状的人工水池,故又名月亮塘,年代久远,古朴典雅。周围以攀爬满各类植物。 珠帘瀑是相较泻玉岩瀑布水量较小的瀑布。沿园路一直走便可以看到珠帘瀑。

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郑江凯 (食品091 学号4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在我国食品发展基础上兴起的功能性的种类、主要功能及复配应用,同时依据国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趋势 功能食品是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皆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由于这类食品强调第三种功能,故称之为功能食品。 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等观念,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保健(功能)食品作为一个现代产业,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植物化学、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等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收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仅有近30年的历史。 1986年,刚起步的保健(功能)食品行业销售额仅为20亿元。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出台,对功能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监管及广告宣传等方面做出了规范要求。1998—2000年,功能食品行业经历了第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上升至400亿元左右。但由于监管不力,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广告违规宣传泛滥,2000年后行业信誉受损,市场萎缩;200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局发布《关于撤销中药保健品批准文号的公告》,撤销了1959个中药保健品的批准文号,2002年产业的发展进入低谷,市场规

模下降到300亿元。2003年“非典”后,由于消费者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功能食品市场开始复苏,稳步上升。2007年达到600亿元,现今约有1000亿元的规模,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80年代末约有企业数100家左右,至今已发展至超过3000家。在这3000多家保健(功能)食品企业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38%,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6.66%,投资l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大型企业较少。目前保健(功能)食品企业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市场选择,适合其健康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功能食品发展的新趋势 功能食品市场将逐步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功能食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追求,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食品新潮流。从市场调查资料看,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有3大消费群体:一是白领市场;二是银发市场;三是儿童市常他们的购买力都非常强,因此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很多有商业眼光的企业家不断涉足这一行业。现在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和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功能食品管理也将逐步趋于完善和规范化。不同功能食品的消费群体将逐步形成。据资料统计,我国有93%的少年儿童、98%的老人、50%中青年都在用各类保健品。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功能食品的销售额可达1000亿元。 确保功能食品安全功能食品长期食用应是无毒、无害,确保安全。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及我国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及我国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 以及前景 摘要:主要介绍了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我国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动向和前景。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概况问题动向前景 Abstract:Describes the origin of functional foods,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and our problems in functional foods and functional food res earch trends and prospects. Keywords:Functional food Overview problems res earch trends prospects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功能不再满足于提供足够的营养素,而是从传统营养学的“营养足够”概念升华到“最佳营养”,从重视“延长寿命”升华到重视“生活质量”,人类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研究食物功能成分,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当前。功能性食品强调膳食原料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本文对该食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动向及前景作一综述。 一、功能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

变。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 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2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如:在日本功能性食品定义为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用以改善人体健康功能的特殊用途,并印有FOSHU许可标志的上市食品。在美国和加拿大,功能性食品定义为一种经过加工而具有生理益处,或可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超过传统食物营养功能的食品类型。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是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都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 二、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 2.1国际发展概况 目前,功能性食品已经成为全球食品生产领域最集中的部分,产领域最集中的部分。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年销售总额大约在100亿到400亿美元,而且还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市场调研显示,全球功能性食品销售额已经从1995年的113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5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4倍;2007年功能性食品市场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的5%,未来还将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国际上功能性食品研发、消费地区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其中,美国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研究实验

吉林化工学院 生物分离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类型: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 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试验时间: 2015.10.8-2015.11.20 班级: 学号: 实验者: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5年11月29日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研究实验 摘要:介绍了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制备工艺,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浸提、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脱盐等过程的较优工艺参数,同时对成品低聚糖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浸提;脱色;脱脂豆粕 前言:大豆低聚糖是大豆籽粒中可溶性寡糖的总称,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等。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把食用大豆制品引的肠胃气胀现象归咎于大豆中所含的低聚糖,从而否定了大豆低聚糖的利用价值。而从对低聚果糖的介绍以及产品功效研究表明,大豆低聚糖并非是鼓肠作用的物质,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是与人体的生长、机体的新陈代谢乃至生老病死都息息相关的双歧杆菌的最好增殖物质。在人体内的双歧杆菌一旦得到增殖即能发挥一系列独特的生理功能,如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防止腹泻、防止便秘、改善血清脂质、降低血压、增加免疫力、抗肿瘤等,是一类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物质。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低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一系列有益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试验表明,它具有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内有害细菌,改善肠道生态环境,调节血压,增强免疫力,降低血清胆固醇,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1]。是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功能性保健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添加剂中,故其开发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8 ]。日本、美国及欧洲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比较深入,工业化程度较高,尤其是日本,对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位居世界前列,其开发的大豆低聚糖产品在1988年就已推向市场,现已广泛应用于饮料、酸奶、果酱、糕点和面包等食品中,成为全球大豆低聚糖产业化规模最大的国家[9]。我国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开发始于20 世纪90 年代,1998年黑龙江天菊集团建立了日处理800吨大豆乳清的全套生产线,年产大豆低聚糖2280吨。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也是大豆制品的发源地之一,大豆中含有大约10%左右的低聚糖,如能充分利用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资源开发大豆低聚糖,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副产品的应用价值,对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一般工业生产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在大豆加工中同时进行综合利用[10-11]。本研究以脱脂豆粕为原料,从中提取大豆低聚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脱脂豆粕市购;粉末状活性炭(分析纯)沈阳沈一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沈阳市新西试剂厂;无水碳酸钠(分析纯)沈阳化学试剂厂;磷酸(分析纯)沈阳第一试剂厂;无水乙醇(分析纯)沈阳化学试剂厂;葡萄糖(分析纯)沈阳市东兴试剂厂;蒽酮(化学纯)北京朝阳西会化工厂;3,5-二硝基水杨酸(化学纯)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仪器与设备 0622-108型标准检验筛浙江省上虞市沙筛厂;LD4-2型低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D1008型数显定时蠕动泵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HH-4型数显

美容功能性食品

美容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皮肤的结构及类型 2.常见的三种皮肤瑕疵 3.影响皮肤健美的主要因素 4.具有美容功能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使身体免受细菌、化学成分及外来物质的侵犯。皮肤能呼吸,内含丰富的血管、皮脂腺导管、神经和毛囊等。健康的皮肤红润、细腻、有光泽,富有弹性。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属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2.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1~2mm厚,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等组成。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由真皮下层延续而来,使皮肤与深层组织相连,保护神经、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免受机械性损伤。 4.皮肤附属器官 皮肤的附属器官,包括乳腺、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等。 5.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皮肤内小动脉先在真皮网状层内分支,形成真皮下血管丛,供汗腺、汗管和皮脂腺的营养。皮肤内淋巴管较少,淋巴液循环于表皮细胞间隙和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淋巴管参与皮肤免疫调节。 二、皮肤的类型 皮肤主要分为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脱水性皮肤等几种类型。 1.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是最理想的皮肤,皮肤的油脂、水分含量和酸碱度处于均衡状态,既不油腻又不干燥。皮肤红润有光泽,细腻、柔软且富于弹性,毛孔细小不明显,无任何瑕疵。 2.干性皮肤 干性皮肤分缺水型、缺油型两种,皮肤干燥无光泽,缺乏弹性,毛孔不明显,易长皱纹,但不易长粉刺、面疱等。这种皮肤主要是由于缺水、油脂分泌不足以及衰老等因素造成的。皮肤较白的女性中,约有85%为干性皮肤。 3.油性皮肤 油性皮肤分为普通油性皮肤、超油性皮肤两种,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而致。这种皮肤毛孔粗糙,偏碱性,弹性好,不易衰老,但易长粉刺,易吸收紫外线而使皮肤变黑。 4.混合型皮肤 混合型皮肤是指一部分皮肤呈一种特征,而另一部分皮肤又呈另外一种特征。通常是,前额、鼻部和下巴的皮肤呈油性,眼眶周围、两颊和颈部呈中性或干性。 5.脱水性皮肤 脱水性皮肤分为干性脱水、油性缺水两种,皮肤因严重缺水而丧失润湿性。干性脱水皮肤水分散失严重,对物理、化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敏感;油性缺水皮肤毛孔粗糙,颌部下层脂肪浸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