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一、软件架构设计

当对象、类、构件、组件等概念出现并成熟之后,传统意义上的软件概要设计(或软件系统设计),就逐渐改名为软件架构设计。所以说,软件架构设计就是软件概要设计。软件架构设计工作由架构师来完成,架构师是主导系统全局分析设计和实施、负责软件构架和关键技术决策的角色,他的具体职责为:

领导与协调整个项目中的技术活动(分析、设计入实施等)

推动主要的技术决策,并最终表达为软件构架描述

确定和文档化系统中对构架而言意义重大的方面,包括系统的需求、设计、实施和部署等“视图”

确定设计元素的划分以及这些主要分组之间的接口

为技术决策提供规则,平衡各类涉众的不同关注点,化解技术风险,并保证相关决定被有效传达和贯彻

理解、评价并接收系统需求

评价和确认软件架构的实现

二、软件架构基本概念

5.1软件架构定义

系统是部件的集合,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或完成一个功能集合。架构是系统的基本组织形式,描述系统中部件间及部件与环境音质相互关系。架构是指导系

统设计和深化的原则。

系统架构是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关系的集合。

软件架构是软件部件、部件属性以及客观存在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描述软件系统的基本属性和限制条件。

5.2软件架构建模

软件架构建模是与软件架构的定义和管理相关的分析、设计、文档化、评审及其他活动。

软件架构建模的目的:

a)捕获早期的设计决策。软件架构是最早的设计决策,它将影响到后续设计、开

发和部署,对后期维护和演变也有很大的影响。

b)捕获软件运行时的环境。

c)为底层实现提供限制条件。

d)为开发团队的结构组成提供依据。

e)设计系统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f)方便开发团队之间的交流。

5.3软件架构视图

软件架构视图是指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的描述。架构可以用不同的架构视图进行描述,如逻辑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功能,进程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并发,物理视图用于描述系统部署。常见的有RUP 的4+1视图;

5.4软件架构设计需包括:

a)软件系统中包含了哪些子系统和部件;

b)每个子系统和部件都完成哪些功能;

c)子系统和部件对外提供或使用外部的哪些;

d)子系统和部件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对实现和测试的影响;

e)系统是如何部署的。

三、软件架构设计步骤

3.1确定影响整体技术方案的因素

a)考察用户界面的整体复杂度

要求:识别重点模块的主要信息输入,和输入途径

方法:通过重点模块画制的鲁棒图进行分析;

技巧

用户界面的复杂度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简单数据输入simple data input(例如登入界面)

?数据的表态静态视图static view(例如商品报价列表)

?可定制视图customizable view(例如可自定义查询报告界面)

?数据的动态视图dynamic view(例如实时运行监控视窗)

?交互式图形(例如CAD系统)

b)考察用户界面部署的约束

要求:识别系统的部署环境和客户端的使用环境;

方法:主要通过访谈和观察,识别客户端环境;

技巧

用户界面的部署约束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经常要离线工作的移动电脑

?手持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MID、PAD)

?支持Interner网上的任何一种浏览器(老版本浏览器)

?支持Internet网上的较新版本浏览器

?支持内部网上的较新版本浏览器

?支持内部网上的特定浏览器

?内部网上的专用工作站(传统C/S架构的客户端软件)

c)考察用户的数量和类型

要求:需大致识别出本系统用户的数量级别和类型;

方法:主要通过了解客户背景信息,识别根据不同角色所对应的人数和类型;

技巧

用户的数量和类型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少数的专业用户:关注功能强大,期望量身定制,乐于学习新特性,例如图形制作系统的用户;

?组织内的日常使用者:主流用户,关注便捷和易用,例如考勤系统用户;

?大量的爱好者:对系统的功能有执着的兴趣,有意愿克服使用时遇到的的各种困难,包括软件本身的缺陷,例如游戏软件的用户

?数量巨大的消费型用户:关注速度和服务感受,例如商业网站的用户

d)考察系统接口类型

要求:正确合理的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接口和类型,本处重点的是识别外部存在的接口。

方法:协作决定接口,见第四章;

技巧

系统接口类型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数据传输:仅仅为了满足系统间交换数据的需要,例如电子数据交换EDI接口、数据库同步等

?通过协议提供服务:系统依照协议向外提供特定的服务,例如http 协议、SOAP(Web Service)协议等

?直接访问系统服务:按照类似于系统内部调用的方式,直接使用系统的方法,例如基于RPC远程调用等

e)考察数据性能和可伸缩性

要求:正确识别是否存在大量的并发数据处理;

方法:

技巧

性能和可伸缩性方面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只读:只有对数据浏览和查询操作,例如股票行情分析系统

?独立的数据更新:对数据的修改操作,但各用户的修改完全隔离,相互间不存在任何潜在的冲突,例如网上商店各顾客对自己帐单的管理?并发的数据更新:并发用户对数据的修改将相互影响,或者就是更改了同一数据,例如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航班预定系统预定同一航班的座

3.2选择软件构架样式(风格)

要求: 根据前期细致的需求分析,选择合理适用的软件架构样式;

方法:最常用的是使用三层或四层架构;

技巧

软件架构样式的常见种类有:

?数据流构架:是实现可重用性和可更改性,它的特点是把系统看作是对相继输入数据的一系列变换;

?调用与返回构架:一直是中大型软件系统的主流构架样式,它的目标是实现系统的可更更改性和可扩展性。

?独立组件构架:由许多通过发送消息进行通讯的独立进程或

对象组成,它的目标是通过解除各运算部分之间的耦合实现

可更改性,如股票机、各类短信预定等。

目前我们常用的是调用和返回构架中的分层构架模式,是一种将

系统行为或功能通过以层为首要的组织单位来进行分配(划分)的

结构模式。

?展现层(UI):

?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

所得;

?业务逻辑层(BLL):

?根据系统的大小,又可以拆分为:业务接口层、业务实现层、

业务实体层

?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

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

?数据访问层(DAL)

?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

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的操作;

如果要加入ORM的元素,那么就会包括对象和数据表之间的

mapping,以及对象实体的持久化。

3.3利用可复用的资产

要求:在需求及设计阶段,正确识别现有可被复用的资产

方法:

?可复用的资产包括:

?工具、组件、Web Services、框架、模版、设计等;

?项目经理对项目设计中可能用到的资产情况进行评估,并向技术经理提出申请,将资源引入到本设计中;

?技术经理对项目中可能会用到的资产情况进行检查确认;3.4子系统的划分和接口的定义

目的

?支持个人或团队进行独立的开发

?层次、包的划分,为团队的分工协作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子系统的划分,使得团队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最小化,从而支持并行开发(方便集成)

?为方便测试而进行划分,包、子系统及其接口的定义,应当支持被独立地加以测试

要求和方法:见第四章内容

3.5优化设计,包括去冗余和提高重用性

方法

?通过划分而去冗余

?将系统划分为职责更为集中和明确的模块(例如,对象、子

系统、子程序等),相同的行为将通过调用一模块来实现,

从而避免重复的组成元素分散于系统各处;

?识别对象,并将职责分配给合适的对象,其它对象将委托它

来完成对应的行为

?让对象通过组合来复用已有对象的服务

?通过泛化而去冗余

?将共性的行为抽取出来,专门在一处单独定义;所有类似行

为的实现,将关注于那些个性方面,共性方面直接从前述之

处继承,而不再重复实现

?面向对象范型下,父类实现共性的行为,并定义一些可重载

的方法,在父方法中调用,然后让子类重载它们以便扩展个

性行为(参考模板方法模式)

?泛化的去冗余途径,主要是避免重复实现一些较大粒度框架

性的行为,小粒度的行为复用应当使用前述的划分途径

?通过模块化而去冗余

?使用模板来定义共性的结构和行为,并留出某些变量,这些

变量对模板而言是行为敏感的;在具体的应用场景,通过引

入不同的参数变量,从而导出众多个性化的行为组合

?面向对象范型下,主要有模板类、模板函数等方式

?模板化去冗余途径,形式主义是一种结构(引入变量)与(模

板)行为的二元组合,其实质是避免行为的重复定义

?通过面向方面编程而去冗余

?将分散在系统代码之间的,行使类似职能的代码抽取出来,

作为一个方面样子,集中到一块来处理(这些职能包括:日

志记录、权限验证、资源的释放、异常处理等),避免类似

代码的到处重复泛滥

四、软件设计方法体系(ADMEMS方法,三个阶段,一个贯穿)

4.1 需求进一步分析阶段:全面了解客户需求

第1步,需求结构化

?从“不同层次的涉众提出需求所站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把

需求划分为三种类型,这就是需求的三个层次:

?业务需求:组织要达到的什么目标;

?用户需求:用户使用系统来做些什么事情;

?行为需求:开发人员需要实现什么;

?从“需求定义直接目标还是间接限制”的角度,把需求划分

为三种类型,这就是需求的三个方面:

?功能需求:更多的体现各级直接的目标要求;

?质量需求:开发期的质量+运行期的质量;

?约束需求:业务环境因素+使用环境因素+构建环境因素+技

术环境因素

?常用需求层次-需求方面二维矩阵图进行表示:

图4.1 需求层次-需求方面二维矩阵

第2步,分析约束影响

?来自客户组织的约束性要求

?必须充分考虑到客户上线时间的要求、预算的限制、以及集

成需要等非功能需求;

?客户所处的业务领域为何?有什么业务规则和业务限制?

?是否需要关注相应的法律法规、专利限制?

?来自用户的约束性要求

?软件将提供给合阶层用户?

?主要用户的年龄段?使用偏好?

?使用的环境是否有影响系统的?

?来自开发者和维护人员的约束性要求

?开发团队的技术水平能力、磨合程度、是否分布在不同城市,

有何影响?

?开发管理方面、源代码管理和保密方面、是否要顾及?

?来自业界本身技术环境的约束性要求

?技术平台、中间件、编程语言等的流行度、成熟度、认同度、

优缺点等的考虑;

?所使用的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何,是否需要考虑?

4.2 塑造概念架构阶段:通过关键功能,进行初步设计

第1步,初步设计

?在第一阶段确定关键的功能子集

?对于关键的功能子集,需要在需求列表上进行标注;

?通过鲁棒图和职责协作链的原理,识别角色和他所对应的职责;

?从事件流开始,对关键功能画出用例图和用例描述;

?开始寻找边界对象,描述模外部环境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进行

建模,通常指的就是交互,如UI;

?寻找控制对象,对行为进行封装,描述用例中事件流的控制

行为,也就是业务办法,负责控制;

?寻找实体对象,对需要存储的信息进行描述,通常指的就是

我们的对象类,负责信息;

第2步,高层分割

?对于功能不是太复杂的,可以直接将黑盒系统切分为子系统的;

?对于功能较为复杂的,需进行高级高层分割

?首先将黑盒系统切分为更小一级的系统,每个更小一级的系

统都可以有单独的需求、设计、实现……

?之后,针对每个“更小一级的系统”进行“切系统为子系统”

第3步,考虑非功能需求

?以场景技术为跳板的非功能设计思维

?发现场景

●功能性的考虑,是否准确,是否安全等;

●可靠性的考虑,安全性,容错性,稳定性;

●易用性,用户体验方面;

●效率的问题,页面载入时间,资源特性等;

●维护性的考虑,安装便捷,功能修改方便;

?通过目标-场景-决策表,进行评估场景,并做出

决策

?实例:

图2:场景思维是方法核心

图3:实例《项目管理系统》非功能性,目标-场景-决策表

4.3 细化概念架构阶段

合理的划分子系统

?三个策略

?分层的细化

●如将系统分为展现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

●又可在三层架构中加入控制层,形成展现层、控制层、

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将三层架构转换为四层架构;

●可以继续细化,将业务层细化为业务接口层、业务实现

层、业务实体层;

●通过不断的细化,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开发人员

的并行开发能力;

?分区的引入

●先做一个高级的广度设计,然后马上转到深度优先的底

层设计和实现上去;

●分层+分区,如图4所示,是支持迭代和并行开发的基

础;

图4:架构中引入分区,支持迭代和并行

?机制的提取

●对于编程实现而言,在没有提取机制的情况下,机制是

一种隐式的重复代码;

●对于逻辑架构设计而言,机制是一种特殊的子系统,在

划分子系统的时候不要遗忘;

●在实现不同的最终功能时,可以重用一种机制,避免重

复进行“组装”工作,如审批机制,权限机制,各个

模块和子系统都可以进行调用。

?一个原理

?关注点分离的原则

●通过职责划分来分离关注点;

●利用系统各部分的通用性不同进行关注点分离;

●根据不同颗粒度级别进行关注点分离;

?示意图:

图5:关注点分离原理示意图

?四个原则

?职责不同的单元划归不同的子系统;

?通用性不同的单元划归不同的子系统;

?需要不同开发技能的划归不同的子系统;

?兼顾工作量的相对均衡,进一步切分太大的子系统;

合理的接口设计

?把模块放在协作的上下文中进行考虑,接口设计才有意义;

?需要考虑的是“为了实现一系列的功能,这个软件单元要和

其它单元如何协作?”

?协作决定接口,以此作为原则,依次在单元之间识别接口;

细化初步设计中的鲁棒图,形成鲁棒顺序图;(见案例附件)

五、软件设计经验之谈

5.1设计模式

a)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一般用于创建一类对象,而不用每次在使用时通过new()对象才能使用对象,而是通过工厂来完成对象的创建,这样不但提供了

统一创建对象的入口,而且对于程序的可维护和可测试性都有很大的提

高。常用的场景有:

1.工厂负责创建某一类对象的时候,或者说工厂的职责比较单一时,如果说

多个类型的对象时候,用工厂模式就不如使用抽象工厂了;

2.一般比较少的积累对象,可以通过类型的判定创建不同的对象时,也是可

以通过工厂模式来完成,例如多数据库的支持,我们在设计数据访问层时,

利用简单对象工厂,通过枚举或者配置文件的形式,来动态的创建数据访

问层实例。

3.一般来说类型单一的对象,或者类型比较少的时候,使用工厂模式来创建

对象可以解决一类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个总的工厂,来创建多个工厂,然

后多个工厂负责创建相应的实例,有点类似我们平时说的目录结构似的。

b)代理模式

Proxy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增加一层间接层”是软件系统中对许多负责问题的一种常见解决方法。在面向对象系统中,直接使用某些对象会带来很多问题,作为间接层的proxy对象便是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场景有:

1.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也常常用到代理模式,比如对于三层结构中DAL数据

访问层,它把对数据库的访问进行封装。BLL业务层的开发者只是调用DAL

中的方法来获得数据;

2.具体proxy设计模式的实现方法、实现粒度都相差很大,有些可能对单个

对象作细粒度的控制,有些可能对组件模块提供抽象代理层,在架构层次

对对象作proxy;

3.proxy并不一定要求保持接口的一致性,只要能够实现间接控制,有时候

损及一些透明性是可以接受的。

c)单例模式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它的应用场景比较广:

1.比如在某个服务器程序中,该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这些

配置数据由一个单例对象统一读取,然后服务进程中的其他对象再通过这

个单例对象获取这些配置信息;

2.可以使用它创建一个连接池,每次程序需要往数据库中写入内容时才创建

一个新连接的做法并不明智;相反,一个或一组已经在池中的连接就可以

使用Singleton模式实例化;

3.比如有互策的订票机制,我们可以采用单例模式,只实例化一次来操作订

票;

d)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可以将一个产品的内部表象与产品的生成过程分割开来,从而可以使一个建造过程生成具有不同的内部表象的产品对象。常用的场景有:

1.需要生成的对象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2.需要生成的对象的属性相互依赖,建造者模式可以强迫生成顺序。

3.在对象创建过程中会使用到系统中的一些其它对象,这些对象在对象的创

建过程中不易得到。

e)观察者模式

在一对多依赖的对象关系中, 如果这个'一'对象状态发生了变化,那

么它所有依赖的'多'对象都应该被通知,然后做相应的变化,这就是观察者模式,它的常用场景有:

1.当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通知或同时需要改变其它对象的时候;

2.比如我们要建一个网上购物商城,对于用户订购的商品信息,如果该商品

的价格、促销活动等发生变换,系统将会自动发生邮件通知到用户,则就

是典型的观察者模式;

3.在现实生活中,拍卖行拍卖物品也是一个典型的观察者模式,拍卖师拍卖

时,他观察是否有牌子举起出价。每次接受一个新的出价都会改变拍卖的

当前价格,并广播通知给所有竞标人,竞标人则进行新的出价和退出。

f)装饰模式

能动态的将职责附加到对象上去,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具弹性的代替方案。

装饰模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它把每个需要装饰的功能放在单独的类中,并让这个类包装它所装饰的对象,因此,当需要执行特殊行为时,客户代码就可以在运行时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按顺序的使用装饰功能来包装对象了。它的常用场景有:

1.需要扩展一个类的功能,或给一个类增加附加责任。

2.需要动态地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再动态地撤销。

3.需要增加由一些基本功能的排列组合而产生的非常大量的功能,从而使继

承关系变得不现实

5.2常见设计问题

a)Session管理

1.Session又称会话状态,是Web系统中最常用的状态,用于维护

和当前浏览器实例相关的信息;

2.我们可以写一个SessionSate的管理类,通过静态属性直接来进

行访问;

3.同时在管理类中,我们还要考虑服务器的性能,对需要记录的属

性到底是采用Session 还是Cookies 做出合理的决策。

4.如下图所示:

public class SessionState

{

private SessionState()

{

}

///

/// 用户姓名

///

public static string UserName

{

get

{

return HttpContext.Current.Request.Cookies["UserName"].Value;

}

set

{

HttpContext.Current.Response.Cookies["UserName"].Value=value;

}

}

///

/// 用户工号

///

public static string UserWorkNo

{

get

{

return Convert.ToString(HttpContext.Current.Session["UserWorkNo"]);

}

set

{

HttpContext.Current.Session["UserWorkNo"]=value;

}

}

}

图六:SessionSate管理类

b)日志管理

1.对系统中常用的事件处理,需要进行日志记录,日志记录中必须

包括的字段有:时间、IP地址、登陆ID、模块名、操作事件

2.日志管理需要通过机制提取为通用方法类,供各个模块调用,且

所有数据记录都存放在公共的数据表内;

c)权限管理

1.权限的管理,要有基本的权限概念,要从职位/角色上进行区分,

常见的有:本人可以修改/删除自己的,不可删除他人的;小组

组长可以修改/删除本小组的,不可跨小组处理;(客户特殊说明

除外)

2.权限管理需要通过机制提取为通用方法类,供各个模块进行调研,

且所有的数据记录都应该存放在公共的数据表内;

d)审核管理

1.未审核期间,审核发起人都应该能修改和删除审核内容;

2.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都应该能看到该内容的审核信息,包括已

经审核的和还未审核的;

3.审核管理需要通过机制提取为通用方法类,供各个模块进行调研,

且所有的数据记录都应该存放在公共的数据表内;

e)系统配置

1.对于主要用于下来列表/单选框/复选框等的实体数据,要做成

可配置型,切勿直接写死在代码中;

2.如果多个模块均有配置项的内容,可以考虑对所有配置项单独做

一个后端配置发布,与前端业务操作进行分离。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 的连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简要描述体系结构文档的目的。]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密级:内部公开 文档编号:1002 版本号: 测测(基于安卓平台的测评软件)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天师团开发团队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文档介绍 文档目的 本文档是对于测测软件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和编码的重要依据。对该软件的整个系统的结构关系进行了详细描述,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包括物理、逻辑结构,说明了体系结构所采取的设计策略和所有技术,并对相关内容做出了统一的规定。为今后的设计、编码、测试都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模版并且提高效率,使整个开发过程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由于需求变更而修改的时间,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也使得客户更加的满意。 文档范围 本文档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架构设计思想 2、架构体系描述 3、系统模块化分 4、系统模块描述 5、模块接口设计 读者对象 本文档主要读者包括:

1、本系统的设计人员:包括模块设计人员(理解用户需求,在设计时把握用户需求)。 2、本系统的系统开发人员:编码人员(了解用户需求,为编码提供模版)。 3、本系统的测试人员(了解用户需求,为测试提供参考)。 4、客户(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软件工程讲义》 《测测需求规格说明书》 2.架构设计思想 为了降低系统耦合度,增加系统内聚性,在需求发生更改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系统做出修改,并重新投入使用,我们决定以分层体系架构风格作为整个系统的体系风格,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接口设计,并以之为根据进行详细设计。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 3.架构体系描述 整个系统顶层架构采用分层的风格,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非常清晰,使得后期易于详细设计、编码、维护以及适应需求变更。通过分层,定义出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使得在更加规范的同时拥有更为多台花的接口描述,使得层与层之间的耦合度降低,增强了模块的服用型和可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的连 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一、软件架构设计 当对象、类、构件、组件等概念出现并成熟之后,传统意义上的软件概要设计(或软件系统设计),就逐渐改名为软件架构设计。所以说,软件架构设计就是软件概要设计。软件架构设计工作由架构师来完成,架构师是主导系统全局分析设计和实施、负责软件构架和关键技术决策的角色,他的具体职责为: 领导与协调整个项目中的技术活动(分析、设计入实施等) 推动主要的技术决策,并最终表达为软件构架描述 确定和文档化系统中对构架而言意义重大的方面,包括系统的需求、设计、实施和部署等“视图” 确定设计元素的划分以及这些主要分组之间的接口 为技术决策提供规则,平衡各类涉众的不同关注点,化解技术风险,并保证相关决定被有效传达和贯彻 理解、评价并接收系统需求 评价和确认软件架构的实现 二、软件架构基本概念 5.1软件架构定义 系统是部件的集合,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或完成一个功能集合。架构是系统的基本组织形式,描述系统中部件间及部件与环境音质相互关系。架构是指导系 统设计和深化的原则。 系统架构是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关系的集合。 软件架构是软件部件、部件属性以及客观存在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描述软件系统的基本属性和限制条件。 5.2软件架构建模 软件架构建模是与软件架构的定义和管理相关的分析、设计、文档化、评审及其他活动。 软件架构建模的目的: a)捕获早期的设计决策。软件架构是最早的设计决策,它将影响到后续设计、开 发和部署,对后期维护和演变也有很大的影响。 b)捕获软件运行时的环境。 c)为底层实现提供限制条件。 d)为开发团队的结构组成提供依据。 e)设计系统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f)方便开发团队之间的交流。 5.3软件架构视图 软件架构视图是指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的描述。架构可以用不同的架构视图进行描述,如逻辑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功能,进程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并发,物理视图用于描述系统部署。常见的有RUP 的4+1视图;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 1.文档简介 [本节主要是描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的目的、范围、相关术语、参考资料和本文档的摘要性介绍。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属于高层设计文档,是符合现代软件工程要求的概要设计。] 1.1 目的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将从设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综合的描述,使用不同的视图来描述其不同方面。在本小节中,将对该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的说明,明确该文档针对的读者群,指导他们正确的地使用该文档。] 1.2 范围 [说明该文档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以及将影响的内容。] 1.3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与其它文档一样,该文档也需要将本文档中所涉及的所有术语、缩略语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一种可简明的做法,就是维护在一个项目词汇表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每个文档中都重复很多内容。] 1.4参考资料 [在这一小节中,应完整地列出该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对于每个引用的文档都应该给出标题、标识号、日期以及来源,为阅读者查找这些文档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 1.5 概述 [在本小节中,主要是说明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说明书各个部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就像一个文章摘要一样。同时也应该对文档的组织方式进行解释。] 2. 体系结构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软件体系结构在当前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表示方式。它将列举其所必需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或实施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3. 软件体系结构的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软件体系结构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用户目标,例如,系统安全性、保密性、第三方组件的使用、可移植性、发布和重新使用。它还要记录可能适用的特殊约束:设计与实施策略、开发工具、团队结构、时间表、遗留系统等。] 4.用例视图 [本节使用用例分析技术所生成的系统用例模型,描述其中的一些用例或场景。在该模型中纳入用例或场景,应该是系统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部分。] [另外,在本节中还应该选择一个主要的用例,对其进行描述与解释,以帮助读者了解软件的实际工作方式,解释不同的设计模型元素如何帮助系统实现。] 5.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主要是反映系统本质的问题领域类模型,在逻辑视图中将列出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包。而对每个子系统、包分解成为一个个类,并说明这些关键的实体类的职责、关系、操作、属性。这也是OO思想的体现,以类、类与类之间的协作、包、包与包之间的协作模型来表达系统的逻辑组织结构。] 5.1概述 [在本小节中,列出逻辑视图的顶层图,该图将反映系统由哪些包组成,每个包之间的关系与协作,以及包的层次结构。使得读者对整个软件体系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5.2影响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设计包 [在本小节中,将从逻辑视图中选择有重要意义的设计包,每个设计包有一个小节来描述,说明这些包的名称、简要的说明、该包中的主要类和相关的类图。对于包中的重要的类,还应该说明其名称、简要说明、主要职责、操作、属性等。] 6. 进程视图 [本节主要描述该软件体系结构下,系统运行态的情况。描述系统在执行时,包括哪些进程(包括线程、进程、进程组),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如何进行消息传递、接口如何。并且来说明如何进行组织。]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的连 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软件架构设计》

Software Architecture Document Version <1.0>

目录 1. 文档简介6 1.1 文档目的6 1.2 文档范围6 1.3 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6 1.4 参考资料7 2. 架构描述方式7 2.1 架构视图阅读指南7 2.2 图表与模型阅读指南7 3. 架构设计目标8

3.1 关键功能8 3.2 关键质量属性8 3.3 业务需求和约束因素8 4. 架构设计原则9 4.1 架构设计原则9 4.2 备选架构设计方案及被否原因9 4.3 架构设计对后续工作的限制(详设,部署等)9 5. 逻辑架构视图10 5.1 职责划分与职责确定11 5.2 接口设计与协作机制11 5.3 重要设计包12

6. 开发架构视图12 6.1 Project划分13 6.2 Project 1 14 6.2.1 Project目录结构指导14 6.2.2 程序单元组织14 6.2.3 框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可选)15 6.3 Project 2 (15) 6.4 Project n (16) 7. 运行架构视图16 7.1 控制流组织16 7.2 控制流的创建、销毁、通信17

7.3 加锁设计17 8. 物理架构视图18 8.1 物理拓扑18 8.2 软件到硬件的映射19 8.3 优化部署19 9. 数据架构视图20 9.1 持久化机制的选择20 9.2 持久化存储方案20 9.3 数据同步与复制策略21 10. 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原理21

1.文档简介 [帮助读者对本文档建立基本印象,并为阅读后续内容扫清障碍。] 1.1文档目的 [文档目的,非项目目的。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本小节应指明文档针对的读者对象,最好列出各种读者角 色,并说明每种读者角色应该重点阅读的章节。] 1.2文档范围 [文档的Scope,非项目的Scope。否则造成同一项目多个文档之间的内容重复,不利于文档维护。] 1.3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集中列举文档中的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系统(erp)架构设计方案

房产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2015 年7月 版本控制

一、前言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2.2架构定义 2.3架构说明 2.4软件逻辑结构 三、具体功能简述 3.1自定义工作流解决方案 3.2多语言解决方案 3.3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 3.4报表&打印方案 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 五、系统网络结构 六、开发管理层面

一、前言 一个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正常运行、易于维护、易于扩展,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架构支撑。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构建一个企业级商业软件架构。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架构在技术层面的要求主要体系在高性能、健壮性和低成本。 ●高性能 对于企业级商业软件来说,软件架构需要尽可能地使软件具有最高的性能,支持最大的并发性。 ●健壮性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要求软件是可靠的和无缺陷的。现在的架构一般是,服务器模式的。软件的可靠和健壮主要依赖与服务器。服务器的稳定通过良好的代码和完备的测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低成本 企业级商业软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低成本。软件架构要求简单、易掌握,复杂度低,易于维护和扩展,易于测试。 2.2架构定义 本架构以XML为整个系统的交互接口,包括系统架构内部和外部。整个系统分为界面展示层,流程控制层和数据存储层。 2.3架构说明 系统架构 图 Erp架构中各核心服务之间满足松散耦合特性,具有定义良好的接口,可通过拆分与组合,

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Erp应用系统。 2.3.1 适配器 在集成环境中需要复用已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适配器可以将已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接入到ERP应用系统中。 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已有资源与ERP系统中其它服务实现双向通讯和互相调用。首先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对已有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将已有资源封装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可以为ERP应用系统中的服务消费者提供业务和数据服务,其次通过适配器,也可以使已有资源可以消费ERP应用系统中的其它服务。 2.3.2 资源仓库 资源仓库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描述信息的存储、分类和查询功能。对于广义的资源仓库而言,除了提供服务类型的资源管理外,还需要提供对其它各种资源的管理能力,可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和权限信息、流程定义和描述、资源封装服务、服务实现代码、服务部署和打包内容、以及环境定义和描述信息。 资源仓库首先需要提供服务描述能力,需要能够描述服务的各种属性特征,包括:服务的接口描述、服务的业务特性、服务的质量特征(如:安全、可靠和事务等)以及服务运行的QoS属性。 2.3.3 连通服务 连通服务是ERP基础技术平台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服务,典型的连通服务就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它是服务之间互相通信和交互的骨干。连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通信代理,如服务消费的双向交互、代理之间的通信、代理之间的通信质量保障以及服务运行管理功能等。 连通服务还需要保证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连通服务一般应用于连接一个自治域内部的各个服务,在自治域内部服务都是相对可控的,所以连通服务更多应该考虑效率问题。 2.3.4 流程服务 流程服务是为业务流程的运行提供支撑的一组标准服务。业务流程是一组服务的集合,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并使用一组特定的规则进行调用。业务流程可以由不同粒度的服务组成,其本身可视为服务。 流程服务是业务流程的运行环境,提供流程驱动,服务调用,事务管理等功能。流程服务需要支持机器自动处理的流程,也需要支持人工干预的任务操作,它支持的业务流程主要适用于对运行处理时间要求不高的,多方合作操作的业务过程。 2.3.5 交互服务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6Y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说明: 1.《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描述了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SCI的设计。它描述了CSCI级设计决策、CSCI体系结构设计(概要设计)和实现该软件所需的详细设计。SDD可用接口设计说明IDD和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加以补充。 2.SDD连同相关的IDD和DBDD是实现该软件的基础。向需方提供了设计的可视性,为软件支持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 3.IDD和DBDD是否单独成册抑或与SDD合为一份资料视情况繁简而定。 目录 软件(结构)设计说明(SDD) (1) 1引言 (3) 1.1标识 (3) 1.2系统概述 (3) 1.3文档概述 (3) 1.4基线 (3) 2引用文件 (3) 3 CSCI级设计决策 (3)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4) 4.1体系结构 (4) 4.1.1程序(模块)划分 (4) 4.1.2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4) 4.2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4) 4.2.1常量 (4) 4.2.2变量 (4) 4.2.3数据结构 (5) 4.3 CSCI部件 (5) 4.4执行概念 (5) 4.5接口设计 (6) 4.5.1接口标识与接口图 (6) 5 CSCI详细设计 (7) 6需求的可追踪性 (8) 7注解 (8) 附录 (8)

1引言 说明: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中“引言”部分。 2引用文件 本章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本章也应标识不能通过正常的供货渠道获得的所有文档的来源。 3 CSCI级设计决策 本章应根据需要分条给出CSCI级设计决策,即CSCI行为的设计决策(忽略其内部实现,从用户的角度看,它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其他影响组成该CSCI的软件配置项的选择与设计的决策。 如果所有这些决策在CSCI需求中均是明确的,或者要推迟到CSCI的软件配置项设计时指出,本章应如实陈述。为响应指定为关键性的需求(如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作出的设计决策,应在单独的条中加以描述。如果设计决策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应给出或引用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CSCI级设计决策的例子如下:a.关于CSCI应接受的输入和产生的输出的设计决策,包括与其他系统、HWCI, CSCI和用户的接口(本文的4.5.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设计说明(I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b.有关响应每个输入或条件的CSCI行为的设计决策,包括该CSCI要执行的动作、响应时间及其他性能特性、被模式化的物理系统的说明、所选择的方程式/算法/规则和对不允许的输入或条件的处理。 c.有关数据库/数据文件如何呈现给用户的设计决策(本文的4.5.x标识了本说明要考虑的主题)。如果该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数据库(顶层)设计说明(DBDD)中给出,此处可引用。 d.为满足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选择的方法。 e.对应需求所做的其他CSCI级设计决策,例如为提供所需的灵活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所选择的方法。 4 CSCI体系结构设计 本章应分条描述CSCI体系结构设计。如果设计的部分或全部依赖于系统状态或方式,则应指出这种依赖性。如果设计信息在多条中出现,则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他条引用。应给出或引用为理解这些设计所需的设计约定。 4.1体系结构 4.1.1程序(模块)划分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功能及其所包含的源标准名。 4.1.2程序(模块)层次结构关系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CSCI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之间的层次结构与调用关系。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理论

1. 软件架构概述 1.1 什么是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的概念很混乱。如果你问五个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到五种不同的答案。 ◎软件架构概念主要分为两大流派: 组成派:软件架构 = 组件 + 交互。 决策派:软件架构 = 重要决策集。 ◎组成派和决策派的概念相辅相成。 1.2 软件架构和子系统、框架之间的关系 ◎复杂性是层次化的。 ◎好的架构设计必须把变化点错落有致地封装到软件系统的不同部分(即关注点分离)。 通过关注点分离,达到“系统中的一部分发生了变化,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目标。◎软件单元的粒度: * 粒度最小的单元通常是“类”。 * 几个类紧密协作形成“模块”。 * 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的多个模块构成了“子系统”。 * 多个子系统相互配合才能满足一个完整应用的需求,从而构成了软件“系统”。

* 一个大型企业往往使用多套系统,多套系统通过互操作形成“集成系统”。 ◎软件单元的粒度是相对的。同一个软件单元,在不同场景下我们会以不同的粒度看待它。◎架构(Architecture)不等于框架(Framework)。 框架只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框架也有架构。 ◎可以通过架构框架化达到“架构重用”的目的,如很多人都在用 Spring 框架提供的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来构建自己的架构。 1.3 软件架构的作用 ◎如果一个项目的系统架构(包括理论基础)尚未确定,就不应该进行此系统的全面开发。 -- Barry Boehm,《Engineering Context》 ◎一个缺陷充斥的系统,将始终是一个缺陷充斥的系统。 -- Timothy C. Lethbridge,《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软件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它是跨越现实世界与计算机世界之间鸿沟的一座桥。 软件架构设计要完成从面向业务到面向技术的转换,在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需求 -> 架构设计 -> 软件架构 -> 系统开发 -> 软件系统 ~~~~~~~~ ~~~~~~~~

系统的架构设计文档

xxx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2013-12-12 v0.1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4 1.1目的4 1.2范围4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4 1.4参考资料4 1.5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整体说明4 2.1简介4 2.2构架表示方式4 2.3构架目标和约束4 3.用例说明5 3.1核心用例6 3.2用例实现7 4.逻辑视图8 4.1逻辑视图8 4.2分层8 4.2.1应用层8 4.2.2业务层8 4.2.3中间层9 4.2.4系统层9 4.3架构模式9 4.4设计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公用元素及服务9 5.进程视图9 6.部署视图9 7.数据视图9 8.大小和性能9 9.质量9 10.其它说明9

系统架构设计文档 1.简介 系统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系统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系统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以便于开发人员高效的开发和快速修改和管理。 1.2范围 本文档用于oto项目组目前正在开发的android app电器管家2.0和已经发布的1.0的开发或修改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参考系統需求文档电器管家APP2.020140214 1.4参考资料 1、系統需求文档电器管家APP2.020140214 2、品牌品类及映射建议App数据结构及数据样例 2.整体说明 2.1简介 在此简单介绍系统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的简单介绍。另外,简要介绍各种视图的作用和针对的用户 2.2构架表示方式 本文档将通过以下一系列视图来表示4In1系统的软件架构:用例视图、逻辑视图、部署视图。本文档不包括进程视图和实施视图。这些视图都是通过PowerDesigner工具建立的UML模型。 2.3构架目标和约束 系统架构在设计过程中有以下设计约束: 1、安全性:通讯协议采用加密的方式、存放app端数据要进行混淆器加密、电话号码和logo不能通过反 编译批量拿走。

完整的推荐系统架构设计(精)

完整的推荐系统架构设计推荐系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成功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场景之一。 本文我们将从架构设计的角度回顾和讨论推荐系统的一些核心算法模块,重点从离线层、近线层和在线层三个架构层面讨论这些算法。 1 架构设计概述 架构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本文这里只讨论和推荐系统相关的部分。更具体地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算法以及其他相关逻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这样一种逻辑上的架构关系。 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架构层面的最佳实践,以及对这些最佳实践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分析。除此之外,还希望能够通过把各种推荐算法放在架构的视角和场景下重新审视,让读者大家对算法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从全局的角度看待推荐系统,而不是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算法。 架构设计的本质之一是平衡和妥协。一个推荐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数据环境、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选择不同的架构,在选择时本质上是在平衡一些重要的点。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平衡点。 ▊个性化 vs 复杂度

个性化是推荐系统作为一个智能信息过滤系统的安身立命之本,从最早的热榜,到后来的公式规则,再到著名的协同过滤算法,最后到今天的大量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其主线之一就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体验,让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尽量差异化,并且符合个人的喜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系统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使用的算法越来越多、算法使用的数据量和数据维度越来越多、机器学习模型使用的特征越来越多,等等。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些高复杂度算法的开发、迭代和调试,又衍生出了一系列对应的配套系统,进一步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度。可以说整个推荐逻辑链条上的每一步都被不断地细化分析和优化,这些不同维度的优化横纵交织,构造出了一个整体复杂度非常高的系统。从机器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类比,如果把推荐系统整体看作一个巨大的以区分用户为目标的机器学习模型,则可以认为复杂度的增加对应着模型中特征维度的增加,这使得模型的VC维不断升高,对应着可分的用户数不断增加,进而提高了整个空间中用户的个性化程度。这条通过不断提高系统复杂度来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的路线,也是近年来推荐系统发展的主线之一。 ▊时效性 vs 计算量 推荐系统中的时效性概念体现在实时服务的响应速度、实时数据的处理速度以及离线作业的运行速度等几个方面。这几个速度从时效性角度影响着推荐系统的效果,整体上讲,运行速度越快,耗时越少,

软件系统的架构优秀设计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架构的定义 定义架构的最短形式是:“架构是一种结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但世界还没太平。若做一个比喻,架构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切者有各自的着重点,多视点的不同理解都是架构需要的,也只有通过多视点来考察才能演化出一个有效的架构。 从静态的角度,架构要回答一个系统在技术上如何组织;从变化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支持系统不断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以及适时的重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架构要平衡各种和用户体验有关的指标;从运维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及其扩展策略;从经济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在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实现成本等等 软件系统架构( )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之间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会经历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运维等常规阶段,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就位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间。做好软件系统架构,可以为软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还可以支持最大粒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呢?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法步骤 基于体系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型把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6个子过程,现逐一简要概述如下。 体系架构需求:即将用户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即“需求”)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并将每一个需求项目抽象定义为构件(类的集合)。

体系架构设计:即采用迭代的方法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体系架构风格(如、、N层、管道过滤器风格、C2风格等)作为架构模型,然后将需求阶段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模型中,分析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形成量身订做的软件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文档化:即生成用户和研发人员能够阅读的体系架构规格说明书和体系架构设计说明书。 体系架构复审:即及早发现体系架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及时予以标记和排除。 体系架构实现:即设计人员开发出系统构件,按照体系架构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构件的关联、合成、组装和测试。 体系架构演化:如果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则需相应地修改完善优化、调整软件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以上6个子过程是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通用方法步骤。但由于软件需求、现实情况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6个子过程往往是螺旋式向前推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常用模式 目前软件领域广泛使用的软件系统架构模式,主要有层次化架构设计、企业集成架构设计、嵌入式架构设计和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模式。 层次化架构设计模式:分层设计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架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使系统结构清晰、设计简化。模式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多层设计模式。该模式把一个应用的输入、处理、输出流程进行分离并抽象为控制器()、模型()、视图()三个模块,实现了业务逻辑层、数据库访问层和用户界面层之间在彼此分离的同时仍保

软件架构设计三篇

软件架构设计三篇 篇一:软件架构设计之常用架构模式 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使用最多的架构模式,通过分层使各个层的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定义的接口使各层之间通讯,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分层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分层,一般意义的分层。严格意义的分层是n+1层使用n层的服务。而一般意义的分层是上层能够使用它下边所有层的服务。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定义:UI层,UI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 2.MVC架构:MVC架构相信做软件的都听说,主要是为了让软件的各部分松耦合,现在好多根据MVC思想构建的框架如:Spring MVC,Structs2,https://www.360docs.net/doc/0b10735882.html, MVC等。MVC是Model View Control的简写,他的原理是什么那,比如拿web来举例吧。当一个web请求来了以后View接收这个请求,随即把请求转发给Control进行处理,Control通过分析请求的类型等信息决定加载哪些Model,当Model加载完成以后Control通知Model已经加载完毕,这是View就去读取Model数据进行显示自己。MVC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P,因为MVC的View跟Control和Model 都有耦合关系所以为了解除View和Model之间的关系,View不直接读取Model 而是通过Control来转发View需要的数据。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VP,就是增加了一个View Control的层,用来辅助视图的生成,这样View的功能更加简单只是用来显示不包含其它的功能,而且有了View Control使多视图或替换视图很方便。MVP微软的WPF就是使用这种架构。 3.微内核架构:微内核架构就是做一个稳定通用的内核,也就是给软件设计一个

软件架构设计策略

架构设计则为满足架构需求的质量属性寻找适当的战术。对如何实现特定的质量属性感兴趣。质量需求指定了软件的响应,以实现业务目标。我们感兴趣的是设计使用设计模式、架构模式或架构策略创建设计的“战术“。 是什么使一个设计具有了可移植性,一个设计具有了高性能,而另一个设计具备了可集成性?实现这些质量属性依赖于基本的设计策略。我们将对这些称之为“战术”的设计决策进行分析。战术就是影响质量属性响应控制的设计决策。战术集合称为“架构策略”。架构模式以某种方式将战术打包在一起。 系统设计是由决策集合组成。对设计师来说,每个战术都是一个设计选择。例如,其中一个战术引入了冗余,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这是提高可用性的一个选择但是不是唯一选择。 我们将每个系统质量属性的战术组织为层次形式,但是每个层次只是为了说明一些战术,而且任何战术列表都肯定是不完成的。 1.可用性战术 恢复和修复是可用性的重要方面,为了阻止错误发展成故障,至少能够把错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修复成为可能。维持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包括某种类型的冗余,用来检测故障的某种类型的健康监视,以及当检测到故障时某种类型的恢复。有些情况下,监视或恢复是自动进行的,有时需要手动。 我们事项考虑错误检测,然后分析错误恢复,最后讨论错误预防。 1>错误检测 用于识别错误的3个战术是命令/响应、心跳和异常

⑴命令/响应。一个组件发出一个命令,并希望在预定义的时间内收到一个 来自审查组件的响应。可以把该战术用在共同负责某项任务的一组组件内。客户机也可以使用这种战术,以确保服务器对象和到服务器的通信路径在期望的性能边界内操作。可以用一种层级形式组织“命令/响应”错误探测器,其中最底层的探测器对与其共享一个处理器的软件进程发出命令,较高层的错误探测器对较低层的探测器发出命令。与所有进程发出命令的远程错误探测器相比,这种战术所使用的通信带宽更少。 ⑵心跳。一个组件定期发出一个心跳消息,另一个组件接收听该信息。如 果心跳失败,则假定最初的组件失败,并通知错误纠正组件。心跳还可以传递数据。例如,自动柜员机定期向服务器发送一次交易日志。该消息不仅起到心跳的作用,而且传送了要处理的数据。 ⑶异常。识别错误的一个方法就是遇到了异常。 命令/响应和心跳战术在不同的进程中操作,异常战术在一个进程中操作。 异常处理程序通常将错误在语义上转换为可以被处理的形式。 2>错误恢复 错误恢复由准备恢复和修复系统两部分组成。 ⑴表决。运行在冗余处理器上的每个进程都具有相同的输入,它们计算发 送给表决者的一个简单的输出值。如果表决者检测到单处理器的异常行为,那么就中止这一行为。表决算法可以是“多数规则”或“首选组件“或其他算法。该方法用于纠正算法的错误操作或者处理器的故障,通常用在控制系统。每个冗余组件的软件可以由不同的小组开发,并且在不同平台上执行。稍微好一点情况是在不同平台上开发一个软件组件,但是这

(完整word版)软件架构设计模板讲解

架构设计说明书 产品发布标识 [填写说明:模板中用方括号括起来并以蓝色斜体显示的文本,用于向作者提供指导,在文档编辑完成后应该将其删除。文档正文应使用常规、黑色、五号字体即系统设置的“正文”样式 文档页眉处的”xxxx系统”和“版本号”仅为示例,请注意更新封页与页眉符合实际情况。此处的版本号指的是产品版本号 封页简要表中的产品名,如无可以不填写。 当某一章/节没有内容时,必须注明N/A,同时标注理由。例如:本章/节内容无需考虑。特别说明:当某章/节内容参见其它文档时,不能注明N/A,而应该写明参见某文档的具体章节。 华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修订记录:

派发清单: *动作类型:批准、审核、通知、归档、参与会议,其它(请说明)

目录 1 简介 (6) 1.1 目的 (6) 1.2 文档范围 (6) 1.3 预期的读者和阅读建议 (6) 1.4 参考文档 (8) 1.4.1 包含文档 (8) 1.4.2 相关文档 (8) 1.5 缩略语和术语 (8) 2 总体设计思路 (9) 2.1 设计方法 (9) 2.2 设计可选方案 (9) 3 系统逻辑结构 (10) 3.1 总体结构 (10) 3.2 子系统定义 (10) 3.2.1 子系统一 (11) 3.2.2 子系统二 (11) 3.3 接口设计 (11) 3.3.1 产品外部接口 (11) 3.3.2 子系统间接口 (11) 3.4 主要数据模型 (11) 4 系统物理结构 (12) 4.1 总体结构 (12) 4.2 组件定义 (12) 4.2.1 组件一 (12) 4.3 组件接口设计 (12) 4.4组件与子系统对应关系 (12) 5 系统部署 (13) 5.1 网络结构图 (13) 5.2 部署模式 (13) 6 关键技术及公用机制 (13) 6.1 关键技术设计 (13) 6.2 公用机制说明 (13) 7 系统重用设计 (13) 7.1 第三方硬件设备说明 (15)

软件架构设计之通用架构模式

电子知识 软件架构(4) 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使用最多的架构模式,通过分层使各个层的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定义的接口使各层之间通讯,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分层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分层,一般意义的分层。严格意义的分层是n+1层使用n层的服务。而一般意义的分层是上层能够使用它下边所有层的服务。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定义:UI层,UI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 2.MVC架构:MVC架构相信做软件的都听说,主要是为了让软件的各部分松耦合,现在好多根据MVC思想构建的框架如:Spring MVC,Structs2,https://www.360docs.net/doc/0b10735882.html, MVC等。MVC是Model View Control的简写,他的原理是什么那,比如拿web来举例吧。当一个web请求来了以后View接收这个请求,随即把请求转发给Control进行处理,Control通过分析请求的类型等信息决定加载哪些Model,当Model加载完成以后Control通知Model已经加载完毕,这是View就去读取Model数据进行显示自己。MVC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P,因为MVC的View跟Control和Model都有耦合关系所以为了解除View和Model之间的关系,View不直接读取Model而是通过Control来转发View 需要的数据。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VP,就是增加了一个ViewControl的层,用来辅助视图的生成,这样View的功能更加简单只是用来显示不包含其它的功能,而且有了ViewControl 使多视图或替换视图很方便。MVP微软的WPF就是使用这种架构。 3.微内核架构:微内核架构就是做一个稳定通用的内核,也就是给软件设计一个强劲的心脏。如果需要更多功能通

智慧社区平台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智慧社区 架构设计说明书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编写:牟宝林日期:检查: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XXXX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目录 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边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架构设计目标和约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架构体系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架构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支撑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终端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要业务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核心数据采集输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数据采集输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块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支撑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终端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服务器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署服务器系统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