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投影与三视图

第三章 正投影与三视图

第三章正投影与三视图 【知识结构框架】 【重点难点提示】 l.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2.点→线→面→基本几何体的技影,空间概念的培养。 【知识要点精讲】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的概念:灯光或日光照射物体,在墙面或地面上得到影子的现象称为投影。 2、投影法:一组射线通过物体,射向预定平面而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一组射线——称投影线; 其中预定平面——称投影面; 得到的图形——称投影。 3、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汇交于一点。如图3-1。 投影法分两大类正投影:投影钱垂直于投影面。如图3-2。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 斜投影: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如图3-3。

由于正投影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尺寸,所以在机械制图中得到广泛应用,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法。 4、三视图的形成: ①设立三投影面体系:如图3-4 正投影面V—正立位置;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水平投影面H—水平位置; 侧投影面W—侧立位置。 X轴—H面与V面的交线; 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轴 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一个原点O—— X、Y、Z三轴的交点。 ②三视图的形成:如图3-5 把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的方法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即得到物体的正面投影,水平面技影和侧面投影。如图3 - 5(a)。 为了方便画图,按GB规定,将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展开摊平在同一平面上: V面一不动 如图3-5(b),即 H面一绕ox轴向下旋转90° W面一绕oz轴向右旋转90°

H面上的用"Y H"表示。 注意:展开摊平后,Y轴被分为两部分 w面上的用"Yw"表示。 V面上的投影-称主视图 展开摊平后: H面上的投影-称俯视图统称三视图。如图3-5(c) W面上的投影-称左视图 去掉投影面范围线(它的大小与视图无关)如图3-5(d),待熟练之后,投影轴也可省略不画。

正投影和三视图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正投影和三视图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正投影和三视图是历次高考的重点内容,简单形体三视图的绘制和尺寸标注是必考内容,在每次的高考或会考的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体现。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其中的技术思想方法,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 一、高考分析 1.三次会考与2008年10月与2010年9月高考本专题考点分布情况 2.试题评析及预测 纵观会考和前五次高考试题涉及到本专题的试题就有1-2题,以选择、作图、读图等形式出现,分值占到6-8分,况且还有和其他专题进行综合考出现,如27题的设计题,标注草图的主要尺寸。这充分说明本专题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应引起足够重视。预计今后高考

不会作较大的变化,涉及本专题还会以这三种题型出现,特别是第21题的读图作图题,为便于阅卷和降低难度基本上会以补线的形式出现,一般不会出现作完整的视图或根据视图还原轴测图图的形式出现,但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不过可能会出现根据三视图、机械加工图和轴测图获取信息的读图题,在考前复习中不应忽视这方面的练习。本节的重点三视图的补画和三视图的尺寸标注,不涉及草图的尺寸标注。 三、学情分析 通过新课学习,学生对正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思维方面的欠缺,对三视图的绘制还感到比较困难,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思辩求证的认识和结合历次的高考题讲解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认识高考题型,体会高考难度。 四、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直线、曲线和面的多面正投影,理解正投影的性质以及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并学会在三视图的绘制中应用。 2、通过对知识的回顾和高考题的练习与讲解,使学生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掌握绘制三视图的一般步骤,把握高考中三视图绘制的难度,养成严谨、细致的态度。 3、学会判别和标注简单形体的尺寸。 重点和难点分析:学会简单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实物展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自制教具相结合。 【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自制教具、教学教具、简单的形体模型、多媒体教学系统。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活动]:学生在投影仪帮助下表演手影。 新课教学:高考专题复习——正投影和三视图

高一数学常用数学符号

高一数学常用数学符号 1、几何符号 ⊥∥∠⌒⊙≡≌△ 2、代数符号 ∝∧∨~∫≠≤≥≈∞∶ 3、运算符号 ×÷√± 4、集合符号 ∪∩∈ 5、特殊符号 ∑π(圆周率) 6、推理符号 |a| ⊥∽△∠∩∪≠≡±≥≤∈ ← ↑→↓↖↗↘↙∥∧∨ &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ΓΔ Θ Λ Ξ Ο Π Σ Φ Χ Ψ Ω αβ γ δ ε ζ η θ ι κ λ μ ν ξο π ρ σ τ υ φ χ ψ ω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 ∮ ∴∵∶∷∽≈≌≒≠≡≤≥≦≧≮ ≯⊕⊙⊥ ⊿⌒℃ 指数0123:o123

符号意义 ∞无穷大 PI 圆周率 |x| 函数的绝对值 ∪集合并 ∩集合交 ≥大于等于 ≤小于等于 ≡恒等于或同余 ln(x)以e为底的对数 lg(x)以10为底的对数 floor(x)上取整函数 ceil(x)下取整函数 x mod y 求余数 {x} 小数部分 x - floor(x) ∫f(x)δx 不定积分 ∫[a:b]f(x)δx a到b的定积分 P为真等于1否则等于0 ∑[1≤k≤n]f(k)对n进行求和,可以拓广至很多情况 如:∑[n is prime][n < 10]f(n) ∑∑[1≤i≤j≤n]n^2 lim f(x)(x->?)求极限 f(z) f关于z的m阶导函数 C(n:m)组合数,n中取m P(n:m)排列数 m|n m整除n m⊥n m与n互质 a ∈ A a属于集合A #A 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

∈∏∑√∞∠∣∥∧∨∩∪∫∮∴∵ ∽ ≈≌≠≡≤≥≦≧⊕⊙⊥? x^n 表示 x 的 n 次方, 如果 n 是有结构式,n 应外引括号; (有结构式是指多项式、多因式等表达式) x^(n/m)表示 x 的 n/m 次方; SQR(x)表示 x 的开方; sqrt(x)表示 x 的开方; √(x)表示 x 的开方, 如果 x 为单个字母表达式, x 的开方可简表为√x ; x^(-n)表示 x 的 n 次方的倒数; x^(1/n)表示 x 开 n 次方; log_a,b 表示以 a 为底 b 的对数; x_n 表示 x 带足标 n ; ∑(n=p,q)f(n)表示f(n)的n从p到q逐步变化对f(n)的连加和, 如果f(n)是有结构式,f(n)应外引括号; ∑(n=p,q ; r=s,t)f(n,r)表示∑(r=s,t)[∑(n=p,q)f(n,r)], 如果f(n,r)是有结构式,f(n,r)应外引括号; ∏(n=p,q)f(n)表示f(n)的n从p到q逐步变化对f(n)的连乘积, 如果f(n)是有结构式,f(n)应外引括号; ∏(n=p,q ; r=s,t)f(n,r)表示∏(r=s,t)[∏(n=p,q)f(n,r)], 如果f(n,r)是有结构式,f(n,r)应外引括号; lim(x→u)f(x)表示 f(x)的 x 趋向 u 时的极限, 如果f(x)是有结构式,f(x)应外引括号; lim(y→v ; x→u)f(x,y)表示 lim(y→v)[lim(x→u)f(x,y)], 如果f(x,y)是有结构式,f(x,y)应外引括号; ∫(a,b)f(x)dx 表示对 f(x)从 x=a 至 x=b 的积分, 如果f(x)是有结构式,f(x)应外引括号; ∫(c,d ; a,b)f(x,y)dxdy 表示∫(c,d)[∫(a,b)f(x,y)dx]dy,

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试题

机械制图(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阶段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07年高考题) A.主视图只反映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B.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 C.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 D.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相对位置关系。 2.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07年高考题) A.定位尺寸 B.定形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3.在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已知线段是指()。(09高考) A.定形、定位尺寸都不全的线段; B.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的线段; C.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 D.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 4.A0图纸幅面是A4图纸幅面的()倍。 A.4倍 B.8倍 C.16倍 D.32倍 5.国家标准中规定标题栏正常情况下应画在图纸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6.用下列比例分别画同一个机件,所绘图形最大的是()。 A.1:1 B.1:5 C.5:1 D.2:1 7.在机械图样中,不能用细实线表达的是()。 A.图面线 B.尺寸线及尺寸轮廓线 C.不可见轮廓线 D.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8.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A.长度和宽度 B.长度和高度 C.高度和宽度 D.长度、高度和宽度 9.表示基本几何体相对位置的尺寸为()。 A.定形尺寸 B.定位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10.机械图样采用的投影方法是()。 A.正投影法 B.中心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斜投影法 11.粗实线主要用于绘制()。 A.过渡轮廓 B.可见轮廓 C.不可见轮廓 D.轴心 12.机械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A.cm B.mm C.dm D. m 13.角度数字的书写要求()。 A.一律水平书写 B.随着角度的方向而改变 C.与角度水平书写 D.视情况而定

(完整word版)2016-2017高考数学三视图汇编.docx

高考立体几何三视图 1( 2017 全国卷二理数)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 B.63 C.42 D.36 【答案】 B 【解析】该几何体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圆柱减去一个高为 6 的圆柱的一半. V V总1 V上π 32 101π 32 6 63π22 2( 2017 北京文数)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60B30 C20D10 【答案】 D【解析】该几何体是如图所示的三棱锥P-ABC , 由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11 5 3 4 10 3 2 3( 2017 北京理数)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A32 B23 C22 D2 【答案】 B【解析】如下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最长的棱为PA,所以 PA= PC2AC 222(2 2) 2 2 3 ,故选B.

4( 2017 山东理数) 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 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1 圆柱构成的几 4 。 【答案】 2+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2、 1、 1,圆柱的高为 1,底面半径 2 为 1,所以 V 2 1 1 2 1 2 1=2+ 4 2 5( 2017 全国卷一理数) 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 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 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 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0 B .12 C .14 D .16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该几何体的直观图是由一个三棱锥和三棱柱构成, 如下图,则该几何体各面内只有两个相同的梯形, 则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2 (2 4) 2 1 12 ,故选 B. 2 6( 2017 浙江文数)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单位: 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 (单位: cm 3)是( ) A. π +1 B. π +3 2 2 C. 3 +1 D. 3π+3 2 2 【答案】 A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三棱锥和半个圆锥组合而成,圆锥的 体积为 V 1 1 1 2 π 1 1 1 2 3 1 3 2 ,三棱锥的体积为 V 2 3 2 1 3 , 2 2 所以它的体积为 V V 1 V 2 π 1 2 2 7.( 2016 全国卷 1 文数) 如图所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

高一数学必修一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必修一、二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3.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5.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 b x 2-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 b x ,2?- =,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6.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画抛物线帮助理解) 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 (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 p q p m ?-≥? ?->??;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 2 f m f n p q p m n >??>?? ?-≥? ?<-?或()0()0f n af m =??>? ;

高中数学三视图优秀教案

§1.2.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⒈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画三视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能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从而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⒉能力目标:通过三视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学会画三视图,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自主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教学模式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导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能识别几何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了解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别,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我们观察与评价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这一课时的内容是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好材料,同时也是向学生渗透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感的好时机。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力求充满生命活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由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 教学设计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展示茶壶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使学生能够认

高中数学常用符号

数学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对数(log,lg,ln),比(:),微分(dx),积分(∫),曲线积分(∮)等。 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是小于或等于符号(也可写作“≯”),。“→”表示变量变化的趋势,“∽”是相似符号,“≌”是全等号,“∥”是平行符号,“⊥”是垂直符号,“∝”是成正比符号,(没有成反比符号,但可以用成正比符号配倒数当作成反比)“∈”是属于符号,“?”是“包含”符号等。 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横线“—” 性质符号 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 |”正负号“±” 省略符号 如三角形(△),直角三角形(Rt△),正弦(sin),余弦(cos),x的函数(f(x)),极限(lim),角(∠), ∵因为,(一个脚站着的,站不住) ∴所以,(两个脚站着的,能站住)总和(∑),连乘(∏),从n个元素中每次取出r 个元素所有不同的组合数(C(r)(n) ),幂(A,Ac,Aq,x^n)等。 排列组合符号 C-组合数 A-排列数 N-元素的总个数 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n!-阶乘,如5!=5×4×3×2×1=120 C-Combination- 组合 A-Arrangement-排列 φ空集 ∈属于(?不属于) |A| 集合A的点数 ?包含 ?(或下面加≠)真包含 ∪集合的并运算 ∩集合的交运算 a ∈A a属于集合A [a] 元素a 产生的循环群 I (i大写) 环,理想 Z/(n) 模n的同余类集合 r(R) 关系R的自反闭包 s(R) 关系的对称闭包

高中数学三视图例题解析

1 三视图 1、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40+ 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3、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及粗虚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D A 、8π B 、252π C 、12π D 、414 π 4、如图是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这三个视图均是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正视图和俯视图中的虚线是三角形的中线,则四面体的体积为( )A A 、2 B 、4 C 、8 3 D 、2 5、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D (A ) 81 ( B )71 ( C )61 ( D )5 1 61(表示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C A. 1727 B. 59 C. 1027 D. 13 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 ) A (A) (B) (C) 8、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B ) ()A 6 ()B 9 () C 12 ( )D 18 侧视图俯视图 正视图 1 2

2 9、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左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D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20或16 12、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中最长的棱长等于 13_____________. 1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15、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B ) (A )1 (B )2 (C )4 (D )8 16、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C ) A . B . C .6 D .4 1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13 83 323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

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 课题: 正投影与三视图 使用教材:为了发展双语教学,我将把中文教材(P120-P123)与英文原版教材(P42-P47)相结合。 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一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准备 利用投影仪自制平行光源,利用厚胶纸制作多个透明的模型,水彩笔多盒,卡片纸(三投影面)、模型(两个),直尺,圆规。 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投影与三视图的原理及其画法。多媒体动画能够清楚地

高中数学必修二三视图练习题

三视图练习 1.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图),?请在括号内填上立体图形的名称. 2.如图4-3-26,下列图形都是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吗? 3.如图,从不同方向看下面左图中的物体,右图中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4.一天,小明的爸爸送给小明一个礼物,小明打开包装后画出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小明画的视图,你猜小明的爸爸送给小明的礼物是() A.钢笔 B.生日蛋糕 C.光盘 D.一套衣服 5.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它是什么几何体?请你补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 6.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试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 7.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多少? 8.已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1)画出该几何体的左视图; (2)该几何体是几面体?它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 (3)该几何体的表面有哪些你熟悉的平面图形? 9.小刚的桌上放着两个物品,它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你知道这两个物品是什么吗? 10.一个由几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方格里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11.如图所示,下列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存在吗?如果存在,请你说出相应的几何体的名称. 12.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的方格中的字母和数 字表示该位置上小立方体的个数,求x ,y 的值. 13.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 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下图中的每个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注: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 14.由几个小立方体叠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求组成几何体的小立方体个数的最大值与最小 值. 1.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3cm AB AD ==,12cm AA =, 则四棱锥11A BB D D -的体积为 cm 3 . 2.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梭锥的表面积是( ) A. 28+65 B. 30+65 C. 56+ 125 D. 60+125 7. 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分别为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矩形,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24 cm 3 B .48 cm 3 C .32 cm 3 D .28 cm 3 D A B C 1C 1D 1A 1B

第二章正投影和三视图.

学握止投影的基本性质 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基本关系能够识读和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机械制图主要采用“正投影法",它的优点是能准确反映形体的真实形状,便于度量,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三个视图都是表示同一形体,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具体表现为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尺寸之间的“三等”关系以及方位关系。这三种关系是投影理论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画三视图时要注意=除了整体保持“三等”关系外, 每一局部也要满足“三等"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俯视图、左视图的对应,在度量宽度相等时,度ftS准必须一致,陵量方向必须一致。

2.1投影法介绍 中心投影法 屮心投影 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单面投影. 投影方法J正投影法1多面投影「 平行投影法 你所见过的投影? ?路灯下的影子 ?操场大灯----- 舞台灯光——小 孔成像一太阳光 ------------- 放大镜聚焦■- ?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的逆反

1?中心投影法 1?中心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得到的投影一般不反映形抵的M垂大小。 ?投影特性:度量性较差,作图复杂。

2?平行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 ?正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 (filo ?斜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且倾斜于投影 而。 c ISI r 投射线垂直 干投彫面 正投形法 坡影体 Sw 斜投彭法 A B

正投影的应用(多面正投影) S 2-3 18合体的多B正投形皮用

?平行投影法的特性:能准确、完整地表达 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且作图简便度量性 较好,故广泛应用于工程图。缺点:立体 感较差。 2?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丄?全等性 ?当空间直线或平 面平 行于投影面 时,其投影反映 直线的实际长度 或实际形状,这 种投影特性成为 全竇学。如图 5所示。 1:1 HI A HO 2-5正投序的全等性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数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card(A∪B)=card(A)+card(B)-card(A∩B)card(A∪B∪C)=card(A)+c 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

中考数学-投影与三视图练习题

中考数学 投影与三视图练习题 1.填空题 (1)俯视图为圆的几何体是_______,______。 (2)画视图时,看得见的轮廓线通常画成_______, 看不见的部分通常画成_______。 (3)举两个左视图是三角形的物体例子: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_______。 请将六棱柱的三视图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6)、如图所示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_______。 (7)、一张桌子摆放若干碟子,从三个方向上看,三种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________个碟子。 (8)、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分别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_____。(9)人在观察目标时,从眼睛到目标的叫做视线。所在的位置叫做视点,有公共的两条所成的角叫做视角。 视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叫做。 (10)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内形成的影子叫做,这时光线叫做,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 由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由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11)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正投影。 (12)物体的三视图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

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 2.选择题 (1)圆柱对应的主视图是()。 (A)(B)(C)(D) (2)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分别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A)长方体(B)圆柱(C)圆锥(D)球 (3)下面是空心圆柱在指定方向上的视图,正确的是…() (4)一个四棱柱的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这个四棱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可能是() (5)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是圆的几何体是()。 (A)圆锥(B)圆柱(C)球(D)空心圆柱 (6)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A、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B、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 C、小明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 D、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 3、解答题 (1)根据要求画出下列立体图形的视图。 (画左视图)(画俯视图)(画主视图) (2)画出左面实物的三视图

高中数学常见函数图像

高中数学常见函数图像 1.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 (0x y a 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 图象 1a > 01a << 定义域 R 值域 (0,)+∞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0x =时,1y =.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R 上是增函数 在R 上是减函数 2.对数函数: 定义 函数 log (0a y x 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 图象 1a > 01a << 定义域 (0,)+∞ 值域 R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1,0),即当1x =时,0y =.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0,)+∞上是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x a y =x y (0,1) O 1 y =x a y =x y (0,1) O 1 y =x y O (1,0) 1 x =log a y x =x y O (1,0) 1 x =log a y x =

3.幂函数: 定义形如αx y=(x∈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图像 性质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单调性:如果0 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 +∞上为增函数.如果0 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

4. 函数 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 图象 定义域 R R ,2x x k k ππ??≠+∈Z ???? 值域 []1,1- []1,1- R 最值 当 22 x k π π=+ () k ∈Z 时, max 1y =; 当22 x k π π=- ()k ∈Z 时,min 1y =-. 当()2x k k π =∈Z 时, max 1y =; 当2x k ππ=+ ()k ∈Z 时,min 1y =-.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周期性 2π 2π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单调性 在 2,222k k ππππ? ?-+???? ()k ∈Z 上是增函数;在 32,222k k π πππ? ?++??? ? ()k ∈Z 上是减函数. 在[]() 2,2k k k πππ-∈Z 上 是 增 函 数 ; 在 []2,2k k 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 在,2 2k k π ππ π? ? - + ?? ? ()k ∈Z 上是增函数. 对称性 对称中心 ()(),0k k π∈Z 对称轴 ()2 x k k π π=+ ∈Z 对称中心 (),02k k ππ??+∈Z ?? ? 对称轴()x k k π =∈Z 对称中心(),02k k π?? ∈Z ??? 无对称轴

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试题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机械制图(制图的基本规定、正投影与三视图、点的投影)阶段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面描述正确的是()。(07年高考题) A.主视图只反映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B.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 C.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 D.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相对位置关系。 2.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07年高考题) A.定位尺寸 B.定形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3.在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已知线段是指()。(09高考) A.定形、定位尺寸都不全的线段; B.只有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的线段; C.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 D.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 4.A0图纸幅面是A4图纸幅面的()倍。 A.4倍 B.8倍 C.16倍 D.32倍 5.国家标准中规定标题栏正常情况下应画在图纸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6.用下列比例分别画同一个机件,所绘图形最大的是()。 A.1:1 B.1:5 C.5:1 D.2:1 7.在机械图样中,不能用细实线表达的是()。 A.图面线 B.尺寸线及尺寸轮廓线 C.不可见轮廓线 D.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8.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A.长度和宽度 B.长度和高度 C.高度和宽度 D.长度、高度和宽度 9.表示基本几何体相对位置的尺寸为()。 A.定形尺寸 B.定位尺寸 C.总体尺寸 D.结构尺寸 10.机械图样采用的投影方法是()。 A.正投影法 B.中心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斜投影法 11.粗实线主要用于绘制()。 A.过渡轮廓 B.可见轮廓 C.不可见轮廓 D.轴心 12.机械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A.cm B.mm C.dm D. m 13.角度数字的书写要求()。 A.一律水平书写 B.随着角度的方向而改变 C.与角度水平书写 D.视情况而定 14.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中,中间线段是指()。 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A.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高考数学三视图题型总结

1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答案】A 2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到下由四个简单几何体组成,其体积分别记 为1V ,2V ,3V ,4V ,上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旋转体,下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多面体,则有 ( ) A .1243V V V V <<< B .1324V V V V <<< C .2134V V V V <<< D .2314V V V V <<< 【答案】C 3 .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 ) A .4 B .143 C .163 D .6 【答案】B 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 ()5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 560 3 B . 580 3 C .200 D .240 【答案】C 5.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 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正视图可以为 ( ) A . B . C . D . 【答案】A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其体积为 ___ 3 π _____. 正视图 俯视图 侧视图 第5题图

【答案】 3 π 7.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2 cm . 【答案】24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 【答案】1616π- 9.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测试图.俯视图均如图所 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

正投影与三视图分析

正投影与三视图(公开课) 温溪高级中学李茂林2009-12-4 地点:31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投影法的含义。 (2)掌握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及其展开方法。 (3)了解三视图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2)学会多个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绘制 【难点】 三视图的绘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自主阅读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尺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示)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影子(展示图片) 投影: -----在光的照射下,形体在投影平面上产生的影子。 2.新课教学 1.投影法 投射线通过物体,向投影平面进行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展示视图的投影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正投影法: ------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例1.画出下面各物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 学生练习 例2.画出下面各物体在屏幕上的正投影 学生解答: 是正投影吗?

提问: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一般要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表达清楚物体的形状? 学生:不能,一般需要是三个方向来描述物体。 2. 三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 学生观看思考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提示长、宽、高)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V H W X 长 Y 宽Z 高 主视图从前向后看 俯视图从上往下看 向后翻90 o 正面投影面 水平投影面 侧面投影面 左视图 从左向右看

高一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参考模板

高一数学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 1、N 表示 N+(或N*)表示 Z 表示 R 表示 Q 表示 2、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 有 个,非空真子集有 个。 二、基本初等函数 1、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m n a a = m n a a ÷= ()m n a = ()m a b = n m a = m a -= ()m a b = 2、对数运算法则及换底公式(01 a a >≠且,M>0,N>0) log log a a M N += log log a a M N -= log n a M = log a N a = log a b = log a a = log log a a a b = 1log a = 3、对数与指数互化:log a M N =? 4、基本初等函数图象 (3)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指数函数(0,1)x a a y a >≠= (2)对数函数(0,1)log a a a x y >≠= (当a e =时,y= ;当10a =时,y= ) a>1时的图像 01时的图像 0

三、函数的性质 1、奇偶性 (1)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f x f x -=,则()f x 为 函数,图 像关于 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f x f x -=-,则()f x 为 函数,图 像关于 对称; 2、单调性 设1122,[,],x a b x x x <∈,那么 12()()0()[,]f f f x x a b x --) 12()()0()[,]f f f x x a b x ->?在上是 函数。(即 1212()() 0f x f x x x -<-) 3、周期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 ()()f x T f x +=,则()f x 的周期为 ; 四、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 1、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sin a cos a tan a (2)、同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平方关系: 22sin cos a a += 商数关系:tan a =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 公式一:sin(2)a k π+= cos(2)a k π+= tan(2)a k π+= 公式二:sin()a π+= cos()a π+= tan()a π+= 公式三:sin()a -= cos()a -= tan()a -= 公式四:sin()a π-= cos()a π-= tan()a π-= 公式五:2 sin( )a π -= 2 cos()a π -= 公式六:2sin()a π+= 2 cos()a π += (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奇偶指2 π 的奇偶数倍,变与不变指三角 单调性 a 的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a 的弧度 sina cosa ta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