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训练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训练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训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020·湖南衡阳中考)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2.下列哪项是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明亮、潮湿

D.阴暗、干燥

3.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里出来活动。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这是鼠类的本能

B.这是鼠类对光刺激的反应

C.这是鼠类躲避敌害的行为

D.这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5.下列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狼和羊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和豆科植物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一起搬运食物的蚂蚁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植被分布状况形成

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2016·山东淄博中考)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

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8.“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9.下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和,图中的阳光、空气、水等

是,鱼、树、鸟等是。

(2)在图中影响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等。

(3)若池塘中水的温度过高,鱼可能会死亡,湖水也会被污染,这种现象说

明。

1.(2016·河北石家庄中考)下列现象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A.在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

B.沙漠地区植物稀少

C.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D.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

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叶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

D.“适者生存”的生物,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3.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D.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4.(2016·甘肃临夏州中考)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16·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都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环境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既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对植物有决定性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不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

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7.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

并影响着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10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8.(2016·四川泸州中考)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鼠妇的分布为刚放入时的状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

(2)A装置与B装置组成实验,其中实验组是装置。

(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中的鼠妇进行计数。经10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值。

(4)该探究实验,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10分钟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进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5)根据实验装置图中所选用的鼠妇情况,若有错误,请你指出其中的一种并改正,若没有错误则不需要改正。。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直接接受光照。

2.A

3.C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A项指春天温度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生长;B项指水分对禾苗的影响;D项指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水分均属于非生物因素。C项指田地中草与豆苗争夺养料、水分、阳光等而形成的竞争关系,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D

5.A A项为捕食关系,B项为寄生关系,C项为竞争关系,D项为合作关系。

6.B在自然界中,植被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7.A两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主要是由温度差异引起的,因此,这种现象可以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8.B

9.答案(1)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2)水温度

(3)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时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培优促能

1.C在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气体对生物的影响。沙漠干旱缺水,影响植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梨、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宜苹果的生长。人参在森林中才能长好,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

2.D

3.A竹节虫形似竹节是一种拟态,有防御敌害的作用;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是一种保护色;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是防御敌害、保护自身的行为。这些都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人的高原反应是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4.B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进行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被冻伤甚至被冻死,因此,在冬天要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5.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老、弱、病、残个体死亡,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6.D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当光为变量时,鼠妇会向较暗的环境中运动,因此曲线起点为1

m,并逐渐上升,最终达到m,保持不变。

2

7.答案(1)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水干旱生物适应环境

8.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照。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形成对照实验。实验所用鼠妇数量太少或个体大小不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1)光照

(2)对照A

(3)平均

(4)不正确

(5)6只鼠妇太少,应该用10只鼠妇(或鼠妇个体大小不一样,应该选择大小一样的鼠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案序号 1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 第一节生物的特性2006.9.11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巩固练习 1. 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2 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2006.9.13 教学目标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

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调查法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训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020·湖南衡阳中考)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2.下列哪项是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明亮、潮湿 D.阴暗、干燥 3.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里出来活动。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这是鼠类的本能 B.这是鼠类对光刺激的反应 C.这是鼠类躲避敌害的行为 D.这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5.下列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狼和羊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和豆科植物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一起搬运食物的蚂蚁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植被分布状况形成 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2016·山东淄博中考)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 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8.“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9.下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和,图中的阳光、空气、水等 是,鱼、树、鸟等是。 (2)在图中影响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等。 (3)若池塘中水的温度过高,鱼可能会死亡,湖水也会被污染,这种现象说 明。 1.(2016·河北石家庄中考)下列现象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A.在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 B.沙漠地区植物稀少 C.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D.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全套】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归纳整理 一、观察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 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要求: 前:要有明确的目的; 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 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 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知识归纳整理 一、调查 1.什么是调查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问题导学】 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 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 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是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作简要分析说明。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第一课时,突出概念教学,围绕材料中小麦田里各种生态因素对小麦影响分析。再通过搜集实例,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建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作业布置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知能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水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水等 D.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的鱼 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A.食物链 B.一个食物网 C.一个生态系统 D.一个种群 4.处于食物链第一环节的生物是() A.腐生生物 B.绿色植物 C.草食性动物 D.肉食性动物 5.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鹰→蛇→鼠→植物 B.阳光→草→兔→狐狸 C.植物→鼠→蛇→鹰 D.鼠→蛇→鹰 6.在一个由植物→兔→狼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消灭了全部的狼,兔子的种群数量会()A.上升 B.仍保持稳定 C.下降 D.先上升后下降

二.填空题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和,前者包括 、和,后者包括、 、等。 8.在“草→羊→狼”这条食物,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三.简答题 9.某牧场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吃草籽,于是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请你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0.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列食物链。 A.绿色植物→蚱蜢→螳螂→蜥蜴→蛇 B.绿色植物→蚱蜢→小鸟→蛇 C.绿色植物→蚊子→蜥蜴→蛇 D.绿色植物→蜜蜂→小鸟→蛇 (1)根据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画出一个包括所有生物的完整的食物网。 (2)蚊子、蚱蜢、蜜蜂及螳螂是四种昆虫,请将这四种昆虫按食性分为两大类。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docx

尊敬的评委: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VV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论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VV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它主要是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的概念、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因素的分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四个部分,综合了环境,生态因素等知识,站在生物圈的高度,阐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节课既有对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应用,又有对生物圈一些基本知识的描述,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课既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由此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 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 护生命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把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能很好地 说明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作为难点,因为相对而言,这一知识点抽象些。当然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由于现实原因,很难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只有布置学生们自己选择在家进行探究。而在课堂上用图片和例子等,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理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本节课我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的图片和各种实例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悬疑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恐龙是地球远古时候的一种庞大的动物,为什么现在灭绝了呢?小时候,家乡的小溪都有很多鱼虾为什么现在又没有了呢?我们地球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 生活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通过这些悬疑,引出环境的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得到生物圈与环境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堂练习题

第一次作业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2、()下列生物从生活环境方面考虑,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3、()下列哪一项是调查活动中必需的步骤 C、请别人代替观察 D、写调查记录 4、下列现象反映了生物的什么特征,请将相应的内容连线。 (1)动物的取食 A、应激性 (2)葵花朵朵向太阳 B、生长 (3)植物的开花结果 C、营养 (4)人长跑后大汗淋漓 D、繁殖 (5)蘑菇由小长大 E、排泄 答:(1)―――() (2)―――() (3)―――() (4)―――() (5)―――() 第二次作业 1、()影响“春兰秋菊”和“南橘北枳”中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 B、阳光和温度 C 、水分和阳光 D、土壤和温度 2、()在“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 A、金鱼的数量 B、金鱼的大小 C 、水温的高低 D、呼吸的频率 3、()下列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草盛豆苗稀 4、连线 (1)猫吃老鼠 A、合作关系 (2)蚂蚁一起搬东西 B、寄生关系 (3)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C、斗争关系 (4)蛔虫在猪的小肠中 D、竞争关系 (5)两只公狮子为争夺领地而战 E、捕食关系 答:(1)―――-() (2)―――-() (3)―――-() (4)―――-() (5)―――-() 第三次作业 1、()下列关于洞庭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洞庭湖中的水 B、洞庭湖中的芦苇 C、洞庭湖中的全部鲤鱼 D、洞庭湖 2、()下列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A、面包→霉菌→消毒水 B、水→浮游植物→鱼→细菌 C、草→羊→狼 D、小草→大草→树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4、()下列哪一项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5、()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A、汨罗江 B、蔬菜大棚 C、锡林郭勒草原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哪一种生物因素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以上都不是 第四次作业 1、()在显微镜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 A、通光孔 B、目镜 C 、粗准焦螺旋 D、反光镜 2、()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渍,擦拭时使用的是 A、餐巾纸 B、纱布 C、擦镜纸 D、棉花 3、()在阴天使用显微镜时,发现视野很暗,可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 D、调节准焦螺旋 4、()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物像偏右上,使物像到正中,应将装片 A、往右下移 B、往右上移 C、往左下移 D、往左上移 5、()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倍数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10Х 40Х B、5Х 8Х C、10Х 10Х D、15Х 40Х 第五次作业 1、在植物细胞结构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RJ)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P3想一想,议一议 机器人本质上是“机器”,它不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能生长和繁殖、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不是生物。 P3观察与思考 1.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说明生石花能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是生物。 2.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由于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但钟乳石不具有呼吸、排泄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所以说钟乳石不是生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若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具有生命,若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不具有生命。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 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等。 P4旁栏问题答案 植物体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它制造的氧气大于它消耗的氧气,它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植物体在夜晚进 行呼吸作用只消耗氧气不制造氧气,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 P8练习 1.(1)×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能否运动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依据。 (2)植物属于生物,也需要呼吸。 (3)ד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是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间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属于变异。 (4)×病毒也属于生物,但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 ,因为珊瑚虫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繁殖,具有生物的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且温度适宜,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 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想一想,议一议 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菜花、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草。文中提到的昆虫及其栖息环境是:蝉(树上)、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蟀(泥墙根处)。文中提 到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是:叫天子(云雀)(草丛中)。 调查

(完整word版)2016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2016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 章 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 8 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 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2 、按生活环境分为 :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 :作物、家禽 (如:鸡、鸭、鹅) 、家畜 (马、牛、羊、猪等) 、宠物 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 昆虫和鸟 及细菌 等生物 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 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 光、温度、水、空气 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 捕食、竞争、合作 等 1、科学探究的 6 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 纸盒被分为 4 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 ②③④。 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 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 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 无色玻璃板。把 20 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 4 组对照实验说明: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对照组 实验组 变量 ① ② 水 ① ③ 光 ④ ③ 水 ② ④ 光 ⑴图中共有 4 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③明亮干燥 ④明亮潮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柳树0中学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磊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探究质疑】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过程包括、、、、、等方面 3、对照实验指 4、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 蚯蚓能疏松土壤,树木能防风固沙,说明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另外还有、关系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 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1)该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原因是___________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选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 。 2、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就能够大减少被捕食的机会。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 (1)(2)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指()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教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1课时来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什么叫做生物圈、生态因素。 2)列举出几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3)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 4)列举出生活中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光照对鼠妇或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树立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光对鼠妇生活分部影响探究的设计过程 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四、课时:25分钟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展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上节课我们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想想,我们生活当中哪些生物,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鹰翱翔于蓝天,狮子生活在草原上等)在生物学中我们把生物和其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就称为生物圈。 新课讲解: 知识点1.生物圈--生物圈包括三个部分,地球大气层的底部,岩石圈表面和水圈的大部分。按海平面来划分的话,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海平面上10千米以内的岩石圈和大气层以及海平面下10千米以内的水圈。因此地区上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其实质上是它表面的一薄层。 知识点2.环境--既然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环境紧紧指的是其生活的地点吗?以熊猫为例,大家阅读一下课本中的“想一想说一说”然后想想当中的两道问题。 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2.这些2.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活的特点? 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假如这些地方没有空气、没有食物、没有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不能)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知识点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哪些呢?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中通常可以看到狮子捕猎角马、斑马、长颈鹿等,我们把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捕食关系。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蚂蚁一起搬运蚱蜢或是蟑螂等食物,像他们这种关系称为合作关系。此外生物间的关系还有,竞争如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不同植物甚至是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间会争夺水分,空间,阳光等,寄生如蛔虫和人类。在海底世界中,不同生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 一、你会选(每空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2、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3、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5、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蘑菇 B、珊瑚 C、珊瑚虫 D、海带 6、除下列哪项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棉花 B、水稻 C、玉米 D、病毒 7、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和空气 B、生物因素和水 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D、光和水 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草地 B、生物圈 C、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D、一片农田 9、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供无核卵的母羊 B、代孕母羊 C、供细胞核的母羊 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10、下列环境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是 A、沙漠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河流 1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司马迁 B、达尔文 C、袁隆平 D、李时珍 12、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A、能量输出 B、能量流动 C、能量交换 D、能量输入 13、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A、绿色 B、黄色 C、褐色 D、灰色 14、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大小两个品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正常生长,另一种却全部死亡,这个现象说明这两种草履虫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寄生 15、指出下列哪项属于生物 A、会踢球的机器人 B、正在生长的钟乳石 C、美丽的珊瑚 D、水池中的绿苔 16、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17、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什么含有大量的糖分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1)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容。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