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优秀课件《会跳的玩具》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解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解析 知识点 主题思想: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内问题: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 答:(1)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2)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3)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2.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答: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艺术的园林,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不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圆明园昔日何等的好看,越是被写得完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不但用对比写出了差距,更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家历史宝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懦弱无能反抗。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表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毁灭,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生字组词: 毁:毁灭毁坏销毁坠毁烧毁诋毁 估:估计估测低估估算估量评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镇平全兴双语实验学校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李乐敏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大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可结合文中句子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能用相似的表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木笛》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4 木笛 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我们按照参观路线的指引有序地参观,每一个参观者心情都是十 分沉重,特别是看到泥土中一堆堆死难同胞骸骨真是有难言的疼痛, 同时一张张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照片又使人义愤填膺,对日寇恨之入骨。在这些照片中,有日军在南京奸淫掠夺的,有日军杀人比赛的,有日 军向我同胞挥刀砍头的,还有日军活埋我同胞的…… 据纪念馆记录显示,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同胞被日军杀害30多万人。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这是全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南京后的大屠杀,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忏悔的,但也有一些极右分子否认这铁的事实。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历史教训。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英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直至1931年“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100 多年来我国都是受侵略的,光是七七事 变后的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这悲惨历史我们 绝对不能忘记! 我们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选自《第二个春天的日记<岁月如流未蹉跎>续集第6册》中国文联出版社) 1.解释词语。 义愤填膺:

恨之入骨: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参观纪念馆令人心情沉重。 B.所有日本人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C.“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都是历史教训。 D.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 4.用“”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参考答案】 1.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3.B 4.画出:我们还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我的祖国(节选) 张海迪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 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 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 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利用生活中的点线面以及和色彩的结合)(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利用生活中的点线面以及和色彩的结合)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完整

教学设计 课题色彩的对比教研类型造型·表现授课(备)教师张静科目美术授课(备)时间年级五年级教学任务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能在色环上找到对 比色。 过程方法 运用色彩对比的知识进行表现,并能运用三种合适的 方法(改变面积、改变纯度、用分割线)使色彩对比 和谐。 情感态度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对比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教学难点色彩之间微妙的变化,以及色彩对比的运用与搭配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1.老师今天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出示一些大家常见的字或词,例如:冷——热,暴雨——细雨……) 2.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中是常见的现象。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 3.出示两张图片,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为什么第学生游戏 观看大自然的图片 生答:对比现象。 学生第一张与第二 张对比识别。 师生互动,激发 兴趣

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呈180度的两个颜色为对比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找一找: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从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为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看书,观察色相 环,找出相对的颜色 边说边学,自主 学习 三、思维拓展: 怎样能使对比色和谐呢? 1、改变其中一方色彩面积的大小。 2、改变一方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3、用金、银、黑、白、灰等色线分隔色 块。 学生动手尝试 四、布置作业: 用对比色创作一幅作品。 要求:可以用油画棒、彩笔等绘画,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贴的方式完成。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先构思,再动手创作。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 1 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教学过程: 1 、欣赏: ( 1 )出示课题 ——“ 万绿丛中一点红 ” 。 ( 2 )比较 : 相同的主体 , 不一样的背景 , 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 2 、发现: ( 1 ) 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 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 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 , 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

这就是对比了 . ( 2 )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 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 3 )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 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 4 )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 、实践: ( 1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 2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 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 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教学反思: 第 2

色彩的和谐 教学过程: 1 、引导欣赏: ( 1 )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 2 ) 出示课题 ——“ 色彩的和谐 ” 。 ( 3 )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 、目标发展: ( 1 )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 —— 黄绿 —— 绿 红紫 —— 紫 —— 蓝紫 黄橙 —— 橙 —— 红橙 ( 2 )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 家居图片 B 、 生活图片 C 、 建筑图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14 圆明园的毁灭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先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然后讲述圆明园的毁灭,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心和悲愤,激励读者要奋发图强,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五年级强调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因此本课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默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课堂学习要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重点词句,要准确领悟课文主旨,加深对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

1.自主识记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识记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说一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和圆明园遗址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课文注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 3.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表理解词语。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讲解难理解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紧扣文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曾经壮观华美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请同学说一说,课文从哪些角度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位置,建筑,文物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作者开门见山的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 2.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原文及教案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同步作业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预习提示】 阅读课文,填空: 1、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汉字。 jīfākāi mù biān zhī ()()() sù jìnɡ nǎo hǎi dìnɡɡòu ()()() 二、多音字组词。 tiǎo()fénɡ()cān() 挑缝参 tiāo()fènɡ()shēn() 三、组词。 珠()骗()幕()择() 蛛()编()墓()绎() 四、把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与众不()源源不()心灵手()依依不() 络绎不()垂头丧()大喜过()筋疲力() 五、选词填空。 巧妙美妙 1、()的歌声传入耳中,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是游击队增援的信号。 2、这件毛衣编织得极为(),穿在我的身上,令人叹为观止。 视察观察 3、为了()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 4、()了地形后,工程师决定往东边移动路线,让这条公路绕过这棵大橡树。 强烈热烈激烈猛烈 5、会场上响起了()的掌声。 6、这次战斗打得非常()。 7、寒冷的冬天,()的北方呼呼地刮着, 8、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4、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七、判断下面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有: A解释说明; B转折 1、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2、父亲的教育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总第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课前准备: 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含答案)

圆明园的毁灭 一、基础知识 1.我能从下面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横线上。 (1)(以已): _____往 _____经 _____为 _____知 (2)(艰坚): _____决 _____苦 _____持 _____难 (3)(数术):_____次战_____ 技_____ 字_____ (4)(毫豪):自_____ 丝_____ 文_____ 无_____ 2.我能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举世()名满()怒火斩钉()铁 众星()月诗()画意亭台楼() 玲珑()透一如()往奇珍()宝 3.我能给下面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奉:A.给,奉献B.接受C.尊重D.信仰 (1)我们的部队奉命还击,消灭了全部来犯的敌人。() (2)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战士,他们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 (3)我们都是奉公守法的公民。() 4.我能做词语接龙的游戏。 文——文学——我喜欢文学作品——品——品位——做人要有品位—— 5.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已经掌握了改写句子的方法,你看,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校园里传出笑声。 扩句: (2)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树叶。 缩句: (3)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拟人句: (4)小妹妹的脸圆圆的。 比喻句:

二、拓展训练 6.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可爱的祖国 朋友,中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和我有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的。以气候而言,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的,最适宜与孩子们偎依。以国土而言,中国地域广大,纵横数千万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肌肤之上健美的筋络和笑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的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又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存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的数万万孩儿? (1)选择正确答案,用“√”在括号里表示出来。 ①短文中“蕴藏”一词其“藏”的正确读音应是:() A. zàng B.cáng C.cháng D.zhàng ②短文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夸张() C.对偶() D.比喻() (2)用“∥”给短文分层。 (3)作者从适宜、辽阔、无限,说明祖国是蛮可爱的。 答案 1.(1)以、已、以、已 (2)坚、艰、坚、艰 (3)数、术、术、数 (4)豪、毫、豪、毫 2.闻、腔、截、拱、情、阁、剔、既、异 3.(1)B (2)A (3)C 4.5.略 6.(1)①B.②D.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木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放弃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

划细细品味。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指导朗读 4.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这是为什么?(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5.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6.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 (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3)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是怎样的笛声啊,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亡灵深切哀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古朴精美的华表》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教具准备:“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学具准备: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 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 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 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1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及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 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5)师生总结梳理 4、动手练习: 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 5、学生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2 色彩的和谐 教学设计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二年级美术共19课,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不盲目将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由孤立的单

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 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戏剧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无笔画

课题7.无笔画课时 1 教 学 准 备课件、水彩颜料、水粉颜 料 时 间 9——1 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欣赏天然纹理景物纹理形态 别具特色的美感。 2.学习对印方法和步骤,创作出色彩变幻、 肌理美观的无笔画。 3.在对引得制作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 乐趣。 重 点 学习对印方法和步骤;创作 出色彩变幻、肌理美观的无 笔画。 难 点 把握色彩加水后的流动特 质,探索对印技巧。 教学过程: 一、展示欣赏,激发兴趣: 1.观察:课件中云纹、水纹、木纹、石纹图片,引 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物体的纹理。 2.欣赏:美术作品《青山绿水》、《秋色浸染》。 3.导入:我们认识和欣赏了自然界和美术作品中的 纹理,揭示课题—无笔画 二、观察分析,探究方法: 1.探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了解对印过程。 讲解: ①将纸对折,在其中一半用水彩或水粉颜料随意图画。②采用多种涂色方法(涂、刷、洒、滴色)让色彩在底板上产生自然生动的渗透效果。 ③趁颜色未干,对折轻轻压印。揭开纸张,就产生效果了。 2.示范: ①采用多种涂色方法(涂、刷、洒、滴色),让色彩交融,获得肌理效果。 ②纸上要有深浅明暗对比,借鉴《青山绿水》、《秋色浸染》。 ③印制时要随时观察效果,可反复对印。 三、实践操作,体验乐趣: 1.作业要求:尝试一水粉颜料对印方法制作一张抽象画。根据画面效果取适合的题目。 2.注意要点: ①水分把握②色彩搭配③对印手法 4.辅导 提醒学生制作前进行构思,准备选择哪些色彩组合。 四、展示交流: 自评:互评:师评时 控 10 ’ 25 ’ 5’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作答 进行演示,接受启发 进行构思,开始作画 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 相互评价 时 控 10’ 25’ 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教学反思: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 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 家居图片 B 、 生活图片 C 、 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教学反思第3课:美丽的纹样 教学内容: 1、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2、 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 2) 基本形有哪些 3) 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 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 4、 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第5课 趣味文字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