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吉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吉林省延吉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B . 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更是一份惦念,更是一份牵挂。

C . 《意林》出版社在新书征订公告中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楚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购买的书名、册数)。

D . 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2. (2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达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 . “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

C . 辞,是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 . 陶渊明的创作开创了山水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3. (2分)(2017·江南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承栽着人们的希望,也带来了无尽想象。

②春节庙会上,历史悠久、陈陈相因的民俗活动,如舞龙、扭秧歌、踩高跷、抖空竹等,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③空谈屏蔽了真相,纵容了虚伪。一些贪官污吏当政之时,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义尽在掌握,私下却蝇营狗苟、伤天害理。

④官修的正史显得过于沉重,但以正史为题材的小说却将历史的风云演绎得跌宕起伏:无数的民族英雄、家族

英雄、草莽英雄,通过中国文人的礼赞,在小说中尽显其沧海横流的本色。

⑤在跨年雾霾中,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⑥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A . ①④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③④

D . ②⑤⑥

4. (2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共享经济曾是一个颇受追捧的概念,然而近两年随着大大小小企业陆续爆出“退押金难”,押金成了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

B . 为期40天的春运平稳有序结束。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近30亿人次。其中铁路发送旅客4.1亿人次,增长7.4%;道路发送旅客24.6亿人次,下降0.8%;水路发送旅客0.41亿人次,与去年持平;民航发送旅客0.73亿人次,增长12%。

C . 记者据悉,雁荡山将于2019年5月1日起试行“景区联票制”,即一票折扣游览指定组合景区,既实惠又方便。目前纳入联票制的景点有灵峰(日、夜)景、灵岩、大龙湫、方洞、三折瀑、羊角洞、雁湖、显胜门。

D . 首届龙舟世界杯落户宁波,按照中国皮划艇协会龙舟委员会主任杨卫红的说法,“回归故乡就是龙舟世界杯的主旋律”。龙舟比赛尽管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广,但宁波却有更悠久的历史渊源,甚至有史料说明,宁波是中国竞渡龙舟的最早起源地之一。

5. (2分) (2016高一下·孝感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①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②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③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

④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

⑤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⑥宇宙神秘非常

A . ⑥②③④①⑤

B . ⑥③②④①⑤

C . ⑤④①③②⑥

D . ⑤④②①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6. (6分) (2017高二下·西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

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 . 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 . 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 . 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 . 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 . 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 .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 . 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 . 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 .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7. (12分)(2018·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

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极为凝练,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申报》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效益情况,为人物出场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B . 《申报》副刊《自由谈》有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投稿,文豪聚集如云,这是《申报》“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C . 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

D . 解放军进攻上海时,卜白挺身而出去做战地记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他想为军事斗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2)小说以“补白”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在行文过程中提到了主人公之外的许多其他人物,如记者先生、主笔大人、梅兰芳及《申报》的“大笔杆子”们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8.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蔡邕传

范晔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在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

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交:交接

B . 比往而酒以酣焉比:等到

C .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矜:夸奖

D . 汉世之事,谁与正之正:匡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①称疾而归②邕莞然而笑曰

B . ①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②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C . ①因请而裁为琴②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D . ①王公其不长世乎②其能久乎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蔡邕博才多学的一项是()

①闲居玩古,不交当世②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③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④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⑤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⑥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A . ①④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③④

D . 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B . 蔡邕在吴地的时候,能从灶中桐木燃烧时发出的声音听出这块桐木是制作乐器的良材,因而成就了一段“焦尾琴”的佳话。

C . 太尉认为蔡邕一向以忠孝著称于世,并对汉朝的史事十分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D . 蔡邕因偶然说到董卓时叹气而获罪,朝中很多人也为之求情,认为杀蔡邕会带来严重后果,王允盛怒之下没有同意。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②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③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四、默写 (共1题;共12分)

9. (12分) (2019高一下·莆田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登高》直接描述杜甫一生失意流离,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秋兴八首》虚实结合既写景物也寓时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珠”“玉”典故创设出一种对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景,表达了悲哀之情。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2016高三上·莱芜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①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③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解:①姜夔:生于南宋衰微之际,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但不忘君国。②商略:商量,此处可理解为“酝酿”。③天随:唐代隐逸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1)

古人认为这首词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乃“奇绝之笔”,请简要赏析。

(2)

词的最后一句“残柳参差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4分)

11.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小学生“是否在培训班学习过”调查情况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外辅导支出意愿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今年“两会”,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成为一个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显示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据3月10日《吉林日报》报道,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代表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发挥补充学校教育、丰富教育类型、促进个性成长的功能,成为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笔,以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充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监督”。

日前,某机构负责人称,要将内容研发作为重中之重,以“能力”“素养”为目标,坚决避免超纲和超前,并表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精准辅导,通过科技和互联网降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科技减负”的愿景虽然很动听,但是,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也需要继续观察。

(摘自2018年3月10日《新京报》)

材料三:

学生减负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成为一个热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负担’。”陈宝生说,为学生“减负”要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考试评价方式、老师教学、家长和社会多方面进行。

他指出,要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改变、完善考试评价方式和学业考试办法,不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炒作高考状元;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引导学生参加培训班;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些年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陈宝生说,“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

(摘自2018年3月17日《新京报》)

材料四:

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此进行专项治理,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下一步将进一

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研究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

(摘自2018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有过在课外培训机构学习的经历,可见课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源头。

B . 从材料一看有绝大部分家长对课外培训机构还是认可的,愿意为孩子掏钱,这也成为近几年课外培训机构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

C .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D . 课外培训机构开设的某些课程,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违背了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成为学生负担,这些内容必须减掉。

(3)校外培训机构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2. (5分)阅读下面一则考古信息,请用简练的语言分条概括元青花身份受到质疑的三个原因。

中国陶瓷,凡一新品种诞生,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演变,脉络清晰。但元青花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你看见它时,它俨然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让人怀疑它的身份。在人们的印象中,蒙古人只知扩张,不知建设,善武而不善文,所以如此精美的青花瓷出自蒙古人之手太让人不可思议。再有,元青花出现之前,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鲜有蓝色的身影。唐三彩以黄绿白为主,偶见蓝色。近年在南海打捞出的多套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烧制年代检测多在所谓元青花之前。这更让世人质疑元青花的身份。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9高三下·河东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材料二:十九大报告中第九个部分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三:前不久国外一个年轻人把自己清理垃圾的照片发到网上,并向全球年轻人发起了“垃圾清理挑战”(Trash challenge)——

找一个你觉得需要清理的地方,拍一张照片;

打扫干净后,再拍一张照片;

最后把对比图发出来!

没过多久,一个来自尼泊尔的年轻人就发布了自己挑战成功的照片。接下来来自各国的年轻人便一发不可收拾,纷纷晒出了自己挑战的照片。这是继“冰桶挑战”之后,再一次火遍全球的公益挑战。

说到“垃圾清理挑战”,中国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震惊世界——中国要清理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派出一支30人的队伍,耗时两个月,清理了8.5吨垃圾,这些垃圾大部分只能靠人力扛下山,这种壮举也受到了世界网友的称赞。

材料四:不久前美国宇航局悄悄发了一条推特,盛贊中国在“全球变绿”方面做出的贡献——中国,虽然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却贡献了25%的新增植被面积!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6-1、

6-2、

6-3、

7-1、

7-2、

7-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8-1、

8-2、

8-3、

8-4、

8-5、

四、默写 (共1题;共12分)

9-1、

9-2、

9-3、

9-4、

9-5、

9-6、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4分)

11-1、

11-2、

11-3、

12-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